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 番外

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 番外

小懒懒懒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可不能再留了,不然小妹的时间还要分给大哥他们,吃亏的事情他可不做。看着哥哥嫂嫂们离开,洛云宜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直到屋子里小石头开始嚎叫,她才回神一般地关上院门,把门闩锁好,进屋去哄娃。两天时间,看着从空屋子到现在初现生活气息的新家,洛云宜心里感慨万千。突然感觉穿越其实也没那么糟糕,至少这里有疼爱她的亲人。反正在外人看来,她就是原主。穿越非她所愿,她也不是故意占别人的身体,原主已经不在了,她过来也免了她的亲人们难过。至于之后的相处,她也会用真心换真心,若是一直深究一些本就无解的事情,日子还过不过了?新的一天,依旧从有些兵荒马乱开始。醒来先给小崽子换了尿戒子,然后给他和半碗米粉,喂孩子吃完第一顿食物。洛云宜又带上手套,开始搓洗换下来的...

主角:洛云宜舒征敛   更新:2024-11-18 14:4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洛云宜舒征敛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 番外》,由网络作家“小懒懒懒”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可不能再留了,不然小妹的时间还要分给大哥他们,吃亏的事情他可不做。看着哥哥嫂嫂们离开,洛云宜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直到屋子里小石头开始嚎叫,她才回神一般地关上院门,把门闩锁好,进屋去哄娃。两天时间,看着从空屋子到现在初现生活气息的新家,洛云宜心里感慨万千。突然感觉穿越其实也没那么糟糕,至少这里有疼爱她的亲人。反正在外人看来,她就是原主。穿越非她所愿,她也不是故意占别人的身体,原主已经不在了,她过来也免了她的亲人们难过。至于之后的相处,她也会用真心换真心,若是一直深究一些本就无解的事情,日子还过不过了?新的一天,依旧从有些兵荒马乱开始。醒来先给小崽子换了尿戒子,然后给他和半碗米粉,喂孩子吃完第一顿食物。洛云宜又带上手套,开始搓洗换下来的...

《穿成老妇后的古代农家养娃日常洛云宜舒征敛 番外》精彩片段


可不能再留了,不然小妹的时间还要分给大哥他们,吃亏的事情他可不做。

看着哥哥嫂嫂们离开,洛云宜又在门口站了一会儿,直到屋子里小石头开始嚎叫,她才回神一般地关上院门,把门闩锁好,进屋去哄娃。

两天时间,看着从空屋子到现在初现生活气息的新家,洛云宜心里感慨万千。

突然感觉穿越其实也没那么糟糕,至少这里有疼爱她的亲人。

反正在外人看来,她就是原主。

穿越非她所愿,她也不是故意占别人的身体,原主已经不在了,她过来也免了她的亲人们难过。

至于之后的相处,她也会用真心换真心,若是一直深究一些本就无解的事情,日子还过不过了?

新的一天,依旧从有些兵荒马乱开始。

醒来先给小崽子换了尿戒子,然后给他和半碗米粉,喂孩子吃完第一顿食物。

洛云宜又带上手套,开始搓洗换下来的尿戒子,让她直接上手暂时还接受不了,隔着手套还能勉强接受。

在舒子英过来之前把尿戒子全部洗完晾起来。

洛云宜才开始打理自己的卫生。

她也不知道自己穿越到历史上哪个朝代的时期。

记忆里这里是凌安王朝,皇帝姓尹。

她学过的历史里辣椒是明代后期才传入国内,在此之前是没有辣椒的,辣味的主要来源是一种叫做茱萸的植物。

而且这里还有炒菜,各种饮食文化也很发达,所以各种调味料都买的到,现代的很多食材都能在铺子里找到。

要说和历史上的古代有什么相似之处,那就是一些调味料卖的很贵。

依旧是先编辫子再盘发,交领窄袖上衣,齐腰襦裙。

外出做客时的衣物袖口比日常的宽,领口袖口也会绣花装饰。

若是下地劳作,就会穿裤子,这种裤子大多宽松,女子还会在裤子外再围一条半裙,长度到小腿以上膝盖以下。

风格很类似历史上的宋朝平民装束。

今天洛云宜没有下地的打算,所以穿了一件蓝色的上衣,裙子是接近蓝黑的颜色。

料子是细棉布,买回来用蓝草自己染的颜色。

听到敲门声的时候洛云宜正在生火煮饭。

今天她打算煮绿豆稀饭。

绿豆比大米耐煮,昨天晚上她就提前用水泡着。

门外舒子英紧张地抓着自己的辫子,心里忐忑得很。

“你就是子英吧,果然女大十八变,长得真好看。”看到门外明显紧张的年轻女孩,洛云宜好像看到了当年那个刚上班的自己。

所以她的语气也很柔和,毕竟还得让小姑娘帮忙看娃呢。

“婶娘好,我就是子英。”看到洛云宜脸上的笑容,好像突然也没那么紧张了。

“快进来,小石头已经醒了,你帮我看着,别让他爬出这个房间就行。”

