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闺蜜齐穿互助,在年代文里当配角

闺蜜齐穿互助,在年代文里当配角

木倾歌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闺蜜齐穿互助,在年代文里当配角》,是作者大大“木倾歌”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温宁沈棠。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空间\/姐妹互助\/美食\/温馨日常\/极品少\/发家致富)温宁和闺蜜穿书了,穿成年代文里早早下线的小炮灰。为了苟住小命,她们解决极品报名下乡。身怀空间的她们卖奶粉、卖茶叶、卖珍珠饰品,顺手捡漏飞天茅台和大清龙票。明明想躺平,却总意外获得原书女主的机遇,一不小心就挤进第一批富豪队伍。下乡的岁月悠悠过了七八年,两人顺利考入京市。温宁抓住改革春风,创业捡钱,顺便和帅气男人谈恋爱,日子甜得冒泡。而闺蜜则勤勤恳恳搞科研,一心科技兴国。直到某天,闺蜜突然爆出怀了哥哥的崽!温宁震惊扶额:我当你是闺蜜,你居然想...

主角:温宁沈棠   更新:2025-02-28 00:3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温宁沈棠的现代都市小说《闺蜜齐穿互助,在年代文里当配角》,由网络作家“木倾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闺蜜齐穿互助,在年代文里当配角》,是作者大大“木倾歌”近日来异常火爆的一部高分佳作,故事里的主要描写对象是温宁沈棠。小说精彩内容概述:(空间\/姐妹互助\/美食\/温馨日常\/极品少\/发家致富)温宁和闺蜜穿书了,穿成年代文里早早下线的小炮灰。为了苟住小命,她们解决极品报名下乡。身怀空间的她们卖奶粉、卖茶叶、卖珍珠饰品,顺手捡漏飞天茅台和大清龙票。明明想躺平,却总意外获得原书女主的机遇,一不小心就挤进第一批富豪队伍。下乡的岁月悠悠过了七八年,两人顺利考入京市。温宁抓住改革春风,创业捡钱,顺便和帅气男人谈恋爱,日子甜得冒泡。而闺蜜则勤勤恳恳搞科研,一心科技兴国。直到某天,闺蜜突然爆出怀了哥哥的崽!温宁震惊扶额:我当你是闺蜜,你居然想...

《闺蜜齐穿互助,在年代文里当配角》精彩片段

提着水壶来到盖房的工地,温宁把热水递给正在干活的村民们。
“大家歇歇,喝点水吧。”
几个村民接过水壶,纷纷倒水。
一尝是红糖水,脸上都露出惊讶的笑:“温知青,你可真是舍得!”
“是啊,给我们一天八毛钱工钱就够高了,还专门弄红糖水喝。温知青心善啊!”老陈头感叹道。
旁边的大叔们也连连附和:“对对,温知青真是个好人,这活儿得给她干得漂漂亮亮的!”
温宁笑了笑,“大家别客气,我脚有伤,不能下地干活,盖房子我也帮不上忙,这些天就打算在知青院给大家烧水做饭。
每天中午我管大家一顿饭,虽然只是粗茶淡饭,但一定让大家都吃饱,你们别嫌弃就好。”
“哪里会嫌弃!”
一个大叔憨憨地笑着说,“这么高的工钱,还管饭,温知青你就是我们的大贵人!”
