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李姜姜姜香玲的其他类型小说《和我妈一起穿越,我爸在家做后勤李姜姜姜香玲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十颗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两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了封氏布庄,当时那位很客气的小伙计给她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带着小布包走到了布庄,今天门口已经没有了卖荷包的摊位。两人还未走进店里,伙计就迎了上来,刚好还是上回的那个伙计,伙计一看是母女俩,他还记得,赶紧客气的问道:“两位客官,里面请,今天打算看些什么呢?”李姜姜一看还是上回的伙计,便没有多说,直奔主题问道:“小哥,今天我和我娘来不是买东西的,想打听点事。”小伙计听说这母女俩来不是买东西也没有变脸,依旧很客气:“不知两位客官想打听些什么事呢?”姜香玲接过话问道:“小兄弟,是这样的,我们娘俩想打听一下珍珠的价格。”小伙计一听:“珍珠啊,是有些价值的,但是也不算特别稀罕的物件,主要是要看成色了。”李姜姜看着小伙计的神色,...
《和我妈一起穿越,我爸在家做后勤李姜姜姜香玲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两人都第一时间想到了封氏布庄,当时那位很客气的小伙计给她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带着小布包走到了布庄,今天门口已经没有了卖荷包的摊位。两人还未走进店里,伙计就迎了上来,刚好还是上回的那个伙计,伙计一看是母女俩,他还记得,赶紧客气的问道:“两位客官,里面请,今天打算看些什么呢?”
李姜姜一看还是上回的伙计,便没有多说,直奔主题问道:“小哥,今天我和我娘来不是买东西的,想打听点事。”
小伙计听说这母女俩来不是买东西也没有变脸,依旧很客气:“不知两位客官想打听些什么事呢?”
姜香玲接过话问道:“小兄弟,是这样的,我们娘俩想打听一下珍珠的价格。”
小伙计一听:“珍珠啊,是有些价值的,但是也不算特别稀罕的物件,主要是要看成色了。”
李姜姜看着小伙计的神色,听到珍珠的时候并没有多吃惊,也知道小伙计没有欺负她们不懂,心中也知道她们娘俩凭着珍珠发财摆烂的想法破灭了。
姜香玲闻言从包里拿出了自己打的络子问道小伙计:“小兄弟,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所以上回从这里买了些棉线回去做了些络子,不知道这个如果摆摊卖能卖多少钱呢?”
小伙计仔细打量了一下手里的络子,款式别致,线的配色也非常的独特,于是赶紧问道:“大姐,不知道你做了多少?”
姜香玲一看有戏,连忙回到:“不知道能不能那卖出去,所以我就是先试试,一共只打了20条。“
小伙计说道:“大姐,您别急,能否稍等我一下,我去找我们掌柜,说不定他愿意直接收了您这络子。”
姜香玲连忙说道没问题,母女俩便等着小伙计去找掌柜过来。
不一会儿,小伙计便带着一位女子走了过来,只见那女子梳着高高的云髻,斜插着一只玉簪,面容秀美,身姿婉约,但是眉目之间却有着精明果断的神色,一看就是常年做生意的模样。
封细雪走来的途中已经悄悄打量过这母女两,刚刚已经听店里伙计小满说了这母女俩的事,心想这两人身上怕是有珍珠要卖,但是人家还没提,那自己先不开口,便只问道:“这位娘子,还有这位小妹妹你们好,我是这家店的掌柜,我姓封,听说二位有络子想卖?”
姜香玲赶紧点点头递上了络子:“是的封掌柜,这是我打的络子,您可以看看。”
封细雪接过这些络子,确实像小满说的很特别,款式也是她从未见过的。她的店铺门口的荷包其实也是收的一位姑娘的,但是那位姑娘性格也比较特别,好像还有别的事情要忙,所以一个月只给供两次荷包,不过也给店铺带来了很不错的效果。
其实封细雪也早就在想着再收一些独特精美的东西用来吸引客流了,今天看到这些络子刚好觉得可以便问道:“不知这位娘子是否愿意将这些卖给我?我绝对不会让你吃亏。”
姜香玲和李姜姜早就在家里商量过,如果有人愿意收那更好了,这不是她们那个年代,批发价会比零售价低,在这个年代,零售很难卖出高价,除非遇上贵人,但是批发就不一样了,进货的商人自有出售的路子,也肯定会比她们摆摊卖的贵。只要她们的货够好,那批发的价格就不会低。
“不知道这些络子能卖什么价格?”虽说姜香玲对这家店铺的观感很好,但是在商言商,价格还是要事先谈好的。
封细雪想了会儿道:“一条这样的络子我给你8文如何?”
