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顾舒窈谢谨黎的其他类型小说《真千金回归,我把自己作下泥潭了顾舒窈谢谨黎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菜明明”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顾舒窈感受到了郑念慈的眼光,知道顾书仪在暗暗的卖惨想多吃葡萄。因为自己和顾小弟以前也经常干这事,她完全没把顾书仪在告状这回事上想。郑念慈把顾小弟喊了过来,她以为是顾小弟又只分了三人堆。以前家里只有三个孩子,顾小弟习惯性什么东西都分三份,顾书仪刚来的时候,顾小弟经常把她忘了。。顾小弟一听郑念慈说顾书仪没吃到葡萄,情绪激动带着心疼的语气说:“还不是她败家,像傻子一样把葡萄给外人吃了”。这是他每次给小伙伴分享东西时,他妈说他的话。顾军生郑念慈听到这话表情都变了,以为顾书仪傻傻的把自己的吃食分享给了邻居,眼里也带上了顾小弟的同款心疼。现在有点好吃的谁家不是藏着掖着的,多吃几回肉都可能被举报的,自己闺女还把吃食拿出去分。郑念慈被气的不轻:“你...
《真千金回归,我把自己作下泥潭了顾舒窈谢谨黎前文+后续》精彩片段
顾舒窈感受到了郑念慈的眼光,知道顾书仪在暗暗的卖惨想多吃葡萄。因为自己和顾小弟以前也经常干这事,她完全没把顾书仪在告状这回事上想。
郑念慈把顾小弟喊了过来,她以为是顾小弟又只分了三人堆。以前家里只有三个孩子,顾小弟习惯性什么东西都分三份,顾书仪刚来的时候,顾小弟经常把她忘了。。
顾小弟一听郑念慈说顾书仪没吃到葡萄,情绪激动带着心疼的语气说:“还不是她败家,像傻子一样把葡萄给外人吃了”。
这是他每次给小伙伴分享东西时,他妈说他的话。
顾军生郑念慈听到这话表情都变了,以为顾书仪傻傻的把自己的吃食分享给了邻居,眼里也带上了顾小弟的同款心疼。
现在有点好吃的谁家不是藏着掖着的,多吃几回肉都可能被举报的,自己闺女还把吃食拿出去分。
郑念慈被气的不轻:“你怎么可以在外面分享吃食,你不知道现在水果有多珍贵吗?不是不让你分,但是你自己不吃分给别人了,现在还来要我们的。”
顾书仪看着父母看傻子一样的眼神,慌然的说:“不是的,是…是我同学,她们来家里玩,窈窈她们刚好在吃葡萄”。
“我…我也没办法,不能不给她们”。
顾书仪不知道自己只是告个状怎么变成自己做错事了,她知道在这个家东西都是公平分的,但是她想的可不是自己的那份分出去了。她觉得应该是给完客人再额外的给她分,现在自己没有她当然不甘心了,只当是顾舒窈他们把自己的那份吃掉了。
顾军生郑念慈不赞同的看着顾舒窈,客人在的时候不吃好东西这话他们没少说。
顾小弟继续解释说:“我们吃的时候,大姐的同学不在,老姐你说是吧”。
顾舒窈本来想着不掺和的,毕竟自己不是亲生的,但是被提到了,顾舒窈只能点头说:“是这样的,妈妈。”
顾书仪:“我…我,不…不是这样的”。
顾小弟又想到什么,趾高气扬的说:“她的同学都没说要,她自己要给的,老弟也知道”。
顾老弟做了证,顾小弟更是嚣张的喊着:败家子,败家子,败家婆娘……
顾书仪怨恨的盯着顾舒窈和顾小弟,哭着对顾军生郑念慈说:“我知道错了……我不是故意的,我不知道不能分享,下次不会了”。
顾舒窈看着顾书仪泪流满面的样子,佩服的不行,她以为只有自己才是那个经常装可怜的坏孩子,没想到还有说哭就哭的。
双胞胎觉得这姐姐真没志气,自己被爸妈打都没哭的,她自己做错事被说了两句就哭了
顾军生看着大闺女抽抽噎噎的样子,保持沉默别过脸去,这种分内的事情让妻子来处理就好了。
郑念慈对闺女也是愧疚的,帮忙擦眼泪安慰的说:“没关系,这次长教训了,下次不要犯就好了”。
顾书仪断断续续的说:“嗯…我知道了,妈,是我的错,窈窈他们没跟我说,我也没提前问清楚…就自作主张的。”
顾军生郑念慈没有说顾舒窈顾小弟,在他们看来家人给外人分东西这事,私下怎么说都行,在外人面前还是要给面子的。不管顾书仪怎么表示他们也有错,郑念慈只是安慰顾书仪不要哭了。
经过这次事情,顾书仪在这个家待的时间越长越看不惯顾舒窈顾小弟了,平日没少明里暗里说顾舒窈懒,顾小弟皮,除了筒子楼里的邻居附和,顾家人都表示那是正常的。
郑老太想着顾舒窈随了闺女是个心好的,知道这事可能也不是什么坏事,怕闺女犯糊涂又叮嘱了几遍。
看闺女魂不在体的,郑老太音量拔高的说:“我说的你都听见了没,接回来就送老顾家去,要我说直接给你大嫂做闺女得了”。
郑念慈眼神闪忽的应下。
她和丈夫说的是看情况,要是搞的定城里户口的话就留在城里,搞不定的话再送到老顾家去。
虽然她刚刚一时情急确实想为了窈窈把人送老顾家去,但那毕竟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闺女,现在户口也搞定了,还得考虑考虑。
