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苏玉长乐的现代都市小说《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苏玉长乐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跳跳的鼠”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侍郎崔游出来禀道:“皇上,此事不妥,大家手里都没有粮食,如何能征粮兴修水利。”崔游乃是博陵崔氏,正是大唐五姓七望之一,他们家族囤积了很多粮食。朝中的大臣都有余粮,面对饥荒,大家心照不宣。没想到李世民突然开窍了,拿他们开刀杀猪。程咬金跳出来,拦住崔游,嘿嘿笑道:“崔侍郎,你若是说家里无粮,那就让俺老程去粮仓看看。如果真没有粮食下锅啊,俺老程家里还有点,我接济你。”崔游顿时语塞,这个程咬金做事鲁莽不讲理,让他进门还得了,定然是翻个底朝天。“好了,今日廷议到此为止,三日为限,众位爱卿多捐粮食。还有,朕给各位提个醒。内史令卢宏大人已经捐了十万斤粮食,朕给他儿子大理正的候补。”李世民说完,转身进了后廷,留下朝臣一脸懵逼。豪门的大臣扯住内史令卢...
《大唐:开局就是驸马爷苏玉长乐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侍郎崔游出来禀道:“皇上,此事不妥,大家手里都没有粮食,如何能征粮兴修水利。”
崔游乃是博陵崔氏,正是大唐五姓七望之一,他们家族囤积了很多粮食。
朝中的大臣都有余粮,面对饥荒,大家心照不宣。
没想到李世民突然开窍了,拿他们开刀杀猪。
程咬金跳出来,拦住崔游,嘿嘿笑道:“崔侍郎,你若是说家里无粮,那就让俺老程去粮仓看看。如果真没有粮食下锅啊,俺老程家里还有点,我接济你。”
崔游顿时语塞,这个程咬金做事鲁莽不讲理,让他进门还得了,定然是翻个底朝天。
“好了,今日廷议到此为止,三日为限,众位爱卿多捐粮食。还有,朕给各位提个醒。内史令卢宏大人已经捐了十万斤粮食,朕给他儿子大理正的候补。”
李世民说完,转身进了后廷,留下朝臣一脸懵逼。
豪门的大臣扯住内史令卢宏逼问:“卢大人,你做的好事,偷偷捐了粮食,把我们当猴耍呢。”
这卢宏乃是范阳卢氏族人,也是五姓七望之一。
卢宏一脸懵逼,实在想不起来自己何时捐了十万斤粮食,自己的儿子又何时得了大理正的候补?
“各位大人,你们听我解释啊,我从未捐过粮食啊。我不知道皇上从何听闻的。”
“事到如今,你还不承认。”
崔游气得要死。
程咬金嘿嘿笑道:“卢大人,皇上说你儿子得了大理正的候补,这可是从五品下的官职,你这是不要了?”
他儿子年纪才13,此时得了从五品下的候补,等儿子成年入仕,开局就是从五品下,比别人快一大截,这可是块肥肉。
虽然得罪了其他家族,可他自己捞了好处。
卢宏含糊其辞,转身离开了朝堂。
其他人要追问,却被程咬金拦住。
“我说诸位大人,这粮食你们是捐呢,还是捐呢?”
崔游等人吹胡子瞪眼,可心里却各怀鬼胎,十万斤粮食一个从五品下的候补,这买卖稳赚不亏。
这世家大族能拿出十万斤粮食的不在少数,若是晚了,这好位子可就没了。
各自扯个淡散了。
留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克明,你说今日皇上为何这般厉害?这以工代赈的法子,可是旷世之举啊。”
房玄龄向来以善谋著称,这次却栽了。
“以你我对皇上的了解,不该如此。我猜测,有高人在背后指点。”
杜如晦马上猜到了。
君臣这么多年,相互间都很了解。
李世民知道房杜二人的能耐,他们两个也知道李世民的水平。
“可最近宫中无人进出啊,皇上能跟谁商量呢?”
