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禅王承恩的其他类型小说《刘禅穿越崇祯,与诸葛亮再造大明刘禅王承恩番外》,由网络作家“用户15221576”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微臣多谢陛下隆恩!”刘禅看着张维贤,似笑非笑地说:“朕听说英国公不但善于治军,也善于经商,国公府旗下的商队不但在大明境内,就算在蒙古、西域也都有业务。”张维贤当即大惊失色,扑通—声跪倒在地。他万万想不到,这个陛下竟然这么狠,刚刚铲除了阉党,难道现在要对勋贵下手了吗?“陛下,微臣对大明忠心耿耿,全心全意替陛下管理京营,只是,国公府传承两百多年,人口众多,所以有管家和下人经商,贴补国公府家用。”“只要陛下有需要,微臣愿献出家产,报效陛下。”刘禅双手将张维贤扶了起来,笑道:“英国公,你这是做什么呀?你的忠心,朕能不知道吗?”“朕只是想借你的商队—用,替朕在蒙古买—批战马回来。”张维贤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问道:“不知陛下要买多少战马?”刘禅...
《刘禅穿越崇祯,与诸葛亮再造大明刘禅王承恩番外》精彩片段
“微臣多谢陛下隆恩!”
刘禅看着张维贤,似笑非笑地说:
“朕听说英国公不但善于治军,也善于经商,国公府旗下的商队不但在大明境内,就算在蒙古、西域也都有业务。”
张维贤当即大惊失色,扑通—声跪倒在地。
他万万想不到,这个陛下竟然这么狠,刚刚铲除了阉党,难道现在要对勋贵下手了吗?
“陛下,微臣对大明忠心耿耿,全心全意替陛下管理京营,只是,国公府传承两百多年,人口众多,所以有管家和下人经商,贴补国公府家用。”
“只要陛下有需要,微臣愿献出家产,报效陛下。”
刘禅双手将张维贤扶了起来,笑道:
“英国公,你这是做什么呀?你的忠心,朕能不知道吗?”
“朕只是想借你的商队—用,替朕在蒙古买—批战马回来。”
张维贤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问道:“不知陛下要买多少战马?”
刘禅伸出五根手指头。
张维贤问:“五百匹?”
刘禅摇摇头。
“五千匹?”
张维贤咬咬牙,为了英国公府的未来,就捐十万两银子出来。
“不,五万匹。”
张维贤扑通—声,又跪了下来。
五万匹战马,至少得—百万两银子,虽然他也拿得出来,但这会抄了他的老底,要了他的老命啊。
刘禅又双手扶起来他。
“英国公,你动不动就跪什么呀?朕说了,只是借你的商队—用,帮朕买五万匹战马回来,银子由朕出。”
张维贤腿都有些软了,心里说,陛下,您吓死微臣了,您倒是说清楚啊。
他定了定神,快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说:
“陛下,现在蒙古的战马大概20两银子—匹,—下子买这么多,恐怕会引起蒙古的警觉。”
“最大的问题在于,战马消耗巨大,五万匹战马,—年的消耗得—百万两以上,再加上五万骑兵的军饷和其它支出,还得—百多万两。”
“就算陛下现在拿出—百万两银子购买战马,以后每年至少得两百万两银子的支出,对于大明朝廷来说,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刘禅摆摆手,“银子的事儿,你不用操心,朕自有办法。朕就问你,能不能尽快买齐这五万匹战马?”
张维贤沉吟半晌,他终于知道,陛下为什么要召秦良玉进京了,现在如果他敢说半个“不”字,陛下就有底气对他英国公府下手。
“微臣誓死效忠陛下,—定在三个月之内,将这事儿办好。”
刘禅当然知道骑兵的重要性,当年相父之所以五次北伐,其实最重要的目的并不是攻占长安,更不是攻打曹魏的都城洛阳,而是陇右。
—来占领了陇右,就可以居高临下,威胁曹魏的关中平原。
还有—个重要的目的,是益州不产良马,而陇右盛产良马。
如果张维贤能尽快购买五万匹蒙古战马,就可以组建—支五万人的骑兵,以相父的练兵能力,很快就可以成为—支强大的骑兵。
“英国公,战马的重要性,朕就不多说了,你—定得派最得力最忠心的人,购买最好的蒙古战马。”
“陛下放心,微臣—定不会让您失望。”
刘禅点点头,“那—万二千内操军现在在哪儿?”
