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 番外》,由网络作家“古代小王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李景隆坐了起来,他的动作有些缓慢,耸了耸肩说:“允恭,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现在不过是阶下囚。”“再说了,就算我有心,也无力。你觉得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我们被关在这儿,什么都做不了。”“你就别在这儿对我大呼小叫的了,有这功夫,还不如好好休息休息。”徐辉祖皱着眉头说:“我们虽被困于此,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局势恶化,我只恨自己不能出去。”李景隆冷笑一声说:“你呀,就是太死脑筋。”“这天下大势,岂是你我能左右的?”“就算我们出去了,又能改变什么?”“你以为你一个人就能挡住藩王们的千军万马吗?”“还是说你能改变琼王的想法?”“琼王现在都登基称帝了!”“你也太天真了。”“这战争的胜负,可不是你我能决定的,还是省省力气吧。”就在这时,看守他...
《大明:朱元璋假死后,我登基称帝 番外》精彩片段
李景隆坐了起来,他的动作有些缓慢,耸了耸肩说:“允恭,你也太看得起我了。”
“我现在不过是阶下囚。”
“再说了,就算我有心,也无力。你觉得我们现在还能做什么?”
“我们被关在这儿,什么都做不了。”
“你就别在这儿对我大呼小叫的了,有这功夫,还不如好好休息休息。”
徐辉祖皱着眉头说:“我们虽被困于此,但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局势恶化,我只恨自己不能出去。”
李景隆冷笑一声说:“你呀,就是太死脑筋。”
“这天下大势,岂是你我能左右的?”
“就算我们出去了,又能改变什么?”
“你以为你一个人就能挡住藩王们的千军万马吗?”
“还是说你能改变琼王的想法?”
“琼王现在都登基称帝了!”
“你也太天真了。”
“这战争的胜负,可不是你我能决定的,还是省省力气吧。”
就在这时,看守他们的护卫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忍不住插了一句:“别乱猜了,这是陛下主动出击,可不是那些藩王来进攻。”
这个护卫长得五大三粗,声音洪亮。
他的眼睛里透着一丝得意。
徐辉祖和李景隆听闻此言,顿时震惊得瞪大了眼睛。
虽然他们称呼朱允熥依然是琼王。
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些看守他们的人已经称呼朱允熥为陛下。
徐辉祖不敢置信地说:“主动出击?这怎么可能?”
“藩王们势力强大,琼王此举是不是太冒险了?”
“这藩王们联合起来可不是好对付的。”
他的眼睛里满是疑惑,脚步不自觉地往后退了一步。
李景隆也坐了起来,他的动作比之前快了许多,惊讶地说:“琼王这是要先发制人吗?”
“这确实是一招险棋,不知道琼王有没有足够的把握?”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惊讶与疑惑。
他们又想起当初自己趁夜偷袭琼王,然后被生擒俘虏的事情了。
也不知道此次琼王能否成功?
一时间,徐辉祖和李景隆陷入了深深的矛盾。
护卫们看到两人这个样子,也是不屑的撇了撇嘴,觉得这两人实在是没见过世面。
没听到外面传来火炮爆炸的声音吗?
这还有想?
肯定是陛下赢了呀!
赢麻了都!
朱元璋陵墓。
朱允炆依然被关在此前的小黑屋里面。
他看不到外面的情况,但是可以听到外面的动静。
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有呼喊声,有奔跑声,还有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爆炸声。
那呼喊声像是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奔跑声则像是急促的鼓点,“哒哒哒” 地敲打着地面。
而那隐隐约约的爆炸声,就像沉闷的雷声,从遥远的天际滚滚而来。
他一下子就精神起来。
他知道,这是和藩王们打起来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下朱允熥总算是完了吧!”
朱允炆瞬间激动起来。
他觉得,只要那些藩王们打过来,自己马上就会被解救出去,然后重新登上那梦寐以求的皇位。
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靠近小黑屋的门,耳朵紧紧贴在门上,想要听得更清楚一些。
他的心跳开始加速,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然而,很快外面就传来了护卫交谈的声音。
“嘿,兄弟,你看到那北方的皇陵方向的火光了没?那可真是壮观!那火光,直直地冲向天空,把天都照亮了半边。”
他转身对身旁的一位将领说道:“速派士兵给郑和传命令,待他登陆之后,务必在长江以北建立防线,绝不能让藩王们有反扑的机会。”
那将领听到命令,大声应道:“陛下放心,末将立刻去办!”
