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全文

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全文

红楼小郎君 著

其他类型连载

贾环喝了好些酒,竟有些醉了,躺在草地上就这样睡着了,他梦见贾府被抄家,迎春、惜春等姐妹都被官军抓走了,连宝钗也不知所踪,他呼喊着,却毫无作用。就这样被噩梦惊醒,睁开眼睛陡然一看,宝钗就坐在他的身边,正痴痴地看着他,这一刻,贾环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击穿了,他暗下决心,这一世既然穿越了,就要保护好身边的人。宝钗见贾环醒来,就呆呆地地盯着自己,那双漆黑的眸子仿佛会说话一般,她也没有移开目光,就这样与贾环对视,两个人似乎都读懂了对方。这时,惜春过来说:“三哥哥和宝姐姐也不陪人家玩”,说着便拉着宝钗和贾环去草地深处采花去了。众人又玩了一会儿,一直到不远处的村落升起渺渺炊烟,贾环感觉到时间已经不早了,再不回去的话,只怕进城里天就黑了。于是,贾环将...

主角:贾环林黛玉   更新:2024-12-25 15:0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贾环林黛玉的其他类型小说《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全文》,由网络作家“红楼小郎君”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贾环喝了好些酒,竟有些醉了,躺在草地上就这样睡着了,他梦见贾府被抄家,迎春、惜春等姐妹都被官军抓走了,连宝钗也不知所踪,他呼喊着,却毫无作用。就这样被噩梦惊醒,睁开眼睛陡然一看,宝钗就坐在他的身边,正痴痴地看着他,这一刻,贾环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击穿了,他暗下决心,这一世既然穿越了,就要保护好身边的人。宝钗见贾环醒来,就呆呆地地盯着自己,那双漆黑的眸子仿佛会说话一般,她也没有移开目光,就这样与贾环对视,两个人似乎都读懂了对方。这时,惜春过来说:“三哥哥和宝姐姐也不陪人家玩”,说着便拉着宝钗和贾环去草地深处采花去了。众人又玩了一会儿,一直到不远处的村落升起渺渺炊烟,贾环感觉到时间已经不早了,再不回去的话,只怕进城里天就黑了。于是,贾环将...

《红楼:穿成贾环的我成了贾府顶梁柱全文》精彩片段


贾环喝了好些酒,竟有些醉了,躺在草地上就这样睡着了,他梦见贾府被抄家,迎春、惜春等姐妹都被官军抓走了,连宝钗也不知所踪,他呼喊着,却毫无作用。

就这样被噩梦惊醒,睁开眼睛陡然一看,宝钗就坐在他的身边,正痴痴地看着他,这一刻,贾环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击穿了,他暗下决心,这一世既然穿越了,就要保护好身边的人。

宝钗见贾环醒来,就呆呆地地盯着自己,那双漆黑的眸子仿佛会说话一般,她也没有移开目光,就这样与贾环对视,两个人似乎都读懂了对方。

这时,惜春过来说:“三哥哥和宝姐姐也不陪人家玩”,说着便拉着宝钗和贾环去草地深处采花去了。

众人又玩了一会儿,一直到不远处的村落升起渺渺炊烟,贾环感觉到时间已经不早了,再不回去的话,只怕进城里天就黑了。

于是,贾环将众人叫过来,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众人都开始忙碌起来,只有惜春有些依依不舍的还在河边玩耍。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一抹绚丽的晚霞。众人收拾好东西,上了马车缓缓回城去了。

贾环和宝钗等人回到荣国府时,天都有些黑了,贾环让彩云将三女送回园子,一直到各家院门前方才回来。

凤姐这一日请了一个戏班子,又吩咐大厨房安排食材,预备下这几日的酒席,席面就安排在贾母的荣禧堂内。

荣禧堂里屋预备两桌,一桌是贾母和薛姨妈的,一桌是王夫人、邢夫人等人的;外屋也预备了两桌,一桌是凤姐、尤氏、李纨、贾环、宝玉等人的,剩下一桌是黛玉、宝钗等各位姑娘的。

凤姐到底是管家的一把好手,只小半日功夫,已经将这些事安排妥当了,难怪能在贾母面前受宠,这活换一般人真还搞不定。

次日清晨起来,凤姐就在荣禧堂看着一群丫头、婆子擦抹桌椅,又是准备碗筷器皿,荣禧堂外的院子里戏台子已经搭好,几个唱戏的小旦已经开始排练了,凤姐见一切收拾齐整,便进屋里回了贾母。

此时贾母已经梳洗好了,凤姐说道:“老太太,外面都已经收拾妥当了,可以摆早饭了,只怕一会功夫,姨妈和太太们就到了”。

贾母说道:“那就摆在外面吧,大家用了早饭,我们一起听戏”。

凤姐应下了,出来时见王夫人、邢夫人已经到了,便忙让小丫头们摆饭。

王夫人对凤姐问道:“老太太起了没有?”

凤姐道:“老太太那边已经起了,刚梳洗好”。

王夫人又问凤姐今天是什么章程,凤姐答道:“吃了早饭后,请了一个说词先生,我们在屋里乐一乐,然后大家去外面听戏,午饭还是摆在荣禧堂内,下午还是听戏,乏了后一起去园子里逛逛”。

王夫人听了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

邢夫人又问凤姐:“琏儿最近在忙什么?怎么一直不见人”。

其实贾琏最近忙着在薛家酒楼里监工,但是这个事哪里能拿到明面上说,他老子贾赦是个守财奴,要是让贾赦知道贾琏有这样一桩赚钱的买卖,还不马上划拉过去?以凤姐的精明她哪里会说出来,用了一个贾琏在会友搪塞了过去。

凤姐与两位太太正说话间,鸳鸯扶着贾母进来落了坐,王夫人、邢夫人都起身行了一礼,贾母道:“弄这些虚礼做什么,安心坐下吧”。


贾府忙完元妃省亲这一出,渐渐出了正月,二月县试的日子就近了。

这些日子,贾环除了去夏言府上,就是窝在菊香院温书,为即将到来的县试作准备。

贾环每日皆写两篇文章,隔一日就去夏言府上请教,夏言道:“你的文章想来县试是不成问题了,不过这段时间还是不可懈怠”。

贾环听闻夏言如此说,很是开心,这些日子的努力终于要有回报了。

夏言又问道:“作保的廪生可有了?”贾环答道:“老师,作保之人还没寻呢”。

夏言便给贾环寻了一个廪生,是师兄夏敬承的一个同窗,因为一直没能中举,也在国子监读书。

贾环便谢了夏言,又向夏言请教了许多问题。

待贾环回了荣国府,心里想:“下场科考这种事,还是要去告诉贾政的”,于是贾环便往梦坡斋去了。

待进了贾政的书房,见贾政正在看书,便上前行礼道:“儿子见过父亲”。

贾政见是贾环,便放下书,问道:“可有事?”

