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女频言情 > 结局+番外穿越七零,我在官场混开了郝建杜晓兰

结局+番外穿越七零,我在官场混开了郝建杜晓兰

云影浅梦 著

女频言情连载

李卫国也为这件事忙得焦头烂额,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想要平息谣言,安抚人心,却收效甚微。他找到郝建,语气沉重地说:“建子,我知道你和晓兰是真心为了村里好,可是现在这情况……唉,我这个村长,说话也不管用了!”看着一向精神抖擞的李卫国,如今也像是霜打的茄子,郝建心里五味杂陈。他握住李卫国的手,坚定地说:“李叔,您放心,我不会放弃的!我一定会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捣鬼,还大家一个公道!”然而,事态的发展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严峻。这天,郝建和杜晓兰正在村委会讨论医疗教育项目的下一步计划,突然,一群村民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之前被利益集团收买的几个人。“郝建,杜晓兰,你们这两个骗子,滚出我们村!”“把我们村搞得乌烟瘴气,你们还有脸待在这里?”“...

主角:郝建杜晓兰   更新:2025-03-23 18:3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郝建杜晓兰的女频言情小说《结局+番外穿越七零,我在官场混开了郝建杜晓兰》,由网络作家“云影浅梦”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李卫国也为这件事忙得焦头烂额,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想要平息谣言,安抚人心,却收效甚微。他找到郝建,语气沉重地说:“建子,我知道你和晓兰是真心为了村里好,可是现在这情况……唉,我这个村长,说话也不管用了!”看着一向精神抖擞的李卫国,如今也像是霜打的茄子,郝建心里五味杂陈。他握住李卫国的手,坚定地说:“李叔,您放心,我不会放弃的!我一定会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捣鬼,还大家一个公道!”然而,事态的发展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严峻。这天,郝建和杜晓兰正在村委会讨论医疗教育项目的下一步计划,突然,一群村民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之前被利益集团收买的几个人。“郝建,杜晓兰,你们这两个骗子,滚出我们村!”“把我们村搞得乌烟瘴气,你们还有脸待在这里?”“...

《结局+番外穿越七零,我在官场混开了郝建杜晓兰》精彩片段


李卫国也为这件事忙得焦头烂额,他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想要平息谣言,安抚人心,却收效甚微。他找到郝建,语气沉重地说:“建子,我知道你和晓兰是真心为了村里好,可是现在这情况……唉,我这个村长,说话也不管用了!”

看着一向精神抖擞的李卫国,如今也像是霜打的茄子,郝建心里五味杂陈。他握住李卫国的手,坚定地说:“李叔,您放心,我不会放弃的!我一定会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捣鬼,还大家一个公道!”

然而,事态的发展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严峻。这天,郝建和杜晓兰正在村委会讨论医疗教育项目的下一步计划,突然,一群村民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之前被利益集团收买的几个人。

“郝建,杜晓兰,你们这两个骗子,滚出我们村!”

“把我们村搞得乌烟瘴气,你们还有脸待在这里?”

“滚出去!滚出去!”

愤怒的叫喊和咒骂在狭小的房间里回荡,郝建和杜晓兰被团团围住,他们的处境岌岌可危……

“郝建,杜晓兰,你们这两个骗子,滚出我们村!”愤怒的村民喊声震耳欲聋,郝建用力护住杜晓兰,怒目直视:“我们到底做了什么,让你们如此污蔑?”

“还装蒜!”一个村民指着郝建的鼻子,唾沫星子横飞,“你们搞什么医疗教育项目,还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现在好了,村里乌烟瘴气,都是你们害的!”

郝建还想解释,却被村民们粗暴地推搡着。杜晓兰被这阵势吓得脸色苍白,她紧紧抓住郝建的胳膊,生怕他被淹没在人群中。

就在这时,李卫国带着几个村干部赶了过来,好不容易才控制住混乱的场面。他气喘吁吁地对郝建和杜晓兰说:“建子,晓兰,你们先回去,这件事我会处理。”

郝建和杜晓兰回到住处,两人都沉默不语。原本充满希望的医疗教育项目,如今却成了众矢之的,他们感到无比沮丧和迷茫。

第二天一早,郝建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他拆开信封,里面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个地址和一行字:“想知道真相,就来这里。”

