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修复后的“虚空之翼”,NFT雕塑突然分裂成两件孪生品:一件留在原告的数字收藏馆,另一件化作万千碎片,散入玩家们的虚拟空间作为公共艺术展品。
这种“部分确权+部分开源”的模式,意外催生出新的社群公约——三个月后,元宇宙艺术联盟正式采纳这套规则,称之为“数字物的呼吸权”。
张薇在庆功宴上收到一份神秘礼物:装在玻璃瓶里的区块链碎片,标签上写着“第127.5条”。
她对着阳光转动瓶身,看见《民法典》第127条的倒影与虚拟世界的星尘交织成螺旋。
或许法律从未真正沉默,它只是换了种语言,在人类与技术共谋的裂缝中继续生长。
全息投影突然闪烁,法务部发来紧急通知:某AI主播的虚拟人格正在主张著作权。
张薇笑着把玻璃瓶抛向空中,看它化作一串流动的量子比特——新游戏的关卡又刷新了。
第四章 当法律思维遇见生死抉择,我们的灵魂是否拥有免责条款张薇的登山杖刺破晨雾时,崖壁上的血渍已经凝固成深褐色。
五小时前,驴友郑涛从这条野径坠落,随身记录仪拍下最后画面:他解开安全绳,将唯一的岩钉让给抽筋的队友。
现在,死者家属举着《民法典》第184条冲进公司——这条被称为“好人法”的条款明确:自愿实施紧急救助不承担民事责任。
但他们指控郑涛的“英雄行为”是被精心设计的流量陷阱。
“他上个月刚签约成为品牌探险大使!”
家属律师将直播数据砸在桌上。
屏幕里,郑涛在悬崖边高举能量饮料的镜头获得270万点赞,评论区的“真男人”弹幕仍在滚动。
张薇的指尖划过冰冷的数据曲线,发现坠崖前三天,郑涛的直播流量恰好跌至协议约定的淘汰红线。
法律顾问会议变成道德刑场。
营销总监坚持主张“自主行为无过错”,法务部翻出《广告法》强调“未直接诱导冒险”。
张薇却盯着会议桌中央的盆栽——那是郑涛签约时送的空气凤梨,如今在恒温箱里活得比主人更长久。
深夜,她戴上生物电感应手套,潜入郑涛的直播数据库。
AI根据眼球轨迹和心率波动生成情绪图谱:在流量下滑的第七天,他的杏仁核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