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招莲招凤的其他类型小说《穿成七岁小儿,我命由我不由天招莲招凤小说》,由网络作家“苦瓜船”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因为之前已经成功生火,有了那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招莲很快的就将火生了起来。她把一旁的碎草点着了以后,再把火把也点了起来,火把里边因为有干草和湿草混合在一起,顿时燃起了不少的烟。招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烟熏,才能把黄蜂给熏走。招莲举着火把往黄蜂的巢穴走了过去。因为棍子有三四米长,不用走的太近。快到黄蜂的老巢,招莲把火把递了过去,那弥漫青烟顿时让蜂巢里的黄蜂倾巢而出。不一会儿就看见上空盘旋着几百只黄蜂,嗡嗡作响。看黄蜂飞的差不多,但是有一些还盘旋在上空不肯走,招莲拿起火把往上空又晃了一圈,终于,那些黄蜂落荒而逃。看黄蜂走的差不多了,招莲把火把放在一旁,拿起了蜂巢。害怕一会儿黄蜂又飞回来,招莲赶紧把火把上的火星踩熄灭,拿着蜂巢走到了背篓...
《穿成七岁小儿,我命由我不由天招莲招凤小说》精彩片段
因为之前已经成功生火,有了那一次的经验,这一次招莲很快的就将火生了起来。
她把一旁的碎草点着了以后,再把火把也点了起来,火把里边因为有干草和湿草混合在一起,顿时燃起了不少的烟。
招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要烟熏,才能把黄蜂给熏走。
招莲举着火把往黄蜂的巢穴走了过去。因为棍子有三四米长,不用走的太近。
快到黄蜂的老巢,招莲把火把递了过去,那弥漫青烟顿时让蜂巢里的黄蜂倾巢而出。
不一会儿就看见上空盘旋着几百只黄蜂,嗡嗡作响。
看黄蜂飞的差不多,但是有一些还盘旋在上空不肯走,招莲拿起火把往上空又晃了一圈,终于,那些黄蜂落荒而逃。
看黄蜂走的差不多了,招莲把火把放在一旁,拿起了蜂巢。
害怕一会儿黄蜂又飞回来,招莲赶紧把火把上的火星踩熄灭,拿着蜂巢走到了背篓处。
这会儿招莲的心怦怦直跳,小脸蛋通红,简直是太刺激了。
害怕这离得太近,待会儿蜂群又飞回来,招莲拿起东西又往前走了十多米,找了个树荫处停了下来。
看着手中沉甸甸的蜂巢,招莲一阵兴奋。她小心翼翼的撕开几个上面的盖子,只见一条条白嫩肥美的蜂蛹正在蠕动着。
招莲咽了咽口水,用手指抓了一条出来放进嘴巴,一口咬下去,肥美多汁的汁液弹在了口腔,但是一阵甜滋滋的味道。
这可是上好的蛋白质啊!招莲吃了一条,还想再吃第二条,一直吃了十多条这才肯停下。
最后,她又咬碎了一条,涂在了自己的鼻子上,这东西涂被黄蜂蛰过的地方也可以消肿。
招莲看了看手中的蜂巢,估摸着一还有百多200条蜂蛹,不能再吃了,她得省着点,剩下的留到明天吃。
想到这,招莲赶紧把它放进了背篓。又摸了摸鼻子上的包,发现虽然那包没有消,但是也没有继续再肿,这就是好事。
招莲抬头看了看太阳,已经升到了头顶,估摸着这会儿已是正午时分了。
该吃中午饭了,招莲掏出了块黑面饼,慢慢的吃了起来。
这会儿太阳越来越大,招莲看到了牛氏和黄氏的身影,她们俩正往山下走。
看她们走的如此轻松,背篓也没有往下压的感觉,招莲估摸着她们的东西可能比自己的还少。
紧接着,她又陆续看到了几个妇人的身影正往山下走,背篓的东西估计比黄氏她们多些,有着明显的坠感。