“这也是我奇怪的地方。”
两人摇头出了太极殿。
李世民离开朝堂,回到后庭,心中大快。
长孙皇后在后宫等着李世民退朝。
她想知道今日朝臣们的反应。
“皇上,今日廷议如何?”
皇后见李世民满脸春风,心知以工代赈的计策是成了。
“观音婢啊,你真该看看那群大臣的表情,下巴都要掉了。特别是邢国公和蔡国公,那表情,哈哈哈。”
李世民哈哈大笑。
“那些大臣愿意给粮食吗?”
皇后问道。
粮食才是最根本的,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征粮,有了粮食才能有劳力开发水利,才能为明年的灾荒做准备。
“也按照苏玉说的办了,不过,朕加了点料,我说内史令卢宏已经捐了十万粮食,朕给他儿子大理正的候补。”
李世民得意地说道。
皇后噗嗤笑道:“那他们恐怕要争着捐赠粮食了,不过,肯定也有头铁的不捐。”
“没关系,也按照苏玉说的做了。我让程知节负责征收粮食,谁敢不给。他什么人你还不知道,装糊涂的机灵鬼。”
李世民笑道。
“哎呀,这个苏玉,朕要什么时候去见见他。高人啊,高人。朕的内忧外困,他一个计策,全部迎刃而解。”
李世民心惊,这样的绝世高人,好在当时隋末逐鹿时没有出山,要不然这天下归谁还不一定呢。
“等水利之事做好,臣妾陪皇上去云阳找他。”
皇后说道。
“一定要去,一定要去。”
李世民惊叹。
....
三天后,那些世家大族明里暗里都捐了粮食,国库的粮食足够开工建设关中的水利。
那些饥民听说干活就有饱饭吃,马上参加兴修水利。
那些废弃的水库重新修建,积雪堆在水库中,等着开春融化。
眼见冬去春来,百姓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水利设施修建起来了,雪水融化,借着春汛,蓄了不少的水。
太极殿御花园,皇后陪着李世民看花。
“皇上,您看这花开得多好。”
“是啊,开得好啊。”
“去年冬天这么大的雪,冻死饿死的灾民却很少,多亏了苏玉的以工代赈计策。”
“是啊,若不是他的计策,不知道要死多少灾民。而且,这个计策我推广到了中原和幽州一带,当地的水利设施也修建了起来。人口损失减少,今年就算有灾,估计粮食生产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若是如此...”
“陛下在打算突厥之事吗?”
“对,渭水之盟乃是奇耻大辱,我必要灭了突厥。”
皇后默然无语,登基第一年就是大灾。
虽然依赖苏玉的计策,没有造成大损失。
特别是,苏玉的以工代赈政策,救活了饥民,长安城内外对李世民非常拥护。
那些大臣也佩服李世民的手腕和计策,支持李世民的大臣占多数了。
应该说,苏玉一招以工代赈,不仅让李世民度过了第一个灾年,而且扭转了人心向背,他这个皇帝终于合格了。
国力非但没有因为灾年下降,反而上升了。
可国力也没有强盛到和突厥决战的地步。
咳咳...
长孙皇后猛烈咳嗽几声,有点喘不过气。
“观音婢怎么了?”
李世民马上喊宫女太医。
扶进寝殿,王太医把脉,说道:“娘娘是气疾,乃是操劳过度,心神虚祛与心气不宁者。”
“不要紧吧?”
李世民担忧道。
“这...需要调理。”
王太医闪烁其词。
皇后娘娘自己却心惊,气虚已经许多年了,但是发作还是头一回。
难道真如苏玉所说....天不予寿?
该去见见苏玉了。
几个人看着李世民。
“贤弟,婚姻之事可不能儿戏啊,你今日说出口了,那就要算数。”
李世民认真地说道。
皇后认真地点头。
房玄龄和杜如晦、上官云,他们在认真地震惊中...
