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高口碑
现代都市连载
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文盲写小说”大大创作,崇祯朱连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主角:崇祯朱连 更新:2025-02-26 03:29: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朱连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高口碑》,由网络作家“文盲写小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以军事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小说《大明:距离灭国还有七天?他坐吃等死了》是很多网友在关注的一部言情佳作,“文盲写小说”大大创作,崇祯朱连两位主人公之间的故事让人看后流连忘返,梗概:“老天爷玩我啊,好不容易穿越一次,竟然穿越成了崇祯!”更惨的是,还有七天就到了他上吊的日子,这可如何是好!看着大明江山,看着后宫佳丽三千,他舍不得,真的舍不得。为了保住大明血脉,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送太子出去,于是,他杀奸臣,杀内讧的奸臣,杀投敌叛国的奸人……本想着将太子送到南京,他就可以安然上吊了,谁知情节发生变化,那些忠臣谋士纷纷站起来了,还要助他守住大明江山?他:“儿啊!你在南京玩几天就回来吧,大明保住了!”...
吴梦明不行,他没有忠心。
王之心更不行,他太贪了,触碰了崇祯的底线。
思来想去只有李若琏最为合适,只要经过考验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了。
“权?财?名?还是女人?”
“臣...”李若琏不是傻子,朝会前李邦华来的最晚,肯定是和皇上达成了某种共识。
随后李邦华升官加薪,威风凛凛。
此时此刻,皇上在做同样的事。
他不知道李邦华是怎么回答的,但是多年为官的经验告诉他,说错一个字,将会万劫不复。
“臣...都有所图!”李若琏硬着头皮说道。
都喜欢?
崇祯愣了。
好家伙,李若琏这厮一点都不客气。
见崇祯发愣,李若琏跪在地上继续说道:“臣说的都是实话,请陛下治罪。”
崇祯苦笑着拍了拍李若琏的肩膀:“大明朝像你这般诚实的人,不多了。”
“臣惶恐。”
“过几天朕让你接管锦衣卫,如何?”
果然!
李若琏健壮的身躯晃了晃。
陛下果然会重用他,之前朝堂上的失落瞬间烟消云散。
其实崇祯让他刺杀的时候,李若琏已经有预感了。
没想到这份信任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李若琏顿时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沉重了许多,他跪在地上:“臣领旨谢恩!”
“在京师锦衣卫中,你有多少死士?”
“回陛下,有百余人。”
“够了!”崇祯嘴角勾起一丝兴奋的笑容。
带着记忆穿越而来,他只想干两件事。
抢钱,杀人!
“你不用查凶手,朕有另外三件事交给你做。”
“臣领旨。”
“凡有贪墨者,一经发现立即处死。”
“另,官府诚邀能人志士治理鼠疫,赏银若干。”
差役朗诵完之后,又用白话解释了一遍。
听完衙役的解释,老百姓们你看我,我看你,感觉像做梦一样。
高高在上的万岁爷,竟然在关心他们这帮屁民。
不但关心,甚至发银子!
历朝历代的皇帝只会收银子,从来没发过银子。
万岁爷简直是开了天恩!
他们就像旱了很久的土地,忽然遇到一场好雨;流浪在外的游子,突然收到了家书。
那一刻的内心,无法形容。
他们还没来得及感动,兵部的差役们就到了。
“流贼将至,屯兵备战!”
一张张募兵的告示粘贴在墙上,身体条件,饷银,口粮标准写的清清楚楚。
由于募兵标准降的很低,囊中羞涩的百姓纷纷走上前报名参军。
一时间整个京师忙了起来。
......
乾清宫。
一道道密信由东厂太监送入殿内,看着上面的数字,崇祯松开紧锁的眉头。
钱到手了,他也放心了。
成国公府抄出黄金十一万两,白银九十三万两,其他财产折银近三百万两。
两百多年的积蓄竟然如此丰厚...
昨夜的战果更加可观,他从勋贵大臣手中“抢”的东西全部折银大概有四百多万两。
而且不排除某些勋贵将财产埋在某个地方,根本没有装车带走。
加上那些,七八百万两绝对是有的。
“李阁老!”乾清宫内,崇祯稳坐龙椅。
“臣在。”
李邦华刚回内阁拟完旨就被喊了回来。
“太子到哪了?路上可还顺利?”
“回陛下,昨夜已到通州一带,正朝直沽行进,一路顺利。”
“嗯,吴三桂呢?”
“这...”李邦华不敢抬头直视崇祯。
他怕崇祯生气,吴三桂带着三十万军民,每日走五十里已是极限。
根本指望不上他们。
“算了,把拖欠唐通的饷银,粮饷都抓进时间置办了。至于关宁军的饷银...”崇祯沉吟片刻。
“告诉吴三桂,让他们来京师自取,现在京师腾不出人手运送钱粮。”
“遵旨。”
崇祯左手拄着下巴认真思考。
内阁已经搞定,太子也暂时安顿好了,钱也有了,眼前的麻烦只剩下李自成。
李自成会投降吗?