“是啊,咱们得更卖力干活了!”老陈头抡起锤子用力砸了下去。
其他村民也纷纷更麻利的干活。
温宁见状,心里踏实了许多。
她明白这群淳朴的村民,是值得信任和感激的。
回到知青院,已经快十点钟了。
估摸着一会儿知青们就要下工回来,大叔们干了一上午也累了,该准备中午饭了。
温宁进了厨房,从空间里悄悄拿出一些面粉、黄豆面和荞麦面,混合在一起,又加了三个鸡蛋揉成面团,打算做个青菜肉丝面。
虽然她能用得起纯白面,但毕竟吃饭的人多,顿顿用白面难免太显眼,传出去容易惹人嫉妒和算计。
杂粮面条既能让大家吃饱,又显得日常些,毕竟这个年代,粗粮吃饱都是很难得的事情。
她把面团揉匀,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面皮,再用刀切成均匀的宽度。
接着,又切了些肉丝,洗净了一篮青菜。
等到水烧开,温宁把面条放进锅里,煮到七分熟,再把肉丝和青菜下锅翻滚,最后加了一些盐调味。
一锅热气腾腾的青菜肉丝面,有荤有素,飘散着浓郁的香气。
临出锅前,温宁用勺子舀了一碗汤尝了尝咸淡,觉得还差点味,又撒了一把盐进去。
想着可能有村民喜欢吃辣吃蒜,她又剁了点蒜末和青椒,拌上调味料和一点猪油,调了个香喷喷的蒜酱。
做好后,温宁把碗摆好,招呼村民们过来盛面条。
几个大叔腼腆地笑着走上前,拿着碗围着灶台盛面条,“温知青,谢谢你啦!”
最先盛饭的大叔已经吃上了,一边大口喝着汤一边连连称赞:“哎呀,这面条太好吃了!温知青手艺真不错,居然舍得用白面!”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陈大牛一边吃一边说:“温知青做的这个蒜酱,香得很!跟我们平常做的很不一样。”
李石头接着说:“就是!咱们农家的蒜酱没这么浓郁,还是温知青会做!”
看到村民们吃得开心,温宁心里觉得特别满足。
不一会儿,知青们陆续下工回来了,
沈棠和小逸是最后回到院子的。
温宁早早在锅里留了三碗青菜肉丝面,见他们进门便招呼着:“赶紧去洗手,吃完饭好好歇会儿。”
沈棠和小逸洗完手,端着碗来到院子里,三人蹲在树荫下边吃边聊。
“刚才回来路过北华山,看到新房地基都打了一小层。大叔们手脚真快。”沈棠边吃边说道。
“那是,村里的大叔们都很淳朴踏实,干活也特别认真。”温宁接话,“中午我还给他们做了饭。”
小逸咬了一口面条,抬起头说:“姐,我上午问了铁蛋,夜里那声叫喊真是他小婶婶周明珠的。
周明珠割猪草割到半夜都没割够,回家时发现冬梅婶子把大门锁了,就想翻墙回去。
结果她太胖了,爬上去把墙压塌了,直接摔断了腿。”
沈棠又补充了一句:“冬梅婶子今天上工还红着眼睛呢,估计又被气得不轻。”
温宁叹了口气:“这个周明珠也真是个奇葩。”
沈棠点点头,“不过话说回来,她卧床不能动未尝不是件好事,正好让冬梅婶子趁机搓一搓她的脾气。”
温宁笑了,“确实,这样一来,冬梅婶子也能清净一阵子。”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脚步声。
知青点点长贵山大叔走了进来,身边还跟着一个推着自行车的青年男子,男子穿着蓝色中山装,模样端正,一看就是个干练利落的人。
贵山大叔走向三人,“沈知青,这位同志找你。”
沈棠放下碗站起身,皱着眉问:“找我?啥事?”
那青年男子闻言,连忙笑着打了个招呼:“沈知青你好,我不是来找你麻烦的,是来感谢你的。前几天你是不是在县城救了一位孕妇?我是她的爱人,叫林卫东,在县食品厂任副厂长,今天特地来向你致谢。”
沈棠这才放下心来,脸上带着几分不好意思的笑容。
“林大哥,您太客气了。那种情况,谁看见了都会伸把手的。”她顿了顿,又关切地问:“嫂子和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林卫东笑着答道:“我爱人恢复得很好,已经能下地走路了。儿子也很健康,这才几天就胖了不少,哭声特别响。”
沈棠闻言,忍不住也笑了:“那就好。祝你们一家三口幸福安康,日子越过越好。”
林卫东点点头,随即四下看了看,神情忽然变得有些郑重。
他走近一步,压低声音说:“沈知青,其实我这次来,除了感谢,还有件事想跟你商量。不知道方不方便借一步说话?”
