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狄仁杰之兰亭疑案后续

狄仁杰之兰亭疑案后续

时胖纸看鬼片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黑沉沉的夜幕像厚重的棉被一样盖在了皇城的头上,一切的富丽堂皇,大气磅礴都被阴暗的黑影所取代,皇城内的灯火如一只只潜伏在丛林的萤火虫一样,逐渐的出现在皇城的各个角落,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在夜幕中点缀起来。狄仁杰的官轿在皇城门口缓缓落下,还未落轿,城门口迎候多时的大太监胡喜乐就迎了上来,一把将狄仁杰搀出轿子,急急忙忙的就拉起狄公往宫内走。“哎呀,胡公公,这到底是什么事,老夫都要被你拉倒了!”狄仁杰笑道。“哎呀,对不住啊,狄大人,皇上急着找您,卫队长万虎几乎找遍了京城,您可真难寻啊!”胡喜乐一边道歉一边略带点埋怨说。“不好意思啊,胡公公,今天府中没什么公事,我就带着元芳和曾泰去寻访了一下民情。怎么皇上这么急着招老臣前来,是不是有什么大...

主角:武承嗣刘辉   更新:2025-04-06 16:2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武承嗣刘辉的其他类型小说《狄仁杰之兰亭疑案后续》,由网络作家“时胖纸看鬼片”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黑沉沉的夜幕像厚重的棉被一样盖在了皇城的头上,一切的富丽堂皇,大气磅礴都被阴暗的黑影所取代,皇城内的灯火如一只只潜伏在丛林的萤火虫一样,逐渐的出现在皇城的各个角落,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在夜幕中点缀起来。狄仁杰的官轿在皇城门口缓缓落下,还未落轿,城门口迎候多时的大太监胡喜乐就迎了上来,一把将狄仁杰搀出轿子,急急忙忙的就拉起狄公往宫内走。“哎呀,胡公公,这到底是什么事,老夫都要被你拉倒了!”狄仁杰笑道。“哎呀,对不住啊,狄大人,皇上急着找您,卫队长万虎几乎找遍了京城,您可真难寻啊!”胡喜乐一边道歉一边略带点埋怨说。“不好意思啊,胡公公,今天府中没什么公事,我就带着元芳和曾泰去寻访了一下民情。怎么皇上这么急着招老臣前来,是不是有什么大...

《狄仁杰之兰亭疑案后续》精彩片段


黑沉沉的夜幕像厚重的棉被一样盖在了皇城的头上,一切的富丽堂皇,大气磅礴都被阴暗的黑影所取代,皇城内的灯火如一只只潜伏在丛林的萤火虫一样,逐渐的出现在皇城的各个角落,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家建筑在夜幕中点缀起来。

狄仁杰的官轿在皇城门口缓缓落下,还未落轿,城门口迎候多时的大太监胡喜乐就迎了上来,一把将狄仁杰搀出轿子,急急忙忙的就拉起狄公往宫内走。

“哎呀,胡公公,这到底是什么事,老夫都要被你拉倒了!”狄仁杰笑道。

“哎呀,对不住啊,狄大人,皇上急着找您,卫队长万虎几乎找遍了京城,您可真难寻啊!”胡喜乐一边道歉一边略带点埋怨说。

“不好意思啊,胡公公,今天府中没什么公事,我就带着元芳和曾泰去寻访了一下民情。怎么皇上这么急着招老臣前来,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啊?”狄仁杰依然微笑着。

“您还笑得出来啊,恐怕您还不知道,皇宫里出人命啦!皇上虽然面上平静,心里却是担心得很啊,所以您还是赶紧跟老奴去见皇上吧!”胡喜乐央求道。

“皇宫里出人命案?!”狄仁杰心里暗暗吃了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像漆黑的夜幕一样从四面八方涌过来,让他透不过气,“谁出事了?”

“是太子宫的一个太监和一个宫女,被杀死在太子寝宫外,血流满地,真惨哪!”胡喜乐似乎十分不忍,掩面颤声道。

“太子宫?”狄仁杰的眼睛忽的一闪,心里道:难道武承嗣还不愿放过太子还是这些李唐旧臣又要有所动作?

“行了,我的狄大人,狄阁老,您赶紧跟我去见皇上吧!”胡喜乐央求道。

狄仁杰跟着颤颤巍巍的胡喜乐来到大殿门外,里面传来一声威严的女声:“是不是狄仁杰到了,不用通报,直接进来吧。”

“臣,遵旨!”

