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梨花陈强的其他类型小说《结局+番外穿越灾年不逃荒,我有空间粮满仓姜梨花陈强》,由网络作家“十三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整整二十多吊钱,看得金花婶眼睛也直了。小红跟她爹学过算账,汇报起来也非常利索。“芸红总共是三十二斤六两四钱,卖了19吊钱和584文。”“大洞果是四十五斤三两七钱,卖了6吊钱和805文。”“还有梨花姐你做的那个橘红膏,永安堂的大夫也很喜欢,说如果可以,一斤给100文,先买50斤。”“还有还有。”小红喝了口水先润润嗓子,继续激动道:“我们还去了强子哥平时卖猎物的饭馆,掌柜试过橘红膏后也愿意定一些,不过他只愿意给一斤80文,我们又去了另外两个小的药铺,可惜只有一家愿意要橘红膏,只定了10斤,不过也按照100文的价。”两人今天显然没有单单去永安堂卖货,还跑了不少地方。“对了,另外两间药铺也想收芸红。”姜梨花听到这里,蹙眉迟疑道:“卖给他们的...
《结局+番外穿越灾年不逃荒,我有空间粮满仓姜梨花陈强》精彩片段
整整二十多吊钱,看得金花婶眼睛也直了。
小红跟她爹学过算账,汇报起来也非常利索。
“芸红总共是三十二斤六两四钱,卖了19吊钱和584文。”
“大洞果是四十五斤三两七钱,卖了6吊钱和805文。”
“还有梨花姐你做的那个橘红膏,永安堂的大夫也很喜欢,说如果可以,一斤给100文,先买50斤。”
“还有还有。”小红喝了口水先润润嗓子,继续激动道:“我们还去了强子哥平时卖猎物的饭馆,掌柜试过橘红膏后也愿意定一些,不过他只愿意给一斤80文,我们又去了另外两个小的药铺,可惜只有一家愿意要橘红膏,只定了10斤,不过也按照100文的价。”
两人今天显然没有单单去永安堂卖货,还跑了不少地方。
“对了,另外两间药铺也想收芸红。”
姜梨花听到这里,蹙眉迟疑道:“卖给他们的话,永安堂会不会不满?”
小红摇头,“我先问过永安堂的大夫了,他说没事,不过咱有多的可以优先往永安堂送。”
姜梨花疑惑,“他们吃得下这么多吗?”
小红理所当然道:“肯定是要送到别的地方卖。”
姜梨花一愣,脑筋也转过来了。
她倒是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县里的东西就只能县里人自己消化,都忘了还有外面的天地。
听到这里,她倒是稍稍放心。
她也怕到时候橘红太多,永安堂吃不下。
汇报完收获,接下来就是更加激动人心的时刻了,分钱。
今日总入账26吊钱加389文。
按照之前说的,跟金花婶家是三七分。
她数出7吊钱加916文给金花婶。
看到推到面前的八吊钱,金花婶呼吸都重了许多。
“这,这是不是太多了。”
“不多,就是按咱之前说的,三七分,半分没多哦。”
接着又数了2吊钱和638文钱退给小红。
小红瞪圆眼睛,“梨花姐你这是做什么?”
姜梨花道:“你也是一份子,当然也得分钱,不过你一个人,吃点亏,就只分你一成。”
小红立刻道:“那不行,我们怎么能分一成,我跟强子哥她们一起的啊。”
姜梨花笑眯眯,“你跟强子又还没成亲,哪能算一家,反正这一成你该拿的,不拿以后我可不敢让你来做事。”
“可是……”小红看着眼前的一堆铜板,又激动又无措。
金花婶也从一堆铜板的震撼中醒过神来,听完姜梨花的话,忍不住笑了笑。
她知道姜梨花这是在有意帮她们,给她们送钱。
她也没想只是看俩孩子可怜,随手帮娘三一把,竟得这般福报。
她便笑道:“小红你就拿着吧,不过梨花咱可说定了,等以后小红跟我们一家,就不能再这么算了。”
姜梨花笑眯眯,“那就到时候再说,说起来,现在是不是该准备两孩子的婚事了?”