郝建心头一震,难道事情还有转机?他立刻带上杜晓兰,根据纸条上的地址,来到了县城郊外的一处废弃工厂。

工厂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台锈迹斑斑的机器静静地矗立着。郝建和杜晓兰小心翼翼地四处搜寻,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铁皮箱子。

他们费力地撬开箱子,里面竟然装满了账本和文件。郝建随手翻开一本账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种交易信息,涉及金额巨大,触目惊心。

“这些账本……”杜晓兰捂着嘴,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郝建脸色凝重,他意识到,他们无意中发现了利益集团残余势力更大的秘密,一个庞大的犯罪网络逐渐浮出水面……

郝建立刻意识到这些账本的重要性,这很可能就是他们翻盘的关键。他小心地将账本和文件整理好,和杜晓兰一起带着这些沉甸甸的“武器”回到了村里。

“怎么办?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杜晓兰忧心忡忡地问道,这些天发生的事情让她身心俱疲。郝建沉思片刻,说:“这些证据很重要,但我们不能轻举妄动。现在村里很多人被蒙蔽,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人来处理这件事。”


郝建略作沉吟,眼神坚定地望向陈教授,说道:“陈教授,我愿意加入您的研究团队,尽我所能学习!”陈教授欣慰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就这样,郝建正式加入了陈教授的研究团队,开始了全新的医学研究之旅。

研究团队的日常工作紧张而充实,陈教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研究经验传授给郝建,并鼓励他大胆尝试、勇于创新。郝建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他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便在团队中崭露头角。

“郝建,你提出的这个思路很有意思,可以尝试一下。”陈教授指着郝建递交的实验方案,眼中充满了期待。

“谢谢陈教授,我会尽力完成实验的。”郝建郑重地点了点头,心中充满了干劲。

几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陈教授的指导下,郝建的医术有了显著的提高,他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发表在国内外权威医学期刊上,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小郝啊,你真是个医学天才!”陈教授看着手中的期刊,忍不住感叹道,“你的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对治疗心脏病有很大的启发。”

“陈教授,您过奖了,这都是您教导有方。”郝建谦虚地说道,他知道自己取得的这些成绩,离不开陈教授的悉心栽培。

与此同时,杜晓兰也没有停下脚步。白天,她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夜晚则点着煤油灯,孜孜不倦地学习。她始终牢记着郝建的鼓励,将对他的思念化作学习的动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整个知青点都沸腾了,杜晓兰按捺住激动的心情,认真复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喜极而泣,脑海中浮现出郝建坚毅的面庞,她在心中默默地说:“郝建,我做到了,我没有辜负你的期望!”

而王大山在郝建的悉心照料下,伤势也渐渐痊愈。他望着郝建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他暗暗下定决心,要像郝建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帮助更多的人。伤愈后,王大山放弃了回城的机会,他跟着村里的老赤脚医生学习医术,决心留在凤凰村,为村民们解除病痛。几年后,王大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乡村医生,他继承了郝建的衣钵,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

郝建离开凤凰村后,和杜晓兰之间便只能通过书信往来。每个月,他们都会准时收到彼此的来信,信纸上记录着生活的点滴,也承载着他们浓浓的思念。杜晓兰会告诉郝建自己在大学里的学习生活,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也会倾诉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郝建则会在信中分享他在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和取得的突破,也会鼓励杜晓兰勇敢追逐梦想,并承诺会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每当收到郝建的来信,杜晓兰都会如获至宝,她会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信上的每一个字,仿佛郝建就在她身边轻声细语。信纸上淡淡的墨香,也仿佛带着郝建的气息,让她倍感温暖和安心。而郝建收到杜晓兰的信时,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仔细阅读,嘴角不自觉地泛起温柔的笑意。他知道,无论前路如何,杜晓兰都会是他心中永远的牵挂。

在凤凰村,刘老师依然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为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他虽然年岁渐长,但教学热情不减当年。他用自己的知识和爱心,点亮了一颗颗求知若渴的心灵,也为乡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每当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渴望,听到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刘老师都感到无比欣慰,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几年后,郝建大学毕业,在一次全国性的医学学术交流会上,他提交的关于中医治疗急性肠炎的论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场的专家学者们对他的研究成果赞赏有加,纷纷表示这将会是中医药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郝建站在台上,侃侃而谈,他沉稳的气质和渊博的知识,让人很难相信他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就在郝建演讲结束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走到他面前,眼中满是赞许的目光:“年轻人,你的研究很有深度,也很有见地,我很看好你。”郝建看着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只觉得无比熟悉,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老者似乎看出了郝建的疑惑,笑着说道:“你不记得我了吗?当年在凤凰村,你为我治疗过腿疾。”郝建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医学界泰斗,竟然是当年自己在凤凰村时,为其治疗过腿疾的老教授。

