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仅凭一张脸,曹操拱手送江山曹操曹昊最新章节列表

仅凭一张脸,曹操拱手送江山曹操曹昊最新章节列表

大梦无休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而与此同时,小院之中。曹昊听到荀彧的问题,嘴角不自觉的噙起了一抹笑容。荀彧能问出‘忠民所为何意,又是否可取’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他已经想通了,不再固执于忠君、忠国了。这样一来,荀彧或许就能避免自身悲惨的命运,从而留在大魏朝堂之上,为乱世百姓贡献其经世济国之才。一念至此,曹昊倾吐浊气,而后认真开口道:“忠民便是忠于黎民百姓、忠于天下苍生。”“不在执着于国君是汉帝还是魏王,也不在执着于国朝是大汉还是大魏,只一心为民、匡扶社稷、经世济国,为乱世百姓开太平。”“如此,定会青史留名,万世歌颂。”“毕竟,这天下百姓无一不期盼能有一位秉承‘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为理念的相国,也无一不期盼能有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令君。”“只要...

主角:曹操曹昊   更新:2024-11-13 10:1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曹操曹昊的其他类型小说《仅凭一张脸,曹操拱手送江山曹操曹昊最新章节列表》,由网络作家“大梦无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而与此同时,小院之中。曹昊听到荀彧的问题,嘴角不自觉的噙起了一抹笑容。荀彧能问出‘忠民所为何意,又是否可取’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他已经想通了,不再固执于忠君、忠国了。这样一来,荀彧或许就能避免自身悲惨的命运,从而留在大魏朝堂之上,为乱世百姓贡献其经世济国之才。一念至此,曹昊倾吐浊气,而后认真开口道:“忠民便是忠于黎民百姓、忠于天下苍生。”“不在执着于国君是汉帝还是魏王,也不在执着于国朝是大汉还是大魏,只一心为民、匡扶社稷、经世济国,为乱世百姓开太平。”“如此,定会青史留名,万世歌颂。”“毕竟,这天下百姓无一不期盼能有一位秉承‘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为理念的相国,也无一不期盼能有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令君。”“只要...

《仅凭一张脸,曹操拱手送江山曹操曹昊最新章节列表》精彩片段


而与此同时,小院之中。

曹昊听到荀彧的问题,嘴角不自觉的噙起了一抹笑容。

荀彧能问出‘忠民所为何意,又是否可取’这个问题,就意味着他已经想通了,不再固执于忠君、忠国了。

这样一来,荀彧或许就能避免自身悲惨的命运,从而留在大魏朝堂之上,为乱世百姓贡献其经世济国之才。

一念至此,曹昊倾吐浊气,而后认真开口道:

“忠民便是忠于黎民百姓、忠于天下苍生。”

“不在执着于国君是汉帝还是魏王,也不在执着于国朝是大汉还是大魏,只一心为民、匡扶社稷、经世济国,为乱世百姓开太平。”

“如此,定会青史留名,万世歌颂。”

“毕竟,这天下百姓无一不期盼能有一位秉承‘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为理念的相国,也无一不期盼能有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令君。”

“只要荀彧能够摒弃执念,一心为民,以其经天纬地之才,必能被天下人所认可。”

“您觉得呢?荀老先生。”

荀彧没有回答曹昊。

此刻的他,已经完全呆滞了。

他的耳畔不断回荡着曹昊的那两句至理名言: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至理名言如同惊雷一般在他脑海中炸响,令他如梦初醒,醍醐灌顶。

七公子说得对,这天下苍生才是最重要的。

他荀文若要忠的,不是某一君王,更不是某一王朝,而是生活在这片苍茫大地上的子民。

只有这样,他荀文若才能实现毕生抱负,才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

想到这里,荀彧那迷茫的眼神渐渐明亮、坚韧了起来。

他深吸口气,深深地望了眼曹昊。

“老夫……受教了。”

“七公子一言,令老夫醍醐灌顶。”

“回望老夫这一生,上未能辅佐君王经世济国,下未能体恤百姓福泽万民,真是……”

荀彧没有把话说完,便神色暗淡的低下了头。

显然,他现在很失落。

一直以来,他都自诩为汉室忠臣,自认为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祖宗,但如今看来,他的人生,真是失败的很啊……

“荀老先生不必妄自菲薄。”

“自入仕以来,荀老先生殚精竭虑,匡扶天下,先是追随魏王南征张绣、东破吕布、后于官渡之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于赤壁之战战败后稳定住了朝堂局势,喝退了突袭而来的马腾韩遂,老先生之功,日月可鉴。”

曹昊没有注意到‘七公子’这个称呼,见荀彧情绪不高便出言安慰。

实际上荀彧并没有他说的这么‘不堪’,只是他迫切的想救荀彧一命才把话说的重了一些。

只见荀彧仰头望天,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些什么。

他荀文若功劳大吗?

