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小说杨春琼林木完结版》,由网络作家“秋光老”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春琼娘仨在庄子里住了七天后,杨县令终于来到了牛头村跟妻女团聚了。牛头村不大,只有三十来户人家,杨县令很快巡查完毕,结束后就往自家庄子赶,林木一早就去村口跟杨县令汇合,杨县令巡查的时候,他在身边伺候,这会儿边赶车,边跟杨县令汇报杨家庄子情况。“夫人、大姑娘和二姑娘在庄子住的都挺好的,前几天还去爬了牛头山。大姑娘在书上学了种新的苞谷种植方法,她将咱家的地一分为二,一半留着用新方法种,一半刘伯已经安排种完。”“新的方法?就是用你送过来的那种农具?”一听闺女发现了新的种植方法,杨县令瞬间精神了,听铁匠说搞了个新农具,怎么还有新的种植方法?“是的,就是种子不先种在地里,属下说不清楚,您一会儿问大姑娘。”“那快点。”杨县令有点等不及了。“……”...
《被退婚后,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小说杨春琼林木完结版》精彩片段
春琼娘仨在庄子里住了七天后,杨县令终于来到了牛头村跟妻女团聚了。
牛头村不大,只有三十来户人家,杨县令很快巡查完毕,结束后就往自家庄子赶,林木一早就去村口跟杨县令汇合,杨县令巡查的时候,他在身边伺候,这会儿边赶车,边跟杨县令汇报杨家庄子情况。
“夫人、大姑娘和二姑娘在庄子住的都挺好的,前几天还去爬了牛头山。大姑娘在书上学了种新的苞谷种植方法,她将咱家的地一分为二,一半留着用新方法种,一半刘伯已经安排种完。”
“新的方法?就是用你送过来的那种农具?”一听闺女发现了新的种植方法,杨县令瞬间精神了,听铁匠说搞了个新农具,怎么还有新的种植方法?
“是的,就是种子不先种在地里,属下说不清楚,您一会儿问大姑娘。”
“那快点。”杨县令有点等不及了。
“……”倒也不在乎这一会儿功夫啊老爷,林木暗自吐槽,催促马儿走快点。
……
“琼儿,听说你发现了一个新种植方法,快跟爹说说是什么方法!”春琼正在育苗池看苗,大老远听到她爹的声音。
她从大棚里伸出脑袋,拍了拍脑袋上的灰,站起身,她爹已经在跟前了。看到春琼的动作,也趴到地上,伸着脑袋往棚子里看。
“哟,这么暖和!”杨县令一边看一边问,“闺女,这就是那新方法吗?”
春琼把老爹扶起来,拍掉他膝盖和脑袋上的的灰,“爹,您忙完了?”
“忙完了,在庄子住一晚,明天咱们就一起回县里。”杨县令把闺女脸上的泥擦掉,催促春琼,“快跟爹说说这种种植方法。”
春琼抿嘴笑,就知道她爹等不及,“这是移栽技术。就是不直接把种子撒在地里,而是提前育种,然后载苗。这种方法成活率比较高,也比较节省种子。您刚才看到了吧,棚子里一眼望去都是绿芽,眼前所见,没看到没出芽的。并且,一个育苗钵,只需放一颗种子。”
最近天气好,温度高,四五天时间大棚里的苗都出来了。
“一颗种子就有一株苗?”有着多年春耕巡查经验的杨县令惊呆了,“出苗率这么高?村民播种,一个坑可是要放三到六颗种子的!”
就这都不能保证每个坑里的种子都能长出来,中间断断续续还要补种两三次。
春琼笑着点头,她知道呀,所以才把这个方法拿出来。
杨县令激动地围着春琼转圈,这方法一旦推广开来,一年得节省多少粮种下来,这些粮种又能开多少荒地!不仅如此,百姓也能省了一大笔买种子的钱!
杨县令竟然没有怀疑春琼的话。
春琼没说的是,这种种植方法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呢!
