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女频言情 > 形势逼人全文+番茄

形势逼人全文+番茄

朱慈烺 著

女频言情连载

仔细想来,崇祯的命运其实就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从来都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如果大明王朝没发生什么意外的话,他不会成为皇帝,在无忧无虑的长大之后,他会前往自己的封地,过着逍遥自在的王爷生活。然而,世事难料。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突然驾崩,而且没有留下子嗣。按照老朱家的传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崇祯这个从小没有接触过帝王权谋的王爷,就这样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因为天启皇帝临终前那句‘吾弟当为尧舜’,成为了皇帝之后的崇祯兢兢业业、当然也可以说是瞎搞了。反正崇祯当了十四年皇帝,非但没有让大明朝繁荣昌盛,反倒是把大明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他几乎每日都在忙于公事,年纪轻轻就一头白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两三天吃一顿肉,衣服破了就让周皇后补,生...

主角:朱慈烺崇祯   更新:2024-11-12 10: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慈烺崇祯的女频言情小说《形势逼人全文+番茄》,由网络作家“朱慈烺”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仔细想来,崇祯的命运其实就是一个悲剧。因为他从来都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如果大明王朝没发生什么意外的话,他不会成为皇帝,在无忧无虑的长大之后,他会前往自己的封地,过着逍遥自在的王爷生活。然而,世事难料。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突然驾崩,而且没有留下子嗣。按照老朱家的传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崇祯这个从小没有接触过帝王权谋的王爷,就这样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因为天启皇帝临终前那句‘吾弟当为尧舜’,成为了皇帝之后的崇祯兢兢业业、当然也可以说是瞎搞了。反正崇祯当了十四年皇帝,非但没有让大明朝繁荣昌盛,反倒是把大明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他几乎每日都在忙于公事,年纪轻轻就一头白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两三天吃一顿肉,衣服破了就让周皇后补,生...

《形势逼人全文+番茄》精彩片段


仔细想来,崇祯的命运其实就是一个悲剧。

因为他从来都不是皇帝的最佳人选。

如果大明王朝没发生什么意外的话,他不会成为皇帝,在无忧无虑的长大之后,他会前往自己的封地,过着逍遥自在的王爷生活。

然而,世事难料。

崇祯的哥哥天启皇帝朱由校突然驾崩,而且没有留下子嗣。

按照老朱家的传统,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崇祯这个从小没有接触过帝王权谋的王爷,就这样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因为天启皇帝临终前那句‘吾弟当为尧舜’,成为了皇帝之后的崇祯兢兢业业、当然也可以说是瞎搞了。

反正崇祯当了十四年皇帝,非但没有让大明朝繁荣昌盛,反倒是把大明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他几乎每日都在忙于公事,年纪轻轻就一头白发。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两三天吃一顿肉,衣服破了就让周皇后补,生活节俭的根本不像是一个皇帝。

崇祯一生的活动范围几乎都在京城中!

历史上,崇祯从出生到煤山上吊,都没有出过北京城,或许有时候他也想出去,但他根本没有机会,某些人也不希望他出去。

这是多么的可悲啊!

身为一个皇帝,却被所有文臣武将一起囚禁在了紫禁城中,直到死也没跨出去一步。

朱慈烺将来不想做这样的皇帝,所以等到未来时机成熟,他一定会带着军队御驾亲征!

不过在这之前,他得先好好练习一下骑马,不然到时候从马上摔下来,可就丢脸丢大了。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李若琏满脸喜色地来到了御马监,但他没有打扰朱慈烺骑马,而是安静地等在一旁,直到朱慈烺骑累了才走过来。

“怎么笑得这么开心?”