手上有钱了,金花婶心情大定,说起孩子的亲事也忍不住笑,“的确该准备了。”
小红顿时羞红了脸,赶紧把自己跟前的一堆铜板推给金花婶。
“婶子,我这钱也给您。”
金花婶忙推回去,“这是你自己挣的钱,你自个收着。”
说完,她数出五吊钱推给全程傻笑的儿子,“晚点你陪小红回去,如果小红她娘愿意松口,赶明儿我就找媒婆上门提亲,剩下的钱你再去找工匠和村里瓦工买些瓦片,赶紧先把新房盖起来。”
强子只剩下点头应好。
小红羞红着脸垂头。
姜梨花乐滋滋看着小情侣俩,听到后面盖房子的事,不由插了一句嘴。
别看他看不见,但每次下筷都能很精准。
下午,金花婶和小红忙完,就又过来帮她做衣服。
小红来的时候还带来个消息。
果然早上张梅到处嚷嚷后,有人就去摘野橘了。
因为有竹米的事在前头,所以不信的人也忍不住跟着去摘一点。
大家都喜欢跟风做事,摘的人多了,就越来越多的人去摘。
甚至生怕摘晚了野橘都被摘光,还喊上一家老小,抢着摘了不少。
现在天气还没那么热,比较阴凉。
野橘子也不容易坏,都先放屋里。
听说有人打算明天去县城卖卖看。
所以这些人都想等着那人明天的结果。
小红她娘是知道姜梨花带着女儿做药材卖。
之前她没问是做什么,现在猜是不是跟野橘有关。
她倒没觊觎上,就是有些担心。
毕竟卖这东西女儿也能挣到钱,强子家同样也能挣不少。
女儿铁了心要跟强子,两人能多挣点,日后也多些保障。
小红没说她们到底卖什么药材,只安抚她娘,说这些人摘了橘子也不知道怎么做,卖不掉,不用担心。
不过虽然这么说,小红心里也还是没底。
“梨花姐,大家卖不出去的话,会不会把橘子都毁掉,或者嫌咱给的价钱低,不肯卖?”
姜梨花已经给定好价,每斤橘子一文收。
姜梨花道:“他们不卖,咱就去别处收,现在这个季节,哪个山头能少几颗野橘,放心吧。”
总要踏出这么一步,以后她对外要收的东西肯定还不少,得先定下基调来。
而且这东西,你一开始给的价格高,肯定会让人更加疑神疑鬼,更加助长人的贪婪心理。
如她所想,第二天中午,对县城比较熟的一位猎户背着野橘走了一趟,又原样背回来。
说这野橘上哪都没人愿意买。
很多摘了橘子的人闻言顿时大失所望。
虽然他们当时也不信,但还是抱着几分侥幸心理了。
结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然后就开始埋怨乱说话的张梅,害大家伙白白忙了一天。
有人气闷的把橘子全丢出去。
有人比较冷静,想着刘金花家如果真囤那么多橘子,肯定是有什么作用了,或许可以先打听打听。
不过下午村里气氛还是不太好。
尤其张梅家都吵过好几回架,都是有气不过她说话骗人摘橘的人上门去骂。
小红和金花婶都有些担心,怕大家太生气,到时候闹上他们这边来。
姜梨花听着小红搬消息,在觉得差不多时。
就让小红和金花婶去对外说一文收橘子。
理由是她会用橘子肉熬糖做果酱,拿到县里卖。
众人闻言就明白了。
原来不是卖橘子,是卖果酱。
倒也是有人动心了, 只是这果酱怎么熬也不知道。
大部分人则听到要加糖熬就歇了心思。
糖多贵啊,橘子酸成那样,要熬到别人愿意吃,那得加多少糖。
野橘还随处可见,也不是什么稀罕的果子,肯定也卖不出多少钱。
所以部分人非常干脆就把橘子脱手了。
反正都是山里摘的,也没成本,还能多赚点银钱。
有摘二三十斤的,一下子就换到二三十文钱。
顿时吃到甜头,问过金花婶这边还会收,就立刻又赶紧带着家小火急火燎的跑去摘橘子。
还有的则多了点小心思。
想着她们现在要做果酱卖,不管她们能卖多少钱,这橘子肯定是紧着要,就坐地起价。
后世市面上很多榨菜,用的原材料就是芜菁。
不过芜菁的食用方法可不单是腌菜。
她可以凉拌生吃,也可以炒菜炖汤,味道一点不比萝卜逊色。
最重要的是这种蔬菜成长期短,亩产高。
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可种植,两个月内就能收获,亩产高达六七千斤。
