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金军围朝,朕从东京成开始北伐!赵桓朱琏 全集

金军围朝,朕从东京成开始北伐!赵桓朱琏 全集

天官青龙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白时中忽然问道:“官家任命李纲兼任太子太傅,是打算册立太子了吗?”赵桓没有回答,问道:“你觉得呢?”白时中说道:“官家的安排,臣没什么意见。只是想着太上皇在江南,还没有回东京。册立太子的事情,是否等太上皇回来后再安排呢?”赵桓问道:“最近有太上皇的消息吗?”白时中摇头道:“臣不知道,关于太上皇的消息,不是臣负责。”吴敏接过话,回答道:“官家,太上皇还在江南,更截留了地方送来朝廷的奏折,还拦下了送来朝廷的粮食、武器和赋税,太上皇一直没打算回来。”赵佶匆匆忙忙的禅位,就是觉得挡不住金人,赶紧跑去南方躲避。他不是好心放权,是怕当亡国之君。赵桓想着吴敏的话,沉声道:“得进一步安排人去南方,劝说父皇回来。”吴敏道:“官家说得对。”赵桓吩咐道:...

主角:赵桓朱琏   更新:2025-03-29 14: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赵桓朱琏的其他类型小说《金军围朝,朕从东京成开始北伐!赵桓朱琏 全集》,由网络作家“天官青龙”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白时中忽然问道:“官家任命李纲兼任太子太傅,是打算册立太子了吗?”赵桓没有回答,问道:“你觉得呢?”白时中说道:“官家的安排,臣没什么意见。只是想着太上皇在江南,还没有回东京。册立太子的事情,是否等太上皇回来后再安排呢?”赵桓问道:“最近有太上皇的消息吗?”白时中摇头道:“臣不知道,关于太上皇的消息,不是臣负责。”吴敏接过话,回答道:“官家,太上皇还在江南,更截留了地方送来朝廷的奏折,还拦下了送来朝廷的粮食、武器和赋税,太上皇一直没打算回来。”赵佶匆匆忙忙的禅位,就是觉得挡不住金人,赶紧跑去南方躲避。他不是好心放权,是怕当亡国之君。赵桓想着吴敏的话,沉声道:“得进一步安排人去南方,劝说父皇回来。”吴敏道:“官家说得对。”赵桓吩咐道:...

《金军围朝,朕从东京成开始北伐!赵桓朱琏 全集》精彩片段


白时中忽然问道:“官家任命李纲兼任太子太傅,是打算册立太子了吗?”

赵桓没有回答,问道:“你觉得呢?”

白时中说道:“官家的安排,臣没什么意见。只是想着太上皇在江南,还没有回东京。册立太子的事情,是否等太上皇回来后再安排呢?”

赵桓问道:“最近有太上皇的消息吗?”

白时中摇头道:“臣不知道,关于太上皇的消息,不是臣负责。”

吴敏接过话,回答道:“官家,太上皇还在江南,更截留了地方送来朝廷的奏折,还拦下了送来朝廷的粮食、武器和赋税,太上皇一直没打算回来。”

赵佶匆匆忙忙的禅位,就是觉得挡不住金人,赶紧跑去南方躲避。

他不是好心放权,是怕当亡国之君。

赵桓想着吴敏的话,沉声道:“得进一步安排人去南方,劝说父皇回来。”

吴敏道:“官家说得对。”

赵桓吩咐道:“当初是吴相公劝说父皇禅位,你和父皇的关系亲近些。你安排人去江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务必劝父皇回朝。”

“臣领命!”

吴敏毫不犹豫回答。

太上皇在外面,对皇帝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太上皇的身边有军队,这样的力量在江南,等于是割据一方。

必须劝回。

赵桓定下赵佶的事情,没有再说册立太子的事儿。

册立太子,他会在大朝会上提及。

现在还早了点。

看后续,会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才好把反对的人一网打尽。

一行人说说笑笑着赶路,没过多久,就来到了火药作坊外。

赵桓抵达的时候,胡直孺和刘旺在大门口迎接。

胡直孺今天一大早,就来到火药作坊,检查了刘旺制作的新式武器,见一切没问题才放心了。

胡直孺率先迎了上去,行礼道:“臣胡直孺,拜见官家。”

刘旺跟着道:“臣刘旺,拜见官家。”

赵桓吩咐道:“不必多礼,都准备好了吗?”

