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农场主:本宰相不参与宫斗了朱元璋李善全文

农场主:本宰相不参与宫斗了朱元璋李善全文

唐唐小可爱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无非是想扳倒他这位新宰相,趁机夺权上位罢了......“哼,姓胡的!”“想整垮我杨宪,就怕你没这个本事!”“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你生不如死,跪地求饶!”咬紧牙关,杨宪越想越气,一拳砸在桌子上,以此发泄心中的恨意......抛开朝堂党争,他更在乎的是,朱元璋只给了他中书省左丞相的头衔,却并没有给他相应的实权。而态度,也远远谈不上信赖!当初,他只觉得,熬走了李善长,自己就能从媳妇熬成婆。现如今,两头为难,混得还不如个丫鬟!......另一边,胡惟庸府上。这位老哥,最近也总把自己关在屋里,苦思良策。毕竟,两个多月来,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满脑子都是如何整垮杨宪。频繁发动手下的官员,给对头使阴招、下绊子,就等着龙颜震怒,扫除这颗眼中钉!可一套组...

主角:朱元璋李善   更新:2025-01-23 15:59: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李善的其他类型小说《农场主:本宰相不参与宫斗了朱元璋李善全文》,由网络作家“唐唐小可爱”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无非是想扳倒他这位新宰相,趁机夺权上位罢了......“哼,姓胡的!”“想整垮我杨宪,就怕你没这个本事!”“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你生不如死,跪地求饶!”咬紧牙关,杨宪越想越气,一拳砸在桌子上,以此发泄心中的恨意......抛开朝堂党争,他更在乎的是,朱元璋只给了他中书省左丞相的头衔,却并没有给他相应的实权。而态度,也远远谈不上信赖!当初,他只觉得,熬走了李善长,自己就能从媳妇熬成婆。现如今,两头为难,混得还不如个丫鬟!......另一边,胡惟庸府上。这位老哥,最近也总把自己关在屋里,苦思良策。毕竟,两个多月来,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满脑子都是如何整垮杨宪。频繁发动手下的官员,给对头使阴招、下绊子,就等着龙颜震怒,扫除这颗眼中钉!可一套组...

《农场主:本宰相不参与宫斗了朱元璋李善全文》精彩片段


无非是想扳倒他这位新宰相,趁机夺权上位罢了......

“哼,姓胡的!”

“想整垮我杨宪,就怕你没这个本事!”

“早晚有一天,我要让你生不如死,跪地求饶!”

咬紧牙关,杨宪越想越气,一拳砸在桌子上,以此发泄心中的恨意......

抛开朝堂党争,他更在乎的是,朱元璋只给了他中书省左丞相的头衔,却并没有给他相应的实权。

而态度,也远远谈不上信赖!

当初,他只觉得,熬走了李善长,自己就能从媳妇熬成婆。

现如今,两头为难,混得还不如个丫鬟!

......

另一边,胡惟庸府上。

这位老哥,最近也总把自己关在屋里,苦思良策。

毕竟,两个多月来,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满脑子都是如何整垮杨宪。

频繁发动手下的官员,给对头使阴招、下绊子,就等着龙颜震怒,扫除这颗眼中钉!

可一套组合拳打出来,几乎全无用处,收效甚微。

他们无论怎么抹黑杨宪,朱元璋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

迫不得已,也只会说一句:知道了,还有别的事吗?

总之,任凭胡惟庸绞尽脑汁,使出千般解数,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想不通的是,杨宪步入仕途并没有几年,又不是开国元勋,两人的关系也不算亲近,朱元璋为何要如此袒护他?

......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就在朝中两派打得热火朝天之时,置身事外的刘伯温,却也是心事重重,有苦难言。

只身在站花园中,望着天边的落日残阳,忽然有感而发,口中念诵着辛弃疾的诗词,以明心迹。

自从那封辞官表被驳回后,他已然心知肚明,朱元璋是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的。

但命运掌控在别人手里,任凭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却也是一筹莫展,困坐愁城。

京城虽好,可一旦失去了自由,举步难行,和终身和监禁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是住在个豪华点的牢房而已!

近些日子,刘伯温似乎看开了。

既然无法摆脱困境,那就装聋作哑,闭目塞听,保持少说少错,不说不错的心态混日子。

除了分内之事,其余绝不过问,更不会自发的选边站队。

每天清晨上朝,到点回家吃饭。

如此日复一日,尽量降低自身存在感......

话说回来。

如果得知了他们三人面临的窘境,李善长恐怕要笑喷了。

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

他现在左拥右抱,吃香喝辣,小日子舒舒服服,简直快乐似神仙。

不!