“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没想到当年那个年轻的小伙子,如今已经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医学人才。”老教授感慨万千,当年郝建为他治疗腿疾时,他就看出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如今看来,果然如此。

郝建谦虚地笑了笑,当年如果不是老教授的鼓励,他也不会萌生继续学习医学的念头。这次意外的相遇,让郝建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医学之路。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更加努力,争取在医学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交流会结束后,一位神情焦急的妇女找到了郝建,她向郝建求助,说自己的孩子患了一种怪病,四处求医无果,希望郝建能出手相救。郝建跟着妇女来到医院,经过仔细诊断,发现孩子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郝建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投入到对孩子的治疗中。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结合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医学知识,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治疗方案。经过郝建的精心治疗,孩子病情奇迹般地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郝建的善举,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报纸、电台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称他为“当代医圣”。郝建的名字,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杜晓兰,也从报纸上看到了郝建的事迹,她为郝建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更加思念他了。他们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他们的爱情,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修成正果呢?


晴天霹雳的消息是,郝建的回城申请被驳回了。理由是他“历史不清白,思想品德不端正”。这对郝建来说简直是无稽之谈,他自从来到小山村后,一心扑在工作和学习上,从没做过任何违反纪律的事。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有人为郝建抱不平,也有人冷眼旁观,甚至幸灾乐祸。郝建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赵强在背后搞鬼。赵强一直嫉妒郝建的才华,更妒忌他得到杜晓兰的青睐,这次回城选拔,他便利用自己在县革委会的关系,捏造事实,恶意中伤郝建。

杜晓兰得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她找到郝建,安慰他说:“建哥,你别灰心,我相信你是清白的,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找出证据,揭穿赵强的真面目!”

郝建强忍着心中的悲愤,点了点头。他找到刘老师,向他倾诉了自己的遭遇。刘老师听完后,眉头紧锁,他拍了拍郝建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郝建啊,我相信你的人品,这件事我会尽力帮你查清楚的,但是你也知道,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事情不是光凭一腔热血就能解决的,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啊。”

希望像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郝建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助……

希望像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郝建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无助……这时,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握住了他的手,杜晓兰眼含泪光,坚定地说:“建哥,我相信你!”郝建看着眼前这个善良的姑娘,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不能辜负她的一片真心。

几天后,刘老师来到郝建的宿舍,面色凝重地对他说:“郝建,我已经托人打听过了,你回城的事确实有人从中作梗,而且这个人你也认识,就是赵强。”

郝建并不感到意外,他早就猜到是赵强在背后搞鬼,只是苦于没有证据。刘老师接着说:“我已经向上面反映了情况,但现在情况比较复杂,需要时间调查取证,你也要沉住气,不要轻举妄动。”

郝建感激地点了点头,他知道刘老师已经尽力了。然而,赵强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见郝建没有屈服,便开始变本加厉地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他到处散播谣言,说郝建偷窃公物、调戏妇女,甚至还编造了郝建在城里犯错误才被下放到农村的谎言。

一时间,知青点里流言四起,大家看郝建的眼神都变了,曾经那些与他称兄道弟的人也开始对他敬而远之。郝建仿佛被推到了悬崖边上,孤立无援,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绝望。

郝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任凭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将他的身影拉得格外孤寂。他看着桌上那本被翻得卷边的医书,心中五味杂陈。曾经,他把这些知识视为救命稻草,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城市,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现在,现实却给了他重重一击,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否值得。

“难道我真的要一辈子待在这个小山村里吗?”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苦涩和迷茫。窗外,田野里传来阵阵蛙鸣,仿佛在嘲笑着他的无力和无助。

这时,轻轻的敲门声响起,杜晓兰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走了进来。她看到郝建落寞的神情,心疼地走到他身边,轻声说道:“建哥,先吃点东西吧,你已经一天没怎么吃东西了。”