沈棠愣了愣,回头和温宁对视一眼,点头道:“行,那咱们去厨房说吧。”
林卫东停好自行车,拿下车头挂着的竹筐,跟在两人身后进了厨房。
他进门后谨慎地将门关上。
沈棠指了指温宁,对林卫东介绍道:“林大哥,这位是温知青,我的姐妹,您可以放心,我们两人都能信得过。有事您尽管说。”
林卫东进了厨房后,把竹篮放在灶台上,动作利索地将里面的猪肉、白糖和一包精致的糕点一一拿出来放好。
他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歉意的笑容,“两位知青,我看你们都是实诚稳重的人,那我就直说了。
这次来,一方面是为了感谢,另一方面,也是有个请求。”
他顿了顿,表情更加认真了些:“我想问沈知青,上次你留给我爱人的那袋奶粉,是在哪里买的?我家小子特别喜欢喝,已经吃了好几天了,长得又胖又精神。
可是一喂母乳就不喝,只认那奶粉。现在奶粉快吃完了,我怕把他饿着,所以来问问。”
林卫东的语气恳切,继续说:“实不相瞒,我妹子就在县城供销社上班,可她那里的奶粉,根本没你留的好。我也尝过,味道确实更细腻柔顺。
我知道现在买奶粉需要票,我可以给你们票,也给钱。
而且请你们放心,我只买奶粉,至于你们怎么弄来的,我不会过问。”
沈棠和温宁听完,愣了一下,彼此对视了一眼。
“林大哥,你稍等一下。”
沈棠说完,拉着温宁走到厨房的一角,两人捂着嘴小声商量起来。
两人很快统一了意见,随后一同回到灶台前。
沈棠开口说:“林大哥,那些奶粉是我亲戚从南方弄来的,他有这方面的途径。我有个小弟才七岁,跟着我下乡干活,怕他缺营养,我亲戚每个月都会寄一批奶粉过来。
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跟亲戚联系,让他以后每次多寄一些。不过你严格保密,对外不能说出我们俩,毕竟现在抓那么严......”
听到这话,林卫东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那就太好了!你们不知道,我家那臭小子就认准了这奶粉,别的奶粉一点不吃,硬是饿哭也不肯张嘴,可气坏我了!”
沈棠和温宁听了,忍不住笑起来:“林大哥,你家小子嘴刁得很啊,这么小就能吃出好东西。”
林卫东也被逗乐了,“那奶粉怎么卖?我闻着像是羊奶粉,这可是好东西,贵一点也能理解。”
沈棠心里盘算着什么价格合适。
正犹豫,林卫东又开口了:“沈知青,温知青,你们不用担心钱和票。我和我爱人结婚十多年,好不容易盼来这个孩子,不会舍不得给他吃的。
我每月工资一百元,我爱人是钢铁厂的会计工作一个月工资也有四十块钱,而且我们两边的父母都有稳定工作,早就为孩子攒好了奶粉钱。只要能买到,我肯定不计较价钱。”
林卫东的坦率让她们放心不少,也对他多了几分信任。
沈棠点点头笑着说:“林大哥,我记得供销社的羊奶粉是8块5一斤。这样吧,我也就按这个价卖给你,你可以多给票少给钱,也可以多给钱来抵票,随你方便。”
林卫东一听,皱了皱眉:“那哪行?你亲戚寄过来不是还要花邮费吗?你这东西不挣钱,那不是白忙活了?”
沈棠和温宁对视一眼,心里忍不住笑了。
空间里奶粉堆成山,根本没什么成本可言,这林卫东倒是实诚人,还想着让她们赚钱。
林卫东沉吟了一下,“这样吧,我按9块钱一斤买。如果奶粉票不够,就用肉票、粮票、工业票来抵,行不行?”