姜香玲和李姜姜对视了一眼,李姜姜说道:“漂亮掌柜姐姐,我娘做这些络子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呢,而且这是精细活,也出不了太大的量,如果您能价格高点,我们以后做了只卖给你一家可好?”
“哦?你是说给我独家?”封细雪笑着问道。
李姜姜十分惊讶在这个时代听到“独家”这个词,但是没有动声色,表现的一脸天真的模样:“恩?独家?”姜香玲也明白了自家闺女的意思,也没有表现出什么。
封细雪连忙说道:“哦这还是我从另一位朋友那里听到的词,她给我解释了一遍我觉得挺新鲜就学上了,也是你们说的只供给我一家的意思,哈哈你们不要见笑。”
李姜姜也表现出听明白了的意思:“对,漂亮姐姐,我们也独家!”
封细雪轻笑着捂了捂嘴:“你这丫头倒是个嘴甜的,这样,我就给你们10文一条如何,这是我最大的诚意了,整个镇上应该不会有人价格出的比我还高了哦。”
李姜姜见差不多了也笑着说道:“谢谢漂亮姐姐!”
就这样络子一共卖了200文,都赶上今天卖鸡蛋饼的收入了。
封细雪见时机差不多了便问道:“听说你们打听珍珠的事情,不知道你们是想买还是想卖?”
李姜姜也不惊讶封细雪知道她们手里有珍珠的事情,毕竟自己刚刚和老娘问的很明显了,“我们想卖。”
“可以给我看一下吗?”封细雪问道。
姜香玲从包里拿出了一条流苏,圆润的珍珠轻轻晃动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温润的光芒。
封细雪一眼就看中了这颗珍珠,虽说流苏的样式也很精美,但是这颗珍珠更加的夺目,虽说算不上极品,但也算得上上品了,便问道:“你们有多少,能不能都卖给我?
李姜姜想了一下说道:“这是我爹爹当年打仗的时候得到后寄给我们的,一共只有两颗。”不知道为什么,李姜姜听到“独家”两个字之后,下意识的想遮掩一下自己和老娘的来历,一个快要揭不开锅的家庭怎么会拿得出来那么多珍珠,只好说的少一些,钱暂时够花就行,至于珍珠的来历,只能把帽子扣在那个战死的李大军身上了。
封细雪听了有些失望,但是两颗也不错:“两颗一共50两!如果你们不知道珍珠的价格也没关系,你们可以去斜对面的首饰铺子先打听打听再回来。”
李姜姜再次询问了封细雪的打算,封细雪无奈道:“这一次是不想走也得离开了,可能情况要比我想象的严重多了。”
李姜姜听到封细雪这么说才松了一口气:“封姐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是保住小命重要。”
封细雪也问了李姜姜做何打算,李姜姜思索了片刻:“我还是会劝村里大家一起走,现在情况已经基本确认了,想来也应该好劝一些。”
封细雪点点头,如今距离预测的日期还有一个月左右,她已经开始安排关店事宜,今天也是和李姜姜商量一下羽绒服还要卖多久。
两人决定再卖十天的羽绒服,便暂时歇业了。到时候也有足够的时间离开了。
商量完这些,封细雪将最近的账和李姜姜对了一遍,这段时间,大概交了不到两千件羽绒服给封氏,挣了920两,李姜姜得六成,到手了552两!
李姜姜不敢想象,前段时间还几文几文的挣的,如今却手握五百多两巨款。
但是李姜姜属于心里越激动、面上却越冷静的人,这个反应倒是让封细雪惊讶了一下,内心更加坚信,李姜姜这孩子将来必有大成!
