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程处亮柳胭脂的其他类型小说《大唐:这位公子什么都会亿点点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螃蟹夹拳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快看,他下笔了。”“他写的什么?离太远了我看不清。””哼,管他写什么,垂死挣扎罢了,这也就是他最后的尊严了,等着看好戏吧。”程处亮下笔的动作,引动了全场,但又因为他坐得比较偏,众人看不到纸上的内容。所有人不过稍稍惊讶后,便又毫不在意起来。“没戏了,之前不写,肯定是没有存货,你们说说当场想的能比得上反复斟酌的吗?”“哎,可惜了,没有开个盘口,这可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你瞎说什么呢,谁会这么傻,压住程处亮赢。”“嘿嘿,这倒也是。”众人的议论声并没有打扰到主仆二人。小石头站在程处亮的身后,自然能看到程处亮书写的字迹。可无奈的是,他一个字都看不懂。不过他虽不识字,但已经被书写在宣纸上的书法所深深震撼。这还是以前写字如狗爬的二公子?就在小...
《大唐:这位公子什么都会亿点点后续+完结》精彩片段
“快看,他下笔了。”
“他写的什么?离太远了我看不清。”
”哼,管他写什么,垂死挣扎罢了,这也就是他最后的尊严了,等着看好戏吧。”
程处亮下笔的动作,引动了全场,但又因为他坐得比较偏,众人看不到纸上的内容。
所有人不过稍稍惊讶后,便又毫不在意起来。
“没戏了,之前不写,肯定是没有存货,你们说说当场想的能比得上反复斟酌的吗?”
“哎,可惜了,没有开个盘口,这可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啊。”
“你瞎说什么呢,谁会这么傻,压住程处亮赢。”
“嘿嘿,这倒也是。”
众人的议论声并没有打扰到主仆二人。
小石头站在程处亮的身后,自然能看到程处亮书写的字迹。
可无奈的是,他一个字都看不懂。
不过他虽不识字,但已经被书写在宣纸上的书法所深深震撼。
这还是以前写字如狗爬的二公子?
就在小石头目光流转之际,程处亮已经一气呵成,写下了最后一笔。
待墨汁彻底化开后,他将宣纸折叠,交到了小石头的手里:“你替我投入箱中。”
“是。公子。”小石头接过宣纸,飞速跑了出去。
长孙冲自然也注意到了程处亮这边的动静,不由对此嗤之以鼻,冷哼道:“哼,虚张声势罢了,我看你待会怎么从我挡下爬过去。”
话音刚落,
“砰。”
铜锣再次被敲响。
陆彩衣适时出现喊道:“书写结束!”
说完,又命酒保把木箱连着桌案抬到舞台上。
她眼睛环视一圈,在众人的期待中,缓缓说道:“各位,下面就是我们开始念诵诗文的环节了。”
“我先从中抽取一首,然后再拿出另外一首与之比对。”
“熟好熟坏,由胭脂姑娘定夺。”
说罢,她伸出手,从中抽出一张宣纸,当着众人的面,缓缓打开。
顿时宣纸上的内容呈现在众人眼前。
只见宣纸上书写着,
“胭脂笑容像太阳,
照得我心亮堂堂。
红线月老早牵定,
爱你感觉说不清。”
“???”
“这是啥?”
