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的公寓,规则又是什么?
第二章 无声的试探次日,依旧是十一点零七分。
敲门声准时响起,三下,停顿,再三下。
节奏精准得如同某种必须遵守的仪式。
我坐在沙发上,翻看着一本关于本地民俗怪谈的旧书,并未起身。
敲门声停了。
门外传来老周略带疑惑的声音:“小陈?
睡着啦?”
声音隔着门板,有些失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我没有回应,只是将目光投向门口。
脚步声在门外徘徊片刻,似乎在判断屋内动静,又像是在确认某种“规则”是否被打破。
然后是碗轻轻放在地上的声音。
接着,钥匙碰撞,302开门,关门,一气呵成。
我等了足足五分钟,确认他不会去而复返。
这才放下书,赤足走到门口。
透过猫眼向外看。
走廊空荡,唯有那只旧瓷碗,安静地待在我的门垫上,像一个不祥的标记。
打开门,动作迅速地将碗取回,立刻锁好。
今天的汤碗边缘倒是干净。
是排骨汤,玉米露出汤面,但那股极淡的化学试剂气味似乎更浓郁了些。
我没有丝毫犹豫,将它径直倒入厨房水槽。
拧开水龙头,冰冷的水流裹挟着汤汁,卷入下水道。
冲刷干净,不留痕迹。
拒绝接受“馈赠”,是否触犯了他的规则?
昨夜的指甲是意外,还是某种警告?
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维持那个怪谈,需要什么?
第三章 循环的仪式第三夜,第四夜,第五夜……老周如同设定好的程序,风雨无阻。
每晚十一点零七分,准时送达他的“馈赠”。
有时我开门,脸上挂着得体的、略带疲惫的笑容接过。
“周叔,您太费心了,每晚都麻烦您。”
他会显得很高兴,仿佛仪式得到了确认。
他总是摆手:“不麻烦,顺手的事,阿珍也爱喝。”
语气自然得仿佛那位“阿珍”就在他身后,监督着仪式的执行。
有时我选择不回应,任由他在门外自说自话,留下汤碗。
等他离开,再开门处理掉。
这种被动的、带着强迫意味的“关怀”,像空气中弥漫的无形粉尘,试图渗透我的生活,将我纳入他那套诡异的规则体系。
我的作息并未被打乱,只是每到那个时间点,感官会自动变得敏锐。
这不是简单的骚扰,更像是一种标记和规则的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