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类型连载
奶奶附和道:「丫头片子迟早要嫁人的,你往后还要靠侄子养老!」爸爸的精气神一下就断了。现在听起来很可笑是不是?可侄子是自家人,女儿是别家的,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很是寻常。爸爸从堂屋出来,低着头坐在院子里的大石头上。
主角:佚名 更新:2023-04-11 12:35:0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佚名的其他类型小说《沉沉向阳 不死蒲公英》,由网络作家“佚名”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奶奶附和道:「丫头片子迟早要嫁人的,你往后还要靠侄子养老!」爸爸的精气神一下就断了。现在听起来很可笑是不是?可侄子是自家人,女儿是别家的,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很是寻常。爸爸从堂屋出来,低着头坐在院子里的大石头上。
你们知道,以前在农村没有儿子的家庭有多惨吗?
村里议事,爸爸没有发言的份。
年夜饭,妈妈不能上桌。
就连兄弟分家,我们也只能分到年久失修,四处漏雨的土坯房。
直到我五岁时,妈妈再度怀孕……
01
妈妈生我时,流了很多血,差点没挺过去。
其后几年,都没有再怀上。
村里的接生婆说,多半是伤了身子,以后不会再有孩子。
跟大伯分家那年我四岁。
当时爸爸很生气:「建新房我出了大半的钱和力,凭什么只能分到土坯房?」
大娘掀开衣服给堂弟喂奶:「你们没儿子,要那么大的房子干吗?」
「你看我家三个都是小子,以后讨媳妇得要地方住啊!」
奶奶附和道:「丫头片子迟早要嫁人的,你往后还要靠侄子养老!」
爸爸的精气神一下就断了。
现在听起来很可笑是不是?
可侄子是自家人,女儿是别家的,这样的想法在当时很是寻常。
爸爸从堂屋出来,低着头坐在院子里的大石头上。
月光很亮,在他身侧拉出一团浓浓的阴影。
我走过去,从背后环住他的脖子:「爸爸,我以后会给你和妈妈养老的。」
他拍拍我的手背,声音哽咽:「好,夏夏真乖。」
我们最后还是搬去了土坯房。
家里的老黄牛和犁田工具,全给了大伯。
我们只分到了一台快散架的脚踩打稻机。
搬家那天晚上,妈妈在灶下试了好多次,火就是点不起来。
这房子还是太爷爷建的,用的是黄泥砖,屋顶盖的是茅草。
长期无人住,屋子里的潮气一时半会根本散不掉。
一盒火柴用尽,妈妈突然捂着脸,肩膀不断地耸动。
爸爸把挑来的水倒进破口的水缸,沉默着走到她身边。
妈妈抱着他的腰,「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那一夜,我睡在北厢房的床上,寒风从四面八方的缝隙里往我身上戳。
我蜷缩在硬邦邦的棉被里,暗暗祈祷:让妈妈生个弟弟吧。
这样,她跟爸爸应该不会那么难过了。
或许是我的祈祷被老天爷听到,妈妈很快怀孕了。
02
村里人人都说,妈妈肚子尖尖的,又爱吃酸,一定是个儿子。
爸爸嘴里说着儿子女儿都一样,晚饭时,却跟妈妈说:「张大头邀我明年一起去广东打工,说那边机会多。」
「干个几年存点钱,咱们家也盖个楼房,不然以后讨不到儿媳妇的。」
奶奶送来了两只下蛋鸡,叮嘱我:
「夏夏,鸡蛋是给妈妈肚子里的弟弟吃的,你不能贪嘴,知道吧?」
村子里的婆娘问我:「夏夏,你是想要个弟弟还是想要个妹妹?」
我毫不犹豫:「弟弟!」
婆娘们哈哈笑:「有了弟弟,你爸妈就不会爱你啰。」
我急了:「才不会呢,我永远是爸妈的宝贝。」
婆娘们笑得更大声,全然不觉得那些话会让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多么惶恐。
那时已经实行计划生育了。
但是政策规定的是:如果你是农村户口,头胎是女孩,可以再生一个。
日子一到,妈妈发动了。
她疼了一天都没生出来,第二天天还没亮,奶奶就去找村里的屠夫砍了一大块肥猪肉,还提了一根猪棒骨。
等她提了肉回来。
妈妈生了,是个妹妹!
