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葡萄熟了葡萄熟了的女频言情小说《结局+番外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葡萄熟了葡萄熟了》,由网络作家“葡萄熟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心软没什么。只是这个世道坏了!好在他们家有条件收养。他面上笑呵呵的点头同意:“行,让你三婶来带,小丫头倒是很乖,都没哭,给她取个名字吧!”李复兴也惊讶,自从他抱起这个女婴,就一直没哭过。“爷爷,叫李菲怎么样,小名就叫菲菲。”李复兴在回来的路上就想好了。李老爷子点点头:“好名字!还是我乖孙子有文化,不跟村里其他人一样,不是铁蛋、愣子,就是二丫、小红。”李复兴见爷爷不放过任何一个夸他的机会,无奈一笑。回屋后,奶奶看见小女婴,听自己乖孙子解释完来龙去脉后,一样没反对。他们老李家人丁不旺,多口人也热闹些。奶奶赶紧出门,把杨梅喊过来带孩子。“爷爷,这是国家给我发的证书,还有三百块钱,厂里还奖励我一百块,工级还提了一级……”李复兴把奖品都拿出来...
《结局+番外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葡萄熟了葡萄熟了》精彩片段
心软没什么。
只是这个世道坏了!
好在他们家有条件收养。
他面上笑呵呵的点头同意:“行,让你三婶来带,小丫头倒是很乖,都没哭,给她取个名字吧!”
李复兴也惊讶,自从他抱起这个女婴,就一直没哭过。
“爷爷,叫李菲怎么样,小名就叫菲菲。”李复兴在回来的路上就想好了。
李老爷子点点头:“好名字!还是我乖孙子有文化,不跟村里其他人一样,不是铁蛋、愣子,就是二丫、小红。”
李复兴见爷爷不放过任何一个夸他的机会,无奈一笑。
回屋后,奶奶看见小女婴,听自己乖孙子解释完来龙去脉后,一样没反对。他们老李家人丁不旺,多口人也热闹些。
奶奶赶紧出门,把杨梅喊过来带孩子。
“爷爷,这是国家给我发的证书,还有三百块钱,厂里还奖励我一百块,工级还提了一级……”
李复兴把奖品都拿出来,一样一样给李老爷子看。
果不其然,李老爷子一看见那证书,眼睛都笑的眯成了一条缝。
“好,好啊!真是不得了!”
这应该是他们村头一份证书,李老爷子能不激动么?说出去多有面子啊!
他拿着证书,对着家里的墙来回比量,总觉得这墙配不上那证书,一时间犯了难。
自己乖孙子太给他争气了。
又是证书,又是提工级的,还有几百块的奖金以及一堆奖品。
随便拿出来一样,都够村里人羡慕的了。
李复兴没理会有些魔怔的爷爷,把腊肉拿到厨房挂了起来,把玉米放在桌上。思索片刻,又从拼夕夕买了几包奶粉,放在自己的采购筐里。
过不多时,杨梅跟着奶奶回来了,后面还跟着旺财三兄妹。
“三婶,麻烦您了。”
杨梅接过小女婴,见还算健康,这才松了口气。
“复兴,就别跟三婶客气了。叫菲菲对吧?你去烧点热水,一会我给她洗洗,不过这么小喝牛奶是不是不太好?”
“是叫菲菲,我给取的。”
“三婶,正好我这回带了些奶粉回来,也让旺财他们一起喝点,别不舍得喝,到时候我再让朋友给一些就是。”
说完,李复兴便去烧水。
果然还是得有经验的人来带孩子。
李老太太这才注意到李老爷子的异常,手里拿着一张纸,在屋里转来转去。
除此之外,还看见了桌上的暖水壶等,以为是自己孙子买回来的。
“老头子,你魔怔啥?”
李老爷子这才回过神来,说道:“你们快看,这是国家给复兴发的证书,贴在哪个地方比较合适?”
“除了证书,还有那些……”
奶奶和三婶惊呆了。
光奖金就四百块?
还提了工级?
