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广杨安的其他类型小说《杨广杨安写的小说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由网络作家“乱了方寸”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至于这朝会的第二件事,就是前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许国公宇文述,前东征左先锋,楚国公杨玄感等人勾结异族,意图谋逆之事。”“此事,朕已派给使营查明,赐其满门全灭,今日就不再议了。”“朕今日要让列位议的是,新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和左先锋的人选。”杨广说到这的时候,还又看了李渊那些关陇各家族朝臣一眼,见他们一个个的都面露笑容,这才话锋一转道:“不过,鉴于宇文述和杨玄感就是众位议出来的,辜负了君恩,今日朕就钦点了。”“李靖听封。”“加封原马邑郡丞李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安平卫大将军。”杨广说的干脆利落,但李靖却听的一脸懵逼,心说陛下你不按套路啊,你难道不该先说李靖何在?等我站出来你再封?可你这,怎么就直接封了?当然,他就算有...
《杨广杨安写的小说开局穿成富商独子,我教唆老爹造反》精彩片段
“至于这朝会的第二件事,就是前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许国公宇文述,前东征左先锋,楚国公杨玄感等人勾结异族,意图谋逆之事。”
“此事,朕已派给使营查明,赐其满门全灭,今日就不再议了。”
“朕今日要让列位议的是,新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和左先锋的人选。”
杨广说到这的时候,还又看了李渊那些关陇各家族朝臣一眼,见他们一个个的都面露笑容,这才话锋一转道:“不过,鉴于宇文述和杨玄感就是众位议出来的,辜负了君恩,今日朕就钦点了。”
“李靖听封。”
“加封原马邑郡丞李靖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安平卫大将军。”
杨广说的干脆利落,但李靖却听的一脸懵逼,心说陛下你不按套路啊,你难道不该先说李靖何在?
等我站出来你再封?
可你这,怎么就直接封了?
当然,他就算有这样的想法,这会也只能赶紧上前领旨谢恩了。
可是他才站出来,都还没行礼呢,朝堂上还在消化杨广刚才的任命,都已经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的唐国公李渊却忽然一声急呼,如同杀猪般大声道:“陛下不可啊!”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不可啊……”
疯了。
李渊都要疯了,被杨广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皇帝给搞疯了。
要知道,他可是为了能让麦铁杖被调往山东平叛,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一职落在鱼俱罗身上,都叫他的两个儿子去暗中给山东那些起义军送粮草兵器了啊。
但现在,杨广居然没从麦铁杖和鱼俱罗中选择行军大总管,而是任命了个谁也没注意的小人物李靖?
这样一来,他的计划不就全乱套了吗?
他那些送出去的粮草兵器,也都打水漂了?
而且这事要是被查出来,他们李家可能还会有灭族之祸。
故此这会,李渊的心情可想而知。
“就是啊陛下,不可,此事万万不可啊。”
“那李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马邑郡丞,他何德何能,能当的起一路大总管之职啊?”
那些关陇其他家族的朝臣们,也跟着一起制止。
他们虽然不知道李渊派人暗中支持山东起义军的事,但大家都是聪明人,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如果麦铁杖去山东平叛,鱼俱罗出任行军大总管的好处呢?
就连一些和关陇集团没什么关系的朝臣也一起附和。
李渊更是再次行礼,道:“陛下,还请三思啊。”
“这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一职,需得朝中能征善战的大将不可。”
“李靖此人,虽然也参加过几次征伐突厥的战事,但到底还属黄口孺子,阅历尚浅呀。”
李渊这是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了。
不然,他所有的计划可就要付诸东流了。
但杨广却只是平静的看着他,直到李渊说完了,杨广才戏谑问:“哦?唐国公觉得任用李靖不妥?”
杨广这纯粹就是在逗李渊玩了。
他娘的大家还都是亲戚,朕还是你表弟呢?
可你居然和关陇那些家族一起想让朕做那亡国之君?