“爹,这种方法确实节省粮种,成活率也高,但是呢,成本也高。您看这上面盖的,可是现今市面最好的油纸,一版得好几两银子呢!普通村民可用不起。咱们家今年先试种一季,到秋天收了再看情况。”
她怕她爹心急老早跟上面汇报了。
春琼要的可不仅仅是省点种子的结果,一切等秋收之后。
杨县令这才注意到棚子上的油纸,确实又薄又清透,关键是还结实,好几天了都没破损。
这年代油纸多用于富户糊窗户,不是一般家庭用的起的。
杨县令激动的心,慢慢冷静下来。
“好,爹知道了。琼儿,你尽管试,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跟爹说,爹来想办法。”
“好。正好爹见多识广,您帮我想想,有什么东西能够替代这油纸还便宜?”
来到这时代十二年,除了刚出生那会儿,随着杨县令赴任从青阳到郧乡,从来没出过郧乡县,对这时代的了解,全部来自县令书房的书中。
所以她不知道这时代是否有琉璃和云母,甚至玻璃。
杨县令低眉深思,“我让人去找。”
“好。”
一家人难得团聚,晚上春琼和她娘一起下厨,整了顿丰盛的晚餐。
等杨县令下了第一筷,丽清迫不及待夹了一块蘑菇放到她爹碗里,“爹,您快尝尝这个小鸡炖蘑菇,蘑菇可是我在山里发现的,我和姐姐还有娘一起采回来的,鸡是林木哥猎的。”一副求夸奖的模样。
“嗯,我闺女真厉害,连蘑菇都认识。”
杨县令配合地夸着闺女,又给夫人、两个闺女和自家大哥每人夹一筷子菜。
“这有什么难的?姐姐最喜欢吃蘑菇炖小鸡,人家从小吃到大,还能不认识?”
丽清一脸傲娇。
一家五口,你给我夹筷子菜,我给你添碗汤,一顿饭吃的其乐融融。
待所有人放下筷子,杨县令咳了一声,收起脸上的笑,说道,“我的任期考评出来了,只得了个中。”
虽然李家来退亲时,杨县令就有猜测自己不会升迁调任,但等真正拿到考评结果,心里还是有点不得劲。他自问在任上一直兢兢业业,努力为百姓排忧解难,但没想到最后只得了个中。
“爹,吏部考评一向只关注税收和粮食。虽然这几年您一直鼓励百姓多开荒,但这里人少,一年下来开的荒跟人家大县还是没法比的,短期内肯定看不到效果。连任也挺好,咱继续鼓励开荒,地多了粮食产量总会上来的。然后再想办法吸引一些商户和外来人,有人来了就会有税收。”
杨春琼安慰杨县令,搞地方经济,没个大几年是看不到成效的。
“夫君,春琼说的对,调任没那么容易的,咱们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不要被李家影响了。你之前不是也有预估,肯定还是连任吗?”
杨夫人也安慰夫君,要不是该死的李家背信弃义,她都要想一直呆在这里。
这里民风淳朴,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非常适合定居。
“爹,您不要伤心,清儿的字,您不也才给中嘛?我都不伤心,继续练就是了。”杨丽清扑在父亲肩膀上,一张肉脸凑到她爹前面,“呐,脸给您捏捏,不伤心了啊。”
“两个“中”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存在吗?”杨春琼有点手痒痒,也想捏这肉乎乎的脸。
“反正都是“中”嘛,计较那么多干嘛?”丽清撇嘴,对着姐姐扮鬼脸。
“好,不伤心。明天咱们都回县里,爹继续加油干!”被妻女安慰着,杨县令忽然的矫情脆弱一点点消失。不管在哪里,娇妻女儿都在身边,在哪里又有什么不同?