朱慈烺一边接过太监递来的毛巾擦手,一边有些好奇的看向李若琏问道。

李若琏赶忙拱手回答:

“回太子殿下,按照薛阁老的吩咐,昨夜大明报社总共刊印了两千份大明日报。”

“臣本来以为最少也要半天的时间才能卖完,结果没想到的是,仅仅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全部卖完了。”

“那些卖大明日报的小孩一出门就被人围了起来,手中的报纸瞬间就被抢光了。”

“最远的,连三条街都没跑完,也都被抢光了。”

“臣调查过,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商人,他们看到了大明日报的商机,准备将大明日报贩卖到远方谋取利益。”

“臣觉得这是好事,所以也没阻止。”

朱慈烺听完这话,点了点头说道:

“你做的没错,这种事情不需要阻止。”

“商人买报纸是好事,因为他们为了利益会把大明日报贩卖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看到大明日报,而这正是本宫想要的结果。”

不得不说,大明日报的发展速度完全超出了朱慈烺的想象。

他本以为还要过几天才会引起商人们的注意,结果没想到第二天,商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从中牟利了。

虽然在北京城,大明日报只卖两文钱一份,但到了外地,最起码也得翻上十倍以上。

若是更加遥远的地方,翻上百倍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些商人就是大明日报传播的最好方式,依靠着他们的传播,大明日报会逐渐向周围的区域扩散开来。

与此同时,李若琏继续说道:

“还有就是关于大明日报广告位招租的事情。“

“今天早上开始,已经陆续有商户来找我们谈了,按照您之前的吩咐,租位都是一两银子起步,上不封顶。”

“目前已经有二十来位商人交了银子,合计五十多两,明日就可以为他们打广告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瞬间又笑了出来。

果然,这些商人的眼光比他想象的还要长远。

不但这么快就看中了贩卖大明日报带来的利润,连广告位都盯上了。

不过想想也是,仅仅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大明日报就彻底风靡了整个京城,基本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这么强大的广告效应,这些商户怎么可能会错过呢?

当然,朱慈烺也不指望大明日报能赚大钱,只要能稍微补贴一下就行了。

“你干得不错!”

朱慈烺夸赞道。

“另外,明天尽量多刊印一些报纸,至于那些贩卖大明日报的商人,你可以跟他们打个招呼,让他们提前交银子预定。”

“然后第二天直接来大明报社领取大明日报就可以了。”

“但是他们的大明日报不能在京城贩卖,只能在京城以外的地方贩卖。”

“这样既保证了大明日报可以尽快传播到其他地方,也可以保证京城的百姓们能买到大明日报。”

“除此之外,也可以为一些大户人家提供上门服务。”

“比如说,一份大明日报的正常价钱是两文钱,但只要他们愿意出五文钱,那么每天就会有人主动把大明日报送到他们府上。”

“人手不够的话就继续招募街上的小乞丐,年龄大些也没关系,就当给他们一个营生的机会。”

很明显,朱慈烺是把前世送报的那一套也搬到大明来了。

李若琏听到这话,眼前瞬间一亮。

不得不说,太子殿下的主意实在是太高明了!

反正他自己是想不到这些主意的。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想到了什么,然后继续说道:

“对了,大明日报最近风头正盛,保不齐会有人捣乱,所以晚上的时候也要派人守着,不能出什么乱子。”

“太子殿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

李若琏赶忙应道。

接下来,正当朱慈烺还想再说些什么的时候,突然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地赶了过来,口中还喊道:

“太子殿下,毕懋康毕大人和毕文轩毕大人请您过去一趟,说是琉璃制造成功了!”

什么?

听到这话,朱慈烺瞬间来了几分精神,赶忙匆匆赶了过去。

来到专门为火器研究院腾出来的宫殿,朱慈烺就见到了毕懋康和毕文轩。

此时此刻这两人都是一脸的激动,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太子殿下!成功了!真的成功了,按照您的方法,臣真的制造出了琉璃!”

“这真是太神奇了!”

看到朱慈烺,毕文轩赶忙捧着手里的东西来到了朱慈烺面前,满脸的激动。

紧接着,朱慈烺便看到毕文轩手中的托盘中赫然摆放着三块接近透明的玻璃。

不过这些玻璃不是片状的,而是块状的,这是因为使用了特定的模具导致的。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玩意儿确实就是玻璃!


想在这里,朱慈烺这才压下了心中的杀意,随后表情淡然的开口道:

“骆养性,今夜父皇突发恶疾,特召本太子入宫,然后下达了圣旨,说是自今天开始,要让本宫监国,你明白吗?”

神特么的监国,明明就是造反、是谋朝篡位好吗?

骆养性心中一阵吐槽,口中却是赶忙答应道:

“臣明白,臣知道该怎么做,请太子殿下放心!”