这也就目前实在没证据,不然杨广都要大义灭亲了。
而现在他也只能先逗逗这个表哥玩了。
对杨广的戏谑,李渊自然也是察觉到了的。
可就算察觉到了,他还是再次道:“是的陛下。”
“李靖此人,过往只不过是一小小的从六品马邑郡丞,若非陛下隆恩,他连站在这朝堂上的资格都没有。”
噗通。
杨安这话一出,那一直照顾他饮食起居的管事杨六五顿时就双腿一软,跪在地上,脸色煞白,眼神惊恐。
观王杨雄也狠狠掐着自己胡须,差点没把胡子给掐下来的看着杨安,然后又看向杨广,那表情,似乎是在问:“陛下,这儿子要造爹的反,你怎么看?”
杨广更是眉头皱的紧紧的,心里琢磨着,到底是自己儿子脑疾加重,开始胡言乱语了?
还是说,有人故意对他说了这些?
否则,这儿子怎么会无缘无故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的?
“怎么了?这就吓着了?”
“哎我说杨六五你瞧瞧你那怂胆,长的跟座山似的,怎么胆儿比女人还小?”
但杨安却好像早有预料一般看着众人,然后才对跪在地上的杨六五有些嫌弃。
这家伙,胆儿也忒小了。
“郎君,我,我......”
杨六五嘴巴张了张,很想说一句这是胆子小不小的问题吗?
我奉皇命照顾你饮食起居,你却当着陛下的面说造反?
你确定你这不是看我不顺眼,想让皇帝觉得是我蛊惑幼主,一刀把我给宰了?
杨广也眼睛盯着杨六五,直到看到他额头上都有汗珠了,这才打消了可能是杨六五怂恿的疑虑,目光看向杨安,问:“安儿,你这,可是那脑疾加重了?”
“啥脑疾?我告诉你们,我好的很。”
“我说的天下大乱,是皇帝很快就要御驾亲征高句丽了,这一战会败,到时候损兵折将,朝廷力量减弱,不少人会趁机举事造反。”
杨安气呼呼的看着杨广。
自己帮便宜老爹谋皇位呢,老爹居然怀疑自己脑疾?
不当人父啊!
嘭嘭嘭。
可他的这话一出,刚才才勉强缓过来的杨六五就立刻把脑袋重重的砸在地上,都要吓疯了。
好家伙。
刚才那句造反也就罢了,自己只是个护卫皇城的小小左备身府都尉,小人物,皇帝也不至于太过怀疑自己能怂恿了皇子一起造反。
可现在这,陛下亲征高句丽会败?
这就麻烦大了。
三皇子只是一个少年,不懂武艺不晓兵法,他能看出啥战事?
而他要是看不出,那自己这个有武艺还懂点兵法的......
不敢想。
杨六五根本就不敢想。
杨广和杨雄也瞬间目光冰冷的落在杨六五身上,但最终却又挪开,杨广更是面沉如水的盯着杨安,盯着这个自己最宠爱的三子,一字一顿道:“会...败?”
“你说,陛下,亲征高句丽会败?”
“难道你也认为,陛下亲征高句丽乃是好大喜功,是不义之师,必遭天谴吗??”
杨广这话,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这也就他心中可怜这个三子。
不然,就冲他刚才这句话,他都能把这个儿子先砍了祭旗。
子不知父啊!
或许在别人看来,他亲征高句丽,是好大喜功,是不义之师,是穷兵黩武。
可他自己却知道,高句丽,必须征,也必须灭。
因为,自晋末天下大乱起,高句丽频频侵扰中原,已经蚕食大半个辽东了。
那可是大隋的领土,是神州的天下,他,身为皇帝,自然是要拿回来的。
至于那些说他好大喜功,不义之师的,其实都只是山东和江南这两大世家集团的阴谋罢了。
为什么说是他们的阴谋?
因为,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发展,这天下的百姓,与其说是大隋的百姓,倒不如说是这两大世家集团的奴仆。
这天下的财富,与其说是百姓的财富,还不如说是他们的私产。
自己要打仗,就得有兵,有钱,有粮。
可这些从哪来呢?