“好像是一首诗。”
“这也叫诗?哈哈,快看看是谁写的?太搞笑了吧。”
“等等,我瞧瞧,哎哟喂,是尉迟宝琳。”
众人一听是尉迟宝林所作,顿时哄堂大笑,嘲笑之声此起彼伏。
好似尉迟宝林犯了什么大错般,所有人都揪着他的诗吐槽着。
就在众人拿他的诗寻开心之时,突然之间,从二楼传来一阵轰隆声。
红漆木门应声而破,一个身材魁梧,身高七尺的壮汉猛地冲了出来,直接越过护栏从二楼跳了下来。
伴随着“砰”的一声落地声,整个大厅为之一颤。
那人来到陆彩衣边上,一把抓过宣纸,目露凶光道:“谁他娘敢说我的诗不是诗。”
“哼,我倒要看看,是谁在嘲笑我。”
目光所及之处,所有人都地下了头,不敢与之对视。
就连方才在放声大笑地长孙冲都止住了笑声,连忙拿起酒,掩盖着自己的行为。
在长安的贵族圈内,长孙冲可以说是横着走,无人敢惹。
可偏偏有一个人是他不敢招惹的。
那人便是站在台上的尉迟宝林。
倒不是他爹身份背景雄厚,比起长孙无忌,尉迟恭的权力都要靠边站。
只因为这货天生出门不带脑子,谁要是惹到他,非得被他往死里怼。
可说来也奇怪,这货从来不惹是生非,每次惹事都是被动反击。
久而久之,招惹他的人也变少了,不过私底下没少给他起外号。
像什么尉迟大傻,尉迟没脑等类似的绰号比比皆是。
此时,尉迟宝林看到众人被他的声势威慑,没有嘲讽之声后,不由满意地点了点头。
正准备回二楼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了他。
“宝林,来我这边坐。”
尉迟宝林顺着声音看去,只见程处亮举着酒杯朝他挥手示意。
在程处亮的记忆中,尉迟宝林与他相交莫逆,甚至在患病期间,屡次探望过他。
是以,看到尉迟宝琳的出现,程处亮便把他叫了过来。
“亮哥儿,还真是你啊。我之前还隐约听到大厅提到你的名字呢。”
“早知道你在这里,我还待在二楼干嘛。”
“你不是生病在家吗?怎么来群芳阁了。”
尉迟宝林满脸堆笑来到程处亮这桌,一屁股坐到程处亮的对坐,语气亲切道。
程处亮为尉迟宝林倒了杯酒,不紧不慢道:“我的病已经全好了。”
“这不是快半年没出门了吗,就来青楼找找乐趣。”
“太好了亮哥儿,我阿耶要是知道你病好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嘿嘿,想不到你病刚好,出门的第一站就是这里。”
尉迟宝林的脸色满是喜色,但听到程处亮后面的话,他不由露出一丝‘你也是这种人’的表情。
当即,他大手一挥,豪气道:“为了庆祝亮哥儿你伤势痊愈,今晚群芳阁的姑娘随你挑。”
“好说,那我就选胭脂姑娘吧。”
程处亮看其豪气云干的样子,忍不住打趣道。
“呃......”
尉迟宝林听闻胭脂的名字,面色陡然一僵,立马换了副嘴脸,讪讪道:“亮哥儿,你这不是消遣我吗。”
“我没开玩笑,我就是看上了胭脂姑娘,不过不用你帮忙,靠我自己就行。”
“靠你自己?”尉迟宝林微微一愣,不知道程处亮的意思。
“二公子也写了首诗。”小石头提醒了一句。
“啥?你说亮哥儿也写了首诗?”
尉迟宝林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道,随即又恍然,笑嘻嘻道:“呵呵,亮哥儿你不会跟我一样,也是买的诗吧。”
“你说你的诗是买的?”程处亮一听顿时惊为天人,满脸震惊地看着他,又小声问道:“你花了多少钱?”
“嘿嘿,那人够意思,给我少算了点,就花了两贯。”
“多少?两贯?”
程处亮一听这价格,急忙拉住尉迟宝林地胳膊,把他拽到身边道:“你还有多少钱,或者存了多少钱。”
“以后你要写这样的诗,我帮你写,我不收你两贯。我这边价格公道,一贯就行。”
尉迟宝林虽然傻,但不笨,被程处亮这么一说,哪还不知道自己被人骗了。
顿时怒不可遏,连忙起身想要出去找骗他之人。
但刚抬起屁股,却被程处亮拦住:“别去找了,那人应该早跑了。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
“那怎么行?那可是整整两贯呐亮哥儿,那人肯定地跟我说凭借那首诗可以见到胭脂姑娘的。”
尉迟宝琳闷闷不乐,悲愤道。
“好了事情都过去了别去想了,等今天过后我送你一首诗。”
“今晚群芳阁的姑娘随你挑,我买单。”
正当两人说话时,台上的陆彩衣,再一次打开了一张宣纸。
当她看到落款时,动作一顿。
没有先念诗文,反而先报出了书写者。
“各位,接下来这首诗......是长安城的大才子,上一届比试的魁首,长孙公子所写。”
李世民内心十分满意李承乾的表现,但脸上却还是波澜不惊的表情。
他岔开刚刚的话题说道:“朕问你,程处亮到底有何种才华值得你去学习?”
李承乾的倔强没有等到疾风骤雨的批评,见父亲心平气和地问话,他缓缓上前,竟来到李世民的桌案前。
“太子殿下,万不可无礼啊。”
“陛下,请饶恕太子的无礼。”
李纲见此情形,整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唯恐李世民责罚太子,连他一起处罚。
“聒噪。”
李世民不悦地瞥了眼李纲。
李承乾被这声音吓得身子一颤,他强忍着心中的恐惧,抬手拿起了桌上的毛笔。
他坐到李世民对面,小手微微颤抖地蘸取墨汁,深吸一口气之后,努力控制着右手,慢慢地在麻纸上书写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
李承乾在心中不断默念下午学到的《三字经》,一字字用漂亮的小楷写了出来。
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着儿子书写的内容,但当李承乾越写越多之后,他的神情不由凝重起来。
“这是...”