奶奶拎着那一袋肉站在院子里,接生婆招呼她:「进去看看孙女呗,又白又胖!」
「不看了,老大家的几个小子还等着我做早饭呢!」
她把棒骨留下,肉全提走了。
那时日子苦,没油水,家家户户爱吃肥肉,骨头反而卖得便宜。
我进屋去看妹妹。
她皱巴巴,脸红彤彤,像个小老头,根本不是接生婆说的白白胖胖。
妈妈虚弱地躺在床上,盯着茅草屋顶,眼泪从眼角淌下来。
爸爸抽着烟:「莫哭了,生都生了嘛。」
妈妈生孩子正赶上秋收。
爷爷奶奶在大伯家忙得热火朝天,爸爸和我也忙着收稻子。
妈妈在床上躺了三天,就下地给我们做饭了。
因此落下毛病,一到下雨天就浑身疼。
那年过年,城里的两个姑姑也回来吃年夜饭。
大娘陪着姑姑们搓麻将,妹妹饿得嗷嗷哭。
妈妈在烟熏火燎的厨房里,跟奶奶一起准备年夜饭。
忙了一下午,总算做好了。
妈妈得空去给妹妹喂奶,等喂完发现,桌上根本没有她的位置。
爸爸、二堂哥下桌,奶奶制止:「搞那么麻烦干嘛,我们就在厨房吃吧。」
03
太欺负人了。
我拽着爸妈想要回家。
妈妈一边抱着啼哭不止的妹妹,一边拍我头:「小孩子知道什么,吃饭。」
那晚从大伯家离开,大娘笑着朝妈妈心窝里扎刀子:「弟妹,其实你比我轻松多了。」
「你都不知道,养三个儿子有多累。」
那一晚,没有月光。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亮了灯。
暗沉的黄光落满乡间的泥泞路。
我轻声问爸妈为什么要忍。
爸爸语气烦躁:「你个小孩子懂什么。」
妈妈的脸浸透在阴影里:「谁叫我生不出儿子。」
啊。
他们不相信,我会给他们养老。
爸爸不去广东打工了。
因为没儿子,所以家里也没必要盖新房,得过且过吧。
都说乡下淳朴,可若是这些人扎起刀子来,比谁都狠。
不知哪天起,爸爸多了个外号,叫张骡子。
骡子,是马和驴杂交的品种。
是不能繁育后代的。
村里修族谱需要出钱,有人笑着提议:「张骡子家就不用了吧,人家没儿子,还要他出这钱,太欺负人了。」
爸爸闷不吭声,妈妈只敢在家里哽咽抱怨,在外却堆起笑脸,不敢反驳。
我改变不了他们,只能让自己变强。
他们叫爸爸张骡子,我就骂他们全家都是骡子。
堂哥欺负我和妹妹,我用牙咬,用脚踢。
哪怕自己鼻青脸肿,也要从他们身上撕下一块肉。
奶奶把我家刚孵出的鸡仔抓走,说是替我们养着。
养着养着,就是大伯家的了。
我一路追出去,抢了回来。
大娘把黄牛拴在我家地边,把一整块刚长出的空心菜吃得干干净净。
她还假惺惺说不是故意的。
我把她家菜园子门打开,把鸡全放了进去。
把她一园子菜都给啄没了。
气得她叉着腰骂娘。
我跟她对骂:「你下次再敢吃我家菜,我拿镰刀把你田里的秧全给你割了。」
渐渐地,我在村里恶名昭彰。
那些大娘婶子们总是规劝我:「你没有哥哥弟弟,脾气这么大,以后到了婆家没人给你撑腰的。」
妈妈看着我也叹气:「就她这样,还不一定能嫁得出去!」
可是妈妈。
我只是……
在保护你,保护这个家。
一转眼,妹妹该上学前班了。
这天,发生了两件影响我人生的大事。
一是妹妹学前班第一天,老师教数数。
不过三遍,妹妹就能把一到一百数出来。
代课老师就是村里的,跟妈妈夸赞:「你家秋秋比夏夏聪明多了。」
二是同族的八大伯诊断出了胃癌。
那时没有医保,对于农村的人来说,得了癌症等于判了死刑。
然而没想到八大伯的读了中专、在城里工作的女儿,竟将八大伯送去了医院。
割掉了大半个胃,八大伯活了下来,还跟村里人侃侃而谈在城里住院的趣事。
那天从八大伯家回来,妈妈拽住要出门打扑克的爸爸:
「建军,秋秋这么聪明,咱们只要好好培养她,不会比儿子差呀!」
有了信念,爸爸妈妈重新焕发生机。
本来,他们对我和妹妹是一样的。
