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完整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完整

石头会长大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小说《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张建国何玉芳,文章原创作者为“石头会长大”,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为争一担水,父亲被野蛮的村民活活打死,而他全家因为父亲的死,最后忍气吞声落了个家破人亡。再睁眼,他重生回到了五十年前。他拉着父亲的手就是一堆劝阻:“爸,你千万不能和别人打架,会出人命的!”扭转父亲死亡的结局后,他又奔向了前世在家中发现的地下溶洞。在洞里各种食物粮食应有尽有,这下不愁饿肚子了!...

主角:张建国何玉芳   更新:2025-04-18 20:4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建国何玉芳的现代都市小说《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完整》,由网络作家“石头会长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小说《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张建国何玉芳,文章原创作者为“石头会长大”,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为争一担水,父亲被野蛮的村民活活打死,而他全家因为父亲的死,最后忍气吞声落了个家破人亡。再睁眼,他重生回到了五十年前。他拉着父亲的手就是一堆劝阻:“爸,你千万不能和别人打架,会出人命的!”扭转父亲死亡的结局后,他又奔向了前世在家中发现的地下溶洞。在洞里各种食物粮食应有尽有,这下不愁饿肚子了!...

《粮食短缺?我家溶洞应有尽有完整》精彩片段

赵诚不是有四个儿子吗?
先送一个去牢里,剩下的人就会老实一些。
当然他们最大的依仗是村长赵信,官虽然不大,但是在赵家村,那也是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一般人是不会主动触碰霉头,都是能忍就忍能让就让。
“张建国我家已经让步了,很有诚意的让步,你别得寸进尺,还以为我真没有一点办法了?”
一而再再而三,赵诚明显被惹怒了,这会也强压着怒气,撕下伪装的面孔,阴森森的来了一句。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口中充满威胁的意味。
可再凶都不管用,因为张建国并不怕他,也不理会他,最后赵诚气急败坏的离开了,走的时候都在心底盘算着,怎么来算计这张家人。
让他们彻底老实下来。
可是还没等到赵诚和赵信拿出有效的办法,整治张建国的时候,赵信那边就出事了。
这晚上,张建国和黄三估摸着赵信应该会去李小花家里,所以早就安排好了。
等到赵信进门后,他们就把门故意给锁上,并且远远的点燃了李小花院子外的一小堆柴火,只见木柴刚一点燃,张建国就很大声喊着着火了,快来救火!
张建国声音很大,听到呼声的人一骨碌都起来了,在往外一看好像是李小花家里着火,那都慌了赶紧起来救火,并且呼喊着别的村民来帮忙。
人多,火势并不是很旺盛,也有人赶紧去找李小花的男人,通知他赶紧回来,毕竟家里着火了,那是大事。
打火的时候,张建国趁着人没注意的时候,把本来锁着的门打开了,这会就有人喊了一声。
“李小花,你家睡死了吗?这么大的火,居然就没看到……”
李小花这是也是有些慌张,但是强装镇定,想掩护着藏起来的赵信,偷偷溜走,可是好巧不巧赵信的鞋子被人发现了。
不但鞋子被人发现了,连带床底下的赵信也被人起哄一般扒拉出来。
农村人最喜欢八卦这样的事情,可是谁也没想到李小花偷汉子,偷得居然是他家的堂叔赵信?
而且此时被人从床底下扒拉出来的赵信,裤子还没穿好,衣服都乱了,浑身更是灰土灰脸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当下就有人起哄的喊起来。
那个年代偷人乱搞男女关系是大罪,严重的甚至会枪毙坐牢。
所以赵信吓的是瑟瑟发抖,心底还不知道怎么就这么巧,偏偏今天李小花家里发火了?
而赵诚一看这情况,就知道要糟糕,所以当即就喊赵信,说让他给侄孙子送点东西,怎么还在这里站着?
赵信一听赵诚的话,忙喊着自己是来给李小花和家里孩子送东西的。
还表示,都是赵家人,他又是村长,给晚辈送点东西也正常,大家不要误会,不要误会!
