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李承乾的其他类型小说《穿越朱标,请陛下称太子完结文》,由网络作家“佛系无忧”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随着马皇后跟着朱标去东宫,暗中的凤字营也动了起来。那群寡妇可不仅仅是在宫外,宫内也是有一部分的,只是所处的位置不起眼。朱元璋为了一人独自掌控权力,都能把宰相制给废掉了,可见朱元璋是一个想让天地万物都在他的掌控中。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宫里肯定是层层监视,马皇后也没有想过不让朱元璋知道,只是别那么快让朱元璋知道罢了。坤宁宫的侍女去了太医院,看似随便抓了个太医,实则不然。“这位太医,太子殿下已经醒了,皇后娘娘有旨,宣太医给太子请平安脉,快跟我走吧。”坤宁宫的侍女说完,拉着马后炮就走。其余一众太医见状,也没说啥,无非就是个请平安脉的小事儿罢了。皇后娘娘思子心切,这么急着拉太医去也正常。“药箱,药箱。”马后炮赶忙拿起一旁的药箱,就这么被侍女拉...
《穿越朱标,请陛下称太子完结文》精彩片段
随着马皇后跟着朱标去东宫,暗中的凤字营也动了起来。
那群寡妇可不仅仅是在宫外,宫内也是有一部分的,只是所处的位置不起眼。
朱元璋为了一人独自掌控权力,都能把宰相制给废掉了,可见朱元璋是一个想让天地万物都在他的掌控中。
君临天下,唯我独尊。
宫里肯定是层层监视,马皇后也没有想过不让朱元璋知道,只是别那么快让朱元璋知道罢了。
坤宁宫的侍女去了太医院,看似随便抓了个太医,实则不然。
“这位太医,太子殿下已经醒了,皇后娘娘有旨,宣太医给太子请平安脉,快跟我走吧。”
坤宁宫的侍女说完,拉着马后炮就走。
其余一众太医见状,也没说啥,无非就是个请平安脉的小事儿罢了。
皇后娘娘思子心切,这么急着拉太医去也正常。
“药箱,药箱。”马后炮赶忙拿起一旁的药箱,就这么被侍女拉走了。
马皇后在去坤宁宫的路上,都在思考李承乾的话。
李承乾是想提前继位不假,但若真让朱元璋清理功臣,那这些开国功臣有几个能活?
马皇后很清楚,朱标压不住这些开国功臣,那么凡是朱标压不住的,都得被清算。
亦如李承乾所讲,荆棘没了刺是握着舒服了,但是打人也不疼了啊,那么是否表明他有能力弹压功臣,平衡朝局?
李承乾倒是不知道马皇后在想些什么,李承乾在筹划着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事情。
自己当年就当了十几年太子,这个朱标现在也当了十几年太子,而且根据明史的记载,这个朱标临了都没当上皇帝。
不过嘛,比自己当年好点儿。
最起码朱标被追封成皇帝了,虽然后来又复降为懿文太子了。
不过,尽管如此,李承乾还是看不上朱标。
当年我李承乾母后、妻子、儿子都没你这么豪华阵容,可我连号称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的天策上将,天可汗李世民的反都敢造。
你丫的朱标这么好的开局,竟然不敢反他个臭要饭的,你怎么就不敢为了你的常姐姐跟他干一架呢?
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站在朱元璋那边,你丫的咋就不敢有点自己的想法呢?你可是监国太子啊,从古至今哪个监国太子像你这么没权力?
朱标一点兵权都没有,自己起码还有东宫六卫率。
你朱标的太子位稳不稳,完全不由自己掌控,全系朱元璋一念之间。
哪像我父皇李世民的太子位,虽然我父皇玄武门之变后就只当了两个多月太子,虽然还是逼着大行高祖皇帝册封的。
但那也是有正经流程,行了册封大典,手续齐全的,这太子正不正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就说他是不是太子吧!
我说我父皇李世民的太子位是有史以来权力最大,同时还是地位最稳的,谁赞成,谁反对?
反正,我李承乾两世做太子,这回说啥也得坐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
这回的玄武门之变就简单多了。
第一步,让我舅舅蓝玉包围京畿,关闭京城四门,同时封锁百官府邸,避免外援。
第二步,拉来洪武大炮,炮轰皇宫九门,直接轰开它。
第三步,带我小舅子常茂一起领兵,杀进皇宫,活捉朱元璋,问鼎天位!
