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邦吕雉的女频言情小说《匡扶汉室刘邦吕雉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刘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刘邦再次出发了,这次出发得十分仓促,没有官员相送,而是他自己直接带了一万兵马,将领也只有赵云和陈到两人,就急吼吼地离了成都。大军离开半天,诸葛亮才追了出来:“祸事了,陛下何在?陛下何在啊?”蒋琬在身后紧紧跟随:“丞相,莫急莫急!何事这般慌张啊?”“我这几日忙于诸多事务,却忘了最要紧的事!荆州已失,从我蜀中往上庸,根本就无路可走啊!”蒋琬笑道:“从汉中乘船自汉水顺流而下,一日便可抵达汉中,丞相何故焦虑呢?”诸葛亮一听,更是急得不行:“我所担心的正是这个!若是自汉水而下,自然轻松,可到时如何回来呢?自上庸想走水路回到蜀地,难于登天!”蒋琬一听,也皱起了眉头:“陛下…应该是知道此事的…此时陛下兴许也未反应过来,待…”诸葛亮根本就没听蒋琬的...
《匡扶汉室刘邦吕雉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刘邦再次出发了,这次出发得十分仓促,没有官员相送,而是他自己直接带了一万兵马,将领也只有赵云和陈到两人,就急吼吼地离了成都。
大军离开半天,诸葛亮才追了出来:“祸事了,陛下何在?陛下何在啊?”
蒋琬在身后紧紧跟随:“丞相,莫急莫急!何事这般慌张啊?”
“我这几日忙于诸多事务,却忘了最要紧的事!荆州已失,从我蜀中往上庸,根本就无路可走啊!”
蒋琬笑道:“从汉中乘船自汉水顺流而下,一日便可抵达汉中,丞相何故焦虑呢?”
诸葛亮一听,更是急得不行:“我所担心的正是这个!若是自汉水而下,自然轻松,可到时如何回来呢?自上庸想走水路回到蜀地,难于登天!”
蒋琬一听,也皱起了眉头:“陛下…应该是知道此事的…此时陛下兴许也未反应过来,待…”
诸葛亮根本就没听蒋琬的劝说,直接奔回城中:“蒋琬你即刻派人,追回陛下!我要回去写信,传于东吴,让东吴借道!”
“是…是!”蒋琬没见过诸葛亮这般急切模样,连连答应下来,安排人手去了。
……
刘邦领着五千兵马,一口气急行军了一天,天色将暗时才停了下来,喘着粗气问道:“前面是何处?”
“回陛下,前面是广汉郡!”赵云当年和诸葛亮入川时,也曾牢记了蜀中的地形。
“哦…广汉…”刘邦回忆着自己看过的蜀中地图,摆了摆手:“停下,不能再走了。”
赵云和陈到二人都十分疑惑:“陛下,这是为何?”
刘邦解释道:“从这蜀地往上庸,根本就无路可走,唯一能走的路就是汉中的水路,那能走吗?上了船可就下不来了!”
二人是武将出身,胆气过人,又是跟随刘邦出征,根本就没考虑过走哪条路这件事,现在一听,也有些犯了难。
“陛下,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赵云追问道。
刘邦沉默了,半天没有说话。
二人等了许久,见刘邦没动静,赵云只好说道:“陛下,若是无有良策,不如暂回成都,和丞相再行商议。”
“良策,朕没有,但是办法,朕想到了一个!”刘邦有些神秘地说道。
“愿听陛下吩咐!”
刘邦的目光在二人脸上来回打量:“我们在这里分兵,一军往汉中,坐船沿汉水顺江而下,先抵达上庸,告诉孟达司马懿要来的消息,助他守城。另一军则往永安,向东吴借道,走荆州往上庸去!”
此语一出,赵云陈到二人相视一眼,齐齐拱手道:“陛下,臣愿往汉中,赶赴上庸!”
二人虽没什么过人的谋略,但是刘邦的话刚说出来,他们就知道了其中的轻重利害。
从汉中乘船而下,快是快了,但是却也危险。且不说那孟达如何想法,即便他是真心归顺,可一旦魏军若是从襄阳杀奔上庸,堵住出口,也一样是插翅难逃。
赵云正要开口,陈到却抢先一步说道:“陛下,臣本就是豫州汝南人,便是那淮水,臣年少时也下去过几遭,水性倒也有一些。子龙他是常山真定人,不识水性,还是由臣去比较合适!”
赵云一听,有些不高兴了:“叔至,话可不是这么说!我虽是常山真定人,可在荆州时就已识水性,入蜀时和丞相乘舟入川,莫非忘了?如何比不得你!”