沈棠和温宁对这个提议很满意,连连点头。
林卫东也松了口气,“你们这次能拿出五斤吗?先给我家小子囤着,等吃完了我再来找你们拿。”
“有的,你稍等一下。”沈棠说着,拎起林卫东的竹篮走向女知青房间。
李春兰和赵慧敏正拉着贵山大叔控诉林晓霞和陈玉梅,此时女知青房里没人。
沈棠关上门,拉上窗帘,走到炕柜前假装翻找,实际悄悄把手伸进空间里,用小桌秤称了五斤多奶粉,装进红色塑料袋,再将袋子放进林卫东的竹篮里。
做好这一切,她回到厨房,将竹篮递给林卫东。
林卫东接过篮子,手一掂就知道分量不仅给得足,还多出了不少,心里对这两位知青的好感又多了几分。
他笑着道谢,掏出四张大团结、一张炼钢工人以及一叠票递给沈棠。
“沈知青,你清点一下。”
既然是做生意,清清楚楚的最好,沈棠也就不扭捏了。她接过来,低头快速数了数,确认无误后收起来。
林卫东又接着说:“两位知青,我还有个事想跟你们说。我家亲戚、同事还有不少邻居家里也有小孩儿快出生了。
我看这奶粉质量好,等她们需要时,我可以小心帮你们推销一下,到时候再联系你们。”
这话一出,沈棠和温宁都有些意外,连忙笑着点头,“那就太感谢林大哥了!”
林卫东摆摆手,“谢什么,该是我感谢你们,不然我家那小子要饿肚子了。”
“今天就这样,我先走了。”说着,林卫东谨慎的从口袋掏出一块灰布把篮子盖住,拎着竹篮来到院里,推起了自行车。
温宁和沈棠跟在他身旁,一起送他。
刚出知青院,看到远处盖房的工地,林卫东疑惑道:“那边是村里给知青加盖的房子?”
温宁解释:“林大哥,那是我们请人盖的房子,我们想搬出去单住。”
林卫东点点头:“不错,盖了房子独门独户住得舒服,这样你们南边的亲戚寄东西来也更方便安全。”
两人将林卫东送到大路口,林卫东挥挥手:“行了,你们别送了,我自己走了。”
说完,骑上自行车沿着土路向县城方向去了。
两人都觉得这次和林卫东的接触还算不错。
她们正愁怎么安全妥帖的把空间里的东西出手出去,林卫东这就找上门来了。
还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温宁挽着沈棠的胳膊,小声说:“我记得69到72年正处于第二次生育高峰,每年出生人口大概有2800万左右。咱们确实可以试着做奶粉生意。
就咱这个凤城县小县城,新生儿的奶粉需求量就够我们赚一笔了。
你想想,咱们空间里各种奶粉估计有上万罐,每罐两斤,也有几十吨了,足够卖很久。”
沈棠静静听着,认真分析:“确实是个机会。咱们可以先通过林大哥试着发展一些人脉,看看能不能铺开销路。只要小心点,不惹麻烦,这生意可以试试。”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62412


温宁笑着,语气带着几分憧憬:“如果我们在凤城县的口碑打响了,将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出来后,还可以考虑开厂。你和我爸我妈都是高知识分子,到时候能一起研究奶粉配方。”
沈棠被她的乐观感染,“嗯,走一步看一步吧。”
两人回到知青院,就听见林晓霞和陈玉梅在不远处摔摔打打的声音。
点长贵山大叔已经调解完了她们和李春兰、赵慧敏之间的矛盾,判定林晓霞和陈玉梅三天内各赔偿十个鸡蛋和三块钱。
如果到期不赔偿,就将她们扭送县知青办。
这会儿,林晓霞和陈玉梅正在院子里发疯,跺脚骂人:“凭什么啊!赵慧敏和李春兰小题大做,非要闹到点长那儿去!”
李春兰在不远处冷笑,“要是真不想赔,那咱直接去知青办吧。”
陈玉梅和林晓霞听了,咬牙怒瞪,最终还是没敢再多说,愤愤地扭头走开。
小逸看到沈棠和温宁回来,急匆匆跑上前问:“姐,那个人来找你们干啥?是不是出啥事了?”
