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禀皇上,太子在外面候着呢。”
回话的人是司礼监掌印大太监王之心。
王之心比王承恩大几岁,此时鬓角已灰白,腰也有点弯了,不过精神却非常好,
作为掌印大太监,内廷第一人,每天陪皇上上朝,是王之心最主要的工作,
散朝后,王承恩会接他的班,陪在崇祯的身边。
“哦。”崇祯点头。
第一天上朝,他担心儿子起不来,看来是多虑了。
此时,朱慈烺在殿外冻的直哆嗦。
太不人道了,五点就起床,天还没有亮呢.
尤其现在还是早春三月天,早上起床时屋檐下的冰碴子清楚可见,
幸亏田守信塞了一个青铜小暖炉在他怀里,不然非冻死不可,
左右一看,发现侍卫太监们一个个都冻的哆哆嗦嗦,有人还不停的流鼻涕。
如果我当了皇帝,这早朝时间必须改。
崇祯出现了,侍卫太监们跪成一片。
朱慈烺把青铜暖炉塞回田守信的手里,赶紧也跪倒:“儿臣见过父皇。”
“走吧。”
朱慈烺按时出现,崇祯很欣慰,对崇祯皇帝来说,每日早朝,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容不得半分马虎和懈怠,
他继位十几年来,不上朝的日子加起来不超过十天,人们以为这是他勤政的表现,
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他对仪式的热衷,所以朱慈烺很佩服那些朝臣,
崇祯还年轻,那些朝臣可大部分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头,每天被崇祯这么操练,居然也能坚持下来。
当然了,这是腹诽,这些话可不敢让父皇知道。
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
大朝只在正旦,冬至,皇帝生日以及特殊的日子举行,地点皇极殿,其性质是百官向皇帝朝贺,属于礼节性的。
朔望朝,每月的初一、十五举行,其性质也是朝贺,同样不讨论政事。
常朝,也就是崇祯热衷的早朝,不在皇极殿,而是在皇极门举行,不在殿而是门,
是因为参加早朝的人数太多,最多时曾超过一千人,即使是皇宫也造不出能容纳这么多人的大殿。
百官站在门外,崇祯坐在在皇极殿的门廊中接受百官见礼,见礼完毕,摆驾右顺门的便殿,百官有事入奏,无事就回各部办公。
至于为什么在皇极门举行,是因为周礼中天子“内朝”在路寝门之外。大明朝这样做是兴复周礼。
和往日不同,百官们惊异的发现,崇祯身边多了一个小小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