狄仁杰悄悄看了胡喜乐一眼,只见这个在宫里混迹多年的老太监仍是一脸谦恭的表情。胡喜乐似乎是宫里的不倒翁,已经顺风顺水地经历了两个朝代,高宗皇帝在位时就非常喜欢他的乖巧懂事,武则天称帝后胡喜乐更是深得她的宠幸。恐怕凭的就是这份审时度势的本事,他似乎在历次权力中心的转换中永远站在对的一方,这似乎也成为了朝中大臣对他多加敬重的原因之一。

狄仁杰缓步走进大殿,高声道:“陛下,狄仁杰求见。”

“怀英,过来坐下吧。”这位从后宫一步登天的统治者的声音此刻听起来却让人感觉苍白无力,又似乎带着一丝叹息,让人不禁唏嘘岁月流逝,红颜难再。狄公缓缓抬起头看向武则天,尽管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她的头上还是出现了丝丝白发,岁月的痕迹也无法阻挡的爬上了这位高贵女皇的额头。

“谢陛下!”狄仁杰走到大殿当中,在一侧的位置坐下 。

“怀英啊,昨晚宫里发生了人命案子,太子宫的一名太监和宫女同时被杀了,你知道吗?”武则天问道。

“臣刚才听胡公公说起了 。”狄仁杰恭敬地答道。

“你怎么看这个事情?”武则天面无表情的看着狄仁杰,似乎在等待着他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人命关天,臣不敢乱猜 。请陛下让臣勘查现场,仔细调查,方能给陛下一个答复。”狄公沉静地说。

“嗯。”武则天点了点头,悄悄打量了一下这位帝国的顶梁柱:几十年的君臣之情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太多的风霜,花白的头发已经悄悄占据了这位老者充满智慧的头颅,政务的重压已经让他高傲的脊梁有些微微的驼了。武则天的心里微微一颤,深深地看了狄仁杰一眼:“怀英啊,你的头发都白了啊!”

“呵呵,岁月不饶人啊,老臣已年过六旬,恐怕不能长久的辅佐陛下了!”狄仁杰淡然笑道。

“胡说!”武则天笑骂道:“你这个老狐狸得多活几年,朕还有好多的事情要你帮忙啊!”说完,武则天冲外面道:“胡喜乐,抬进来!”

“奴婢遵命!”胡喜乐带着几个侍卫抬着一个小箱子乐呵呵的来到狄仁杰近前。

“陛下,您这是?”狄公有些奇怪。

“打开!”武则天冲胡喜乐挥了挥手,胡喜乐让侍卫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些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

“怀英啊,这是高句丽进贡给朕的人参和鹿茸。正巧你在这里,我一会让侍卫给你送回去,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武则天拍了拍狄仁杰的肩膀,笑着说道。

狄仁杰心里一阵暖意:几十年了,武则天将他从县令直接提拔到京城,对他也几乎是言听计从,从无猜忌。狄仁杰经常惩处犯法的武姓贵族,武则天也从未阻拦,甚至大力支持,这也是武承嗣对狄仁杰深深忌惮的原因。

狄仁杰十分感动:“感谢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在殿外一个黑暗的角落,一个阴影潜伏在灯影之外,悄悄注视着这一切。他的嘴角掠过一丝轻蔑的微笑,然后一闪身,又躲到了黑暗之中,往后宫方向潜行而去。

狄仁杰领旨后大步往殿外走去,刚出了大门,远远的看见一个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的年轻男子吃吃地笑着向他走来。男子薄施脂粉,淡扫蛾眉,皮肤白皙,一脸怪笑的走到狄仁杰面前,谄媚地说道:“狄阁老,您这是要回去啊?听说皇宫里发生了血案,又该您大显神通了,呵呵!”

狄仁杰的心里一阵厌恶,这个太平公主进贡给皇帝的男宠张昌宗几乎每天缠着武则天,极尽阿谀奉承之事,影响皇帝理朝。他与他的兄弟张易之对外又欺压百姓,收受贿赂,甚至想插手政事,真是越来越过分了!只是皇上很喜欢他,自己几次进谏都被武则天巧妙的绕开了,看来还不是时候啊!狄公心中轻叹一声,然后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嗯”了一声算是答复,然后转身大步流星的甩给张昌宗一个背影。

张昌宗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凭着皇帝对自己的宠幸,百官无不对自己低眉顺眼,只有这个老头,从来不买自己的账,甚至公开骂自己是什么“霍乱宫闱”、“魑魅魍魉”。自己几次在皇帝面前诋毁狄公,都被皇帝骂了回来,“一个老头有什么好?皇上还这么喜欢他!”张昌宗爱怜的抚摸着自己雪白凝脂般的皮肤,陶醉的嗅了嗅自己身上的名贵熏香,自言自语道:“还是年轻好啊!”

