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典妻归来,看我如何带飞娘家苏晴苏铭前文+后续

典妻归来,看我如何带飞娘家苏晴苏铭前文+后续

紫色鸢尾22 著

其他类型连载

一刻钟过后,苏晴已经和掌柜签好了契书,还把今日带过来的茭白卖了出去,并给这菜取了一个高端的名儿:水中参,以配合它那不菲的身价。苏大强得知真能以100文一斤的价格卖出去,立马为昨晚和今早家里吃了两盘“水中参”懊悔不已,这起码得300文了吧,那可是二强三个月的工钱啊!当时究竟是为何没有阻止大家?小妹也真是的,我们要吃就真给吃啊,能换多少肉了?真当苏大强在这捶胸顿足之时,苏晴提议道:“掌柜,这‘水中参’现在还没有名气,我这带过来的有15斤,第一天恐怕用不了这么多,但放久了容易老,口感会变差。”“若能把张师傅今儿个做好的菜品,放在门口,请路过的人们品尝,或是拿去请各位老主顾品鉴一番,也许就能尽快打出名声。”苏晴解释道:“这本与我无关,但既然...

主角:苏晴苏铭   更新:2025-01-03 14:5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晴苏铭的其他类型小说《典妻归来,看我如何带飞娘家苏晴苏铭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紫色鸢尾22”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刻钟过后,苏晴已经和掌柜签好了契书,还把今日带过来的茭白卖了出去,并给这菜取了一个高端的名儿:水中参,以配合它那不菲的身价。苏大强得知真能以100文一斤的价格卖出去,立马为昨晚和今早家里吃了两盘“水中参”懊悔不已,这起码得300文了吧,那可是二强三个月的工钱啊!当时究竟是为何没有阻止大家?小妹也真是的,我们要吃就真给吃啊,能换多少肉了?真当苏大强在这捶胸顿足之时,苏晴提议道:“掌柜,这‘水中参’现在还没有名气,我这带过来的有15斤,第一天恐怕用不了这么多,但放久了容易老,口感会变差。”“若能把张师傅今儿个做好的菜品,放在门口,请路过的人们品尝,或是拿去请各位老主顾品鉴一番,也许就能尽快打出名声。”苏晴解释道:“这本与我无关,但既然...

《典妻归来,看我如何带飞娘家苏晴苏铭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一刻钟过后,苏晴已经和掌柜签好了契书,还把今日带过来的茭白卖了出去,并给这菜取了一个高端的名儿:水中参,以配合它那不菲的身价。

苏大强得知真能以100文一斤的价格卖出去,立马为昨晚和今早家里吃了两盘“水中参”懊悔不已,这起码得300文了吧,那可是二强三个月的工钱啊!

当时究竟是为何没有阻止大家?小妹也真是的,我们要吃就真给吃啊,能换多少肉了?

真当苏大强在这捶胸顿足之时,苏晴提议道:“掌柜,这‘水中参’现在还没有名气,我这带过来的有15斤,第一天恐怕用不了这么多,但放久了容易老,口感会变差。”

“若能把张师傅今儿个做好的菜品,放在门口,请路过的人们品尝,或是拿去请各位老主顾品鉴一番,也许就能尽快打出名声。”

苏晴解释道:“这本与我无关,但既然是合作,若是水中参卖得好,也是双方得益,我就小小的班门弄斧一下,您应该也有其他更好的法子。”

掌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拍手笑道:“多谢苏娘子的提议,此计甚妙!我原也正琢磨着如何能让这‘水中参’迅速为众人所知,如今听苏娘子一言,豁然开朗。”

他转身吩咐刚才的小厮:“竹子,你快去厨房让张师傅把以‘水中参’为食材的菜多炒几份出来,记得要色香味俱全,最好能体现出这菜的独特之处。另外准备些精美的碗碟,我们不仅要将这菜品置于门口供路人品尝,还要包装几份,由我亲自送往几位常客府上,请他们品鉴。”

苏晴见状,心中暗自点头,这掌柜果然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还能迅速付诸行动。

她继续说道:“掌柜,我还有个小建议,不妨在举办贵店试吃活动之时,让伙计在店门口把‘水中参’的介绍、功效都讲解一番,如此一来,定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试吃活动?”掌柜眼睛一亮,连声称赞:“好主意,好主意!苏娘子真是心思细腻,考虑周全。我这就安排人手去办,定要将这‘水中参’的名声打出去!”