贾环道:“二月初县试就要开始了,儿子想下场一试”。

贾政道:“你老师怎么说?”

贾环答道:“老师说儿子的文章应该是可以取中的”。

贾政听闻夏言已经说了贾环的文章县试能取中,心里十分欢喜,翰林院大学士的话,贾政还是信的。

又问贾环:“作保的廪生可寻了”,贾环答道:“老师已经找了儿子师兄在国子监的同窗作保”。

贾政见贾环一切已经安排妥当,便交代贾环近日要认真温书,不可懈怠,贾环都一一应了,便出了梦坡斋。

却说贾政回王夫人处歇息,告诉了王夫人贾环二月初下场参加县试的事情,把王夫人气的面色都有些变了。

元宵节时元春因夸了贾环作诗比宝玉好,王夫人到现在都耿耿于怀,这才几天功夫,如今又要去参加县试了,这还了得?

一想到赵姨娘的那副嘴脸,王夫人恨的牙根都痒痒了。

便对贾政说:“老爷,你看宝玉还没去科考呢,环哥一个庶出,不如再等两年”。

贾政听闻王夫人这话,怒斥道:“你这是当母亲说的话?宝玉比环儿还长两岁,他要有出息,这次也下场一试”。

王夫人被贾政呵斥一番,不敢再继续言语,她虽然不懂那些科举学问,但也知道如今宝玉每日混在女儿堆里,下了场也绝不会中。

王夫人心里想到:“也该给宝玉请个老师了,至少与贾环的老师一样,也是个翰林”。

贾环从贾政书房回到菊香院后,便开始整理县试所带之物了。

赵姨娘、彩云等菊香院的丫鬟都忙了起来,赵姨娘几乎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了。

一会让彩云将厚棉袄拿出来叠好,又准备被褥之类,又是预备吃食,忙得几乎是手脚倒悬了。

贾环以手抚额,有些无语了,对赵姨娘说道:”娘,这些东西都带不进考场,只需要带些考试之物就可以了,况且考场就在金陵,每天考完可以回家的“。

但赵姨娘哪里听得进去,还是忙忙叨叨,准备各项物件。

离县试还剩下两天,这日一大早,迎春就带着惜春往菊香院来,刚进了门,贾环就听见惜春的声音,颇有些人未至,声已到的味道。

惜春现在到菊香院,就如同在自己的住处一般,极为随意。

惜春道:”三哥,二姐姐来给你送香囊了,她可是做了好久了呢“,惜春说着,就见到迎春从怀中拿出一个精致的香囊,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

贾环接过,惊喜道:”差点忘了这事,万一被分到屎号,如果随身没有携带香囊,是无论如何也考不下去的“。

贾环赶忙起身谢了迎春。

惜春见贾环已经拿了香囊,就开始在屋里吃起了零食,因为贾环之前见惜春喜欢吃零嘴,就在菊香院里多预备了一些。

惜春在屋内同小吉祥等人玩了一会,便求着贾环要去外面街上买糖葫芦。

迎春见惜春又想出去玩,就说道:”姑娘家的,不能成天想着往外面跑,遇到花子,不是玩的“。

花子其实就是人贩子,哪个世界都有这些丧尽天良的人存在。

贾环看着惜春可怜兮兮的样子,有些不忍心,就让彩云领着两个嬷嬷带着惜春出去了,惜春见贾环允了,顿时一蹦几尺高的跟着彩云去了。

这一幕正巧被刚进门的宝钗瞧见了,兄妹之间这样温馨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不知怎么的,最近宝钗挺喜欢来这菊香院的,觉得这里的感觉与别处不同。

贾环见来人是宝钗,忙迎了进来,道:”宝姐姐来了“,便让小丫鬟看茶。

宝钗道:”知道环兄弟后日县试,想来明天肯定有许多事情要准备,不敢叨扰,所以今儿过来瞧瞧“。

贾环、宝钗、迎春三人又聊了会天,惜春就拿着几个糖葫芦高兴的进来了,还和上次一样,一人分了一支,自己也拿着一支,美滋滋的坐在椅子上吃了起来。

不多时,迎春、宝钗就告辞回去了,惜春也依依不舍的跟着迎春出了院子。

下午时分,平儿过来对贾环说道:”三爷,二奶奶让我给三爷带个话,琏二爷后天卯时初在菊香院小门前备了马车,陪三爷一同去“。

贾环惊喜道:”那多谢琏二哥和二嫂子了“,又叫彩云领着平儿去喝茶,说一些体己话。

其实贾环昨日就让赵国基预备着了,但是贾琏既然愿意送贾环,贾环也愿意送这个人情给凤姐。

一日过去了,第二天就是县试,贾环倒没有紧张,赵姨娘却忙的手忙脚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一会又是打点食盒,一会又是准备衣服被褥,一会又是念叨着要烧香拜佛。

贾环劝了两回,见没效果,也就由着赵姨娘了。

荣禧堂内,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等人在一处说话,贾母想到明天就是县试的日子,便吩咐鸳鸯来菊香院问问,看有没有什么缺的。