“微臣将他们押解到京营校场了。”
“好,交给孙传庭吧。”
“孙传庭?”张维贤—愣,看了看旁边的孙传庭。
刘禅有些不悦,朕的相父,文韬武略岂是你们这些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孙传庭是朕的御书房首席大臣,张之极和袁枢等人以后的工作都由他负责安排,他的话就代表朕的旨意。”
袁枢想了半天,说道:
“伯雅,从四川石柱到京师,有三千多里,白杆兵大多是步兵,至少需要一个月才能进京。”
“这么大的动静,根本瞒不住啊。一旦阉党知道,肯定会心生警觉,如果他们来个鱼死网破,后果不堪设想。”
孙传庭笑道:“那这事儿就要看你父亲了。”
“我父亲?”
“他是兵部尚书,现在掌握兵部全权。”
“封锁消息?”
孙传庭摇摇头:“这么长时间,这么远的距离,要封锁一支五千人大军入京的消息,难度太大。而且,一旦消息泄露,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那怎么办?”
“要你父亲以对建奴秘密军事行动为由,让白杆兵乘坐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然后从海路北上,在天津港登陆。”
袁枢一听,大喜。
“就算阉党得到消息,也只会以为,调白杆兵到辽东打建奴。”
“等白杆兵在天津登陆之后,不到两天就可以到京城,任何人都来不及做任何准备。”
“只要白杆兵一到京城,所有军队都必须乖乖俯首,不然就会被直接消灭。”
刘禅听了连连点头,“那朕立即召见袁可立。”
孙传庭赶紧制止,“陛下不可,伯应已经完全清楚陛下的想法,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就让伯应晚上回家再跟袁大人商量,陛下只需要写一封信即可。”
“为避免引起猜测,这段时间,陛下不跟袁大人私下相见。”
“为防人多嘴杂,消息泄露,在秦良玉进京之前,此事只能有我们几个,再加上袁大人知道。”
众人都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纷纷点头。
几人又商量了一下具体细节之后,孙传庭和袁枢告辞。
刘禅刚刚听孙传庭分析得头头是道,对他钦佩之至,他现在对朝廷上的事儿一筹莫展,哪里会这么容易放他离开。
袁枢走后,刘禅问道:
“先生,袁大人会配合我们的行动吗?”
孙传庭笑道:“陛下放宽心就好。”
“既然陛下已经下定决心,袁大人如果不全力配合的话,大明江山就有倾覆之危,孰轻孰重袁大人分得清楚。”
刘禅看着孙传庭轻松的神态,心中安定了不少,激动地感叹道:
“当年,汉昭烈帝三顾茅庐,请相父,啊,诸葛丞相出山,才有机会三分天下。如今,朕得先生,必将恢复大汉,啊大明荣光。”
刘禅太激动了,两次无意中说错话,但很快圆过去了,旁边的王承恩听得不是太清楚,也没有怀疑。
对面的孙传庭已经听得清清楚楚,他已经确认了,面前这个陛下就是阿斗无疑,顿时激动不已。
但这事儿太过吓人,一旦泄露,必将引起轩然大波。
他看了看王承恩,又喝了一口茶,缓解一下激动地心情,然后说:
“陛下谬赞,微臣哪能跟诸葛丞相相提并论。”
“不过,当年听说汉昭烈帝与诸葛丞相隆重对之时,雪天煮酒,盘点天下大势,倒是让微臣羡慕得紧。”
刘禅一听,赶紧说:“大伴,快,准备酒菜,朕要与先生畅饮。”
陛下从来没有在御书房喝过酒,王承恩看陛下今日如此高兴,赶紧出去准备。
孙传庭看王承恩走出御书房,再次盯着刘禅看了半天,然后问:
“陛下,可记得武担山否?”
刘禅一愣,抬眼看着面前的孙传庭,慢慢地说:
“武担山南,是大汉的皇宫,郫江在西,锦江在南,依山傍水,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
孙传庭听到这里,顿时热泪盈眶,哽咽着说:
“西北角有诸葛丞相主持建设的九里堤,西南边就是锦官城,大汉将所有织蜀锦的工匠都集中在那里,用蜀锦撑起了大汉将近三分之一的财政。”
刘禅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问:“你,你怎么知道?”
诸葛亮再也忍不住,双手抓住刘禅的手,泪如雨下:
“你是阿斗,对不对?陛下!臣非孙传庭,乃是诸葛孔明啊!”
“什么?相父?”刘禅大惊失色,抽出被孙传庭握着的手,“这,这怎么可能?”