虽然她们不是工人,但也听说过提工级的不容易,很多人干上好几年都不一定能提一级。
杨梅夸赞到:“还是复兴有出息!”
再看一眼旺财三兄妹,心中一阵失落,这三个孩子能有他们大哥一半有本事,她这个当娘的大牙都能笑掉。
旺财三兄妹好奇地盯着他们娘怀中的小婴儿。
奶奶眉开眼笑:“咱们李家几代人,就属复兴最有出息。”
儿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拿回过证书来吗?最后不还是让寡妇给勾引走了?自己爹娘和孩子都不要了。
白养了。
随后她突然说道:“对了,咱们做个相框裱起来!”
“对!好主意!”
李老爷子赶紧出门去找人帮忙弄。
旺财三兄妹来到厨房,问李复兴:“大哥,娘抱的就是我们以后的妹妹吗?”
那汉子也没脸再继续待下去,灰溜溜跑了。
其他人都安抚起李复兴,说几句那汉子的不是,态度显然偏向了李复兴。
一直钻到地下十二米,地下水才开始往上冒,但水压不足,没冒出钻口。李复兴指挥着大家开始干活,把塑料管顺着打好的孔放下去,安上井头。
井头是用一节大概八公分长的铁管子做的,里面有活塞杆,跟加力把连接,活塞是橡胶的。
“这就齐活了?”
李复兴没答话,直接握住加力把,开始压。
压了六七下,浑浊的井水就从井头的铁管子中流了出来。
在场的人,包括老支书在内,都瞪大了眼睛,很是兴奋。
“快拿桶,不能浪费了!”老支书大声道。
李复兴把位置让给李德军,说道:“三叔,你来接着压,一直到水变清为止。”
“好,我来。”
李德军撸起袖子,搓了搓手,接着握住加力把,按李复兴刚才的频率开始上下压了起来。
这可比去挑水方便多了。
其他人也觉得很有意思,都想试试,便轮流开始压水,压出来的水都用桶接着,立马就有人挑着去浇地。
十多分钟之后,出来的水终于渐渐变清。
“好了。”李复兴连忙道。
此时,大半个李家庄的人都围在外面看热闹。
他们都是第一次见这样的水井,看向李复兴爷爷奶奶的眼神中都是羡慕。
肯定是第一次见啊!这种压水井是在八九十年代才推广开来的,那时几乎农村的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这样的压水井。
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们得知这压水井是李复兴为了爷爷奶奶用水方便打的,都夸赞李复兴有孝心。
看看别人家的孙子!
再看自己家的,一个个没个正型,天天吊儿郎当,就气不打一处来。
老支书凑到李复兴身边,低声问:“复兴,这些零件花了多少钱?”
见李复兴真打出水来,他心里便开始盘算,在村里打几个,方便浇地。要不单靠那口泉水,效率太低了。
李复兴大概明白老支书的想法,也支持他组织村民在村里多打几口这种压水井。
这样一来,他们家的压水井就没那么显眼,不会总被人盯着,要不难免会有人眼红。要是村里多几口这样的水井,就不用那么担心了。
此外,李复兴也觉得,这种压水井能提早服务人民是最好不过了。
起码能在三年困难时期,发挥一点作用。
可以预见,这种压水井打的多了,地下水位势必会继续下降,对以后不好。但现在谁还管得了那么多?活过这三年才是最要紧的。
“一共花了三十。”李复兴如实说。
压水井一共就那么几个零件,用的钢铁也不多。要是大规模生产,成本应该用不了三十。
“这么贵?”
三十块对城里的工人而言,可能不算太多,但对在农村挣工分的农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要知道,现在在农村娶个老婆也才几块钱而已。
“咱们村之前那口井,花了多少?”李复兴问道。
老支书这下没话说了。
他斟酌片刻,咬牙问道:“肯定能打出水么?”