苏大强在一旁听得也是满心欢喜,没想到自家小妹不仅厨艺了得,连做生意的头脑也如此灵活。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这“水中参”和小妹准备拿出来卖的东西,家里就不吃了,都给卖来这春风楼里。

“那掌柜您忙着,我这就告辞了,您明日需要多少‘水中参’,我明日一早就让大哥给您送过来。”苏晴边说边从椅子上站起身。

掌柜见状,也连忙站起身,说道:“苏娘子和苏兄弟慢走,明日一早劳请苏兄弟送上十斤‘水中参’过来,切记绕道从后门进,我会让竹子在后门处等着。若反响热烈,咱们再加大进货量,如何?”

要是名声打出去,别家掌柜肯定会来打听货源,从后门进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苏晴闻言,微微点头,这掌柜不愧是生意场上的老狐狸!

她笑道:“掌柜想得周到,我们自当配合。十斤‘水中参’,明日一早定当送达。若真如掌柜所言,生意兴隆,我们苏家也定会全力以赴,保证货源充足。不过,时节一过,这‘水中参’没了,我们可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那是自然。”掌柜笑着点了点头。

说罢,兄妹二人向掌柜行礼告别,转身走出春风楼。

等过了这条街,行人稍微少一些的地方,苏晴和苏大强对视一眼,两人都大笑出声。真没想到,短短一会功夫,就赚了1两半银子。

此时,一辆停着的马车里,里头一个男子望向兄妹二人,明明穿着破破烂烂,看起来是一副食不果腹的样子,究竟是何事让他们如此开心?

大笑过后,苏大强又有些郁闷:赚银子这么容易吗,为啥以前自家过得这么苦?

苏晴则是拉着苏大强准备买买买,“哥,你知道哪里的布匹和成衣卖得便宜些吗?”

“小妹,我…我平日里根本没来过这县城里,都是在城外看看二强,给他送些东西就回去。”苏大强不好意思地回道。

这大哥真的老实憨厚地有些过了头,都来了城外,就算进城里逛逛也成啊,又不要进城费。

“没事,我们一路逛过去,大不了就往回走。”苏晴笑着说道,反正这会子还早,有的是时间逛街。

于是,兄妹二人一路走,一路逛着。

并不是很开心,因为:“大哥,这糖葫芦看起来很好吃,我们给大家都买一串回去吧!”

“这糖葫芦要1文一串呢!太贵了,等会买点白糖回去就行。”

“大哥,我们赚了钱不就是要花……”苏大强也不等苏晴反驳,直接拉着人就走了。

“哥,这布鞋看起来很结实,我们给大家都买一双回去吧?”

“不买不买,我们的鞋都能穿,不用买新的。”

苏晴看着苏大强那露出脚指头的鞋,你说真的吗?

苏大强看到小妹的眼神,也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拉着人走了。

然后,就真的逛了一路,一点东西也没买。

“哥,我这回就是过来给大家买衣裳鞋子的,还说好给三强他们带好吃的呢,你总不能什么都不让我买吧?”

既然自己能赚到银子,苏晴就想一点点让家人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而不是继续抠抠搜搜,衣不蔽体。

苏大强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望着小妹那张因不满而微微嘟起的小脸,那时候自己相亲失败,她也是这样带着家人收拾卫生,让家里变得干干净净,一切都井井有条,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酸楚。

“小妹,你赚钱也不容易,我想着多存点,将来给你当嫁妆,或者是给咱们家盖个新房子,二强现在还没成婚,晚点三强他们也要长大了,总不能一直挤在那三间破旧屋子里吧。”苏大强的声音低沉而认真,试图用自己的理由说服苏晴。

苏晴听后,眼眶微微泛红,她也明白大哥的苦心,但是给我存什么嫁妆啊,我有说要嫁吗?

再说,我这都有几十两银子了,你们衣裳还都是补丁摞补丁的,要不要这么煽情?

一下被这个大哥感动的苏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说道:“大哥,我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但大家吃饱穿暖更重要。我来之前都想好了,这次回去要买肉、糖、衣裳和鞋子,要是你不想买成衣,我们就买些布料回去,好不好?”