看顾舒窈也没说要回去了,郑念慈只当是事情翻篇了,又带着顾舒窈回筒子楼了,看到二八大杠上后座上的铁架子,郑念慈心虚的拿自己的布包垫着。
这车后座坐的最多的就是顾舒窈了,怕硌的屁股疼,郑念慈特意给缝了个厚软的垫子。
前几天郑念慈想到自己的亲闺女在乡下受苦的,自己还得接别人家闺女上下学,就把垫子拆了。
顾舒窈没说话,沉默的坐上去。
郑念慈往后看了一眼,顾舒窈抓的是自己屁股下的车座底,不是自己的衣服,努努嘴没说什么,骑着车回了。
回到筒子楼,楼里的邻居就开始打招呼了。
“郑主任,窈窈”。
“郑主任回来了,这是接窈窈放学了”。
“莲花嫂子,你记错了吧,今儿个休息日不上学”。
“还真是糊涂了,咋脸有点红呢”。
“热…热的”。
郑念慈心虚的加快回家的脚步,刚刚哭过眉眼是有点红,怕被人看出来。
其他邻居也没管,欢欢喜喜的去烧好吃的了,今天是发工资的日子,得做点好吃的改善一下伙食。
水房里楼道里都是闹哄哄的做饭声,四处飘散着肉香。
“老弟,老妈老姐回来了”。
“妈,你买了什么好吃的呀”。
一进顾家,两兄弟就跑出来了,兄弟俩眼神巴巴的往两人身上打量。
兄弟俩不记得日子,但他们知道只要楼里家家户户都烧肉的时候,就是大人发工资的日子,这个时候妈妈就会买好吃的回来,下午带姐姐出门的时候没带上他们,他们就认为肯定是带姐姐去逛百货商店了。
看两人身上什么都没有,郑念慈手上就提了个每天背出门的布包,不死心的上前去捏包,顾小弟直接扒拉开来看。
眼见什么都没有,兄弟俩不可置信的看着两人,等个说法。
“咳,今天供销社没什么好东西,明天再买”。
兄弟俩明显不满意,好东西都在供销社的怎么可能没有,明天谁知道是哪个明天。
顾小弟:“老妈,你不会是被辞了吧”。
前些日子有人偷厂里的面粉被辞了,公安还上门了,兄弟俩记的清楚。
“胡说什么呢,会不会说话欠揍是不是”。
兄弟俩不说话了,郑念慈就去做晚饭。
顾小弟偷摸的问:“老姐,是不是老妈不给你买东西,你就哭鼻子了”。
顾老弟也很是赞同的点头,顾舒窈皮肤白,随便碰碰皮肤也红,现在细看的话还能看到眉眼泛红。
顾舒窈听到这个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听到说没有,兄弟俩就跑出去玩了,但筒子楼里的小伙伴都待在家里眼巴巴的等肉吃,没人和兄弟俩玩,兄弟俩也受不了到处都是肉香,又跑回来了。
郑念慈怕两儿子闹,一下子给煮了五个鸡蛋。
看着空空的橱柜,郑念慈叹气,今天是回乡下拿粮食的日子,但前几天和婆婆吵架了就没去。
一想到闺女的事,郑念慈就不由的生婆婆的气。
“过两天你们爸爸带个姐姐回来”。
顾舒窈低垂着眼帘,兄弟俩正把鸡蛋想成肉吃呢,也没认真听。
郑念慈解释:“你们姐姐以前住亲戚家,要是有人问,你们就说她以前住姥姥奶奶家知道没有”。
两人知道的姐姐,就只有两个表姐,以为这个也是亲戚的孩子,就问:“什么姐姐?”
郑念慈想都没想就斩钉截铁的说:“亲姐姐”。
顾舒窈吃饭的手一顿,眼前冒水雾模糊了起来。
“是你们的大姐,和姐…小姐姐一样,她们是双胞胎,和你们一样是一块生出来的知道没有”。
夫妻俩在电话里商量好,对外说两人是双胞胎姐妹,姐姐小时候留在乡下奶奶家,接回来就送奶奶家去,在奶奶家就说以前住城里姥姥家。
至于长的不一样,就说一个像妈妈一个像爸爸,毕竟双胞胎儿子就是这样的,实在不行就说窈窈随了她大姨,至于那孩子也不担心,听军生说那孩子长得和自己一模一样的。
兄弟俩是双胞胎,异卵的,大的叫顾书屿长的像妈妈比较好看,古灵精怪的,长的显小被顾舒窈喊成了小弟,顾书郡是弟弟长的像爸爸比较严肃,老板着小脸,走路手放在后面像个老同志,被顾舒窈喊成了老弟。
喊久了就习惯了,邻居和父母也跟着顾老弟顾小弟的叫。
兄弟俩还以为自己的名字就是这个,直到上学第一天被叫到名字,两人还说那不是他们,他们名字叫顾老弟顾小弟,知情的小伙伴还帮忙做证。
听到父母说姐姐是舒窈,他们当然是书郡书屿了,两个小家伙只记住了姐姐名字有书字,给自己叫成了顾书弟,两人名字还一样,没关系那就一个顾书老弟一个顾书小弟吧,结果被老师罚写了一百遍名字。
兄弟俩震惊鸡蛋也不吃了问:“姐姐还有个姐姐吗?”
“对,你们都有个姐姐,她以前身体不好就…就去乡下养病了”。
郑念慈是想过的,说被人贩子偷走了不好听,这样自己那么多年的炫耀岂不是成了笑话,说以前在乡下养病也没那么多风言风语,对亲闺女也好。
兄弟俩心里觉得好神奇,这样岂不是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姐姐了。
“那我们怎么没见过,她长的和老姐一个样吗?”
“那那个是大姐,这个是小姐吗?”