“这是启蒙之书!”
李世民心中骇然,眸光震动,他紧紧地盯着桌案上的麻纸,一眨不眨。
直到李承乾写完最后一个字之后,他一把拿起墨迹尚未干涸的麻纸,急切道:“成乾,你这篇文字是从哪里来的?”
“阿耶,这是我从亮哥儿那边学来的?”李承乾从未看过父亲如此失态过,忙不迭回答道。
“程处亮?你这篇启蒙之书是程处亮所作?”
李世民瞳孔微微一缩,迫不及待地问道。
“是的阿耶,当时亮哥儿正在教授这篇《三字经》于柳胭脂姐姐,我从旁听了一些,觉得此文蕴含难以想象的道理。为了后面的文章,我就留了下来自己学习了。”
李承乾点点脑袋肯定地说道。
李世民眼睛闪烁,脑子里不由浮现出几天前程处亮离开甘露殿时的背影。
就这短短几天时间内,他听到最多都是程处亮消息。
他的诗文,治国之道,商贾之道,如今就连教育的行业,程处亮都涉足了进来。
而这篇所谓的《三字经》在他看来,完全不输于现存于世的任何启蒙之作。
念及此,李世民突然起身,手里抓着麻纸,大步流星地往殿外走去。
他一边走着,一边对着身边的福贵吩咐道:“立刻召集长孙无忌等人,来甘露殿议事。”
看着李世民着急离去,李纲顾不得礼仪,急声道:“陛下,太子殿下万不可再去程府,请陛下收回旨意啊。”
李世民顿住向前的脚步,眼底划过一丝厌恶,招来另一名太监低语了几句。
说完,他快步离去,看都没看李纲一眼。
李承乾茫然地站着,不知道父亲为何突然离开。
刚刚鼓起的勇气,在父亲离开后,瞬间泄了气。
他无力地瘫坐在地上,背后已经被汗水浸湿。
一想到刚刚一系列大逆不道的举动,李承乾心中恐惧,凝望着显德殿的大门,嘴里大喘粗气。
他缓了好一会,才从父亲压迫性的气场中,镇定下来。
然而就当他以为事情结束时,却见父亲身边的一名太监再次返回。
李承乾悬下的心,又提了起来,紧张地看着来人。
他艰难地站起身,拱手客气道:“王公公,阿耶可是有事吩咐?”
“哎呦,太子殿下,奴才可担不起啊。”
王福身子压得比李承乾还低,还礼之后,接着道:“陛下让奴才给您捎句话,说是让您明天继续去程府学习,好好听程处亮的安排。”
“5000贯?他们疯了不成?冲儿怎么就答应了下来,他们可是比的气力?”
“要是比气力,说不定长孙冲还能扳回一城。”
“观音婢,朕怕你做梦都想不到,他们比试的竟然是诗文!”
李世民眼神复杂,好似回味着什么,无奈地说道。
长孙皇后那张知性的脸蛋微微一愣,眼神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夫君。
她一脸茫然,疑惑道:“二郎,你说冲儿比试诗文输给了程处亮?”
“哎...观音婢,朕知道你不相信,直到现在朕也想不通。”
“朕命百骑司询问过长安城所有大儒,无人承认那首诗是他们所作。”李世民摇了摇头,叹息道。
长孙皇后双唇轻抿,心中不由好奇,脸上的困惑之色愈发浓郁:“程处亮究竟作了什么诗,竟然赢了冲儿。冲儿可是长安城内年轻一辈的翘楚啊。”
“要说起这首诗,朕不得不承认,程处亮的诗才惊艳呐。”
“朕吟诵一遍,你听听。”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好美啊。”长孙皇后一双美眸怔怔出神,赞叹道:“冲儿输的不冤呐,程处亮大才啊。”
随即,她眼神复杂,情绪低落,继续低语道:“二郎,你说清河这门婚事,退了到底是对还是错啊。”
李世民上前抱住长孙皇后,轻轻拍了拍她的背脊,淡淡说道:“朕已经下旨把这门婚事退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说话间,贴着长孙皇后的李世民,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正待这时,贴身太监福贵在外禀报道:“陛下早朝的时间到了。”
李世民松开双手,温柔的抚摸着长孙皇后的脸颊,柔声道:“不要去想这些了。回头朕命御膳房做些你喜欢的糕点送来。”
“嗯。妾身知道了。”长孙皇后低声应道,又为李世民整理了衣襟。
两人一番浓情后,李世民迈步出了立政殿,太监福贵紧随其后。
他快步向前,与仪仗队拉开一些距离,冷冷地对福贵问道:“程处亮当年患病之事查的怎么样了?是否有清河的影子?”