封细雪贴心的将银两换成了银票,只余了52两碎银给李姜姜,这样带回去也不惹人注意。
不过李姜姜出了封氏并没有直接回村,而是在镇上溜达了一圈。镇上的人已经明显少了很多,再看粮食的价格,直接翻了数倍,李姜姜十分庆幸自己和老娘已经囤了不少,看样子也是有不少人想借此发一笔财的。
李姜姜并没有买什么东西,而是将500两银票换成了金锭,然后迅速回了村。
李姜姜先去了村长家,告知了村长镇上粮食涨价的事情,村长长吁的一口气:“哎,到底还是躲不过。”
不过李姜姜也得知了村长前些天以修祠堂的理由收取的钱都用来买过冬的东西了,另外还有村里的一些钱也用来购买了粮食。得知这一切之后,李姜姜才感叹道,古人的集体利益观念确实挺重,在有些时候这种观念也正是保证存活的人能够多一些的原因。
村长刚想和李姜姜说了什么,便有送信的人来通知村长去镇上一趟,官府有事情要通知。
来不及多说,村长只让李姜姜帮他给刘翠传个话,今天怕是赶不及回来了。
李姜姜回到家里,姜香玲也在家准备好了饭菜,看到李姜姜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连忙问道:“怎么了,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李姜姜看了看她娘才说道:“娘,寒潮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估计这两天就有大消息了,我和封姐姐商量再做十天羽绒服就停了,我们得走了。”
姜香玲也一愣,说实话,她刚和这里人处好关系,而且刚在这个小村里落了脚,一切正往好的方向发展,一时得知要离开这个地方,还怪舍不得的。不过很快她就想到了一件事:“村里人应该都一起走吧。”
李姜姜说道:“应该是了,村长爷爷看样子已经有这个打算了,他和族长们也囤了不少粮食,就是为这个事情做准备的。”
姜香玲不解:“那你还愁啥呢?大家一起走不也挺好吗?而且我们囤的粮食......”
是的,姜香玲和李姜姜的银两都用来屯粮了,还有李显明支援的大批粮食,足够母女俩吃很久了。李姜姜愁的只是对于漂泊的迷惘,还有天灾的可怕,不知道这个寒潮到底会到什么地步。
来到摊位的跟前,李姜姜发现原来是个荷包摊子,款式很多,各种图案也很精美。接着李姜姜眼睛亮亮的盯着她娘:“娘,你当年不是搞这个的嘛,咱也试试,整个双管齐下?”
姜香玲当年正是学的服装设计,闲暇之余自己也爱当个裁缝,缝个荷包不难,难的是这些花样她绣不出来:“我只会缝,不会绣啊,荷包的卖点就是它上面的花样啊。”
李姜姜听了便明白是自己想的太美了,但是很快她注意到了另外一件事:“娘,咱去买点线,想办法看能不能挣点快钱!”
姜香玲一头雾水的被李姜姜拉进布庄,这个布庄还挺大,在店里伙计的介绍下才知道外面的摊子也是布庄老板生意,每个月只摆两次,都是些最新款的荷包,款式要比市面上的荷包新颖很多,很多姑娘们都在这两天被吸引过来,带动了布庄的生意同时也给布庄打出了知名度,现在整个镇上这家封氏布庄的生意在这个行业里是最好的。
李姜姜听了伙计介绍,也很佩服这个布庄的老板,没想到这个老板在这个年代也把引流和饥饿营销做的如此的好。
李姜姜只买了些棉线,小伙计也没有因为李姜姜只买棉线就不高兴,还是很热情的接待着李姜姜,不过小伙计属实没想到李姜姜棉线要买100文的。
姜香玲也有点诧异:“姜姜,咱买这么多棉线做什么?”