百姓?
不不不,百姓连人都是两大世家集团的了,他们还有什么?
他们什么都没有的。
这些,得从两大世家集团那里来。
这才是他们在民间到处散播自己是暴君,昏君,好大喜功,不义之师,想要阻止他对高句丽用兵的原因。
他在动用那两大世家集团的奴仆和私产,他在削弱人家的力量啊。
可现在,自己的儿子居然也这样说,这让杨广莫名有些心痛。
他虽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但到底还是希望亲儿子能理解自己的。
“不,爹你这可就误会孩儿了。”
“孩儿说皇帝亲征高句丽必败,可并不是说陛下此举是不义之师,必遭天谴。”
“不但不是,相反的,孩儿还觉得陛下这是收复失地,乃明君所为。”
杨安也这才严肃道。
对于杨广这位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皇帝,无论别人怎么评价,他还是很欣赏的。
不为别的。
只为杨广那一条四方胡虏,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的对外国策。
这国策,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霸气的一款了。
而且根据他大学时,给他们上战略解析课的那位少将教授所言。
历史上隋炀帝出兵高句丽,其实也是势在必行的。
因为这里面,除了收复失地,还有着保境安民,以及巩固大隋东北方边疆,防止外族南下等众多因素的。
所以杨安其实是支持杨广打高句丽的。
这点从李唐建立之后,李二和李治也都打过也可以侧面印证。
如果要真是不义之师,李二和李治还会去打吗?
可即便支持,却也改变不了他知道战争结果的事实。
“这,吾儿真的觉得,皇帝陛下他,亲征高句丽,是明君所为?”
而杨广,也这才神色稍微缓和,心里有些宽慰的看着杨安。
刚才还以为儿子不了解自己,可现在看来,儿子到底还是儿子,他是知自己这个父亲的。
“那肯定了,高句丽掠我国土,杀我百姓,陛下以天子之威征之,理所应当!”
杨安点头。
“可既是明君所为,理所应当,吾儿又为何说陛下此次亲征会败呢?”
杨广也这才再次问道。
他不认为他大隋的铁骑,会不是区区高句丽的对手。
至于外界所言的不义之师,东征会败,也只是那两大世家集团想要阻止他东征,保全自身利益所玩的小把戏而已。
可他的儿子说他东征是明君所为,却又说会败,这还是让他非常好奇的。
以至于就连杨六五和杨雄,这会也都看向了杨安。
杨雄更是对杨安道:“就是啊安儿,你该不会以为我大隋铁骑真不如那高句丽吧?”
“据某所知,陛下此次东征,可是征集了一百一十万大军,以许国公宇文述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楚国公杨玄感,荣国公来护儿为左右路先锋的。”
“许国公宇文述你知道吗?那可是追随陛下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大隋名将。”
杨雄以为杨安是不清楚大隋兵马的厉害。
“呵呵。”
但杨安却冷笑一声,道:“宇文述我自然知道。”
“可也正因有他,此战才会败。”
“为何?”
杨广和杨雄等人都是一愣,杨广这才皱眉问:“吾儿为何如此说?”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
公元611年,即隋大业七年,随着一首《长白山谣》席卷大地,隋朝这个华夏历史上继秦皇扫六合后,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开始日薄西山,步入倒计时。
而这会,位于东都洛阳邙山脚下庄子里的杨安,也正一边看着他让人誊抄来的《长白山谣》,一边心里道:“来了,这天下大乱要来了。”
“就是不知,以我穿越者的身份,能否在这乱世中再造一个不朽王朝,窥一窥那至尊神器?”
没错,杨安是一个穿越者。
六年前,也就是大业元年那年,他由一个后世国防生,穿越到了大隋朝一杨姓富商的八岁独子身上。
虽然他穿越的这主脑子有疾,属于没有幼年记忆的那种。
但他还是从那时起,就立下了要在这隋末乱世,和各路反王叫板,与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李二陛下争一争这天下的想法。
这皇帝,乞丐做得,建奴做得,我辈穿越之人如何做不得?