福贵身子一颤,脸色发白,支支吾吾不敢说话。
“朕问你呢。”李世民眼神锐利地扫了他一眼,继续问道。
“启禀陛下,当时...”福贵冷汗直冒,声音哆嗦道。
“别说其他的,朕就问你有没有清河的影子。”李世民面无表情道。
“有...”福贵垂着头,艰难地说道。
李世民眼神冷漠,沉默片刻后,沉声道:“把这事烂在谷子里。朕不希望第三个人知道。”
“是,是,奴才知道。”
福贵忙不迭答应道,心里的恐惧稍稍平息。
李世民继续往前走,又问道:“朕昨日让他们写的奏疏都上交了没。”
“启禀陛下,奴才已经让人都收起来了。”
甘露殿内,上完早朝的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上,手拿毛笔蘸着红墨,在一本本奏疏上画上朱批。
李世民看完一本,并没有多做改动,写了一个准字,赞赏道:“嗯...房玄龄的奏疏还是一如既往的中肯啊。”
“他的治国之道,总是能找到适合的切入点。不错,不错。”
“下面这本谁的?”
望着福贵递来的奏疏,李世民问道。
“陛下,是魏征的。”福贵小心翼翼道。
“牛鼻子的?不看,不看,留着放到最后。娘的,朕一看他的奏疏就头疼。”
李世民骂骂咧咧摇头说道,满是嫌弃之色。
“是。”
福贵应了一声,把奏疏轻轻地放到一旁,又从旁随意地拿了一本,递了过去。
李世民接过奏疏,缓缓打开,开始审阅起来。
福贵笑盈盈地回了句。
随即,他从边上的太监怀里拿过圣旨,神情肃穆,掷地有声道:“程处亮...接旨。”
“草民,程处亮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程处亮者,才高八斗,心怀大义。
其以笔为刃,书启蒙之佳作,为吾邦之教育立下不世之功,仿若璀璨之星,耀于文化之空,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朕心甚慰,特赐其泾阳县封地良田万顷,黄金万两,石邑三百户,以彰其功,望其再接再厉,福泽万民。
钦此!”
“草民,程处亮谢陛下圣恩。”
程处亮双膝跪地,双手高举道。
“二郎,恭喜你了。”
福贵念完后,把圣旨交到了程处亮的手中,再将其托了起来。
随后,他又对崔氏拱了拱手道:“夫人,咱家的事情办完了,就先行回宫了。”
“辛苦福公公了。”崔氏见其要离开,急忙朝边上的程钟使了个眼色。
程钟会意,赶忙将准备好的一个木托盘呈了上来。
托盘上面盖着一块红色的丝绸,程钟小心翼翼地走到福贵边上,把托盘交给了其边上太监的手里。
见小小太监收取之后,福贵眼中划过满意之色,表情却是推脱道:“夫人,这如何使得,小桌子,给咱家还回去。”
“哎...福公公大老远来一趟,这是给大家伙的茶水费,您呐务必收下。”
崔氏抵住福贵的手,客气道。
两人拉扯一番后,福贵勉为其难地收下,便就此离去。
待其离去后,崔氏一脸兴奋地道:“亮儿,你知不知道这赏赐的重量?
这程度等同于开国县男了呀。
太好了,太好了,你阿耶知道肯定笑得合不拢嘴。”
听着崔氏兴奋的呼喊声,程处亮目光深邃,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看来有个拖油瓶还不错。”
显然程处亮已经知道了李世民为什么会赏赐他。
翌日,群芳阁。
程处亮特意找了个下午的时间带着李承乾来到这里。
李承乾看着大堂内莺莺燕燕的女子,以及客人们嘴里的那些骚话,不由脸红了起来。
他一直低着头,有些难为情道:“小亮哥,我们不是来谈事情吗。怎么来青楼了。”
“成乾,我们约的地方就是这里。人间百态,你身为太子,所有事情必须都要亲身经历才行。”
程处亮举起酒杯灌了一口,压低了声音说道。
“可是...可我从来没来过这地方,阿耶也不会允许的,要是被他知道了,我...”
