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件事。
我将那份恢复出来的聊天记录,匿名发送给了平台的纪检部门和几位核心董事。
然后,我按下了《窥视者》最终章的发布键。
10 胜利的代价《窥视者》最终章的发布,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网络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读者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像一群不知疲倦的侦探,将小说中的情节与现实中的蛛丝马迹一一对应。
关于“老周”就是陈建民,“孔先生”就是副总裁老K的猜测蔓延全网。
各种分析贴,扒皮贴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平台内部也发生了剧烈震动。
匿名举报的聊天记录,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纪检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老陈和老K试图动用关系压制舆论,删除帖子,但为时已晚。
群情激愤的读者和自媒体,让信息如病毒般扩散,根本无法完全清除。
更重要的是,董事会收到了证据,他们更关心的是平台的声誉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几天后,平台发布了官方公告:审核编辑陈建明,商业部副总裁康某某,因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公司规定,已被开除,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公告没有详述具体原因,但结合《窥视者》引发的热议,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老陈彻底身败名裂。
据说他离开公司那天,形容憔悴,仿佛瞬间老了十岁。
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才华和“眼光”,如今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污点。
他精心策划的“社会性谋杀”,最终反杀了自己。
而我,终于洗清了泼在我身上的脏水。
之前的种种谣言和攻击,在真相面前不攻自破。
读者们纷纷涌到我的公众号下留言,表达支持和歉意。
我的粉丝不降反升,甚至比以前更具凝聚力。
合作方也纷纷重新伸来了橄榄枝,甚至有影视公司联系,想要购买《窥视者》的改编权。
这场无声的战争,我似乎是赢了。
我坐在电脑前,看着窗外久违的阳光,却没有想象中的狂喜。
只有一种深深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怅然。
我赢了吗?
我用对手的方式,甚至是他教我的方式,摧毁了他。
但这胜利的背后,是我曾经付出过的信任,是我被践踏过的情感。
我不得不变得像他一样,用文字作为武器,去算计,去布局,去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