当然,他即便有这样的想法,却也知道,造反也是得有一个契机的,一个帝王皇权和世家门阀矛盾达到极致,天下大乱的契机。
而现在,这个契机终于来了。
可就算来了,一想到造反还得有钱有粮有人,他却又叹息一声,无奈道:“哎,看来还是得找我那便宜老爹商量商量,看看他那有多少钱?”
杨安的便宜老爹,常年在外经商,在杨安看来,应该是有点家底的。
“郎君,郎君。”
“老爷回来了,正在前厅等你,说是让你过去。”
而就在他想着这些时,他的耳边却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等他抬头,就见这庄子里的管事,也是他便宜老爹安排照顾他饮食起居的仆人杨六五噔噔噔的跑了过来。
杨六五今年整四十岁,虎背熊腰的身上穿着件灰色长衫,五大三粗络腮胡长的就跟张飞似的,让杨安怎么也不能把这厮和电视里那些富户人家的管事联系在一起。
可他还是点头道:“知道了知道了,某不是跟你说过,欲成大事者,心要狠,手要稳,性要静,你这样慌里慌张的,以后还怎么跟某干大事?”
“呵呵,晓得了,小人晓得了。”
“那郎君你看,老爷那边?”
杨六五也这才尴尬笑笑,有些讨好。
“走吧,既然我爹回来了,那就去见见。”
杨安颔首,抬腿向前厅走去。
......
“陛下,您于征讨高句丽前,来见三皇子,可是心里放心不下他?”
与此同时,杨安庄子的前厅,一位发须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也正好奇的对他面前负手而立,一袭黑金镶边常服,英武不凡的中年男子询问。
中年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杨安口中的便宜老爹,大隋第二任皇帝陛下,隋炀帝——杨广。
当然,现在还只是隋帝,炀这个谥号,还得等他死了后,被李渊给扣脑袋上才会有。
杨广今年四十三岁,剑眉星目,丰神如玉,尤其是这会负手而立,更是身上帝王之气尽显,盖世之姿磅礴。
但听到这,也还是叹息一声,道:“哎,到底还是族兄知我啊。”
“安儿这孩子,自从当年意外坠马后,就患上了脑疾,得了那离魂之症。”
“这些年,朕虽然也在帮他找寻名医,但那病症却未曾见好。”
“此次征讨高句丽,归期未知,朕自然难以安心。”
说到这里的杨广神色有些悲痛。
他还是太子时,命人教他的三子杨鸣弓马骑射,谁知马匹居然莫名发狂,杨鸣也因此摔下马来,没有了以往记忆。
一个没有记忆的皇子,是不适合生长在皇宫那种勾心斗角的地方的。
是故,他对外宣称三子夭折,暗中把他转移到了这处庄子,并且改名为杨安,为的就是他能无忧无虑,平平安安。
可纵然如此,他心里对这个三子,却还是有些亏欠的。
“陛下舐犊之情,老臣佩服。”
而杨广身边那老者,也就是小说《隋唐演义》里,大隋开国九老之一,靠山王杨林的原型,隋观王杨雄也感慨一声。
“呵呵。”
杨广笑笑,正准备说点其他,就见不远处,今年已经十四岁的杨安带着管事杨六五快速走了过来,大声道:“爹,爹,您回来的正好,孩儿有事要跟您说。”
“嗯?这位是?”
只是当杨安看见杨广身边的杨雄时,却瞬间眉头皱了起来,眼神也变的不善。
“哦,哈哈,安儿,爹方才忘了给你介绍了。”
“这位是爹的族兄,你的伯父,还不向你伯父见礼?”
杨广也一笑,介绍道。
“哦?原来是伯父啊?小侄杨安,见过伯父。”
杨安哦了声,这才拱手行礼。
“哈哈哈,好好好,多年不见,安儿都长这么大了?”