招莲吃了煎饼,又喝了几口水,靠着树上眯了一会儿。
别人都回去吃午饭,自己带了干粮,不用回去,趁着她们都走了,说不定自己还能找到些好东西。
招莲坐了一会儿,把裤腰带绑回了自己身上,拿了砍刀背起背篓,又继续往前走。
突然,招莲看到了不远处有一片刺菜,嫩尖儿都没有掐过的痕迹,估摸着大家也不知道这可以吃。
因为这刺菜浑身长着刺,扎手,只有嫩尖那部分才可以吃,而且这刺菜清热解毒,还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在现代,不少餐馆都有这个野菜吃,价钱还不便宜呢。
想不到这的人竟然不懂得这东西可以吃,倒让招莲又捡了个漏。
想着自己这会儿还没回去,要是把这刺菜掐了,这么大的太阳,等下都干了。
因为大家都是从这路经过,要是有好的指定都被采摘完了,哪还能轮得到自己。
所以只能横向发展,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漏网之鱼,招莲改变了策略,往路的旁边开始辐射,走了过去。
接着,招莲又发现了一种野果子,这种果子可以用来做子弹,边皮和叶子都能吃。
只是这种野果子虽然能吃,但是酸涩无比,如果吃了它,说不定肚子会更饿,所以招莲又放弃了。
这年头粮食匮乏,山上的好东西可真是少之又少,招莲叹了口气。
突然,前面的一片紫色花海引起了她的注意,招莲知道那肯定是爆牙狼花。
因为眼下这时候正是爆牙狼开花的季节,这东西开的花特别漂亮,一般都是五片淡紫色花瓣,有的是粉红色。
结果成熟了以后会爆裂开,果肉是是黑色,如果吃了整个嘴巴都是黑的。
这爆牙狼全身都是个宝,属于中草药,整株都能入药。
叶子两边都有毛,这花也能吃,想不到在这居然能看到这一大片爆牙狼,着实让她感到惊讶。
招莲走近一看,果不其然,发现正是爆牙狼,花开的正鲜艳,正在迎风起舞,在朝阳的照射下,一片淡紫色的花海煞是好看。
爆牙狼的果子能吃,一般果子是在九月十月成熟,成熟了以后爆裂开,果肉是黑色,如果人吃了,整个嘴巴都会被染成黑色。
看到这一大片,招莲不禁有些疑惑,难道他们只懂得吃这野果,而不知道这东西也是中草药?
肚子饿的慌,招莲扯了一些花瓣进嘴,一股草青味。
招莲知道这东西也是治跌打损伤的,凉血止血,叶子和根都有不同的效果,还可以治大姨妈多。
想不到这朝代的人居然不认识的这东西的用处。招莲心神一动,想着先暂且不动它,在附近转转,看看还有什么好的东西。
如果没有别的东西的话,到时候再挖它,反正应该不会有人对它感兴趣。要不然这东西不可能会有这么多。
既然做好了这打算,招莲就记住了这方向,紧接着继续往附近走去。半路上,招莲又看到了几棵一点红。
这一点红清热解毒,治风热感冒还有利尿的功效,招莲顺手又把它们拔了,扔到了背篓。
紧接着又看到了几颗瘦小的车前草,估计也是村民们看漏的,这东西也是利尿,而且还有去结石的功效。
虽然小棵了点,但好歹也是药,积少成多嘛,招莲照单全收,把它们全都拔了。
就这样走走停停,背篓上的东西也越来越杂,越来越多。
不过招莲知道,这都是些不怎么值钱的东西。可是这附近也只能找到这些了,东西值不值钱,她也得先去试试水。
眼看着太阳越升越高了,开始热了起来,招莲这会儿热得浑身冒汗。
找了棵树,招莲在树底下坐着歇会儿,这时山下有人上来了。来了两个中年妇人,各自背着背篓。
看着她们越走越近,招莲认出来了,其中一个是那邻居六婆刘氏的大儿媳妇牛氏,另一个是跛脚五婶黄氏。
两人看见招莲,顿时满脸惊讶,走在前边的牛氏率先开口了:“呦~这不是招莲嘛!你咋这么早?”