在他看来,无忧无虑,生活富足美满,就是人生至高无上的追求。

可做了神仙,就要清心寡欲,遵守天上的规矩,处处受到限制,岂不是要把人折磨死?

还不如做个满身欲望,逍遥安逸的凡人呢!

俗点就俗点吧!

细细想来,光是从京城里带出来的财产,足以让他富甲一方,后半生吃用不尽了。

何况,如今手里还握着系统,小日子更是直接起飞了。

仅凭领先大明两百年的土豆,就能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脑袋稳稳的待在脖子上......

你朱元璋再狠又如何?

老子可是带来了全新的农作物,解救黎民苍生于水火,让家家户户都能吃饱肚子。

想杀我?

哼,你好意思吗?

有良心的话,还不赶紧多赏赐点金银绸缎,美女娇娘?

顺便再把老子的尊姓大名刻在牌位上,建几座生祠供奉着,享受人间香火,顶礼膜拜。


如此一来,他就能到京城,继续做相府的公子了。

但李善却摇摇头,冷哼道。

“臭小子,少打老子主意!”

“我年纪大了,给什么官也不当!”

“这圣旨上说,皇帝要封你为定远县令,过阵子就去县衙上任!”

“怎么样,开心了?”

李芳此刻何止是高兴,差点原地跳起来。

他知道,自己能有官做,肯定是沾了自家老爹的光,赶忙千恩万谢,拍了一波彩虹屁。

“爹,我实在太爱您了!”

“放心,以后我什么事都听您的!”

“您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您让我打狗,我绝不撵鸡......”

“要不然,我现在给您磕一个得了!”

说着,作势就要下跪行礼。

李善见状,一言不发,根本没去理他。

臭小子,早上叫你干活时,可是七个不情,八个不愿的,还学会顶嘴了。

做了县令,就变的会说人话了?

之前那副桀骜不驯的态度呢,摆出来啊!

“行了,瞧把你给乐的!”

“赶紧滚蛋,别在老子面前瞎晃悠!”

对于儿子的百般讨好,极尽乖巧之能事,李善长翻了翻白眼,没给半分好气。

撸起袖子,连打带骂地轰出去了。

而李芳心里正美着呢,就算屁股上挨了两脚,脸上还是笑嘻嘻的,根本不会与之计较。

如果每挨一顿打就能升官,他宁可天天承受皮肉之苦。

嘿!有个当过宰相的老爹就是好。

虽然,眼下他还只是个七品县令,比起大哥李祺的驸马都尉,差了十八条街。

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皇权不下县之说。

如此,在这小小的定远县境内,他可以独断公堂,发号施令,享受充分的自由与权力。

更何况,靠着老爹的余威,以及大哥驸马都尉的名头,自己再励精图治,做出点成绩,何愁日后升迁无望?

脚下的路,可谓一片光明!

“爹,我吃饭去了!”

“您也别忙了,早点休息吧!”

躲避着背后袭来的暴击,李芳一溜烟冲出了门,随口扔下句话,自己回房间偷着乐了。

“哼,小兔崽子!”

“得了便宜就卖乖!”

李善长气呼呼地坐回椅子上,懒得再管。

想来并不奇怪,这个时代的人,尊崇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信条。

正所谓,寒窗苦读十年功,不过是为了金榜题名,步入仕途罢了。

毕竟,穿上那身官袍,就可以摆脱原有阶级,逐步向上跃迁,带来诸多特权和利好。

否则,千百年来的读书人,为何不惜穷尽半生精力,埋头钻研章句,把一篇篇圣人之言刻进脑子里?

只有在足够的欲望驱使下,才能迸发出如此强大的动力......

“算了,让他高兴两天的。”

一边说着,李善长迈步出门,大摇大摆的走进后院,和那些妻妾寻欢作乐去了。

“今天晚上,到底和谁睡好呢?”

“唉......太多了,忙不过来!”

对他而言,这种无忧无虑,妻妾成群的日子,才是毕生所愿。

当官什么的,根本没必要!

......

人逢喜事精神爽!

自从被封为定远县令,李芳像换了个人似的。

变得乖巧伶俐,安分守己。

再也不当众和老爹顶嘴,说那些牢骚抱怨的话了。

每天天没亮,就早早的起床,带着下人们到地里秋收,忙得不亦乐乎。

甚至愿意亲力亲为,放低姿态,参与到劳动中来。

马上就要当县令了,自然要好好表现,争取以后能得到老爹更多的提携与关照。

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定远县令张力了。

由于,李芳顶替了他的职位,他很快就要调走高升,去京城任职。


这时,朱元璋在盒子里找出一份菜谱,上面详细记录了土豆的几种做法,不由得喜出望外,口中称赞不绝。

并立马派人送到御膳房,让厨子按照方法来做,他要亲自品尝一番。

“标儿,来!”