蒋红芳这一声吓了顾舒窈一跳。
外面的郑念慈赶紧进来看,就见顾舒窈正耐心的解释。
“姐姐,这是娃娃,是假的,你不要害怕,只是假娃娃而已”。
蒋红芳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假娃娃。
一共有三个,有两个和小婴儿差不多大,白皮肤蓝色大眼睛黑色的短发,穿着毛茸茸的连体衣服,脸上有两坨红晕显的皮肤白里透红,刚刚就是被这个比较逼真的给吓到;还有一个是布缝制的,白皮肤眼睛小小圆圆的红色鼻子,一头棕黄色卷毛,穿着背带裤子,脸上也有红晕还有小黑点雀斑。
一个小娃娃只有巴掌大小,是个扎辫子的洋娃娃,身上的衣服小小的,脚上还有双手指大小的鞋子,三个娃娃都很可爱。
“不就是洋娃娃吗?我还以为怎么了”。
郑念慈不以为意的说,蒋红芳不好意思的低头,她也是被吓到了,不过可真舍得啊,还给假娃娃缝衣服穿,看假娃娃身上的布料可比她的好多了。
顾舒窈带蒋红芳去拿衣服,蒋红芳摸着衣柜不敢置信,虽然比双胞胎弟弟的小,但是一家有两个衣柜,这是什么有钱人家,父母房里不会还有吧。
这衣柜还带镜子,蒋红芳还是第一次看见带镜子的衣柜,镜面上有清晰的两人。
昨天蒋红芳很想照镜子,但是现在看到镜子里潦草难看的自己,光鲜亮丽的顾舒窈,自卑感又从脚底冒了起来。
顾舒窈等蒋红芳不照镜子了才把衣柜门打开,她不知道该给蒋红芳拿什么样的衣服,只能让她自己挑了。
当顾舒窈打开衣柜挑衣服给她时,蒋红芳眼睛都直了,她从来没看见过那么多衣服,比市里百货商场的成衣还多。
村里那些女知青也就只有一条布拉吉,还得留到结婚才舍得穿,当时她就想自己结婚也有条布拉吉就好了,还嘲笑连布拉吉都不知道的村里女孩。
可是亲生父母的闺女却有好几条,自己也是亲生父母的闺女,这本该自己也有。
为什么妈妈要把自己弄丢,为什么丢了的不是顾窈窈是自己,蒋母是傻子吗?为什么不偷更好看的那个孩子。
蒋红芳用黢黑的手摸着一件件衣服,不可置信的问:“额真的可以挑吗?”
顾舒窈点头说可以,蒋红芳翻来翻去翻了许久都没决定,这衣服太好看了哪件她都喜欢。
摸的时间久了顾舒窈没说什么,顾母却皱起了眉头。
刚刚还欣慰小闺女懂事,现在刚回来的大闺女摸来摸去的,又不由自主的觉得是农村来的,小家子气眼皮子浅。
嫌蒋红芳的手埋汰,顺手拿了两件顾舒窈没那么喜欢的塞给她说:“拿去换上吧,过几天妈带你去供销社扯布做几身”。
蒋红芳只能失落的说好。
顾母看蒋红芳黑色皮肤像没洗干净似的,打结的头发上还带着虱子。
想到了当初在军区有些农村来的军嫂就是这样,郑念慈大夏天的胳膊上汗毛直立,起了鸡皮疙瘩。
“红芳,你先别换了,先去楼下浴室洗个澡”
蒋红芳愣愣的说好,明明刚刚妈妈说过让顾窈窈带她去的。
在她住的农村以前很是缺水,大家都养成了很久洗一次澡的习惯,还是有知青来了,村里的年轻人才爱干净点,十天半个月会洗上一回。
虽然在村里很常见,但蒋红芳来之前还是特意洗了澡来的,但坐了两天的火车头发还是打结了,虱子也没办法去掉。
“算了,我先给你弄点草木灰水洗一下,窈窈,待会你带红芳去外面澡堂子里洗,别去楼下了”。
怕在楼下公共浴室洗被邻居看到,想到闺女头上的虱子,还有口音郑念慈就发愁,要是被张秀梅看到了还指不定怎么笑话。
顾舒窈乖乖的说:“好的,妈妈”。
郑念慈教导道:“红芳,你这口音得改改,别动不动鹅鹅鹅的,我和你爸商量好了,对外说你小时候身体不好,之前住爷爷奶奶家,你爷爷奶奶就在这乡下的红花公社的大花村里”
“你记住没?别人问了你要说,妈给你户口也上了,你也不叫红芳了,以后你叫顾书仪,书本的书,仪表的仪,就单人旁一个义”。
顾家这一辈的都随书字,因为老爷子觉得家里人都没啥文化,城里招工又要学历的,就取了这个书字,只有顾舒窈的书字上户口时被工作人员误上成了舒。
“你在村里读几年级了?”