招莲笑了笑:“是的,叔婆,五婶,你们也早啊。”
两人走近一看,看见招莲的背上装了不少东西,更是惊讶。
万一没人听到,还浪费力气,想到这,招莲不禁泄了气。
突然招莲灵光一闪,这里边既然有木耳,那会不会也有菇呢。
招莲想起以前自己看的那些穿越小说,要是掉进洞穴里面,动不动就会有菇或者别的。
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上不去,招莲开始仔细的检查起了这洞穴,看看有没有所谓的菌类。
果真小说并没有骗人,因为这洞穴上边有草覆盖,上小下大,泥土相对来说比较潮湿。
她还真的发现了有菌类,而且这种她自己也认得,那就是鸡枞菌。
在洞穴靠近墙壁的地面处,有不少腐烂枝叶,上面长着大概有十几朵鸡枞菌,刚才因为光线较暗,所以招莲没发现。
小有收获,招莲惊喜的在周围又仔细的寻找了起来,紧接着又发现了十几朵。
不过较小,刚刚长起来,才像鸡蛋那么大点,招莲把这些菇都采摘放进了背篓。
这时,招莲终于想到了一个法子,她要想办法把这些木桩移到墙壁上。
换句话说,也就是她要把这些木桩拔起来,或者砍下来,再凿到墙壁上去,眼下只有这种可能了。
只有把这木桩凿在洞壁上,自己才有可能爬上去。
招莲把砍刀拿了下来,她试探性的摇了摇,发现这些木桩还能用。承受自己这几十斤重还是可以。
招莲发现很难摇得动这木桩,估埋的比较深。
那眼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得砍,招莲看了看这洞壁,按三米高算。
60公分左右凿一根,那自己最少就得弄四根或者五根在洞壁上才能爬上去。
事不宜迟,招莲拿起砍刀砍起了木桩。幸亏刚才吃了点面饼,这会儿有点力气。
很快,招莲就砍了三条,紧接着歇了一会儿,喝了口水又继续砍。
一连砍了五根木桩,她这才停了下来,眼下这天慢慢的暗了下来。
估摸着应该还有一个多小时就快天黑了,招莲知道,自己得加快速度了。
她坐着歇了一会,拿起木桩,尖的那一头在洞壁上敲打了起来。
因为这洞壁相对还是比较湿润,再加上木桩的一头是尖的,所以招莲并没有费很大力气。
招莲选择将这木棍交错排列,这样她可以靠着借力,很快,弄完了第三根。
到第四根的时候,就开始有些难度了,因为上面的土质较硬,敲起来也比较费力气,不过招莲并没有放弃。
她喝了口水歇了会儿,又继续,终于敲好了最后一根,招莲几乎是费尽了所有力气。
她小心翼翼的爬了下来,背上了背篓,拿齐了东西,准备慢慢的爬了上去。
准备上去的时候,她瞥了一眼这些木桩,突然闪过了一丝担忧。
万一有人不小心再掉进这洞,摔倒在这些木桩上面那可会送命。
自己既然知道了,那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想到这,招莲拿起砍刀,把剩下的那几条木桩也全都砍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等她爬到地面上的时候,这天已经快黑了,趁着还能看得到路,她沿着路一直走回到那长着刺菜的地方。
着急的摘了一小把刺菜放回背篓,紧接着匆匆忙忙找到下山的那条路,正准备下山。
突然,招莲这时发现,有一个中年男子正从山上下来,夜色黑暗,也不知道是谁。
招莲有些惊慌,赶紧加快了速度。
梁大夫让王氏打了一盆热水,帮招莲擦洗一下伤口,待会儿还得拿出祖传的跌打药给她涂上去。
这伤口如果能熬得过前期这几天,没有别的感染就没事,要是感染的话,神仙也难救。
王氏很快打来了一盆热水,帮招莲仔细的擦拭伤口,招莲的伤口主要集中在背部,王氏让她趴着,紧接着给她涂上药膏。
杨大夫又把这药膏交给了一旁的招娣和招凤,让她们俩也涂一下。
这时,傅彪走了进来,对着村长说道:“爹,我已经通知了大家,待会儿集中在祠堂开会。”
村长点了点头:“嗯,那就好!”