“走,回宫!”张昌宗阴阳怪气的对身后的两个随从说,然后冲着狄公离去的方向,一甩袖子,扭扭捏捏的走了。

精美的鎏金香炉袅袅的冒出奇特的香味,这是西域进贡给武则天的熏香。客厅的主桌上摆放着一道道精美的食物,张昌宗用白玉一般的手指捏起一只翡翠玉杯,尖声细语地冲着旁边的胡喜乐道:“来,昌宗敬胡大总管一杯!”

胡喜乐赶紧举起杯子,“哎呀,老朽一介阉人,卑贱如狗,怎敢劳您张大人敬酒,老身先干为敬!”

“胡大总管您说笑了!”张昌宗的手轻抚着胡喜乐的肩膀,胡喜乐感到一阵紧张,但是还是满脸堆笑的看着他,张昌宗谄媚地说:“谁不知道您胡公公是两朝元老,深得先帝和皇上的宠爱,昌宗日后还要您多多关照才是啊!”

“不敢,不敢,您张大人要多关照我老人家才是啊!呵呵!”胡喜乐也冲张昌宗道。

两人心照不宣将杯中的玉液琼浆一饮而尽,哈哈大笑起来。

“今天请胡公公来,我这可是有一道好菜招待您呦!”张昌宗媚笑道。

“哦?那老朽一定要好好品尝品尝!”胡喜乐陪笑道。

“前些日子高句丽进贡了一批‘飞龙’,皇上可是赐给我两只,真得感谢皇恩浩荡啊!”

(“飞龙”并不是真的飞龙,而是一种很稀有的鸟类)张昌宗拱手向天施礼道。

“哎呀,那老朽今天可有口福了!”胡喜乐期盼的看了看门口。

“来人,把飞龙端上来!”张昌宗冲门外说道,可是过了很久,也不见下人踪影。

胡喜乐心中不禁有些幸灾乐祸,却不好表现出来,只得轻声问道:“张大人,这飞龙是不是还没做好啊!”

“这帮下人越来越不像话了,早告诉他们我今天要请贵客,竟然如此怠慢,非要打烂他们的屁股不可!”张昌宗怒道:“请胡大总管稍后,我亲自去催!”说完怒气冲冲的往门外走去。

“这个小丑,仗着皇上的势目中无人,迟早让狄大人治你!”胡喜乐正想着,突然听到门外的张昌宗一声尖叫,然后是一阵瓷器打碎的声音,紧接着就是“砰”得一声,仿佛一只装满东西的口袋倒了下去。胡喜乐大惊,赶紧出门去看,只见张昌宗坐在地上,满脸的恐惧,身体已经颤抖的不成样子,右手往大理石回廊的一侧指着什么。

胡喜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也吓得坐在了地上:只见一个下人靠着回廊的雕花石柱坐着,盛着清蒸飞龙的盘子静静的摆在地上,里面早已被鲜红的液体淹没,那鲜艳的红色还不断的从下人脖子上裂开的伤口流下来,他的左臂不见了。而在他的身后,一个端着酒的宫女也倒卧在地上,鲜红的血液静静的从她白皙的脖子上流出,与下人的血液混在一起,像一条浅浅的小溪,往台阶下汇聚着。

“妈呀,又杀人啦!”胡喜乐惊恐地大叫了起来。



“李将军请坐!”刘府内,刘辉急忙把李元芳让回小楼客厅。对与李元芳的名头,刘辉也是略有耳闻,他是狄仁杰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有勇有谋,多次深入虎穴,帮助狄仁杰建立了赫赫功勋。