王夫人见此,更是捏着佛珠,气不打一处来,不一会,见鸳鸯来会道:”老太太,三爷说都准备妥当了,没有遗漏的了“。

贾母点了点头,又吩咐凤姐安排贾环明日的马车、吃食,这里暂且不论。


贾环忙上前道:“二哥,弟弟这点事,哪里还要劳烦二哥亲自来”,贾琏说道:“不妨事,你一个人去,二哥也不放心”,说着便接过贾环手中的考篮,拉着贾环上了马车。

路上贾环与贾琏聊了些科考的事情,马车便到了考院门前。

府试的考院与县试是在同一个考院,只是这次的主考官换成了江宁知府陆炳。

此时府试时间还没到,考院门前已经聚了许多考生。

贾环别了贾琏,便同上次一样,轻车熟路的去寻夏敬承的同窗取考牌去了。

贾环在院门前等待,不多时,一声锣响,院门就吱吱呀呀的开了,贾环精神一振,心道:“府试开始了”。

贾环跟着众考生进了考院,照例搜生检查,衙役见并无异常,便放贾环进去了,按照考牌的号码,贾环找到了考舍。

只一瞬间,贾环整个人都亚麻呆住了,尼玛的,这居然是个屎号。

周围的考生见贾环分到了屎号,都投来同情的目光,仿佛在说,先生大义呀。

屎号,其实就是靠近茅房的考舍,古代因为没有现代的马桶,而且这考院这么多考生,这个小小的茅房可想而知那味道会有多酸爽。

贾环强忍着恶心进了这屎号,顿时一阵阵臭味便一缕缕钻进贾环的鼻子,那味道直冲天灵盖,逗弄着贾环的神经。

贾环忙用衣服掩着鼻子坐下,将考篮中的考试用品拿出来,但因一只手捂着口鼻,感觉书写都困难,更别说答卷了。

这时贾环想起怀中宝钗送的香囊,忙拿出来,用香囊覆在口鼻处,又用香囊上的带子从脑后打个结,样子活像穿越前的防毒面具一样。

这样果然有效果,贾环感觉到一股幽香嗅进鼻中,让贾环精神一振。贾环又想到这香囊还是宝钗从怀中取出来给他的,又有些心猿意马了。

贾环收拾了心神,心里暗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就当这是给自己的锻炼了,贾环稳住心神,静静等待着下发考题。

只一会功夫,一声锣响,贾环心神一震,心道:“府试开始了”。

跟县试一样,两个衙役举着写着考题的牌子,四处游走,并高声朗读。

贾环听得真切,将考题记在纸上,又核对两次无误后,便开始破题了。

今日这个考题也属于常规的题型,取自《论语》中的《子张》,贾环也是练过的,贾环结合夏言所说陆炳的文风,便开始打草稿了。

如县试一样,贾环即便是在写草稿时也是一笔一划极为认真,就在这样紧张的答题中,贾环连身处屎号也忘记了,正所谓是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贾环下笔犹如神助,只小半日功夫,贾环便将文章写好了,贾环又细细的,一个字一个字的检查了两遍,确认无错别字和犯忌的话后,方才开始在试卷上抄录。

贾环将试卷平铺好,还是用宝钗送他的那支湖笔,一个字一个字的细细抄录起来,抄录完毕后,待墨迹干了,贾环又细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摇响铃铛,便要交卷了。

这时候其实还早,很多人文章还没开始动笔,但贾环实在是不想呆在这屎号中了,尤其是下午交卷的话,还要在这屎号中用午饭,贾环只想想腹中就有些翻滚。

考院中衙役见贾环摇响了铃铛,便走过来,见屎号的考生是第一个交卷的,便以为贾环是忍受不了那股气味提前放弃了。


贾政终于等到下衙,便急急回到了贾府,吩咐金钏带贾环到梦坡斋,贾政退了朝服换了衣服便朝书房去了。

金钏到了赵姨娘处,见了赵姨娘,便说道:“姨奶奶,老爷请三爷到书房”。

赵姨娘知道是贾政来寻贾环,哪里敢怠慢,便催促贾环快些跟着金钏前去。

此时,贾环也才刚下了学,正准备去西厢房温书,听到自己的便宜老爹叫自己去梦坡斋,便知道贾政十有八九已经知晓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的事情。

贾环也不磨叽,正好自己有些事也该和自己这个便宜老爹好好聊聊了,便跟着金钏往梦坡斋去了。

贾环进了梦坡斋,贾政如上次一样正侧着身子在看书。

见贾环进来,便放下书本道:“那首诗是你作的?”

“是的,父亲”。

贾政见贾环的态度不像是说假话,心下里也只信了三四分,因为这首诗给贾政带来的震撼太大了,实在是不敢想象是贾环能作出的。

贾环没有理会贾政的怀疑,便对贾政说:“父亲,孩儿昨日在修远书局买书,因作了这首诗,故而被前翰林院大学士、前任内阁阁老夏言看重,夏阁老已经将儿子收作弟子了”。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把贾政震得愣住了,半晌才道:“你再说一遍,是哪位阁老?”

贾环知道这种消息贾政初次听闻肯定一时接受不,便又说了一遍:”是前任阁老夏言”。

贾政这会算是彻底亚麻呆住了,“夏言”,何许人?那是士林中的泰斗,无数文人士子的偶像,现今的翰林院、国子监、各个部衙,无数官员都是夏言的小迷弟。

这里面的“小迷弟“其实还要算上贾政。

所以,当贾政听到贾环说”夏言”收他做弟子时,那种对大脑的冲击不下于彗星撞地球。

贾政用颤抖的双手指着贾环道:“此话当真?”

贾环有些无语的看着贾政那激动的样子,心里想:“这没见过是世面的样子,小爷我只是略微出手,就已是这个分段的极限了”。

但仍恭敬的说到:“千真万确,父亲,明日一早儿子还要去恩师府上去请教”。

贾政高兴的胡子都捏下来几根,但全然没有感觉,兴奋到:“好孩子,真是孩子”。

其实,贾政已经感觉到了贾府渐渐在走下坡路了,诺大的贾府,竟只有他这一个“工部员外郎”在朝为官,而且还是靠祖宗余荫得来的。

在外界,也渐渐开始有以”元妃“娘家来形容贾府了,这是贾府开始衰落的信号。

以前,这些给贾政的感觉是无力的,但这一次,贾政深切的感受到了贾府重新崛起的希望,或者说,是贾环崛起。

因为他的师父是“夏言”。

贾环对贾政说:“父亲,儿子如今四书已经通读了,昨日恩师说儿子接下来只要用心温书,县试不是问题”。

“儿子如今在姨娘的西厢房读书,但总归多有不便,想在家里寻一处静僻的小院来读书”。

贾政此时心情已是异常高兴,哪里还会拒绝,便说道:“此话有理,待我回明你祖母,便给你寻一处院子”。

贾环没想到事情这么顺利,惊喜道:“谢谢父亲”。

贾政又对贾环细细叮嘱了一番,无非就是尊敬恩师一类的,最后又细细叮嘱贾环明日去夏言府上的事情,方才放贾环回去。

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早,贾环便让赵国基驾车,带着书和礼物,往夏言府上去了,礼物是贾环提前吩咐赵国基预备好的。