“此次出门走的着急,也并未给你带甚礼物,待下次,下次伯父过来时,给你一并带来。”
观王杨雄抚须,杨广这才对杨安好奇问:“对了安儿,你方才说有事要跟爹说,何事?”
或许是出于对杨安的亏欠,又或许是因为心中可怜这个孩子,杨广对杨安所提,一直都非常重视。
杨雄和杨六五也看向杨安。
“这。”
杨安迟疑了下,欲言又止的看着杨雄。
管事杨六五从小照顾他的起居,他可以信任。
但眼前这位初次见面的族中伯父,他可就有点不太敢了。
“无妨,你伯父乃是我杨氏族人,一直都和为父走的很近,吾儿但说无妨。”
杨广摆摆手。
“哦,这样啊,那孩儿就说了。”
杨安点头,这才四下看了看,然后小声道:“爹,这天下要大乱了。”
“不知您这些年做生意,家里财货如何?”
“可否能供养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咱们该早做准备,起兵造反了。”
“皇帝轮流坐,今年到咱家。”
“难道爹您就不想试试那九五至尊的宝座,啥滋味吗?”
(可考究可无脑的隋朝历史文,怎么看都行,喜欢的朋友还请书架好评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皇后萧氏和杨广三十年夫妻,她肯定是了解杨广的。
现在,他既然能这么说,那就定然是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呵呵。”
杨广也笑了下,然后道:“如今关陇那些家族狼子野心,妄图逆反纲常之意昭然若揭。”
“但朕前些日子命沈光派给使营暗中盯着他们,竟然有几个家族难以奏效。”
“既然如此,朕就给他们来一出兵者诡道也。”
“朕有心让安儿娶那长孙家的女子,把长孙家牢牢捆在我大隋的战车上,为我大隋所用,为朕收集他们意图不臣的罪证。”
杨广说的有些狡猾。
这些年,那些门阀世家收买宫中太监宫女,为他们打探宫中消息一事,他其实也并非不知情。
只是这偌大宫廷宫女太监众多,要是一个个盘查颇有不便,他也没有那心思去应付这些琐事。
故此只能装作什么也不知道。
但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能让关陇那些家族里也出现个叛徒为他所用,他肯定是想要试试的。
毕竟世家门阀,那才是帝王皇权最大的阻碍,江山社稷最大的毒瘤啊。
“这。”
皇后萧氏黛眉微蹙了蹙,有些担心的说:“陛下想用长孙家搜集关陇罪证一法固然可行,怕就怕那长孙家不答应啊。”
“如陛下所言,此计若成,则关陇各家族皆罪责难逃。”
“可若是败了,那长孙家,就万劫不复了。”
萧皇后出身兰陵萧氏,又是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可以说的上是真正的豪门望族。
有着如此出身,她肯定是知道权力的博弈其实都是狡诈的,也是各方利益相互交换的。
可就算知道,她还是担心长孙家不会答应。
因为这件事风险太大,稍微有个差池,那些关陇家族就能把长孙家给生吞活剥了,这点长孙家不可能不清楚?
“皇后放心,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但杨广却神秘一笑,旋即转移话题摆手道:“好了好了,不说这了。”
“你这两日派人打听一下那唤作长孙无垢的女子,看看她相貌品行如何?”
“她若是相貌周正,品行端雅,朕自会去跟长孙家谈。”
“可若是品行不端,那朕也不会委屈了咱安儿。”
杨广对杨安的宠溺很显然要超出任何人的。
这一点皇后萧氏自然也看出来了,所以很快就点头:“臣妾遵命。”
“那臣妾明日就招萧氏在洛阳的门子进宫,跟他们打听打听。”
“嗯。”
杨广嗯了声,然后才再次问:“还有珠儿,珠儿那丫头现在如何了?还是沉默寡言吗?”