实话实说,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他明明带头声讨曹操都没有被曹操问罪的原因。

如果他能竭尽所能的去匡扶大魏,那绝对能青史留名,甚至彪炳史册。

只是他一直过不了自己心里那道关。

但如今,一股不易察觉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曹昊的言论犹如一颗钉子般扎进了他的心灵。

他开始逐渐认同‘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也开始逐渐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

这意味着他或许能够成为大魏的肱股之臣,从而造福万民。

“老夫忽然觉得,嫡长继承制,也不是一定非要遵守……”

荀彧忽然说了一句让曹昊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话语。

而在说完这句话后,他只是深深地看了曹昊一眼,而后便毅然转身离去了。

望着荀彧逐渐消失在风雪中的背影,曹昊不明所以的挠了挠头。

“荀彧最后这句话什么意思?”

“怎么扯到嫡长子继承制上去了?”

曹昊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也懒得多想,毕竟春宵一刻值千金,于是拉着彩云便进屋了。

……

“文若,如何?”

“孤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可否能入你法眼?”

荀彧前脚离开曹昊小院,后脚便在转角处遇到了曹操。

只见曹操身披黑色大氅,双手负后,慢悠悠的朝荀彧走来,狭长的双眸此刻已经眯成了一条缝,嘴角也噙起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刚刚曹昊和荀彧的对话,他全部收入耳中。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倒还好,毕竟他曾听过,乃孟子所言。

主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至理名言让他心头震动。

他完全没想到曹昊这个混小子居然还有这等认知与格局。

不愧是他曹孟德的麒麟儿。

曹操得意的很。

“回丞相,七公子乃天之骄子,颖悟绝伦,胸怀韬略,眼界非比寻常,身负麒麟之志,吾没什么可教导的。”

荀彧开口道,他说的是实话,他的确教不了曹昊什么,反而是曹昊教会了他许多。

“哈哈,孤之麒麟儿,自当如此。”

曹操闻言大笑,嘴都快咧到后耳根了。

“丞相,七公子之才亘古罕见,为何不带回宫中悉心培养、教导礼仪,反而任其流落民间?”

本来荀彧是不想搭理曹操的,更不想和曹操对话,但一想到七公子先前不顾形象且龇牙咧嘴有失礼仪的样子,便忍不住出口询问。

在荀彧看来,七公子哪哪都好,唯独在礼仪方面稍有欠缺。

七公子身为大汉丞相之子,以后甚至还有可能承继丞相之衣钵,理应为天下之表率,又怎能如此……放浪啊?

“流落民间有什么不好?”

“身居庙堂高位,便看不到人间疾苦。”

“只有常来民间看一看,才能更好的体恤百姓。”

曹操大义凛然的道。

此言一出,荀彧怔了怔,这番话……倒也有些道理。

只是,丞相何时这般体恤百姓了?

丞相不是向来都‘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吗?

莫非是人老了,性情也随之大变了?

荀彧忍不住猜测道。

或许是觉得曹操变了,懂得体恤苍生了,他的脸色不禁有了些许缓和,不再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了。

实际上他又哪里知道,曹操这番大义凛然的话其实是照抄曹昊的。

想当初,曹操想让曹昊入仕,身居庙堂,为民造福,但却被曹昊毅然拒绝,而后便说出了这番义正言辞的话,曹操此刻只不过是拿来用罢了。

“文若,可否愿意重回朝堂,助孤一臂之力?”


……

“幸亏有盐引法存在,要不然这五石细盐只能私下贩卖,被抓住可就惨了。”

背着装有五石细盐的小包袱,曹昊一边赶往收盐衙门一边喃喃道。

‘盐引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

管仲创立了食盐官营制度,要求民众生产食盐,但必须由官府统一收购、运输和销售‌。

这一制度在后续的朝代中不断演变和完善,到了三国时期,盐引制度已经相对成熟。

不久后。

曹昊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收盐的衙门。

“今日盐价一石一千钱!”

