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一些人反应并不似他们这般激烈,胡汉民、汪精卫等人显得很平静、冷静。
“革命之路艰难险阻,应当忍辱负重!”
于是,分裂就这样产生。
画面一变,是秋瑾,她与数百留学生一起,登船回国。
秋瑾是个烈女子,在东瀛,不堪受辱,宁可回国,也不愿向东瀛政府低头!
一时间,同盟会与留学生分崩离析。
学堂内,还有几名东瀛学生嘲笑着:“乌合之众!”
“中华五大国!放纵卑劣!”
这几个血淋淋的大字,被刊登到了东瀛日报上,每一个字,都如尖刀一般,刺入热衷于革命的留学生们心中。
“不应如此!”
画面一转,一位长发青年看完报纸,愤慨道。
陈天华,他没有参与到分裂中来,既不是激进派,也不是保守派。
只是,他看着好不容易团结一心,为光复中华而聚在一起的同盟会,仅仅在一纸诏书下,就土崩瓦解,分崩离析,他很心痛。
那一张张脸,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愤怒、狰狞。
“同胞之间,怎能互相分裂,互相谩骂、诋毁?”
“不该是这样的,不该是这样的……”
他拿着报纸,看着上面对清国留学生的嘲笑,‘乌合之众’四字,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陈天华脸色越来越红,呼吸越发急促起来。
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行动起来,尽自己之力,将分裂的同盟会成员与留学生团结起来。
政策带给他们极大的限制与行动不便,那就小心一点,不被发现就好了。
可,还是被发现。
有学生从事革命行动被发现,直接开除,且终生不得再入校;
他们辛辛苦苦写的爱国文章,连刊登都来不及刊登,就被人恶意销毁;
更有人遭遇当地黑色势力的生命威胁!
……
接连的打击让陈天华也感到了心里憔悴,力不从心。
他抗争过,可回应他的,是冰冷的大门无情的关上。
他们自费来到东瀛留学,理应享受待遇,可是现在,他们比街边的狗都不如!
“真的,是个笑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