刘邦伸手拦住二人:“好了,你们不要争了。朕的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了。”
二人一听,连忙恭敬站立,等候听令。
“子龙往日多少还曾带过兵,而叔至一直跟在朕的身边…”
刘邦的话说到一半,赵云已经准备好接令了,可他却话锋一转:“但是这次,朕打算让叔至领兵去,你意如何?”
这句话自然是问陈到的,他想都不想,一口应下:“定不负圣恩!”
分拨兵马之后,陈到知道情况紧急,也不耽误,匆匆带领着人马向北而去了。
至于刘邦,自然是和赵云往荆州绕道,这是三人的共识。
赵云见陈到离开,十分不解:“陛下,臣往日也曾带过兵,今日,为何不令臣去?您刚刚也说…”
刘邦无奈地笑了笑:“因为荆州这边也需要你…你还记得白帝城时,吴军追朕甚急,是你领兵赶到,吴兵这才退去。如今…朕不得不借用一下你的虎威了。”
“吴军狡诈,从吴军借道,臣只怕…”
“你赵子龙也会说怕?哈哈哈哈,当初你抱着禅儿,在那数十万曹军之中往来纵横,难逢敌手。今日带着朕却说怕,莫非在你眼中,朕还不如禅儿不成?”刘邦撩起甲衣,露出了里面的雌雄双股剑。
赵云有些惊讶,他只知道,陛下往日出行,并不佩剑,可今天…
“朕此番出征,一是为了全丞相之念;二是为了救孟达之命,这三嘛…朕是要挫挫那魏吴的锐气!”
天色已暗,可赵云却觉得刘邦的眼中似乎有着点点星火,璀璨生光。
“行了,咱们先入雒县,休息一晚,明日趁早赶路!”刘邦笑了笑,当先向广汉郡治所雒县而去。
……
永安。
李严在听到刘邦来到的消息之后,险些惊掉了自己的下巴,着急忙慌地赶出来迎接。
可他还没出厅门,刘邦就已经领着赵云进来了。
“不知陛下远迎,还望恕罪!”李严连忙拜倒。
刘邦将他扶起,佯怒道:“岂有此理!朕命人不得打扰都乡侯的清修,是谁这么大胆?多嘴多舌!”
李严颇为无奈,你都到我这门口了,我要再不知道可就说不过去了。
赵云在一旁心中暗笑,刘邦并没有吩咐谁不许通报,他不过是腿脚太快,几乎和通报的下人一同赶到罢了。
“陛下此来永安,不知所为何事?”李严小心地问道。
“朕想去东吴一遭,这不,到你这来了,就顺便来看看你。”刘邦大咧咧地回道。
李严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
刘邦认真的点了点头:“怎么?都乡侯要不要同往啊?”
刘邦刚回到皇宫不久,诸葛亮就匆匆赶来:“陛下,臣听说陛下亲临府邸,可是有事?”
“哟,朕这刚走一会儿,丞相就知道了?”
“臣知道陛下是个闲不住的人,早就命门房注意观察,如见陛下,早报于臣。”
刘邦笑着拉过诸葛亮坐下:“朕刚刚在街上玩耍,忽然遇到了许靖旁系外孙,从朕这里骗去了几百大钱。”
诸葛亮没有接话,他相信,几百大钱还不至于让这位高祖动怒。
“他当时装作一个孤儿,身上衣服破旧,朕生了怜悯之心,就给了他一些钱,后来执金吾报于朕,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可朕转念一想,这假的被朕瞧见了,可那些真的孤儿,朕没看见的,又该如何是好呢?”
诸葛亮听完刘邦的话,心中稍微踏实了一些,连忙说道:“陛下勿忧,臣已…”
“丞相别急,你那供给饭食半月的办法朕已经听人说了,这很不错,但是连年战乱,只是让这些孩童饱餐一时,终究不是个办法。”刘邦皱着眉头说道。
“那陛下以为?”
刘邦叹了口气:“朕原本是想找你商议此事的,见你的丞相府官员进出颇为频繁,就没打扰你了。”
他自己其实也没想好主意。
诸葛亮轻轻从怀里抽出羽扇,摇动起来,皱眉深思。
“这寒冬腊月的,丞相你还打扇做什么?小心着凉啊。”刘邦看着都替他觉得凉。
诸葛亮闻言,这才放下羽扇:“陛下,此乃臣的习惯,凡有难题,臣总想着轻摇羽扇,这会让臣稍微冷静一些。”
“够冷了,够冷了…朕也不过一时冒出这么个念头,丞相勿要放在心上,先回去好好过个年吧!”