李复兴道:“这是地下水,按说一个地方的地下水位是差不多的,从刚刚钻的这口井来看,咱们村的地下水位应该在九米左右。”
“也就是说,咱们村原来那口井,再往下钻个两三米,就能出水了。”
“不过随着咱们用水,地下水位也会下降,能用多久不太好说,除非下大雨,把咱们用的那些地下水给补回来。”
他通俗的讲解一番,老支书就听懂了。
“原来那口井往下钻就能出水?”老支书脸色一喜。
要是这样的话,他组织村民在原来那口井的基础上再挖个两三米,就能解决用水问题,那还花钱干啥?
“很大概率可以,但能出多少水,我不敢保证。”
老支书点了点头。
不管那么多,先让大家挖,要是行的话,那是最好,要是不行,再想别的办法。
他说干就干,立马带人去挖,庄稼现在都等着用水呢!
“都别呆着了,跟我走!”
围观的村民们陆续散开。
李复兴的爷爷奶奶都开心不已,有了这口压水井,他们家就不愁用水了。李老爷子还特意喝了口井水,跟之前村里那口井的水差不多。
还是他们乖孙子有本事。
这么方便的井都被他弄出来了。
“大有,这是干啥?”李老爷子眉头一皱。
李复兴转头看去,见一个汉子跪在了爷爷面前。
“太叔公,我听说你们家有牛奶,能不能卖给我一点?我家孩子快不行了。”汉子一边说一边磕头,糊了满头的泥沙。
他家小孩是前几天出生的,但媳妇都饿的皮包骨了,哪有奶水?开始他家大嫂还能给小孩喂几口奶。
但现在大嫂也快没有奶水了。
李大有已经做好孩子要早夭的心里准备了。
刚刚他无意间听到牛奶的消息,碍于太多人在场,便只能耐心等着。要不都来太叔公家借牛奶,有多少能借?
三婶有些不自在,是她家的旺花不小心说漏了嘴。
小孩嘛!
吃了好东西,难免要跟小伙伴们炫耀一下的。
李老爷子叹了口气,看向自己老伴。
李老太太则是看向自己的孙子。
“奶奶,卖给他一瓶吧,就三块吧。”李复兴说道。
不能白送,那样的话就个个都来借了。
李大有一听,立马答应下来:“好,我马上就回家取钱,谢谢太叔公太叔婆,谢谢二十一叔!”
家里也就十几块钱的存款,为了一瓶牛奶,几乎四分之一都要拿出去,但李大有没有丝毫犹豫。
“先带回去吧,钱一会送来就行。”李老爷子很是通情达理。
李老太太便回屋拿了一瓶牛奶给李大有。
李大有赶紧揣进怀里,小心翼翼的跑回家。
他前脚刚走,三婶后脚就拉住旺花教训起来。李老爷子和李老太太都没拦着,是得让孩子长长记性,要不以后有好吃的,还要忍不住往外说。
“三婶,差不多就行了,别把孩子打坏了。”
李复兴接着朝旺花招招手,给了她一块糖。
叮嘱道:“以后自己偷偷吃,不能跟别人说了。”
旺花一边抹眼泪,一边保证:“嗯,大哥,以后我谁都不说。”
抽完烟后,大伙干起活来更带劲了。
中院的妇女们见李复兴回来,都上前打招呼。之前大伙可都在李复兴那低价买了些红薯,减轻了家里的困境。
大家都把这事记在心里。
“复兴,咱们院属你最有出息了。”三大妈夸赞。
李复兴被轧钢厂表扬嘉奖的事,早就在院子里传开了,昨天院里跟李复兴相仿年龄的青年们,都被家里教育了一通。
“我从小就觉着复兴聪明。”一位大娘附和道。
李复兴只能笑笑。
这话咋那么耳熟,还有些刺耳呢?
好家伙,这不是贾张氏的词么?
自己可担不起这种夸赞。
李复兴赶紧应付几句,接着把话题岔开,自己可不想被安上从小就聪明这种评价。
三大妈忽然一拍脑袋:“我这记性,差点忘了,复兴啊,你要的东西今天就能做好。”
“你三大爷还让你赶紧回一趟厂里,说是有领导找你。”
她羡慕啊!自己咋就没生出这么优秀的孩子来?