灶上还有火,她得继续去看着。

“没问题,婶娘你去忙。”没有一上来就拉着她问话,舒子英更放松了。

看着几乎铺满了整间屋子的竹席,席子上摊着一张小被子,一个有些胖乎乎的小孩儿正在挥动着四肢。

没人陪他玩,他自己也玩的起劲。

把鞋子脱掉,只穿着足衣(袜子)踩在竹席上,打算做一个合格的看娃人。

有人看着娃,洛云宜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水开了用木勺搅动锅里的大米和绿豆,确定没有粘锅,灶膛再加一根木柴烧着,她转身往后院走去。


四哥洛云仞,41岁,是家里唯一一个习武的人,在镇上的武馆工作,也是兄弟几个里长相最粗犷的一个。

原身的父母都已经年过六十,算得上是高寿,虽然着急,倒也没跟着过来,老两口也知道女儿这时候分出来单过,怕是要手忙脚乱几天。

这时候要是过去,她们帮不上忙,还得让子女们分心照顾他们。

和他们的初衷本末倒置了。

不过夫妻俩也让老大给洛云宜带了话,让她这边安定下来抽空回娘家一趟。

不亲自见见,心里总放心不下。

洛云宜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

要说收拾,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

过来的路上大家都顺手捡了些柴火捆着扛过来。

这会儿地里的庄稼还在长,不需要人为干预,能帮忙的就是家里这点事。

大嫂和二嫂在给她制新的棉被,洛云峰带着几个弟弟出门,先去把木匠家打好的桌子条凳带回来。

这两样是最急的,昨天他特意加了钱让木匠赶赶工期。

等桌椅搬回来,厅里总算有个歇脚的地方。

木匠家里平时做木工剩的一些边角料会被他制成一些小物件,这次洛云峰一下子送来这么一笔急单,他赚了不少,所以大方地送了四张小矮凳。

“这个好,烧火的时候正合适坐。”洛云宜指着一张一臂长的矮凳,农家做饭都是用土灶,大大的灶台,灶门口用土砖砌了一个凹槽,柴火燃尽之后就用铁铲把灶膛里的灰铲出来。

有灰落下就掉到这个地方,不会被踩的满屋子都是。

大的那口灶灶膛大,没有凳子就只能蹲着烧火,这下有凳子就方便许多。

“你说的竹席我也顺路跟篾匠说了,他那里正好有个半成品,收尾了再打磨一下就能给你送来。”洛云峰看着洛云宜因为一张小板凳就高兴的模样,只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

喜欢笑就好,妹夫过世后小妹情绪总不好,长期这样,他怕小妹身体会虚弱。

“谢谢大哥。”洛云宜此刻特别有眼力劲。

虽然不能回报什么,但是情绪价值得先拉满。

突然感觉到几道视线,洛云宜的求生欲觉醒:“也谢谢二哥,三哥,四哥,还有嫂嫂们。”后半句怕屋里的人听不到,洛云宜还提高了声音。

虽然亲人之间道谢让人感觉不亲近,但是大哥都有的,他们也得有。

几个哥哥得到了洛云宜的点名道谢,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老四洛云仞力气大,分配了翻地的活儿。

老二和老三两兄弟就在后院开始动工,今天要把鸡圈扩大一些,再加固一下。

前院种菜,后院养鸡。

在前院还得拿竹竿搭一个晾衣服的架子出来。

李翠花那一家子都不干人事,好好的晾衣架子也给踹翻了,别说亲家,经此一役,两家跟仇人也没啥区别。

但是李家又是外村的,不特意约定的话,可能很久她们都不会有见面的机会。

临近中午的时候,沈麦背上背着孩子,左右手都拎着东西过来。

“大舅舅,舅母,二舅舅二舅母,三舅舅四舅舅好。”被叫到的几个人都没啥好脸色。

沈麦也没生气,昨天她在屋子里装聋作哑的时候就知道再见面婆婆家的这些亲戚不会给她好脸色,但是她选择了保全自己的利益,自然要承受一些负面反馈。


哪能那么高调地脱离出来呢。

“我是没你有本事,能把这一个教养好就不错了。”李婶子说话直,洛云宜也不让着她。

看孩子和教孩子,她觉得还是有区别的。

至少原主的几个孩子都争气,就算儿媳有自己的心思,儿子也是孝顺的。

李婶子家那几个儿子,可个个都听媳妇的,生的孩子倒是一个个往她房里丢。

几个小孩子走路歪歪扭扭,一个比一个脏。

“父母养大了儿子,没道理儿子的儿子还得我养,我又不是生下来就该吃苦的。”