说罢,他站起身来,转身快步离去。
朱允熥又重新将目光投向远方的火光,双手背在身后,手指不自觉地轻轻交错。
他的心中默默盘算着后续的计划。
他知道,虽然偷袭初战告捷,但藩王们必定会展开疯狂的反扑。
这长江以北的防线,将是阻挡藩王们反扑的关键所在。
而郑和,他相信郑和定能不负所托。
然而,朱允熥也清楚,战争充满了变数,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所以,他在思索接下来的计划。
顺便等待出海北上进攻顺天府海军的消息传回来。
在这皇宫的高台之上,朱允熥独自站着。
……
金陵城的百姓们也被这远方的火光吸引,纷纷涌上街头。
大家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这是怎么回事。
“这火光如此之大,定是有大事发生,刚刚还看到军队在调动,我看啊,这两者肯定是有关系的。”
“我也觉得是,之前就听说各路藩王都来了,现在都聚集在长江以北,他们早就对金陵城虎视眈眈,现在恐怕是要攻城了。”
“藩王们哪个不是手握重兵,他们要是联合起来,这力量可不得了。”
“要是藩王们打进来了,咱们这金陵城可就不得安宁了。到时候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藩王们势力那么大,陛下能抵挡得住吗?”
“陛下虽然有军队,可这战争一旦爆发,受苦的还是咱们老百姓。”
“不管怎么样,希望陛下能守住金陵城,要是藩王们进城了,谁知道他们会不会抢夺我们的财物,伤害我们的家人。”
……
被关押起来的李景隆和徐辉祖两人也注意到了外面的情况。
他们两个并没有像朱允炆那样被关小黑屋。
他们所在的牢房虽然称不上豪华,但也还算宽敞明亮,比起一般的牢房要好上许多。
徐辉祖站在牢房的小窗前,望着那冲天的火光,一脸忧国忧民的样子。
他皱着眉头,缓缓地对李景隆说:“你看这火光,我猜定是藩王们发起进攻了。”
“这火势如此凶猛,肯定是藩王们早有预谋,他们的兵力肯定不少。”
“琼王虽然年轻有为,但藩王们联合起来势力庞大,这金陵城恐怕是凶多吉少。”
“藩王们要是真的打进金陵,这城中百姓必定会遭受战乱之苦。”
“而且还不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他的声音中透着深深的忧虑。
李景隆却懒洋洋地躺在牢房的角落里,他的身体斜靠着墙,一只手撑着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他打了个哈欠,嘴巴张得大大的,满不在乎地说:“允恭,你总是这么操心。藩王们势力大又如何?这金陵城也不是那么好攻破的。”
“再说了,琼王身边也有不少能人,你就别在这儿瞎担心了。”
“这城墙又高又厚,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攻破的。”
“而且,藩王们虽然人多,但他们也不一定能齐心,说不定还会内部起争执。”
徐辉祖转过身来,他的脚步有些急促,走到李景隆面前,有些生气地说:“你怎么能如此懈怠?”
“大明的一切都系于这一战!”
……
在皇宫之中,朱允熥端坐在大殿之上。
赵谦匆匆走进殿内,恭敬地行礼之后,便开始汇报金陵城内的消息。
“陛下,如今金陵城内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
“百姓们看到了张贴的告示,知晓了吕氏的恶行和那些官员的走私之事后,对陛下您的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
“现在,许多百姓都开始拥护陛下您。”
“他们觉得陛下您是敢于揭露真相、为百姓谋福祉的明主。”
朱允熥轻轻点头,说道:“这是好事。”
赵谦接着说道:“陛下,还有一个好消息。”
“海外的船只返回了,运送回来了大量的钱粮和武器。”
随后,朱允熥又看向郑和,询问道:“郑和,防线布置得如何?”
“各路藩王集结的情况怎样?”
“还有藩王先锋现在到了何处?”