李承乾一想到被李世民知道此事,面色变得担忧了起来。
“呵呵,陛下让你跟随我,并且听我的安排,你就别管那么多了。你回去后就说是我带你去的就行。”
程处亮毫不在意的说道,群芳阁是谁的地盘,李世民比谁都清楚。
带着太子在他不知情的情况来青龙,他就是有十条命都不够砍的。
“那怎么行,小亮哥。我是太子阿耶就算归罪,最多也就是打骂几句,你就不一样了。”
李承乾焦急地解释着,想把程处亮的罪名揽到自己身上。
程处亮摆了摆手,面色柔和道:“成乾,放心吧,我没事的,只怕陛下现在就已经知道你在群芳阁的消息了。若是他不肯,后面的侍卫也不会让你踏足此地的。”
听程处亮这么一解释,李承乾的心稍稍放宽了些,但眼神还是不敢看大厅的姑娘们。
程处亮见此情形,笑着摇了摇头,拿起一壶装着果汁的的瓷壶,为李承乾满上,缓解他的尴尬。
李承乾听闻目光涣散,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内容。
王福低着头,迟迟不见李承乾回复,又低声呼唤道:“殿下?太子殿下?”
“哦,哦,本宫听到了。王公公,阿耶真的是这么说的吗?”
李承乾回过神,赶忙回应道,又面带喜色地问了句。
“对,陛下就是这么说的。”
“太好了。”李承乾难掩心中的兴奋,一蹦三尺高。
......
一个时辰后的甘露殿内,李世民左手握住程处亮写的奏疏,右手拿捏着李承乾写的麻纸,坐卧在主位上。
座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孝恭、魏征等几位肱股之臣皆已到场。
李世民在每个人身上扫视了一圈,带着喜悦的神情,缓缓解释道:“诸位爱卿,朕今日把你们叫来,是有件大喜事要跟你们宣布。”
众人面露疑惑,李世民说的大喜事,所有人都没有接到一丝风声。
但想来这件事情不会是小事,毕竟在场的哪一个不是朝廷高官。
李世民一次性把众人全部叫来,显然是憋着大招的。
长孙无忌与李世民关系较好,拱手行礼后,先一步问出了众人的疑问:“陛下,不知是何喜事,臣等实在好奇,还请陛下明示。”
“呵呵,好。福贵把这篇《三字经》拿给诸位大人好好看看。”
李世民笑了笑,对福贵说道。
“喏。”
福贵接过麻纸,走到中间的一张无人环座的桌案旁,小心地将其平摊开,而后对着众人说道:“诸位大人且看。”
此时,众人才知道,原来李世民说的喜事应该就是眼前的麻纸。
众人心中好奇麻纸上的内容,便急匆匆地起身,凑到桌案边品读起来。
长孙无忌第一眼已经认出这是李承乾的字迹,心中不免奇怪。
“难道自己这个外甥写出了什么佳作不成?”
可随着后面的内容一字一句地映入他的脑海。
他又马上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不对,这根本就是不可能是太子所作。其中蕴含的道理,可不是成乾这般九岁的孩子能思考出来的。”
越往后读,长孙无忌就越心惊:“这篇文章到底是何人所作,简直是为我大唐百姓开化的首选啊。”
他眼睛亮的可怕,目光炙热,脑海里不断闪过当世有名的大儒。
若是将此法公之于众,天下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受益。
此等功德,只怕封赏一个爵位都绰绰有余。
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长孙无忌猛然抬头道:“陛下,微臣觉得此篇文章足可成为我大唐祥瑞。
有了此文一出,能极大的促进我大唐百姓的教化之事。”
“陛下,我大唐能有如此通俗易懂,道理深远的启蒙之书,乃是我大唐的福气啊。更是上天保佑啊。”
房玄龄面色激动,急忙附和道。
“陛下,臣以为此书应该尽快昭告天下。
近些年来,我大唐多地连连受灾,百姓苦不堪言。
若是将此书作为恩泽下发出去,想来百姓也会念及您的好。”
杜如晦想了想,眼珠子一转,大义凛然道。
李世民眼睛一亮,对杜如晦的说法连连点头。
自己继位以来,在民间的名声一直不怎么好。
再加上天灾不断,坊间已经隐隐传出,这些都是他李世民违逆了上天导致的。
如今有了机会可以收买民心,自然一万个愿意。
他大手一挥,指着李孝恭道:“杜卿说的有理,李卿,你即刻安排礼部处理此事,务必将《三字经》大肆宣扬出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