她家三个孩子,老大和老二跟李复兴差不多年纪,老大也在轧钢厂,比李复兴进厂早,可现在还是个学徒工,老二则是做散工,一天才几毛钱。
跟李复兴一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
“行,我知道了,谢谢三大妈。”
李复兴随即便往轧钢厂去了。
半路上他碰见了自己院里的哥们顾成才,两人一起读过书,关系挺不错的。
此时的顾成才灰头土脸。
记得顾成才没有正式工作,在外面做散工,每天挣几毛钱。
他家也很困难,父亲在一次机器事故中断了一条胳膊,虽然厂里给了赔偿金,但被调离了原岗位,收入低了不少。
母亲得了病,经常去前院一大爷那抓些中药吃,也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他母亲因不想拖累家里,也曾经有过轻生。
顾成才还有两个妹妹,最小的才六岁。
“成才,今天没去做工?”李复兴停下自行车,给对方散了一根烟。
顾成才见从小玩到大的哥们骑自行车上班,有些羡慕。
他接过烟,说道:“恭喜啊复兴,听说你被嘉奖表扬了,还提了一级工级,今天没什么活,已经干完了。”
“真是羡慕你,啥时候请我喝几杯?”
李复兴见他满脸菜色,心中叹了口气,道:“好,等我从厂里回来,请你去吃涮羊肉。”
听见这话,顾成才瞬间变吞了口口水。
他已经半年多没尝过肉味了。
别说肉了,窝头都吃不饱,家里条件差,他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真的?”
李复兴笑道:“这还有假不成?等我回来,到时候也有些事想跟你说说,一块叫上庆元那小子。”
他们三人算是发小,但只有李复兴混的好,顾成才虽然没有正式工作,但好歹算是有个活计。
庆元那小子从学校离开后,就成了街溜子。前段时间还见他跟别人打架,伤着了都不敢跟家里说。
李复兴回到轧钢厂,直接去了采购科。
“复兴,你小子还藏一手?竟然还会整发明了!”李文斌看见李复兴,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虽然嘴上埋怨,但谁都能看出他心情很好。
“股长,我哪会什么发明,琢磨出那压水井,纯粹是想让我爷爷奶奶用水方便一些,算是误打误撞。”
李文斌也并未怀疑李复兴的解释,他之前打听了打听,李复兴弄出压水井,确实是为了他爷爷奶奶。
但无论如何,弄出来的东西用处很大,尤其是对现在的干旱。
“爷爷抓一把尝尝味就行,剩下的你带回去自己吃。”
最后,李老爷子强忍着来自花生米的诱惑道。
李复兴摇头说:“爷爷,这些都是给你的!你孙子我如今可是轧钢厂的采购员了,想吃个花生还是够的。”
“采购员啊!不错!不错!”李老爷子高兴的说道。
采购员在这个时候十分受欢迎,可以接触到很多物资。现在最紧缺的便是物资,至少,以后孙子不会饿着了。
然后,李复兴又拿出一袋面粉。
“爷爷,你和我奶奶如今都年纪大了,往后要多吃细粮。”
李老爷子看到那袋面粉后,直接惊呼。
“富强粉!”
在这个年代,家家户户连粗粮都不够吃的,所以面粉一年也吃不了几次。
而富强粉的质地、杂质等方面,属于最好的面粉。
李老爷子看着,不由得叹了口气。
如果把富强粉换成粗粮,得买多少粗粮啊?现在农村里,别说细粮了,就是粗粮都不够吃的。
不过,李老爷子心里也很感动,觉得孙子比儿子还孝顺。
“这些富强粉,都能娶个媳妇了。”
的确,在这个时候的农村,几斤粮食就有可能娶上一个媳妇。
把家里的姑娘嫁出去,不仅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连吃饭的人都少了一张嘴,因此,许多家庭连彩礼都不要。
“娶媳妇的事儿,爷爷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我爸已经安排好了。我在城里顿顿吃白面,这些面粉,你们也放开了吃吧!”
说着,李复兴把鸡蛋拿了出来。
“这是鸡蛋,坏了,有三个烂了。”
李老爷子转过头一看,真的看见了三个碎鸡蛋,里面的蛋液全没了,顿时心疼不已,这可都是吃的啊!