最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极适合在酸性土地种植的蔬菜。
这种蔬菜,对目前的她来说,无疑能解燃眉之急,至少下半年不用担心没东西吃。
种子她也取了出来,大约五斤左右,至少能种50亩田。
当然,她没那么多田,不过只需要把院内院外种一圈,今年收上两三茬,这个冬天就不用担心会饿死。
她还可以用来芜菁来做腌菜,不知道能不能拿出去卖。
至于这东西品种新,反正古代信息不流通。
她就说在县里跟个流商随便买的废种。
所以还是得找个时间进县城一趟。
琢磨着琢磨着,睡意涌上来,渐渐就睡了过去。
或许是因为生活更有盼头。
她这一晚上睡得特别香。
直到被金花婶的敲门声惊醒。
睁开眼看向窗户。
外面天还麻麻黑。
她突然想起昨天答应金花婶今儿跟她一起进山采野菜。
脑袋瞬间清醒过来,忙起身下床。
两个孩子也被吵醒,坐起来迷迷糊糊揉眼睛。
姜梨花一边把头巾稳稳绕到手上,边往外走边说。
“你们还困就继续睡,我跟婶子先去山里,晚点再回来做早饭。”
两孩子一听到进山也清醒了,顾不上疑惑自个怎么在床上,立刻也麻溜的爬下床。
“娘,我不困,我也去。”狗蛋赶紧道。
“行,那就先去灶房拿水洗把脸。”
姜梨花已经走到外面,小跑去打开院门。
“婶子,抱歉,我睡过头了。”
金花婶笑道:“没事,还早。”
“行,您等我一下。”
她说完转身也往灶房走,随便泼凉水洗脸,拿布巾给两孩子脸上糊了一把。
接着背上背篓,拿上小石锄和斗笠,让两孩子各拎上一个竹篮便走。
这会天色处于即将天亮的阶段,还很暗,只能模糊看到轮廓。
三大两小踩着泥路快步往山里赶。
他们这条路平时没什么人走。
所以一开始她还以为来得早了。
结果到山脚时,就见到了很多地方都有明显有人影晃动。
偶尔还能听到一些叫喊声和闲聊声。
村里周围有一座大山和两座小山。
这座算是小山,还离得远,结果来这边的人还这么多。
可想而知村里的人是多热衷采集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扛过冬季已经弹尽粮绝,只有等到夏收才有新的粮食。
上半年多数人就只能靠着为数不多的余粮和野菜野果果腹。
想到昨天刷新的芜菁,她抿抿唇。
金花婶很有经验,立刻道:“现在人还来得不多,我们先去竹林挖竹笋,强子你往里边走。”
姜梨花没经验,自然跟她走。
两人往竹林走去,发现昨天捡竹米那一片这会已经有两三个人分开穿梭其中。
才一夜过去,昨儿还没见到影的竹笋,今天又跟地针似的穿出来老多。
姜梨花看得眼睛发亮。
可能是因为竹子偏好酸性土壤,所以长出来的竹笋也没有酸苦味,还脆嫩爽口。
昨天吃过后她便念着。
金花婶则看着不少掉下来的竹米被踩到泥里,心疼得直拧眉。
但还是安奈住情绪,拉着姜梨花娘三往另一边没人的地方快步走。
她们走的这地老竹子比较多,很多竹身都发黄了。
这种自然长不出竹笋。
但竹子上挂的竹实很多,地上也落了一大片。
不过黄竹中也夹杂着一些翠绿的竹子。
这些竹子看着还很青翠,发力强,出来的竹笋够她们两人挖了。
两人尽量把脚下的竹实用脚瞥开,免得踩到泥里。
姜梨花让两孩子负责在周边找蘑菇,她则跟金花婶一样,蹲下来开始挖春笋。
不知道是因为这片土酸性是不是正好适合竹子,所以才一夜,竹子长得很快。
不少露出表面的春笋都有半个小臂长,成年汉子手臂粗。
一根半米的春笋挖出来,至少得有两三斤重。
她学着金花婶,把春笋竖着从中间两边划一道,直接剥出里边白嫩的笋肉。
这样虽然慢一些,但能减重。
她速度比较慢,金花婶剥好三根了,她才剥好一根。
好在这会人不多,她也不着急。
把竹笋丢进背篓里,她朝前拨开小竹叶丛,打算挖下一根。
下一刻眼睛却是一亮。
叶丛后面的腐叶堆里,竟然冒出两个黑色的头,下边还有雪白色的裙摆。
是竹荪!