郝建抬起头,看着杜晓兰关切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接过面条,勉强地吃了几口,却食不知味。

杜晓兰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坐在他对面,陪着他一起沉默。她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是苍白的,郝建需要的只是一个倾听者,一个能够理解他、支持他的人。

许久,郝建放下碗筷,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晓兰,你说我是不是很没用?明明已经那么努力了,却还是什么都改变不了。”

杜晓兰握住他的手,坚定地说:“建哥,你不要这样说,你已经很优秀了。你救了那么多人,大家心里都记着你的好。至于回城的事,我相信总会有办法的,我们一起努力,一定可以克服眼前的困难。”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仿佛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进郝建干涸的心田。他看着眼前这个善良的姑娘,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苗。是啊,他还有晓兰,还有那么多关心他的人,他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

杜晓兰的话语如同一缕春风,吹散了郝建心头的一部分阴霾。他暗下决心,不能被眼前的困境打倒,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命运。

深夜,知青点陷入一片寂静,只有郝建的房间还亮着微弱的煤油灯。他翻阅着医书,心中涌动着一个念头:与其苦苦挣扎于回城的名额之争,不如利用自己的医术,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服务,这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途径。

第二天,郝建开始主动为村里的病人诊治。他医术高超,且收费低廉,有时甚至免费治疗,很快便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爱戴。然而,郝建的举动却触动了赵强的利益。看着郝建在村里的声望日渐高涨,赵强心中妒火熊熊燃烧。

“绝不能让他就这样骑到我头上!”赵强暗自咬牙切齿。他找到村里的几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偷偷潜入郝建的房间,将他辛苦收集的草药倒入粪坑,并将他仅有的几件医疗器械损毁殆尽。

这天,郝建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诊,却发现自己的医药箱被人动过,里面的东西被翻得乱七八糟。他心头一紧,连忙检查自己的医疗器械,却发现听诊器被人为破坏,已经无法使用。

“是谁干的?”郝建怒火中烧,脑海中浮现出赵强那张阴险的嘴脸。他猛然想起,前几天赵强曾阴阳怪气地警告过自己,不要在村里“招摇撞骗”。

联想到近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郝建几乎可以断定,这一切都是赵强在背后搞鬼。然而,苦于没有证据,他无法当面揭穿赵强的真面目。更糟糕的是,由于赵强散播的谣言,村里已经有人开始怀疑郝建的医术,他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就在郝建一筹莫展之际,他无意间在村口听到了两个村民的对话,其中一人正是那天被赵强指使破坏医疗设备的混混。他心中一动,难道……?


杜晓兰眼前一亮,“我父亲!他曾在市里工作过,认识很多人,或许可以帮到我们!”郝建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于是杜晓兰立刻联系了父亲,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说了一遍。

杜晓兰的父亲听完女儿的讲述,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他深知这件事的严重性,当即表示会尽全力帮助他们。他动用了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四处奔走,终于联系到了一位在省检察院工作的老朋友,这位老朋友为人正直,经验丰富,在听完事件的来龙去脉后,当即表示愿意接手这个案件。

与此同时,王大山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从郝建和杜晓兰被村民误解后,他一直心怀愧疚,认为是自己没有尽到朋友的责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

王大山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暗地里却开始留心观察村里的动静。他发现,自从郝建和杜晓兰的医疗教育项目停滞后,村里几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反而变得活跃起来,经常出入村支书的家,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王大山心中起疑,他偷偷跟踪这几个二流子,终于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原来,这几个二流子正是利益集团残余势力收买的爪牙,他们故意在村里散播谣言,煽动村民的情绪,目的就是为了逼迫郝建和杜晓兰离开,好让他们的阴谋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王大山冒着风险,偷偷拍下了几张照片,并将他们的谈话内容录了下来。他知道,这些证据虽然不足以扳倒利益集团残余势力,但至少可以证明郝建和杜晓兰是清白的,也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一些线索。

张翠花自从那天被郝建拒绝后,就一直躲着他们。她知道郝建是真心为村民好,也知道自己误会了他,心里感到十分愧疚。

这天,张翠花带着自己做的红糖糍粑来到郝建家,想跟郝建道个歉,却碰巧听到郝建和杜晓兰正在商量事情。只听郝建说:“那位检察官说,我们需要找到更直接的证据,才能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张翠花心里咯噔一下,她想起那天在村口听到那几个二流子说的话,似乎提到过什么“账本”。她赶忙敲了敲门,走了进去,对郝建说:“郝建哥,我,我知道一些事,也许对你有帮助。”