却说贾政回明了贾母,要给贾环寻一个静僻的院子,本来贾母是不肯的。

一个庶出的孙子,实在不应单独腾一个院子出来,宝玉都还没有自己的院子呢。

但当贾政把来龙去脉与贾母说了,贾环拜了前任内阁阁老夏言为师,并且前日写了一首绝句名动金陵,贾母也是震惊住了。

贾政对贾母说:“母亲,如今东西二府的情况你也知道,这偌大的家族,竟只有儿子一人在朝任职,再不求变,怕是将来渐渐就衰落下去了”。

贾母如何不知贾府的状况,只是不知从何处下手而已。

贾政又道:“我观环哥近来举止大不一样,读书用心刻苦,如今,竟连四书都已经通读了,明年开春下场,儿子预测怕是八九不离十了”。

贾母见贾政如此说,哪里还会不肯?其实整个贾府,贾母怕是最想看到家族后辈有子孙出息的。

只一个院子换一个金榜题名的读书人,这样的买卖贾母还是拎得清的。

说道:“我今日让凤丫头寻一处院子,明个就让环哥搬过去”。

待贾政离开后,贾母吩咐鸳鸯将王夫人、邢夫人、凤姐等众人叫至荣禧堂,并让凤姐今日给贾环寻一处静僻的院子给贾环读书。

贾母这话说完,瞬间在众人中炸开了锅。

王夫人道:“老太太,这如何使得,贾环一个未成年的庶子,怎么当得起”。

贾母瞥了一眼王夫人,道:“环哥如何担不起?这件事是我和你们老爷商量好的,就这么定了,以后不许有人说环哥担不起之类的话”。

“听到了,没有?”

众人忙应了声:“是”,贾母在贾府中说一不二,平时虽然不怎么管事,但她定下来的事情谁都不敢反驳,王夫人也不例外。

众人都心下吃惊,尤其是凤姐,因为她最懂老太太的性情,最重尊卑,决对不会无缘无故为贾环单独寻一处院子的。

难道最近的传言是真的?凤姐心里想着,看来以后要和环老三改善下关系了。

凤姐对贾母道:“老祖宗,薛姨妈一家如今住在梨香院,梨香院南侧靠近角门处有一个二进的小院,名唤:“菊香院”,平时极为安静,不如拨给环哥读书如何”。

贾母道:“也好,虽然小了些,不过胜在安静,想来读书是极好的”。

贾母又说:“凤丫头,你叫几个手脚麻利的婆子,把院子好好清扫一番”。

又对王夫人说:“你是他母亲,实话跟你说了,如今环哥拜了前任内阁阁老夏言夏大人为师,明年开春就要下场了,你这个当母亲的该如何做不用我教你吧”。

王夫人此时内心已经气的翻江倒海,但面子上仍捏着佛珠平静的答道:“母亲说的是,媳妇知道该怎么做”。

贾母又说:“环哥屋里现在只有一个小丫头,你做母亲的再给添一些,就一个大丫头,两个小丫头,两个粗使的婆子吧”。

王夫人忙应了,心里想:“素来彩云和那庶子走得近,想来是个狐媚子,不如就给了他,说不得也能读书的时候分分心”。

王夫人对贾母说:“那就将我房中的彩云和坠儿给环哥吧”。


贾环回到了菊香院,赵姨娘早就巴巴的等着了,见贾环回来,拉着贾环就问道:“环哥,考的如何了?”