赵信虽然信誓旦旦的在说这话,却被黄三一下子打断了。
“谁家三更半夜男人给女人送东西,送到床上去的,还有,你看你裤带子都没系好,你糊弄谁了,当大家都是傻子吗?”
黄三 直接上来踢了赵信一脚,本来许多村民都忌讳着赵信是村长,心底有些犹豫畏惧害怕。
可见黄三这样都忍不住叫好,一边的张建国则更绝。
直接笑了一声。"


当天晚上张建国去了一趟黄三家里,从黄三那边借了一个毛驴,说是拖点沙土啥的修院墙,免得被杨老太骂,说好了明天晚上送回来一块钱。
主要是张建国晚上还想和父亲去一趟黑市。
卖点鱼买点物资。
有毛驴可以节省时间和力气,这一块钱很值的。
入夜后,张建国和父亲就开始装鱼,那地下暗河里面鲢鱼和泥鳅多的很,随便捞一下几百上千斤,都被他们养在小池子里,随时运走随时捞方便的很。
毛驴嘴上被套了一个口罩,尾巴那边也弄了一个袋子,免得驴粪落下来也顺便能攒点粪种菜。
驴车用的还是他们自己板车,上面依旧盖得严严实实。
走的时候摸黑走的,避开人。
临走的时候何玉芳塞了一碗油炸的泥鳅和水给他们,让他们在路上饿了能垫垫。
泥鳅他家没卖,都弄好用盐腌一下串起来吹干,这样没菜的煎一下香得很,也可以像现在这样当零嘴在路上吃。
有了毛驴那就是不一样,今晚上他们到黑市的时候,居然还没到十一点。
而此时黑市已经灯火通明,到处都是人,只是人都捂着头让人看不清楚面容。
张建国他们先去了张五那摊子,一人叫了一碗面,并且和张五约定好,下场的时候给他留个几十斤的鱼。
吃面的时候,张五还称赞他们送来的鲢鱼没有土腥味,味道特别鲜吃过的客人都称赞好!
想来,应该是暗河水没有收到污染,然后水质好鱼又长得慢,那味道自然就好了。
今天他们来的早,上次卖鱼的地方还空着,他们还是像上回一样把鱼先拿出来一部分,而这次就有人主动把称借给他们,还有小商贩在打听这鱼哪里来的?
张建国只是含糊其辞的笑笑,别的什么都没说。
这次卖鱼,比上次情况更好,因为黑市上有卖鱼的,但是那鱼最大不到巴掌大,也要五毛钱一斤。
所以张建国这鱼五毛一斤,就显得非常划算,关键是有些人上次买过他家的鱼,吃过味道觉得特别棒,这次看到也会买一条解解馋。
毕竟,这么大的鲢鱼不常见。
这次张建国他们有经验,买起来算账都快了许多,一会功夫就卖了不少。
直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同志,我要你们这里最大的,最大的鱼,要两条!”
张建国一抬头,看到一个皮肤特别白的姑娘,丹凤眼让人一见难忘,这姑娘上次就是嫌弃鱼小了,没想到这次又来了,还要两条?
这次张建国就聪明了,直接从身后藏着的那些鱼中给她选。
两条鱼,差不多三十斤了,十五块钱。
“你们家人很多吗?两条这么大的鱼吃的完吗?”
“ 人倒是不多,不过我们喜欢吃鱼,你家的鱼味道很棒,又没什么刺,可以熬鱼汤好喝的很……”
也许是上次吃过张建国家的鱼,那味道确实很好,这让那姑娘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所以这会也愿意跟张建国多说两句话,并且还特意问了一下他。"


周德明这话一说,周芷兰就皱眉不高兴。
“爸,我都说过多少回了,找对象的事情我自己找,你们就不要操心了,身正不怕影子歪,那孩子本来就是捡到的,我们要是不管,孩子会没命的,家里又不是养不活这孩子,我工资也不少了!”