胡直孺道:“准备好了。”

赵桓说道:“既然准备好了,带着武器上山。这一次的实验很重要,希望一切顺利。”

刘旺一副自信模样,保证道:“请官家放心,绝对没问题。”

他吩咐徒弟拿了一枚圆球过来,递给赵桓道:“官家请看,这枚圆球是目前能爆炸的最佳武器。”

“圆球通体,以生铁浇铸,质地非常脆。”

“一旦内部的火药引燃,爆发出巨大的力量,铁球外壳会炸裂。”

“因为是生铁浇铸,质地比较坚硬,即便点燃了扔出去也不会摔碎,不至于让引火线熄灭。”

“铁球爆炸的威力,比火药包大了很多。”

赵桓接过来掂量一番,眼中浮现出满意神色,赞许道:“刘旺,你做得很不错。”

刘旺道:“官家过奖。”

赵桓兴致高昂,吩咐道:“走,进山。”

一行人往山中走,白时中却一直盯着圆球,质疑道:“官家,这个铁球不算大,算得上大宝贝吗?”

赵桓说道:“朕相信胡尚书,也相信刘旺。”

白时中对胡直孺恨之入骨,连忙道:“胡直孺貌似忠厚,实则大奸似忠。他也就会倚老卖老,您不要被骗了。”

胡直孺冷声道:“白时中,你除了满嘴喷粪,还会干什么?”

李纲也接过话,嘲讽道:“胡尚书为了抗金忙前忙后,白相公在干什么呢?你不做事,就不要说风凉话。”

白时中冷笑道:“李相公,别被胡直孺骗了。否则他既浪费国帑,又欺骗官家,你这个刚刚拜相的相公兜不住的。”

李纲沉声道:“我以我的人格,替胡直孺担保。”


胡直孺了解工部的火器,翻开火药的制作工艺,仔细的看完后,琢磨着火药粉末掺水后搅拌混合,再阴干碾碎,又低温烘干的可能性。

有什么必要呢?

胡直孺了解黑火药的情况,却不懂改进的用处,只觉得工序复杂了很多很多。

好在,他相信皇帝。

皇帝没有搞花岗石,没有大规模的找游方道士,更是励精图治,一心一意抗金,岂能再苛责皇帝呢?

皇帝折腾点火药,也是为了抵抗金人,是一片好心啊!

不能凉了官家热血的心。

干了!

胡直孺拿着黑火药的新工艺,直接去了东京城外的火器制作坊。

工部设有军器监,在军器监下面设有广备攻城作,下辖火药作、青窑作、猛火油作、金作、火作等作坊。

火药作,就是专门生产火药的作坊。

胡直孺作为工部尚书,要安排事情,只需一道命令就行了。可是火药的改进,是官家亲自安排的。

他得亲自来。

胡直孺一路到了火药作坊,他一出现,火药作坊的负责人刘旺就来了。

面对胡直孺,纵然刘旺是火药作坊的大师傅,也紧张无比:“大人,大人驾临火药作坊,有什么吩咐?”

胡直孺神色和善,问道:“识字吗?”

“识字!”

刘旺连忙回答。

胡直孺取出新火药的制作工艺,递过去道:“这是火药的改进之法,你带人立刻试制。”

“做好后不要嚷嚷,直接到工部找本官,我们一起实验。”

“记住了,这是机密。”

胡直孺眼神转冷,杀气腾腾道:“一旦泄露,不仅你的人头保不住,你全家老小一个都跑不掉。”

刘旺吓得身体一颤,连忙道:“大人放心,保证不会泄露。”

实际上,火药制作本就是口口相传,绝不允许外泄。

胡直孺敲打后,微笑道:“事情办好了,少不了你的赏赐。看你这模样,怕是都五十多岁了,好好把握立功的机会。”

刘旺心想,我哪里是五十多岁。

我才三十八。

我还年轻!