“行,那就买,不过得去城外买,那边东西实惠些!”苏大强回道。

“好,听大哥的,我们去看看,看看总行了吧,也许城内价格也不贵呢!”苏晴笑着点头,不自觉挽上了苏大强的胳膊,两人继续前行。

街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各式各样的小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等两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人在后面指指点点起来。

苏晴这才意识到,自己与大哥这般亲密地挽着胳膊,在这繁华的市集上显得尤为显眼,尤其是在这男女大防颇为讲究的年代。

她连忙松开了手,假装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希望大家不要再围观了。

苏大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憨厚地笑了笑,挠了挠头,说道:“小妹,瞧我这记性,都忘了我们已经长大,咱们还是走快些,去外城吧。”

两人加快了脚步,但周围的指指点点和窃窃私语却如影随形。苏晴心中暗自嘀咕,这城里的人怎么这么多嘴,不就是兄妹挽个胳膊嘛,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

最终,两人还是空着手来到了城外的集市上,苏大强计划得逞。

“大哥,你看那边有卖糍粑的,看着好好吃啊,我们买点回去吧,让大家都尝尝。”苏晴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糍粑摊,眼中闪烁着期待。

苏大强犹豫了一下,但看到苏晴那期盼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买一点,但别太多,我们还要买其他东西。”

苏晴高兴地应了一声,拉着苏大强挤到摊位前,买了三斤糍粑。付了钱,两人又逛了几个摊位,看见有人在摆摊卖土布,直接蓝、红、灰三种颜色都要买。

“小妹,不用买这么多,我们要拿不回去了。”苏大强看着苏晴挑选的一大堆布料,估计这辈子也用不完了。

摆摊的小贩见这是个大主顾,连忙说道:“拿不回去不要紧,你们要是买这么多,我找牛车给你们送回去就行。”

“老板,这些布料我们的确需要,就是不知道是个什么价格,你也看得出来,我们买东西得讲究实惠才行。”

苏晴笑着拍了拍手中的布料:“要是你这布料好,价格也实惠,等过阵子,我们还来买。”

小贩一听,眼睛笑成了月牙,连忙说道:“小娘子真是爽快人,这样吧,看你们也是真心实意想要,我就给个最低价,每尺布只收你们22文钱,如何?我家的土布可是最好的,结实耐用,颜色也鲜艳。”

“老板,也别22文,就20文吧,三匹布都要半两多银子,你这摆几天也不一定能卖这么多吧?”苏晴笑道,讲价也是个乐趣。

小贩一听苏晴的话,眉头微微一皱,似乎有些为难,但随即又堆起了笑脸:“小娘子真是精明,这样吧,21文,不能再少了,我这也是小本生意,赚不了几个钱。”

苏晴见状,假装思索片刻,然后点了点头:“好吧,21文就21文,老板爽快,我们也不能小家子气。不过我们还得麻烦您,帮我们找辆牛车送到苏家村,这布料就靠我们兄妹俩可拿不回去。”

小贩一听苏晴答应了价格,心里一喜,连忙应承:“没问题,没问题,你们叫我王三就行,我刚好就住在隔壁王家村,家里排行老三,这就亲自带你们回去,保证把布料安全送到苏家村。”

说完,王三也不摆摊了,直接收摊回家,不一会儿,就牵着一辆空牛车回来,车上还备有几根粗绳,显然是经常干这送货的活儿。

王三和苏大强合力将布匹一卷一卷地搬到牛车上,苏晴则在一旁帮忙固定,确保布匹不会在路上颠簸散落。

“王三哥,您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苏晴感激地说:“您是能否等我们片刻,我二哥在这附近学木工,来县城一趟怎么着也得去看望他一下。”

王三嘿嘿一笑,忙道:“那是肯定,我今儿个难得遇上您这个大主顾,自然愿意等的。您尽管去,我不急,不急。”

苏晴闻言,脸上绽开了感激的笑容,她转身对正在忙碌的苏大强说:“大哥,你来指路,让王三哥在铺子门前等会。”

苏大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点点头:“好,从这拐过去就行,不远。”

王三按照苏大强手指的方向,把牛车赶到木匠铺前的路边停下,刚好有一小撮草,可以让牛吃。


小跟屁虫大壮;

有点小傲娇,又很聪明的三强;

性格温顺,唯哥是从的四强;

贪吃,却很讲义气的五强。

每一款,都独一无二,深得苏晴喜欢,治愈了她不安的内心。

给圆圆穿好衣裳后,苏晴认真叮嘱道:“圆圆以后要穿上衣裳才能出门,不然就得跟娘一样,吃苦苦的药。大妞也是,好不好?”