“坐下陪爹说说话。”

趁着空闲,他随手一指,让朱标搬把椅子,陪在自己身边,脸上满是欢喜。

自从做了皇帝,老朱就将这位嫡长子当做储君培养,享受到的待遇,是其他皇子不能媲比的。

身边汇聚的人才,更是一等一的精英。

朝中事务,很多都让太子先行决断,最后再由他拍板。

这不仅是对朱标才具品德的认可,也是父亲对儿子的无比信任。

“儿臣谢过父皇!”

朱标依言落座,举止端正,落落大方。

凭借一颗聪慧过人的脑袋,他似乎已经想到了什么。

“父皇,您是不是有话要说?”

作为儿子,他相当了解自己老爹的脾气秉性。

素来以反复无常,城府极深而闻名于世。

得了亩产万斤的土豆,能解救民生疾苦,由此带来的喜悦只是一方面。

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往更深的层次思考......

果不其然,听到儿子的询问,朱元璋没有掩饰内心,选择了坦诚相告。

“标儿,你说得没错!”

“咱想的是,李善长既已辞官致仕,告老还乡,一直不声不响的,为什么突然送来个宝贝。”

“他会不会是趁机邀功,再回到宰相的位置上?”

“或者,有别的打算?”

闻言,朱标面不改色,一时无语。

只觉得,自己的老爹其他方面没的说,无论做父亲还是做皇帝,都很勤勉称职。

但就是喜欢猜忌别人,常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想得太多,活得太累!

刚刚还说李善长是追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名义上是君臣,关系却堪比挚爱亲朋。

才一盏茶的功夫,咋就变卦了?

对此,朱标沉思片刻,十分罕见的打断了老爹的无端猜想。

“父皇,您不必过于杞人忧天。”

“韩国公既然回归故里,放弃了到手的名利富贵,就不会再有别的念头。”

“依儿臣想来,他是偶然间发现了土豆,觉得能够利国利民,造福社稷苍生,便派人进献给您......”

“何况,如果韩国公像您说的那样,舍不得高官厚禄,贪恋权力,当初他为什么主动向您辞官呢?”

“......”

听完儿子的劝谏,朱元璋终于打消杂念,不再疑神疑鬼。

眼神中,格外添了几分欣慰与赞赏。

“好啊,标儿!”

“你生性谦和,处事有方,且仁慈豁达,有着识人之明。”

“将来继位九五,做了皇帝,一定会更出色的!”

“哈哈......大明江山有望啊!”

正说着,御膳房将做好的土豆送了进来。

得知太子也在,还很贴心的准备了两双筷子。

“来,咱爷俩一块尝尝。”

朱标领命,夹了几根土豆丝放到嘴里,顿时眼前一亮。

由于看过菜谱,他知道,这叫做醋溜土豆丝。

果然和想象的一样,酸爽可口,味道极佳,令人食欲大开。

虽比不得燕窝鱼翅等顶级食材,但作为寻常菜肴,的确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并且,的确是能吃饱。

这种东西,还真就是为了造福黎民百姓而生的。

一番品尝过后,父子俩大约吃了盘中的三分之一,便心有灵犀,不约而同的放下筷子。

剩下的,显然是打算带回坤宁宫,让马皇后一饱口福。

“好啊!”

“实在是太好了!”

吃了半饱,朱元璋心满意足的揉了揉肚子。


只是有一条,千万别让老子回去当官!

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安心当个土财主,俺就心满意足了。

至于朝廷里的事,还是让你们操心去吧!

正所谓——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对了!”

“送往京城的土豆,也不知老朱收到没有?”

“这可是重中之重,万万不能出差错!”

“要想保住身家性命,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全指望他了!”

有一说一,随着时间推移,李善长满怀期待,想知道老朱见到土豆以后,表情会是何等精彩。

可惜,不能亲眼看看啊!

这一日,皇宫。

一名小太监脚下如风,飞奔着跑进御书房。

“禀陛下,韩国公派人从老家给您送了封书信,还有他们当地的特产。”

“听说,是韩国公亲手种出来的,请您尝尝。”

一边说着,小心翼翼地捧着个木质礼盒,放到了朱元璋面前......

“哼,老伙计!”

“算你有点良心!”

“离开京城那么久,还知道给咱捎个信来!”