贾环笑道:“娘,儿子可以准备府试了”,赵姨娘听贾环说县试已经中了,喜的鼻涕眼泪都流出来了,抱着贾环道:“我的儿啊,你可真是给为娘争气”。

赵姨娘家世代都是贾府得奴仆,如今却生了一个读书人,她感觉这辈子赚大发了。

众人纷纷上前劝住赵姨娘,彩云笑着道:“姨娘哭什么,今儿是大喜的日子,以后姨娘就等着享福吧”。

赵姨娘握着彩云的手,那是越看越满意,那眼光多少已经当彩云是贾环的二房了,只看得彩云俏脸娇羞。

此时大家都为身为菊香院的一份子感到骄傲,以后菊香院的人在贾府虽说还不能横着走,但也可以昂首挺胸了,再也没人敢轻视了。

如今赵姨娘在菊香院,就如同“太后”一般,小丫头们都巴结她,甜言蜜语不要命的说,这让赵姨娘很是受用,所以平常也很喜欢来菊香院溜达。

贾环后面还有两场考试,所以不敢怠慢,跟赵姨娘说了会闲话便去东厢房温书去了。

赵姨娘仍美滋滋的同彩云等丫鬟唠嗑。

却说贾琏回到凤姐处,与凤姐说了贾环今日县试已经被点中的事,凤姐有些吃惊道:“这环老三竟有如此造化,竟真是读书的料”,贾琏又与王熙凤说了一些今日的细节。

王熙凤虽是一个女强人,但也没有见过读书人的场面,听得入了神,夫妻二人商议,以后得与贾环再亲近一些,哪怕惹得王夫人不悦,也要主动示好。

三日后,县试结束了,贾环去了夏言家里,将县试第一场,郭淮当场点中他的事情给夏言说了。

又将县试的几场文章默写下来交给夏言,夏言看了后道:“这样的文章不中简直没天理了,不过案首却在两可之间”。

贾环其实对案首没有奢望过,但听夏言如此说,也激动起来,要知道县试的案首是必点秀才的,这是潜规则,国朝至今无人违背,历史惯性之大,远超想象。

夏言笑着对贾环道:“静等明日放榜吧”,贾环又与夏言闲聊一会,便回了菊香院。

贾环焦急的等待着,好容易熬到了第二天早上,正是县试放榜的日子,贾环早饭也没吃便去看榜了。

赵国基赶着马车到了考院,此时榜前已是人山人海,贾环下了马车便与赵国基往榜下挤,待看到“第一名贾环”时,贾环大叫:“中了,我中了”,整个人都被喜悦包围了。

贾环心中大定,心想,咱们可算没给穿越者丢脸,这不,县试案首。

赵国基也知道贾环中了第一名,想到亲妹妹的儿子科举中了案首,咧着嘴在那傻笑,他是真心替贾环和妹妹赵姨娘感到高兴。

贾环这会没那么急了,本来正准备回贾府,却不想此时肚子咕咕叫了起来,才想起来二人来得匆忙,还没有吃早饭。

于是带着赵国基寻了一处早餐店,叫了包子、油条、豆浆,就着店里面的咸菜,二人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与贾环、赵国基主仆二人悠闲吃早餐不同,此时贾府却翻了天。

报喜的人已经来了三波,吹吹打打的把宁荣街都堵了,乌啦啦的一群人高喊着:“恭祝贵府贾环贾老爷得中县试第一名,高中案首”。

大门处小厮忙往府里传信,不一会整个荣国府都被惊动了,许多小厮、婆子、丫鬟过来看热闹。

凤姐那边得了信,一面让平儿取银子到大门外给报喜的人打赏,一面又去荣禧堂给贾母报喜。

等凤姐到了荣禧堂,贾母已经得了消息,知道是贾环县试中了,而且是第一名案首,高兴得连皱纹都舒展了,说道:“赏,大赏”。

有些婆子、丫鬟在贾母处已经得了三波赏钱了,于是个个都眉开眼笑,喜气洋洋的。

贾母又说道:“怎么不见环哥,快去叫来”。

凤姐过来拉着贾母的手说道:“环兄弟只怕去看榜了,要一会才能回来呢”。

贾母笑道:“是了,今日放榜,想来他得亲自看看才踏实”。

又对凤姐说:“报喜的人赏了没有,可不能让人笑话”,凤姐道:“老祖宗,已经都赏啦,您今儿就安心坐着让大家来贺喜吧”。

贾母被凤姐哄得哈哈大笑起来。

不一会薛姨妈、王夫人、邢夫人、尤氏还有李纨带着众小姐都到了,连赵姨娘和周姨娘在荣禧堂里,唯独不见宝玉。

赵姨娘毫无形象的在那傻乐,不过众人也见怪不怪,周姨娘看着赵姨娘有些羡慕,她无儿无女,赵姨娘虽然平时没人瞧得起,但如今儿子科举中了,女儿也极有能力。

众人都向贾母道了喜,薛姨妈道:“老太太到底是有福之人,如今孙子辈都开始出头了,刚下场就中了案首,真是可喜可贺”。

众人纷纷附和,拍贾母的马屁,贾母道:“还是环哥用功”,又让鸳鸯派人到菊香院,等贾环回来就直接到荣禧堂来。

王夫人全程黑着脸,默不作声,贾母看了一眼王夫人,又见赵姨娘站在最下面,站在那傻笑。

贾母便让鸳鸯端来一把椅子,让赵姨娘坐下,赵姨娘虽然心里美滋滋的,但她哪里敢坐,贾母便命鸳鸯将她按坐在椅子上,王夫人见状脸就黑了,而邢夫人、尤氏等人只是乐呵呵的看着王夫人出丑。

贾环中了案首对贾母来说意义重大,她已经敏锐的察觉到如今勋贵之家都在走下坡路,她在一日还好,他是荣国公贾代善的妻子,有她在,皇帝念及那点香火情还不会动贾家。但如果哪一天她不在了,贾政这一代人真的能支撑起贾府吗?亦或是靠着宫中的元春?

贾母不敢去想,但现在贾环县试中了第一名就不同了,这意味着贾府渐渐可以转向诗书传家,以功名立足。

贾环与赵国基吃饱喝足后便回到菊香院,彩云、小吉祥等人见贾环回来都叽叽喳喳的围了上来。

小吉祥道:“三爷,你中了第一名额,大门处来了好多报喜的人,我和彩云姐姐都去看了”。

贾环摸了摸小吉祥的脑袋,对彩云说:“给院里人每人二两的赏钱”,众人都兴奋起来,这可抵得上几个月的例钱。

这是琥珀方才有机会说话,上前对贾环说:“三爷,老太太让你回来就过去,大太太、二太太和各位奶奶们都等着呢”。

贾环也正要去荣禧堂给贾母报喜,便跟着琥珀往荣禧堂去了。


马车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便来到了钟山南麓的那片河湾,只见眼前是一片草长莺飞的景象,河湾的对面是一片农田,许多人赶着牛在田里劳作,不远的地方有一处村庄,远远能看到许多孩童在一起玩耍。

宝钗和迎春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哪里亲身感受过这种景象,顿时都有些看痴了。

惜春因为年纪小,还没有那么多愁善感,只是沿着河边疯跑地玩耍着,急的入画在她身后喊道:“姑娘慢些跑,别摔着”。

小惜春头一次出来,正在兴头上,哪里能听得进去?把入画远远的甩开,或躺在草地上,或去河边玩水,玩的不亦乐乎。

贾环招呼彩云等人将小桌子、小椅子、火炉、水壶以及各色食材等物品拿了出来,大家便开始忙碌起来。

在来之前,贾环已经让彩云将羊肉、牛肉还有一份鹿肉,切成适合烧烤的片状,分成盘子装了起来放在食盒里,另外烧烤的佐料也准备齐全。

众人将各色食材摆上桌子,又升起炉火,这次贾环带了两个炉子出来,贾环四人一桌,小丫鬟们一伙。

贾环招呼众人坐下,围着炉子,众人学着贾环将一串串肉串、肉片放在烤炉上,不一会功夫,阵阵诱人的香味就传了出来。

又教众人将彩云准备的薄饼放在火炉上烤,将烤好的薄饼对叠两次,沾了下佐料,将香葱肉串卷到薄饼里,一只手握住卷饼,另一只手将柳枝抽出。

贾环将卷好的烧烤递给宝钗,说道:“宝姐姐,试试看”。

宝钗将信将疑的吃了一口,笑着对众人说:“果然不错呢,你们都试试”。

贾环又卷了一份,味道还不错,跟穿越前的淄博烧烤有七八分像了,没想到穿越到了红楼世界还能吃上一顿小烧烤,要是能配上啤酒,就圆满了,不过没关系,这不是有薛家的天酿么。