“好。”圆圆大声回答,她知道娘吃过那药,真的很苦。

有一回外婆给娘喂药后,又从嘴角流了下来,她用小手去拦,还是没用,就想亲亲娘的脸蛋,让她乖一点。

然后尝到了那药味,也知道为什么娘喝不下去了,是真的很苦。

把满满哄睡以后,苏晴给正在院里忙活的大人孩子们都冲了糖水喝。

糖水已经是这个家最拿得出手的东西了,可难免还是有些不好看。

她想了想,又找到昨儿个放米糠里催熟的猕猴桃,确实熟得很快,一半都软了。

“大家伙洗洗手,都来喝杯糖水,吃些东西,这是我昨儿个在山上找到的野果,软的就能吃了!二婶、三婶快来尝尝。”

这会子太阳已经西斜,大家伙家里都是喝粥,早就饿了。

也没多客气,端起糖水就喝上了。

野果倒是没什么人吃,就这么一小拇指大的东西,还长这么多毛,吃着也浪费时间,要是酸酸的,吃完不更饿了吗?

苏母和刘氏倒是很喜欢这野果,可惜客人都喝完糖水就马上干活去了,他们总不能还慢吞吞的在这吃野果吧!

连小孩都更爱喝糖水,也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谁能拒绝一杯糖水呢?

咕叽咕叽,很快就把这几个小孩的胃给填满了。

盯着一堆没人吃的猕猴桃和被喝光的糖水,苏晴陷入沉思。

倒不是家里人不能把这堆东西消灭光,而是物质匮乏,这里人能吃到的水果少,果汁或是果酒更不可能有了,就算大家贵族吃得起,比他们差一些的富户能吃上吗?

这么一想,灵感就来了,这么小的猕猴桃肯定卖不上价,果汁又不好保存,果酒倒是好弄得很。

苏晴还在当网红时,曾在一期视频中做了很多果酒,其中就包括着猕猴桃果酒。

当时,苏晴用到的是猕猴桃、黄冰糖和玻璃瓶,黄冰糖好办,去县城肯定能买到。

猕猴桃山上就有,虽然个头小,只靠苏家人上山摘,那也太慢了。

要不出了个两文钱一斤,让村人去山上摘得了,现在是农闲时期,躺家里也是躺着,能赚点铜板,大家应该会很乐意。

就是玻璃瓶难搞,采用玻璃瓶是因为密闭性强,不会和果酒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不知道别的瓶子行不行,要是用瓷瓶的话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好像古代的白酒都是用陶坛来着,那就用陶坛得了。

苏晴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花销,少做些,把支出控制在10两银子以内,即使失败了也能接受。

说干就干,苏晴走到大伙做衣服的地方,对着苏母问道:“娘,我们这哪里有卖陶器的地方啊?”

没等苏母搭话,就见苏二婶接口道:“镇上就有,县城应该也有,就不知道在哪?”

苏晴看向二婶,立即问道:“二婶你知道大陶坛多少钱一个吗?”

“陶坛不知道,但我家买了个储水的大陶缸,也就70文钱,你家要买陶坛干嘛啊?”

苏母也有些疑惑地看着自家闺女,不知道她又想出了什么鬼点子。


好在三强几个不懂什么叫光耀苏家门楣,苏父几个大手一挥,开始给他们讲解:“我们苏家祖上也曾辉煌过,做过前朝三品大员呢……”

哪个小朋友不喜欢听故事呢,于是所有的小孩都站在院子里听得津津有味。

苏晴和苏母趁天黑之前,忙着把碗洗好,灶房收拾干净,还得烧些热水,等会简单让大家洗漱一下。

苏三婶看着大丫欣赏不已,从去李家村讨公道开始,这侄女是越来越厉害了,于是开口夸道:“大丫可真能干,这野菜也能做得这么美味,把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小丫你可得跟你大丫姐好好学学。”说着还动手去点小丫的额头。

她也没什么坏心思,自家从小养到大的亲闺女能不喜欢?就是害怕她出嫁后,跟曾经的苏大丫一样被欺负,要是能有主见些,干活利索些,应该就不会被欺负了吧?

苏小丫本来就属于文文静静的小姑娘,在家父母兄嫂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正听着故事呢!

忽然就被母亲点着额头,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好在苏二婶就在身边,一把捞过小丫在怀里,说道:“三弟妹,大丫是好,小丫可也不差,都是我们苏家的好姑娘,你要是不喜欢,我可带回家咯!”