招莲虚弱的睁开眼睛,看着村长说道:“村长,待会儿开会的时候麻烦告诉我一声,我要过去。”
“还有,我求你一件事,我想要和何家断亲,要是可以,我把俩姐姐都带走。”
招莲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她才七岁,要是和何家断亲,她怎么能生存的下去!
可是如今像她这样,这种日子过得也是生不如死,每一天都是煎熬。
这一句话再次刷新了梁大夫对招莲的看法,这小女娃子不简单啊,小小年纪居然有这样的志气。
“唉!”
村长叹了一口气:“行,待会儿看看,看看何家长辈们怎么说!”
这时,梁大夫发话了:“这病倒是看完了,这医药费呢?找谁付?除了涂的药膏,还有这要煎的药,一共是二两银子。”
“当然是找老何头要!”村长说完,走了出去。
听到看病要二两银子,这老杨氏又心痛的捶胸顿足。
“啍哼!”
梁大夫冷笑:“这会儿知道心痛了,你打她的时候怎么不知道心痛!”
梁氏大呼小叫道:“咋要那么贵啊,那么丁点药,你还不如去抢钱,我们家哪有这么多银子?”
梁大夫冷眼看着梁氏:“这我可不管,告诉你,我给她们涂的可是我祖传的跌打药膏,像指甲盖那么大点都得要一两银子,我现在算是便宜给你们了。”
“你们何家谁管事?快点掏钱!”梁大夫催促道。
这时,大家齐刷刷的看着何森。他是何家当家人,当然得问他要。
何森嘴角抽了抽:“老婆子,拿钱吧!”
老杨氏哭丧着脸:“老头子,咱家哪有那么多钱?家里头一两银子都顶天了。”
何森瞪着双眼说道:“上次老大他们几个去码头挣的那些银钱,不是都给你了吗?凑合着应该差不多够了。”
老杨氏头摇的像拨浪鼓:“老头子,你忘了,那可是给大孙子何润的束脩,可动不得。”
高氏也着急了:“爹,你可不能偏心,东儿马上也九岁了,也该让他去读私塾了。”
何竹和梁氏更着急:“爹,娘,那钱说好的,那可是攒给润儿读书的,夫子都说了他天资聪慧,明年就可以考童生~”
何森大声呵斥道:“都给我闭嘴,这不是还没到交束脩的时候吗,到时候你们再给我挣去。”
何竹和梁氏嘴巴动了动,到底没再说别的。
何竹心里那个懊悔,早知道他就不下狠手打那丫头了,现在交了这医药费,自己儿子的束脩可就泡了汤。
高氏更来气,东儿也九岁了,还不能去读书,何树挣的钱也全部上交给婆母,可如今只供何润一个人读书,太不公平了。
和她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李氏,现在全家的钱只供何润一个人读书。
自己吃没吃饱,穿没穿暖,自家招福今年也四岁了,也快可以读村里的私塾了。
“哼!”
村长冷哼一声:“就算何润天资聪慧,以后考到功名,但是有你们这样的家人,传出去也对他的仕途不利。”
何森瞪了一眼老杨氏:“老婆子,还等什么,还不快点去拿银钱。”
老杨氏不情愿的走回房关起了门,在床底下墙缝处,掏出了半块泥砖,紧接着又拿了一个小木盒子出来。
打开了盖子,全家的家当可都在里边了。
里面除了一些碎银,还有一些铜板,最大的就是那二两银子,这可是以前嫁女儿的聘礼,她可是一直攒着不舍得花。
老杨氏数了数,这全家的家产加了起来,也就只有三两两百文。要是给了梁大夫二两银子,只剩下一两二百文了。
想到一下子就要掏出去二两银子,那可简直就是要割她的肉。可是现如今没办法。
老杨氏仔细的数了数,碎银加起铜板,数够了二两银子,接着把盒子又塞回到了墙角处。
仔细的检查无误,老杨氏这才开门走了出去。
“梁大夫,这可是我们全部家当了。”老杨氏颤颤巍巍的把手里的碎银铜板递了过去。
梁大夫接过仔细的数了数,满意的点了点头。
梁大夫小心翼翼的把银子装好,对着老杨氏说道:“杨氏心疼钱了吧?当初你打的多爽,现在就有多痛。”
“你看招莲伤的多厉害,这几天还得观察,要是伤口感染发高热,那可是神仙都难保。”
“你可得求菩萨保佑她没事,要不然到时候村长报官,你们可得跟着掉脑袋。”
梁氏顿时吓的腿软坐在了地上。要是这样完了,要是家里头有人坐大牢,以后可会影响润儿。
看到这儿的事忙的差不多了,村长对旁边的村民说道:“行了,带他们全部去祠堂。”
“好!”