“爹,娘,明天你们带着妹妹先回,我要等苞谷苗移栽后再回。第一次弄这个,要守着才放心。”这可是家里目前的大事,不能三心二意,万一出问题,岂不是半途而废了。
“我也不走,要留下陪姐姐。”丽清一听姐姐要留下,立刻不想走了。
“也好,有你们大伯在,你们姐妹都留在庄子上也行。”杨县令知道自己大哥肯定不会回去,都没问他,正好闺女要留下,都交给大哥了。
“等回去了我把柳儿给你们送来。”杨夫人摸了摸两个闺女有些粗糙了的小手,心疼极了,“不要太辛苦了。娘这次回去,再买一些丫头小厮,咱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没有那么穷,用几个丫头小厮还是用的起的。”
不能让她好好的闺女真变成农女了。
“是啊,闺女,凡事不要亲力亲为,庄子里这么多人呢!” 杨县令也嘱咐闺女。
“我知道啦,爹娘你们放心吧,你闺女什么懒散性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怎么会累着亏着自己!对了爹,您把林木哥给我留两天,有点事需要他帮忙。”杨春琼忽然想起一件事。
“行。”
“京城世家千金们这几年流行画成长小相,你若有一天在那些世家贵女面前露这一手,可不得被她们抢疯,到时候咱家不就发财了?”
“那确实。”春琼抿嘴一笑,她对自己如今的画技还是比较自信的。经过了府衙那一遭,她也不再一味追求所谓的灵气了,绘画本就风格多样,她的画法,也是自己独有的风格。
至于父亲如何得知京城流行什么的,春琼没有多问,父亲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总归都是好事。
三人直接步行到城门口拐角的铺子,铺子也是有两层,站在二楼,可清晰的看到城门口来往的行人。铺子整体不大,一层最多能放六张桌子,后院有一个天井似的的院子,共有四间房,现在的厨房可与其中一个房间打通。春琼又出门在铺子周围转了一圈,心里对这个铺子比较满意。
“就要这个吧,辛苦宋牙人了。”从铺子出来,春琼直接拿出银票给牙人,让他办理相关手续。
“姐,这间不在正街上,会不会有点偏?”丽清一直观察着周围,发现没什么人经过这里,有点担心。
春琼安抚的拍拍妹妹,“没事,这里从正街过来也很近的。”
她的吃食特殊,味道浓郁,不怕吸引不来食客。并且,这里也没有很偏,城门口就能看到店铺门口,到时候整个显眼的门头。
进城的人闻到飘过去的香味儿抬头就能看到门头,时间一长就不用刻意宣传了。
“好,姑娘既然定了,我就去办手续,明天就能将契书送至府上。”
宋牙人接过银子,对春琼姐妹行礼后就匆匆离开。
春琼姐妹俩边走边逛,不一会儿,小家伙就左手糖葫芦,右手炒栗子,又往春琼手上塞了一包栗子糕。
春琼将炒栗子接过来,“山楂和栗子不能同时吃,小心肚子痛。你选一个现在吃,剩下的拿回家。”
春琼已经提醒过很多次了,这两种食材相克,但包括她自己在内,每次见到了两个都要买。
也不知道古往今来的商家是怎么想的,这两种东西,走到哪里都是放在一起卖,购买的人也往往是两种都买。
“知道啦!我吃糖葫芦,板栗和栗子糕给大伯和娘带回去。”丽清已经忍不住咬了一颗糖葫芦,只能选嘴里的糖葫芦。
“对了,姐,你这个食肆到底要卖什么嘛?现在商铺都买了,可以告诉我了吧?”丽清一边咽下嘴里的糖葫芦,一边问。
“一种卤菜和面。等我今晚露一手,家里人正好先尝尝,给点意见。”春琼心里盘算了下最近购买的各种香料,虽然还缺花椒,但也能做出很多美味了。
“好呀好呀。”一听要做好吃的,春琼眼睛都亮了,手里的糖葫芦都不吃了,往纸包里一放,拉着春琼就走,“走,买菜去。”
于是两人转道集市,买了鸡鸭、猪蹄等各种肉和莲藕、新鲜香菇、豆干。
“姐,咱家这么几个人,买这么多吃的完吗?”丽清人小力气大,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胳膊上挂着几个猪蹄,气喘吁吁的跟在春琼后面,见姐姐还在买,忍不住开口。
“没事,到时候让爹请县衙的同僚一起。”正好找他们试试菜,说不定还能做个免费的宣传呢!