诸葛亮将羽扇插入怀中,拱手说道:“陛下,臣筹措粮草的确繁忙,一时也想不到一个好的安置办法。不过陛下若是怜恤孩童,臣倒是有一人可以举荐给陛下。”
“此人名叫杜微,字国辅,梓潼人,确有真才实学,只是…有些耳聋。”
刘邦闻言,忍不住眉头轻轻一扬:“耳聋?十聋九哑啊,一个又聋又哑的人怎么会有真才实学呢?”
“此人只是聋,却不哑,所以臣才断言,他胸中必有韬略!”
刘邦点头:“行,那就见见。”
“臣府中还有事务处理,先请告退。”
……
天渐渐黑了。
很快,一辆马车驶到了皇宫外,执金吾从马车上扶下了一个老者。
众人也都不与他搭话,只有两人引路,领着老者向皇宫里走去。
走了一段,老者嗅了嗅鼻子,问道:“这是什么味儿?好香啊!”
“这是陛下在烫狗肉吃呢!”一名执金吾解释说道。
“你和他说什么?他又听不见。”另一名执金吾笑话着自己的同僚。
杜微继续嗅了嗅:“闻这味儿,怕是狗肉,只是…这是什么做法?”
两名执金吾再没有回答他,只随意地说着话,很快就将他带到了刘邦的面前。
“草民杜微,拜见陛下。”杜微一见到刘邦,就第一时间跪了下来。
大殿里,刘邦的面前放着一个桌案,桌案上摆满了菜碟,里面都是一盘盘生肉。桌案的中间还架起了一个大锅,下面有炭火熊熊燃烧,旁边两个小太监,一个负责夹菜,一个负责生火。
“你就是丞相说的那位杜微杜先生吧?给杜先生赐座。”刘邦手中的筷子舍不得放下,舞动着筷子说道。
杜微头也没抬,只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
“还真是个聋子,扶起来吧。”刘邦招呼着小太监将杜微扶起。
两个太监上前,将杜微扶起,杜微这才喊道:“谢陛下!”
刘邦隐隐皱眉,吩咐取来纸笔,自己口述,令小太监代写道:“听丞相推荐,先生有大才,不知能否赐教一二?”
杜微见了,笑着说道:“耳聋之人,能有什么大才?丞相过奖了。”
“哼,这个诸葛亮,竟然还敢作保,回头朕非得问问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刘邦气愤地说道。
杜微见小太监没有动笔写下这句话,轻轻一笑,也没有说话。
小太监没有动笔,自然是刘邦提前吩咐的,他就是想试试这个杜微到底是真聋还是装聋。眼下见对方没露出破绽,刘邦只得示意小太监继续执笔。
“朕这狗肉味道不错,杜先生过来尝尝。”
杜微闻着味早就馋得不行了,看过字条之后,也不扭捏,顺势凑了过来。
两个人一人一筷子,吃得津津有味,刘邦也不再耍把戏,与杜微交谈句句都令小太监执笔。
“先生以为,年年战乱频发,是何原因呢?”
“战乱,是人心浮动所致,而人心浮动,又是因为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还在于学。”
“可据朕所知,发动战争的又多是公卿贵族,他们可是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了,这又作何解释呢?”
“他们学到的不过是知识罢了,并非真正的教育,小人以为,教育当以德行操守为重才是。”
刘邦点头,深以为然,很快,桌子上的狗肉被一扫而净。
“这么快就吃完了,去,吩咐庖厨再备些狗肉来,还有,缺了些味道,再备些花椒。”刘邦吩咐小太监说道。
杜微不禁悄悄裂开了嘴角,他早就觉得这狗肉无味,只是不好直说,不曾想皇帝陛下先受不了了。
杜微刚笑了一下,忽然想起了什么,脸色惊变,悄悄抬头,正好见到刘邦一双眼睛在死死地盯着他。
刘邦向一旁执笔的小太监挥了挥手,示意下去:“先生,也爱花椒么?”
杜微无奈,苦笑了一声:“终究还是露出马脚了。”
“丞相是正直君子,可朕不是,足下之计只能瞒得过丞相,但是瞒不过朕。”刘邦端起桌子上的酒杯,抿了一口:“先生说教育当以德行操守为重,朕是该信呢,还是不该信呢?”
杜微起身,郑重地向刘邦跪下叩首:“草民,只是不愿以自身所学用于兵争而已,还请陛下恕罪。”
刘邦大笑了起来:“杜先生起来吧,何罪之有啊?人各要志,朕也不勉强,足下今日所为,与那躲进深山的商山四皓何异?昔日…高祖是何等重视那商山四皓啊?”