在贾环的示意下,众人都开始吃了起来,这些平时宅在家里的大家闺秀,哪里吃过这样的美味,纷纷大快朵颐起来。

吃烧烤大家围坐一起,本就气氛活跃,大家一边烧烤喝酒,一边打趣聊天,好不惬意,贾环看着迎春的脸上也洋溢着笑容,感觉这次烧烤没有白组织。

这次出来,贾环还特意准备了两支鱼竿,吃饱喝足后又带着宝钗三人去河边钓鱼。

但是钓鱼不能没有鱼饵,于是贾环又带着小惜春去挖蚯蚓,惜春哪里做过这些,兴奋的跟着贾环去了。

惜春年纪虽小,却不怕蚯蚓,敢用手捏起来看,这让贾环有些惊讶,女孩子一般都怕这种动物的。

挖好蚯蚓就来是钓鱼了,这处河湾选的是真好,不一会就钓了好几条鲫鱼,贾环笑着对惜春说:“等回去让你彩云姐姐给你做鱼汤”,惜春高兴的点了点头,仿佛这就是最好喝的鱼汤。

贾环将鱼竿给了迎春和惜春,躺在不远处的草地上,享受这难得的美好时光,这时宝钗坐过来,对贾环说道:“没想到出城踏青竟如此好,难怪古人会有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诗句”。

贾环躺在草地上,看着湛蓝的天空,宝钗就这样静静的坐在贾环身边,这一刻的时空,仿佛静止了。

迎春带着小惜春在河边钓鱼,冷不丁回头,看到贾环和宝钗静静的在那边,脸上的笑得更开心了,连惜春要去找贾环,都被迎春拽了回来。


蘅芜苑给人的感觉就是宁静、淡雅,原著中用“外则无味,内藏清雅,异草生长,自有异香”来形容,这与宝钗沉稳内敛的性格很是相符。

贾环进了屋子,宝钗见来人是贾环,有些惊喜道:“环兄弟怎么来了”,又对莺儿说:“快给你三爷看茶”。

贾环见宝钗穿着一件玫瑰色的银鼠比肩褂,蜜色的薄棉袄,葱黄色的裙子,头发半挽起来,虽然衣服不算新,看上去也不是很华丽,却有一种特别的气质。

用洛神赋中的话来说就是“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让贾环一时有些呆了。

宝钗见贾环一直呆呆的看着自己,不觉有些害羞,见莺儿站着还没动,便说道:“莺儿,怎么还不去倒茶”。

莺儿笑道:“我看三爷是被我们姑娘迷住了”,宝钗一时有些气急,说道:“真是越发没有规矩了,敢拿主子取笑,还不快去倒茶”。

莺儿莞尔一笑,出去了。

贾环见状,忙回了神,对宝钗说道:“宝姐姐,如今正是春季,外面春光大好,大后天我们带着二姐姐和四妹妹去城外转转,一应所需之物都已经备好了,就去野炊如何?”

去城外游玩这种事,以宝钗的性格是做不出的,但听贾环说“野炊”,她与彩云不同,只通过这两个字就能联想到那样的场景,又想着城外的春光该是如何的动人,不觉就有些心动了。

贾环又说道:“宝姐姐不用担心,弟弟带了帐篷和帷幔,彩云、莺儿也跟去,咱们在城外起火烧烤,岂不有趣”。

宝钗犹豫一番后便同意了,贾环喝了一盏茶,便同宝钗一起去秋爽斋来请迎春,因为贾环找不着路,所以请宝钗一起。

贾环和宝钗二人刚到了秋爽斋门前,就听院子里吵吵闹闹,宝钗给贾环打了手势,二人便停下脚步,细细听里面的动静。

原来是迎春的奶娘王婆子偷拿迎春的金凤钗子去赌钱,输了后又带着儿媳妇来迎春院里闹,迎春的大丫头司棋是个暴脾气,登时就和王婆子和她儿媳妇二人吵了起来。

司棋一个姑娘家的哪里吵得过这些泼皮破落户,贾环在门外听时,只听见王婆子是什么话难听说什么。

贾环哪里受得了这个,一脚就把院门踹开了,院里人见是贾环和宝钗进来了,都吃了一惊,迎春见了贾环,仿佛是看到了救星。

只见秀橘和入画两个小丫头扶着迎春,只有司棋在和王婆子二人对峙,贾环见迎春已经哭的梨花带雨,心里怒气更甚。

王婆子见又进来,心下也是吃了一惊,如果进来是王熙凤这样的人,那她今日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但见来人是贾环,不觉有情轻视,心里想,一个姨娘生的种,能翻起什么浪?

只有宝钗让她有些忌惮,但又想自己是荣国府的老人了,她一个亲戚家还没有出阁的姑娘,还能管府上的事?想到这,便更加有恃无恐了,嘴里又骂骂咧咧起来。

贾环见迎春已被气哭了,本来就怒气值飙升,又见王婆子嘴里骂骂咧咧,便上前一脚把王婆子踹翻在地,众人见状都愣住了。

王婆子被踹翻在地,也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方才喊:“你个杀千刀的,居然也敢对我动粗?”

贾环冷笑道:“你算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在这里逞威风?”又对司琪说:“你去把琏二奶奶请来”。


在宝钗心里,贾环做生意的头脑可以用鬼才来形容,薛家酒铺很多布局和营销手段都是贾环设计的,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可是运营一段时间后,效果可谓出奇的好。

所以宝钗心下就有些好奇,问道:“环兄弟,是什么生意?”