该她的责任她不推,不应该她承担的她也不揽事。

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行了,你们俩继续剥豆子,我带孩子再去转转。”

懒得跟这种拎不清的人说话,凭白气着自己。

按照记忆里的路线,洛云宜抱着孩子终于来到篾匠家里。

花十文钱买了一大一小两个斗笠。

大的那个帽檐很宽,把她整个肩膀都能罩进去。

小的那个是细竹丝编的,跟现代的草帽差不多大,比草帽挺阔有型。

两个斗笠,小的那个比大的更贵,毕竟工艺更精细。

把大斗笠背在身后,小斗笠戴在头上,洛云宜抱着孩子往回走。

回到家里,没多久舒以贤也过来了。

沉默地挑着水桶去不远处的水井挑水,挑了两趟把水缸装满。

“老二,先别急着走,你大哥要进学不在家,你也忙,我想着把你弟弟这几亩地租给别人种,你觉得怎么样?”

“挺好的,娘考虑好要给谁种了吗?我去帮您带话。”舒以贤觉得挺好的,他娘压根就没怎么下地,没道理老了还要亲自种田。

“是有个人选,和你交好的那个二牛,他们年初的时候不是分家了吗?你帮我问问,要是他愿意,秋收以后地就租给他种。”

这事得尽快定个章程出来,免得耽误了播种的时间。

“租子就四六分,他要是愿意的话你就帮我把契书写了让他签,最小的那块耕地给我单独留着。”

在农村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地,农人把地看得很重,若非生死攸关,轻易不会卖地。

所以这些年原主夫妻名下才只积累了那么点地。

租金收粮食,地里的收成土地的主人占四,租户占六。

这还是比较良心的分成。

租地主的土地耕种,一般是五五分,甚至苛刻的还有六四分。

“我知道了,一定帮您办好。”舒以贤点头,四六分,二牛肯定愿意租。

“你和你媳妇也别摆脸子,日子还是要好好地过,至少她是一心为着你们的小家。”

昨天请客,只有舒以贤过来,洛云宜还是担心舒以贤犯浑,人不能抓着一件事计较一辈子。

舒以贤抱着小石头,看小家伙在他怀里使劲往外够着身子,觉得好玩。

“没摆脸子,娃还小,她在家带孩子呢。”昨天不让沈麦过来确实是他的意思。

也不是对洛云宜有什么看法,只是在外人眼里即使分家了,他们兄弟还是一家人。

大嫂在屋子里不出来,要是沈麦来了唐见喜没来,外面看着的人肯定又有话说。

“你心里有成算就行。”洛云宜把孩子接过来:“你去忙你的事情,小石头这里有我呢。”

下午带他出去走,一看就是没看够外面的新鲜。

“好,小妹托人来了口信,明天要回来,我给您说一声。”

他们家就舒眠儿一个女娃,又是最小的孩子,平时几个哥哥也对她很爱护。


“知道了,明天你们过来吃夕食,带上沈麦她们。”