“娘,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你帮我一起选些好看的质量好些的棉线,等回家了我再跟你细说。”李姜姜说道。
姜香玲一直很尊重孩子的想法,听到李姜姜有自己的计划之后也不再多问,帮着一起选了起来。
母女俩付了钱又拎着一大包线出了布庄,走到了良叔的牛车前,良叔正坐着牛车上打着盹,看到母女俩拎着一大堆东西过来,也上前搭了把手,帮着母女二人把东西搬到了车上,其实算了算母女俩也没有买太多东西,毕竟初来乍到,有些想法只能试试水。
一般如果东西带的多,良叔会另外收个一两文,但是母女俩的东西不算多,今天回程的人也少了几个,便没有再收费,但是姜香玲还是给了良叔一个菜包子,良叔没有推脱得掉,三个人便一起坐在牛车上啃着菜包子等着其他人,至于肉包子嘛,有点贵,现在条件不允许,带回家自己偷偷吃吧……
回到家中,母女俩一边吃着包子一边算了算今天的开销,一共花了一两银子加664文,现在家里还剩下10两银子再加66文。
这个时代的物价还算可以,整体经济比较向上,也就是说老百姓还是舍得有些花销的,十两银子确实维持不了太久的生活,所以母女俩想做些小买卖,穿越必备的肥皂、麻辣烫什么的,母女二人都不会,但是有一样东西李姜姜非常擅长,就是鸡蛋饼,不过这里没有烤肠肉片什么的,那就先做一些简易版的鸡蛋饼试试呢。
“姜姜,你歇会儿,我去邱铁匠家看看能不能帮我打个平底锅。”姜香玲对着李姜姜说道。
李姜姜赶紧咽下了嘴里最后一口包子:“娘,我和你一起去,虽然这个时代开放些,但是你可别忘啦你在这里名声不好还是个寡妇,晚上一个人去邱铁匠家万一有人说闲话。”
姜香玲点点头:“是了,还是你想的快些,果然脑子新一点就是比我的好用。”
于是两人锁上了门带了银子往邱铁匠家走去,天还没有黑,路上倒是有不少人坐在家门口闲聊。不少村民看到母女二人都挺惊讶的,什么时候这母女俩关系这么好了,还手牵手的。
“哎呀你不知道啊,听说姜香玲伤了脑子,现在可听她闺女的话啦。”村里一个妇人悄声的对着边上的妇人说道。
李姜姜和姜香玲把这些话听在耳里但是没有说什么,这就是她们想要的效果。李姜姜走过那两个妇人面前时,还对着她们礼貌的笑了笑才走远。
另一个妇人也说道:“也是个好事,这下姜姜能过的松快些了。”
第一个说话的妇人反而说道:“好什么好,听说她家没钱了,不然姜香玲咋会把闺女卖给...嫁给孙屠夫啊,不过这事没成,她又伤了脑子,这个家以后得指望她闺女养活,往后还不知道这娘俩日子咋过呢,姜姜才13岁,又是个姑娘家,出去做工能给个二三十文顶天啦。”
......
来到邱铁匠家,母女二人说明了来意,但是邱铁匠不太明白,谁家锅就要个铁板啊,还是个圆的带两把手,这锅做点汤不是全撒了嘛。
不过上门的生意邱铁匠自不会拒绝,和母女俩确定之后,告诉她们明天下午就可以来取,一共200文,母女俩付了定金便离开了。
回到家之后两人寻思着还差点什么,“还差个炉子!”李姜姜说道,于是李姜姜飞快跑回邱铁匠家又订了个炉子。
“娘,鸡蛋饼要先等工具了,我来说说第二个路子,咱做流苏!”李姜姜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了白天买的棉线。
这倒是姜香玲没想到的,但也确实是她擅长的,无论是搓线还是编绳她都很有经验,这些年她闲来无事总折腾这个,还弄了网店在断断续续的卖着自己做的一些手工。
“这倒是没问题,但是只有绳子会不会样式太简单了啊?”姜香玲问道。
李姜姜闻言去柜子里拿出来了姜香玲前天突然消失又突然出现穿回来的那套现代的衣服和鞋,衣服是一件连衣裙,款式简单,颜色素净并且布料很好,李姜姜暂时没舍得动它,但是这个裙子有个珍珠腰带配饰!
李姜姜打算把腰带上的珍珠拆下来作为流苏的配饰,细数了一下,一共有38颗珍珠!
“娘,你以前看的小说里面,珍珠能卖多少钱?”李姜姜兴奋的问道。
这个年代的物价和姜香玲认知的历史上不太一样,粮食之类的还好,但是盐、铁之类的都由皇商垄断控制,所以价格略高昂了些。姜香玲想了想,然后瞳孔也慢慢放大:“我看的一颗珍珠能卖数十两,品质好的一颗甚至能卖百两、千两!”越说姜香玲也越兴奋了!
李姜姜知道村长误会了:“不是的,因为这批货人家催的急,所以我们打算分白天一批和夜里一批,白天的100文一人,夜里的同样时长110文一人,不过我们还是没有办法提供伙食哦!”李姜姜说完挠了挠头。
确实如此,这批货比上回封氏要的多,而且只有七天时间了,脚踩的缝纫机比不上李姜姜母女之前电动的效率高,所以需要日夜赶工了。
李村长看向姜香玲,只见姜香玲一副我听我女儿的意思,李村长就明白了:“行,我直接通知一下村里人去你们家门口开个会,你们先回家等我。”
说完李村长便直接出了门,李姜姜二人先回了家。
母女二人在路上也另外商量了一些事。
在家门口等了片刻,村里的人有时间的都过来了,其实听说来李姜姜家门口开会,大家心里也都猜测到了和姜香玲家最近的动静相关。
村长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安静一下,我呢有个事情要和大家商量,你们都知道全子媳妇最近找了点活计,有些人呢也来干过了!都收到工钱了吧!”