开玩笑,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朱慈烺知道他是一个聪明人,也懒得再废话了,直接开口问道:

“告诉本宫,现在锦衣卫的实际人数有多少?”

“回太子殿下,大约75000人!”

骆养性恭敬的回道。

75000人?

朱慈烺心中一阵冷笑,猛地站了起来,犹如一只发怒的老虎直奔骆养性而来。

“拿刀来!”

朱慈烺喝道。

李虎二话不说,直接将沾血的刀递给了朱慈烺。

没等骆养性反应过来,这把刀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狗东西,你敢骗本宫!”

朱慈烺冷笑道。

“你平日里骗骗父皇就罢了,居然还敢骗本宫?”

“看来你是真的不想活了!”

“既如此,那本宫只能送你去死了!”

开特么什么玩笑呢,都这个时候了,还说大明朝的锦衣卫有75,000人,这特么的不是把他当傻子糊弄呢吗?

之前因为李国帧掌握着京营,所以面对李国帧的糊弄朱慈烺也没在意,只想事后再收拾他。

但骆养性这货怎么也敢糊弄他的?

要知道关于锦衣卫具体还有多少人,他已经在千户王启年那里了解过了。

真正能办事的,别他妈说75,000了,连2万都不到!

这狗东西,2万敢报75000,整整吃了50000人的空饷!

忍不了,真忍不了!

弄死他!

下一秒,刀锋直接划破了骆养性的脖颈,随时都能要了他的命。

“太子殿下饶命!!!!!”

一瞬间,骆养性就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他怎么也没想到,刚才看起来还人畜无害、温文尔雅的太子,这么一下子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他丝毫也不怀疑,但凡自己敢多说一句废话,太子殿下绝对会直接割了他的脑袋!

这真的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该有的样子吗?

与此同时,他心中暗骂自己真是一个白痴。

太子殿下既然能让千户王启年来找他,那么肯定早已经收买了王启年。

这也就是说,锦衣卫的事情,太子殿下大概也都知道了。

就这他还敢欺骗太子殿下,这特么就是纯纯找死了啊!

骆养性感觉他死去的祖宗们正在向他招手.........

电光火石间,骆养性终于回了过神,然后大喊道:

“太子殿下,臣错了!求太子殿下再给臣一次机会!”

“目前锦衣卫实际在编人数不足2万,但臣可以保证,这2万锦衣卫绝对都是忠于太子殿下的!”

最后这句话很明显传达了一个意思:

他还有用!

朱慈烺听到这话,这才将刀拿远了些,随后又丢给了李虎。

紧接着,他转身走向龙椅,边走边道:

“实际人数只有2万,但你一直报的却是75,000人,拿的也是75000人的俸禄。”

“所以说,你吃了整整50000人的空饷?”

“骆养性,你的胃口好大啊,你真不怕把自己撑死?”

“摸摸你的脖子,看你的脑袋还能跟着你多久?”

“你的九族还能活多久?”

朱慈烺重新坐回龙椅,整个人周身弥漫着一股强烈的杀意,仿佛随时都要冲下来把骆养性砍死。

李虎的脸色也阴沉的可怕,他知道这些人肯定会吃空饷,但却不知道这些人敢这么吃!

怪不到他以前当大头兵的时候总是拿不到足额的军饷,多半就是被这样的家伙给贪了!

想到这里,李虎握刀的手都不由得用力了几分。

只要太子爷一声令下,他当场把这货剁成肉泥!

而骆养性此刻都要吓尿了.......

他历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见识过这三位皇帝生气的样子,但说实话,从来没有任何一位皇帝能给他这种压迫感。

仿佛此时此刻坐在那龙椅上的不是什么大明太子,而是一条真龙!

一条俯视天下、视他为蝼蚁的真龙天子!

可他明明才十三岁啊.....

骆养性再无半分犹豫,直接将脑袋重重砸向了地面。

“太子殿下,臣也不想这么干的,是那些人逼臣这么干的!”

“臣要是不干,他们就会让臣和臣的家人死无葬身之地!”

“臣愿意捐出所有的家产,只求太子殿下饶臣一命,让臣以戴罪之身继续为太子殿下办事!”