从那天开始,妹妹就获得了更多的偏爱。
如果只有一个鸡腿,那一定属于她。
她不想在家吃早饭,妈妈会给她五毛钱买玉米糕。
我只有生病了,才会有这样的待遇。
每到过年,妹妹一定会有一身新衣。
而我都是穿两个姑姑扒拉回来的旧衣服。
双抢秋收,妹妹不用去地里。
妈妈说:「你这双手是用来写字的,这些活用不上你。」
「秋秋,你一定要好好学习,给咱们家争口气。」
妹妹的确很聪明,一直是班级第一,每学期都能拿奖状。
那时候的奖状,含金量比现在大很多。
不得不说,学习这个事,很大一部分靠天分。
我比妹妹要努力数倍。
我每天十一点睡,五点就起。
骑车去学校的路上,我会背十个英语单词。
到了周末,我去山上砍竹子、采蘑菇、摘茶叶、捡茶籽,卖的钱攒起来,用来买课外习题册。
那时学校是联排的旱厕,有次蹲厕所我带着数学试卷,等解开那道题,发现腿已经蹲麻了,差点一脚踩进堆积的粪山上。
我一直秉承笨鸟先飞,可效果并不明显。
虽然不愿承认,可我就是人群里普普通通的那一个。
是电视剧里的背景板,是小说里的路人甲,是同学聚会里的「那个谁来着」。
妈妈一直在我耳边念叨:「夏夏,你是姐姐,你一定要护着妹妹,支持妹妹。」
不用你反复叮嘱,妈妈。
从妹妹出生那一刻,我就在保护她呀。
很快几年过去,我参加了中考。
成绩还没出来,村里的香香就邀我去广东打工。
她满脸憧憬:「在厂里,一个月能挣八百呢!」
「我可以买漂亮的裙子,我还想烫头发。」
盛夏酷热,大娘坐在大枫树下摇着蒲扇对妈说:「夏夏能去赚钱给秋秋出学费了,你们夫妻俩就要轻松多了。」
妈妈露了笑脸:「是啊,现在就看秋秋的了。」
我一拖再拖,总算到了出成绩那天。
火辣辣的夏天,我的手脚却凉得像冰。
纵使我已经倾尽全力,我离一中的分数线还是差了九分。
只差九分……
如果我再努力一点,如果我再多做几套题,如果我每堂考试都认真检查……
我的人生,是不是就会不一样?
二中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
那天晚上,昏黄的灯光下,妈妈看着通知书叹气:「夏夏,这二中每年没几个考得上大学的呀。」
「秋秋今年五年级,我跟你爸爸想明年送她去县城读初中,可那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你们两个要是一起读,我跟你爸爸……哎……」
白炽灯接触不良,「刺啦刺啦」的声音,如锯齿一样在我心底反复切割。
爸妈无声地看我,等着我自己说出:「那算了,我不读了」这句话。
妹妹天真无邪:「姐姐想读高中就去读呗,我在乡里念初中也是一样的。」
爸爸斥责她:「你知道什么,乡里能跟城里一样吗?」
漫长的沉默后,我捏紧拳头开口:「那我不读高中了。」
「班主任说我这个成绩如果去念中专的话,能免学费。」我近乎哀求,「爸,妈,等中专毕业,我肯定把这三年花的钱赚给你们。」
如今再回顾这一段,我能理解爸妈的抉择。
家里资源只有这么多,要供给更能出头的那个。
我这样普通的女孩,注定是要被放弃的。
可若是有机会穿越回去,我一定撒泼打滚,跪地哀求,竭尽所能,也要去念高中。
奶奶和大娘都斥责我:
「你怎么就不能体谅下你爸妈,村里其他姑娘都去打工了,你成绩不行还要接着念书,有个屁用!」
村里的婆娘们也劝爸妈:
「现在中专又不包分配了,读了也没什么大用,要是个儿子也就罢了,一个女儿,你花这么多钱干嘛哟!」
「让她早点去打工给你们盖个房子,你们现在这土砖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塌了。」
开学前,妈妈给我生活费时一再叮嘱:「我们供你不容易,你可要省着点花。」
