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扶摇直上小说畅读

扶摇直上小说畅读

渔二代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都市小说《扶摇直上》,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章学军章学军,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渔二代”,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主角:章学军章学军   更新:2024-12-12 19:2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章学军章学军的现代都市小说《扶摇直上小说畅读》,由网络作家“渔二代”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都市小说《扶摇直上》,现已完结,主要人物是章学军章学军,文章的原创作者叫做“渔二代”,非常的有看点,小说精彩剧情讲述的是:仕途的十字路口,会面临诸多抉择,虽然章学军平平无奇,却有一颗为民请命的心,且看他如何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扶摇直上小说畅读》精彩片段

李姐还是那样趾高气扬,“老娘有财政编制,工资直达我卡上。他就是想扣也扣不着啊!”
“我就是每天不干活,也少不了一分钱。谁也奈何不了我,工资是财政发的,我需要看谁的脸色吗?”
从这天起,编制这个东西就生生地扎进章学军的脑子,难怪李姐这么牛啊!原来是有编制!
那阵子,章学军有事没事就找办公室老金聊天,主要是打听编制到底怎么回事。
老金五十七、八岁,快到退休年龄了,一生在乡办公室工作,最高职务办公室副主任。每天上午到办公室坐一两小时,喝几杯茶,翻看几张报纸,和同事聊聊天,就回家。基本是退居二线了,不干事、也不管事。
听说章学军对编制感兴趣。
“你小子算是找到人了。”老金嘴角带笑,“一名话,有编制才是正事工作,其他都是糊口手段。”
“简单地说,编制就是铁饭碗!”
看到小章同学似懂非懂,老金接着补充,“编制分好几种,大概有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工勤编制。”
“金主任,李姐是什么编制呢?”
“哪个李姐?哦!小李啊,她是全额事业编制!”
“全额?”章学军有些犯迷糊,赶紧给金主任续上了茶水,“难道还有半额?”
“你小子还算机灵!但是,那不叫半额...”
“叫差额。”金主任似笑非笑,端起杯子喝了一大口茶水,起身就回家了。
章同学满脸佩服望着金主任的背影,老金头真有学问!
其实,他根本就还没搞清楚这几种编制的关系。
第二天,老金没来。
第三天,终于看到老金了。章学军又来请教了。
看到小章一副虚心请教的样子,又倒水、又拿报纸。老金头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实,想争取到编制,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考试。”
一听到考试,章学军就头大,这个肯定不行。
“近年来,一些行政机关通过国考、省考录用工作人员。他们一旦通过考试,符合录用要求,就能有行政编制,成为公务员!”
“他们工作稳定,体面,各项待遇相对较高。”
“基本都进还有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单位。”老金耐心讲解着。
一旁的章学军脸上掩饰不住的憧憬。
不过考试并非他的强项,章学军又是一阵头疼,他突然想到一桩事,纳闷问道。
“李姐也是通过考试取得的吗?”
李姐可不像什么文化人,动不动出口成“脏”。
“小李不是,她父亲是原区商务局长。临退休前,向组织提出了唯一要求,就是解决女儿的编制”"


“重新回到农村,我还是觉得农村好些。”章学军有感而发,他说的可是真心话。这汤味道还真不错。
马明感到这章学军下乡只一周的时间,却明显地变了许多,是成熟了许多。不再发牢骚了,话也少了,却精辟,还有些道理。难道农村真的是锻炼人地方?还是几天不见,变生疏了?
核查组碰到钉子了。
事情并非章学军预想的那样简单。
根据贫困户的申报程序,申请人申报后,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就要入户核查。
因为只有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摸清楚申请人家庭的真实情况,算清申请人的年均收入,才能判断申请人是否在贫困标准之内。老刘他们遇到阻力了。
阻力首先来自吴长生。
吴长生根本不答理老刘他们。完全不配合,十问九不理,更不可能说出全家一年的收入。其他几户看到老刘在吴长生处没问出什么,没能把吴长生怎样,也依样画葫芦答非所问,搞得老刘他们很被动。核查工作进展不顺。
好在,章学军及时赶回村里了。
大家碰头相互通报了最近工作情况,分析了遇阻的原因,一致认为,那就是吴世仁在背后为他们撑腰。
吴世仁是主谋,是最大的阻力。不拔掉这根楔入村里几十年最大的钉子,村里永远难以改变现状,更谈不上发展。发展不了,村民要想脱贫致富,只能是天方夜谈。
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
为不打草惊蛇,章学军没有离开村子,悄悄地再次拔通邢副书记的电话,专题汇报目前村里的情况,以及自己下步工作想法。
章学军回村之前,专门面见了邢副书记。通过近期的接触交流,他和邢副书记彼此互生好感,都认为对方有责任心、有事业心,都愿意为改变农村现状而扎实工作。很快,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达成了共识。
吴世仁在村里一手摭天,横行霸道几十年,镇里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处理。只是困为村里这么多年被吴世仁掌控,村组织建设薄弱软散,形同虚设。
一些有想法、有作为、有能力的年轻人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眼不见为净,都外出各自发展。
由于村里没能人,外村人也不愿意来趟郑家湾村的浑水,加上后备干部严重断档,镇里担心把吴世仁拿下,村里没人主事,会乱套。
所以,为了稳护村里的基本稳定和正常运转,也只能对吴世仁旁敲侧击。只要是不至于太过份,镇里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一年又一年,拖了好几年。
章学军来了,镇里决定动手了。通过观察了解,镇里认为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但责任心强,有担当,敢担当,是个能干事的好干部。
关键是敢于直面矛盾,有一颗热爱农村的质朴心境,也愿意为改变郑家湾村贫穷面貌而斗争。
镇里决定,全力支持章学军核查工作,以违规操作贫困户这件事为突破口,审查村里近年来的开支情况,其他部门联合从廉洁纪律、生活作风等方面着手调查。
山雨欲来风满楼!
老谋深算的吴世仁好像嗅出了些什么。这段时间,白天装病不来村委会上班,猫在家里观察风向。晚上,他和吴有德几个死党,到处串门。
对信得过的村民,就订城下之盟。信不过的,认为是异己的,就恩威并施,威胁利诱。
许多老实巴交的村民迫于吴世仁的淫威,担心章学军在这里呆不长,现在只是做做形式。
到时胡汉三又回来了,还不又是他吴家的天下,受苦的还是他们。因此,一些村民还是不敢配合核查组的工作,
章学军和老刘他们几个商议,首先以村干部为突破口,然后才能逐一推进。
他第一个找的是龙大军。龙大军是退伍军人,性格刚正不阿,敢说敢做。刚回到家乡那几年,因看不惯乡邻以大歁小,路见不平吼上去,一人打翻好几个,从此身名远播。
原村里老书记看他正气凛然,安排他到村里当治保主任兼民兵连长,维护全村秩序。"