“你带这么多好东西回来做什么?”李老爷子假装责备道。
李复兴故意说道:“爷爷,以后我会经常回来,家里自然要多备点吃的,那些棒子面剌嗓子,我可不喜欢吃。”
李老爷子闻言,满脸欢喜:“真的吗?好!等会儿让你奶奶给你包饺子吃。”
一听大孙子往后经常回来,他瞬间不在意别的了。在他心里,孙子金贵,就得吃细粮。
李复兴点点头:“行,等会儿我帮着剁馅。”
然后,他又拿出了一块大肥肉,一块五花肉。
李老爷子的眼睛都瞪大了,这么多肉,大多数都是肥肉、好肉!
“那个……”
李老爷子怀疑,孙子是不是把一整年的肉定量都买回来了。城里物资是充足,可是城里物资都是有定量的,特别是肉这种紧俏货。
李复兴不等李老爷子说什么,直接说道:“爷爷,我做的是采购,弄点肉很正常。您和奶奶就放心吧,以后咱家不缺吃的。”
李老爷子仔细一想,也对,自家大孙子可是采购员。
他差点儿把这事忘了。
“这肉真不错,爷爷先去炼油。”李老爷子对那块大肥肉赞不绝口。
李复兴此时才意识到,这个时期的人们居然这么渴望油水。
李老爷子把东西整理好,拿起大肥肉开始切起来,切了一盆,随后就点火烧锅。因为天气炎热,肉不能久放,需要尽快处理。
肥肉炼油后,剩下的油渣就能包饺子,根本不用额外的肉馅。
五花肉抹上盐,做成腊肉,可以留着慢慢享用。
“我去挑水。”李复兴发现水缸里的水不多了。
但是被李老爷子拦住了:“复兴,你去休息,等会儿你堂叔就会来给家里挑水。”
李复兴也想起来,现在是堂叔李德军在照顾两位老人。
堂叔家也不富裕,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之前他们家人口多,兄弟四个,所以分家时几乎没分到什么财产。
但那时,李复兴的爷爷帮过他们。
为了报答李复兴的爷爷奶奶,堂叔两口子会时常来帮忙,像挑水、劈柴这种重活,基本上都是他们帮忙做的。
李老爷子可舍不得让自家孙子做这些重活。
这时,有三个小孩跑了进来,是堂叔家的孩子:八岁的旺财,七岁的旺业,以及五岁的旺花。
孩子们赤着脚,衣服也都补满补丁,小手都脏兮兮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
边跑边叫嚷着:“大哥,我们也想吃花生。”
显然,是听到消息便跑来的。
“都过来,把手洗干净了。”李复兴拿起水瓢,一边舀水一边说道。
几个孩子很听话,乖乖照做。
“一定要把手都洗干净了。”
李复兴继续舀水,不过见他舀到第四瓢时,李老爷子有些欲言又止。
眼下正值干旱,河水几乎要干涸了。用水一事,导致周围好几个村子闹起矛盾,还因此死了几个人。
“大哥,洗完手的水还能拿去浇地。”旺财提醒道。
平日在家里,如果他们这么浪费水,绝对是会被打的。
李复兴愣了一下,随后拍了下脑袋。
“没事,放心用!”李老爷子赶紧说道。
自家大孙子不就是多用些水吗,等会儿德军多挑几桶水就是了。
李复兴没有给孩子们拿花生,直接从拼夕夕买来了糖果,叮嘱他们:“就在家里吃,别去外面。”
“是糖。”旺财和旺业两兄弟高兴坏了。
旺花更是眼睛亮晶晶的:“我这辈子第一次拿这么多糖果哩。”
李复兴轻笑。
一个五岁的小屁孩,张口说这辈子,实在是好笑。
李老爷子在一旁教育起三个孩子:“糖是大哥给你们的,你们要记得你们大哥的好,明白吗?”
自家孙子拿来的东西,可不能养出忘恩负义的人。
旺财兄弟重重的点着头道:“我永远都会记得的。”
旺花:“我记你八辈子。”
李复兴:“……”
这话听起来怎么有点奇怪?