沈棠摸了摸他的头,笑着安抚:“傻小子,是好事,别担心。”
“赶紧去休息会吧,等下该上工了。”
“好。” 小逸乖乖去睡觉。
很快,下午的上工铃响了,知青们又拎着工具和水壶陆续往地里走去,知青院又恢复了宁静。
温宁给工人们煮好红糖水送去,又回房间小睡了一会儿。
醒来时,觉得时间还早,便把知青院扫了扫,把垃圾倒干净,又去收拾晾晒的衣服。
叠到小逸的衣服时,发现小逸几双袜子的大拇指位置都破了洞,显然是脚趾甲太长划破的。
温宁摇头笑了笑,责怪自己没留意这些细节。
她拿着针线篮子坐到院子阴凉处,开始缝补。
脑海里不由想起早上给小逸提裤子时,看到小逸的裤腿好像短了半截。
小逸最近个头蹿了不少,脸上也长了些肉,不再像刚来的时候那么枯瘦干瘪。
现在是夏天,短点还能凑合,但天一凉肯定不行。她们从家里带下来的衣服本就不多,大多也都旧了。
琢磨了一会儿,她从屋里拿出上次沈棠在供销社买的布料,又翻出空间里存着的小孩衣服。
她对比了一下,裁了一块粗布缝在衣服外面。粗布耐磨耐脏,正适合小逸这种爱满地打滚的年纪。
不过针线活不是她的强项,缝得歪歪扭扭不说,一下午才勉强缝了半只裤腿,手上还多了几个小血点。
日头西斜,温宁放下针线,把没缝好的裤子丢进空间里,去了厨房。
打开菜篮子,发现冬梅婶子送的茄子还有不少。
决定今天晚饭就蒸一锅青椒茄子包,再烧个玉米碴子粥。
温宁麻利地和了面,把面盆盖上后便往工地去了。
工人们忙碌一整天,地基已经打好了,看上去压得整整齐齐,结实牢固。
温宁满意地点了点头。
陈大牛和李石头看见她走来,笑盈盈地:“温知青,只要天不下雨,照这进度,十天准能盖好房子!你们可以提前找木匠打柜子桌子了。”
温宁听得心头一喜,“谢谢各位叔叔伯伯了!真是麻烦你们了!”
工人们摆摆手,陆续与她道别。
温宁在工地四下转了转,越看越满意,想到十天后就能搬进新房,嘴角抑制不住地扬起笑意,哼着小调往知青院走去。
进了厨房,她掀开盖布检查发面情况。
日头足,面发得格外暄软,看着却有些多了。
看来得多调点馅,要是包子包多了,也可以留些明天给工人们吃。
想着,温宁挽起袖子,清洗茄子、青椒和蒜苗,将茄子切成丁,撒上盐杀水后,拌入青椒碎和蒜苗末,再倒了些从空间拿出的猪油渣。
香油和包子饺子料一淋一搅,浓浓的香味瞬间溢满厨房。
温宁麻利地擀皮、包馅,不一会儿就包出了二十个包子,蒸笼分两锅才装得下。
等蒸包子的功夫,她又洗了些玉米碴子,用另一口锅熬上粥。
晚上的下工铃声响起时,粥和包子正好熟了。
温宁拿出九个包子,剩下的收进空间。
院子里,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
沈棠和小逸打了水洗完手,便一前一后跑到桌边坐下。
小逸看到白面包子,眼睛亮得像星星。
伸手掰开一个,青椒茄子的香气混着猪油渣味瞬间涌了出来,红油顺着包子流下,小逸的手上也沾得满满的。
“慢点!”沈棠无奈又宠溺地用手帕给他擦手。
小逸哪里管这些,腮帮子鼓得像个仓鼠,含糊不清地说:“姐,太好吃了!我能吃三个!”
温宁被他逗乐了,“大话张口就来,吃得了三个,我今晚给你颁个小猪奖!”
小逸听了,三两口便将一个包子吞下,打了个饱嗝,端起碗喝了两口粥,满足得直眯眼。
“姐,我真能吃三个!”
温宁无奈的笑笑,转头问沈棠,“今天拿了几个工分?”