不少村民自发奋勇,跟在他们旁边,生怕漏了一个何家人。
紧接着,村长又对付彪和付贵说道:“老大,老二,你们俩把招莲抬上祠堂。”
杨氏赶紧的拿过被套,轻轻的盖在招莲的身上。
幸好这会外面的太阳好大,四月份的天不是很冷了。
招莲握住招凤和招娣的手,一脸期盼的问她们:“大姐,二姐,你们俩愿意离开何家吗?如果你们俩愿意,我带着你们一块走。”
离开何家,她们想都不敢想~招凤和招娣相视了一眼。
招凤迟疑了一下,担忧的说道:“招莲,离开了何家我们去哪儿?而且你还这么小。”
招莲摇了摇头:“我不管,只要你们愿意,我带着你们一块走,大不了还是住在大田村,看看哪家有不住的房子,咱们先借住。”
招娣双手握拳:“大姐,我愿意跟着妹妹一块走,我宁愿饿死,也不愿意呆在何家。”
看着她们坚定的眼神,招凤点了点头:“好,咱们一起走,要不我也不放心。”
村长看着眼前这一幕,把头扭到一旁偷偷抹眼泪。
王氏拍着胸脯道:“你们放心,我家不远处还有间柴房,到时候我腾出来给你们住。”
王氏说完,忍不住也潸然泪下。这可怜的娃,她能帮的也只能帮到这了。
“招莲,这可是你自己主动断亲,你才七岁,要是断了亲,你怎么去找吃的,这些你可想过。”何长福还想试图劝说招莲。
招莲满脸的倔强,眼神坚定的看着何长福:“二太公三太公,你们不用再劝我了,这些我都已经想过了,就算死,我也要死在外边,不愿做何家的鬼。”
这番话,让村里人不少人汗颜,换了自己,都未必有这样的勇气,一个七岁女娃子居然这么有志气。
付村长连连点头,眼神里满是赞赏,心里暗忖:“招莲这小女娃子有出息,要是挺过了这一关,相信以后一定会大有作为。”
“好!”
既然招莲决心已定,何长福唯有点 头,对着一旁的村长说道:“村长,麻烦你找人去请一下刘夫子,让他写一份断亲书。”
村长点头:“嗯,我这就找人去!”
紧接着村长又叫来大儿子付彪,让他去请刘夫子,并交代他,顺便让何夫子带上笔墨纸砚还有印泥。
何长福鲜少出家门,对于招莲的印象是少之又少,他记得,记忆中这小女娃子乖巧听话,唯唯诺诺,不敢大声说话。
现如今确实性情大变,他又想起了老杨氏说的扫把星附身,但是此念头刚一浮现,他就否定了。
就这么一个小女娃,对谁都造不成伤害,何况她这么做也是在保护自己。如果自家的子孙有她半分的志气那就好了。
这招莲虽然是女儿身,只不过七岁,可她的胆量魄力却不输任何一个成年男子。
看来这小女娃子将来是成大事之人,做人留一线,他日好相见,自己看看能不能为她争取些啥。
要是以后招莲有出息,说不定能念着自己的好,让自己的孙辈也能沾沾光。
和他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村长,村长现在正在脑子里盘算,该把招莲如何安置,安置在哪?