“好吧!”
姐妹俩各自拎着一堆菜从集市出来,路过同仁堂门口,刘掌柜看到两人样子,忙从里面出来,接过两位姑娘手上的东西,“姑娘怎么买这么多菜,府上是要办事吗?走吧,我帮你们拎回去。”
牛头村,走过村口,春琼远远就看到自家的地了,那明显比其他地里更绿的一片,让春琼舒心的笑了,她的玉米苗,长得很好。
“杨姑娘来了。”时不时遇到几个刚从地里回来的村民热情的跟春琼打招呼,正是晌午的时候,村民们陆续回家吃午饭。
“治强叔好,治雨叔好,你们干完活啦。”春琼一一回应。经常在村子来去,村里的人春琼大多都认识。
前面一个提着篮子的大婶看到马车停下来,等马车到面前了,从篮子里抓了一把菜花放在车辕上,“杨姑娘来啦,正好地里新摘的黄花,让柱子娘给汇个汤,可香甜了。”
“好,多谢成英婶。”春琼也想跟村民搞好关系,对于村民释放的善意没有拒绝。
这次来明显感觉到村民对自己热情多了,之前这么多年来过牛头村无数次,大家之间总是隔着一层的感觉。
具体原因尚且不知,待会儿问下刘伯,不过这个趋势是春琼喜闻乐见的。
到庄子门口,春琼正在下马车,庄子大门从里面开了,翠儿拎着一个篮子出来。见到春琼,翠儿惊喜的跑过来,扶着春琼下马车,“姑娘您来啦!”
待春琼下马车,翠儿扯开嗓子冲屋里喊,“娘,大爷和大姑娘来啦!”
不一会儿门口蹭蹭蹭跑出来一个系着围裙手拿菜刀的人,正是翠儿娘徐婶,“姑娘来啦!翠儿,快去喊你爹回来。”说着丢下菜刀,三两下将门槛卸下来。
春琼让开路,让跟着的小厮石头将马车赶进院子。
“徐婶去忙吧,我们不用招呼。”看徐婶的装扮,春琼就知道徐婶是在忙着。
“不急,刚才在剁猪草。”徐婶捡起地上的刀藏在身后,“听到姑娘来了,一时高兴忘记把刀放下了。没吓着姑娘吧?”
“没有没有。”春琼摇头,哪里那么容易就被吓着了。
春琼进门,首先看到院子里一个大大的用树枝搭起的架子,架子下面井子格堆着的木头上,蘑菇结的满满当当。
哇!这香菇长得太好了!春琼忍不住惊叹。
“徐婶,你们又去找朽木了?”春琼一眼看出,这些木头比之前自己留下的多了很多。
“嗯,中间有几天农闲,老头子闲不住,就上山又找了些结了蘑菇的树,按照姑娘之前的法子处理,没想到这蘑菇长得还不错。”徐婶指着其中两排给春琼看,这两排估计是时间短些,蘑菇才刚冒出头,尚未长大。
“别去深山,深山危险。”刘庄头勤快,春琼也不阻止,只嘱咐要注意安全。
“知道的,村里人都在近山活动,不往深处去。”徐婶跟在春琼身后,“姑娘,这一茬蘑菇可以摘了,有点多,要不要拿到县里卖了?”