骆养性彻底豁出去了。

如果只死他一个,他大可以把这件事情杠了,那些人知道后也会帮忙照顾自己的家人。

可现在朱慈烺很明显是要他九族一起死,他还有什么可顾忌的?

毕竟说到底,这块蛋糕他也只分了一点啊!

这口锅他真的背不下!

“说说吧,这件事儿都有谁参与了?”

朱慈烺一脸淡漠地问道。

骆养性这会那里还敢继续隐瞒?赶忙说道:

“定国公徐允祯、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之极、定西侯蒋秉忠、怀远侯常延龄等数十位勋贵都有参与!”

“臣马上把这些人的名字都写下来!”

朱慈烺对一旁的马宝使了个眼色,马宝瞬间会意,然后从御案上拿起文房四宝就端到了骆养性面前。

骆养性也不敢起身,就这么趴在地上,然后将他背后的那些大佬全部都给写了出来.....

很快,一张写满了名字的宣纸就送到了朱慈烺面前。

朱慈烺大概扫了一眼,心中突然涌起了惊涛骇浪。

因为半个北京城的勋贵基本都在上面了。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群勋贵居然会这么大胆,吃了京营和五军都督府的空饷还嫌不够,居然连锦衣卫的空饷都敢吃?

要知道锦衣卫可是代表皇权啊!

这帮不要命的家伙,居然敢窥视皇权?

他们怎么敢的?

明末的勋贵居然烂到了这种地步?

而崇祯居然毫不知情?

实在是让人不可置信!

就手里这份名单,挨个杀过去都是轻的......

灭个九族也不在话下。

朱慈烺将宣纸收了起来,继续冷声问道:

“所以说,锦衣卫已经被勋贵们染指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骆养性又磕了一个头,赶忙回道:

“回太子殿下,勋贵们只是吃了锦衣卫的空饷,并没有染指锦衣卫,这点臣可以用臣的九族担保!”

“锦衣卫依旧只听从皇帝陛下的命令。”

被迫和勋贵们吃空饷,算是贪污,可要是配和勋贵染指锦衣卫,那这可就跟造反没什么两样了.....

骆养性真没那么大的胆子,所以他说的都是实话。


想到这里,朱慈烺微微一笑。

“你只管放手去做,钱的事情交给本宫。”

“只要能用钱解决的事情,本宫绝不吝啬!”

毕懋康听到这话,心中最大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此时此刻,他真是有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

与此同时,心中难免有些惋惜。

唉!

为什么当年崇祯不像现在的太子一样支持他啊?

当年要是换成太子的话,大明朝的火器早就全部改良完了,哪里还会被建奴如此欺负?

当然,这些话毕懋康也就只敢在心中抱怨几句了。

不知不觉中,两人已经聊了快一个时辰了。

眼下已经是午夜十二点了。

察觉到这点之后,朱慈烺随即便道:

“毕大人,你今天赶路也辛苦了,先回去休息吧,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说。”

“宅子早就为你准备好了,本宫会让人带你过去。”

毕懋康听到这话,当下便站了起来,躬身道:

“既如此,那么臣便告退了!”

“本宫送你!”

朱慈烺说着,也站了起来,随后两人一同向宫殿门口走去。

此时已经是深夜了,但东宫之内的灯火依旧璀璨的如同白昼,将每一处角落都映照得分外明亮。

来到宫殿门口,朱慈烺这才发现除了数十名带甲的亲兵和几个锦衣卫之外,门口居然还站着三个人。

而且他们似乎是一家人。

朱慈烺微微好奇,不知道这三人是谁,没等他开口询问,一旁的毕懋康赶忙恭敬地介绍道:

“太子殿下,这是老臣的儿子和两个孙子,因为路途遥远,他们担心臣的安危,所以特意陪臣一起来的。”

“你们几个,还不拜见太子殿下!”

毕懋康说着,回头呵斥了一声。

三人见状,哪里还敢再站着,赶忙跪倒在地。

“草民毕文轩,参见太子殿下!”

“草民毕华,参见太子殿下!”

“草民毕青,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后便开口道:

“都起来吧!”