看着眼前的木盒,朱元璋竟一时语塞,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许久,才得理不饶人的揶揄几句。

想不到,远在百里之外的老朋友,居然还挂念着他。

那颗日渐冰冷的心,也不由得产生触动。

话虽如此,但对于刚刚提到的‘家乡特产’,朱元璋却只微微一笑,不以为然。

眼下,他早已不是那个吃不饱、穿不暖,整天挨打挨骂的放牛娃了。

堂堂大明开国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阔气的很!

不仅要金有金,要银有银,玛瑙翡翠,绫罗绸缎,更是要多少有多少。

就算想要南海的珊瑚,东海的珍珠,也不过一句话的事儿!

怎么会瞧得上三瓜两枣?

难道说,你前宰相家里有的,咱的皇宫里没有?

这时,小太监再度开口。

“陛下,送信的人说了,韩国公有言在先,要您一定亲自拆开看看!”

“还特别强调了,里面的东西,可能关系到大明的未来。”

言及至此,老朱是越听越糊涂了。

究竟多么重要的东西,还和江山社稷扯到一起了?

云山雾罩的,搞什么名堂?

难不成,这里面装的是封检举信?

向他揭发哪个地方官贪赃枉法,或是哪个王公大臣为非作歹了?

毕竟,老伙计没了官职,不方便过问。

所以,用信函的方式,给他提个醒?

......

片刻之余,朱元璋把想到的可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

最终,还是决定打消疑虑,先看看再说。

好歹是老伙计的一片心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嘛!

“欸!”

掀开盖子的瞬间,朱元璋双眼瞪得溜圆。

只见一个大约两斤多重,表皮土黄色的果子映入眼帘。

可奇怪的是,出身贫农,自小与各种庄稼打交道的他,居然感到了陌生。

便举在手里,向那名小太监问道。

“你可识的此物?”

那小太监不明所以,想当然的认为,要大祸临头了,赶忙跪在地上解释。

“回禀陛下,盒子送到您手里之前,从未打开。”

“奴才......奴才也没见过此物!”

得不到答案,朱元璋只得先将土豆放到一旁,准备探寻个究竟。

接着,又从木盒中取出了李善长的亲笔书信。

上面告诉他,这个东西是土豆,学名叫做马铃薯,可以吃的东西......

做熟之后,口感软糯,饱腹感极强,有着蔬菜和主粮两大作用,是餐桌上的必备佳肴。

“这么好的东西,应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迎来收获吧?”


一番话,说得感人肺腑,潸然涕下。

但李善心里清楚,这老朱这纯粹是戏精上身,生来就有着绝佳的表演天赋。

临别之际,故作挽留,只是为了彰显自己重情重义罢了。

反正两片嘴皮一碰,浪费点唾沫星子而已,自然怎么好听怎么说了,又没啥成本。

实际上,巴不得你早点走呢!

何况,就算他真心实意,求爷爷告奶奶,想把老子留在京城,那也没得商量。

开玩笑!

手里攥着宝贝系统,不赶紧回去开荒种田,实现发家致富的美梦,还等什么?

难不成留下来等死?

想到这一层,李善收敛心神,把思绪拉回到现实世界,正襟危坐,开始见招拆招。

拼演技是吧,看咱们谁更会演!

就凭老子曾经观摩过上百部电视剧的深厚底蕴,还能输给你?

不给你感动哭了,算我输!

至此,只见他抬起头,与朱元璋四目相对,故意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

“其实,臣也不想离开您啊!”

“想当初,臣不过是一介布衣书生,身无长技,只会寻章摘句,念几篇道德文章......”

“乱世之中,有幸相逢陛下这样的英明之主,才能施展生平所学,略尽犬马之劳,至此已别无所求!”

“后新朝成立,又承蒙陛下信赖,委以重任,封为尚书左丞相,统领百官,负责处理朝中一切事务!”

“您的知遇之恩,臣定当铭记于心,虽九死也不能报答万分之一,不敢再劳烦您费心了。”

“从今以后,即便远离朝堂,臣定当每天焚香祈祷,敬告上苍,保佑我大明风调雨顺,国力蒸蒸日上......”

“也保佑您龙体康健,万寿无疆!”

一套信口拈来的说辞,把朱元璋的龙屁拍得震天响。

整个人云里雾里,如听仙乐耳暂明啊!

不由得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甚至有些怀疑,这位追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一直自命清高,总端着读书人的架子,怎么突然变得会说话了?

而且,句句都戳到了心坎,好听极了。

甚至某一瞬间,他真的想把人给留下,不许其告老还乡!