杜微这才站起身:“可高祖也曾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
闻听自己的往事,刘邦乐得不行,招手拉着杜微坐下:“那皆是腐儒罢了,张口闭口就是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根本无法交谈。”
“实不相瞒,朕今日召先生来,是想问一个问题。大汉连年征战,蜀中多有孤儿,这些孤儿,先生以为如何处置才好?”
杜微沉默片刻,谨慎问道:“陛下莫非是想都杀了吗?”
“你这是什么话?都是朕的大汉子民,朕为什么要杀他们啊?而且就算要杀,朕召你来作什么?杜先生还举得动刀吗?”
杜微这才长舒了一口气,世上都传刘备刘皇叔仁义,自己本以为与其他诸侯大王一样,都是一丘之貉,如今看来,传言不虚啊!
不等杜微回答,刘邦就自顾自地说道:“先生,朕想在蜀中建个学堂,不为王公贵胄,只为这可怜的孩子们。先生刚刚谈及教育,朕深以为然,不知先生…对这些孤儿,可愿赐教?”
杜微双手颤抖,颤颤巍巍地拜倒在地:“草民…替这些孤童,谢陛下天恩!”
刘邦连忙扶起:“别谢别谢,先说好,学堂朕可以盖,但是粮食,朕是没了。顶多支用半年之粮,学堂的学生劳学相兼,自给自足,可否?”
杜微闻言大笑不已:“哈哈哈哈,陛下能修建学堂,已是至明至圣之君了!”
“回头朕拟一道旨意,任命你为谏议大夫,也算有个身份,你可安心教学。”刘邦微笑着说道。
……
夜深了。
刘邦站在皇宫大殿外,目送着杜微离开皇宫。
这时,一名官员出现在了他的身旁:“陛下,您召见臣?”
“看看天象,将星如何?”刘邦下令道。
这名官员正是二十多岁的谯周,他抬头看了一会儿天,拱手说道:“回陛下,将星开始明亮云集了。”
邛都城下,高定累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身后只跟随着数百人,还几乎是人人带伤。甚至有的人连身上的兽皮都早已不见了,被迫“赤行”。
想起这几天的遭遇,高定后怕得不得了。
在朱提县城下败了也就算了,结果逃回来的路上竟然一连遇到了数十波伏兵,而且遇到的汉军个个骁勇异常!尤其是那员白袍老将,一想起那人,高定就忍不住浑身发抖。
只身一人,连挑了十二个蛮族头领!要不是靠着人多,只怕是自己也走不掉了…
这数十次的汉军伏击,害得他们损兵折将,粮草也不知道丢哪去了,这一百来人能逃回来,也真是不容易。
回头望了一眼身后,两万大军出发,结果只剩了这么点人回来…想到以后恐怕就要被其他部落给压一头,高定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回来了,快开城门!”高定望着紧闭的城门,不耐烦地喊道。
城墙上,鄂顺伸头望向城下:“大王,是你吗?你怎么…就这么点人了?”
高定有心想解释,可话到了嘴边,想了想还是咽回肚子里,没什么好说的,丢人!
“快开门!让我进去!”高定没什么耐心。
鄂顺连连点头:“好,大王,我这就来!”
高定在城外等了片刻,城门缓缓打开,鄂顺带着大批蛮兵迎了出来:“大王,快入城歇息会儿吧。”
“嗯…”吃了败仗,高定的脸上也没什么好脸色。
众人刚刚入城,身后的城门就关上了,门洞两侧的藏兵洞中,钻出了一大帮蛮兵,将高定团团围在了中间。
高定原本只是有些诧异,藏兵洞中有蛮兵也不算什么稀奇事,但是都围住自己干嘛?见这些人并不让开,这时,他心里才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一个身形格外高大的蛮族壮汉分开一众蛮兵,走到了高定的面前,鄂焕!
此时的他身着汉军铠甲,手中拿着一柄铁制长枪,冷眼盯着高定。
“你…你怎么会在这里?”高定惊愕地问道。
鄂焕冷冷地回答:“高头领,汉皇想见你。还得请你再回一趟朱提县了。”
高定愣住了。
身后的头领上前提醒:“大王,这小子背叛蛮族,快,召集族人们杀了他!”
鄂顺直接上前,将那个出声的头领一把揪了出来:“就是你们这些头人从中挑唆,才给南中惹来这大祸,老子先解决了你!”