之前来干过活的十人纷纷抢着出声,表示都收到钱了,她们也猜到这回怕是还有活干,想着好好表现呢。毕竟像姜香玲这么爽快的干完活就结工钱的人在镇上都不多,都得压上一段时间呢。
村长看了大家反应,也是借着这几人的口让大家知道确实都领到了工钱,继续说道:“现在呢,全子媳妇又接了一批活,还需要找人做,你们有时间的可以考虑考虑,工钱还和上回一样。”
干过的十人纷纷往前说道:“我们有时间,我们也熟悉了。”
村长说道:“大家别急,这回机会多,全子媳妇要40个人,20个人白天干,20个人晚上干,晚上干的人辛苦些,时间和白天一样久,但是多10文钱,大家可以商量一下。”
很快,有些人选择了白天,有些人选择了晚上,由于人数比较多,姜香玲请村长帮忙挑了人出来,这样一来靠谱性有了,没被选上的人也不会有多大怨言。
张婶三人还有点纳闷,怎么这回不找她们了呢?难道有了别的人选,姜香玲就不带她们一起玩了?
规定好明天开始的上工时间之后,众人纷纷离开。
姜香玲留下了村长和张婶三人,先是对着村长说道:“村长叔,我知道你家强子的媳妇也会写字,如果她愿意的话也来我这里帮帮忙,每天帮忙统计一下人数就可以,工钱和其他人一样,您看呢?”
李村长一听,这姜香玲是在跟自己示好呢,虽说是100文一天,但是不用干活儿啊,本来自己是想着村里人多挣点就行,现在自己家媳妇也能挣点那更好了,便欣然答应。
送走了村长,姜香玲才拉着王婶三人坐下:“姐妹们,这次我没有选你们来做工你们不要生气。”
张婶其实有点情绪的,怎么光喊别人不叫自己呢?自己做上一批货的时候,为了给姜香玲在其他人面前挣脸面,可是下了狠劲的,做的也比别人多。
胡婶只是想了想,是不是自己上回没做好,所以这回不要自己了?
王婶就不一样了,一开始觉得没找自己是好事,虽然心疼一天100文工钱。但是后面发现另外两人也没找,完了!到底是和她们归为一类了!
第二天一早,李姜姜和姜香玲又坐牛车来到了镇上,还好姜香玲起来的早,把火腿肠的外衣都撕掉了顺便切成了丁拌在面糊里。
两人在路上就商量过了,加量不加价!因为有的挣。
今天来李姜姜摊位的人发现蛋饼不一样了,里面多了些红色的东西,有点肉的口感,但又不是肉,吃起来却格外的鲜美,关键是还是五文钱一个,在购买过的人的宣传下,李姜姜今天的面糊很快消耗一空。
因为今天凌晨的时候姜香玲已经用掉了回现代的机会,所以母女二人今天回了家之后哪里也没去,一个打络子,一个准备明天的食材,这次要多准备一些。
次日李姜姜双倍的面糊也是很快就售空了,吃过的人始终不知道那个红色的鲜美的东西是什么。
也有另外的鸡蛋饼摊尝试着加了腊肉粒,可是这样一来成本就上去了,如果不涨价,那就不划算了,可是涨价了就不好卖了。
“真这么好吃?”福云酒楼的王掌柜问着店里的小伙计。
小伙计回答道:“咱们店里比这好吃的多了去,但是她那鸡蛋饼胜在一个鲜和独特,我是没看的出来这个红色的是什么东西。”
于是王掌柜也勾起了好奇心,派小伙计再去买一份回来。
过了好一会儿小伙计才带着鸡蛋饼回来,气喘吁吁道:“掌柜的,幸亏我跑的快,那小姑娘差点都卖完了!”