“尔等若有好盐,速速拉来!”

刚到衙门口,曹昊便听到了小吏的吆喝。

“一石一千钱?”

“比前些日子上涨了足足两百钱?”

曹昊有些惊讶,但很快就释然了。

如今天下震荡,战乱不断,盐粮价格不稳定也在情理之中。

况且盛产食盐的区域都在季汉,一旦季汉卡脖子,不出口大魏食盐,那大魏的食盐价格肯定飙升。

如此一来倒是苦了百姓,但对于他这个盐贩子来说却是好事。

“官差,我这里有五石食盐。”

曹昊来到衙门口,一边说着一边将小包袱打开。

当小包袱完全打开,精细如雪的盐巴呈现在小吏面前后,小吏的眼睛顿时瞪的老大。

“这是盐巴?”

目瞪口呆的望着细盐,小吏略显惊愕。

盐巴他见多了,但大多数都很粗糙,甚至凝结成块,颜色也是灰白色居多。

但眼前的盐巴却雪白无瑕,精密至极,且粒粒分明,每一粒都呈现纯白色。

这让小吏不禁倒吸了口凉气。

今日,他算是长见识了。

“小郎君,你确定这是盐巴?”

深吸口气后,小吏不禁有些狐疑的看向曹昊。

“官差尝一尝便知。”

曹昊笑着道,细盐在三国时代从未出现过,小吏怀疑也是人之常情。

小吏闻言当即用手沾了几粒盐,旋即放入嘴中细细品尝。

盐巴入口即化,一瞬间,细盐的咸味便直冲味蕾。

小吏确定,这是盐巴,童叟无欺。

“好盐,这是好盐!”

“小郎君,这种盐巴你有多少?官府全收了!”

“不瞒大人,这种盐巴的开采与提炼都极其困难繁杂,我全家老小忙活了整整一个月也才制出了五石盐。”

曹昊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

他担心官府强征他的制盐法,因此故意将制盐说的极难。

事实上,这五石盐他只用了三天的空闲时间便以一己之力搞定了。

“此等好盐的开采与提炼理应困难繁杂,不过全家老少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制出五石好盐也算不错了。”

小吏理所应当的点了点头,在他看来,这种盐巴肯定比井盐更难提炼。

“这些盐,官府收了,此乃五千钱,小郎君且收好,以后若是再有这等好盐全部送来,官府照单全收。”

“好。”

扛起一长串沉甸甸的五铢钱,曹昊点了点头,旋即转身离开。

待曹昊走远,小吏小心翼翼的捧着好盐,马不停蹄的送到了更大的盐官那里。

“好盐,好盐呐!”

“来人,来人呐,把这些盐送入王宫!”

盐官品尝完细盐后当即大喜,立刻命人将细盐送入王宫。

此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精盐,他当然不可能拿到集市上贩卖,其最好的归宿就是当做贡品送入王宫,供魏王品尝。

……

离开收盐衙门后,曹昊去了一趟人才市场,购买了三名奴仆,

前面说了,他要扩大产能,雇人制盐,因此购买一些奴仆是必须的。

带着奴仆回到河畔宅院,曹昊立即开始安排制盐。

三名奴仆,一人去郊外荒山搬运盐矿石,两人夜以继日的提炼。

曹昊并不担心制盐法会被泄露,毕竟奴仆的卖身契还在他的手上,生杀大权全都由他掌控。

……

翌日,清晨。

天空飘起鹅毛大雪,门外的积雪已经到了脚踝,凛冬已然降临,气温也随之骤然降低。

曹昊起了个大早,点燃炉火后,穿上大氅来到后院。

三名奴仆已经忙了一天一夜,制出的细盐足有十石左右,价值一万钱。

按照这个速度,最多一个月,他就能把欠老孟头的‘债’还上。

而与此同时。

邺城中心。

被大雪覆盖的魏王宫。

曹操倚靠在王位之上,双手烤着炉火取暖,耳边聆听着校事官的报告。

校事官是类似锦衣卫的职位,负责检查百官,搜罗情报,刺探隐秘。

清人俞正燮在其《癸巳存稿》中说:“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

《太平御览》卷二百四十一引《魏略》也是云:始太祖欲广耳目,使卢洪、赵达二人主刺举,洪、达多所陷入,故于时军中为之语曰:“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曹操设置这个职位就是为了侦查臣下的动向,监控部下,当时的校事卢洪、赵达权力很大,让百官战栗,甚至比曹操本人还可怕。