很快,刘夫子来了,刘夫子今年已经58岁,或许对现代人来说,58岁还很年轻,可是在古代,58岁已经算是垂年老者。
要说刘夫子刘炎,在大田村,也算是个传奇人物,父亲刘刻是个猎户,25岁才有了刘炎,在山里边时常能打到一些野味儿去换取银钱。
刘刻就刘炎一个儿子,家境还算小康。起码三餐不愁温饱,还有些许银钱剩余。
打猎虽然不愁温饱,还能剩点钱,可是刘刻知道,山上毒虫猛兽多,毕竟风险大,要是一个不小心,自己就很可能会变为它们的盘中餐。
而且自己只有一儿子,他可不想以后儿子走他的老路,所以就和妻子乔氏商量,将12岁的儿子刘炎送到私塾启蒙。
可是大田村没有私塾,在长亭乡倒是有一个,只是从大田村去长亭乡有十里路,而且还没有住宿。
这就意味着,如果去长亭乡读书。每天就得往返20里路。
刘炎也渴望读书,很有志气,不怕辛苦,刚开始由母亲接送,后来熟悉了以后,刘炎就开始自己走读。
那夫子说刘炎天资一般,可是他比其他人刻苦,父亲刘刻也支持他。
说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凭着一股蛮劲,刘炎足足用了15年的时间才考上童生。
为了考童生,他一直没说亲,那一年,刘炎已经27岁,就是一书呆子。
大田村里出了个童生,这在村里边可是前无仅有,以前嘲笑父亲刘刻的人这时都来拍马屁。
说刘炎考得了童生,是大田村的荣耀,刘刻应该要摆童生席,请大家好好的喝一杯。
儿子考上了童生,刘刻当然高兴,心想着村民们说的也没错,就想着进勾魂山打猎,因为勾魂山野味多,想着打上一些野味,好摆酒席。
勾魂山一般人轻易不敢进,因为此山地形险要,毒虫猛兽特多,不少人进了就出不去。
或许是刘刻对自身太过于自信,又或许是儿子考上了童生,给了他勇气。
可是乐极生悲,也就是那一回,刘刻遇上了野猪群。
本想打上一只野猪,回去好好摆宴席,想不到弓箭打伤了其中一只野猪,却惊恼了野猪群,最后被野猪围攻,命丧勾魂山。
刘刻几天没回来,因为事前有人听说他要进勾魂山,现在已经几天都没见人回来,大家猜想他肯定是出事。
刘刻的妻子乔氏哭求村民们帮忙去寻找,大家谁敢答应,刘刻是个经验老到的猎户,他自己都失了手,何况又是别人。
乔氏哭了七天七夜,最后眼睛哭瞎了,也病倒了,没到俩月就去世,留下了刘炎一个人。
刘炎虽然已经27岁,可是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基本上连一些生活自理能力都没。
基本的动手能力还停留在12岁前,这下父亲失踪,母亲也去世了,对他打击很大。
那段时间颓废消沉,把母亲葬了后,家里也没什么钱了。
又不懂得耕种,为了供他读书,家里头也没什么钱剩余,也没多少余粮,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最后,吃饭还是靠亲戚或者村里人接济。
本来还有考秀才的机会,可是家庭的变故,让他从好好一个童生沦落到现在,连三餐温饱都成问题,不禁令人唏嘘。
这时,付林村长上任了,做起了大田村的村长,他打小和刘炎一块长大,也读了几年私塾。
想着帮一下刘炎,就跟刘炎出了个主意,他自己本身是童生,可以在家里开私塾。
专门收四里八乡的学生,一个几百文,一年收上十个八个,也够自己生活了。
这样既可以解决自己的生计,又可以教一下村里的孩子,一举几得,这样的想法,也把刘炎敲醒了。
对啊,自己最值钱的就是自己的学问,总不能让学问荒废,更何况还可以改变生计。
于是乎,在村长的帮助下,找人帮忙做了十几20张小桌子,开起了大田村私塾,面向四里八乡招生,一个学生一年50文。
50文钱听着不多,可是对于30年前,当时一个普通庄户家庭,好时年也才几百文的收入,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承担的起。
一开始,四里八乡一年也只能收个五六个学生,勉强维持生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