不会!
先不说他对宗室诸王做了什么,就凭挖明祖陵和在陕西称帝这两件事,死一百次都不够。
所以他绝不会投降,就算投降也是名义上的投降。
既然不投降,就只能硬刚了。
怎么刚?
笼络民心。
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京师三大营的士兵根本守不住城池,挡不住流贼。
可朝廷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把百姓的心伤透了。
徭役赋税,瘟疫流民,天灾人祸。
这些事,朝廷一件也没处理好。
治民需要恩威并施,朝廷这些官吏只有威,没有恩。
百姓不是傻子,分得清谁好谁坏;他们不是受虐狂,不会帮助施暴者。
要想笼络民心,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李阁老,守城需要民心,你觉得如何笼络民心?”崇祯问道。
李邦华已经知道了锦衣卫张贴告示的内容,顺天府衙的告示他也看过。
说实话,他被崇祯发钱的行为震惊了。
纵观古今,朝廷体恤百姓无非两种表现:减免赋税,赈灾发粮。
直接给百姓发钱简直闻所未闻!
别说百姓,就连他这个朝廷大员都颇为佩服。
他知道,无论发钱还是杀贪官,目的只有一个:笼络民心。
“陛下,外面张贴的告示臣看过了,颇为感动。京师最近流传着一首关于流贼的诗,臣猜测也是出自陛下之手。”
方岳贡攥着拳头,狠狠的咬着牙齿。
百姓在流贼眼睛里已经不是人了,甚至猪狗不如。因为流贼不会用猪狗在前面当挡箭牌!
“流贼刘芳亮部已到达京师西南五十里处,预计明日抵达京师城下。”
“通州官仓的粮食已经全部运抵京师,存放在离京的勋贵和朝臣家中,并派有重兵把守。漕运已全部停运,所有船舶离开通州停靠在天津码头。”
“勇卫营昨夜回京,除一人受伤外,并无其他损失,此次出征共斩杀流贼探马二十七人,俘获流贼两人,战马二十九匹。”
勇卫营的战报按理说会直接送到皇上手里,但是他们的粮饷和杀敌的奖励同京营一样归兵部办理。李邦华得知后为了振奋军心,选择念出来。
“左都督刘文耀及麾下一万三千兵马已到天津城外,预计三日后抵达京师。考虑到届时流贼已经围城,臣提议让刘文耀驻守天津,等待时机。”
“太子乘船入海,现已到达海州附近,诸事顺利。”
随着一封封塘报从李邦华的嘴里念出来,朝堂上的气氛也越来越压抑。
虽然早就知道流贼会来,但真正来到时候人们还是会表现出畏惧。
流贼的所作所为早已传遍了京师。
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想法:京师,守得住吗?
守住了还好,若是守不住,结果会怎样?
抢钱?抢粮食?抢房子抢女人?
会杀人吗?
还是说...会被屠城?
崇祯面无表情,表现的很平静。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已经做了,结局如何全看天意!
况且他是皇帝,是百官和京师的主心骨,不能表现出任何惊慌。
“李阁老,这些天招募了多少百姓?”
“回陛下,共招募百姓七万八千二百四十七人,均已配发武器。但盔甲不足,工部又忙于制作纸壳火药,只能暂时这样。”
崇祯皱着眉点了点头。
京师现在满打满算还有八十万人,募兵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已经够多了。
盔甲的事他也没办法,无论暗甲还是棉甲,制作都很繁琐,一时半会做不出多少来。
等等...
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李阁老,范尚书,退朝后你们来一趟乾清宫,朕有事需要确认一下。”
“臣遵旨。”
“方尚书,迁徙了多少百姓?”
方岳贡出班拱手:“回陛下,京师方圆五十里的百姓已经全部迁入城内,五十里之外的地方...鞭长莫及。迁入城内的百姓少部分安置到百姓家闲置的房子里,大部分没有去处,露宿街头。”
崇祯点点头,没说什么。
没办法,不可能每个百姓都有地方住。好在已经到了三月中旬(农历),虽然还很寒冷,但没有二月时的那般冷。
京师的三月干旱无雨,露宿街头也能承受。
“好了,诸位回去后准备一下,明天与朕一起登上城楼,看看流贼到底长什么样子!”
“退--”王承恩的话刚说出一半便被打断了。
“陛下!”文臣里站出来一个人。
“臣弹劾定西伯唐通!”
崇祯愣了下,弹劾?
听到这两个字他眉毛一抖,起了杀心。
都什么时候了还搞弹劾那一套,这特么不是搞内讧吗!尤其重要的是,他要弹劾的人是在居庸关抵挡李自成十多万大军的唐通。
历史上的唐通先投降李自成,后投降多尔衮,从这些表现看他必须死!
但不是现在,更不是这个时候。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