沈棠咧开嘴,“我今天拿了七个,比昨天多一个。”
小逸也激动地插话:“姐,我今天靠自己拿了四个工分呢!干完自己的活儿,我还帮铁蛋干了一点!”
温宁乐呵呵地摸了摸他的头,“小逸真厉害,那姐姐奖励你一个包子。”
小逸接过包子,正准备张嘴咬,却忽然停住了。
他看了看包子,又悄悄地把它藏进怀里。
温宁见状,疑惑:“怎么了?不是说能吃三个吗?这就吃饱了?”
小逸摇摇头,小声说:“不是......我想起铁蛋说他们家十来天才能吃一次白面,我想把这个包子留给他吃。”
温宁听了,心里酸涩得不行。
伸手摸了摸小逸的头,柔声道:“你吃你的,姐以后多做些,让你带给铁蛋吃,好不好?”
小逸眼睛一亮,兴奋地点点头:“谢谢姐!我以后多割猪草,多挣工分和口粮!”
说着,他拿出包子狠狠咬了一口。
温宁又说起新房地基已经打好的消息,“大牛叔说,再过十天,咱们就能搬新家了!”
沈棠眼里满是期待,“那真是太好了!咱们终于不用挤在知青院的小屋子里了!这些村民大叔干活真是实在,这才一天地基就打好了。”
小逸也兴奋得不行,放下筷子就准备去新房那里去看看。
温宁拦住他,让他吃完饭再去。
小逸捧着碗,呼哧呼哧的喝粥,急等着去看新房。
沈棠干了一天活,累得不行,连吃了两个半包子,温宁也只吃了一个半。
吃完饭,沈棠擦擦嘴,说:“突然想吃麻辣鱼了。上次去县城忘买鱼了。”
小逸听了赶紧说:“姐!村西头的小溪里有鱼!铁蛋叉鱼可厉害了,每次都能叉两三条。他还说溪里有红色的大虫子,会夹人,上次铁蛋被夹得流血了!”
“红色的大虫子?”沈棠挑眉,随即眼睛一亮,“龙虾!这不是龙虾吗?”
温宁也激动起来,“现在正是吃龙虾的季节!明天咱们去抓鱼抓龙虾吧!”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明天抽个时间去看看。
饭后,沈棠收拾碗筷去厨房洗碗,温宁则端了一盆温水,拿着剪刀和小板凳走到院子里的树下。
找了一圈不见小逸,她走出知青院,发现小逸正围着新房地基转悠。
“小逸,回来!”
听到温宁的声音,小逸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脸上挂着兴奋的笑容。
“姐,新房子好大啊!我好想快点住进去!” 小逸拉住她的胳膊说道。
温宁笑了笑:“大吧?到时候你在里面翻跟头都行。”
小逸哈哈大笑,眉眼弯成了月牙,然后被温宁牵着坐下来泡脚。
他乖乖地把脚放进水盆里,盯着温宁温柔的脸庞,心里暖洋洋的,“姐,你对我真好。”
温宁抬头看了他一眼,“那是当然。”
给小逸剪完指甲,沈棠也洗好碗从厨房走了出来。
看到天上挂着一轮圆月,清辉洒满院子。
她眯了眯眼,凑到温宁耳边悄声说:“月亮这么好,不如我们现在就去抓龙虾?”
温宁抬头看看月亮,也觉得不错,“等把小逸哄睡了,我们悄悄去。”
话音刚落,一道奶声奶气的声音从脚边传来,“我也要去!”
两人低头一看,小逸不知道什么时候蹲在她们旁边。
他气呼呼的小模样软萌又可爱,逗得两人哈哈大笑。
沈棠无奈地捏了捏他的脸:“行吧,带上你。”
小逸乐得眉开眼笑:“那我去喊铁蛋一起好不好?”
温宁想了想,说:“你去看看铁蛋睡没睡,睡了就别喊了。”
小逸连连点头,跑出了院子。
不一会儿,他和铁蛋一前一后蹲在知青院门口聊起天来。
当温宁和沈棠走出来时,正好看到铁蛋手里捧着一个白面包子,吃得满嘴流油。
“温姐姐!沈姐姐!”