“住手!他们现在已经是汉皇的俘虏了,怎么处置他们是汉皇的决定,一个都不准动!”鄂焕出声制止了鄂顺。
鄂顺和鄂焕兄弟感情极好,不然也不会在鄂焕带着数千蛮兵先一步赶回来时,就第一时间决定归顺大汉朝廷。
此时听到鄂焕发话,鄂顺这才将这头领推回了队伍里:“行,大哥,听你的!”
邛都城中,鄂顺统领的一万蛮兵在听说不用打仗了之后,一个个本就高兴得不得了。再加上鄂焕带回来的蛮兵们又将汉军如何神威、汉皇如何英武大肆宣扬了一番,这些蛮人就更没了和汉军开战的心思。
满打满算,两万蛮兵,以鄂焕鄂顺兄弟二人为首,押着高定等一帮头领,浩浩荡荡地出发,又向朱提县的方向赶了回去。
……
朱提县,县衙。
刘邦望着运送到的粮草,乐得合不拢嘴,向负责押运的粮官问道:“我军带了三个月的粮草,这出征还不到一个月,怎么丞相就命你们送粮草来了?”
“丞相确有言语要传达给陛下,只是都告知给了张翼、张嶷二位将军,卑职实在不知。”
“行,你把他们找过来,朕在主厅等他们。”刘邦吩咐了一声,也就离开了。
不一会儿,只见呼啦啦一大帮人,齐聚到了主厅,见到坐在主位上的刘邦,纷纷下跪行礼:“参见陛下!”
“都起来吧,这又不是上朝。”刘邦随手招呼了一声:“随便坐…额…你们这么多人,朕也认不得你们啊。”
众人纷纷找地方坐下,张翼听刘邦问话,连忙回答道:“陛下,这二位乃是丞相选中,准备在南中就任太守的王士王太守和马忠马太守。”
“至于其他这些大臣们,则是朝中各部学士。丞相之意,是让他们来教授南中蛮族们水利、冶铁、制茶、制盐等方法,分别是…”
刘邦耐着性子听张翼介绍完所有人,这才笑着说道:“好!既是丞相选定的,那朕自然是没什么意见!这次你们远来南中,朕得好好设宴款待你们一番!”
“多谢陛下!”众臣连忙道谢。
刘邦站起身子,笑着走出了主厅。
大臣们眼睁睁地看着刘邦一句话不说就出了门,都有些纳闷,纷纷猜测起来。
“陛下这是?”
“门边就有护卫,陛下有事怎不使唤啊?”
“额…怕是如厕去了。”
没过多大一会儿,刘邦又笑吟吟地走了回来:“诸位,朕刚刚亲自去了一趟后厨,吩咐庖师做几样南中小菜,待会儿大家可要吃个痛快啊!”
众人纷纷起身致意:“有劳陛下。”
不一会儿,饭菜就做好端了上来,有的大臣略微有些嘴馋,老远就耸鼻闻味起来。
很快,众人的面前都摆上了一方餐案,一模一样的菜式摆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唯独刘邦,他自己面前的桌案上什么都没有。
“陛下您…”有人发现了,忍不住想问。
刘邦笑道:“朕与你们不一样,马上就来,你们先吃!”
众人望向自己面前的菜式,竟然全是各种各样的菌菇,清一水的墨绿色,还有一盘…酸腌菜?
群臣们看得呆了,望向刘邦,都以为是上错菜了。
刘邦微微一抬手:“诸位,请。”
众人这时才心中明白,这是陛下有意为之,那不管这菜好看不好看,都得吃吃看了。众人纷纷拿起筷子,品尝了起来。
尝过之后,众人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起来,这么多菜式,竟然都难吃无比,苦涩难咽,稍微美味一些的,竟然是这盘酸腌菜?!
刘邦见了众人脸色之后,这才沉声说道:“南蛮,苦恶之地,可到底也是我大汉的疆土。今日朕让诸位品尝这当地菜肴,就是希望诸公能记住这个味道,知道南蛮的百姓生活在何种环境之下。”
“希望诸公能各展所学,将这南蛮之地变成一方乐土,让百姓都能吃得上美味佳肴。”
众臣闻言,纷纷放下筷子拱手道:“陛下,臣等愿尽己力。”
刘邦抬手阻拦示意:“先别忙着应,还有一事。既然你们要常居南蛮,以后少不得要和这些饭菜打交道,难吃是难吃了点,但能填饱肚子,朕也天天吃。”
群臣面面相觑,不由得都心中苦笑了起来,陛下的意思已是十分明显,这些菜不吃完怕是不行了。
众人简单做了一番心理准备之后,当着刘邦的面,端起饭碗大吃起来,没了那副文人雅士的姿态。
其实早在来之前,诸葛亮就已提前告诉了他们南中的艰苦,他们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只是在听到刘邦说设宴时,心中稍稍幻想了一下,没想到却是更大的落差。
刘邦也不在这看着,而是站起身,在群臣的狼吞虎咽声中,缓缓走出了正厅。
片刻之后,刘邦来到了一个角落偏厅里,推开门,猛嗅了一口:“哎呀,真香,饿死我了!”