苏三婶一听这话,连忙摆手笑道:“哎呀,二嫂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我这不是看她跟个鹌鹑似的,想让她多学学大丫的能干嘛。你看你,还跟我较上真了。”

苏二婶轻轻拍着小丫的背,安慰道:“我知道你的心,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子,小丫这样文文静静的也挺好,将来定是个知书达理的姑娘。”

小丫在苏二婶怀里,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她抬头小声地说:“娘,二婶,我会努力向大丫姐学习,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苏晴从灶房出来,见状笑道:“好啊,那小丫以后多来家里玩,刚好让三强几个回家,把学堂里学到的知识都教给我们,好不好?”

三强几个毕竟已经八岁,之前都在村里疯玩,家里管得也很松散,要是没一点学习的压力,就在学堂混混日子可不行。

苏小丫望向苏三婶,后者连忙说道:“还不谢谢你大丫姐?”就算是闺女,能读会写也算是有一技之长了。

“谢谢大丫姐。”

苏二婶摸着小丫的头,眼里满是欣慰地看着苏大丫说道:“那以后我把家里几个孩子也叫过来,让他们跟着三强几个好好认认字。”

苏父也被这边的声音吸引,拍了拍三强的肩膀说道:“三强,你们可得认真学了,不然就怕回来教不了大家。”

“爹,我肯定会好好学的。我也是,我也是。”

三强、四强、五强争先恐后地表着态,他们刚听到祖先做大官威风八面的故事,正被激起自信心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想着明儿个去学堂一定要好好读书。

苏大丫笑着说道:“好,那你们好好学,明儿个阿姐和大哥、二哥,去县城给你们买笔墨纸砚和三字经、千字文,好不好?”

预想中的欣喜若狂没有出现,五强弱弱说道:“阿姐,笔墨纸砚和书籍很贵,苏铭说可以借他的书给我们读。”三强和四强也低下了头。

苏大丫完全没想到弟弟们居然能想到这些,虚岁才8岁的小男孩也太懂事了吧?

她温柔地蹲下身,与五强平视,眼神中满是坚定与鼓励:“五强,阿姐知道你们心疼银子,笔墨纸砚和书籍虽然贵,但学习是你们现在最重要的事。”


孟大夫倒是也不差,只是他自过了30岁就开始留胡须,整个人的气质偏成熟些,当大夫很合适。作为李婶子的丈夫,却显得呆板无趣了些。

苏父闻言,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假装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自豪地说:“今儿个咱们家有个大喜事,得去王家村走一趟。孩子们也都长大了,是该让他们出去见见世面了。”

李婶子一听,眼睛更亮了:“哟,大喜事啊?快说说,是啥好事儿?”

苏父故作神秘地笑了笑:“等回来你就知道了,现在说了可就不灵了。”

时间紧急,苏父很快带着几人朝着王家村的方向走了,留下一堆村人朝着李婶子围了过去,七嘴八舌地询问起来。

一路上三强几个都在问,苏父不厌其烦地回答:“爹,学堂是什么地方啊?”

“你们读书的地方。”

“我们什么时候读书啊?”

“看夫子会不会收下你们。”

……

而走在后面的苏晴和苏大强、苏二强三个,却是望着河边连绵不绝的茭白双眼放光,这可都是银子。

从苏家村走到王家村的一路,两岸全是茭白,只是有些地方长得多,有些地方长得少。

走到一处茭白生长较为茂密的地方,苏大强指着那块地方开口道:“小妹,我昨儿个说的就是这里。”

苏晴笑着回道:“这地确实长得很多,大哥你真厉害,把木桶放下面藏起来吧,我们等会从王家村回来再采摘。”

苏大强放下扁担,笑着说道:“嘿嘿嘿,要不我就不去学堂了,你们过去就行,我在这割茭白,等你们回来就能直接回家了?”

“是啊,我和大哥一块留下来,就爹和小妹带着三强几个去学堂好了。”苏二强也说道。

“也行,那你们从中间开始割,别割太多,也不能盯着一个地方割,尽量不要让人看出来啊?”苏晴仔细叮嘱道:“万一有人路过,就说是割些茭白回家做草鞋的。”

“好,我们都知道,一定会注意的。”苏大强回道:“小妹你快去吧,爹都走前面去了。”

这会子属于农闲,河边小道一般很少人来,但也怕万一遇上人,不好回答,所以几人商量了一下对策。

苏晴往前跑了几步,回头看向两个哥哥已经进入茭白丛中,完全看不见了,才放下心来。

眨眼功夫,几人就来到了王家村,通过向村人打听,找到了学堂所在的位置。

还没到学堂门口,就听见一阵童声响起,“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正摇头晃脑背书呢!