贾环说着便将怀中的图纸和配方拿出来给宝钗,宝钗接过打开一看,心下不由有些震惊,这居然是一份如何制造玻璃的方法。

宝钗按下心中的震惊,对贾环说道:“环兄弟,这玻璃制造真的可行吗?那可是玻璃,不是铁器。”

也不由宝钗不惊讶,要知道,在这个世界,玻璃就是妥妥的奢侈品,甚至还不是一般的奢侈品,就连贾府这样的豪门巨富,府上都没有几件,可见玻璃珍贵到何种地步。如果要是能批量生产,其利润怕是要远远超过酿酒的收入。

贾环对宝钗笑道:“宝姐姐,我怎么会巴巴过来寻你开心?这个法子是真的可以造出玻璃,并且还能制出不同的玻璃器物。”

又对宝钗道:“宝姐姐,如果薛家愿意合作,同上次一样,我占三成股,二嫂子还出两万两银子,也占三成股,薛家负责运营售卖,占四成股。”

这里要说明一下,贾环、凤姐、薛家的分红是要扣除薛家日常店铺、伙计和一些其他成本支出的,所以薛家这里并不亏。

宝钗道:“环兄弟,这件事事关重大,我还要与母亲商议下”。

贾环说道:“无妨,宝姐姐与姨妈商定后,给我个信就好了”,说完,很放心的将玻璃的方子给了宝钗。

宝钗见贾环将这么重要的方子就给了自己,心下也有些感动。

便说道:“我这里与母亲商议好后就去菊香院”。

贾环应了一声,便与宝钗一起出了蘅芜苑,出了大观园的角门,宝钗往梨香院去了,贾环则回了菊香院。

却说宝钗进了梨香院,薛姨妈正在给薛蟠打点行李,因薛家各省的店面需要盘点账目,薛蟠需出一趟远门。

薛姨妈见是宝钗,一面指挥着小丫头收拾,一面对宝钗说:“今日不在园中,怎么到这边来了。”

宝钗拿出贾环交给她的图纸和配方,递给薛姨妈道:“母亲,这是环兄弟刚刚交给我的,说是玻璃的制作方法,想与我家合作,还是按上次酿酒的份额”。

薛姨妈听宝钗如此说,心下也是有些震惊,她与宝钗不同,更知道玻璃的珍贵,可以说,每一件玻璃器物,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

薛姨妈接过宝钗递过来的图纸和配方,细细地看了起来,原来,贾环的计划是建造高炉,将玻璃的主要材料融化,得到一种半固态半液态的物质,然后再利用模具,就可以将液态的玻璃塑造成不同形状的器物了。

薛姨妈心里都有些佩服贾环,真不知道他的脑子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能天马行空的有这样的奇思妙想?

便对宝钗说:“造玻璃这事儿,如果成了将是泼天的钱财,无论如何也要试一试,而且我看环哥的方子,也不是无的放矢”。

宝钗道:“不如让赵管家按这个法子到郊外的庄子上,找一些可靠的伙计,建一个高炉试一试。”

薛姨妈说道:“正要如此呢,说着便让身边的丫鬟去叫赵管家了。”

赵管家是薛家的老人了,自薛姨妈夫君刚管事时就跟着,在薛家已经有30多年,一直都是忠心耿耿,所以深得薛姨妈的仰仗和信任。


菊香院与梨香院紧挨着,宝钗知道今日是贾环搬来的日子,早早的便备下了礼物,一支胡笔,两块徽墨。

薛宝钗对薛姨妈道:“母亲,今日环兄弟搬来菊香院,以后就是邻居了,咱们少不得要去祝贺一番,方不失了礼数”。

薛姨妈道:“还是你想得周全,如今环哥不似以往,还得了老太太、二老爷看重,将来科举真考出点什么也未可知,若真是如此,贾府将来少不得要指望他,礼不能太轻薄了”。

薛宝钗回道:“是,母亲”。

宝钗与薛姨妈说完,便往菊香院去了。

却说彩云见薛宝钗进了院门,便忙上前迎接,道:“宝姑娘来了”,宝钗对彩云道:“你家三爷可在家?”

彩云道:“宝姑娘请进,三爷在东厢房读书呢,姑娘先在正房歇息,我去叫三爷”。

说着便让坠儿上茶。

贾环得知是薛宝钗来访,便放下书本往正房去了,却说这还是贾环第一次见红楼中的大女主,心里不由得有些激动。

待贾环到了正厅见到正在喝茶的宝钗,不由得有些愣神,无他,真是太美了,这红楼中“艳冠群芳”的金陵十二钗之首,果然名不虚传。

却见宝钗头上挽著漆黑油光的纂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原著中描写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且天资聪慧,博学宏览”。

贾环忙上前见礼,道:“常听姨娘提起宝姐姐,说是天仙一般的人物,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宝钗盈盈一笑,也回了礼道:“哪里能当得起姨娘的称赞,听闻环兄弟今日乔迁之喜,特来祝贺”,说着接过莺儿手中的胡笔和徽墨递给贾环。

贾环见是胡笔和徽墨,很是惊讶,原因无他,这个着实有些贵重了,国朝文人间素有“一两徽墨,一两金”的说法,反正在贾环眼里,他肯定是用不起的。

贾环忙推辞道:“宝姐姐,这太贵重了”。

宝钗道:“我在闺阁都听闻环哥的文采,所谓宝刀配英雄,这墨只有在环哥这才不会埋没了,将来若是春闱高中,这其中也有姐姐的功劳不是”。

贾环推辞不过,只得让彩云收了。

就这样,贾环开始继续与宝钗尬聊着,边心里想,以后这屋里一定要添置一些围棋之类的,来个人也好对弈一番,不至于在这里尬聊。

正巧这时彩云进来说:“三爷,二姑娘、四姑娘来了”。

说着,就听道小惜春有些奶声奶气的说到:“三哥哥,我和二姐姐来给你道喜来啦”。

贾环和宝钗忙起身将二人迎了进来。

迎春和惜春不想宝钗也在这里,忙见了礼,惜春道:“三哥,昨你说今日带我买糖葫芦的”。

贾环有点哭笑不得,只是昨天在贾母处随口跟惜春提了一句,今天居然还记着找来了。

因为菊香院在荣国府东北侧的角门处,菊香院有个小门外面通着荣宁街,于是贾环便让彩云带上两个婆子出去买糖葫芦去了。

薛宝钗见到这一幕很是惊奇,因为这个年代讲究长兄如父,所以大户人家的兄长都极为严格,根本不会像贾环这样这么宠妹妹的,一瞬间,有一些奇怪的感觉在薛宝钗的心头萦绕。

过了一会,便见小惜春带着五只糖葫芦回来了,给了贾环、薛宝钗、迎春每人一支,又给了彩云一支,自己留一只便坐在椅子上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大家见状都哭笑不得,惜春进来的时候,见她嘴角还有红色的糖块,明显是在外面吃了一支的。