中专在市里,跟乡下的消费全然不同。
一个月两百块,堪堪够吃饭。
那时网络已经兴起,我申请了 QQ。
跟香香在 QQ 上聊天,她说:「流水线上的活不是人干的,一天工作 12 个小时,一个月就放四天假,要是没完成任务,还得扣钱。」
「每天对着那些零件,我都快疯了。」
「夏夏,还是读书好。我们对面有家外企,那些白领穿着高跟鞋、涂着口红坐在办公室,别提多轻松。」
那会韩剧正流行,我选的专业是商务韩语。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一定要进外企,要去格子间上班。
虽然不像初中那么拼命,但我也没有懈怠,有好好努力。
室友们去网吧,都是打游戏追剧,我一般都是去查资料,又或者是跟着韩剧练口语。
我每天六点准时起床,跑步吃早饭自习,然后去上课。
没课时,我除了做兼职,其他时间基本都在图书馆。
我看了很多书。
那时小,没办法很好地辨别和选择。
就囫囵吞枣,一股脑地全塞下去。
我们学校风气不好,没几个人学习。
男男女女都染着流行的杀马特发型。
女孩画着看不见眼珠子的烟熏妆,男孩打着耳钉抽着烟。
有些胆大的,在食堂抱着又亲又啃又摸。
只要不闹出人命,老师根本不管。
为了节约路费,我平时不回家。
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她总是反复叮嘱:「在学校千万别惹事,钱要省着点花,我跟你爸爸赚钱不容易。」
我极少买新衣服,永远只有两件内衣换着穿,化妆品这些更是不碰。
跟室友出门,花两块钱点最便宜的柠檬水,我都会有负罪感。
是的。
妈妈的叮嘱,让我花每一分钱都有负罪感。
很多年以后,我自己能赚钱了,但逛街时,我第一件事就是看价格。
哪怕我完全能买得起那件衣服,可依然没有足够的底气。
贫穷,被牢牢刻在我的骨子里。
我花了很长很长时间,一点点消磨它的烙印。
但,或许终身我都会受其影响。
高年级有个很帅的男生赵亮喜欢我。
追了我两个多月,天天买吃的在楼下等我。
「你们跟着刘工,去工厂那边。」
「剩下的,可以留下复试。」
怎么会这样?
我往前一步,激动发问:「经理,为什么呀?你看看我的简历,我成绩很好的,我还拿过很多奖,我的口语也不错……」
她瞥了一眼简历,淡淡道:「但你是中专学历,我们办公室最低本科,如果你特别优秀,专科我也能为你争取。」
「中专,」她顿了顿,「实在太低了……」
我从希望的高台坠落,摔得遍体鳞伤。
耳朵嗡嗡轰鸣,模糊间听到她说:「你跟着刘工去,到时候表现好,提你做组长。」
学姐进了复试。
她跟着人事经理离开时,意味深长看了我一眼。
那天回来,下了暴雨。
我淋成了落汤鸡,在大雨里嚎啕大哭。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还是拿不到那块敲门砖。
我不甘心,又去试过很多公司。
无一例外,都被拒绝。
有家公司说得很直接。
「鸡头和凤尾放在一起,我们照样会挑凤尾。」
爸妈得知后,劝我:「大家不都这样?慢慢来,有工作能赚钱就行。」
大娘还嘲讽:「早就说过了,如今的中专生没什么用了,你这书是白读了。」
如果我的命运注定是流水线,那我这两年的努力,真的是白费了吗?
室友看我情绪不对,拉着我去看电影。
电影票是薅羊毛,五块钱买的。
在影院门口,我遇到了学姐。
她打扮跟从前全然不同,身上散发出一种职业女性的气息。
她朝我笑:「我跟赵亮分手了,我跟他终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你要是想追上我,」她晃了晃手里的咖啡,「那就先考个大学吧,中专生!」
考大学。
我还可以考大学吗?