苏玉笑道:“老李,我今年19岁,虚岁20,小荔枝才几岁啊,今年虚岁7岁吧,你让我们谈婚论嫁,这不是乱来吗?再说了,这辈分也不对啊,我们是拜把子的兄弟,你女儿嫁给我,哪跟哪啊。”
苏玉感觉这个老李说话真是不靠谱,时不时抽风一下。
苏玉这话倒是把李世民给噎住了。
若说辈分的问题,还可以理解。
至于年纪,大唐时期并不在乎男女差几岁。
更别说那童养媳了。
“苏公子,年纪真不是问题。这老杜前几日还纳妾了呢,那女子才18岁而已。”
房玄龄指着杜如晦说道。
“嘿,老房,你干嘛揭我老底啊,你好得到哪里去。你在平康坊边上的外宅也不是才19岁。0”
杜如晦揭了房玄龄的老底。
李世民看着两个人微微颔首:原来你们两个老小子都在外面风流快活,在朕的面前假正经。
“我不嘛,我就要嫁给苏哥哥。”
小长乐抱着苏玉不放。
“好好好,长大了嫁给苏哥哥。”
苏玉完全是在哄小孩子。
“好。”
小长乐咯咯笑道。
老陈端了一大盘白切牛肉,还有蘸酱。
一盘西瓜和雪梨放在小长乐前面。
“来,小荔枝吃西瓜和雪梨。”
苏玉拿了一片给长乐。
小长乐吃得津津有味。
西瓜这东西,皇后吃过了不稀奇,如何这暮春时节有梨吃?
而且这个梨晶莹似雪,皇后从未见过这样的品种。
拿起一片,放入口中,那种清甜。
吃了几片后,皇后感觉自己的气顺了好多。
她原本有气疾,雪梨可以顺气,但是只有秋季才有,冬季面前能储存一点,春夏就没办法了。
没想到苏玉这里春季居然也有。
雪姬洗好了澡,换了衣服过来伺候苏玉。
雪姬蹲下来,给苏玉捶背。
“这么快好了?不疼了?”
苏玉低声逗雪姬。
“公子讨厌,一点都不心疼人。”
雪姬趁机轻轻拧了一下苏玉。
李世民夹起牛肉,蘸了酱,吃了一口,辣椒红油芝麻酱...
好吃。
三个人风卷残云,就着烈酒,很快吃完了。
老陈再上一盘,这才吃饱。
长孙皇后光顾着吃梨,牛肉反而吃得少。
她的情况不同,吃梨是为了顺气。
上官云要照顾长乐,吃得不多,雪姬特意给她盛了一盘牛肉。
酒足饭饱,李世民微醺,拉着苏玉问道:“贤弟啊,你上次说大唐和突厥必有一战,而且必胜,我们今天来聊聊这个?”
苏玉拍了拍李世民肩膀,笑道:“老李啊,你每次到我这里都是讨论国家大事,让我觉得很可疑啊。”
李世民一个激灵,慌忙解释:“我这不是为以后的生意做打算嘛。说说呗,贤弟?”
苏玉微微笑道:“好,我就给老李说说突厥的事情。”
经过罗艺造反一事,李世民彻底服了。
罗艺老儿尚在密谋,苏玉已经算出了他必死无疑,连谁杀了他,在哪里杀了他都算得明明白白。
若是罗艺泉下有知,定然会破口大骂:老子被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皇上,可是幽州城大捷了?”
皇后娘娘见李世民退朝,马上迎上去,语气有点急切。
也难怪,长孙无忌毕竟是自己老哥。
若是苏玉的算计有分毫差错,他人头不保。
苏玉是个奇人,皇后自然折服,可心里也不是百分百有底。
“嘿,苏玉那臭小子,算得分毫不差,刚才辅机其实送了两封信,一封信报捷,一封信说时间节点,罗艺造反的时间,被击破的时间,被杀的时间,还有地点,分毫不差。”
李世民说起来,除了兴奋,还有惊讶。
这世上居然有如此奇人,比袁天罡和李淳风更厉害。
“嘶...居然这么准。”
皇后心中的石头落地,可是又悬了起来。
作为皇后,天下出了这么个奇人,若是他.......