至于唐见喜,洛云宜觉得不用自己特意交代,她想肆意妄为,但是唐家夫妻是绝对不会放任她的行为。

自己的姑娘自己教,再说婆媳关系始终隔着一层,她就算想教,人家未必想听。

事情确实也像洛云宜想的那样。

昨天舒宴犹去学堂,下午下学了才找到时间去岳丈家里。

把洛云宜搬出去住的事情说了,也一五一十地跟岳父岳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担忧。

唐见喜初得掌家权,一时有些得意忘形,他也知道这时候即使自己母亲大度不计较。

让她规劝唐见喜,唐见喜大概也听不进去,可能还觉得母亲不愿意交出掌家的权力。

这种时候,可能岳父岳母说的话能让她听进去一些。

其实舒宴犹是真心觉得洛云宜掌家他们是最得利的。

他虽然不掌家,但是平时也关心过物价,洛云宜当家,家里的一应事务都管理的井井有条。

一个农家能有多少大事?洛云宜操心的也多是外面的人情往来,以及家里的各种日常生活。

舒宴犹每个月会交一些家用,但一个月起码有一半的钱是直接给唐见喜的。

洛云宜也不管他们的房中事务。

现在洛云宜搬离,唐见喜是可以掌握家里的钱财,但是他敢保证,每月家里的结余肯定比之前更少。

毕竟洛云宜每月起码抄书两本,得到的银钱也是归为了日常开销。

唐父听闻了这两日唐见喜的所作所为,颇觉脸上无光。

女儿在家时他也是细心呵护着,精挑细选选了舒宴犹做女婿,一是看中他的才学,再则也是打听了舒家的行事作风,知道婆母不是磋磨媳妇的,才请人保了媒。

女儿婚后确实也过得很好。

女婿如他所愿考中了秀才,亲家也早早地给孩子们分了家。

舒宴犹是长子,分到的财产最多。

更何况两位长辈现在还年轻,还能赚钱不说,也能搭把手照顾家里。

甚至连唐母都觉得亲家做的很好,至于女儿暂时不掌家,她觉得没啥。

只有当家了才知道,当家人不好做。

之前女婿每个月会给女儿一些银钱,这一部分没人要求她用在家里。

有时候洛云宜和舒常期还会额外给她一些钱,就怕她手里没钱,不好意思向他们开口。

她们千般为她考虑,结果唐见喜倒好,大好的局面也能弄成这样。

他们夫妻俩也是真的觉得不好意思。

以前只想着女孩要娇养,却忘了教养更重要。

不用舒宴犹开口,唐母主动开口说要来家看女儿。

既然女儿一心想掌家,事情也成了既定事实,她也不想在这方面多说。

但是即使婆母不在家里住,也不能忘记孝顺,就算是为了做样子,唐见喜也得做出姿态来。

所以唐母连夜收拾了行李,打算去女婿家住几天。

女儿是她们没教好,所以出嫁了他们也还是要跟着操心。

这次她就过去好好教她。

人生在世,哪里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唐见喜已经很幸运了。

这会儿唐母已经到了舒家。

唐见喜看到她来,倒是挺高兴。

从钱匣子里拿出铜板就要出去买肉。

唐母也不拦着她。

不过在女儿想把孩子让她帮忙看着的时候,唐母拒绝了。


两块一样大的布料先缝出裤腿,另外裁一条布条缝裤腰,还得穿一根细绳当腰带。

没有松紧带,再不缝腰带,裤子会掉。

把水烧开又放凉,过了一边水的衣服都晒干了,洛云宜选了一口大盆,让舒子英看着孩子,她来端水。

半岁多的孩子身体抵抗力一般,所以洗澡水都是烧开水。

没有往里加冷水,而是等水放到合适的温度。

不管是不是多此一举,小心些不容易出错。

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真的很热,反正小石头被放到水里真的很开心。

等洛云宜要抱他出来的时候,小家伙第一次爆出了哭声。

之前拉了或者饿了,哭声都是起一个引起人注意的作用,一旦有人给他解决了问题,他就会安静下来。

但是这次可就不管用了。

衣服都穿好了,小家伙还泪眼汪汪的朝外面看。

洛云宜都要被他气笑了。

但是也不能让他一直哭,刚洗的澡,额头都开始冒汗了,再哭下去,这澡不就白洗了。

为了哄孩子,洛云宜只能抱着他出去溜达。

还挺管用,走出院门就不哭了,就是一停下还哭,所以只能抱着走。

“太阳这么晒,也就你愿意出来。”洛云宜无奈的很。

都出门了,干脆抱着孩子去了篾匠家,打算给自己买个草帽。

毕竟她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养,还是得带他出来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

回去还得给小家伙缝个帽子,就这么顶着太阳出门晒可不行。

出门之前洛云宜还拿了一本小册子给舒子英,让她学习一些常用的字,可以拿木棍在地上学着写一下。

不说学多少学问,至少不能当睁眼瞎。

原身不仅识字,字也写得不错。

之前在家里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农闲的时候也会让和舒常期一起接些抄书的活,也是一项收入。

现在嘛,洛云宜只能说,再加强练习吧。

“云娘带着孩子出来玩啊。”有相熟都妇人坐在荫凉的地方剥花豆。

豆荚老了,把里面的豆米剥出来晒干,冬天天冷,就得吃些汤汤水水的身上才暖和。

洛云宜点头,看孩子伸着脖子好像挺感兴趣,干脆抱着他也坐下来。

“小娃娃都喜欢热闹,带他出来转转。”

“是呢,我家那个小崽也是,一天不出门都不行,刮风落雨都得抱着出来。”妇人跟洛云宜差不多年纪,也已经是当奶奶的人了。

不过和洛云宜坐在一处,还是能看出区别。

毕竟原主不下地,皮肤虽然不是洁白无瑕,却也算得上白皙。

没经历风霜艰苦,到底显年轻。

“云娘,你真的让大宽家的英姐儿去帮你带孩子?”开口的是舒大牛家的,姓王,大家都叫她王婶子。

云娘这个名字只有同龄的妇人和长辈会这么称呼她。

洛云宜继续点头:“我带这么大的孩子也是十几年前了,再说家里就我一个,带着孩子有时候抽不出手。”

旁边的李婶子问她:“那你怎么还搬出来?”

王婶子倒是觉得洛云宜搬出来住更好。

“她家老大老二的孩子也没比这个大多少,不搬出来,云娘一个人要看三孩子。”

那才真叫分身乏术呢。

“那两个也是她孙子,反正看一个也是看,看三个也是看。”李婶子直言直语,她不赞同洛云宜搬出来,女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围着丈夫儿子转吗?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