刘庄头昨天还在说要去问下主家怎么处理,正好大姑娘今天来了。
“不用卖。这两天采摘了晾晒起来,我有用。”春琼的铺子马上开业,这些香菇正好她铺子里用。
“是。”徐婶不再多问,猛然想起这会儿是正午,一拍脑门,“姑娘一路劳顿肯定饿了,我去给您煮饭。”
“好。劳烦徐婶了。”春琼其实并不饿,但到了吃饭的点,该吃的饭还是得吃,“你们是不是也没吃?我看翠儿拎着篮子给刘伯送饭。不必太麻烦,就一人煮一碗面吧,新鲜的蘑菇,正好煮面吃。”
春琼没说跟徐婶一起吃的话,他们多了四个人,饭菜肯定不够。
“好。”徐婶顺手摘了一把香菇去了厨房,春琼自己在香菇架子下走动,看有没有不同的品种,脑子里琢磨着香菇的量产,他的菌种估计也差不多了,回去了就可以着手试种了。
人多干活快,两天时间,几万颗育苗钵完成,全部摆到池子后,春琼又指挥柱子和林木将竹篾以五公分的间距横插在池子两端,最后将油纸覆在竹篾上,一个简易的大棚完工。
“姐,这里面好暖和呀。”一个错眼间,丽清就钻进了棚子,也不嫌脏了,躺在地上笑着跟春琼打招呼。
“肯定暖和,专门育苗建的暖棚。哎呀,我的天,臭丫头,这会儿不嫌弃臭了?别把油纸捅破了!还好没躺育苗钵上,要不然,高低得给你几巴掌!”春琼赶紧把油纸揭开,把小家伙拎出来。
“都是臭丫头了,还嫌什么臭?人家鼻子都闻不到别的味儿了。”丽清趁着姐姐拍她身上泥的功夫,脑袋在春琼身上蹭,一脑袋的泥蹭到姐姐身上。
调皮的让春琼无奈极了,不都是香香软软的妹妹吗?她的妹妹是不是性别搞错了?
“噗嗤……”周围一片笑声,这么一天下来,他们可不各个都是臭丫头臭小子了么?
“大姑娘,这就好了?”刘伯忍着笑问。
“嗯,差不多了。之后每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将两端揭开透气,晚上再盖上。等苗长到五六公分后,就可以揭了油纸。”春琼将细节告知刘庄头,这也是很重要的,万一太阳太大,给蒸死了就糟了。
“好的,您放心,我亲自照看。”经过这两天,刘庄头对春琼已经完全服气,虽然年纪不大,但做事很有章法,也能吃苦,又脏又臭的育苗钵,搬的面不改色。
他已经确信,这个姑娘是真的懂种地,并不是在瞎搞,他现在很期待半个月后,这个苗会长成什么样。
“好,那就辛苦刘伯了。”
“都赶紧回屋洗漱去,热水已经烧好了。”见大家忙完了就在大棚边聊着,杨夫人忍不住催促,春琼不让她娘帮忙,这几天杨夫人主要负责大家的后勤。
春琼连换了三次水,才感觉身上没味道了,饭都没吃,倒头就睡,这具身体一直养尊处优,这还是第一次这么高强度的干活儿,有点儿吃不消了。
日上三竿,春琼终于醒了,被饿醒的,忍着浑身酸痛,穿衣起身,以前怎么没发现这具身体这么娇贵呢,看来以后还是要多锻炼。
院子里静悄悄的,杨夫人坐在檐下做针线活儿,旁边一个炉子咕噜咕噜地煮着,是蘑菇鸡汤的香味儿,春琼眼睛亮了,也更饿了。
“娘。”春琼懒洋洋的走出来,忍着哈欠叫人。
“起来了。去洗漱了来喝汤。”
“好。”快速洗漱后再出来,鸡汤已经在桌上晾着了。
“谢谢娘。”春琼坐下,一口气干掉一碗后,才有功夫说话,“娘,清清呢?”