三人这才重新站了起来。

朱慈烺目光在三人身上打量了一番,只见毕懋康的儿子虽然已年过半百,但却精神矍铄,双目有神,显然也不是个普通人。

而他的两个孙子虽然身上没有那种读书人的儒雅之气,但却透出一股子机灵劲儿。

“他们三人可有官身?”

朱慈烺询问道。

毕懋康听到这话,苦笑一声,摇头道:

“太子殿下,臣的后代子孙不争气,别说官身了,他们连书都不愿意读。”

“臣的这个儿子平日里喜欢研究些小玩意,两个孙子成日里就知道捣乱。”

朱慈烺闻言,有些好奇的看向了毕懋康的儿子。

“你平日里都研究些什么小玩意儿?可有带来?”

毕文轩听到这话,赶忙恭敬的从身后掏出了一个盒子,盒子打开之后,只见里面是一个造型颇为精美的管状物。

“回太子殿下,这是草民改良的千里镜。”

“千里镜原本是西洋传过来的,本不算稀奇,但是臣对其进行了改良,不仅缩小了千里镜的体积,而且看到的距离更远更清晰!”

毕文轩一边说着,一边摆弄起了手中的千里镜,完全没注意到朱慈烺的脸色此时已经变的有些怪异了起来。

千里镜,也就是后世的望远镜!

当然,朱慈烺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不是因为看到了千里镜,而是因为毕文轩手中的这个千里镜,他自己也有一个!

而且一模一样!

之前朱慈烺拿着毕懋康的《军器图说》去了兵仗局,原本是想让兵仗局按照上面的说明制造燧发枪的。

结果兵仗局的工匠压根就看不懂,无奈之下朱慈烺只能放弃了。

临走的时候看到兵仗局还有千里镜,他随手便拿了一个。

结果后来玩了一下之后让他大失所望,因为这千里镜的质量实在是太差了。

东西笨重不说,最多也就四五倍的倍数,而且因为镜片是用水晶打磨的,透视效果也很差。

电光火石间,朱慈烺突然想到了系统商场或许会有更好的千里镜。

一番查找之后,他果然找到了几种千里镜,然后花了五点系统货币买了最贵的一种千里镜!

这种千里镜的管体是特制的,镜片也进行了特殊打磨。

果然!

这次的倍数直接提高到了七八倍,镜片虽然还是水晶,但却打磨的异常光滑,几乎和玻璃没什么两样。

当时朱慈烺就想,等自己造反成功之后,一定要把玻璃造出来,然后照着这个千里镜的样子制造一批千里镜。

结果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之前从系统商店购买的千里镜居然就是毕懋康的儿子改良的......

这难道就是缘分?

一时间,朱慈烺只觉得心中好笑。

他随手接过了毕文轩递来的千里镜,一番检查之后,果然和他之前从系统商场里购买的千里镜一模一样.......

“这东西真不错,比兵仗局制造的千里镜不知道好了多少,完全可以用在军事上。”

“要是以后大明的哨骑和探马都可以佩戴这种千里镜,在战场上肯定无往不利!”

“这种千里镜可以量产吗?”

朱慈烺先是夸赞了一番,随后直接切入了主题。

毕文轩赶忙点头道:

“当然可以!只是镜片需要用到水晶,而水晶有些稀缺,如果能解决水晶的问题,随时都可以量产!”

水晶?

朱慈烺听到这话,顿时就乐了。

水晶的问题他是没法解决,但是他会造玻璃啊!

老实说,要不是因为穿越成了大明太子,朱慈烺现在可能早就借着前世的记忆发大财了。

毕竟在古代,水晶这玩意儿完全就是稀缺品!

而玻璃又能完美的替代水晶!

想到这里,朱慈烺笑着说道:

“本宫有一个法子,可以大量制造水晶,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什么?

听到这话的时候,别说是毕文轩了,就连一旁的毕懋康都被震惊到了。

毕竟谁都知道,水晶这玩意儿千百年来只能从自然界获取,根本不能人为制造。

一只巴掌大小的水晶杯,最少都要几百两银子。

其中透明度越高的水晶,价值也会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的千里镜一直没有批量生产的原因,因为他们无法解决水晶的产量问题。

不过在朱慈烺看来,这压根就不是事儿!

