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小说免费阅读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阳光下写字”,主要人物有韩度韩德,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一睁眼,他成了大明的阶下囚,而这一切原由是因为那个说错话的父亲,真是开局坑儿子,活的长久啊!或许是天不亡他,一封血书竟被从牢中带到皇帝面前,因此他也欠下大人情。为了活命,为了在大明之下混下去,他不得不谋取官名,获取皇上信任!多年后,朱元璋看着奏折,虚心求问:“爱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主角:韩度韩德 更新:2024-11-26 18:18: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韩度韩德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小说免费阅读》,由网络作家“阳光下写字”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大明:开局牢中坐,朱元璋求我出山》新书正在积极地更新中,作者为“阳光下写字”,主要人物有韩度韩德,本文精彩内容主要讲述了:一睁眼,他成了大明的阶下囚,而这一切原由是因为那个说错话的父亲,真是开局坑儿子,活的长久啊!或许是天不亡他,一封血书竟被从牢中带到皇帝面前,因此他也欠下大人情。为了活命,为了在大明之下混下去,他不得不谋取官名,获取皇上信任!多年后,朱元璋看着奏折,虚心求问:“爱卿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
制作水泥的原料有三种,其中一种就是石灰。所以想要制作水泥,就要先制作石灰。
好在这时候石灰的制作已经十分普遍,明代于谦作有诗作《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然,这个时候于谦还没出生,但是石灰的使用却是十分普遍。
人们将石灰石放进窑中煅烧,烧成粉末之后,便可以加水用来把石头固定在一起,就可以用来盖房子。
另外石灰还有防虫的功效,传闻老朱修建奉天殿的时候就用了大量的石灰铺在地上,用作防虫。
修建石灰窑对于韩度来说不难,他可不是一个人,手下有着整个宝钞提举司呢。
带着熊莳来到钞纸局,让老黄召集所有匠人。
等到所有人到齐之后,韩度才从椅子上站起来。
看着自己面前的几十号人,韩度心里一阵紧张,他可从来没有过给这么多人训话的经历,想不到在这大明朝却要经历一番。
于是便高声道:“诸位,你们长久以来一直为宝钞提举司服役,本官无比感激。俗话说,要想马儿跑的好,便让马儿吃饱草。本官不能让你们饿着肚子做工,所以本官决定,从即日起给你们发放薪俸,每人每月可以领到一贯钱。”
韩度说完,众匠人当中喧哗声四起。
“这是真的吗?咱们不会听错了吧。”
“你一个人能听错,咱们这么多人,还能人人都听错?”
“做工还能领薪俸,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嘴上无须,办事拉稀。也不知道咱们这位大人,能不能兑现他的承诺。”
“怎么就不能兑现了?韩大人都当着大家伙说了,肯定就能兑现,要不然他干嘛说出来......”
“咱看这事啊,难......”
听到这位大人居然要给自己发薪俸,匠人们各自议论纷纷。
年轻一点的匠人倒是表现出十分的激动,毕竟如果自己每个月能够领到一贯钱的话, 那回家自己也有脸面了。老婆孩子,也不会给自己甩脸子,自己也不用内疚是家里的拖累。
“爷,也能在家里昂首挺胸的吃饭了。”这是少有的几个年轻匠人的想法。
而老一辈的匠人就比较冷静,他们从成为匠人的那一天起就没见到过给匠人发放薪俸的官员,更加不敢奢望能够遇到一个这样的官。仅凭韩度这句话,他们就明白这是一位好官,他们不奢求能够领到薪俸,只求这位好官能够多善待他们一点,他们就知足了。
熊莳陡然听到韩度宣布的话,大惊失色,惊呼道:“大人,万万不可?”
熊莳的话,顿时引起了匠人们的注意,所有的目光都落到熊莳身上,匠人们虽然对熊莳敢怒不敢言,但是他们的眼睛里都透露出一个意思。
这是个坏人!
“为何不可?”韩度转头看向熊莳。
“大人,朝廷并无此例。”熊莳回道,“而且此举有违朝廷法度,如果大人给咱们的匠人发放薪俸,那其他给朝廷做工的匠人们会怎么想?尤其是工部,匠人众人,一个不好是会出乱子的,还请大人不要自误。”
老匠人们听见了熊莳的话,虽然他们不喜欢这位官员,但是他们却也认为他说的是对的。有朝廷法度压着,想要给他们发放薪俸,简直就是痴心妄想。韩大人虽然能够为他们着想,恐怕也是无能为力吧。
年轻的匠人更不用说了,巨大的失落感充斥在胸腔。
“嗨,大人说笑了。小老儿的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匠户,那里会起什么名字,说出来也是污了大人的耳朵,还不如老黄来的好听。”
韩度见老人不愿意说,便也不再追问。想来老人的名字确实是不太雅观吧,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数都没有读过什么书,再加上民间普遍认为名字贱一点好养活。
所以很多人的名字都是无比的奇葩,比如说狗、䐁(也就是猪)等等。
“怎么本官看到这里几乎都是些老人在干活,为什么没有年轻人?”韩度把心里的疑惑给问了出来。
“这个......”老黄迟疑了一下,看着熊莳。
熊莳见此面无表情的说道:“大人问你,你就说,看本官干什么。”
熊莳站在韩度身后,落后半个身位,略微躬身,一副彻底站在韩度这边,唯马首是瞻的态度。
老黄见到熊莳的态度,也就不再遮遮掩掩,敞开了说道:“不敢欺瞒大人,钞纸局里的确没有什么年轻人了,几乎......几乎都是老一辈的人在支撑着。”
“为什么会这样?”韩度疑惑,“如果本官没有记错的话,匠户应该是世代相传的吧?怎么会没有年轻人呢?难道他们都没有后人?”
这根本不可能?
这个时代的人有多么重视香火传承,韩度看他自己就明白。他老爹有了他这个儿子,都还要给他生出一个弟弟来呢。
要说这些匠户家里连一个男子都没有,韩度是不信的。
一代是匠户,世世代代都是匠户,这就是老朱对士农工商四民的划分。
按照常理来说,这钞纸局里面的匠户,应该有着老中青三代人才对。
结果现在只剩下一些老人和中年人,这不对劲。
“这个,这个......”老黄吞吞吐吐半天,也没有说出过一二三出来。
“大人,”见此情况,熊莳对韩度招手示意。
韩度附耳过去。
熊莳低声在韩度耳边说道:“大人,个中缘由还请大人不要深究,情况是这样的......”
随着熊莳的解释,韩度才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
老朱分划四民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来越不是原来那么回事。
匠户在洪武年初期的时候还好一点,那个时候老朱注重的是百姓的休养生息。所以那几年也是匠户日子最好过的时候,毕竟是有手艺的匠人,凭着手艺养家糊口没有问题。
但是随着大明征战不断,对匠户的征调变得越来越频繁,到了现在官府已经是在长年累月的征召匠户了。
要知道官府征召匠户,是不会给钱的。
这就相当于匠户在给朝廷白打工,而没有任何的收入。
试想一下,原来的匠人可以凭借着手艺养家糊口,相当于家里的顶梁柱,但是现在变成不仅不能养活家人不说,反过来还需要家里人来养活他们。
这一来一回,便导致匠户人家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以至于到了如今,百姓对成为匠人已经到了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步。
而匠户人家也会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下一代逃离成为匠人的命运,或是过继给兄弟,或是花钱解决。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