“跟翠儿割鸡草去了。这孩子精力旺盛,一大早就起来了,怕在家里吵着你,就让翠儿带着她玩。”杨夫人又给闺女盛一碗汤放晾着,母女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这两天正是新鲜的时候,随她玩儿吧,回县里了就没这么自在了。”春琼想起前世小时候在农村,不上学的日子总是漫山遍野的跑,春天割猪草,挖野菜,掰竹笋,夏天山里摘野李子,秋天找野葡萄、猕猴桃,冬天捡干松树叶烧火。
“随她玩吧,下午你也去玩,你也还小呢,家里的事有我和你爹操心。”
大闺女安静懂事,有时候都不像是一个孩子。杨夫人希望闺女都能开开心心的长大。这次来庄子的一系列行为,她怎么会不明白,李家话里话外嫌弃她爹官职低升迁慢,闺女这是堵着一口气,想要给她爹帮忙。
“好,下午娘也一起,我们去爬牛头山,顺便掰点竹笋回来,晚上吃竹笋炒腊肉。可惜爹不在,他最喜欢映山红了,我昨天去山脚砍竹子看到了,漫山遍野,花红柳绿的,美极了。”
“你爹过几天就来了,到时候我们再去一次。”
“嗯嗯。”春琼一边点头,一边喝完第二碗汤。两碗汤下去,肚子饱了。
收了碗,去看她的育苗池,“娘我去看下苗。”
“去吧。”
大棚两端油纸已经掀起来了,春琼把脑袋伸进大棚里,感受里面的温度,确定光照程度,都没问题,算是彻底放下心来。
三月底的晴朗午后,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节,牛头山算是郧乡县比较大的山,连绵不绝的山脉,一眼望不到头。村民依山吃山,农闲时会有村民去山里打猎、找山货或者采药。时间长了,村民便自发在近山半山腰搭了座凉亭,供进山人员临时歇脚。不过深山是不敢去的,会有野兽出没。
杨夫人带着两个闺女沿着山路走走看看,林木背着弓箭走在前面,他会些功夫,既然进山了,顺便打个猎。
春琼背着小背篓,沿途的野菜随手挖了丢在背篓里,有时候运气好,还能碰上一两根手腕粗的山竹笋,这种竹笋跟在土里挖的不一样,都是长出地面的,可能经过了光照,比地下的竹笋更加鲜香。
“哇!娘,姐姐快来,好大一树蘑菇!”春琼正在回味着美滋滋的竹笋蒸米饭,被妹妹的叫声惊醒。
春琼前后找了一会儿才看到人,小姑娘不走平常路,自己钻进路边树林了,这会儿正蹲在一棵半人粗的枯树下面,对着他们挥手。
林木掏出腰上挂着的砍刀,清理出一条小路出来,春琼扶着杨夫人走到妹妹身边。
原来是一棵老树死了,树身周围长着大大小小的蘑菇,这就是后世的野香菇。
“确实好大一树。”杨春琼赞叹,就这路边都有这么粗的树,深山里的树得有多粗啊!山里的蘑菇估计也很多吧!
几人快速把树上的蘑菇摘完,春琼的小背篓已经装不下了,林木脱下外衫,剩下的用衣服包着。
“林木哥,要不你先把背篓送回去?”春琼想着林木背着装满的背篓上山一会儿又得背下来,总觉得有点浪费体力。
“没事,山里不安全,属下还是跟着吧,这背篓不重。”
“好吧。”
春琼拽着妹妹衣领,不许她再钻树林,几人继续往半山腰去。丽清老实了一阵,开始浑身扭动,企图挣脱姐姐的束缚,春琼紧紧拽着,不松手。
“清儿,三四月正是蛇出洞的时候,小心钻进蛇窝,你不是最怕蛇吗?”
杨夫人见大女儿快要拴不住小女儿了,出声帮忙。
“这不是有林木哥在吗?到时候我一叫,林木哥一箭射过来,说不定晚上咱们还能吃上蛇羹呢!”说着还吸溜了下嘴巴,仿佛在回味什么美味。
“……”杨夫人。
“……”杨春琼。
她妹妹原来这么虎的吗?
“……”林木,“二姑娘,属下箭术不精,恐怕做不到啊!”
救命啊,他只是会几下拳脚,并不是箭无虚发百步穿杨的神箭手啊!
“哦!”丽清小姑娘这才泄气,“人家看你背着箭,帅气的样子,都准备跟爹娘商量,跟你习武呢!”
“……”林木再次无语,他有点跟不上自家二姑娘的思路。
春琼也无语了,“你还是先把字练好吧!”