周芷兰有一份工资,收入还挺高的,而母亲因为身体不好早早的退休。
“挺可怜的,不行就留着吧,我在家闲着是闲着,帮着带一下就好了,咱们也就多一个小闺女!”
周芷兰的母亲叫兰玲,是一个瘦弱的女子,她常年病恹恹的提不起精神,就让大闺女周芷兰接班,自己办理退休在家养病,他家还有一个儿子也在上班,对于闺女的做法,她倒是很赞同。
“你就不要在这瞎掺和了,你们头发长见识短,一个个不省心,这孩子绝对不能要,回头芷兰要说婆家,兴邦也要结婚,这多个孩子算什么?”
周德明黑着脸,把闺女和媳妇都骂了一顿。
说他们是胡闹,这捡一个孩子是闹着玩的吗?
也不看看家里不管是儿子闺女都大了,眼看都要相看人家,这会多一个孩子,还指不定有什么风言风语传出来,那是绝对不行的,至于那孩子放在医院不去就行了。
医院总不会把这孩弄死,所以也算是救了孩子一命,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周芷兰看着愤怒的父亲,也不再说话,只是等着父亲急急去上班的时候,她则和母亲在一边咬耳朵。
“妈,我们两人加一起的工资一月都有一百多块了,养一个孩子还是很容易的,好歹一条命,看到总不能不管……”
周芷兰正在和母亲说着话,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她,她跑出来一看,原来是大堂哥来了,还在埋怨她说是原本约好的一起回来,怎么到后面都没等待她,昨晚上他到底干嘛了?
“捡到一个小婴儿,送到医院去了,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周芷兰每次都是跟堂哥周勇军去黑市,两人都是偷偷摸摸去的,旁人根本不知道。
“啊,还有这样的事情,走,去看看,二妈,走一起去吧……”
周勇军个子比较高,这会听到说捡到孩子,激动的不行,想要去看看,并且鼓动兰玲一起去。
所以当张建国正在尝试给小婴儿喂奶粉的时候,就看到周芷兰浩浩荡荡的带着好几个人,一下子出现在他面前,几个人都惊呆了你看我,我看你有些茫然。
周芷兰赶紧介绍,说是跟张建国一起捡到的那婴儿。
当时两人看到有条狗叼着婴儿,从他们跟前跑过去,他们把狗赶走了,把孩子救下来了,那边周勇军张大嘴巴都有些不敢置信,直到他们看到孩子身上还有一些并不算很深的牙印子,这才释然。
“我咋觉得这狗是救孩子,真要是吃这牙印不会这样浅,这我做梦都不敢这样想,这孩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她叫什么名字?”
周勇军这会也对着孩子,充满兴趣,也尝试着给孩子喂奶粉,可笨手笨脚的连张建国都比不上,最后还是兰玲动手喂,而那孩子此时似乎睁开了眼睛,对着兰玲笑了一笑,这一笑让兰玲的心都软了,忍不住把孩子抱着抖了抖,
“这孩子长得真好看,还会笑,就叫小名就叫笑笑吧……”
兰玲这一说大家都笑了,这名字真好呀,笑笑。
周勇军打量了一下张建国,总觉得这人有些熟悉,可是仔细想又觉得这个人没见过,他还以为自己是眼花也就没多想。
张建国见周芷兰的家人都来了,甚至知道了每次陪着周芷兰的周勇军是她的堂哥。
几个人正商量着笑笑的安置问题,张建国表示孩子自己可以带回去养,他家虽然在农村,但是家里和睦,父母也善良,对于笑笑一定会视如己出善待她,关键是家里条件也不算特别差,不差这孩子一口吃的。
张建国愿意把笑笑带回去养,有些出乎兰玲和周勇军的意料之外,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但是又愿意主动抚养的人可不多,没想到张建国这么有责任心。
周芷兰和兰玲有些舍不得,可兰玲把闺女喊到一边去,表示看着张建国这小伙子心肠也挺好的,应该不会亏待这孩子,要不把他地址拿着,回头有空去看看,要是孩子在那边照顾不好,他们再接过来。"


“爸,我多挑了半担水就被人打,你有没有想过,要是我们家地窖里有水井的话,咱们是不是就不用受赵元成的气?而且,有水的话,咱们可以在后院子里种菜,这样冬天也饿不着我们……”
张建国这一说,张元顺就直摇头。
挖水井,村里可不止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原本村里有好几口井,哪怕天旱吃水却没啥问题,可是架不住干旱时间太长了,开始只是村里一口井干了,后来接二连三的水井都干了,就剩下村东尾靠赵家那边一口井还有水。
可是就那口井,距离他们家挺远的,关键是村里有不成文规矩,每次打水只能打半担水,一家最多一天也只能打一次水。
这也是赵元成动手打人的理由,可是,张建国打一担水,那是有原因的!