偏厅的餐案上,只寥寥几个菜,却是鸡鸭鱼肉俱全…
车驾回到城中,百官皆告辞散去,独剩了诸葛亮没走,随着刘邦进了皇宫。
两人走在宫殿的台阶上,太子刘禅陪在身旁,默不作声。
“结盟之事,就由丞相你来定夺吧,一定要挑个胆子大的人为使,别因为输了一仗就在江东那边漏了怯,啊?”
“至于那个叫什么孙尚香的,看那孙权怎么说吧,愿意送回就送回,不愿也就罢了,也好少吃我大汉的二两米。”
“还有,三郡叛乱之事,该谋划一下了,丞相你以为,何时为好啊?”
诸葛将刘邦的吩咐一一记在心头,忽然来这一问,他倒一时没反应过来。
刘邦也不急,只静静地看着他。
思考了一会儿,诸葛亮回道:“臣以为,慢则三年,快则两年,可以出兵平乱。”
“不,朕等不了那么久,朕恨不得现在就提兵南下,将雍闿这小子的头给拧下来!当然…朕也知道。我们终归是刚败了一场,要是现在就动兵,谁拧谁的头还不好说呢。”
诸葛亮听到刘邦提起雍闿的名字,这才想起四百年前的那一场恩怨,也知道刘邦心中的恨意究竟有多大。
“请陛下定个时日,臣,竭力准备!”诸葛亮的神情严肃了起来。
“明年,明年初春,朕就要提兵,亲征雍闿!”刘邦缓缓说道,是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
“谨遵陛下旨意。”诸葛亮的语气有些苦涩,但终归是答应了下来。
君臣的意见再一次达成一致,刘邦这才喜笑颜开,拉着诸葛亮的手腕说道:“来,丞相,还有一事,朕要与你细细商议。”
刘禅闻言,站在了原地,也不知是退下好还是跟上好。
诸葛亮回头望了一眼,悄悄示意了一下刘邦,替刘禅请示。
刘邦望着这个十六岁的年轻人,忽地心中一动,他没来由得想起了刘盈,四百年前自己和吕雉所生的二儿子。
二人倒是有些许相像,刘盈软弱,这刘禅嘛…说是软弱,倒更偏向于温和一些。
想起四百年前的前尘往事,刘邦有些心神恍惚,狠厉的吕雉、柔媚的戚夫人、泼辣的曹氏…都是过眼云烟了。
诸葛亮见刘邦愣神,连忙对刘禅使了个眼色。
刘禅得相父暗示,小跑着跟了过来,扶住了刘邦:“父皇,儿臣扶您。”
刘邦回过神来,点了点头,三人一同往深宫里去。
“禅儿啊,兵马钱粮,四者当以何者为重啊?”
刘禅本能地瞧了一眼诸葛亮,只见这位相父悄悄比了个三、四的手势,张开了嘴,却是没有说话。
“嗯?”刘邦哼了一声,催促他回答。
刘禅只得老实回道:“禀父皇,四者当以钱粮为重。”
刘邦斜了一眼诸葛亮,刚刚的小动作没有瞒过他的眼睛,不过他也没有点破。
“禅儿啊,你说得不错,但是要记住,做人不能守死理,以后做了皇帝,更要会灵活变通!爹今天告诉你,兵马钱粮,太平盛世,钱粮为重;天下大乱,便是兵马为重!”
刘禅张了张嘴,似是有什么想问,可终究没问出来。
刘邦笑道:“你是不是想问,没有钱粮,如何能有兵马?”
刘禅点头:“书中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书中说的不假,可你要记住,乱世,有了钱粮,只会被别人的兵马抢走!而一旦你有了兵马,你就可以抢别人的钱粮!”
刘邦望着自己这个不知道隔了多少代的子孙,他是真心希望这小子能记住自己说的话。
诸葛亮听了此话,倒还没什么反应,倒是刘禅,震惊得不能自已。
“怎么了?”刘邦懒洋洋地问道。
“父皇向来教育儿臣,做人当以仁义为本…”刘禅有些不理解,向来重视仁义的父皇,怎么今天会说出这种话。
刘邦笑了:“帝王之道,在于王道和霸道相杂糅,灵活运用。爹平日里说的仁义为本,那是人道,你以后是要做皇帝的,这帝王之道,爹能挂在嘴边上随意教人吗?”