郑和上前一步,恭敬地抱拳回答道:“陛下,臣已将防线布置妥当。”
“大炮和军队都已经安排好,长江上面的桥梁也都断了。”
“并且,臣已经安排了船只去上流驻扎,如此一来,就算藩王们想要直奔金陵城,也绝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哪怕他们强行前来,也要让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
紧接着,郑和继续说道:“各路藩王正在长江以北集结。”
“藩王们的先锋部队,被拦截住,无法跨过长江,即便是跨过,也无法抵达金陵城下。”
“另外,臣还在沿岸浅滩之处臣也安排了暗哨。”
“那些暗哨密切注视着江面的一举一动。”
“并且在浅滩之处还布置了一些障碍,有尖锐的木桩,还有铁索相连。”
“足以让藩王军队难以轻易登陆。”
朱允熥闻言点了点头,眼神中透着满意。
他沉思片刻后,做出了安排:“朕决定,把所有的情报组织人员全都发动起来,让他们尽可能地探查藩王们的情况。”
“其次,派出海军一路北上,时刻准备进攻北平燕王府。”
“这些藩王之中,燕王朱棣是为首之人,把他拿下,其他藩王自然就会有所忌惮,一切也就好说了。”
郑和认真地听着,待朱允熥说完,他坚定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陛下英明,臣这就去安排。”
金陵城外,长江以北。
燕王朱棣等藩王的大营之中,营帐林立,旗帜飘扬。
那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呐喊助威。
营帐内,气氛略显沉闷。
燕王朱棣、宁王朱权,湘王朱柏等人汇聚在此处商议接下来应当如何。
他们围坐在一张简易的木桌周围,桌上摊着一张粗糙的地图。
那是金陵城及周边的地形地貌图。
这地图是他们根据探子的回报,以及一些曾经到过金陵附近的将士的描述绘制而成的。
图上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长江防线的位置。
还标记了一些大概的地形,如山脉、河流的走向等。
商议的核心问题,便是如何攻破朱允熥的长江防线。
宁王朱权皱着眉头,一脸苦恼地说:“这朱允熥的长江防线实在是棘手。”
“我们本可以顺江而下,直捣金陵,可他的船只大炮太厉害。”
“咱们的先锋部队被卡住了,根本无法前进,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在地图上沿着长江的线路比划着,眼睛紧紧盯着那代表长江防线的标记。
朱棣也面色凝重,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的长江防线处来回滑动,想要找出防线的破绽。
朱允熥宣布登基的消息传遍各处。
远在北平的朱棣听闻此讯,立刻将姚广孝召入密室商议。
朱棣皱着眉头,眼神中透着果断与决然,说道:“道衍,如今朱允熥宣布登基,这可是起兵勤王的绝佳时机。”
“他这般仓促登基,定是有诸多不轨之处,我等若此时起兵,名正言顺。”
姚广孝双手合十,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应道:“王爷所言极是。此时天下人心浮动,各方势力都在观望。”
“王爷您素有威望,若以勤王之名起兵,必能一呼百应。”
“而且其他藩王对朱允熥登基之事也定有不满,此时正是天赐良机。”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微微点头,然后坐在书桌前,挥笔疾书,给其他藩王写信。
信中言辞恳切,陈述朱允熥登基的种种可疑之处,表明自己起兵勤王的决心,并约定发兵的时间。
信件被快马加鞭送往各地藩王手中。
宁王朱权收到信后,眼神一凛,他握紧拳头,对身边的将领说道:“四哥说得对,如今正是我们维护大明正统的时候。”
“传我命令,整兵待发,随时准备响应燕王。”
辽王朱植看完信后,把信重重地拍在桌子上,大声说道:“好!我等藩王岂能坐视不管。”
“这朱允熥妄图篡位,我辽王府的将士们早就摩拳擦掌了。”
“来人,立刻整军,粮草兵器都给本王准备好,只等约定之日,便向金陵进发。”
其他藩王们也纷纷响应。
一时间,各地藩王的领地内都是一片忙碌的整军备战景象。
……
然而,朱允熥却丝毫没有被外界的动荡所影响。
登基大典前一天的晚上,月黑风高。
方孝孺、郑赐和陈瑛等人在一处隐蔽的角落会合。
他们个个表情严肃,眼神中却透着一丝紧张与兴奋。
方孝孺压低声音说道:“二位大人,一切都已准备妥当,咱们现在就前往皇陵救人。”
郑赐皱着眉头,有些担忧地说:“方大人,这一路上怎么如此安静,安静得有些反常,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陈瑛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方大人,我也觉得这顺利得有些可怕,会不会有什么陷阱?”