这与大明王朝的官员和百姓听到魏忠贤、刘瑾的恶名就毛骨悚然的心理是一样的,足以说明曹操的“特务”都是鬼见愁一般的人物,鬼见了都害怕。

而对于如此手段通天的校事官来说,查询曹昊的身世简直不要太简单。

“曹昊,八年前就仿佛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一样,凭空出现在了邺城南方附近的一个村落。”

“当他出现时,身着绫罗锦缎,看起来像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小腿处还有被毒蛇啃咬的痕迹。”

“村民看到曹昊,还以为是世家大族走丢的孩子,于是上前询问,但他似乎失忆了,并不记得父母是谁,家在何方。”

“而后,曹昊用身上的绫罗锦缎跟村民换取了些吃食,开始在邺城周边流浪。”

“流浪期间,曹昊曾接触过三次世家门阀。”

“第一次接触的是夏侯氏,曹昊于暗中打了夏侯氏公子的闷棍,劫掠了一枚玉佩,卖了两千钱。”

“第二次接触的是荀氏,曹昊发现荀氏后人与司马家的妾偷情,以此为威胁,敲诈了一千钱。”

“第三次接触的是崔氏,曹昊于崔氏嫡女大婚之际,趁着新郎酒醉,乔装打扮进入洞房,与崔氏嫡女共度春宵……”


“孙子兵法始计篇。”

院中,荀彧立于风雪之中,一双老迈眼眸凝视曹昊。

在开始教导之前,他首先要摸清曹昊的功底,如此方能因材施教。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曹昊没有任何犹豫,几乎秒答。

“孙子兵法谋攻篇。”

荀彧再次提问。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曹昊脸色不变,对答如流。

见此,荀彧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七公子的功课并没有落下。

如此甚好。

荀彧轻抚胡须,继续问道: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曹昊依旧对答如流。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荀彧话音落下,有些期待的看向曹昊。

这个问题考验的不仅仅是曹昊的儒学功底,更考验曹昊的志向。

只见曹昊脸色一正,旋即一字一顿的开口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轰!

荀彧心头猛然一震,双眼死死的盯着曹昊,眼中那震骇与欣赏之色简直溢于言表!

他不禁狠狠的揪了一把胡须,心中还在回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真是好诗,好诗啊!

“好磅礴的志向!”

“好大气的诗句!”

深吸一口冰冷的寒流,荀彧情不自禁的夸赞道。

他荀彧荀文若,一生都在殚精竭虑的匡扶汉室,但他面对的却是群雄割据的天下、支离破碎的江山、篡夺大汉的奸佞之臣,这让他无数次处于困境、绝境之中。

直至今日,汉室彻底倾颓,回天乏术,他也彻底陷入了黑暗深渊般的绝望当中。

然而,曹昊这首诗的出现,却仿佛黑暗中的一束光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引领着他的前路,令他沉寂的斗志再次昂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越品味这首诗,荀彧的眼神越明亮!

他当以此为志,永不放弃!

一念至此,荀彧顿时振奋了起来!

同时,他看向曹昊的目光也变的越加欣赏了起来!

拥有如此德行,真乃天之骄子也!

或许,只有七公子,才是继承丞相衣钵的最好人选!

只可惜,七公子并非嫡长……

如若不然,他荀彧哪怕死谏,也要将其送上世子宝座!

……

“这混小子,志向还挺磅礴,性格还挺坚韧!”

院外。

曹操蹲在墙角,仔细听着院内的动静。

荀彧和曹昊的对话全都被你收入耳中。

说实话,在听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他的心头也有些震动。

要知道,他这一生所经历的困境、险境与绝境简直是数不胜数。

比如刺董失败后的逃亡。

比如南征张绣后的惨败。

比如赤壁之战。

等等等等。

说实话,如果他没有如诗般坚韧的性格、不屈的志向,怕是早已化作路边白骨。

因此,曹昊这首明志之诗,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不愧是孤的麒麟儿。”

站起身活动了下酸痛的筋骨,曹操欣慰的喃喃道。

……

“学问上,老夫已经没什么可教导公子的了。”

“相反,老夫倒有一事困扰已久,想要请教公子。”

院中,荀彧深吸口气,目光灼灼的望向曹昊。

“荀老先生有事请说,请之一字学生不敢受。”

曹昊行了一礼,眼前这位荀老夫子无论是从年纪还是从德行上都远远高于他,他一个后生怎能不敬?最起码的尊老爱幼得有吧?