他问的是他的长女,那个嫁给了宇文士及,后来又被他勒令和离带回宫的南阳公主杨玉珠。
南阳公主自从回宫后,就一直沉默寡言的事,杨广自然也是听说了的。
不过就算听说了,身为皇帝,他也没有太多精力去关注。
这会既然说起了孩子,他肯定是要一起问问的。
“还是和往日一样,也就臣妾过去时,会和臣妾说上几句,其他人都不怎么搭理。”
萧皇后喟然。
“哎。”
杨广也叹息一声,颇感无奈的道:“既如此,那皇后就多多费心,常去陪陪珠儿。”
“嗯,这个臣妾晓的。”
萧皇后点头,两人又聊了会就一起休息了。
……
而杨安却还不知道,自己想说又不知如何说的长孙无垢,居然就这样被便宜爹娘给安排了个明明白白。
要是知道,估计杨安都要问一句,爹,娘,孩儿看那李秀宁也颇有姿色,能否给孩儿也一并安排了?
杨广面沉如水说着。
目光看向手中那写着山东叛乱有变,短短数日出现十数股叛乱军的八百里加急,也立刻就明白了,这其中定然是有人在暗中支持。
否则,为何先前一直都是随手可灭的地方叛乱,会骤然巨变?
而若是有人支持的话,那这人,就是真真在找死了。
“诺,陛下。”
他殿外的太监,也立刻应了一声,赶紧就去传令了。
杨广这才放下那份加急,看着自己大业殿内的大隋舆图,心里一个个的猜测着:“是高家,长孙家,苓狐家,还是李家,又或者是?”
自从被杨安点出了关陇的不臣之心后,杨广越发觉得,关陇这些家族已经到了疯狂的边缘。
可纵然如此,他也不能确定,到底是关陇哪个家族在背后搞鬼,毕竟整个关陇集团,如今已经有不少家族了。
而就在他想着这些时,给使营统领沈光,也已经到了殿外。
才到,沈光就朗声开口:“臣沈光,见过陛下。”
“嗯,进来回话。”
杨广嗯了声,等沈光走进大殿,他才问沈光:“前些日子,朕让你派人监视关陇那些家族的事,你办的如何了?”
“这是山东那边送来的八百里加急,你觉得,会是哪个家族所为?”
杨广说着就把那八百里加急丢给了沈光。
“这。”
沈光也在看了一眼后,立刻冷汗淋漓道:“陛下,臣安排的人尚无这方面的消息传回。”
“废物!”
“堂堂给使营,天子亲卫,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吗?”
杨广瞬间就脸色沉了起来,吓的沈光也噗通跪在地上,道:“陛下恕罪,非是臣手下无能,而是关陇有些家族十分小心,臣安排进去的人,目前连其内府都不能靠近。”
沈光其实也很无奈。
关陇门阀虽没山东,江南两大门阀世家那般传承久远,可却也是天下三大门阀之一。
这样的势力,哪能那么容易就接触到人家内府?
“哦?是哪些家族如此小心?”
杨广也这才眉毛挑了下,问道。
“高家,长孙家,还有唐国公李渊的府上。”
“至于其他如苏相,苓狐家那些,臣倒是安排了一些人进去,只是他们并未有此消息传回。”
沈光赶紧应声。
“高家,长孙家,还有朕的那位表兄家?”
“如此看来,此事该就是出自这三家的手笔了。”
“可你这尚无消息传回,倒是让朕难办了。”
杨广眼睛眯起盯着沈光。
他能毫不眨眼让人灭了宇文家,就足以看出他不是个心慈手软的君王。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能没有证据,仅凭猜测就杀人呀。
若真那样的话,这朝堂就要人心惶惶了。
“臣,死罪。”
沈光也脑袋紧紧抵在地上。
“起来吧,此事也并不能怪你。”
“真要怪,也只能怪朕的这皇位太诱人,总有人惦记。”
杨广摆摆手,等沈光起身,这才对他挥手:“你且先出去,给朕传观王来。”
说到这时,他其实已经明白对方的目的了。
暗中支持叛乱。
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派身边能征之将平叛。
可若是平叛,他心里内定的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人选,就又有了变数。
如此狼子野心,他岂能不知?