真的好吃!尤其新鲜的,裙摆做麻辣烫特别赞,清炖鸡汤很鲜美!
她惊喜的上前想把竹荪挖出来。
突然想到《万植图鉴》,便尝试在心里默背竹荪的资料。
可惜左手没有任何动静。
看来只能口头述说才能录入激活。
她想了想,先把竹荪挖出来,然后朝不远处的金花婶道。
“婶子,这边有竹荪。”
金花婶抬头,疑惑,“什么孙?”
看到她手上的东西,才恍然笑道:“哦,是黑鼻菇啊。”
姜梨花眼珠一转,就道:“我们那有老人叫竹荪,因为是只有竹子的地方才会长出来,只能早上才能采到,下午就会溶掉了,竹荪还能当药呢,吃了对身体好。”
左手手心的书自动冒出来。
姜梨花眼睛一亮,果然得说出来,不过采摘后也可行。
她可以先把植物都采回去,再寻机慢慢解锁。
金花婶听到能当药,对身体也好,顿时也来精神。
“是吗?我就当普通菇子吃了,不过这菇子的确挺好吃。”
狗蛋也前头也喊,“娘,我也挖到黑鼻菇。”
隔壁丫丫纠正,“娘说是竹荪。”
狗蛋不解,“为什么叫竹荪呀?”
丫丫也不懂,想了想,“娘说只有长竹子的地方才有,可能跟竹笋一样,是竹子的孙孙吧。”
“哦,原来也是竹子的孙子啊。”狗蛋恍然,“可是一点也不像竹子。”
两孩子自顾聊起来,性格似乎活泼一点。
她掀开篮子上的麻布,看到里边的确有一碗兔丁炒野菜,以及三张巴掌大的粗麦饼。
她吐了口气,提着篮子回去。
早上吃的菜粥,的确也消化光了。
她把篮子递给目光炯炯,跟只馋嘴哈巴狗似的狗蛋。
“进堂屋,把里边的东西拿出来放桌子上。”
说完就转身进灶房,把丫丫烘得半干的衣服也拿出来给她送去穿上。
然后娘仨齐齐围着矮桌坐下。
姜梨花给两孩子都分了一块饼。
筷子只有一双,只能她帮着夹。
“家里暂时没碗,只能先这样就着吃,拿好了,别掉。”
两孩子看着饼上菜叶子里裹着的肉丁,又惊又喜。
闻言赶紧双手捧住,见娘已经低头吃饼吃菜,也赶紧低头去吃。
一大两小分完一小碗肉菜和三个饼子。
姜梨花把碗筷洗干净,让丫丫拎上篮子,狗蛋撑着大木盆。
她则拿了两个大木桶,一起上隔壁还东西。
这会金花婶母子也早吃完饭。
陈强正坐在堂屋门槛上削木头。
金花婶也坐在院里修补背篓。
见三人过来,忙放下手里的东西。
姜梨花笑道:“婶子,谢谢你们的肉,我们吃完了,还有早上借的水桶和木盆,就一起送过来。”
金花婶注意力先落在两个孩子光溜溜的脑袋上。
然后发现俩孩子的确干净不少。
虽然脸上皮肤还是黝黑黝黑,但整个人都精神许多。
“客气什么,放这边就行,碗筷你等会带回去。”
金花婶边说边帮着把东西放到屋檐下。
姜梨花笑道:“我看到后山那边好像有竹子,下午想去看看,弄颗竹子过来,做点竹筒和筷子,所以下午恐怕还得跟您借柴刀。”
金花婶闻言,就道:“也行,正好我下午要去捡些松草,对了,你到时候多带个筐,也多捡些回来,竹子让强子砍就行,我让他给你挑几颗大的。”
松草就是她今天一直用来烧火的干草。
都是松针枯黄后掉落的叶子。
听我家老佛爷说七八十年代,以前每天早上都要去打草,打的就是这种松草。
他们院外不远处就有两棵大松树,地上也掉了零散的松针。
“好,对了,婶子,我想问你点事。”
“问什么,来,先坐下说。”
金花婶接过儿子递过来的竹椅,给姜梨花坐。
带两个孩子到堂屋门槛上坐着,看陈强削木头。
“你想问啥?”