“好了,刘员外,和我说说你家里失窃的事情吧。”李元芳正色道。

“这失窃的宝贝,确实与狄公说的一样,与《兰亭集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时隔多年,经历了这么多战火动乱,还是没有被人彻底的遗忘!”刘辉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李将军您可能知道,在太宗晚年的时候,宫外忽然开始流传‘女主武王’的预言,说唐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本来是一个民间的流言,后来就传到宫廷里了,太宗皇帝听了这个话很难受。他秘密地把一位叫李淳风的太史令召到宫里,问他有没有这回事。唐代的太史令管天文历法,推理演算十分精通。李淳风说,臣夜观天象,发现有太白经天,这意味着有女主要兴起。又说,我经过一番推算,发现这个女人已经在陛下的宫里,是陛下的眷属。不出三十年后,她就要取代陛下,代掌陛下的大好河山,而且还要诛杀李唐皇室的子孙。太宗皇帝听了非常紧张,说那怎么办呢,既然预言和天象都一致了,就这样吧,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我要在宫里头清理清理,凡是姓武的、和武姓的有关人等我们都全部诛杀。李淳风说,这可不大好啊,有一句话叫王者不死。上天既然派这么一个人下来,就会保护她,您恐怕轻易杀她不得,而且会殃及众多无辜,上天会怪罪的。退一步说,就算您把她杀了,上天的意思如果没有改变的话,他还会再派一个人来。这个人我刚刚说是陛下的眷属,已经在陛下的宫里了,现在是个成年人了,三十年之后就是老年人了。老年人心地比较仁慈,可能对陛下的子孙会留有余地。如果您现在把她杀了,上天又生出一个新的人来,那这个人三十年之后可是年轻人啊,年轻人心狠,杀起陛下的子孙恐怕就毫不留情了,所以您还是别杀了吧!太宗皇帝无奈,只能作罢,但是心里却留下了心结。”

“这个传说我的确略有耳闻!”李元芳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尽管茶水已经冷了,他却并不在意:“狄大人曾经在闲谈时说起:当时皇上的父亲就任利州都督。后来的国师袁天纲,曾经给她看过相。袁天纲有一次路过武则天家,巧遇太后。袁天纲一见,马上说,夫人您生得骨法不凡,家中必有贵子。哪个当母亲的听到这种说法不高兴啊?太后马上把袁天纲请到家里,想让他看看到底哪个孩子是贵子?按照当时的习惯,先看儿子。圣上的两位皇兄就被拉出来了,袁天纲看了看,说,这两个郎君长得不错,以后是个保家之子。接着,又把大女儿给叫出来,袁天纲又看了看,说,这个小娘子生得也不错,以后肯定是个贵夫人,可惜呢,不利其夫。她大福大贵之后,丈夫却得不着好。再接着,奶妈就把陛下给抱出来了。陛下当时还特别小,穿着一身男孩的衣服。其中的缘由我们也明白,母亲生了三个女儿,挺盼着要儿子的。可是没有儿子怎么办呢?先把这个女儿当男孩打扮着吧。袁天纲一看这小孩儿,脸色骤然一变。皇太后和太上皇都感觉到了,马上就问,袁先生,您看我们这个孩子怎么样啊?袁天纲摇摇头,说,看不好,你得让她下地走两步。武则天就走了两步,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袁天纲。袁天纲说,哎呀,不得了,这个郎君生得是龙睛凤颈,这是大福大贵的样子,他怎么会是个男孩呢?如果是女孩,必定为天下之主啊。后来当今圣上被选入宫服侍太宗皇帝,当时太宗皇帝一直对武姓之人有心结,对一位武姓的大将十分猜忌,那位大将远征突厥,连战连捷,保护了李唐西北的领土,太宗皇帝因为他军功显赫,觉得很难牵制,又加上他姓武,所以想杀了他,陛下知道后,跪在太宗皇帝面前垂泪进谏,并愿意以自己的武姓之身代替那位将军去死,感动了太宗皇帝,救了那位武姓将军的命,也因此受到了太宗的赏识,可是太宗皇帝还是对她有着深深的忌惮却又不忍心杀死她,所以就在临死前将一个秘密藏在了《兰亭集序》的卷轴之中,传给了先皇帝,相传里面就有让李姓皇族夺回神器的一个秘密!”

“什么?!”元芳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惊讶的看着刘辉:“竟然有这等事?!刘员外,你究竟是什么人!”

“李将军禁声!”刘辉有些担心地看着窗外说道。

李元芳觉得自己的脊背发凉,如此机密的事情,知道的人恐怕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刘辉故意将这件事告诉自己,恐怕不止是让自己帮忙这么简单了。久经大案的他知道,一般关乎皇族的秘密,很容易就会引发杀戮,甚至叛乱与战争。他更清楚现在的皇帝陛下,对于多杀几个人是从来不在意的,如果这个秘密被武则天知道,那么面对刘辉的,面对自己的将是无尽的“麻烦”。

尽管如此,李元芳还是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历练瞬间冷静下来,等待着刘辉继续揭开这个惊天的秘密。其实在李元芳的内心深处,求知与好奇往往是他执着的根源,为此他甚至不惜亲身历险,甚至牺牲性命。