顾舒窈今年十六上高一,郑念慈想着亲闺女顾书仪应该也差不多,要是初高中毕业了就可以给安排个工作。
就听顾书仪小声的说“不,不上学了”。
郑念慈只当她是没考上高中或者家里不让上了,进城里的高中难办,不少没考上的都直接去下乡了,郑念慈在思考让顾书仪重新念初二考高中,还是给找个工作。
虽然现在不提倡学习了,但郑念慈自己是当领导的,怎么会不知道学历的重要性。
就问:“初中学习成绩怎么样”。
顾书仪在村里只上到小学四年级拿了小学毕业证,村里人都不把学习当回事,她这个学历在村里已经算高了。
蒋母偷走顾书仪完全是想着自己没闺女,生了几个儿子没有闺女干活咋成,养大给儿子做媳妇,卖出去换钱娶媳妇也行,让上学也只是想找个好点的人家。
郑念慈听到顾书仪只读完了小学,一个激动没拿稳水瓢,瓢里的热水撒到了顾书仪头上。
本来为了杀死虱子,水温就烫,顾舒窈看着顾书仪大夏天冒烟的头发,都觉得自己脑皮烫。
顾书仪热的浑身都泛红,也没忘记给自己辩解。
“不,不是我没考上,是我…是他们不让我上”。
郑念慈听到又是心疼又是气愤,继续给闺女洗着头发。
郑念慈给顾书仪用沉淀的草木灰水洗了好几遍,梳起来还是打结的厉害,梳子的芯子都梳断了两根,还是能看见毛躁黑发里冒出的白色细小的虱子卵。
想到自己昨天还抱了她,郑念慈感觉自己的头皮痒的厉害,想挠。
郑念慈拿筷子敲了下小儿子的头,没好气的说:“叫什么小姐,叫姐姐或者小姐姐”。
现在可不许叫小姐,没得和小资扯上关系,平时邻居说顾家的闺女样的跟大小姐似的,郑念慈都得黑脸,现在大小姐可不是什么好词。
“大姐叫什么呀?”
“红芳”。
郑念慈把丈夫说的名字说了出来。
“书红芳啊”。
顾家这一辈都是书字辈,兄弟俩就这么问了。
这话把郑念慈问沉默了。
在兄弟俩的好奇中,母女俩的忐忑中,终于到了顾军生从西北出差回来的日子。
郑念慈对于这个素未谋面的亲闺女心情是复杂的,觉得对方受了那么多的苦,又觉得要是丈夫没发现就好了,这样窈窈就还是自己亲闺女了,也没这烦心事。
顾军生是晚上到达的火车,要是平常顾母郑念慈早就让几个孩子去睡觉了,但今天几个孩子在客厅里等,郑念慈也没说什么。
要突然面对一个失散多年的闺女,她的心情此刻正焦躁不安。
顾舒窈内心比郑念慈还忐忑不安,自己不是这个家的闺女,她怕回来的亲闺女不喜欢自己,也怕父母不再喜爱自己。
至于双胞胎,兄弟俩可兴奋了,满心期待着父亲带什么好吃的回来,以前父亲总说他以前在西北怎么样怎么样,现在去西北了肯定会带好东西回来吧。
至于说要回来的姐姐,两人还是陌生的,他们从未听说过还有个亲姐姐,大不了也就和现在这个姐姐一样吧。
在几人的等待中,顾军生就带着一个女孩回来了。
女孩穿着件红色的上衣,可能是多次水洗的缘故,颜色不是很鲜艳,有点偏淡红了。
裤子是常见的藏青色,膝盖处有浅蓝色布料补的补丁,脚上是双磨损严重的布鞋,鞋面已经开始起球发白了。
扎着两条细细的麻花辫,留着厚厚的刘海,五官精致长了张国字脸,是现在流行的长相打扮。
“孩子,你受苦了,我可怜的闺女,那天杀的人贩子……”。
郑念慈一把抱着女孩哭了起来,没见到人之前她只是愧疚怀疑,但见到这和自己长的那么像,眼泪就情不自禁冒了出来,这可能就是血脉相连吧。
蒋红芳拘谨的还没来的及打量,就被生母抱进了怀里,闻着母亲身上香香的味道,她也忍不住痛哭了起来,哭自己见到了亲妈,也哭自己受了那么多年的苦。
虽然前几天已经哭过了,但看到这样的场景,顾舒窈的眼眶又忍不住泛红了,自己的家又在哪呢?但为了不让人误会自己是不欢迎这个姐姐,她也只能强行忍住。
只有顾军生三人傻站着,双胞胎想看顾军生有没有带好吃的回来,顾军生想抱一下自己快一个月没见的俩儿子。
顾军生对于这个场景早有预料,要不是长的像他也不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认出来,他的媳妇是个心软的,尽管电话里说的有多不好,但看到人了总归不一样。
郑念慈哭了一会情绪稳定了,才闻到蒋红芳身上散发出来的汗臭 混和着火车的味道,想到大夏天的她在火车上好几天没洗澡,郑念慈的脸色一僵。
强装自然扶起亲闺女,给将红芳介绍。
“闺女,我是你妈妈,这是你妹妹,窈窈,这是你双胞胎弟弟,老弟和小弟”。
郑念慈虽然介绍了,但完全没介绍明白。
顾家有五口人,顾父顾军生是四九城乡下人,当兵后转业回了四九城公安局,现在已经是副局长了;顾母郑念慈是城里人,随军时在军营妇联工作,丈夫因伤转业后也随着转业回了四九城,现在是街道妇联的副妇女主任。
闺女顾舒窈今年十六,在读高一。
双胞胎九岁小学二年级,是异卵双胞胎,就是一个像爸一个像妈才是双胞胎在附近比较出名的原因,不少人都说着两孩子端水端的平,像爸的有了像妈的也有了。
顾舒窈反应快的叫:“姐姐”。
顾小弟机灵的也跟着喊了声姐。
只有顾老弟反应慢傻愣愣的被郑念慈拍了下头。
“咋不喊人?”
顾老弟委屈的喊“姐”。
蒋红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反应,只能学着村里知青的样说:“弟弟妹妹好,额叫蒋红芳”。
顾老弟:?鹅叫?哪有鹅?