即使从此赋闲在家,不再过问朝政,只陪他聊天喝茶,也是可以的。

念及至此,朱元璋顿时哈哈一笑,故作谦虚道。

“善长,言过了!”

“没有你们竭力相助,用心辅佐,仅凭咱一个人,如何能在乱世中重整山河,定鼎天下?”

“能有如今的局面,你更是厥功之首,不可磨灭!”

说到这里,他稍作沉思,接着提起了一件往事。

“几年前的鄱阳湖之战,你还记得吗?”

“咱们以二十万对六十万,可谓敌众我寡,势力悬殊!”

“但结果如何?”

“咱们众志成城,苦战了整整一天,硬是将陈友谅杀得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这其中,当然有将士用命,奋勇拼杀的功劳。”

“还多亏你坐镇后方,夜以继日筹划调度,把运输粮草军械,辎重马匹安排的面面俱到。”

“否则,安能取得那场空前的胜利?”

由于穿越时,全盘接收了原主的记忆,加上自身对明史的了解,李善很快就想好了说辞。

谈笑间,就将脚下的‘皮球’踢了回去,给老朱奉上了一记高帽。

“陛下要是这么说,臣可就更加惭愧难当了!”

“臣依稀记得,鄱阳水战时,是因为风向的突然转变,陛下想到了火攻破敌,才扭转局面......”

“危急关头,连上苍都在暗中相助,这不正说明您是真龙天子,鸿运加身,理当坐拥江山,治理九州万方。”

此刻,朱元璋已经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了,嘴上连连谦让,心里却是美得不行。

打量着跟随自己多年的老伙计,那是越看越顺眼。

同时想到。

不能就让他这么走了,今天一定要聊得尽兴才行。

哪怕多留一会儿也好!

很快,一个主意便在脑海中诞生。

“善长,咱们聊了半天,想必你是有些饿了吧?”

“咱马上吩咐御膳房,安排一桌酒菜,等会儿到御花园中小酌几杯。”

“就当是为你践行了!”

看着盛情款款的老朱,李善不禁摇头苦笑。

这回好了!

刚才还忆往昔,峥嵘岁月呢!

现在又把酒话桑麻了!

不过,既然是皇帝请客,临走前品尝下宫中御膳,也算不虚此行了。

正所谓,不吃白不吃,白吃谁不吃?

......

“来,先干了这杯!”

御花园中,一座六角凉亭内。

君臣二人在此开怀畅饮,把酒言欢。

两杯下肚,朱元璋心情大好,主动引起了话题。

“你这一走,不知何日才能相见。”

“如果路上需要人手,尽管和咱开口,不必客气。”

李善放下了酒杯,随口说道。

“不必,不必!”

“这次,我们阖府上下,几十口人,一同启程。”

“以及臣的两个犬子,足够用了!”

朱元璋一听,微微皱眉。

他没想到,竟然走得这么彻底,看来是真不打算回来了。

便试探性的询问。

“咱有个主意,想听听你的意见。”

“干脆把你府上的两位公子留在京城,咱以后找机会,封他们个一官半职的,如何?”

对此,李善不用想都知道,这是分明老朱的以退为进之计。

无非是留下人质,好牵制住他。

老子怎么可能让你称心如意?

“陛下,臣的两名犬子,尚且才疏学浅,不堪大用。”

“臣想让他们回老家,安心读两年书,待学有所成,再考取功名,为朝廷效力,为陛下分忧!”

此话一出,朱元璋高兴坏了。

如此周密的安排,真不愧是老成某国的股肱之臣。

天底下,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话锋一转,又问。

“那要是将来朝廷遇到危难,需要爱卿出面相助,你会不会推辞呢?”

话音刚落,李善不假思索的表示。

“陛下放心,到时只需一封诏书。”

“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万不敢推辞!”

得到一连串的口头承诺,朱元璋更为蛮夷,脸上始终保持着笑容!

“好好好!”

“有你这句话,咱便可高枕无忧了!”

“既然这样,不如来个喜上加喜如何?”

“咱的临安公主,年方二八,尚且待字闺中,与令郎李祺正好般配。”

“不如把他们两个凑成一段姻缘,你意下如何?”

李祺认真的想了想。

这个,可以有!

与皇帝结成亲家,终究不是什么坏事。

关键时刻,可以用作保命符。

至少,历史上的李祺,就是因为被封为驸马都尉,才在日后的浩劫中,侥幸逃过一劫。

“好!”

“那我就借这杯酒,谢谢陛下了!”

随着两人相视一笑,总算尘埃落地,皆大欢喜!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