“所以狄大人说太宗皇帝并未将兰亭随葬而是传给了高宗皇帝,其实是确有其事,但是其目的并不是因为高宗皇帝喜爱书法,而是在画轴之中埋藏着这个惊天的秘密啊!”刘辉盯着李元芳说。

“高宗皇帝守着兰亭的卷轴,本以为能够将卷轴稳妥的交给之后的李唐君主,谁知高宗皇帝天命不久,英年早逝,被当今陛下夺取神器。女王夺权,诛杀李姓子孙的预言竟然真的实现了,但是兰亭的秘密却是历代李姓皇帝口口相传,没有被当今陛下所知。”刘辉继续说道。

“哦?”元芳鹰隼般的眼睛紧紧的盯着刘辉,问道:“既然都是李姓皇帝口口相传,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当今的太子是否知晓?你家中被盗的难道就是《兰亭》的真本吗?”

“李将军莫急,待我慢慢说。”刘辉轻轻拍了拍李元芳的肩膀道:“后来高宗欲废王皇后,改立武氏为后,以此打击长孙无忌等元老的重权。对此,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元老重臣表示反对。李义府、许敬宗等却迎合帝意,表示赞成;宿将李绩则奏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高宗在李义府等人的支持下,终于在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等均遭贬斥,不久,长孙无忌被迫自缢,褚遂良则被流放至更遥远的爱州,最后死在了那里。”

“我明白了!”李元芳脑中终于整理出清晰的结论来:“高宗皇帝病危之时感觉到当今圣上即将夺权,自己已经无法控制局势,所以干脆忍辱负重,封当今圣上为皇后,然后假意贬谪褚遂良,实际上是让他把兰亭的秘密带出宫去。待时机成熟,将信物交还给李唐的皇族后人,让他们用卷轴中的秘密来从当今圣上的手中夺回神器!”

“李将军你说的没错,大致就是这样!”刘辉敬佩的看着李元芳,接着说:“但是褚遂良觉得保护兰亭尤其是卷轴中的秘密实则是事关重大,所以在离开之前留下了两件信物,一件交给了长孙无忌的心腹,一件交给了褚遂良的心腹,这两个人一直都秘密的潜伏在朝中,并没有人知道他们和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的关系。几人相约,若干年后,当恢复李唐神器有望之时,由两家的后人带着这两件信物,远赴爱州寻找褚遂良的后人,找出兰亭与卷轴中的秘密,交给太子,恢复李唐神器!”

“而你就是两位心腹之一的后人吧!”元芳说道。

“没错,我的祖上正是长孙无忌的心腹。”刘辉点了点头:“当年长孙无忌被逼自杀之前将我的祖父秘密叫到府中,告诉了他这个秘密,并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发下重誓,死守这个秘密,并在适当的时候帮助李姓后人恢复李唐神器!长孙无忌在听完我祖父发誓之后,让我先人立刻辞官归隐。因为他知道,此后武则天将对李姓的后人以及支持李姓的大臣们进行清洗,所以我的先人立刻辞官,隐姓埋名跑到了云州,用之前的积蓄做起了生意,再也不与官府有任何瓜葛。”

“那你是如何知道现在正是帮助太子恢复李唐天下的时候呢?”李元芳不禁问道。

“这是在年前,我在云州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信上让我立刻举家迁往神都洛阳,在洛阳等待,不日将会有大事发生。”刘辉给李元芳又斟了一杯茶,继续说道:“当时我本来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以为有人寄错了信,正想将信丢掉,却发现了在信封里还有一页纸!”

“纸上写的什么?”李元芳欠起身问道。

“纸上没有一个字。”刘辉盯着李元芳道:“而是一张画,准确的说,是一个拓片。”

“拓片?”李元芳奇道。

“没错,正是一枚拓片。”刘辉点了点头:“是和我今天丢失的信物一样的花纹。”

“你的意思是说这是褚遂良的后人从爱州寄给你的拓片?!”李元芳感到十分震惊。

“李将军您应该知道,这种事情已经是机密中的机密,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非常少,如果不是与这个秘密紧密相关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花纹的拓片的!”刘辉将杯子攥得紧紧的:“所以我当时感到热血沸腾,立刻举家迁到了神都洛阳,凭借之前做生意积累的银子,开了几家店,碧云轩就是其中的一家。”

“可你怎么知道京城会发生什么,而储姓家族的人又如何与你们接头呢?”李元芳奇怪的问。

“因为之前两家的后人和心腹都发过重誓,所以我相信他们一定不会开玩笑,会在恰当的时候来与我接头。”刘辉坚定的说道。

李元芳不再说话,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李元芳笑道:“太宗皇帝乃一代英主,想得到东西哪有得不到的?”