郑念慈听到蒋红芳明显的家乡话,眼前一黑,感觉自己回到以前住西北军区遇到本地乡下来的军属。
这样可不好说是从爷爷奶奶家来的,爷爷奶奶家住四九城乡下的,说的口音也是四九城口音啊。
郑念慈不悦的看着顾军生,在火车上也不教一下,这刚回来自己也不好让她少说话的。
顾军生没注意到媳妇的眼神,正乐呵呵的和双胞胎儿子讲西北的趣事。
蒋红芳正认真看着顾舒窈,在火车上她听父亲说过家里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她当时就想原来还有个女孩啊,难怪现在才找回自己,在她的观念里一个家有一个闺女就够了,刚好帮母亲干活,多了就浪费粮食。
蒋红芳希望妹妹比自己小很多,年纪小就好相处很多,这样一个农村人一个城里人差别应该不会很大吧。
当顾军生高兴的说妹妹和自己年龄一样时,蒋红芳一点都不高兴。
现在一有空蒋红芳就打量起了家里的女孩,自己也是这个家的闺女,现在家里的女孩过的怎么样,就能看出自己以后会过怎么样的日子。
没想到一看,蒋红芳就愣住了,世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人,比知青里最漂亮的城里女孩还要漂亮的很多很多。
顾舒窈乖乖的站在那,身上穿着碎花睡衣,巴掌小脸,大眼睛白皮肤,一头黑发浓的像瀑布一样披散开来,衬的脸鹅蛋小脸更小。
她的额头光洁又饱满,比现在流行的留刘海还要好看,好看的眉眼因为刚刚哭过泛着红。
看对方唇红齿白美的像画出来似的,蒋红芳都不敢和她对视,这么好看的人真的是自己的妹妹吗?
她为什么哭,是为了自己回来开心的哭吗,还是怕自己跟她抢……。
。
顾舒窈坦荡的点点头:“是我的姐姐呢”。
“那乡巴佬还真的是你姐姐啊,不是说你家就你一个女孩吗”
和顾舒窈不对付的许明珠声音大的一个班都听的见。
顾舒窈还没来的急说什么,离的远的黄如珠一听到这,就立马大声的反驳:“不可能,顾舒窈就只有我一个姐姐‘’。
众人看着激动的走过来的黄如珠,黄如珠和顾舒窈是表姐妹,这件事黄如珠说过很多次,班里人都知道。
许明珠可不管是不是亲姐姐,她只知道那是个乡下来的土包子,能让顾舒窈丢脸的土包子。
“那个土包子肯定是她姐姐,不然怎么住她家里”。
有同学单纯的说:“万一只是来城里住几天呢。”
许明珠也知道可能是这个原由,但还是嘴硬的说:“哪有亲戚好端端的住过来的,而且和顾舒窈长的那么像。”
有见过的同学小声的说不像,被许明珠瞪了一眼。
“就算是亲戚,谁家亲戚过来住还过来上学的。”
现在确实很少上学住别人家的,大部分都住学校。
越说许明珠越觉得自己说的有道理,信誓旦旦的说那个土包子就是顾舒窈的姐姐。
顾舒窈倒是不知道姥姥她们有没有跟大姨家里说,扯了扯黄如珠的衣服,阻止她冲上去,声音不小的解释:“是我亲姐姐,她以前身体不好,在乡下养身体”。
“啊?”。
黄如珠心里疑惑,裤子被坐着的顾舒窈扯着没有继续开口,想着待会问问。
“哈哈,身体不好去乡下养病,以前都不说还有个姐姐的,顾舒窈家里也没多爱闺女呀……”
难得看顾舒窈不好,许明珠就像只花孔雀一样到处说。
同学都偷偷八卦讨论起了,他们觉得顾舒窈家也没那么完美了,在乡下养身体八成是借口,就看到农村人挤城里的,没看到有人想去乡下的,虽然听农村粮食多,但是一年到头都得下地干农活,还没有粮票肉票,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啊,在普通人家里都是让身体好不受宠的孩子下乡当知青的。
等人散的差不多了,黄如珠就激动的在顾舒窈的耳边小声问怎么回事,她可不知道顾家那边还有什么闺女,顾家最大的女孩就是顾舒窈了。
顾舒窈解释了些可以解释的:“就是我亲姐,以前住乡下,她叫顾书仪,你可以回家问问你妈妈”。
黄如珠继续问,顾舒窈也是表示详细的不清楚。
“那她人怎么样,长的像你吗?”