只是,刘旺却没解释,连忙道:“请大人放心,小人立刻就安排。”

胡直孺才转身离开。

刘旺送走胡直孺,长长的出了口气,心想这些官老爷太吓人了。

他回到房间,翻看着新火药的改进方案。制作工艺不难,却复杂了些,只是这样的改进什么深意吗?

刘旺一时间不明白。

刘旺不明白,却很清楚一点,大领导要做的事情,就算是错的,也是对的。

照办就是!

刘旺带着三个心腹学徒制作,因为第一批做得不多,一天时间就做出来了,同时按照正常的火药包制作流程,用一层层桑皮纸包裹起来。

一切准备好,刘旺直接去了工部,见到胡直孺后,行礼道:“小人刘旺,拜见胡尚书。”

胡直孺眼神期待,问道:“做出来了吗?”

刘旺说道:“小人按照正常的火药包制作,目前制作了三包火药。”

胡直孺心中也好奇,颗粒状的黑火药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起身道:“走,我们去火药作坊,在山中试验威力。”

“遵命!”

刘旺点头,和胡直孺出了东京城,一路回到火药作坊。

刘旺取了一包火药,来到火药作坊的后山,把火药包放在一棵大树下,看向远处的胡直孺,问道:“胡尚书,现在就点火吗?”

胡直孺催促道:“别磨磨蹭蹭的,赶紧点火。”

刘旺取出火折子,点燃了长长的引火线。

刘旺飞快的跑到胡直孺的身前挡着,提醒道:“胡尚书,您退后一点,小心些。”


圣君在朝,自当为圣君效力。

赵桓看着张叔夜离去的背影,心情愉快,吩咐道:“传旨,通知朱伯材入宫觐见。”

“老奴遵旨!”

周瑾安排了下去。

旨意下达到皇城司的时候,朱伯材在皇城司忙得脚不沾地。

原本的朱伯材有些富态,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人瘦了很多。

可是,朱伯材乐在其中。

朱伯材长袖善舞,又有国丈的身份,还是皇帝派来的,借助身份和地位,迅速笼络了一批人。

尤其是查抄高铁和柳盛等人的家族,大头的物资登记造册,小部分物资是皇城司的人分了。

皇城司的人都认可朱伯材。

跟着领导,有肉吃!

绝大多数的人,不是什么忠臣烈女,有奶便是娘。

朱伯材靠着身份和手段立足,虽然依旧很忙,却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得到皇帝的诏令,朱伯材匆匆入宫,行礼道:“臣朱伯材,拜见官家。”

赵桓问道:“岳父在皇城司,还习惯吗?”

“臣习惯了。”

朱伯材连忙道:“仰赖官家的天威,虽然没能彻底控制皇城司,至少有了可用的心腹。三个月内,臣会彻底控制皇城司。”

赵桓点头道:“朕相信岳父。”

话锋一转,赵桓沉声道:“开封府尹王时雍,一心一意当投降派,更巴结金人。朕要拿王时雍开刀,皇城司可有王时雍犯罪的消息?”

朱伯材一脸惭愧模样,回答道:“官家,王时雍收受贿赂,以及买官卖官方面的罪证,暂时没查到。”

赵桓问道:“其他方面呢?”

朱伯材回答道:“目前查到的,只有王时雍以官府名义,抓走东京城内的女子,以及以官府名义向商贩摊派酒水和茶叶,搜刮来伺候金人的事。”

赵桓心中一动。

完颜宗望带着金人第一次南下,杀到了东京城外。

当时有李纲主战,却也有张邦昌和李邦彦等人主和。

王时雍是坚定的投降派,面对金人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仅没有抵制,反而主动抓捕女人,搜刮珍宝和美酒、茶叶这些,送去城外犒赏金国军队。

美其名曰,安抚金人。

坊间的百姓,纷纷嘲讽王时雍,说他是‘金人外公’,王时雍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国难之际,有的人面临绝境,却是一身傲骨,为国家的存亡,百姓的生死而奔走。

有的人却为虎作伥,靠着卖自己的同族百姓,去讨好金人。

王时雍就是这样的典型。

赵桓心中又升起杀意,沉声道:“被王时雍抓走家眷的百姓,以及被王时雍搜刮的苦主,能找到吗?”

“能!”