“皇上,苏玉太厉害了,恐怕于国不利。”
皇后说道。
李世民慌忙捂住皇后的嘴巴:“嘘,不可说,我们若是打他主意,恐怕他在苏家庄已经算出来了。”
李世民是皇帝,他比皇后更明白,苏玉是双刃剑。
若是帮助李世民,大唐必然是大杀四方。
若是要跟李世民造反,那就完蛋了。
可他不敢算计苏玉,就怕他刚说出口,苏玉已经知道了。
“对对,皇上有理。”
进了御书房,皇后只让上官云陪着。
他们三个都知道苏玉的存在。
“只是皇上,臣妾有一事不明。”
“何事?”
李世民正在兴头上,散漫翻着书。
“苏玉能算天机,为何不知道我们的身份?”
这是皇后最想不明白的地方。
李世民把书放下,点头道:“对,朕倒是把这个忽略了。难道是因为我们对苏玉没有恶意?”
皇后左思右想,也只有这个解释。
“如此说来,我们要真心对他好才是,容不得半点虚假。”
皇后说道。
“对,必须以诚相待,不可诓骗,不可算计。”
李世民认真地点头。
上官云在旁边跟着点头。
“对了皇上,当日苏玉说还有个济阴的李姓女子,就是那个巫婆,抓了没?”
这女子蛊惑人心,对罗艺造反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也是谋逆大罪。
今日若不除掉,日后不知道又去谁的府上嚼舌头,劝他人造反。
“哦,对,倒是把这茬给忘了。辅机也没说这个李巫婆的事情。”
李世民才想起来。
“现在就下旨抓了那个巫婆吧。”
皇后说道。
此等妖孽,不及早除掉,必然是个祸害。
李世民想了想,微微一笑:“不急,待我明日早朝再说。”
皇后知道李世民要调皮了。
“皇上,这苏玉的测算天机的能耐应该是大唐第一了,国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都不及他一半。”
袁天罡曾经是李渊起兵时的军师,李淳风和李家有些渊源,也帮助过。
隋末起义打天下时,他们出过力。
玄武门之变后,他们两个不想掺和内斗,归隐终南山下。
“不急啊,不急,他们算算天气还可以,这种分毫不差的推算,从未见过。”
苏玉意味深长地看着李世民。
“苏公子,这棉衣是如何制作的?这棉花从何而来?可是蚕吐丝?还是用麻制作?”
皇后问道。
棉花并非中土所有,而是西域传来的,大面积种植要到后来。
大唐时期,制作衣服的主料就两种,丝和麻。
有钱人绫罗锦绣,都是丝绸制作。
而普通人家就是用麻多。
当然,还有些其他的原料。
但是这些东西有一个通病:不保暖。
所以古代人才那么喜欢貂裘,借着动物的皮毛保暖。
“这个是种植出来的。用棉花籽。”
苏玉招招手,老陈拿了一罐子棉花籽出来。
“我嘛,作为大唐子民,有意替李二分忧。老李啊,你拿着这罐棉花去播种,如何种植,我已经写好了使用说明书,你照着做就行。然后是制作方法,也在说明书里面。这个呢,我只出种子,你做好了棉衣,卖给李二。至于这个分成嘛....”
苏玉故意把语气拖得很长。
李世民黑着脸:刚才说得高大上,要替我分忧,原来最后还是卖给我...
皇后知道这棉花的好处,连忙说道:“都是自家兄弟,说什么分成,最后的银钱都是贤弟的。”
苏玉笑道:“嫂子这么说我都不好意思了,确实是自家兄弟,那我就不给你们分成了。”
雪姬终于明白了,原来前面都是铺垫,这才是重点。
套路啊。
房玄龄和杜如晦感觉李世民和皇后被算计了。
辛辛苦苦替苏玉播种,制作棉衣,然后钱归苏玉。
算到底,他只出了一罐子种子。
皇后却不是这么算账的。
她是贤后,心忧军国天下,若是这棉花籽真能种出来,那日后大唐的百姓没有寒冷受冻的苦楚,边关战士也有寒衣。
苏玉真的是帮了朝廷的大忙。
“贤弟啊,那这钱和衣服都有了。粮食呢?”