看着毕懋康父子两人都是一脸惊讶,朱慈烺则是继续道:

“本宫不是在跟你们开玩笑,本宫确实有办法可以大批量的制造水晶。”

“当然,称它为水晶可能有点不太准确,不过本宫可以保证,这种东西基本上和水晶差不多,甚至比水晶的透明度更好!”

毕文轩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了,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草民可以保证,无论太子殿下您想要多少千里镜,草民都可以造出来!”

朱慈烺点了点头,他对毕文轩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能把千里镜改良成这个样子,他也算是个人才了!


一时间,朱慈烺只觉得有些心烦,随即便挥了挥手。

“下去吧!”

“老臣告退!”

薛国观拱手行了一礼,随后便离开了。

文华殿。

内阁大臣们和以往一样,正在处理各自的公务,首辅周延儒亦是如此。

只是不知为何,周延儒总觉得今天他的眼皮一直都在跳,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一般。

突然就在这时,之前有事回家的内阁大臣张四知一脸慌张的跑了进来。

手里还拿着一样东西,赫然便是大明日报!

“不好了不好了!诸位,出大事了!”

张四知冲着其他人大喊道。

周延儒听到这话,随即便瞪了他一眼,呵斥道:

“大惊小怪的干什么?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

说着他的眼神就飘向了王承恩那边,示意张四知闭嘴。

张四知瞬间反应过来,赶忙闭嘴,就连脚下的步伐都慢了一些,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王承恩自然也察觉到了这边的响动,但他只当什么也没看到,依旧站在一旁。

张四知信步走到周延儒身边,然后小心的将手中的大明日报塞给了周延儒。

“你干什么?”

周延儒只觉得莫名其妙,他还从来没见过张四知这副样子,鬼鬼祟祟的简直好像做贼一样。

但张四知也不解释,只是将大明日报塞给了周延儒之后便离开了。

周延儒心中更加好奇了,随即便将大明日报拿了出来,然后看了起来。

第一眼他还觉得有些好奇,不知道是谁搞出了这样的一份新奇玩意儿,貌似和邸报差不多。

但等看清了标题之后,周延儒顿时就愣住了。

越往下看,他的心情越是惊愕,等把正面的那篇文章看完之后,他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张四知刚才会那么失态了!

该死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玩意儿到底是谁搞出来的?

居然就这么把他们的阴谋给明晃晃的说了出来,这简直是要他们的命啊!

不行!得搞清楚这东西到底是怎么回事!

想到这里,周延儒赶忙装作一副困倦的样子。

“本阁有些累了,先去休息一下。”

周延儒说完这话,随后起身拿着大明日报就向外走去,只是走的时候冲张四知使了一个眼色。

张四知瞬间明了,赶忙看向其他人道:

“不好意思,诸位,本阁也有有点累了,先去休息一下!”

说完这话,张四知也急匆匆的走了出去。

看的剩下的三位内阁大学生一脸疑惑。

但他们也没怎么在意,很快又忙起了手中的工作。

与此同时,周延儒和张四知已经出现在了在一间房间,这间房是单独为他们这些内阁大学时准备的,平常主要是用来临时休息。

看到张四知出现,周延儒愤怒的甩着手中的大明日报问道:

“该死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种东西到底是怎么出现的?”

张四知也是一脸的着急。

“这件事情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据我府里的下人所说,这玩意儿是今天早上突然冒出来的。”

“而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风靡了整个京城!”

“现在京城里的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份大明日报,此外,京城的各大酒楼、茶楼、客栈以及其他一些人口密集的地方,都有人在讲述大明日报上面的内容。”

周延儒听到这话,一时间只觉得浑身发凉。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向来百试百灵的计谋,居然会被人如此轻松的破解。

“有没有查出来这是谁干的?”

周延儒咬牙切齿的问道。

张四知摇了摇头。

“暂时还不清楚,不过根据可靠的消息,这大明日报貌似是薛国观搞出来的!”

“您还记得之前薛国观之前说过的那些话吗?”

“我觉得他当时说的应该就是这件事情!”

什么?

周延儒听到这话,神色又是一变。

因为薛国观要是真的参与了这件事情,那岂不是说这大明日报背后的主人是崇祯了?

毕竟薛国观之前可是说了,皇帝和太子有事交给他去办!