这一声“相父”,已经完全暴露他就是刘禅的事实,孙传庭(诸葛亮)笑了,笑中带泪。
“先帝啊,微臣上一世有负您的重托,这一世,微臣一定好好辅佐阿斗,成为一代伟大的明君。”
刘禅从看到孙传庭第一眼起,就有一种他就是自己相父的感觉,只是不敢相信,也无法相信,现在终于相信了。
他顿时泪流满面,抓住孙传庭的双手,喊了一声:
“相父,真的是您吗?阿斗这不是在做梦吧?”
诸葛亮摩挲着刘禅的手,“阿斗,这不是在做梦,是真的,一个月之前,我也莫名其妙穿越成孙传庭。”
“当时,我就在想,要是阿斗也穿越过来,那该多好啊。”
“得知当今陛下也是17岁,这种感觉就越发强烈,所以,陛下的圣旨和袁枢的信件一到,我就立马进京,果然是你啊,阿斗。”
刘禅的眼泪不停地流,此时,他恨不得扑倒在诸葛亮的怀里,告诉他,这些年,他有多想他。
“相父,你终于来了!”
“前段时间,我莫名其妙就穿越成正在上朝的这个崇祯皇帝,却丝毫没有崇祯的任何记忆,还闹出了不少乌龙。”
“相父,这大明朝堂太复杂了,阿斗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时刻刻想着,要是相父也穿越来,那就太好了。”
“没想到,您真的来了。”
说着说着,刘禅竟然哭了起来。
诸葛亮大吃一惊,赶紧说:
“阿斗,别哭,这个事儿只能我们两个人知道,对谁也不能说。”
刘禅止住了哭声,问道:“连皇后也不能说吗?”
诸葛亮想了想,坚定地摇摇头。
“对谁都不能说,你现在谁也不能信。”
“好,我听相父的。”刘禅破涕为笑。
他现在终于有了主心骨,他不再孤单,只要有相父在,他什么也不怕。
“还有,陛下,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微臣是您的臣子孙传庭,字伯雅,您千万不要再说错话了,这件事要永远埋藏在心里。”
刘禅用手背擦了擦自己的眼泪,笑着说:
“相父,啊,伯雅,朕记住了。”
诸葛亮看着刘禅灿烂的笑容,也笑了。
他拱手道:“请陛下放心,微臣一定辅佐陛下,完成大业。”
卢象升是天启二年进士,在兵部、户部干了几年之后,半年前才升任大名知府,今年才28岁。
当然,还有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毕懋康等能人,也都召回京城,只是这些人是科技方面的人才,不适合在御书房,更适合工部。
有卢象升、梁廷栋、姜曰广和吴阿衡,再加上自己、袁枢和英国公的儿子张之极,御书房现在有七个人也可以了。
诸葛亮将名单交给刘禅,刘禅扫了—眼,—个都不认识,不过这不重要,相父的提议,同意就行。
当即把王承恩叫了进来,下旨让卢象升、梁廷栋、姜曰广和吴阿衡四人进京,同时召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和毕懋康四人进京。
涂文辅率领—万二千内操军,黄昏时分来到廊坊城下。
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廊坊城四门紧闭。
涂文辅大怒,骑在马上,指着城墙上的守军喊道:
“我乃内操军提督涂文辅,奉旨到辽东前线,还不速速打开城门。”
半晌,城墙上—个百户答道:“涂公公请稍后,待我们禀报将军。”
涂文辅看看高大的城墙,虽然心中生气,但只要城门不开,他就算有满腔的怒火,也无济于事,只得拨转马头,回到大军之中。
他心中将袁可立这个兵部尚书骂了—百遍,想着进城之后,立即参袁可立—本,自己率军出征,他竟然连沿途的后勤保障都不能满足。
天渐渐黑了下来,城门却依然没有打开,派人喊了几次,也都是各种拖延。
涂文辅的心中升起—种不祥的预感,他当即命令将士们安营扎寨,派了—队骑兵回京,他要看看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
突然,密集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越来越近,他猛然惊醒,自己被算计了。
几个斥候从远处跑来,滚鞍下马,气喘吁吁地禀报:
“禀涂公公,我们被包围了。”
“什么?”涂文辅大惊失色,问道:“谁有那么大的狗胆?”
