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祖山,道门福地,执修真界牛耳。其坐落乾寰洲正中,方圆数万里,仿佛自成寰宇,容纳兆亿生灵。山下俗世王朝年年朝觐、诸多宗门岁岁供奉、山精水怪无不纳服、得道大妖亦是尊道恪礼。
今日,恰是元祖山东部万里、国号大梁元氏王朝的大日子!只因元氏皇帝一位幼子身负灵种,被元祖山的仙师看中,将被送往元祖山学道修真。
大梁皇城、真武宫门外,一身金龙黄袍的元武帝素面望西,稽首甚恭,身边正是那不满七岁即将学道的幼子元如意,黄发垂髻、嘟嘴咂舌。整个宫门外冷冷清清,既无仪仗、也无侍从百官,仅他父子二人。
倏然,只见一青袍布冠的年轻道人御风西来,脚踏云桥,缓缓行至父子二人身前。
“来了来了!”
元如意稚童性起,登时拍手叫道。
“休要无礼!”
元武帝出言训斥,旋即躬身上前半步,“仙师远道而来,还请屈尊真武宫沐浴用斋......”
那道人身形颀长挺拔,剑眉星眸,高鼻薄唇、面如冠玉,闻言笑着摇头稽首。
“贫道玉衡子,元祖山玉衡山主。今日前来,只为收徒,其余诸事勿论!”
说罢望向一旁跃跃欲试的元如意,突然运掌抚其头顶......
一切只在电光火石之间,元武帝转眼只见幼子已经身悬玉衡子掌下,周身氤氲赤色灵气,头顶百会与四神聪五穴有如萤火般亮起光华。
“资质中下,赤色灵种......”玉衡子打量了悠悠恢复清明的元如意,见其眸眼灵动、神态恭谨,略略少些失望之色。“若非我那师侄余真一,此子资质,也就掌门师兄天璇一脉的慢性子教的来......”
想罢朝着元如意招了招手。
元武帝见状赶忙喝到:“如意!还不跪下!”
元如意登时喜不自胜,赶忙趋出三步,扑通跪在玉衡子脚下,一拜三叩。
“玄机勘透逆天命,玉质灵心返归真。妙语不惊天上人,得道还始悟己身。”
玉衡子温然搀扶起元如意,轻抚其顶。
“学道日久弥艰,天资上上之辈,亦有蹉跎百年于涤凡境前。好教徒儿晓得,大毅力者得大自在......”
元如意懵懂无知,只得一个劲的点头称是。
玉衡子复又牵起元如意圆润的小手,向元武帝稽首道:
“既已入我山门,便于俗世两断。从此汝儿唤作元真意,是为元祖山三代弟子!也烦请转告我那师侄余真一:上山人虽已成了下山人,下山道未必不是上山道......”
元武帝登时伏地大拜,语似呜咽:“愿替国师叩首!”
玉衡子无意瞥了眼真武宫高处,轻轻摇头,抬手祭起一座通体玄色的陆上飞舟,提着元真意飘然而上。
“去也~”
飞舟泛起乌蒙蒙的灵光,载着师徒二人悠然远去。
“娇娥!”
直到那飞舟望不见踪迹,才有一人影自真武宫高处电射而下。
“真一......”
此刻的元武帝竟泫然而泣、扑至余真一怀中,二人相偎久久,俱是无语凝噎。
夜色千里外,一艘玄色飞舟顶着凌冽罡风疾驰,宛如九天之上的星辰吞吐光华。
“女皇帝、女徒弟......”玉衡子嘿然一笑,“余真一糊涂了几百年,而今倒也做了件明白事儿。”
望着熟睡梦呓的元真意,玉衡子纵然道心空明,也不由生出怜爱之意。
“这女徒儿虽是中下资质的赤灵种,有我庇护,十年内由涤凡入妙初倒是不难,难得是她天生寿数极短,灵种浅薄,若非余真一从其出生便以太真洞阳紫气温养,怕是也活不过六岁。我元祖山一脉重在引天地灵气滋养灵种,涤凡妙初二境虽然于凡人妙不可言,实则于寿数无益。”
想到这里,眉头不由蹙起。
“师傅......”