第四步,祭天登基,封常氏为皇后,朱雄英为太子,尊马皇后为太后,期以天下养,至于那个被活捉的朱元璋,封个太上皇,冷宫安置就行。
你朱重八的禁军再多,我就不信以常茂这个混球的武力值还杀不穿。
李承乾正美好的幻想着玄武门之变的成功,不知不觉就已经走到了东宫。
“参见皇后娘娘,参见太子殿下。”
东宫内,侍女太监纷纷行礼。
马皇后摆摆手,“起来吧,太医马上到了,给太子请平安脉,你们届时给太子煎药务必仔细着点儿。”
“是,娘娘。”
众人领命谢恩起身。
“都下去各自忙活去吧,本宫去看看太子妃的月子坐得怎么样了。”马皇后下令道。
“奴婢告退。”一众太监侍女纷纷散去各自忙活。
马皇后朝着东宫偏殿走去。
常氏坐月子期间,肯定是不能跟朱标住在正殿了,总不可能让朱标把正殿让给常氏吧?
李承乾跟着马皇后一起去了偏殿。
正巧,吕氏在伺候常氏服药。
妾伺候正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看到马皇后来了,吕氏赶忙放下药碗行礼,“臣妾不知娘娘驾到,有失远迎,还请皇后娘娘赎罪,皇后娘娘万安。”
马皇后嗯了一声,“起来吧。”
“谢皇后娘娘。”吕氏退到一旁。
马皇后走向床边,“云容,不必多礼了,你好好养身体就好,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常氏的名字没有记载,但有野史称之为常云容、常美荣等等。
常氏微微颔首,微笑着回答道,“多谢母后,儿臣感觉身体挺好的。”
常氏作为太子正妃,才有资格称朱元璋为父皇,称马皇后为母后,自称儿臣。
吕氏是妾室,只能自称臣妾,称马皇后为娘娘,称朱元璋为陛下,甚至称呼朱标为夫君都不行。
这时候,朱标走了进来。
刚刚朱标在偏殿外面转了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之物。
“臣妾参见殿下。”吕氏行礼道。
李承乾嗯了一声,径直走向了常氏,“常姐姐,你身体感觉如何?”
常氏笑着回答道,“臣妾感觉身体恢复得很好,倒是这等污秽之地,殿下和母后实在是不宜前来。”
马皇后说道,“什么污不污秽的?你是我的儿媳妇,伯仁早逝,我是把你当亲女儿看待的,你还未出生便和标儿定了亲,是我看着长大的,更何况,你可是为朱家生下了嫡长孙,现在又生了个嫡孙的大功臣,我来看看你有何不可?”
李承乾也跟着附和,“是啊,你是我的妻子,你生孩子也辛苦了,我只是来看看你,有何不宜?”
“多谢殿下,母后,你们还是先离开吧,儿臣怕过了病气给你们。”常氏认真的劝道。
系统侃侃而谈。
李承乾嗯了一声,“朕明白,这个水泥制作方法是什么?”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给你修路的。”系统解释道。
李承乾微微点头,“明白了,你跪安吧,朕独自一人研究研究。”
李承乾关起门来深学帝王之术,外面确实在反贪反腐,抄家拿人。
两天后,云南西平侯府。
“臣沐英恭请圣安。”
沐英带着一家老小设好香案,前来接旨。
“圣躬安。”太监朝京城方向拜道。
“万岁万岁万万岁。”沐英等人高呼道。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临御天下,赖股肱之臣辅弼,今有西平侯沐英,忠勇兼备,才德超群,自封爵以来,殚精竭虑,为朝廷屡建奇功。
于疆场之上,卿披坚执锐,率部众冲锋陷阵,击退外敌入侵,保我边境安宁,于朝堂之中,卿秉持公正,直言敢谏,以国家大义为重,诸多建言皆利国利民。
其一心奉公,不谋私利,实乃群臣楷模,朕深感其功绩卓著,仅以侯爵之位,不足以彰显卿之勋劳,今特加恩晋封卿为国公,赐封号黔!
另赐府邸一座,良田万顷,望尔此后更加勤勉,辅佐朕躬,匡扶社稷,不负朕之厚望,不负天下所托,朕亦盼满朝文武,以卿为榜样。
尽忠职守,同心同德,共铸我朝之辉煌,此外,自即日起,卿改沐姓为朱姓,以后复称朱英,望尔再接再厉,为国再立新功,钦此!”
太监吧啦吧啦念完圣旨,沐英人傻了。
不可思议的看向了那个传旨太监。
“陛下让……让我改回朱姓吗?”沐英有些不敢相信。
沐英依旧记得当年义父让自己不得再姓朱的时候。
如今可以改回来了吗?