刘禅懵懂点头,悄悄打量着相父。
诸葛亮柔声说道:“陛下所授,太子当牢记心中才是。”
几人没走出多远,刘邦忽然问道:“丞相,若是由你筹备,是筹备钱粮容易还是筹备兵马容易啊?”
“眼下,筹钱粮易,筹兵马难。”
诸葛亮是实话实说,夷陵之战,损失了足足八万人马,这对于蜀汉来说,打击不可谓不沉重。更重要的是,这场惨败,绝了蜀人心中的希望,增添了他们的畏惧。
谁家的好儿郎没事做去当兵送死?宁愿在家耕作,大不了多交些税粮罢了。
刘邦深吸了一口气,缓缓点头:“是啊,朕与你的想法一样,现在缺的是人啊。人,须得是一年一年地长,少说也得长成十六七岁,力气方才足了,可以上阵杀敌。”
“既然如此,钱粮筹措就交于丞相,至于兵马嘛,难办的就交给朕吧,朕想办法弄些人来。”
诸葛亮听得有些呆了,弄些人?这是地里的大豆芋头吗?还弄些来…上哪儿能弄些大活人来?
等等…诸葛亮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看向刘邦想要求证。
刘邦嘴角微微勾起,认真地点了点头。
刘禅望着自己的两位“父亲”,完全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哑谜。
诸葛亮猜到了刘邦的想法,如今蜀地无人,再想征兵,自然只能从魏吴二地招揽了。可魏吴之人,如何肯来这偏远的蜀地呢?
刘邦见诸葛亮一脸茫然的样子,终于裂开嘴笑了:“丞相也有想不明白的时候?”
“还请陛下赐教。”诸葛亮的确不知道有什么法子弄些人来。
“丞相,你再放出消息,便说魏、吴两地之人,只要来我蜀汉应征入伍,便设队率,享一百石俸,一月十六斛钱米!”
诸葛亮心中惊异,队率乃是军中官职,五十人乃一队,统领者便为队率,俸禄也的确是这个数,只是…魏吴两地之人,初来便设队率,未免…
刘邦望着诸葛亮的反应,正在他预料之中,也不解释,话语点到为止。
正待他转身要走之际,忽然转身,又提醒说道:“哦,对了,此消息只可在我蜀汉国中放出,不可令细作远赴魏、吴两地,使人知晓。便是国中放出消息,也不能是刻意而为,只能是不慎走漏。”
诸葛亮有些懵,他还在想陛下到底是什么意图。诏令魏吴之人入蜀从军,消息却不放于魏吴知道,这…
“丞相?”刘邦又着重唤了一声。
诸葛亮这才回过神来:“臣,记下了!”
一艘巍峨的楼船在船工和民夫的共同努力下,一点点地在河道里向前航行。
“咳咳咳…前面是何处了?”楼船之上,一个身着龙袍,形如枯槁的中年男子问道。
辛毗、蒋济二人对视,默然不语,唯有御史中丞鲍勋上前说道:“陛下,前面是雍丘。”
“雍丘…子建…”曹丕神情一时有些恍惚,撑着身子站了起来:“停船,朕要去看看他!”
下了船之后,曹丕深吸了一口气,恢复了那副孤高冷傲的样子,翻身上了一匹快马,引着一队兵马渐渐远去。
雍丘城,早已有人通报进去,雍丘王曹植也迎了出来。
“臣曹植参见陛…”
“哎,三弟!”曹植正要跪下,曹丕却快走两步,上前一把扶住了他。
这突如其来的一扶,让曹植有些错愕,他抬起头,好像不认识曹丕一般。
曹丕被曹植这样看着,手上也慢慢松开了,任由他跪下:“朕南征归来,恰巧经过此处,顺道来看看你。”
“陛下,请。”曹植站起身,望着曹丕身后的兵马,有些诚惶诚恐。
曹丕领着兵马进入了雍丘城,也未去县衙,而是直接去了曹植的宅邸。
“陛下,此时已入秋,臣的家中种了些桃树,这些桃子结果结得晚,陛下您尝尝吧。”曹植府中下人,端来了一盘桃子,早已洗净去皮。
见曹丕没动,曹植接着说道:“臣知陛下喜食甜物,可吃多了也不利于身体,这些桃子味道尚可。”说着,从盘子中先取了一个,当着曹丕的面吃了起来。
“子建,我有时候真的很羡慕你。”
“陛下,何出此言?”曹植一听,心中又敲起了小鼓。
曹丕看出了曹植的反应,轻轻笑了笑:“你自小才华出众,深受父亲喜爱,且身无恶疾,无病无灾。真要比的话,我什么都比不过你。”
“陛下…”曹植听得腿一软,当即跪在了地上,嘴里没吃完的桃子也“咕噜噜”滚到了一边。
