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如履薄冰大结局

如履薄冰大结局

石越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推荐《如履薄冰》,是作者“石越”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石越朱翊钧,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公元1572年,距离明朝灭亡、山河沦丧还有72年。此时东南倭寇横行,西北鞑靼叩关,地方兼并日重,军政疲惫百姓困苦,隆庆皇帝刚刚驾崩。石越却在此时,穿越到了历史上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身上。好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没来得及祸害朝政。坏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司礼监掌印冯保想做皇权代言人。首辅高拱想架空皇帝增强内阁。次辅张居正一心主政推行新法......

主角:石越朱翊钧   更新:2025-01-17 14:2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石越朱翊钧的现代都市小说《如履薄冰大结局》,由网络作家“石越”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推荐《如履薄冰》,是作者“石越”独家出品的,主要人物有石越朱翊钧,故事节奏紧凑非常耐读,小说简介如下:公元1572年,距离明朝灭亡、山河沦丧还有72年。此时东南倭寇横行,西北鞑靼叩关,地方兼并日重,军政疲惫百姓困苦,隆庆皇帝刚刚驾崩。石越却在此时,穿越到了历史上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身上。好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没来得及祸害朝政。坏消息是,此时的朱翊钧,还没有登基。司礼监掌印冯保想做皇权代言人。首辅高拱想架空皇帝增强内阁。次辅张居正一心主政推行新法......

《如履薄冰大结局》精彩片段

  宫女太监们拿两成,甚至三成,她都认了,没想到……竟然是自家拿两成!
  一个贡茶就有三万六千两的水分,那么金花、钱钞、粟、帛、茶、蜡、颜料呢?
  每年入内帑上百万两可都是耗得干干净净!
  朱翊钧点了点头:“娘亲,非止如此,这只是暗着来的。”
  “还有明着来的,文渊阁中的各类字画,孤本,如今恐怕有一半都换成假货了。”
  “胆子大些的,干脆就直接盗走了。”
  他余光瞥了一眼冯保。
  现代那副典藏在故宫博物馆的珍品《清明上河图》,可还盖着这位冯大珰的私印呢。
  上面明目张胆写着“虽隋珠合璧,不足云贵,诚希世之珍欤,宜珍藏之”这等话语,可见猖獗到了什么地步。
  李贵妃愈发沉默,这才知道这个家不好当。
  朱翊钧趁热打铁:“这样下去,娘亲就算硬压着户部,年年给内帑送银子,也不够下面的人分的,咱们还落了个恶人的名声。”
  “娘亲,户部截用内帑财源之事,孩儿稍后再说,只说娘亲欲要充盈内帑,当真是该节流了。”
  他语气缓缓,循循善诱。
  但李贵妃突然反应过来一事,她疑惑开口问道:“我儿怎么知道这些事。”
  她皱紧了眉头:“是谁私下嚼宫里的舌根?”
  这些事连她都不知道,怎么自己不晓事的儿子反而门清?
  方才提及的廷议争论、茶法,盗书,涉及到户部、光禄寺、内廷方方面面,可不想谁会随口提及的。
  难道是高拱……
  李贵妃生怕是外臣蛊惑自家儿子,派来做说客。
  朱翊钧却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反而是不慌不忙,表情坚定地摇了摇头:“娘亲,《易经》有云,君不密则失臣,孩儿既然为君,受了臣下信任,万不能‘不密’,娘亲所问,请恕孩儿不能答。”
  要真学霸王,说上一句“此乃左司马曹无伤之言”,那才是脑子秀逗了。
  为上者,就应该能顶事。
  李贵妃表情立刻阴沉了下去。
  朱翊钧见李贵妃脸色不太好,却丝毫没退缩。
  他紧紧拽住李贵妃手,一字一顿言辞恳切道:“母妃,孤,是大明朝新君。”
  李贵妃眼神一凝。
  自家儿子的反应,完全在她预料之外。
  恍惚间,那个带着哭腔认错,怯懦柔弱的儿子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外柔内刚,语气坚定的大明新君。"