朱伯材点头回答。

只是,他一脸担心道:“用这样的事情弹劾,能处置王时雍吗?”

赵桓微笑道:“如果只是一点弹劾,不会有大影响。可是有无数百姓叩阕,事情闹大了,朕就能借题发挥。”

朱伯材说道:“就算借题发挥,恐怕也不能处死王时雍,便宜他了。”

赵桓摇头道:“有的时候,生不如死的活着,才是最大的惩罚。当王时雍一无所有,才会体会到人生的艰难。”

“岳父,你立刻去安排。”

“明天上午,煽动百姓来宣德门外叩阕,把事情闹大。如此一来,明天的大朝会上,朕再借题发挥,一举拿下王时雍。”

朱伯材道:“臣保证完成任务。”

他向赵桓行了一礼,就急匆匆离开了。

赵桓望着朱伯材离去的背影,眼中充斥着期待,该拿下了王时雍了。

……

东京外城,万胜门附近。

这片地方是流民和破产百姓聚集的区域,属于贫穷区域。


曹掌柜一向以儿子为荣,最终点了点头。

……

东京内城,北城。

白时中府邸。

悠扬的琴音萦绕,妖娆的歌姬起舞,案桌上是美酒佳肴,一派奢靡景象。

白时中坐在主位,下方坐着王时雍。

王时雍敬了白时中一杯,试探道:“白相公,唐恪、耿南仲和何栗等人都不能拜相。你看,能否运作我拜相呢?”

白时中回答道:“还需要一个契机。”

王时雍道:“什么契机?”

白时中解释道:“官家决定主战,现在我们无法影响。”

“如今局势,只能等金人南下。当金人击败了前线的军队,朝廷挡不住,官家才知道我们这些人的好。”

“我们主张投降,是为了自己吗?”

“不是!”

“我们忍辱负重,是为了大宋啊。”

白时中一副愤慨姿态,哼声道:“明明挡不住,何不割地赔款呢?区区一点钱财,向贱民征税就是。”

王时雍深以为然道:“贱民如韭,割了还会再长,就应该征税。”

“你说得对。”

白时中沉声道:“你要成为我们派系的大将,就要旗帜鲜明的表态求和。明天的大朝会上,我建议你表态,建议官家求和,给官家敲警钟。”

王时雍也思考着。

现在表态会触怒皇帝,好处也显而易见。一旦前线挡不住,他这个早早呼吁求和的人,就有了话语权。

王时雍道:“我愿意!”

白时中赞许道:“你放心,本相支持你入政事堂。官家刚刚登基,太稚嫩了。撞了南墙,自然就回头。”

王时雍点头,眼中浮现出无尽野望。

他要当宰相。

他要一步一步的爬到最高,成为大宋朝呼风唤雨的人。

天不见亮。

赵桓从皇后的床榻上醒来。

昨晚上留宿在皇后的寝宫,他主动负茎请罪。

好在皇后深明大义,选择忍器吞深,彼此的相处非常和谐。

在皇后的伺候下,赵桓吃过早饭,来到紫宸殿的偏殿等候着。

垂拱殿是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紫宸殿则是大朝会用。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赵桓要借此拿下王时雍。

没过多久,文武百官依次进入紫宸殿

周瑾走过来道:“官家,可以入殿了。”

赵桓点了点头,穿着赤色衣袍,戴着长纱帽,穿着皂文靴,大步进入殿内。

赵桓落座,文武百官齐齐行礼。

周瑾作为皇帝的贴身太监,率先喊话:“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此话一出,文官们纷纷上奏。

有弹劾武将的。

有弹劾文官的。

还有请求赈灾的。

都是一些日常小事情,所谓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恰是芝麻大小的事情,都拿到大殿上来说。

赵桓听得打瞌睡,仍然耐着心思一一处置。

小半个时辰,频繁的上奏停止。

王时雍看在眼中,主动站出来道:“臣王时雍,有本奏。”

赵桓眼中掠过一道寒光,问道:“王卿要上奏什么?”