曾泰抚了抚长须道:“元芳你有所不知,太宗皇帝虽贵为天子,但兰亭这种流传万世之作,也未必是一个当代帝王所能得到的,得到这样的宝物,讲究的恐怕是缘分啊!”

刘辉赞叹的看了曾泰一眼道:“这位仁兄所言极是!此等宝物,未必是可以通过金钱和权力获取的,往往是机缘巧合所致!”

李元芳点了点头,问道:“那么兰亭真迹究竟下落如何呢?”

狄公看了看刘辉,刘辉作了一个“请”的姿势,狄公点点头,道:“王羲之自己也十分珍惜‘神助’之作《兰亭集序》,小心翼翼地保管它,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智永对乃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使乃祖的书法万古流芳。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他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书法名气也越来越大,求其真迹者很多,登门求教的也极多,以至他户外之屦常满,连门槛也踩坏了,智永又只好用铁皮来加固门槛,时人称之为‘铁门槛’。智果、辨才、虞世南等书法大师都是智永书法的弟子。《真书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书作,历来对它评价颇高。都穆《寓意编》云:‘智永真草千文真迹,气韵飞动,优入神品,为天下法书第一’。

智永年百岁乃终。死前他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珍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太宗皇帝获知《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后,兴奋不已,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太宗皇帝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那才是王羲之真正的传世之宝。’

萧翼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动声色地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犹豫再三,才神秘地告诉他是《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怎么可能在你这里呢。辨才见萧翼不信,就决定让他开开眼,从屋梁上的洞内取下《兰亭集序》真迹给萧翼观看。

萧翼仔细察看了一番,果真是《兰亭集序》真迹。只见他脸色一变,迅即将其纳入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太宗皇帝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但悔之已迟。

梦寐以求的兰亭集序真本终于到手了,太宗皇帝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萧翼智取《兰亭集序》有功,太宗皇帝朱笔钦点,提升他为员外郎,加五品,并赏赐给他银瓶、金缕瓶、玛瑙碗各一只,还有无数珍珠。又赐给他宫内御马两匹,并配有用珠宝装饰的鞍辔,宅院与庄园各一座。

太宗皇帝开始时对这位将《兰亭集序》秘藏起来不奉献给他这位当朝天子的辨才大师还生气,冷静后又考虑到辨才年事已高,不忍处罚,于是就放过了辨才。数月后,仁厚的太宗皇帝又赐给辨才大师锦帛等物三千段,谷三千石,下敕书让越州都督府衙代为支付。

惊魂未定的辨才大师得到这些赏赐后,不敢将它们归为己有。他设法将这此赐物兑换成钱,用这些钱造了一座三层宝塔。这座宝塔造得特别精致华丽,直到现在还存于世。辨才却因受惊吓与刺激积忧成疾,一年后便撒手人寰了。”

刘辉不禁一躬到地:“老先生学识渊博,令人敬佩!”

狄公微微摆手:“人老了,听得多些罢了!”

曾泰好奇的问:“那后来呢?兰亭集就长存皇宫之内了吗?”

刘辉摇了摇头:“盛世收藏,乱世黄金,据老朽的了解,《兰亭序集》在太宗皇帝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元芳道:“难道这兰亭真的也在其中?”

“这也未必,”狄公的目光缓缓凝视在墙上的这幅仿品之上,娓娓说道:“也有人说《兰亭序》并没有随太宗皇帝埋藏到昭陵之中,而是埋在了唐高宗皇帝的陵墓乾陵之中。有人传闻:太宗驾崩时,并没有提出要将《兰亭序》随葬,而是将《兰亭集序》交给了同样喜爱书法艺术品的先皇。先皇临终前,在病榻上遗诏,把生前喜欢的字画随葬。因此,在《兰亭序》失传之后,就有人怀疑《兰亭序》并非随葬昭陵,而是被藏在乾陵,也就是我们的陛下百年之后的归葬之地。

刘辉道:“老先生的学识实在令辉敬佩不已,在下斗胆邀请几位今晚在寒舍宿下,再让辉多多受教!”

狄公呵呵笑道:“今天斗胆进入刘员外宝库,已是于心不安。怎敢叨扰主人?”