……
四合院里,郑老头和他儿媳都下班回来了。
郑老太太把李复兴送自家十斤糙米的事说了出来。
“复兴这孩子,真是没话说。”郑老太太感慨道。
李寡妇满心欢喜,有了这十斤糙米,能撑到下个月定量粮食下来了,可算是解决了眼前的难题。
郑老头也松了一口气,但是,他思索片刻后说道:“等复兴回来,我拿给他3块钱。”
他家手头还有些积蓄,只是粮食实在难买。就算去鸽子市,也不容易搞到,价钱实在是太贵了。
早年间的民间集市由于以卖鸽子为主,因此称为鸽子市,后面发展成什么都交易的大型集市,不过这种集市并不合法。
还有人称鸽子市为黑市,不过严格来讲,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鸽子市是老百姓自发凑起来的集市,并非官方组织,白天摆摊售卖的基本上都是些农副产品。上头对此也是得过且过,毕竟得让老百姓先活下去。
至于黑市通常是在晚上悄悄进行,进入得交费,还有人看守。里面贩卖的物品各种各样,许多都见不得光的,和传说中的鬼市有些像。
现在更离谱,竟然跟着个寡妇跑了。
那不成器的唯一做对的事,就是给他们生了大孙子,让他们老有所依。
李复兴见状,急忙转移了话题。
李老爷子可以数落,可他不能,老李对他这个儿子挺不错的了,没什么可挑剔的。
好吃的花生米和饺子,让大家吃的停不下来,特别是旺财三个孩子,好吃的恨不得连筷子都吃了。
“大哥,咱们晚上还可以再吃饺子吗?”旺花一脸童真的询问。
记忆里,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到寥寥可数的饺子,而且味道远不如今天的好吃。
旺财和旺业也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复兴。
杨梅见状,瞪了他们一眼:“就知道吃,屎你们要不要也吃口?”
吃一顿还不知足,还想晚上继续吃,做什么美梦呢?
估计只有之前的地主老爷们才敢这么吃吧?
如果不是李复兴回来,就是野菜团子也不敢敞开了吃。
“哦!”三个小家伙失望的回应。
李复兴笑道:“晚上不吃饺子,咱们吃肉。”
此话一出,三个小家伙的眼睛瞬间亮了。
吃肉!
杨梅一脸严肃,对自家的孩子们说道:“晚上咱们回家吃,不……”
李复兴打断她的话:“晚上还是一起吃!”
杨梅不敢答应,偷偷看向李复兴的奶奶。
李老太太翻了个白眼,说道:“我孙子都说让你们来了,还客气什么!”
算是便宜你们了。
“行!谢谢复兴,还有婶子。”
实际上,他们夫妻怎么样都无所谓,关键是几个孩子需要补一补,因此他们只能厚着脸皮答应了。
吃饱以后,李德军打算去上工,上次吃这么饱,都忘记是什么时候了。
李复兴跟着一起出去,从兜里掏出香烟,递了一根给李德军。
“三叔,往后我不在的时候,爷爷奶奶就麻烦你们多照顾一些。”
李德军一脸享受的抽了一口,笑道:“这还用你说?别担心,在村里,有三叔我看着,你就放心吧!”
这时,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锣声响起。
李德军脸色大变,急忙对李复兴说道:“复兴,先不和你聊了,赵家庄可能又截流抢水了。”
如今,水就是命!
小麦正是抽穗的时候,如果缺水是会影响收成的。
不止小麦,还种植的玉米,现在也是关键时期。
李复兴紧随其后,去看热闹。
路过麦田时,他发现麦田出现干裂的情况了,怪不得村里会急红了眼。村里的粮食都快见底了,就指望着这一季的麦子活命了!
流经李家庄的小河,如今几乎干涸见底。
很快,李家庄的青壮年们聚集在一起,情绪激动,手中都拿着武器。不止有农具,还有枪。
这个时候,枪、炮什么的还没有上缴一说,因此两个村的战斗容易变成真正的战斗。
李家庄的老支书带领村民,浩浩荡荡的走去赵家庄,一副兴师问罪的气势。
李复兴还在想着事,老支书就凑了过来。
“复兴,听说你现在在轧钢厂做采购员?”