顾舒窈笑着说:“不像我,要像也是像我爸妈呀”。
黄如珠觉得不像顾舒窈的话,肯定是不好看的。就像顾老弟不像顾舒窈就挺丑的,自己哥哥也跟自己不像也是个丑八怪。
“那她多大啊,我也得叫姐啊”
黄如珠感到有点失落,在奶奶家自己是最小的女孩,在姥姥家才是最大的女孩。
顾舒窈:“应该是吧”
黄如珠觉得顾舒窈这话说的有些奇怪,但也不知道奇怪在哪。
黄如珠一放学来不及回家问情况,就兴冲冲的表示要跟顾舒窈回家看一下了。
顾舒窈无奈只能被拉着走。
在校门口等的郑念慈看到的就是,闺女被拉着跑,这前头风风火火的也就只有珠珠了,连忙过去询问情况,窈窈也没跟提前跟她说要去姨家呀。
眼尖的顾舒窈看到了往自己推自行车过来的郑念慈,跑过去甜甜的喊了声“妈妈”。
黄如珠也礼貌的喊了声“小姨”。
郑念慈笑着说:“才几天不见,珠珠又变好看了”。
转头笑着责怪顾舒窈:“你这孩子,去珠珠家怎么不提前跟妈妈说一下。
黄如珠解释道:“不是去我家,是我去小姨家玩”。
郑念慈听到这话只以为黄如珠跟以往一样在学校闯祸了,或者考试考差了不敢回家,笑着答应:“行,那待会小姨去供销社看看有没有虾,晚上给你做炸虾丸”。
黄如珠摇头表示不要还用手翻着嘴皮给郑念慈看:“小姨,我嘴巴里都长泡了,小姨你做虾丸汤吧”。
郑念慈看着黄如珠嘴唇里发白的一个小泡,还真是,这谁家还能吃炸物吃上火的。
脸上关心的笑着说:“行,你这怎么搞的,疼不疼啊”。
黄如珠:“我妈说我炸虾吃多了,不喝水就长了,小姨你回去上班吧,我和窈窈先走了”。
郑念慈笑着答应,让顾舒窈好好招待黄如珠,照常问了句要不要给黄家打电话告知一下。
黄如珠笑着说好,然后拉顾舒窈进了车内。
吉普车是黄如珠爷爷的,黄家爷爷是外交官国家给配了车,来接黄如珠是因为学校离的远。
黄如珠当时报来这就是打着不住家的心思,没想到那么远了还是得每天接回去,就是可怜了她的同胞哥哥,有时候吉普车没空还得让他亲自坐公交车来接。
郑念慈踏着自行车去供销社买虾,看着吉普车远去的车尾巴不由羡慕,连尾气都好闻的紧。
“窈窈”
顾舒窈和黄如珠刚回到筒子楼就被一个扎着低双马尾的女孩喊住了。
顾舒窈转头看是隔壁栋的李芳芳,李芳芳和顾书仪一个初中,平时住学校今天怎么会在家,而且初中放学时间晚,现在也不应该在家。
顾舒窈笑着回应:“怎么了,芳芳”。
李芳芳结巴的说:“没…没,就喊喊你”。
李芳芳算是顾舒窈在筒子楼同龄的玩伴了。
黄如珠站在一旁等着她们聊天,虽然她也认识李芳芳,但不熟,那是窈窈的朋友。
李芳芳也是看朋友的朋友在,没往常那么自在。
顾舒窈关心的问:“你今天怎么回来的那么早”。
听到顾舒窈的关心,李芳芳笑着说:“没什么事,就今天轮到我班上大劳动了,所以干完活的同学就可以先放学,刚好明天放假,我就回来了”。
顾舒窈点点头,让李芳芳明天去她家玩。
黄如珠都来了,顾舒窈明天肯定得陪黄如珠,李芳芳也不是很想和黄如珠待一块,在她眼里三人一块玩,她们俩像天鹅,自己像那丑鸭子。
顾老太拉着郑念慈的胳膊说:“不用不用,念慈啊,真的不用,留着给你这大闺女吃”。
郑念慈缠的没法脱身,看到离自己最近的顾舒窈就吩咐道,“窈窈,去柜子里拿块肉给奶奶”。
“好的,妈妈”
听到这顾大宝开心了,他都不知道奶奶和小叔为什么要阻止二婶的。
顾老太和顾小叔对视了一下,不像刚刚那么激烈反对了,笑的真诚的说自家人哪用这么客气。
刚洗完碗的顾书仪,立马拎了块瘦肉出来,对顾舒窈说:“我来就行”。
顾舒窈又回到了椅子上坐着。
还没等郑念慈伸手,顾老太就抢先接过,顾小叔配合的拿过背篓装好。
郑念慈:……,婆婆的客套话,已经进阶成这样了吗?
顾老太又接着夸顾书仪:“这闺女能干哟,勤快懂事,有了这闺女,念慈你也能轻松不少”。
顾小叔也跟着说:“我这么多个侄女,就这丫头最勤快,干活麻利的都不用喊的……”。
郑念慈听到这话也很是赞成,越发觉得接顾书仪回来是对的,就笑着说:“这丫头是能帮我不少忙”。
顾书仪被夸的腼腆一笑,得意的看着顾舒窈。
顾舒窈无聊的左看看右看看。
顾老太又跟顾书仪亲香了好一会,准备走了,顾书仪亲热的抱着顾老太的胳膊说舍不得。顾老太从兜里掏出一毛钱给顾书仪,让她拿去买头花,顾书仪更是奶奶奶奶的叫了。
平时拍马屁的顾小弟—沉默
平时撒娇的顾舒窈—沉默
平时沉默的顾老弟—沉默
顾小弟小说嘀咕:“就她长嘴了”。
平时看老姐撒娇不觉得有什么,怎么到了大姐就觉得哪里看不顺呢。
奶孙俩亲热的不分开,郑念慈都看不下去了,想去摇醒顾书仪。清醒点,就是你奶奶把你弄丢了,她心里愧疚才会这么对你好的。
郑念慈送奶孙三去坐车。
楼道里的邻居看见了就问:“是顾家老太太啊,这是来看您家大孙女的吧,这您养的就是不一样,这书仪丫头才来多久啊,您就惦记着从乡下跑来看 ”。
郑念慈顾老太才反应过来,立马说着是是。
到了公交站,郑念慈把养老钱给顾老太。
顾老太开心的把钱放裤兜里,拿到钱背也直了话也多了。
“念慈啊,你也不能怪妈,那时我真以为窈窈是你闺女,要怪也只能怪那天杀的人贩子。”
蹲在地上翻郑念慈准备的东西的顾小叔问:“什么,什么闺女?”