曹丕这时上前,伸手一把拿住了曹植的手臂,将他拽了起来:“今日没有君臣,只有兄弟。大哥之前是刻薄了些,你就莫往心里去了。”
“大哥…”曹植这才看出曹丕是真情流露,也忍不住喊了一声。
曹丕展颜一笑:“能再听到你喊我一声大哥,我很高兴。”
曹植一时间手足无措,也不知道曹丕是怎么回事,就见他从盘子中拿起一个桃子,塞进了嘴里。
这时,有信使赶到了门外,犹豫着不知该不该进。
“进来。”曹丕看见了信使,吩咐他进来。
“禀陛下,去往江东的探子打探到了消息,之前长江南岸的那堵城墙,不过是围栏蒙上了草席,浮舟之中,也皆是草人。”
“咳咳咳!”曹丕闻言,顿时一口气没缓上来,剧烈地咳嗽了起来。
曹植吓了一跳,连忙上前轻拍后背:“陛下,别急。”
“孙权!这鼠辈怎敢欺我!”曹丕手中的桃子直接被他捏了个粉碎,汁水溅了两兄弟一身。
曹植看见了,刚刚那桃子上,曹丕咬过的地方,有着一大片的鲜血!
“陛下…”
曹丕此时再也顾不上许多,直接站起身,大步迈向了门外:“传令,战船折回!朕此番定要杀向江东!”
周围的随从、信使、令官等都忙活了起来,唯有曹植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曹丕走到门口,忽然停住了脚步,回头看了曹植一眼,说道:“雍丘王,增食五百户。”说完,便迈步离开了。
……
十二月。
天空飘起了雪花,北风猎猎,一队人马背对寒风,驱策快马,向南而行。
“父亲!歇一下吧!这风太急了!”一名少年在后面忍不住出声喊道。
“我等背风而行,风急正好增速!”为首的那人不仅没有放慢速度,反而加紧挥鞭,速度更快了。
身后众人不得已,只得咬牙坚持,跟上了他的速度。
很快,前面一条大江拦路,大江之上,一艘巍峨的楼船靠在岸边,船身周围,无数小舟环绕,岸上,还有营寨林立。
少年在身后声嘶力竭地大喊:“向乡侯在此,速速避让!”
为首那男子长驱直入,直赶到岸边,翻身下马,奔上了楼船:“陛下何在?陛下何在!”
待从人将他引入船舱,男子直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膝行而入:“陛下,臣来迟了!”
船舱中,床榻上,正躺着魏帝曹丕,此时的他干枯如鬼,已没有了往日的风华气质。
“司马懿…你来了…”曹丕睁开眼睛,虚弱地唤道。
这风尘仆仆的男子正是魏国的向乡侯司马懿,他在许昌听到召令,星夜兼程赶了过来。
“陛下,你怎么…这般模样?”司马懿的眼中闪着泪花,望着曹丕这副样子,不敢相信。
“朕…咳咳,三下江南,却不曾踏入江南一步…憾呐…若是朕早听刘晔之言,又岂会被那孙权如此诓骗?朕…恨呐…”曹丕说话似乎都没了力气,语气很轻。
司马懿扭头喊道:“医军呢?医军何在?陛下现在到底怎样了?”
“司马懿,别喊了…朕半个月之前,刚杀了劝朕回返京城的鲍勋…现在,悔啊…你说,朕怎么就到了这一步了?”
这时,门外传来动静,又有数人赶到了。
司马懿见状,连忙站起身子,退到一边,让开了位置。
“陛下,你离京时还好好的,怎么现在这样了?”
“臣陈群,参见陛下。”
“陛下,臣来迟了!”
曹丕躺在床上,望着面前的四人,一一唤道:“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我儿曹睿,聪明伶俐…望你们善加辅佐。只有一事,你等牢记…”
“愿听陛下吩咐!”四人齐声应道。
曹丕忽然撑着身子坐了起来:“朕生平所恨之人,已一一杀尽,唯有一人,尚不得诛!朕要你们踏平江东,诛杀孙权,提着他的脑袋来祭朕!”
说到最后,曹丕怒目圆睁,真就与恶鬼一般无二,四人心中明白,这已经是回光返照了。
“臣等谨记圣谕!”四人哭着回答道。
曹丕得了众人回答,又慢慢躺了下去:“朕…累了…大魏,就托付给你们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