“我观察过,我家这个位置低,而且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天旱地下水位下降,肯定要深挖才有水,与其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挑水,还受气,不如咱们在家挖一口井……”
张建国劝说着父亲张元顺。
前世,张建国家后院确实有地下暗河,只是以前并不被人知晓,只是后来他家挖地窖,挖着挖着就发现有底下溶洞,再深入一点就挖出了一条很大的地下暗河。
“这,家里也没啥钱,挖井需要不少钱,咱家也没啥吃的,而且你被赵元成打,这事还没完,咱们不能轻重缓急都不分吧,等手里的事情都忙完了,咱们父子再挖井也不迟……”
张建国有点犹豫,经历过大旱的人,对于挖井还是有些向往的。
“爸,你糊涂,轻重缓急,挖井才是大事,这天不下雨,回头菜肯定也种不活,搞不好今年村里要饿死人,或者有人出去逃荒,咱们要是把水井挖出来,说不定能在后院像去年那样种一堆大白菜,回头向生产队借点粮食,这日子也能过下去了……”
张建国发了一通火,而听到父子两人吵架的何玉芳也来到地窖,听到儿子的话,她非常赞同。
缺水的日子,实在是太难了,要是有一口井那该多好呀。
“那行,就听你们的,挖井,但是赵元成打你的事情不能就这样算了,我得找他家讨个公道,我的儿子不能被人欺负……”
张元顺终于答应挖井了,不过还是没放弃要去找赵元成。
“讨公道的事情让我来,我是不会放过赵元成的,不过这事不能蛮干,他们家兄弟多,真动手打起来,我们会吃亏,爸,你放心,我不是那种能吃亏的人,打我的事,我一定会让赵元成付出代价,而且,赵家以后也不会有人好日子过……”
张建国恨恨的说了一句,前世他家被赵家欺负的家破人亡,这事他自然是放在心底会报仇。
但现在有些事情还没发生,而且赵元成运气特别好,他家有很多贵人和奇遇,想弄死很难,但是不妨碍张建国先收点利息啥的。
一家人最重要的是齐心,劲往一处使,哪怕穷也不怕。
所以在吃完一点南瓜汤后,安排两个妹妹早点休息,张建国和张元顺拿着一根松油枝,去地窖挖井。
何玉芳也来帮忙,这幸好是他家地窖本来就大,不然就这松油枝的烟味,都能把人眼睛熏疼。
本来家里是有煤油灯的,但是煤油得拿票去乡里买,太贵了,张家总是秉承着能省就省的原则,平时都是用松油枝照明,好在除了有点呛眼睛外,照明比煤油灯还亮。
张元顺干活是一把好手,地窖的土层开始也好挖,挖的土也没浪费,都送到院子堆积起来。
好的土壤打算沤肥种菜的,不好的土则都到家不远的一块低洼处填平,回头也可以用来种点瓜果蔬菜啥的。
这一挖一家人就干到半夜,这会也没啥水,只能把身上灰土抖一下,用攒着的水胡乱洗把脸,这洗脸水也没舍得倒,还得留着洗脚,回头再用来浇菜。
这一夜张建国很难受,肚子饿,浑身肌肉都疼累的不想动。
关键是全身上下都脏的要命,都可以搓泥了,可惜,这种日子不好熬呀!