—个斥候说:“是京营,大概有几万人,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我们。”
涂文辅顿时懵了,他知道,这是出大事儿了。
他强打起精神,带着亲兵骑马来到后面。
此时,借着朦胧的月光,他已经发现,四面八方全都是人,他们这—万二人已经被团团围困。
—个身穿盔甲的将军骑马走了过来,正是英国公张维贤。
他高声喊道:“涂文辅接旨。”
涂文辅犹豫了,英国公带几万京营将士将他们包围,然后宣读圣旨,必定凶多吉少。
张维贤再次高喊:
“涂文辅,你难道要抗旨不成?”
此时,自己这—万二人被京营包围,自己能怎么办?
涂文辅犹豫片刻,还是跪地接旨。
英国公展开圣旨,高声念道:
“涂文辅欺君罔上,残害忠良,大肆贪污,令英国公张维贤带三万京营将士,将其押解进京。”
“内操军全部放下武器,由京营带回京城,接受审查。若有反抗,以谋逆论处。”
此话—出,内操军顿时大乱。
涂文辅大惊失色,怒道:“这不可能。英国公,你假传圣旨,咱家要见陛下。”
张维贤瞥了他—眼,冷冷地说:
“回京之后,自然有机会见到陛下。”
“来人,将涂文辅拿下。”
—百名骑兵迅速出列,就要上前捉拿涂文辅。
涂文辅明白,京城肯定出大事儿了,依他们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回京之后,自己就是死路—条。
他当即起身,快速往后跑,边跑边喊:
看刘禅听了不停点头,袁枢继续说:
“这个孙传庭也有报国之志,他写过几首诗,微臣对这几句印象深刻:山海徒闻尚可支,堪怜一线系安危。”
“丸泥不是封关计,仗剑谁歌出塞词;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
“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刘禅念叨着最后两句,不禁赞道:“忠臣啊,真是忠臣。”
想当年,父皇三顾茅庐,要相父出山,对他委以重任。
相父从此对大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正是“圣主若虚前席待,愿将血泪洒丹墀”吗?
“这个孙传庭今年多大年龄?”
“比微臣大7岁,今年应该是35岁。”
刘禅急切地问:“那他现在哪里?担任什么官职?”
袁枢想了想,说:“天启五年,他升任吏部郎中,因为不满阉党乱政,告假回乡。”
“听说他这两年在家侍奉母亲,教授学生,自己设计建了一个庭院,常常在院中宴请宾客,赋诗唱和。”
“他也偶尔与微臣通信,隐隐表达澄清天下之志。”
刘禅听了大喜,这个孙传庭,风格怎么跟当年隐居隆中的相父这么像呢?
“文武全才,寄情乡里,却心系天下,这个孙传庭颇有卧龙之风啊。”
他激动地对王承恩说:
“大伴,快,拟一道圣旨,召孙传庭进京。”
然后他又看看袁枢,说:“袁枢,你就在这儿,写一封信给他,跟圣旨一起传过去。”
“在御书房?现在?”袁枢愣神了半天。
刘禅指了指旁边自己的御案,“对,就在朕的御案上写,让他立刻进京。”
袁枢差点跪下了,心里说,陛下,您的御案,是微臣能够用的吗?微臣今年才28岁啊,还想多活几年呢。
这一幕,让旁边的袁可立看得不知道该说什么,陛下这风风火火的样子,真是求贤若渴啊。
他轻声提醒道:
“陛下,您的旨意,也要经过内阁和司礼监,再说,您突然召这个孙传庭进京,一时哪里有合适的职位啊。”
刘禅摆摆手,“跟袁枢一样,没有官职,暂时跟在朕的身边,陪朕读书。”
这是刘禅看到袁枢之后,突然想到的一个方法,也是跟他的老祖宗汉武帝学的。
汉武帝刘彻刚登基的那几年,朝中大权在窦太后手中,他就带着严助、韩嫣、东方朔、卫青一帮人,常常在上林苑打猎,逐渐形成后期的中朝,权力凌驾于丞相为首的外朝。
现在网罗一批有报国之志的青年才俊在自己身边,一来可以帮自己出出主意,二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独当一面。
袁枢还没有看明白刘禅的用意,但袁可立已经猜到个大概,心中不由得对这个之前他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年轻陛下暗暗佩服。
一方面不会引起阉党和东林党的警觉,另一方面网罗了一批忠心于陛下的人才,一旦时机成熟,陛下就可以随时掌控朝政。
就算阉党和东林党有意见,这些人一不拿朝廷的俸禄,二不占朝廷的官职,三暂时也威胁不到朝臣的地位,谁也说不了什么。
高,实在是高!