方孝孺自信地一笑,说道:“二位莫要担心,我都已经安排好了。”
“这一路上的岗哨,我都已打点妥当,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我方孝孺做事,向来是滴水不漏的。”
郑赐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方大人,您可千万别大意。”
“那朱允熥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竟然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筹备登基大典,说不定早就料到我们会有这一手,在这周围设下了埋伏。”
方孝孺皱了皱眉头,说道:“郑大人,您这是信不过我吗?”
“我可是派人仔细探查过了,周围绝无异常。”
“您要是这般畏首畏尾,还如何成就大事?”
陈瑛见两人有些争执,赶忙打圆场道:“方大人莫要生气,郑大人也是谨慎起见。”
“不过方大人既然说安排好了,那我们就放心跟着您走便是了。”
陈瑛的圆场暂时缓和了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郑赐听了陈瑛的话,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紧张了,便说道:“方大人,是我多心了。”
“您向来足智多谋,我自然是信得过您的。”
“咱们抓紧点时间吧。”
于是,他们一行人朝着朱元璋陵墓的方向悄悄前行。
一路上,果然如方孝孺所说,没有遇到任何阻碍,顺利得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陵墓附近的小黑屋。
方孝孺走上前去,对着看守朱允炆的护卫轻声说了几句,那护卫点了点头。
方孝孺回头招呼郑赐和陈瑛,说道:“快,咱们开始救人。”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
方孝孺先去解开绑着朱允炆的绳索。
他的手因为紧张和激动有些微微颤抖,嘴里念叨着:“陛下莫怕,微臣来救您了。”
郑赐则在一旁帮忙解开黄子澄的束缚,他一边解一边轻声说道:“黄大人,您受苦了。”
陈瑛跑到另一边去解救齐泰,他手脚麻利地解开绳索,说道:“齐大人,我们来晚了。”
朱允炆被绳索绑得有些久了,手脚有些麻木,方孝孺扶着他慢慢站起来,关切地问:“陛下,您感觉如何?”
朱允炆虚弱地摇了摇头。
方孝孺、郑赐和陈瑛赶忙跪在朱允炆面前。
方孝孺一脸愧疚地说道:“微臣救驾来迟,让陛下受苦了,请陛下恕罪。”
“陛下您在这暗无天日之地,定是受了不少委屈。”
郑赐也赶忙说道:“陛下,臣等无能,未能早日将您解救出来。”
“这每一刻的延误,臣等心中都如同油煎。”
陈瑛跟着说:“陛下,您看您都消瘦了许多。臣等真是罪该万死,不过好在现在您脱离险境了,臣等定会拼尽全力辅佐陛下重登皇位。”
朱允炆摆了摆手,说道:“无妨,你们也是历经艰辛才到此地。”
“现在,你们且与朕说说,眼下情况如何?”