三强几个原本有些兴奋的脸沉静下来,苏父也左右手相互摩擦着,不知道该不该进去打扰,几人只得在门口听了一会。

等讲课的先生让孩子们休息一会,苏晴才示意苏父带着几个弟弟进去学堂。

苏父轻轻地咳了一声,整理了一下衣襟,带着几分忐忑与期待,迈步走进了学堂。三强、四强、五强和苏晴紧跟其后。

学堂内布置得简单而温馨,几排竹制的桌椅整齐排列,墙上挂着几幅描绘古代圣贤的画像,以及几幅勉励学子勤奋学习的对联。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光洁的地面上,给这古朴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暖意。

孩子们见到有人来访,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但很快便在先生的示意下安静下来,继续各自的活动,有的低头看书,有的则小声讨论着课业。


讲课的先生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面容慈祥。他见苏父一行人进来,微笑着站起身,拱手行礼道:“诸位可是来探访的?我是这里的夫子,姓李。”

苏父连忙学着对方行礼的样子回礼,恭敬地说:“李夫子,打扰了。我是隔壁苏家村的,我就是想来问问夫子,看能不能让我这几个小子有机会在您这儿学上几个字,将来也好有个出路。”

李夫子闻言,目光在苏父身后的孩子们身上扫过,见一家子穿着破旧,却干净整洁,难得的是还有一副向学之心,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李夫子人品上佳,还曾考中过举人,已过花甲之年,原本在县城养老。

被王家村的富户王老爷特地请来为他儿子教学,但王老爷也舍不得出太高的报酬,就出钱修建了这间学堂,送给李夫子,让他再招附近十里八村的孩童入学。

平日里,李夫子不仅拿着王老爷家的束脩,还收其他孩子的束脩银子,积少成多报酬也算得上丰厚。

但近年来天气较为干旱,附近百姓家的日子难过,送来读书的孩童并不多,所以看到苏家家境应该算不得好,却愿意送孩子来读书,很是惊喜。

他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欢迎欢迎。孩子们看着都挺机灵,若是有心向学,我这里自是欢迎之至。”

苏晴在一旁,见气氛融洽,便轻声对弟弟们说:“还不快向李夫子行礼问好?”三强几个连忙上前,学着苏父的样子,恭恭敬敬地向李夫子行礼,口中齐声喊道:“李夫子好!”

李夫子笑得更加开怀,他摸了摸几个孩子的头,说道:“好好好,你们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之前可认字?”

“三强/四强/五强,8岁,不认字。”三人红着脸,异口同声回答道。

“这年纪有些大了,怎么这时候才送来启蒙。”李夫子轻声说道,但看几人的穿着也能理解。

“夫子,这是我们村的。”这时苏家村村长的小孙子从外头,跑了过来,还捅了捅三强的胳膊问道:“三强,你们怎么来了?”

“苏铭,你站好。”李夫子也不生气,只笑着问道:“从哪跑过来的?”

“李夫子,我刚刚憋不住,去了趟茅厕。”苏铭立马把手放下,严肃着小脸回道。

“好,那你带他们去那边坐会儿,等会儿让他们也跟着你读读书,感受一下。”

李夫子摇了摇头,开口让他们几人去课桌坐着,转头对苏父说道:“束脩是每年三两银子,也可以按月收,会稍微高些,每月300文,中午在这吃,包午餐,每月沐休两次,每次1至两天时间。”

苏父听后,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些许思索之色,但随即又坚定下来,说道:“多谢夫子能够收下他们。”

苏晴也施了一礼后,从怀里掏出十两银子说道:“李夫子,我是他们的阿姐苏晴,我们按年交束脩银子,以后就麻烦您多多教导他们几个。”

交了束脩银子,又问清楚以后要准备些什么东西,苏父和苏晴跟三强几个打了声招呼后,就先回家了。

父女俩还没走到刚刚那片茭白丛,苏大强就跑了过来,问道:“爹、小妹,三弟几个呢?”

“已经在学堂跟着读书了。”苏父笑着回道:“申时过后学堂才放学,到时候跟着苏铭一块回来就成。”

“这么快啊!”苏大强感叹道:“那我们回家吧?二强还在那边等着呢!”

“三强几个机灵,李夫子没怎么问话,就给直接收下了。”苏晴笑着问道:“大哥,你们采摘茭白也挺快的,这就等着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