王时雍没有立刻说求和的事情。

要求和,不能直接说。

得兜一个圈子。

他一副诚恳姿态,表态道:“今年的五月二十一,是舒王逝世四十周年的纪念日。臣建议,召王安石的家眷入京,由朝廷公开祭奠。”

舒王是王安石。

这是大宋的改革者,毁誉参半。

王安石死后,被追赠太傅。到宋哲宗年间,追谥‘文’,配享宋神宗的庙庭。

宋徽宗时,由蔡京牵头提议,追封王安石为舒王,配享孔庙。

王时雍曾经是元祐党人出身,是王安石的反对派出身。他依附了白时中,就果断转变派系,变成拥护王安石。


赵谌小小年纪,就能入主东宫,更有最受皇帝器重的李纲担任太子太傅。

官家厚恩啊!

朱琏心中感激,一双明媚的眸子水汪汪的,透着无尽的风情和魅惑。

良辰美景,佳人动情。

赵桓狠狠锻炼了打桩耕田的技术……

一切平息,赵桓回到垂拱殿,先安排了李纲和杨时的任命,命李纲兼任太子太傅,杨时担任太子少傅,一起教导嫡长子赵谌。

册立太子的诏书,暂时没有下达。

借助任命太子太傅的事情,看看会不会有人来反对。

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赵桓安排完,继续撰写黑火药改进的制作工艺。

赵桓一气呵成写完,又检查了一遍工艺,吩咐道:“传旨,召工部尚书胡直孺觐见。”

胡直孺的家境比较普通,他父亲四十多岁才考中进士,曾担任潮州知州。胡直孺也不是天才少年出身,也是四十四岁才考中进士。

他今年七十三岁,才担任工部尚书。

不出意外,这辈子到头了。

旨意下达没多久,胡直孺大步走进来。七十出头的胡直孺,身材瘦削,背脊有些佝偻,精神却非常好。

胡直孺拱手行礼,高声道:“臣胡直孺,拜见官家。”

赵桓问道:“胡尚书,朕要抗击金人,需要更厉害的武器。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部能改进武器吗?”

胡直孺回答道:“回禀官家,改进武器是日积月累的事情,不是临时抱佛脚能有用的。要全面抗金,重在人心。唯有官家整顿人心,才有击败金人的机会。”

赵桓试探道:“朕听说,胡尚书主张求和赔款,怎么要抗金了?”

胡直孺瞪大眼睛,一副金刚怒目的姿态,掷地有声道:“臣自始至终,都主张抗金,绝不会屈服金人。”

赵桓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才对嘛!

虽说投降派占了大多数,可偌大的天下,总有无数人心怀热血,不曾放弃抵抗。

大一统是铭刻在每一个华夏人骨髓里面的。

天下,必定一统。

赵桓感慨道:“没想到,朕竟然误会了胡尚书,这是朕的过错,赐座!”

胡直孺小心翼翼的坐下,感慨道:“官家要和金人死战,是极为圣明的。向金人投降求和,生死系于金人之手,是绝对不行的。唯有自立自强,才是唯一的出路。”

赵桓赞许道:“如果人人都如胡尚书一样,敢于死战,大宋哪里会处处受制于人。”

胡直孺谦逊道:“官家过奖了。”

他心中更是激动。

作为经历过宋徽宗时代的人,见惯了朝廷的乌烟瘴气,现在官家励精图治,一力主战,让胡直孺直呼圣君临世。

大宋有希望。

赵桓试探一番,取出新的黑火药制造工艺,递给胡直孺道:“胡尚书,这是黑火药的改进之法。”

“你亲自抓这件事。”

“一旦新的黑火药制造出来,引爆实验的时候必须隐蔽。凡是参与的人,也都必须忠诚可靠,不允许出任何纰漏。”

“这是关系我大宋未来的武器。”

胡直孺激动道:“臣胡直孺,定不负官家的厚望,一定会完成。”

赵桓说道:“去吧!”

胡直孺行了一礼,恭恭敬敬退下。

在胡直孺离开后,赵桓吩咐道:“通知朱伯材,安排皇城司的人保护胡直孺,务必确保胡直孺的安全。”

周瑾应下后赶忙安排人去通知。

……

胡直孺出了宫,一路回到工部值房。

作为工部尚书,胡直孺一向敬职敬业。他虽说七十出头,在他看来还很年轻,毕竟姜太公八十多岁才出山。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