(老孟头除外)

“既然如此,那老夫便直言了。”

“敢问公子,何为忠?”

荀彧一字一顿的问道。

这是困扰他一生的心结。

他生为汉臣,自当忠汉,但他却帮助曹操平定了天下,因此受到了天下人的口诛笔伐。

为了明志,他开始反抗曹操、阻止曹操僭越、甚至于司马门前痛骂曹植。

可当他这么做了之后,天下士子却无人为他发声,就连青梅竹马的曹操也与他渐行渐远,离心离德。

这让他不禁开始怀疑自己——为何在尽忠了一生过后,却落得个两面不讨好的结局?

忠汉之臣唾弃他,丞相也疏远他,他哪里做错了?

从前帮助曹操,是为了匡扶大汉社稷,拯救黎民苍生于战火,留存汉室之火种。

后来反抗曹操,是为了遵循大汉祖制,维护大汉最后的颜面。

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事情,他荀文若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愧于汉室。

可为何所有人都在唾骂他?

荀彧想不通。

他希望七公子能为他解惑。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是为忠。”

曹昊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既然如此,那公子是否认为大汉光禄大夫荀彧为忠臣?”

荀彧满怀憧憬的问道。

面对荀彧灼热的目光,曹昊却沉默了。

这个问题他不知该如何回答。

荀彧是不是忠臣,这很难定论。

从大汉的角度出发,荀彧那是妥妥的忠臣。

但若是从“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的角度出发,荀彧便算不得忠臣了。

因为荀彧食的是曹操的俸禄,忠的却是大汉之事,担的也是大汉之忧。

从这方面来说,荀彧算不上忠臣。

“他该不会就是荀彧吧?”

突然,曹昊抬起头,有些狐疑的打量起了荀彧。

按照正常的历史时间线来说,荀彧应该在四年前就自裁了。

但这个世界会不会因为他的到来而发生一些不可知的改变,曹昊不确定。

或许荀彧还活着也不一定。

“管他呢。”

曹昊摇了摇头,不再多想,旋即深吸口气,斟酌着开始回答荀彧的问题。


“大人,魏王来了。”

“丞相终于来了吗?”

荀彧闻言,表情淡漠,缓缓起身。

在他眼中,曹操永远都是大汉的丞相,而不是所谓的魏王。

大汉,永远都不会有异姓王。

这是高祖所定下的规矩。

没有人能够打破。

哪怕是曹操也不行。

他是文人,认死理,且一身忠骨。

只不过这身忠骨忠的不是曹操,而是大汉。

他一生都秉持着‘生食汉禄,死为汉臣’的理念。

曾经,他天真的认为帮助曹操平定天下便能匡扶汉室。

却不料,当曹操天下九州得其六后,却晋位魏王野心尽显。

于是,他开始反抗曹操。

就如同当年的王允反抗董卓、董承反抗曹操一样。

说实话,荀彧这种人是最让当权者头疼的。

论忠心,这种人有,而且是赤胆忠心,一旦认定了就誓死追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论能力,这种人也有,而且是匡扶社稷之大才,足以出任丞相,殚精竭虑治国。

但是!

凡事都有但是!

但是荀彧这种人,却偏偏不能为己所用!

你说这气人不?!

曹操曾努力做过无数次尝试,试图将荀彧彻底收服。

一旦能将荀彧彻底收服,那绝对是曹魏的一大助力。

可惜,曹操失败了。

而如今,曹操却主动登门。

在荀彧看来,曹操的主动登门是索命来了。

他荀彧的死期,或许已经到来。

自打他反对曹操晋位魏王,并且于司马门前痛斥曹植时,便已经看到了今日。

“来人,为吾更衣,吾要面见丞相。”

荀彧张开双臂,淡淡开口道。

在死之前,他依旧要为大汉发声。

或许此举微不足道,并不足以逆转大势,但却不吐不快。

很快,荀彧更衣完成,迈着坚定的步伐前往正堂。

“丞相亲至,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见到曹操,荀彧礼数周全的行了一礼。

“文若还是不愿称孤为魏王吗?”