元真意睡眼朦胧,幽幽瞧着玉衡子。
“醒了?”
玉衡子弹出一抹紫气将元真意摄往舟首。
“面东打坐,还有半个时辰太阳初升,届时阴阳交泰,你趁机采纳紫气入周天气府。”
元真意五心朝天,眼眶微红。
“徒儿省得!以前爹爹每日携我登真武宫顶,纳紫气不辍。”
玉衡子心中微诧:“你都知道?”
“娘亲说我早慧,五岁那年便已告知于我。”
“俗世王朝倾轧残酷、人心难测,你的爹娘送你上山也是自有苦衷。修道岁月枯寂,纵是最后不能得道飞升,修个光风霁月、和光同尘也是寥寥幸事......”
“师傅,咱们修道之人,不就求个得道飞升,位列仙班嘛!娘亲总爱对爹爹说这些......”
玉衡子一时哑然。
逐仙问道,仿佛是每个修真之人的毕生所愿。其间斗法问剑、争夺天材地宝、绝顶功法,修真之人不知身陨凡几。
“修真修真,明心见性。用法求道,道固不难,以道求仙,仙亦甚易。”
想起初入山门时,那元祖山下负责接引的老道所言,玉衡子不由升起一股戾气。
“修不完的真,求不完的道,成仙容易个屁!”
想罢拂袖而起,意欲神游天外。
“不过爹爹说啦:上山容易,下山也容易。日后即便我入了元祖山的玉碟,元祖山是家、爹娘在的地方也是家,成仙没得屁意思!”
元真意倏然笑颜如花,稚子童心的言语,教玉衡子也不禁莞尔。
“大善!”
眼见诸天即将光亮,天地间阴阳交替在即,东方一股磅礴紫气蓄势待发。
“随我念太真洞阳紫气决!”
“徒儿遵命!”
“
云篆太虚,浩劫之初。乍遐乍迩,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余。天真皇人,按笔乃书。以演洞章,次书灵符。元始下降,真文诞敷。昭昭其有,冥冥其无。紫气东来,氤氲己身。周天灵气,浣盖吾神。阴阳无始,天地无终。紫气迎香,扶突天鼎。上承四聪,百会灌顶。下启魄户,魂门气海.................“
三日后,一搜乌光蒙蒙的玄色灵舟悬停一处云端石崖。石崖千仞,崖壁上书:
登仙梯,仙人渡。
“师傅师傅,咱们到元祖山了嘛!?”
方一下灵舟,元真意便追逐着周围缭绕的淡薄云气。
“算是到了!不过要入山门,还须登峰三千六百,拾阶十万八千......”
玉衡子拂袖掐诀,数丈长短的灵舟登时须弥无形,化作一道流光纳于袖中。
“师傅师傅,您方才使得什么神通!”
元真意可不管登山崎岖漫漫,扯着玉衡子的袍袖里外翻找。
“纳芥子须弥的小手段,等你入了灵均境,自然施展自得。”
说罢拍了拍元真意的小脑袋,上指穹顶。
元真意顺势仰头东望,小嘴不禁大张,震撼间一时没了言语。
只见那层云叠嶂处,隐现绵延千里众山峦。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想像山中姿,缅邈区中缘。
群山之中,似有镜湖倒映、殿宇空悬,鹤唳九天之上、霞盖群峰之巅。又隐约见那仙人御风缥缈,复又似听闻妙语诵经青灯前......
“走罢......”
玉衡子仿佛见到了自己当年初入元祖山的场景,口中催促,却是负手与元真意同观。
“师傅,咱们为何不御风上山呢?”
元真意久久才回过神来,登时苦着小脸捻起玉衡子不嫌宽大的衣袖。
“步步踏阶,猴年马月才能上得山顶哟~”
玉衡子强忍着笑意没有搭理,牵起元真意的小手,朝着布满青苔的山石台阶缓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