不过一大早,张建国就出门了,走的时候告诉父亲,他去处理赵元成打人那事了,让张元顺别担心,听他的消息就可以了!"


三百多块钱,听到的村民都用一种很惊叹的眼神看着张建国,妈耶,也就张家只有这样一个儿子,要是换成别的人家,骨头都敲鼓了,就算是舍得花三百多块去医院,那也得有钱才行呀。
没想到张家还真的挺有钱的!
也有人酸溜溜的说,这怕是张元顺把给儿子娶媳妇的攒的钱都拿出来了。
而这会,张建国在村里转一圈后,就回家弄了一条三四斤的鲶鱼,用蛇皮袋子装好,打算出门办点事。
路上,他还在想,万一别人问起这鱼从哪来的,他该怎么说?
黄三看到张建国送的那鲶鱼吃了一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个劲的说太贵重了,这是受之有愧呀!
“三哥,你这么客气干嘛, 我家上次去县城,看到有卖活鲶鱼的,不要票也不算是很贵,当时就买了几条带回来养着,正好给你尝尝……”
张建国说的轻巧,但是黄三却知道。
眼前这么大的鲶鱼,怕是有三四斤重,说是不要票,但是可比猪肉难买多了,毕竟今年大旱,水都没有,哪来的鱼?
他们家已经很久没尝过鱼味了。
“这要不咋说,县城好,这么稀罕的鱼也就县城能买到,你既然送来了,今天就别走了,我把我叔叔喊过来,咱们爷仨个晚上正好喝一杯……”
黄三也很高兴,这么大的鲶鱼也算是难得的荤腥,正好把自己叔叔喊上,一起喝一杯。
张建国刚好有事想探探黄三的口气,吃饭喝酒就刚好。
黄三是村里的民兵连长,加上他自己还有一辆毛驴车,有时候会租给村里人用,有时候也能帮着拉点货赚点钱,所以他家的条件在村里算是很不错了。
吃饭的时候,黄大爷也过来了,见到张建国很高兴,还特意问了一下他伤势咋样,叮嘱他一定要养着,千万被太累着了。
桌子上放的是白米饭,一大锅的鲶鱼,里面放了些雪白的豆腐,还有一把碧绿的小葱,看起来让人食欲大开。
鲶鱼的肉极其鲜美,而且没什么刺,鱼肉紧致,煮起来的时候,整个屋子里都是香味。
他们还没吃饭呢,就有人从屋外张望,探头探脑的问家里煮的什么这么香?
“家里来了客人,从县城里带来一条鱼,我们也算是有口福……”
黄三的媳妇含含糊糊的回了一句,农村就这点不好,每家挨得近,谁家煮点好吃的,半个村子的人都能知道,有人就喜欢打听。
来客人了有鱼吃?
真是让人羡慕呀,不少人都暗自羡慕,黄三的日子过的可真是好。
也有人猜测,黄三县城亲戚不得了,都能弄到鱼来,这天旱少水,村里许多人大半年都没吃过鱼是啥味了。
大人还好一点点,许多小孩子闻着味道,都跑到黄三院子外面围着往里面张望,不过没多久就被各自的大人喊回去了,怕被城里人看到了笑话。
张建国见屋子里只有他们三个男人在桌子上吃饭喝酒,而黄三的媳妇,还有两个孩子都在厨房里,不让出来。
农村很多这样的习惯,女人忙着做饭,饭菜做好端上桌子,她们却是在厨房灶台跟前招呼孩子。
嘴里还说着,厨房里有特意留的鱼肉,其实张建国眼尖,早就看到了厨房里鱼肉都端上桌了,留下的只有两三块小豆腐以及一些鱼汤。
物质匮乏的年代,有点好菜也是留给客人的。
“嫂子,这里有一碗菜,你和孩子们吃,你的这手艺可真好,鱼做的特别鲜,你们也尝尝……”"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