下一秒,周延儒又想到了什么,赶忙再次翻看起来手中的大明日报。

不多时,他终于确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想!

那就是这大明日报的背后之人绝对是崇祯!

因为这上面不止有皇帝的圣旨、甚至还有朝廷的官员任免和调动以及一些其他的国策!

这种事情要是没有崇祯的同意,谁敢随便明晃晃的写在上面?

想到这里,周延儒不由得在心中暗骂了起来!

该死的崇祯,这到底是要做什么啊?

之前又是释放薛国观、又是调关宁铁骑的,现在居然还抢夺了民间舆论的掌控权!

怎么病重之后,崇祯突然就这么厉害了?

打的他们简直措手不及!

一时间,周延儒心乱如麻,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一旁的张四知则是继续问道:

“所以...现在我们到底该怎么办?现在京城人人都在辱骂我们之前散播谣言的事情,之前的计划恐怕是不能继续了!”

周延儒听到这话,恨很的说道:

“还计划什么?这大明日报一出来,所有的谣言都将不复存在,再闹下去也只是自讨苦吃!”

“这次我们输了,而且输的很惨!”

与此同时,周延儒不由得又在心中感叹道:

陛下啊陛下!

你还真是让老臣刮目相看啊!

明明不在朝堂,却依旧掌控着朝堂的一举一动,甚至还轻而易举的打败了我们。

老臣以前还真是小看你了.......

自始至终,周延儒都没有把这些事情和朱慈烺联系起来,毕竟在他看来,朱慈烺只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而已,哪里会有这么高的政治手段?

这些事只能是崇祯干的.........

就这样,在周延儒的心中,崇祯突然变的有些深不可测了起来。

然而周延儒和张四知不知道的是,此时此刻,在这间屋子的隐秘处,正有一个小太监悄无声息的躲在新凿出来暗格之中,仔细地听着他们的之间的对话内容。

等到他们离开之后,小太监这才从另一侧打开了一道暗门,然后出现在了一处偏僻的偏殿之中。

约莫一刻钟之后,这个小太监就出现在了朱慈烺面前,然后将他们之间的对话大概重复了一下。


明末的党争错综复杂,不是轻松就可以处理的。

就算要借助八大皇商的事情杀一波,也不可能全部杀干净。

因为这几乎涉及到了整个官场,而且有很多能臣也是这些党派中的人物。

既然如此,那么朱慈烺只能培植新的实力加入了!

新的势力可以称为‘帝党’,也可以称为‘太子党’,反正都是他的势力。

只要能培养出这一批人来,那就可以很有效的打击东林党和整顿朝堂。

这也是一种平衡的手段。

只可惜崇祯玩不了这种手段,但朱慈烺却可以!

与此同时,薛国观已经有些被震撼到了,作为一个官场的老油条,他哪里不明白朱慈烺这话的意思?

说白了,就是要让他继续和东林党、楚党、浙党撕逼。

一个不行的话,还可以拉点人一起撕逼,只要这些人都是只忠心于太子就行!

这对他而言,完全是专业对口啊!

他以前就是干这个的啊!

想明白了这点之后,薛国观赶忙俯首道:

“回太子殿下,老臣愿意!”

“老臣既是帝党,也是太子党,无论太子殿下有何吩咐,老臣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会替太子殿下完成!”

朱慈烺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又道:

“既如此,你回去准备准备,明天来上朝吧!”

“内阁首辅的位置现在有人了,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还有一个,你先入阁,其他的以后再说。”

“本宫可以保证,你这个内阁大学士的权利不会比内阁首辅小。”

现在的内阁首辅是周延儒,历史上也是一位比较平庸的内阁首辅,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东林党。

本来把他搞下来,让薛国观上位是最好的办法。

但他刚被崇祯提拔到首辅的位置上不过一月,要是直接对他下手的话,朱慈烺都不知道该怎么向众人解释了。

所以只能等合适的机会再动手了。

薛国观依旧有些犹豫。

“可是太子殿下,臣贪污的事情......”

没等薛国观把话说完,朱慈烺直接挥手打断了他。

“从来就没有贪污的事情!懂吗?”

“那些钱不是你贪污的,而是皇上赏赐给你的,只是你年老糊涂记错了事、说错了话,让人误以为这是贪污的。”

“明日上朝之时,无论那些人怎么指责你贪污,你都要否认!”