王承恩和袁枢分别领旨,刘禅和袁可立开始谈论辽东形势。
刘禅首先说:“袁爱卿,前几天朕召满桂回京,详细了解了辽东形势,实在是严峻得很。”
“朕听说一句话,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虽然暂时我们凭借坚城火炮,几次打退了建奴的进攻,但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啊。”
“不知道袁爱卿对此怎么看?”
袁可立点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辽东形势日益严峻,建奴一步步壮大,而且,微臣现在还担心一个问题。”
他示意刘禅,两人一起来到墙上的大明舆图前。
“这里是山海关,这里是京城,这里是后金,这里是蒙古。”
“大明现在主力集中在辽东山海关、宁远、锦州一线,凭借坚城大炮,只要兵马钱粮跟得上,守住关锦宁防线问题不大。”
“目前,建奴没有水师,他们也无法通过海路进攻。”
“微臣担心的是这里,蒙古。”
“蒙古?现在蒙古是什么情况。”
刘禅连大明内部都还没搞明白,当然搞不清楚蒙古的情况。
“蒙古东边的科尔沁部,已经臣服建奴,与大明接壤的是林丹汗的察哈尔部。”
“我们已经两次在宁远打退了建奴的大军进攻,微臣猜测,建奴下一步很有可能会打察哈尔部的主意。”
“以建奴目前的实力来说,如果时机合适,全军出击,是很有可能打败甚至消灭林丹汗的。”
“一旦察哈尔部被建奴消灭,则我京城完全暴露在建奴的铁骑之下。”
“嘶……”
听到这里,刘禅倒吸一口凉气。
之前没有人提到这里,自己也不可能想到这里,但经袁可立一提醒,刘禅也明白这个可能性是很大的。
“那袁爱卿觉得应该怎么办?”
袁可立又指向舆图。
“办法有两个,一是加强毛文龙东江镇和登莱水师的实力,一旦建奴大举进攻察哈尔,毛文龙和登莱水师就全线出击,占领辽东半岛。”
“二是加强京城北部防御。重点是三个地方,居庸关、古北口和喜峰口。”
刘禅点点头,皱了皱眉,说道:
“袁爱卿所言甚是。但是我大明现在财政危机,恐怕无法支撑这么庞大的防御计划。”
袁可立长叹一口气,“要解决大明的财政危机,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但微臣以为,暂时可以把加强毛文龙东江镇的实力作为重点,这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只要东江镇的实力增强了,无论建奴是攻打宁锦防线,还是攻打察哈尔,只要他大军一动,我们都可以趁机收复辽东半岛。”
经袁可立这样一分析,刘禅现在对整个辽东的形势,已经基本上全部搞清楚了。
“朕已经召毛文龙和袁崇焕进京了,应该很快就到。”
袁可立皱了皱眉,但一闪即逝。
“陛下准备重新启用袁崇焕主持辽东?”
刘禅笑道:“以前朕有这样想过,现在袁爱卿回来了,如何调兵遣将,朕就全权交给你了。”
孙传庭也不答话,拿起鹅毛扇,自顾自地扇起来。
袁枢看孙传庭放了这么大一个炸弹,现在却不说话了,还扇起了鹅毛扇,怒道:
“孙传庭,大冬天的,你扇什么扇子?你装扮诸葛孔明,也要有他的本事。陛下面前,还不认真说来?”
孙传庭被袁枢这样一顿讥讽,也不生气,仍旧扇着手里的鹅毛扇,似笑非笑地看着刘禅。
“大明江山已经病入膏肓,要么苟延残喘几十年,要么趁现在还有机会,砸烂一切,重起炉灶。”
“正所谓不破不立,先破后立。干不干?这就要看陛下的了。”
刘禅的内心,也被刚刚孙传庭的话震动,主要是那句“苟延残喘几十年”。
他现在才17岁,几十年之后,说不定自己还活着,按孙传庭的说法,也就是几十年之后,大明江山就亡了,自己将再一次当亡国之君。
想到这儿,他怒吼一声:“朕绝不再当亡国之君。”
他想起了父皇三顾茅庐,与相父的隆中对,才让父皇辛苦奔走大半生,终于有了自己稳定的基地,最终开创了帝业。
此情此景,似乎跟隆中对是那样的相似。
对面这个拿着鹅毛扇的中年人,跟自己儿时记忆中的相父,是那样的相像。
如果是自己的相父,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同意,全力支持,但这个人不是相父,他的方法搞不好就会立马天下大乱。
“孙传庭,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铲除了阉党,大明朝的财政立马崩溃,到时怎么办?”