目光扫过荀彧脸庞,曹操双手负后,淡淡开口道。

“大汉高祖曾立下祖制,异姓不得称王,丞相姓曹并非刘,何来的魏王一说?”

荀彧脸色不变的开口道。

曹操闻言叹了口气。

这老家伙,还是跟以前一样,死心眼,不懂变通,愚忠,犟驴!

“孤今日不想和你讨论这个。”

摆了摆手,曹操不想和荀彧争执,没必要,毕竟荀彧曾陪伴他南征北战,感情还是在的,就算最终还是要杀了荀彧,也不至于闹得太难看。

于是,他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而后上下打量着荀彧,顿了顿后开口道:

“孤今日来,是有一事相问。”

“丞相请说。”

荀彧同样席地而坐,目光与曹操对视,毫不退避。

“文若,在孤的众多子嗣中,谁最有匡扶天下之才?”

曹操问道。

此言一出,荀彧愣住了。

他原以为丞相是来赐死的,却不料突然来这么一句。

丞相这是什么意思?

准备立嗣了吗?

荀彧目光闪烁,沉默了半晌后开口道:

“论匡扶天下之才,长公子昂当仁不让。”

“……曹昂已死,换个人。”

曹操脸色一黑,瞪了荀彧一眼。

荀彧脸色不变,继续道:

“二公子丕,宽厚仁爱,也有匡扶社稷之才。”

“丕儿是长,却并非贤,再换一个。”

曹操摇了摇头。

“丞相,二公子既是长,也是贤,为何要换?”

荀彧抬起头直视曹操,一步不退。

见此,曹操有些头疼。

他早就预料到荀彧这老家伙会坚定的支持曹丕,毕竟嫡长继承制摆在那里,但他却依旧不死心,于是再次问道:

“冲儿如何?”

“冲公子?”

荀彧一愣,旋即皱起了眉:

“冲公子不是于八年前……”

“不要扯这些,孤就问你冲儿如何,是否有匡扶社稷之才!”

曹操摆了摆手。

荀彧突然沉默了,在斟酌许久后,这才开口道:

“冲公子少年聪慧,颖悟绝伦,胸怀韬略,是为匡扶社稷之才,但是……”

“孤不听但是,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曹操立即打断了荀彧,旋即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起了一个弧度。

看来冲儿的能力是得到荀彧认可的。

如此甚好。

如此,他便能将荀彧这老家伙扔到漳河河畔的小院,帮他悉心教导那混小子!

文若啊文若,任你一心向汉又如何?只要孤不让你死,你就不能死!不但不能死,还必须帮孤教导下一代魏王!

“丞相……何故发笑?”

望着曹操的笑容,荀彧突然感觉有些瘆得慌。

今日所发生的一切都太诡异了。

他预想中的赐死并没有发生,甚至连争吵都没有发生。

丞相只是问了他几个问题,然后就在那盯着他笑个不停。

丞相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啊?

荀彧人麻了。

“文若,跟孤走,孤带你去见个人。”

没有回答荀彧,曹操只是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而后起身拉着荀彧就往外走。

“丞相,去哪啊?”

“丞相?”

“丞相!”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荀彧莫名其妙的被拽走,而后又被许褚拎到了马上,一路风驰电掣,任凭风雪打在脸上,荀彧始终都没反应过来。

这一路上无论他问什么曹操都没有回答。

这让他更懵逼了。

丞相这是作甚啊?

荀彧脑袋瓜子嗡嗡的,他不禁看向许褚。

“虎侯,丞相意欲何为啊?”

他和许褚的关系一直不错,甚至可以说非常好。

遥想当年,小乔初嫁了……说错了,遥想当年,许褚于闹市街头,在大庭广众之下砍了许攸的脑袋,是荀彧不断说好话,给了曹操一个台阶下,这才保下了许褚。

还有后来,水淹下邳,大破吕布后,曹操被貂蝉迷的神魂颠倒,是荀彧撺掇许褚大闹寝宫,这才避免了貂蝉祸国殃民。

二人私交甚笃,因此荀彧认为能在许褚这里得到答案。

却不料面对他的问题,许褚竟然缄口不言。

“虎侯!”