“到时候本宫也会配合你的!”

“总而言之,你从来都不是什么贪官,而是忠于我大明朝的大清官!”

...........

薛国观彻底被震惊到了!

原来他还是一个大清官啊!

下一秒,他再次恭敬的对着朱慈烺行了一个大礼。

“太子殿下放心,老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老臣必不负太子殿下的恩德!”

朱慈烺挥了挥手。

“回去吧!好好休息一下,想想明天该怎么应付那些家伙!”

“老臣告退!”

说完这话之后,薛国观大步流星的离开了,整个人在无一丝之前苍老的模样,仿佛一下子年轻了十来岁。

等薛国观离开之后,朱慈烺又招手叫过来了马宝。

“让人去锦衣卫那边通知一下骆养性,让他处理一下薛国观的事情。”

“记得告诉他,薛国观从来没有贪污过!”

“剩下的,他知道该怎么办!”

“奴婢明白!”

马宝恭敬的应了一声,随后便离开了。

骆养性是个很聪明的人,只要这些话带到,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至于会不会死人,那就不是朱慈烺该考虑的事情了.........

吃过午饭之后,又有锦衣卫来报,说是成国公和其他几位勋贵的三族已经在菜市口处决完毕了。

人数总共有一千两百三十二人。

得知这件事情之后,朱慈烺没什么情绪变化,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开玩笑,杀掉一些蛀虫而已,有什么值得在意的?

要不是顾忌某些事情,他杀的人只会更多!

“太子爷,王承恩求见!”

这边刚听完菜市口砍头的汇报,马宝又走了进来。

王承恩?

他来干什么?不是让他陪着内阁处理朝政吗?

朱慈烺心中有些疑惑,但还是说道:

“让他进来吧!”

紧接着,王承恩就出现在了朱慈烺面前,手里还捧着两份奏折。

“太子爷,内阁那边今天收到了两份奏折,但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置,所以让奴婢送来给您看一下,征求一下您的意见!”

王承恩说着,将两份奏折递给了马宝,马宝又递给了朱慈烺。

朱慈烺拿起其中一份奏折看了一眼,瞬间就来了几分精神。

因为这份奏折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祖大寿!

祖大寿在奏折中说,锦州被皇太极围困已久,他有些撑不下去了,需要尽快支援!

这份奏折和之前的奏折基本上没什么差别。

朱慈烺又拿起了另外一份奏折,这是洪承畴的奏折。

洪承畴在奏折中说,虽然锦州已经被建奴围困了许久,但他们一直都在想办法向锦州城内投放各种物资粮草。

再加上锦州城内原本就有的粮草,短时间内锦州城是不会有危险的。

他暂时也没打算去救援锦州城,因为他猜测皇太极之所以会围困锦州城,为的就是逼他去救!

一旦他真的去了,皇太极就会倾巢而出,一举吞没他们!

到时候不仅锦州城有危险,宁远和松山也有危险。

除此之外,他预测建奴最多围困到九月份左右就会因为粮草不济和天气原因撤走。

所以请求拨付更多的粮草和军饷。

朱慈烺合上奏折,随手丢在了桌上,然后颇为头疼的捏了捏脑袋。

该来的还是来了!

历史上,崇祯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最终选择了让洪承畴去解救锦州城。

洪承畴在接到命令之后没有办法,只能率领大军驻扎到了松山城,然后准备解救锦州之危。

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锦州城没被解救不说,连松山城都被围了。

再然后,松锦之战就这么失败了........

但这其实也不能怪崇祯,毕竟那个时候的崇祯既没有银子、也没有粮草,根本不足以支持洪承畴的计划。

可现在不一样了,朱慈烺完全有银子、有粮草来支持洪承畴的计划。

而且不得不说,洪承畴的办法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

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字:

拖!

拖到建奴的粮草补给全部耗完、拖到辽东下大雪,到时候建奴们攻不下城池,又没有吃的,他们自然就会撤走了。

朱慈烺认可这个计划,但他心中又很不爽!

凭什么建奴可以随意的入侵大明,然后光明正大的将一座城池围困起来,而他们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拖呢?

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