李世民问道。
三个问题解决了两个,还剩下一个。
军粮是个大问题,行军打仗那是拼命,必须吃好,不然没力气怎么打。
今年虽说按照苏玉的计策修建了水利,可估计百姓口粮都紧张,哪里有粮食供给军需。
“粮食啊,下次再说。你赶紧把开钱庄的事情告诉李二,还有把棉花种了,如今是暮春,再晚就不行了。记住了,别让李二知道我,我不想做官,一切都是你老李的主意,与我无关。”
苏玉嘿嘿笑道。
李世民无奈:我都跟你称兄道弟,你还说别让我知道。
“一定,一定。绝对保证李二不知道贤弟这个世外高人的存在。”
皇后笑道。
拿着棉衣,皇后爱不释手。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哎呀,这个,也挺不好意思的,让你出工出力。老陈啊,给老李他们整点牛骨带回去吧。”
苏玉笑道。
这话不说还好,提起牛骨,李世民又想起阿黄请他吃骨头的事情。
皇后转身过去嗤笑。
房玄龄和杜如晦知道李二没面子,可牛骨他们好久没吃了。
“多谢苏公子。”
“可以多给两根不?”
李世民气得半死,自己的朝中大臣,怎么这个样子,没有一点出息。
“贤弟,也给我多弄两根。”
李世民说道。
苏玉笑道:“没问题,我这里隔三差五杀一头牛,够你们吃。”
李世民:???
“皇上,臣等只是听说罗艺反了,具体的事情尚不清楚,还请皇上明示臣等,微臣也好出谋划策,为皇上分忧。”
李靖说道。
还是李靖靠谱,先问明白怎么回事。
现在大家懵逼,就知道罗艺反了,什么时候反的,为什么造反,现在到了哪里,兵马几何,行军速度,这些都不知道。
行军打仗,这些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情报。
李世民对杜如晦说道:“蔡国公,你是兵部尚书,你来说吧。”
杜如晦黑着脸,郁闷地说道:“罗艺三天前开始造反的,据说起兵的借口是秦王,说....说皇上弑兄逼父,得位不正。”
三天前?
不就是在苏玉家里喝酒的时候吗?
不但说对了罗艺造反,连时间都对了。
难道他真的有千里眼顺风耳?
房玄龄和杜如晦惊讶的不止是罗艺反了,还有罗艺造反的借口。
罗艺说李世民弑兄逼父,得位不正,那就是说,罗艺和李世民果然有过节。
啧啧......这件事情连他们两位重臣都不知道,为何苏玉知道?
“嘿,我说这个罗艺老儿,平时看着对皇上恭恭敬敬的,居然说这么放屁的话。”
程咬金骂道。
“皇上,罗艺从幽州发兵,必然过东都洛阳,臣请发长安之兵往洛阳抵挡。”
李靖说道。
按理说,罗艺骑兵多,可以学颉利,从长安城北面进攻。
但是渭水之盟后,李世民加强了北边的防御,罗艺善于用兵,肯定不会走北路,必然从洛阳进攻。
李靖和程咬金认为要出兵平乱,而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一帮人则是沉默不说话。
此时长安城的兵力不足,罗艺手下的骑兵都是精锐。
原本李世民招安罗艺,就是为了借罗艺之手抵挡突厥的兵锋。
谁曾想反被咬了一口。
真是晦气。
“此事,还容朕三思。”
李世民说道。
李靖很惊讶,这种优柔寡断绝非李世民的作风。
按照他的性格,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出兵平乱。
当年太原起兵,李渊是不敢的,是李世民用计逼着李渊造反。
再后来,攻打长安城,活捉宋老生,都是李世民用奇谋,每次都很冒险,但是每次都绝处逢生。
今日太反常了。
“皇上,此时不是犹豫的时候,还请圣裁。”
李靖请求道。
李世民知道李靖想什么,摆摆手说道:“你们先退下,邢国公和蔡国公留下。”
李靖愕然无语。
罗艺谋反,这么重大的事情,居然只留下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这些武将一个不要?