可即便知,他却也不得不和观王来商议此事。
因为那些人这次,是真给他出了道难题,在挑战他的帝王之心。
“诺。”
沈光躬身,这才行了一礼离开。
杨广则依旧盯着那大隋舆图,直到许久后,有太监来报,观王杨雄到了,杨广才转身对殿外的杨雄道:“族兄来了进来即可。”
“你们这些没眼力的,观王来了还让观王等着不成?”
随后更是对外面的太监呵斥。
“奴婢该死。”
外面那些太监吓的全部跪在地上,杨雄这才笑道:“是老臣要等的,还请陛下莫要责怪他们。”
当然,嘴上这么说,杨雄心里其实也明白,杨广这也就客套话而已。
自己若真恃宠而骄无视礼法,那可就要大祸临头了。
“呵呵。”
杨广笑了下,这才看向那些太监道:“此次是观王为尔等求情,再有下次,一律杖毙。”
“退下吧。”
“谢陛下。”
“谢观王。”
太监们瑟瑟发抖,等离开大业殿,这才齐齐松了口气。
杨广也在观王杨雄进殿后,把那份八百里加急给了他道:“看看吧。”
“好一招一石二鸟,这是想让陛下派兵镇压?”
观王杨雄仔细看了遍那奏疏,才问:“关陇那些人的手笔?”
“除了他们还能有谁?他们这是在拿朕的心性做文章,给朕出难题呀。”
杨广平静说道。
自身性多疑这点,他肯定知道。
可帝王又岂能如普通人那般被人随意看出心思?
故此,他也不觉得这是问题。
帝王心,深似海嘛。
“那陛下打算如何?”
杨雄也这才再次问道。
他不会在皇帝面前卖弄自己的心思,身为臣子,只需在皇帝做的不对时劝阻即可。
若是替帝王做主,那就僭越了。
“尚在考虑。”
杨广摇头。
他其实是想鱼俱罗去镇压的,如此出其不意,正好破局。
可他也需权衡,毕竟鱼俱罗的亲弟,确实死于他手。
杨雄自然知晓此事不好决断,故此再次道:“那,要不去问问三皇子的意见?”
“三皇子在识人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况且陛下前阵子不是说,三皇子在训练士卒吗?我们也正好去看看,就当散心了,如何?”
杨雄是觉得杨安的识人之明很厉害。
“这,倒也尚可。”
杨广一怔,这才和杨雄换了身常服,带着一队侍卫出宫向洛阳城外庄子而去。
而此时的杨安,还正在庄子的后厨,指挥几个下人炖红烧肉呢,一边炖,杨安还一边道:“对,加酱油,一定要记得加酱油,酱油可以去掉猪肉的腥味。”
杨安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现代化的军事训练方法,相比古代练兵之法那肯定是强度高了不知多少的。
可强度高了兵卒的消耗也大。
这消耗大了,整天粗茶淡饭的肯定就不行了。
故此,他只能用加酱油的方法,把这个年代还无法去除腥味的猪肉,给去除了腥味让这些兵卒食用。
毕竟猪肉因为有腥味,便宜啊。
可就在他红烧肉要炖好之际,却听见不远处杨广那爽朗的笑声传了过来:“哈哈哈,吾儿这是在忙甚?”
“啊?爹?伯父?”
杨安愣了下,扭头看见杨广和杨雄,这才麻溜的从锅里舀了一碗红烧肉端过去道:“爹,伯父,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快来尝尝这红烧肉,刚出锅的。”
杨安屁颠屁颠的。
但杨广和杨雄却一愣,看着那红烧肉疑惑问:“红烧肉?”
“对啊,就是猪肉,趁热吃,孩儿这是猪油炒的,凉了就不好吃了。”
杨安笑眯眯的。
“猪肉?”
杨广和杨雄对视一眼,杨广这才问:“安儿啊,你可是那脑疾又加重了??”
杨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