顾老太压下一瞬间的慌乱,“不…不关你事,我说我当时只顾到了窈窈这个闺女,没顾到你二嫂的大闺女”。
顾小叔一听,说的又是自己妈干的糊涂事,就没说话继续翻东西。
郑念慈整理了下自己的衣服,整理好心态说:“妈,那事都过去了,书仪也回来了”
郑念慈气也气过了怨也怨过了,要说心里完全没有气了,那是不可能的,但婆婆对自己本就不错,事情也发生,只能这么翻篇了。
现在亲闺女也回来了,也不是没有补偿的机会。
郑念慈的话里虽然还有点气劲,但话说的也不难听,刚刚给的养老钱摸着好像也比以往厚了点。
顾老太也就认为这件事过去了,心想自己这个儿媳妇还是心善的,为了这儿媳妇不跟自己闹隔阂。
还是继续劝道“回来了也好,好好养个俩年也能嫁出去了,到时候嫁出去了也多个闺女在面前孝敬……。城里户口嫁个城里人最好,这婆家还有工作能吃商品粮,不用回乡下上工……”。
其实还真的是顾书仪误会了,黄如珠的白兔糖和鞋子确实是她自己的,她身上的裙子明明也很好只是颜色是常见的深蓝色,连顾舒窈的鞋子都是黄如珠送的。
顾家夫妻俩的工资确实不少,供销社的买的起,但是友谊商店的一双小皮鞋最少要十八块钱加外汇卷,郑念慈觉得孩子的脚还会长就没舍得给买,给顾舒窈买了供销社的,转头给自己买了一双友谊商店的,天天穿着去上班。
顾舒窈也确实舍不得借,她一向不喜欢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用,而且这也是好姐妹送的礼物,最重要的是顾书仪的脚还比自己的大,要穿只能硬挤,顾舒窈说给她其他的小皮鞋她又说她穿不下,总说那双看起来大点。
顾舒窈不知道说什么好,郑念慈给买的鞋子都会特意买大了一码,反而黄如珠送的那双是合自己脚的
黄如珠本来还想给糖给这个没见过的姐姐,结果人家黑着脸看自己,黄如珠就不想搭理她了,把糖收起来想着待会给顾小弟。
顾舒窈看黄如珠喝水还一直不回来就出来看,看到气氛有点尴尬就介绍着说:“珠珠,这是我的姐姐顾书仪”。
黄如珠不情愿没吱声,顾书仪以为顾舒窈只是在缓和和她同学的关系也没吱声。又听顾舒窈继续介绍:‘‘姐,这是珠珠,黄如珠,今年16,她的妈妈是我们大姨”。
黄如珠顾舒窈顾书仪都是16岁,黄如珠的出生的月份比较大,俩人都应该叫黄如珠表姐。但顾书仪不想承认自己和顾舒窈是双胞胎,对外宣称自己比顾舒窈大一岁,那应该是叫表妹没有错,顾舒窈想。但是不知道顾书仪是怎么想的,顾舒窈干脆明说她的年龄。
听到这个顾书仪倒是震惊了,难怪顾老弟叫她姐,原来真的是亲戚。
顾书仪看着两人姣好的面容更讨厌了,家里的女孩都这么好看,看两人一副大小姐样,自己还得干活,如果自己在家里长大自己也能像她们一样。
原本自己也是这样子的,凭什么丢的不是她们是自己,越想顾书仪心里越不舒服。
顾书仪故意笑出了声,“哈哈,你说什么,如猪,这名字真土,那是不是还有叫如牛如狗的。
顾舒窈也没想到往日表现的很善解人意的顾书仪突然这么说,黄如珠当然是气炸了,手指着顾书仪就开骂。
“你个没素质的人,长的跟黑蛋洋鬼子似的也好意思说我”。
顾舒窈赶紧拉住黄如珠。
顾书仪没想到这人这么说自己,心里恼怒但面上假装道歉的说:“对不起,如珠表妹,我不是故意的。”
“我这个人没什么坏心眼,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没想到你这么在意…,不过你爸妈也真的是怎么给你取这么个名字。”
说着又一副要笑出声强行憋住的样子,心里很是舒服,她回来的时候向顾老弟打听过了,问黄如珠是不是住附近筒子楼的,顾老弟说她家不住筒子楼,离的非常远要坐车。
顾书仪一听不住筒子楼只能住大杂院了,还得坐车那不就得住乡下,楼里的大妈大娘们经常坐好几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乡下买粮食的。
一看家里不是什么有钱的,就觉得顾舒窈交的都是些穷朋友,就像楼下的小花小草,也不嫌寒酸。
众人被顾小弟这副搞怪的样子逗的哈哈大笑起来。
尤其是顾大姨说:“哈哈哈,小弟啊,要是你哥他们哪个像你一样,你大姨就不用生你珠珠姐了”。
顾大姨想要个闺女结果却连着生了俩小子,后面才生了黄如珠和黄四宝这对龙凤胎,所谓如珠似宝,实际上两孩子都不喜欢自己的名字。
闹完郑念慈几人又挨个给郑老太郑老头送上礼物。
因为人太多坐不下,大小舅搬了套小桌椅放到院子里,小孩就坐到院子里吃饭了。
桌椅不大,今天的菜还多,桌子上差点放不下,几人只能拿着碗挤着吃。
今天的饭是小米混大米,菜有炸虾,蘑菇炖鸡,鸡蛋炒肉,炒麻豆腐,咸茄子。
桌子上没有点绿,姥姥家吃这么好的吗?
顾书仪疑惑,不是说住大杂院的不如筒子楼吗?
顾书仪一开吃就夹鸡肉,平时吃的比较多的肉是猪不是鸡,其他人就专门夹虾。桌子上最显眼的菜,也就是这一道金黄的虾了,顾书仪不太明白,这次的虾和之前见的怎么不一样。
顾书仪也夹了一只,学着其他人的样子直接咬,酥脆的虾壳包裹着鲜嫩的虾肉。
顾书仪回到顾家就见过两次虾,一次是刚回来,一次是黄如珠在时。
第一次是完整的虾,第二次是虾做的丸子,这一次是炸的虾。比起前两次的清甜,这次的明显更好吃,虾的做法有这么多,难怪顾舒窈和黄如珠那么喜欢吃虾。
小舅妈端着碗来回走,用筷子指着虾说:珠珠,窈窈多吃点,特意给你们做的。
看几个小孩专门夹虾,虾都没了一大半,小舅妈直接端起盘子往两人碗里扒拉。
几个小孩看着空了的盘子,郑蓉蓉庆幸自己早下手了,双胞胎直盯着小舅妈,郑国杰不满的说:“妈 ,我也要虾”
小舅妈:“要什么要,都吃那么多了,吃肉,你前两天不是喊着要吃肉吗?”