  海瑞听到这里,已然泣不成声:“臣……臣……”
  而后竟然君前失仪,嚎啕大哭起来!
  朱翊钧静静看着海瑞,等他平复心情,没有再出言打扰。
  终于,过了好一会。
  海瑞渐渐平复情绪,就要为失仪请罪。
  朱翊钧连忙打断了他,终于不着痕迹说起今日重点。
  恳切问道:“海卿,二位先帝负了卿,卿还愿意助朕一臂之力吗?”
  海瑞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河岸。
  脸上的坚定前所未有。
  高声道:“既食君禄,君即我父,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朱翊钧感动,把住海瑞一双大手。
  含泪道:“果是忠贞之臣,朕必再不负你!”
  “那厘清两淮盐政之事,朕便放心托付与你了。”
  一上来就整大活,抬出两淮盐政,却不是朱翊钧有心欺负老实人。
  实在是形势所迫,必然有人得挑此大任。
  缺钱啊!
  细数如今朱翊钧要做的事情。
  吏治、税制、度田、开海、重立少府、推动自然哲学的萌芽、拆分南直隶、改良朝贡体系……等等等等。
  桩桩件件,没有一事是不需要实打实的兵权做后盾的。
  练兵总得要白花花的银两。
  这就又回到了那个问题——在考虑钱用到哪里的时候,先得回答,钱从哪里来。
  各部司的属库有多少钱,是他让张居正当家后,第一件需要跟他交底的事。
  张居正也没想瞒着他,有了结果第一时间便给他通了气。
  其中,光禄寺情况最差。
  七月,让户科右给事中冯时,去查了光禄寺。
  九月有了结果,上奏说,光禄寺历年收支相抵,从无结余。
  这就罢了,自隆庆改元至五年,通计各省,拖欠共一十九万五千二百有奇。
  换句话说,寅支卯粮,一分不剩,各省的账,也开始慢慢收不上来了。
  而后则是户部太仓库,也就是国库。"


  朱翊钧没让他多等,将他思绪拉了回来:“元辅,你方才派人来跟我说,我肯定又不会来了,现在我来了,还请元辅收回这话。”
  他硬着脖颈,眼神带着认真,活脱脱一个生闷气的孩童。
  冯保愕然地嘴巴微张。
  高拱茫然地抬起目光。
  高仪与百官都带着疑惑。
  张居正隐晦地瞥过冯保。
  一时百态尽显,被朱翊钧尽数收入眼底。
  惊讶吧?不讲政治规矩吧?这就对了!本宫德凉幼冲,哪里懂什么政治规矩,突出的就是一个直来直往的小孩心性!这话不能放在明面上?不存在的!
  他来时已然想好了主意。
  冯保在李贵妃面前下的这个绊子,高拱的暗亏是吃定了。
  毕竟冯保此举可谓阳谋。
  就算高拱向李贵妃解释,也挽回不了半点。
  人的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嗯,尤其是女人,在李贵妃心中,高拱一个嚣张跋扈,威震主上的标签是揭不掉了。
  更何况高拱必然有类似的言语,冯保几句话就能把责任扔到传话太监身上,再继续给高拱抹黑,事半功倍。
  但,高拱吃亏归吃亏,冯保却不可以全身而退。
  李贵妃做裁判这事还真就罢了,可惜这事落到了自己手上。
  这才是他停在文华殿前,将此事挑明的缘故。
  在殿外,既不算政事,又不妨碍他以高拱的主君的身份诘问。
  再者太监是他的家奴,他又是当事人,只要他把这事抛出,天然就具备裁判的资格。
  除非双方合力排斥他,否则没人能撼动。
  可别看这是小事,实权就是从当裁判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在他幼冲之龄不能决政事的背景下,能捞到当裁判的机会可不多。
  朱翊钧静静看着高拱,等着他的回答。
  高拱不愧为老愤青之称,遭受不白之冤,当即声音洪亮,奋声道:“殿下!臣当只在殿上遣人去东宫,若是太子执意不来,再请示口谕。甚至人也未去,被内阁同僚拦了下来。”
  “从不曾说过太子必定不来的话!不知哪个竖阉生事!还请殿下明鉴!”
  朱翊钧暗自竖起了大拇指。
  高拱虽然政治智慧不高,但找到仇人还是没问题的,开口就是竖阉,把这事给他垫了起来。
  他当即开口道:“啊?方才有个小黄门来报,说元辅料定我必定不来了,还让我好生难过。”
  朱翊钧露出赧然的神色,似乎因为误会了这位内阁首辅,有些不好意思。"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