郝建和杜晓兰惊讶地看着张翠花,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张翠花红着脸,断断续续地将那天听到的事情告诉了他们。郝建听完后,眼睛一亮,激动地说:“翠花,你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与此同时,李卫国也在积极行动。他召集了全体村民,在村委会大院里召开了一场村民大会。会上,李卫国声泪俱下地向村民们坦白了自己的错误,并揭露了利益集团残余势力是如何利用他的私心,一步步操控村委会,企图侵吞集体财产的真相。

村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都被蒙在鼓里。他们愤怒地谴责利益集团残余势力的卑劣行径,也对郝建和杜晓兰的遭遇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愧疚。

就在这时,一辆吉普车驶进了村子,车上下来一位身穿制服的中年男子。他径直走到郝建面前,敬了个礼,说:“郝医生,您好,我是省检察院的,我叫王刚,是来协助你们调查案件的。”


她咬了咬嘴唇,走到郝建身边,低着头,小声说:“建哥,我也能帮上什么忙吗?”

郝建一愣,随即笑着说:“当然可以啊,翠花,你愿意帮忙,我们都很高兴。”

杜晓兰也走过来,握住张翠花的手,亲切地说:“翠花,你的针线活做得那么好,以后可以教村里的姑娘们,这也是为咱们村做贡献呢。”

张翠花的脸红了红,点点头,没有说话,但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

篝火晚会结束后,郝建和杜晓兰回到知青点,连夜开始制定计划。他们找来纸笔,借着昏黄的煤油灯,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建哥,咱们先说说选址吧,学校和卫生院建在哪儿合适呢?”杜晓兰问道。

郝建指着桌上那张简陋的村庄地图,说道:“你看,村东头那片空地就不错,离村子近,交通也方便。”

“嗯,我也觉得那块地好,而且面积也够大。”杜晓兰赞同道,“可是,资金从哪儿来呢?建学校和卫生院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郝建沉思片刻,说道:“资金的事,我们可以先向公社申请一部分,然后发动村民们捐款,再想办法联系一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

“嗯,也只能这样了。”杜晓兰点点头,“那人员呢?咱们村里可没有老师和医生啊。”

“这个好办,我们可以先请一些退休的老教师和老医生来帮忙,然后再慢慢培养村里的年轻人。”郝建胸有成竹地说。

就这样,他们一项一项地讨论着,直到深夜,才初步制定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梦想终将照进现实。

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郝建和杜晓兰开始四处奔走。他们首先找到村长李卫国,向他详细阐述了计划的内容和意义。李卫国听完后,激动地拍着大腿说:“好!好!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啊!我举双手赞成!”

得到村长的支持后,郝建和杜晓兰又挨家挨户地走访村民,向他们宣传建设学校和卫生院的好处,希望大家都能尽一份力。起初,一些村民还心存疑虑,担心钱捐了打了水漂。郝建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每一笔钱都会用到项目建设上,而且会公开账目,接受大家的监督。他还动情地说:“乡亲们,咱们都是农村出身,谁家没有个头疼脑热的?谁家孩子不想读书识字?现在有机会改变这一切,难道我们不应该抓住吗?”

郝建真诚的话语打动了村民们,大家纷纷解囊相助,你一百我五十,很快就筹集了一笔不小的资金。为了争取更多的支持,郝建和杜晓兰还骑着自行车,跑了十几里山路,来到镇上的公社政府,向领导汇报他们的计划。

公社的王主任接待了他们。王主任听完郝建的介绍后,沉吟了片刻,说道:“你们的计划是好的,但是建设学校和卫生院需要一大笔资金,公社财政也很紧张啊。”

郝建早有准备,他从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项目计划书,递给王主任,说道:“王主任,您看看我们的计划,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且村民们也自发捐款了,我们只需要公社再支持一部分资金,就能启动这个项目了。”

王主任接过计划书,仔细地翻阅起来。郝建则在一旁详细地讲解着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从选址到设计,从资金预算到人员安排,他都做了周密的考虑。王主任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显然对郝建的计划非常认可。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