大家聊了一会,气氛很不错,待到快午时了,宝钗、迎春、惜春等方才起身告别,贾环送至院门处,忽然叫住了迎春。

道:“二姐姐,以后你那边有什么难处,或有什么可恶婆子刁难。尽管来寻我”,又对惜春道:“你二姐姐面子薄,有时说不出口的,你这做妹妹的要来及时告诉你三哥”。

惜春眼珠子滴溜的转,好似在思考贾环今日为什么肯为二姐姐出头,但她素来和二姐姐亲近,便忙应道:“好的,三哥,我以后再见到有有可恶的人欺负二姐姐,就来告诉三哥”。

迎春此时已是红了眼眶,她是贾赦与妾室所生,和贾琏是同父异母的妹妹,母亲早早便没了,贾赦和贾琏从没有关心她过,给过她一丝温暖。

如今贾环却说今后要为她出头,让她如何不感动,一瞬间,贾环就像夜空中的流星,在迎春的心中高大了起来了。

待离了菊香院,宝钗便暗暗思量起来,都说传言不可信,没想到竟如此荒谬,今日见了贾环,哪有一丝传闻说的不堪,简直是个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尤其是最后贾环对迎春的话,简直让她打开了一扇大门,世上还有如此的哥哥,她心里想,如果薛蟠有贾环一半的好,就谢天谢地了。

贾环送离了众人,便回东厢房思索起未来的计划。

贾环细细盘算着,目前他的全部身家只有20两银子,又没有其他的进项,不管是将来的科举道路,还是应付今年后的那场巨变,这都是不够。

远的暂且不说,就说眼前,自从搬进了菊香院,无一处不需要花钱的,所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

去跟贾政或者王夫人开口他是不敢妄想了,所有贾环现在急缺一个赚钱的门路。

贾环毕竟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来的,若说赚钱的方法,他能说出很多,但是若是想出一条切合当下的赚钱路子,一时半时还真没想到。

肥皂、牙刷、玻璃、酒……都是不错选择,并且贾环也知道配方,贾环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从酿酒下手,原因无他,这个时候的酒已经普及了,大乾朝不管是文人士大夫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饮酒之风盛行。

只是现在的酒因为提纯技术的限制,酒体浑浊不说,度数也很低,如果将现在的酒水加以提纯后售卖,想来定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这个想好了,就是找合作的人了,这件事靠他自己肯定是办不成的。


贾环无法,只得挑贾环素日里喜爱的戏,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

凤姐等人都心里想,这环老三素日里也没有与老太太听过戏,怎么知道老太太的喜好,还真是一个妙人。

王夫人见贾环点了这么两出戏,心中对贾环的警觉更甚。

贾母见贾环点的是这两出戏,顿时乐呵呵的笑起来,说道:“原来环哥也喜爱这两出戏呀”,于是拉着贾环坐在身边看起戏来。

于是众人说说笑笑,待大家所点的戏曲都唱完了,此时已经到了午时,贾母又命人在荣禧堂摆饭。

众人吃完饭,知道贾母要午休,都请了辞,各回各的院子了。

下午时分,贾母午睡起了,众人又都到了荣禧堂的院中,贾母问宝钗喜欢何戏,后又让宝钗点戏,众人见状都有些惊讶。

上午让贾环点戏众人可以解释今天是贾环中案首的贺宴,但是下午又让宝钗点,就让人有些浮想联翩了。

薛姨妈心里想,难道老太太有撮合之意?如果贾环明年秋闱能中,那就是举人的功名了,薛家一个皇商,门槛在那些清流之家眼里根本上不得台面,宝钗嫁给一个举人也不算是辱没了,况且再看老太太最近的举止,这荣国府说不得将来也有贾环一份。

薛姨妈觉得这里最大的障碍还是王夫人,她这个胞妹是一心想撮合金玉良缘。不过也没什么,宝玉她看着也喜欢,又是嫡子,左右皆可,所以也就安心看戏了。

宝钗深知贾母是年老之人,喜欢那些人多热闹些的戏,故而也学贾环一般,将素日贾母喜爱的戏说了一些,哄得贾母更是开怀大笑。

第一场宝钗点的是《西游记》中的一篇悟空三打白骨精,戏台上热热闹闹的演唱了起来,众人在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或吃酒、或嗑瓜子、或低声说些悄悄话。

待《三打白骨精》结束,贾母又让凤姐来点,凤姐想着有王夫人、邢夫人在场,本来要推拖,但是贾母话,不敢违背,且凤姐深知贾母喜欢那些诙谐有趣的戏,便点了一出《武松打虎》,贾母登时就更高兴了。

席间,贾环又给贾母、王夫人等人敬了一圈酒。

《武松打虎》唱罢,贾母又让宝玉黛玉和众姐妹们都点了,如此待众人点的戏唱完,到晚方才散了。

贾政下衙,到了家里,知道后院在开宴,故而没有去给贾母请安,他这几日可算是扬眉吐气了,自己这个小儿子今年刚下场科考,就接连中了案首,如果十月的院试再中,就能集齐这种在史书中都会记上一笔的小三元。

即便不中,连中两个案首也是不得了的成绩了,贾政的工部员外郎是靠祖辈余荫封的,因为这个缘故,让他在工部一直有些抬不起头。

但这些日子,因为小儿子的缘故,那些靠科举取仕的官员似乎都有些接纳他了,这个对贾政来说很重要,意味着他渐渐可以融入当今势力最大、人数最多的文官群体中了。

王夫人从荣禧堂回来后,心里就在盘算,想给宝玉找个先生,如今眼看着贾环的科举之路已经走上正途了,没道理宝玉还不如贾环。

在王夫人心里,宝玉是嫡子,又含玉而生的,更是富贵至极,而贾环是什么东西?是一个低贱的庶子,是那种猥琐不堪的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