孙传庭一边摇鹅毛扇,一边笑着说:
“阉党个个家财万贯,铲除了阉党,没收他们全部财产,足够朝廷几年的开支,足够陛下打造一支强大的军队。”
几人一听,顿时眼前一亮。
虽然他们不知道阉党到底贪了多少银子,但数量庞大的阉党,一个人贪几万两银子,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袁枢接着问:
“或许陛下的新军还没有打造出来,军队就已经造反了。”
孙传庭笑道:“大明朝的军队制度,基本没有造反的可能,将士们有了足够的军饷,还有谁会造反?”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调一支绝对忠诚的军队进京,震慑四方。”
“哪支军队?”刘禅和袁枢同时问道。
“秦良玉的白杆兵。”孙传庭说:
“白杆兵虽然人数较少,只有五千人而已,但能以一当十,可抵五万大军,对大明朝绝对忠心耿耿。”
“有他们坐镇京师,陛下想干什么都行,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
刘禅接着问:“抄家所得也是有限的,朝廷的财政危机仍然没有解除。”
孙传庭呵呵一笑:
“严厉打击东林党,然后征收商税,清查田亩,改革税制,做好这三件事,大明朝将永远不会有财政危机。”
看刘禅和袁枢用不相信的眼神看着他,孙传庭笑着说:
“大明朝现在的问题是朝廷没有银子,百姓穷得要死,但广大的官绅阶层富得流油,比如我家,比如袁公子家。”
袁枢怒道:“叫你说正事儿,你扯我家干什么?父亲两袖清风,一不贪污,二不受贿,是有名的清官,你不知道?”
孙传庭又是呵呵一笑:“你们家那么多田产,那么多商铺和工坊,一年给朝廷交多少税?”
袁枢皱了皱眉头,沉着脸说:“根据大明律法,我们家不用交多少税。”
孙传庭冷笑一声:“是啊,像我们这种官绅家庭都不交税,谁来养活朝廷?谁来养活军队?”
“没有强大的军队,建奴就会越来越强。一旦遇到天灾,百姓日子就会越来越难过,你说,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会不会造反?”
“如果大明江山亡了,我们家的好日子,还能保得住吗?”
“所有官绅都交点税,朝廷的财政危机解决了,百姓的日子好了,大明江山保住了,我们这些官绅是不是也可以高枕无忧了?”
简简单单的一番话,说得袁枢哑口无言。
半晌,袁枢才说:“只怕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官绅并不是这样想啊,再好的政策,也要这些官绅去执行。”
“官场现在是个什么德行,你不知道吗?户部出一万两银子,到将士和百姓手里,大概就只剩五千两了。”
孙传庭又是呵呵一笑:
“所以,首先要有一支绝对忠于陛下的军队,阻力在哪里,就杀到哪里,直到政策完全执行下去为止。”
孙传庭说得轻轻松松,但袁枢听得心惊肉跳。
“孙传庭,照你这样说,非得几十万颗人头落地,这些都是社会的精英,大明江山的基石。”
孙传庭冷笑一声:
“不为朝廷纳税,哪来的基石?几十万颗人头落地,总好过改朝换代,千万百姓死于非命。”
虽然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袁枢还是觉得太可怕了,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孙传庭,我真没想到,两三年没见,你竟然变成了一个疯子。”
被袁枢这样当面骂自己是疯子,孙传庭也不生气,而是看向刘禅,说道:
“决定权在陛下,如果陛下能下定决心,我孙传庭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果陛下不能下定决心,微臣还是回乡侍奉母亲。”
袁枢怒道:“孙传庭,你胆大包天,你这是威胁陛下?”
孙传庭这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放肆了,赶紧躬身。
“微臣莽撞,请陛下责罚。”
刘禅此时还没有跟上孙传庭的节奏,还在仔细思考他刚刚讲的话,一方面他觉得非常有道理,另一方面又觉得太过激进。
他想起了当年在成都,仲父丢了荆州,父皇夷陵战败,各地反叛不断,相父仅仅用两年时间,就恢复了大汉国力。
然后五次北伐,姜维后面九次北伐,以一州之力,对抗拥有十州之地的曹魏,仍然不落下风。
他喃喃地说:
“相父当年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让益州百姓生活富足,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他说这话声音很小,旁边的袁枢和王承恩没有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对面的孙传庭听得清清楚楚,心中大为震撼。
“莫非,莫非面前这个皇帝,竟然真的是阿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