终于到了村民搭的临时凉亭,在亭子里喝水休息了后,春琼带着妹妹继续找了些竹笋,林木走远了些去打猎,杨夫人就在凉亭等着。
眼看着太阳下山,等林木回来,春琼一行人就准备返回,春琼和丽清顺便采了几束映山红和桃花。
林木猎了两只兔子,一只野鸡,正好做个小鸡炖蘑菇,这次上山,也算是收获颇丰了。
“府城太远,现在我们根基太浅,不适合去。我还是想先在郧乡县开起来,到时候换个口味试试。”春琼对花椒很有信心,并且如今的初衷是,自己赚钱的同时,给郧乡县增加税收,去府城开铺子,对郧乡县帮助不大。
“琼儿,府城开酒楼,爹可以给你找人的。”杨县令想说,虽然他只是个小小的县令,但想要在府城开个酒楼,这点人脉还是有的。
他想着春琼最近一个多月忙碌的模样,杨县令想给闺女帮帮忙,让她少点压力。
“爹,不急,现在咱也没银子,府城的铺子可不像咱们县几百两银子就能拿下,没个几千两就不必考虑。”
“……”杨县令闭嘴了,全家上下估计就他最穷了,这忙他帮不上,“那爹能做些什么?”
春琼想了想,“您有时间多去牛头村转转。”
“嗯?牛头村怎么了?”杨县令疑惑,“你的包谷苗长得咋样了?”
“长得挺好啊,就是让您去看包谷苗的。”若以后能推广开,作为推广人不能一问三不知吧?
“行。我这两天就去。”杨县令其实一直关注着移栽玉米的生长情况,他和春琼都忙,就让自己大哥在庄子上守着,万一出现状况能及时发现。“闺女,事情咱一件件来,不着急。最近没啥事多休息休息,看你最近都瘦了。”
“知道啦。爹,您去忙吧。”春琼无奈,她好不容易不躺了,怎么一个个的都怕她累着,她又不是泥捏的,那么容易累坏?
从杨县令书房出来,春琼搬个小板凳,坐在自己院子里树荫下,一边给之前晾晒的椴木打孔,一边看院子另一头丽清扎马步,杜师傅双手抱胸靠在月洞门下打盹。
春琼力气小,凿一个孔需要费不少力气,凿不了几下手便酸的抬不起来,动作也越来越慢。
春琼习惯性的叫林木,“林木哥,过来帮忙。”
好半天没人回复,春琼才想起来,林木已经出发去别的县城给她找人去了。
“姐,要不我来给你帮忙?”面色通红双腿打颤的丽清眼神扫了一眼月洞门下闭着眼的师父,试探性开口。
低头苦干的春琼没有注意到妹妹求救的眼神,“算了,你比我力气还小,帮不上多少忙。”
“哦,好吧。”没能逃脱扎马步的丽清失望的瘪瘪嘴,继续坚持。
姐妹俩一个双手发力凿木头,一个双腿发力扎马步,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
“我来吧。”一直闭目养神的杜师傅终于看不下去了,穿过月洞门走进院子,来到春琼面前。
县衙后院太小,主院人来人往不方便,丽清在自己与姐姐的院子扎马步,杜师傅为了避嫌,一般不进院子,就在月洞门口盯着徒弟。
“麻烦杜师傅了。”春琼巴不得有人帮忙,惊喜地赶紧起身让开位置,她跟这位高手不熟悉,不敢主动开口请求帮助,没想到高冷的高手自己主动来帮忙了。
“要打多深的孔?”
杜师傅看她钻了半天孔,孔的大小一眼可见,深度还不确定。
“两寸就可以了。”
春琼看他拿着凿子,一锤子下去,一个孔已成。春琼惊叹,真不愧是高手啊!力道又准,速度又快。
春琼进屋喝杯茶的功夫,杜师傅就干出了她费劲巴拉老半天的量。
有人帮着凿孔,春琼也不闲着,拿出之前在庄子上做的菌种和黄土,先将黄土兑水拌成泥浆,之后将菌种块塞进打好的孔里,用泥浆封上。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