荀彧不甘心的再次询问。

这次许褚开口了。

“大人,得罪了,主公没下令,褚不能言,大人只需等待片刻,待会便知道了。”

许褚瓮声瓮气的开口道。

“……”

荀彧人麻了,连许褚这么老实忠厚的人都缄口不言,看来他是套不出什么话了,于是索性摆烂了。

他荀文若倒想看看,那曹孟德究竟想把他怎么样!


“只需将那堪称海量的陪葬品取出来,大魏国库自当丰盈。”

曹昊理所当然的开口道,话语之中还不忘埋汰曹操几句。

他却不知,他口中的‘摸金校尉’‘最喜欢盗墓之人’其实就在他眼前。

只见曹操在听完曹昊所言后,额头青筋瞬间开始暴跳,狭长的眼眸中也有怒火噼里啪啦的燃烧。

这逆子竟然当着他的面说他喜好盗墓,甚至还给她安了个‘摸金校尉’的‘雅称’,这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念至此,曹操缓缓起身,旋即头也不回的道:

“文若,你转过身,孤……我要执行家法。”

荀彧闻言心头一凛,他知道丞相这是要彰显父爱了,其实早在听到七公子称丞相为‘摸金校尉’时他便明白,七公子今日难逃一劫了。

于是他不敢怠慢,急忙把头转了过去,不忍看这血腥一幕。

“老孟头,你这是要作甚?”

曹昊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丝毫不知,还纳闷老孟头为何要让荀彧转身呢。

可就在下一秒,他就知道老孟头要干啥了。

老孟头这是要干他啊!

只见曹操脱下布鞋,朝着曹昊的屁股就抽了过去!

曹昊大惊失色,急忙躲闪,但终究没能逃过曹操的魔爪。

很快,曹昊的惨叫声便响彻在漳河河畔的小院中。

彩云好奇的探出了半颗硕果……不,半颗脑袋,想要看看发生了什么。

映入她眼帘的,正是父慈子孝的一幕。

“丸辣,公子今夜怕是只能趴着睡啦。”

彩云小声嘀咕道,说罢便去翻箱倒柜找金疮药了。

“老孟头,这是为啥啊?”

曹操终究是人老了,体力不支,仅仅战斗了数十秒便潦草结束了战斗,而直到直到战斗结束,捂着屁股龇牙咧嘴的曹昊都没想明白老孟头这是抽的什么疯,为何要突然揍他。

他不就是随口埋汰了曹操几句吗?这跟老孟头有啥关系啊?老孟头生的哪门子气啊?

“不为啥,就是手痒!”

曹操冷冷道,一句话直接把曹昊怼无语了。

“人老了果然会性情乖张。”

“谁要是摊上这么个活爹,可真是遭老罪了。”

曹昊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小声蛐蛐道,他可不想在招致一顿毒打。

“盗墓之行径有损阴德,若不是曾经的魏王实在穷的揭不开锅也不会出此下策。”

“而如今的大魏尚能维济,还远远没到举国盗墓的境地,因此此计不成,说上策。”

重新坐回凳子上,曹操催促着开口道。

“好吧。”

曹昊点了点头,旋即脸色一正,脑海中回忆起大明首辅张居正的改革政策,而后认真的开口道:

“上策乃是改革变法之策,正如商君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那样。”

“此策我将其称之为……‘一条鞭法’。”

“也可称之为……‘摊丁入亩’。”

曹昊一字一顿的开口道,神色前所未有的认真。

而听闻曹昊所言后,曹操和荀彧均神情微动。

从曹昊严肃的表情以及认真的语气中不难看出,这条名为‘一条鞭法’的计策绝对不简单。

这让曹操和荀彧顿时来了兴趣。

“且说来听听。”

曹操盯着曹昊,催促着开口道。

曹昊喝了口热茶润了润嗓子,旋即一字一顿地开口道:

“所谓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无外乎三点。”

“其一,统一赋税,限制苛扰。”

“其二,清丈土地,扩大征收。”

“其三,计亩征税,官收官解。”

此乃大明首辅张居正一条鞭法的纲领要义,曹昊于前世高三冲刺之时曾学过无数次,此刻自然是信手拈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