我很迷茫,正好家里双抢,我于是回了老家。
遇到了香香。
她怀孕了,三天后办婚礼。
可明明还有两个月,她才满 18。
婚礼那天我去了。
她挺着大肚子,一头黑发乱糟糟地盘在头顶。
红色的纱裙高高隆起,劣质的口红被茶水晕开,嘴角漫出一片红。
我问她:「你老公对你好吗?」
她托着沉甸甸的肚子,笑了笑:「他跟我一个厂子,稀里糊涂就睡在一起了,现在孩子都有了,有什么好不好的。」
「你那时不是说要染头发吗?」
「他不让,说蓬头散发像坐台小姐。」
吃完酒席出来,下雨了。
夏日的暴雨狠狠拍打在我脸上。
我顶着风雨,越走越快。
我好害怕。
香香的现在,会是我的未来吗?
如果我屈服于命运,变成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是不是不久后,也会挺着肚子回来,就此嫁人。
然后,糊里糊涂过一辈子。
我踩着一脚泥泞到了家,推开「吱嘎」作响的院门,吼道:「爸,妈,我想考大学!」
堂屋里坐着很多人。
爸妈应该是刚从田里回来,腿上还有泥浆。
爷爷奶奶,大伯和大娘还有一对陌生的母子也在。
那对母子,是大娘娘家的远亲。
儿子有二十四了,看着傻愣愣的。
在乡下,这个年纪是大龄男青年了。
大娘想撮合我们的婚事。
奶奶听到了我说要考大学的话,把我臭骂一顿,说我脑子烧坏了。
大娘打圆场:「夏夏,你刚是不是喝酒了,说什么胡话呢。」
「我这外甥家条件好得很,刚起的楼房。你是我亲侄女,有好事才想着你的。」
「对对对,彩礼我们能出三万!」一身绛色红衣的大姨笑,「嫁妆你都不用准备。」
奶奶乐呵呵:「一看你就是个好人,以后一定会善待我孙女,我这孙女可能干着呢……」
大姨上下打量我:「就是瘦了点,到时候生孩子怕是要受罪。」
「我家大强也不小了,我的意思是这月十八咱就先订婚,俩孩子一起去广东上班,培养感情,年底就把婚结了。」
那时乡下相亲,基本流程就是如此。
订婚——一起去打工——打工期间怀孕——过年回来结婚。
妈妈讷讷道:「夏夏还小呢。」
奶奶斥责:「马上十八了,小什么小!」
爸爸抽着手卷烟丝,在奶奶凶狠的眼神里保持沉默。
他们软弱,一贯如此。
我想要的,只能我自己争取。
我「唰」地掀翻桌子,对着大娘凶道:「他家条件这么好,要嫁你嫁!」
「你要逼我,我就吊死在你家大门口,看以后谁还敢做你儿媳妇。」
这门婚事,不了了之。
大娘在全村宣传我的恶劣行径。
婆娘们都说我疯了:「人家正经高中生,天天读书都考不上大学,她一个中专生做什么美梦呢!」
「还以为考大学是种白菜,撒上籽就能出苗呢?」
奶奶把妈妈骂得狗血淋头。
最后说:「嫁不嫁的由不得她,那可是三万块,拿了这笔钱,正好给你大哥把房子装修一下,大宝也二十二了,早该说媳妇了。」
那天夜里,妈妈问我一个中专生怎么考大学。
我眼底燃起希望的光,迫不及待说出自己的计划。
复读学校可以接收我,隔壁县就有个挺有名的学校。
漫长的沉默后,妈妈问:「那得多少学费?」
「一学期三千。」
复读学校是营利制的。
我这样的底子,其实交足全部的费用,他们都不太想收。
妈妈又叹气:「这么多钱!」
那时候的三千是什么概念呢。
妈妈在街上卖铁板炒粉,一份就卖一块钱。
除掉各种成本,一份大概赚三毛。
妈妈掏出一个铁皮盒子,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张一张地数皱巴巴的票子。
「这钱,本来是想给你妹妹报奥数班的,现在全给你,也不够啊!」
她的手常年劳作,又黑又皱。
眼角全是密密的皱纹,就这么静静看着我。
两年多前,她也用这样的眼神,让我退却,去念了中专。
我紧紧捏着拳,抵制着内心的愧疚感,跪在爸妈面前。
「算我借的,以后我双倍,不,五倍十倍奉还,求求你们。」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