这是什么鬼?
“皇上,军机大事,我们岂能不闻不问啊?”
长孙无忌不干了。
刚才说起罗艺谋反,李世民和杜如晦都知道,就把他蒙在鼓里。
他感觉自己失宠了。
“赵国公,你先退下,朕和他们两个商议下。”
李世民微微不喜。
长孙无忌悚然,虽说是大舅子,可君臣有别,李世民发怒了,龙的逆鳞不可触碰。
众臣退下,不敢说什么。
出了御书房,长孙无忌大骂房玄龄杜如晦擅宠。
“列位,自打太原起兵,哪次大战没有我们的份?哪次我们不是出谋划策决胜千里,如今罗艺造反,我们被排挤在外,这还是头一回。”
长孙无忌不忿。
李靖和徐世绩也不高兴。
他们是大唐最倚重的武将,特别是李靖。
没想到这么关键的时刻,他被赶出来了。
“房谋杜断,但是最后打仗还要靠我们,若是他们商量出好法子就算了。若是出了馊主意,各位将军,莫说我李药师不遵皇命。”
其他人一个想法,都是不爽。
御书房里,
其他人都走了。
杜如晦鬼鬼祟祟把门关紧了。
确定门外无人偷听。
“皇上,苏玉这小子鬼神莫测啊。”
房玄龄惊叹。
“就是,三天前我们喝酒的时候,我们还把他当做笑话。”
杜如晦拍着大腿惊呼。
“哎呀,早知道三天前就该准备如何对付罗艺,如今哪里去调集兵力,如何抵挡啊。”
房玄龄大呼后悔。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问道:“邢国公,你那天喝了多少?”
“啊?没多少,半坛酒吧。”
房玄龄奇怪,不是正说着罗艺造反的事情吗?怎么突然问起喝了多少酒?
苏玉的烈酒贵得很,即便是房玄龄也买不起多少。
关键是,苏玉的烈酒限量销售,有时候有钱都买不到。
所以房玄龄当时多喝了十几碗。
杜如晦鄙夷道:“邢国公酒量太差,喝了酒不记得苏玉说过什么。”
李世民鄙视道:“当时苏玉说,罗艺要反,但是我们不用出兵,因为罗艺到不了长安城,半路上自己死了。”
房玄龄猛然记起来,一拍大腿,笑道:“没错,微臣记起来了,记起来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那就别理他,等着罗艺暴毙身亡。”
既然苏玉说对了罗艺造反,那么罗艺半路自己死了的事情,肯定也是准的。
李世民说道:“啧...如果苏玉说得准还好,万一说对一半,后一半不对,罗艺打进了长安城,那就麻烦了。”
李世民可不敢拿自己的江山做赌注。
他必须万无一失。
杜如晦说道:“皇上,此事也简单。”
“如何?快说。”
李世民问道。
杜如晦说道:“既然苏玉说对了罗艺造反,他又说罗艺半路上自己死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罗艺因何而死,什么时候死,他肯定是知道的。我们去苏家庄问一下就能知道。”
“对,如果他说得出来,那就是真的。若是他说不出来,那就是胡扯,我们集结兵力,准备抵挡罗艺大军。”
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思索片刻,说道:“对,此计甚妙。若是苏玉真知道罗艺必死,那他肯定知道什么时候,因何而死。”
“正是如此。”
杜如晦说道。
“事不宜迟,赶紧走。”
李世民点头道。
三个人鬼鬼祟祟,悄悄从后门,骑着马往苏家庄去。
悄悄地出城,谁都不惊扰。
苏家庄,苏玉正在逗雪姬。
“公子,够了没有啊,雪姬太累了,不行了。”
雪姬撒娇道。
“未够,继续跳,你这丫头正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要多运动。”
苏玉笑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