李复兴转头看向老支书,笑着点点头:“嗯!往后咱们村有出售的东西,随时找我,收购价格绝对比供销社合适。”
其实,他很清楚,现在的李家庄拿不出什么东西来。村里的粮食都不够吃的,还有什么东西能往外卖的?
“可以换粮食吗?粗粮就行。”老支书再次询问。
李复兴一脸惊讶:“用什么换?”
“若是行的话,我明天选些人进山,说不定能打头野猪。”
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村里的粮食都要见底了。村子的食堂,基本上吃的都是些野菜什么的。
野猪是不好惹,但为了不被饿死,只能去冒冒险了。
“地瓜行吗?可以多换些。”
李复兴看了一下拼夕夕商城,粗粮有,不过和这个年代的粗粮不同,里面的粗粮粉磨的都快赶上如今的细粮了。
最便宜还得是红薯,两斤才1分钱,1块钱就能买200斤。
不过,他给村里自然不能按这个价算。城里粮店的红薯可是2分钱一斤,黑市直接卖四分钱一斤。
就算这样,也不一定会买到。
地瓜这种粗粮但凡出现,马上就会被抢光了。
他可以给李家庄降一点儿价格,但降价幅度绝不能太大,不然日后会增添不少麻烦。实际上,他即便按4分钱一斤卖给李家庄,老支书等人也会欣然接受。
而且,李复兴并非想要做慈善。他也不能只出不进,不然等钱花完了,就只能对拼夕夕商城里的东西只能望而却步了。
老支书毫不犹豫的说道:“换,就换地瓜。”
换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粮食了。
紧接着,他又问道:“可以换多少?”
“这要看野猪的情况了,若是一百多斤,我尽量帮你们换五千斤。”
老支书闻言大喜。
即使用粮票到粮店买地瓜,九十块钱差不多可以买五千斤左右。若是去黑市,九十也能买三千多斤左右,而且还很难买到。
一般来说,一百多斤的野猪,卖不到九十块钱的。野猪肉要比家猪便宜,肥肉也少,肉质还比较柴。
但如今物资匮乏,特别是粮食和肉类。如果拿到黑市去卖,一斤一块钱也有可能成交。
不管怎么算,他们村用一头百斤多重的野猪换地瓜,也换不来五千斤红薯。
“行,你等我们的好消息吧!复兴,我代李家庄感谢你!”
“支书,您不用这么客气,我也是咱李家庄的人。”
听李复兴这么说,老支书连连叫好:“复兴!说得好!”
李家庄基本上都姓李,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些沾亲带故的。
例如李复兴和老支书家,也是有些亲戚关系的,不过已经出五服了。
出了五服,就没什么血缘了,双方的男女就能结婚了。当然,一般不会这么做。
李家庄的人没过多久就到了赵家庄,双方正在对峙。
先讲道理。
谁知道,赵家庄的人也很委屈,他们的河段同样也几乎干涸了。
“你们自己看吧!”
赵家庄的村长直接让开路,让他们自己看。
李家庄的人一看傻眼了。
有水,可是非常少,都不用赵家庄的人拦截,那点儿水也流不到李家庄去。
瞬间,两个村子的人纷纷愁容满面。如果继续下去,粮食一定会大减,可是要出人命的。
赵家庄的村长,一脸愁容的看向李家庄的村支书道:
“老李,你们村有余粮吗?能匀给我们一些……”
不等赵村长说完,就被老支书打断了。
“也就够吃几天的了,原本还想问你们借一些呢。”
双方情况都一样!
误会解决了,老支书带着村里的人回去了。不过水的问题却没解决,李家庄的那口泉,是支撑着整个村子的生活用水。
如今看来,庄稼的浇灌也得用那口泉里的水了。这样的话,村子里的生活用水就得限制起来,今天李德军也没办法多挑水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