吴有德脸阴沉沉。
今天星期五,一转眼章学军上任已经五天了。
要说时间过得真快,每天在村里忙这忙哪,但章学军好像感觉什么也没有做。
按照“五天四夜”工作要求,他可以回家休息。
他的确要回去一趟,不仅仅是休息,他更需要支持。
章学军叮嘱老刘他们继续做好核查工作,什么也不要怕,只管把核实的工作全部完成。
下午,与吴世仁打了个招呼后,让龙大军骑车送他去镇上,再坐客车回城。
回到家时,天快黑了。岳父、岳母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看到章学军回来,两人赶忙起来端菜吃饭。
没看见自己的妻子,章学军说,“等小红回来一起吃吧!”
说完,就挨到岳父身边,陪着一起看电视,聊天。
岳父他们只有朱小红一个小孩。两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勤劳质朴,待人和善,一辈子没有与人红过脸。
成天与庄稼形影不离,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只为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劳作着。
如今,农村条件比之前好多了,唯一的孩子也已长大成人,出嫁生子,而他们依然在忙碌着。
岳父虽然没读几天书,讲不出多深奥的话,但却句句在理。考虑到岳父岳母年纪较大,章学军夫妻多次提出让二老休息,进城与他们一起生活。可岳父说,不要看我们年纪大了,身体还行。通过劳动,我们多少创造了点财富,也强健了我们的身体,不至于成为你们的负担。我们现在还能自食其力,不管走在哪里,我们都是昂首挺胸的。
当初章学军他们还在王店乡时,条件不是很好,两位老人经常把自己产出的米、油和新鲜水果、蔬菜送来。
即使后来进城了,条件改善了,两位老人还是隔三差五地坐车往城里送。
担心老人上了年龄,路上不安全,章学军和朱小红总说,现在城里什么都有,不让送。老人却总是说,自家种的,安全,有营养。
有时强行把他们接到城里来,但老人总是以不习惯为由,一般三两天,最多住一周左右就会回到农村。
逢年过节回去看望老人时,章学军他们总是几百、几百地孝敬岳母,可岳父、岳母总是在他们最急需的时候,几千、上万地支持他们。这就是天下父母亲。
岳父还是个老传统,总说,久住令人烦,频来亲也疏。虽然女儿是自己的,但如今她已是人妻、人母,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岳父母不想给女儿添麻烦,所以不想长住。
可怜天下父母心!
岳父纯朴,谦虚,寡言,与章学军聊一会,看一会电视。章学军还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观察岳父。
老人黝黑的脸庞上满是皱纹,一双和善的眼睛盯着电视,随着剧情变化时而开心大笑,时而眉头紧锁。
健康开朗的岳父,随着岁月的打磨,越发显得刚强坚毅。
朱小红下班回来了。看到章学军和父亲坐在一起,有些惊讶。
“哎哟,我们的第一书记回来省亲了啊!”朱小红开心地叫着。让章学军怪不好意思的。
“黑是黑了点,不过比之前显得精神些!”朱小红走近仔细瞧了一瞧,并把章学军拉起,前后左右转了几圈。
朱小红边转边说:“好像还结实了些。”毕竟这是他们夫妻几十年来,第一次分开最这些天。
章学军拉住了她,“好了,好了,才出去几天啊!”看到岳父他们望着,章学军有点不好意思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