姜梨花也没拐弯抹角,直接道:“婶子,我想弄点能挣钱的活计,但不知道能做啥,县里有什么咱这边能卖钱的东西吗?”
金花婶不意外她问这个,也有些无奈。
因为她也不知道,但她没敷衍对方,只是道。
“县里人哪瞧得上乡下的东西,也就山里的野物皮毛能卖点钱,不过这些年山里野兽也越来越少。”
姜梨花蹙眉,“那平时大家除了种田,还怎么增加收入?”
金花婶道:“有手艺的,弄点能用的东西,像强子,偶尔会打几个木桶去卖,手巧的能编些斗笠、竹筐、背篓等,多少也能换几枚铜板,还有山里采的菇子不像野菜有酸苦味,县里人也爱吃,不过这东西少,也不好采,开春后虽然长得多,但村里那么多人,每天摸黑就去采,分下来一人也没两把,大老远走去县城,都不够入城费。”
见姜梨花眉头拧起,她又道:“你也别急,这段时间赶早每天也能采些野菜,再把屋后屋侧的土地开出来,种点菜,先把日子过起来,再想其他法子。”
姜梨花也只能点头,努力回想自己会什么,能做什么卖钱。
然后无奈的发现她的一技之长就是辨认植物,研究植物。
下午太阳西偏时。
三人就背上背篓往后山走。
说是屋后山,距离还挺远。
踩着坑坑洼洼的泥土小路走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左右才到山脚下。
然后姜梨花愣住了。
到山脚,先看到的就是一片片青黄交接的竹子。
基本都是慈竹和毛竹。
可让她惊的不是竹子类型,而是此时不少高高的竹子上都垂挂着一片片长得像板栗的刺球。
金花婶见她盯着刺球看,就叹道。
“这两年连竹子都活不下去,很多竹子接连开花结籽,等籽落下来,竹子也很快就会死,老人都说竹子开花,荒年将近,这日子,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过头。”
说完,她拽着她往旁边走,“走,我们先去那边扒松草,留强子在这边砍竹子就行。”
姜梨花总算反应过来,连忙反拉住她。
“等等。”随后指着刺球问:“那些竹米没人摘吗?”