方孝孺恭敬地回答道:“陛下,眼下金陵城内已经准备妥当。”
“城外耿炳文将军等人也时刻准备夺取反贼朱允熥的船只和武器,只等明天他登基大典之时,就可以一起行动。”
“到时候,定能将那朱允熥一举拿下,还陛下皇位。”
朱允炆听完方孝孺的汇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满意地说道:“方爱卿,你等此次办事得力,朕甚是欣慰。”
“待朕重登皇位,定当重重赏赐你们,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
方孝孺赶忙恭敬地跪下,说道:“陛下,为陛下效力是臣等分内之事,不敢奢求赏赐。”
“只要能助陛下重登皇位,便是臣等最大的荣耀。”
郑赐说道:“陛下圣明,方大人精心谋划,臣等只是略尽绵薄之力。陛下能重登大宝,便是对臣等最好的赏赐。”
陈瑛也附和道:“臣等一心只为陛下,只盼陛下复位之后,能让大明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繁荣昌盛。”
黄子澄激动地走上前,拉住方孝孺的手说道:“方大人啊,您可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我们被困在这暗无天日之处,以为再无出头之日,全靠您精心布局,才让我们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齐泰也赶忙说道:“是啊,方大人。您的智谋和果敢,实在是令人钦佩。”
“还有郑大人和陈大人,若不是你们齐心协力,我们怎能如此顺利地被解救出来。”
“这份恩情,我们定不会忘。”
方孝孺谦逊地说道:“黄大人、齐大人过奖了。”
“我们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的正统。”
“如今陛下还未复位,我们仍需小心谨慎。”
众人正沉浸在这劫后余生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准备离开这阴森的地方。
刚走了没几步,忽然之间,满山的火把一下子亮了起来。
那明亮的火光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
一些小孩看到这场景,“哇” 地大哭起来,哭声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孩子们被吓得小脸煞白,眼泪不停地流着。
有的孩子甚至躲到大人的身后,紧紧地抱住大人的腿,不敢探出头来。
王景弘却毫无惧色,他大声喊道:“倭寇已经尽数被诛灭,人头在此!”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在金陵城的街道上回荡。
他身边的一个士兵也跟着喊道:“大家莫怕,倭寇已被我们将军消灭干净啦!”
这个士兵满脸自豪,胸膛挺得高高的,手中紧紧握着长枪,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另一个士兵则补充道:“我们将军英勇无比,这些倭寇根本不是对手!”
他一边喊着,一边挥舞着手中的长刀,做出几个战斗的动作。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长刀在空中划过几道寒光。
王景弘带着手下一路喊着,一路朝着皇宫赶去。
他们的步伐整齐而有力,每一步都扬起一些尘土。
士兵们的眼神中透着自豪和兴奋。
他们的脸上虽然带着征尘,却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王景弘走在最前面,他的身姿挺拔。
他时不时地举起手中的长刀,指向那些倭寇的人头,大声说道:“这就是侵犯我大明的下场!”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自信,让人不敢直视。
路上的百姓们听到他们的呼喊,纷纷围拢过来。
一位老者好奇地问:“将军,真的把倭寇都杀光了吗?”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眼睛里还带着一丝恐惧,但更多的是期待答案的神情。
王景弘大声回答:“老丈放心,我等已将倭寇尽数诛灭,一个不留!”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让老者心中的担忧消散了不少。
一位年轻的后生兴奋地说:“将军真是厉害啊,这下我们金陵城可安全了。”
王景弘笑着回应:“保卫金陵,保卫大明百姓,乃我等军人之职责。”
随着他们不断前行,围拢的百姓越来越多。
有些百姓主动为他们让开道路,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王景弘和他的手下就这样在百姓们的注视和议论声中,朝着皇宫快步走去。
百姓们开始慢慢散去,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中或者工作的地方。
原本紧张压抑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街道上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王景弘进入皇宫,径直来到朱允熥面前。
他恭敬地行礼后,便将事情如实禀告:“陛下,臣已将倭寇尽数剿灭。”
“按照陛下的旨意,臣将倭寇的脑袋都砍了下来。”
“并且,臣还在原地筑了京观,以震慑其他倭寇。”
“陛下,臣在倭寇的船上发现,他们船上很多都是大明的商品和货物。”
朱允熥听完后,点了点头,他缓缓说道:“将倭寇的人头全都悬挂在城门之上,另外将打败藩王联军的事情也公布出去。”
“朕要让百姓们知道,朕有能力保护他们,无论是藩王联军还是倭寇,都无法威胁到朕的子民。”
朱允熥这么做,就是为了安抚民心。
他深知民心的稳定至关重要。
王景弘领命转身离开。
朱允熥沉默了片刻之后,缓缓开口问道:“赵谦,你对倭寇船上发现大量我大明货物之事有何看法?”
赵谦微微躬身,毫不犹豫地说道:“陛下,臣以为,这必然是沿海一带的商人和官员所为。”
“倭寇远在海外,若无内应,怎会有如此多的大明货物出现在他们船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