说着还给双胞胎夹肉。
郑国杰一看桌上的肉都快没了,立马站起来夹,过了今天,下次吃肉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要是平时几人肯定没那么喜欢虾的,虾虽然是肉,但还是没有大肥肉好吃啊。
虾在四九城其实也和猪肉价钱差不多,因为带壳有时还便宜点,这次的虾是油炸的,几个小孩才那么喜欢,平时可舍不得用油炸。
只有黄如珠他们来了,才舍得又是放油又是放鸡蛋裹面粉的。
小舅妈虽然这么说自己儿子,但还是去里屋夹了几个虾出来,一人给了一只。
顾书仪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那么喜欢顾舒窈,黄如珠家里有钱喜欢她也正常。
实际上小舅妈也是看婆婆脸色行事,而且这是自己小姑子的闺女,关系亲近当然得多维持关系。
至于顾大舅夫妻俩除了对黄如珠他们热情点,也没把其他孩子当回事。
小舅妈又回了里屋,说给郑蓉蓉上户口的事。
郑蓉蓉还有半年就初中毕业了,郑蓉蓉的成绩八成也是考不上高中,到时候没工作就得下乡。
户口迁到老郑家名下就算独生子女,不用下乡。
顾大舅妈说着还早说不定就考上了,没考上也指不定毕业就有工作了。
主要是怕到时候老郑家的房子给了顾小舅一房,觉得小舅妈说出来,也是打着让顾大姨给介绍工作的意思,反正是没安好心。
顾舒窈:“不能跑,珠珠不能跑的,跑了它会追的”。
然后又冲着准备张口叫的黑狗声音有些抖的说:“哮…哮天犬,不白,不白,我不是坏人,我是顾舒窈,不白,我真的不是坏人”。
黑狗收回自己准备叫出去的狗声,然后不小心咬到了自己的舌头,不满的呜呜两声。
然后本来龇着的大嘴收了起来,走到两人身边转悠着闻气味。
黄如珠有点害怕的躲在顾舒窈身后,有点后悔来这了,希望这狗放过她们赶紧走。
顾舒窈不确定这狗还认不认识自己,尝试的小声喊了两声“哮天犬”。
里面传来了老妇人的声音:“小白,小白,回来”。
林阿婆打开门出来的时候,看见的就是自家狗在蹭小姑娘的裤腿,跟自己养的小猫似的。
听到两人乖乖的喊林奶奶,林阿婆揉揉自己的老花眼,认真的看了又看,才确定是以前经常来的小姑娘。
“是窈窈和小珠啊,快来,进林奶奶家坐坐”。
林阿婆开心的说着,顺便抓住狗头上的毛发往屋里拉
两人进门,看见了林阿婆满院的花,感觉眼前一亮,空气都是鲜花的味道。
不白高兴的围着顾舒窈转,还伸出舌头舔顾舒窈。
两人来了林阿婆明显很高兴,跑里屋拿了茶具点心出来,摆在院子里的小桌上让两人吃,还拿了根棍子站在枣树下要打些枣下来。
枣树旁边是一个小池塘,顾舒窈真怕老人家摔倒,连忙跑过去接过:“林奶奶,您小心点,我来,我来帮你打”。
林阿婆把棍子给顾舒窈,笑呵呵的说好。
顾舒窈问:“林奶奶,你要打多少啊”
院里的这颗枣树结了很多枣,枝条已经垂了一些下来,只要伸手就可以摘到。
林阿婆指着自己的竹篮说:“打点熟点的吃,剩下的等小黎他们回来中秋吃”。
听到林阿婆的话,顾舒窈知道这满树的枣,这小老太舍不得吃,就伸手摘了颜色深的枣。
她以前也经常来摘枣,知道什么样的枣是成熟的,黄如珠看顾舒窈一手拉着枝条一手摘枣的,就过来帮忙拿篮子。
林阿婆开心的说:“奶奶有些日子没有看到你们这两个小丫头了,都长那么大了,真是越来越漂亮了”。
说这话的时候更多的是看着顾舒窈,顾舒窈来的次数多。
顾舒窈小的时候经常跑过来玩,但是林阿婆的外孙子不住这了后,来的次数就少了,后面也不是很好意思来了。
顾舒窈不知道聊些什么就问:“林奶奶,小安他们是中秋回来看你吗?”
林阿婆听到孙子的又开心又失落,失望的摇头说,“小安他们忙,没空回来”。
顾舒窈倒是有些惊讶,刚刚听林阿婆说枣留给小安他们中秋吃,她还以为他们中秋来。
现在才六月份,等到中秋新鲜的枣都要变成红枣干了吧。
实际上谢谨安三年前不住这后,顾舒窈就没再见过了,离的远他又是男孩子,顾舒窈还真的不知道他干什么去了,怎么会忙到没有空回来,。
林阿婆看顾舒窈疑惑又带着点自豪的语气说:“小安和小黎一块去南方当兵了”
“什么?”
“小安去南方当兵了?是小安?”。
顾舒窈不可置信的又问了一句,听到林阿婆的话,才确定自己没听错。
想到那跟林黛玉一样的小男孩去当兵了,能当上的了吗,军队也收啊,那自己不是也可以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