她看到地面落了很多刺球。
山脚地面是几乎光秃秃的棕土,估计能吃的野菜蘑菇竹笋什么一早就被采干净。
可厚厚一层的竹实却没人理会,有些还腐进泥里,看得姜梨花直心疼。
金花婶疑惑道:“你说竹籽?大家又不种竹子,采这个做什么。”
姜梨花忙摆手。
“不是,我的意思是,那些竹籽可以吃。”
金花婶更不明白了,随后皱眉,“竹子不能吃,太硬了,若真荒年了,还有竹叶,倒也可以吃。”
姜梨花发现两人鸡同鸭讲,有些哭笑不得。
她先理清思路,随后稳住情仔细解释起来。
“我说的是那些毛竹结的籽,叫竹实,也叫竹米,是可以吃的,把外壳弄掉后,里边是一种白色的果肉,熬煮后跟麦子也差不多。”
这种刺球竹米淀粉含量比长牙竹米多些,更像是鸡米花,口感像糯米。
小时候见过,但没吃过,一直都不知道能吃,长大知道却没得吃了。
估摸也是因为这个古怪的外形,村里的人才没想到这玩意也可以吃。
金花婶总算听明白,皱眉不大相信。
旁边的强子早拎着柴刀要去砍竹子。
正好听到姜梨花的话,也好奇的在地上捡了颗竹实,用柴刀砍开。
发现里边的确是白色发硬的东西。
他咬了一口,直皱眉。
不过很快他眉头就松开一些,诧异看向两人。
“娘,这东西确实有点像麦粒。”
金花婶诧异,不由也走过去,接过来咬一点。
倒不是像麦子的味道,而是像麦粉的口感。
她面露错愕,扭头惊疑不定的看向姜梨花。
姜梨花此时注意力却在左手手心上突兀出现的一本半透明书籍上,眼瞳震颤。
姜梨花不同意,但她退一步,“不然四六分,二八真不行,太少了,我心里过不去。”
金花婶皱眉,迟疑道,“那就三七分。”
说完见她还想开口,就又补上一句,“就三七,如果你不同意,那就算了,我们给你打工。”
姜梨花见她一脸你不答应我就不做的模样,最后只得哭笑不得的应下。
确定合作,几人心里都止不住的高兴,饭也吃得特别香甜。
两孩子都分到一个比他们巴掌还大的菜肉包子,也吃得很开心。
吃完饭,四人重新坐下来详细商量。
强子对山里熟悉,他负责找那些橘子树,先尽可能多的把橘子都摘下来。
金花婶就带两孩子负责去打胖大海。
现在外围就有几棵胖大海树,可以先把这些打下来,省得掉地里都浪费了 。
她和小红第一天跟着一起去摘橘子,之后就负责做橘红。
几人都是行动派,说完就开动。
再次拎上家伙往山里跑。
不过现在下午山里也还有一些人影。
之前分了小红一些竹米带回去。
小红自然也得跟家里交代,正好最近她娘不满她老是偷偷出来找强子。
竹米正好堵住她娘的嘴。
知道竹米后,陈二家自然也出动,偷偷进山开始找竹米。
不过她们没来姜梨花后山这里,而是去了竹林最多的大山。
他们打了一天,自然也惹人好奇,消息就兜不住。
很快就传出竹籽可以吃的消息来。
不过有听说竹米可以吃是姜梨花说的,直接不信,还准备看笑话。
但有不信,也有半信半疑的,便跟着捡了点竹籽,回去炒了炒,煮着吃,然后发现还真的能吃,味道也不错。
所以从今天开始,打竹米的人就多起来。
好在后山这边竹林不多,山下最多的一片就是姜梨花他们之前打的那一片。
再打就得往山里走了,不好打也危险。
所以多数人都优先往竹林最多的大山和另一座小山。
这边也来人,不过都在其他外围的小竹林。
几人立刻不说话,被强子带着穿进枯竹林里,从另一侧绕过外围小山腰。
之前她们打竹实就只打到这里,狗蛋也是在这儿摘到野橘和胖大海。
两方分工。
狗蛋摘过,所以知道胖大海树在哪里,直接带金花婶过去。
这里是外围小山腰,一般不会有什么野兽出没,所以也不用太担心。
姜梨花和小红则跟着强子往另一侧去,钻过一丛压下来的枯竹,再往上就看到零散分布的一片野橘林。
说是零散分布,但数量真不少,穿插在一些松树、竹丛之间,
这个时节正是野橘结果的时期,每棵野橘树上都挂了满满的青棕色野橘。
姜梨花看到这些野橘,眼睛就一亮。
小红也激动道:“好多啊。”可都是钱。
三人立刻开始上前摘橘子。
橘子不能用打,强子就负责爬树上去,把枝桠往下压方便她们摘,或者直接爬到上边摘了往下丢。
没一会,两个背篓和两个竹筐竟然就装满了,这才摘了一棵而已,可想而知这些野橘树挂果有多少了。
姜梨花判断,这些野橘树树龄应该不少于十五年。
六人在山里待了一下午,一起来回运送了两趟。
等傍晚时,金花婶的小院空地上又堆起一座小橘山。
金花婶那边收获也不少,摘了大半背篓的胖大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