王掌柜接过鸡蛋饼让小伙计去忙去了,他打开用大叶子包的鸡蛋饼,黄灿灿的表皮夹杂着香葱,似乎有些焦脆但是更多的却是一股蛋香,让人迫不及待的想咬一口。
王掌柜赶紧来到后厨,让掌勺师傅将蛋饼切分开都尝一尝。
没想到入口的一瞬间香味弥漫在了口腔里,可是经验十足的大师傅也只尝出了面粉、鸡蛋和小葱的味道,那个红色的东西他始终都不认识。
王掌柜知道让大师傅琢磨出这个红色东西是不可能了,只能再想别的办法,毕竟这个蛋饼摊连续两天排起了长龙,以他经商多年的头脑,这个食物怕是要盛行了。
回到家后,李姜姜对着姜香玲说道:“娘,你少打点络子吧,晚上熬夜伤眼睛,这两天鸡蛋饼挣了快500文呢,多亏老李的火腿肠。”
姜香玲闻言并没有答应:“咱这络子啊起码是个安稳的活,我也趁这个机会多练练手,以后碰见什么别的花样了也能试试。”
“那行,明天我们再买点蜡烛,点亮些。”李姜姜没有强求,同样尊重姜香玲的想法。
姜香玲一愣,赶紧掏出小本本和笔一边记一边说道:“咱那里蜡烛多便宜啊,让你爸多买点,对了,让他买点蓄电池,搞点便携式的电器什么的。”
“娘,咱这有点太高调了,毕竟咱这屋子不算隐私,要不你让老爸搞几个充电宝和能连接充电宝的照明设备,小一点低调些。”李姜姜说道。
姜香玲觉得有道理,另外商量了下,总说“咱那个时代”不安全,万一被人听见了不好解释,以后就说是老家。
正好原主姜香玲也是父母双亡的,她本是外地孤女,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半乞讨半流浪的来到了李家村,李全到了适婚年龄,也无长辈帮其操劳,刚好看到姜香玲年龄合适,就看中了她,许诺说让她能够吃饱穿暖,她便嫁了。
两人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决定明天蛋饼结束了,再采办一些食材,肉早就吃光了,李姜姜吃鸡蛋都吃的想吐了。
......
到了镇上,今天的鸡蛋饼依旧卖的很好,不过路上比平时多了不少马车匆匆来去,这一看就是富人家的马车,李姜姜多留意了几眼。
母女二人很快就把面糊消耗完了,便早早的准备收摊,这时候摊位面前来了个身着小厮服的男子:“两位请留步,不知现在是否有时间,我们掌柜想邀请二位聊一聊。”
姜香玲将李姜姜拉到身后:“不知你们掌柜找我们何事?”
小伙计答道:“您不用紧张,我们是做酒楼生意的,只是对你们的鸡蛋饼感兴趣。”
李姜姜和姜香玲对视了一眼:难道她们也能走上卖配方分成发家的路了?
两人跟着小伙计来到了福云酒楼,小伙计将二人带到了包厢里:“二位请稍等,我这就去找我们掌柜。”说罢便转身退出了房间。
母女二人坐了下来,李姜姜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思索了片刻便对姜香玲说道:“娘,那个行脚的商人要是还不出现,咱们的火腿肠剩的不多了,到时候鸡蛋饼没了这个材料,生意又得不好做了!”
姜香玲也是愣了一瞬,随即反应过来:“哎,也是,今天这个掌柜找咱们聊鸡蛋饼,这有啥可聊的啊,大家不都会做嘛。”
母女二人又把话题扯到了其他地方,假装随意聊着村里的家长里短,门外的小伙计才悄悄的离开了。
“这么说,那个叫火腿肠的东西也不是她们做的?而是买的。”王掌柜思索了一阵,还是决定先去探探母女二人的口风。
来到包厢,见母女二人正坐得歪七扭八的靠着桌子,聊的唾沫星子乱飞,一看一副市井模样,王掌柜心里已经一大半觉得没什么可聊的了,不过人也喊过来了,那就问问吧。
“两位娘子,鄙人正是这座酒楼的王掌柜,也不跟你们绕弯子,我对你们手里的鸡蛋饼很感兴趣,不知二位能不能拱手相让?当然我也不会白拿二位的。”王掌柜进门说道。
李姜姜虽然身体才13岁,在现代肯定是个孩子,不过在这个年代这个年纪独立的已经不少见了。
李姜姜大大咧咧的直接回答道:“行啊掌柜的,你给我钱,我就给你配方!”一边说一边大眼睛滴溜溜的转。
王掌柜心里一动,听这个小丫头这么说,难道她的手里真的有那个火腿肠的配方?可是这娘俩刚刚单独的时候不还说这个是买的一个行脚商人的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