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每当解读出一处精妙绝伦、匪夷所思的指法时,两人会相视一笑,眼中都闪烁着兴奋与赞叹的光芒。
每当领悟到一段意境深远、几近天籁的旋律时,又会一同陷入长时间的沉默与沉醉,仿佛灵魂都随之飞升。
其中有一页拓片,或许是年代太过久远,或许是辗转流传中受损,破损得尤为严重,几乎从中断裂开来。
看着那残缺的线条,如同看到一件稀世珍宝有了瑕疵,两人心中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惋惜。
于是,他们寻来了颜色、质地都极为相近的古纸,用小磨细细地研磨上好的松烟墨,又用文火慢慢熬制出透明清亮的胶水。
仿照着古籍中记载的修复之法,两人凑在一起,头挨着头,小心翼翼地,将那破损之处一点一点地粘合、修补。
指尖专注于细微的操作,全神贯注。
偶尔,会不经意地,轻轻触碰到对方的手指。
那瞬间的接触,温热而柔软,带来一丝微不可察的、如同电流般的颤栗。
两人都会下意识地缩回手,脸上泛起淡淡的红晕,心跳也漏掉半拍。
目光在研究谱子时,也会不经意地交汇。
短暂的相视,仿佛能看到对方眼底深处的情绪,又都带着一丝少女/少年的羞赧与慌乱,迅速移开视线,假装看向别处。
空气中,便弥漫起一种微妙而朦胧的情愫。
如同初春时节悄然萌发的嫩芽,无声无息,却又生机勃勃地滋长着。
那张被两人耗费了许多心神、共同修复好的残谱拓片,便被郑重地压在书案一角。
它不再仅仅是一张古谱,更成了两人之间一份心照不宣的信物,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这段无言的默契与渐生的情愫。
他们亦不再仅仅满足于茅舍书房中的共研之乐。
江南的山,江南的水,成了他们天然的琴台,也成了他们情感交流的背景。
有时,他们会相约携琴,来到村外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溪边。
寻一块被溪水冲刷得光洁圆润的磐石坐下。
看远处青石板桥上,背着竹篓的浣纱女子唱着婉转的歌谣,身影渐渐消失在柳荫深处。
琴声便和着清脆的水流声,一同流淌,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温婉与灵动。
有时,他们会躲进半山腰那座早已废弃、藤蔓缠绕的古亭之中。
静静地听着淅淅沥沥的烟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