刘辉摆手道:“不妨事不妨事,小人家里也有些祖产,本不需经商为生。只因小人的妻子温氏,是名门闺秀出身,自幼喜爱金石字画,所以刘某才开了这个小店,和夫人打发时间。夫人如果知道今天店里来了老先生这样的金石大家,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李元芳此刻正感到腹中饥饿,心说这刘府既是大户,食物必然是十分可口,便劝狄公道:“先生,既然刘员外盛情相邀,咱们若再推辞,便有些不通情理啦!”

曾泰笑道:“元芳,是你的肚子怨你不通情理了吧!”一时说的众人哈哈大笑起来,狄公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刘府内张灯结彩,酒香扑鼻,狄公与元芳、曾泰和刘辉以及各位宾客频频举杯,酒酣之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神色慌张的跑到刘辉面前耳语了一阵,刘辉的脸色略微变了变,起身对宾客略略拱手,道:“各位,辉有些小事要处理,请各位一定要尽兴,我去去就来。”说完,随着神色慌张的管家往后宅去了。

不一会儿,管家模样的人又来到狄公面前低声说道:“刘员外请几位先生过去,有要事相商。”

元芳、曾泰面面相觑,狄仁杰却面带微笑,挥挥手让两人跟随过来。

几人跟着管家穿过了两进的院子,来到刘府的后宅。刘家府邸深宅大院,亭台楼阁让三人赞叹不已,狄仁杰道:“这个刘辉可不简单啊,刘府也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人何以见得呢?”元芳问道。

狄仁杰微微一笑:“不如让曾泰给你解释一下如何?”

“那我就试试看!”曾泰倒也爽快,侃侃说道:“从之前的举止谈吐可以知道刘辉与一般的生意人大大不同,学识渊博,为人谦恭有礼,十分低调。从他与大人主动结交,打开宝库让我们随意参观,可见这人的识人之术也非同一般,虽然他没有猜透我们的身份,也一定知道我们大有来头,所以不敢得罪。从这院落的布局来看,刘府的大门与外厅与一般的商人院落无异,可是进了这内层院落却发现里面布局精巧,虽然清新雅致,却可攻可守,可见这主人定通晓兵法韬略。这刘辉应该是一个外表低调朴实,却藏锋于鞘的人。”

“嗯,非常好,曾泰最近大有进步啊!”狄仁杰微微点头,“不过曾泰你能再猜一猜刘辉找我们所为何事吗?”

“这可是难为学生了…….”曾泰脸上微微一红。

“不如让我也来猜一猜。”李元芳笑道。

“哦?元芳你已经知道了?”曾泰诧异的看着他。

“我想应该是内府失盗,而且丢的还是件宝物!”元芳不爱分析过程,直接把自己思考的结果说了出来。

“嗯,不错,与我所想无异。”狄仁杰点了点头。

前面带路的管家在一栋二层的楼阁前停了下来,对三人行礼道:“几位贵客,刘老爷已经在里面等候,这座后楼是刘府的禁地,除了老爷和他邀请的人,下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恕小的无理,请各位自行进去吧。”说完又行了礼,快步离开了。

元芳摸了摸腰间的佩剑,警惕地看了看大门,狄仁杰挥了挥手,示意不必紧张,径直走上精美的大理石阶梯,元芳一跃到狄仁杰前面,道:“大人,我先走。”

元芳抽出佩剑,护在胸前,狄仁杰与曾泰则跟随在后面。

“几位贵客不用担心,刘某并无恶意,请直接进来吧。”刘辉平静的声音从屋内缓缓飘出。

李元芳随即推门而入,只见这座小楼内部并无什么宝物陈列的地方,只是一些精美的普通家具而已。在一楼大厅的正中,铺着一张巨大的波斯地毯,正中摆放着几把椅子,刘辉安静的坐在主人位置上,微笑地看着有些紧张的李元芳道:“壮士何必紧张,刘某并无恶意,只是想让这位老先生给我帮个忙而已,之后必有重谢。”

“呵呵,既然是朋友,何谈重谢,刘员外但讲无妨。”狄公一拂长须,微微一笑道。

“老先生果然快人快语,刘某就叨扰了。”刘辉神色一转:“我家里刚刚失盗了,而且丢失的是一件家传之宝。”

曾泰惊讶的看着元芳,元芳却与狄公却相视一笑。

刘辉邀请几位坐下,看着李元芳与狄仁杰的表情,奇道:“难道你们已经知道了?”