铁蛋腼腆地站起来,冲温宁笑了笑,“小逸说这个包子是你留给我的,谢谢你温姐姐!”
温宁看着铁蛋瘦瘦小小的样子,鼻子微微发酸。
她点点头,回厨房冲了一壶奶粉递过去,“干吃包子容易噎着,喝点这个。”
铁蛋接过来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这是什么?这么好喝!”
“羊奶粉。”温宁摸了摸他的头,语气温柔。
铁蛋感激地笑了笑。
随后,四人拿着工具,沿着洒满月光的田间小路,朝村西头的小溪走去。
今晚的月亮特别亮,洒在水面上,连水底的鱼影都清晰可见。
温宁站在溪边随便一看,就发现好几条肥美的黑鱼和鲫鱼在水里游动。
铁蛋蹲在旁边,激动地指着前方喊:“温姐姐!沈姐姐!你们看,大虫子!”
温宁和沈棠赶忙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
果然看到一只只红彤彤的虾趴在石头缝里,爪子挥舞着,模样威风凛凛。
她俩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兴奋。 果然是龙虾!
“这虾可真大!”
沈棠眼睛亮得像星星,“估摸着是没人抓,长得肉特别多!”
“今晚咱们多钓点!”
温宁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拿出准备好的绳子,把肉串在上面,再用竹棍绑好,一个简易的钓竿就这么成了。
两人各持一根竹竿,将诱饵甩进水里。
龙虾感应到肉味,争先恐后地扑上来咬住肉不松口。
轻轻一提竿,虾就挂满了钩子。
沈棠压抑着兴奋,把虾抖进桶里,桶壁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我的也来了!”
温宁笑得眉眼弯弯,一手提竿,一手把虾抖进桶里。
看着桶里逐渐攒起的红壳大虾,两人心里头满是成就感。
一旁的铁蛋对这些“会夹人的大虫子”,没有兴趣。
他拿着木叉子,站在溪水中间,目光紧紧盯着水里游动的鱼影。
只见他猛地往水里一叉,等木叉提起来时,已经挂着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鱼。
“铁蛋你太厉害了!”沈棠看得目瞪口呆。
温宁也忍不住拍手称赞。
铁蛋不好意思地挠挠后脑勺,“也没啥,就是抓得多了,熟练了。”
小逸看得佩服极了,连连给铁蛋竖起大拇指,“铁蛋,你真是高手!”
不一会儿,铁蛋就又叉了几条鱼,一共是两条鲫鱼、两条鲤鱼、两条黑鱼,每条都足有四五斤。
温宁见已经够吃一阵子了,便让铁蛋停下。
她掏出几块牛肉干递给铁蛋,说:“铁蛋,你辛苦了,坐着歇会儿吧。”
铁蛋接过牛肉干,和小逸一起躺在铺好的凉席上,一边看星星一边啃牛肉。
铁蛋讲起他爹铁柱斗野猪的故事,“我爹厉害着呢!有一年,山上的野猪找不到吃的,下山糟蹋庄稼。那天夜里,我爹看守玉米地,愣是一个人斗翻了三头野猪!每头都有五六百斤重呢,后来村里人把野猪杀了分了肉,家家户户都吃了好些天。”
小逸听得一愣一愣,“你爹一个人打败三头野猪,太厉害了!”
铁蛋得意地扬了扬头:“那当然了!村里人都夸我爹厉害,说我们家有福气。”
说到兴头上,铁蛋又兴致勃勃地讲起去年他爹抓到一只大野鸡的事,“那野鸡肥得流油,我爹用山上的鲜蘑菇炖了汤,那味儿,简直鲜掉眉毛!”
小逸听得咽了咽口水,“我还没吃过野鸡炖蘑菇呢,肯定特别好吃!”
不远处忙活的温宁听到后,砸吧了一下嘴,也被馋得不行。
她一边收杆一边想着,等得闲了,她也去山上转转,抓只野鸡配上蘑菇,看看到底有多鲜美。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62412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