李元芳笑道:“刚才我们在路上就猜测刘老爷找我们所为何事,我心里想,刘老爷神色慌张但是又很快稳住了心神说明此事虽然重大但是刘老爷却不想惊动他人,如果是家事,您定不会找外人来处理,又结合您是一位古董商人,家中宝物众多,我便猜测应该是您家中失盗,而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

“或者进一步来说,这件东西很可能与《兰亭集序》有关。”狄公此语一出,让刘辉激动的猛地站了起来,拍案道:“老先生真乃神人也!您是怎么知道的?”

“敢问刘老爷,我们是因为什么认识的?”狄公笑道。

“对啊!我懂了 !”刘辉恍然大悟:“李先生用正推之法推出我家中失盗,老先生再用反推之法推出我丢失的宝物与兰亭有关,看来刘某找各位真是找对了!”

“那您就详细的说一说失盗的情况吧。”曾泰催促道。

刘辉点了点头,“《兰亭集序》是传世珍品,想必大家一定知道,全天下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豪商富贾都希望得到它,您之前说到兰亭可能在先帝的陵墓之中,其实并非如此。”

“什么?!”三人均是吃了一惊,元芳盯着刘辉问道“这样机密的消息你却是如何得知的?”

“三位不必惊慌,此事还要从我的祖父说起。”刘辉从身边的茶几上将几杯香茗递给三人,自己也端起一杯,细呷一口,缓缓说道:“当年太宗皇帝托孤长孙无忌,高宗皇帝22岁即位,长孙无忌与其他几位外戚大臣把持朝政,甚至与先皇分庭抗礼。”

“没错,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皇后,也曾几次提醒唐太宗,不要让长孙无忌揽权过度,可是唐太宗在临终托孤的时候,最终还是把权力交给了长孙无忌,唐太宗没有听长孙皇后的劝告。”曾泰道。

“情况恐怕未必像你们说的那样。”狄仁杰的目光缓缓的抬起,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了谜团的历史中,“其实太宗皇帝还是煞费苦心的,仁弱的太子李治,既需要强有力的大臣长孙无忌的辅佐,又不能让长孙无忌权力过度膨胀,所以唐太宗准备了一明一暗两套托孤方案,也就是为高宗对皇权的绝对控制准备了双保险。同时唐太宗为高宗李治最终从权臣长孙无忌手里夺回皇权也做了秘密安排。”狄公一边说,一边偷偷看向刘辉,只见刘辉虽然不动声色,双脚却往内微收,手中的茶杯也有些颤抖起来。

“什么?!”元芳的杯子差点掉到了地上,他惊讶的看着狄仁杰,曾泰也是一脸的讶异。狄仁杰鹰隼一样的目光瞬间落到了刘辉强装镇定的脸上:“相信刘员外一定知道这个安排吧。”

刘辉缓缓把渐冷的茶杯放到身边的茶几上,轻轻舒了一口气“什么都瞒不过狄大人的眼睛啊!”

“你果然认识我们!”元芳与曾泰齐声道。

“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幽州刺史曾泰,还有当朝宰辅狄阁老。刘某其实早就认出各位,但是今天我家里做寿,人多眼杂,不便行礼,请各位大人恕罪!”刘辉说罢就要跪拜,狄仁杰赶紧把他扶了起来,“刘员外不必多礼,其实您祖上也一定是高官显贵,只是受到了牵连,才不得已改名换姓,隐身民间的吧!”

“没错,其实我是…..”刘辉正要说话,却听外面管家喊道“刘老爷,外面来了几位将军,说是要找您的几位贵客!”

“看来宫里出事了。”狄仁杰心中一沉,自从武则天即位之后,李唐大臣们时刻希望武则天归还李唐神器,甚至差点引发了叛乱,每次事件都弄得腥风血雨,人心惶惶。以武承嗣为代表的武姓贵族们,却希望武则天的天下永世流传,甚至希望取代太子,成为未来的皇帝。这几派势力不择手段,相互斗争,天下百姓受到了多少连累!一些中正耿直、体恤民情的官员也受到了波及,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狄仁杰不敢也不愿意想下去,只能以自己的苍老之躯,为保证江山的稳定,硬着头皮撑下去。“元芳,你留在这里帮助刘先生,曾泰与我进宫面圣。”

“多谢狄阁老,多谢李将军!”刘辉正欲拜谢,却被狄仁杰轻轻扶起,狄公微笑着对刘辉道:“刘先生,恐怕我有皇命在身,今天就不能帮你了。”

“哪里哪里!”刘辉深深感到这位几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老者,如同长辈一样亲切和蔼,令人如沐春风。谁能想到,这位身材略微发福,面色和善的老者以一己之力几乎撑起了武周的半壁江山呢?狄仁杰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下又显得渐渐高大起来。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