传旨太监微微点头,“正是,不过这不是太上皇的意思,这是陛下的意思,洪武皇帝已经退位为太上皇,皇太子继皇帝位。”
“太子继位?义父退位?”
沐英怎么听都觉得有猫腻,朱元璋对权力的掌控有多么强,沐英很清楚。
朱元璋是巴不得把所有权力都抓在他一个人手上的。
掌握着这至高无上的权力,怎么可能愿意退位?
“黔国公,皇太子继位,皇后娘娘也是大力支持的,这不仅仅是臣心所向,还是皇后娘娘的意思。”小太监提醒道。
沐英回过神来,原来母后也支持吗?
那就能理解了。
“原来如此,只不过臣不敢奉诏,毫无战功,岂可进爵?而且臣若再改回朱姓,怕乱了尊卑,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沐英不想让上面的人为难。
毕竟自己不是亲生的,还是别掺合进去了吧,讨人嫌就不好了。
太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陛下早就料到您会拒绝的,所以特意让奴婢来问问您,您到底还认不认太后娘娘这位母后,还认不认他这位弟弟?如果您还认,那就不得抗旨。”
这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沐英的耳边炸响,他猛然抬起头,双眼直直地盯着那太监,似乎完全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
“太子,哦不,陛下他……他竟然还如此看重我这个义兄吗?”沐英的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其中夹杂着难以置信和些许感动。
那太监见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反问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陛下和太后娘娘都对您念念不忘啊!太后娘娘得知陛下传旨加封您,高兴得不得了,还特意写了一封家书,让奴婢一并给您带来了呢。”
夜幕降临。
李文忠率领八百亲信至玄武门进宫,郭英直接打开了大门。
“老郭,你演都不演了?”李文忠问道。
郭英反问道,“跟我有什么关系?门是我开的吗?”
“不是你下令的吗?”李文忠问道。
郭英忙道,“我今晚明明生病旷工了,今晚我没来过这里,曹国公你别诽谤我。”
李文忠秒懂,“懂了!我今晚没见过你,哈哈。”
郭英摆摆手,“公爷赶快去吧,别耽误了皇后娘娘的事儿。”
李文忠点点头,“好,回头请你喝酒。”
说完,李文忠带着兵马直奔坤宁宫。
和马皇后汇合之后,马上就去了乾清宫。
宫中禁军纷纷抬头看天。
身为禁军,看到了的事情,我不能不管。
但我没看到的事情,我管什么?
李文忠刚进宫没多久,李善长就送来了一张黄绢。
拿到这张传位诏书,李承乾哈哈笑了起来。
李福安轻咳一声,“殿下,您笑早了,这假圣旨还没盖玉玺呢。”
“放屁!什么假圣旨?这圣旨难道不是专人写的?这圣旨材料有假?还是说孤即将盖的是萝卜章?”
李承乾脸色一黑。
圣旨肯定是翰林院的写的,要不然李善长弄不来这黄绢。
至于李善长是怎么让人写的,那就不是李承乾该操心的事情。
写圣旨的人是真的,用的墨也是贡墨,圣旨材质是真的,即将盖的玉玺也是真的,你凭什么说这是假的?
我这明明是真的不能在真的圣旨了。
李福安忙跪下,“是奴婢失言了,殿下恕罪。”
这时候,袁天罡走了进来,“殿下,东西取来了,不过没有找到衮冕,殿下恕罪。”
李承乾摆摆手,“衮冕怎么可能有第二件?有龙袍就行。”
李福安忙站起身,“殿下,奴婢为您更衣。”
说着,李福安拿起托盘上的翼善冠。
袁天罡抖开了明黄色的龙袍,“殿下,夜色微凉,出门还是要加件衣服。”
说着,将这龙袍往李承乾的身上一披。
侍女跪在李承乾面前,捧着铜镜。
此时的东宫,已经全是自己人了。
穿戴好龙袍之后,李承乾自己的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孤,啊不,朕!朕还是挺有帝王相的嘛,你们觉得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众人纷纷跪下高喊。
“统子,朕要登基了,你不给朕准备个衮冕?”李承乾在心里问道。
宿主怎知没有?只不过宿主现在还没成功登基而已。
听到这话,李承乾眼睛一亮,就知道这个系统懂事儿,不可能啥也没准备的。
想到这里,李承乾看着镜中的自己,目光逐渐变得坚毅。
取下了翼善冠,“大伴,你替朕拿着吧,朕外面要穿甲胄,不可能戴着这个的。”
“是。”李福安接过,恭敬的放在了托盘上面。
紧接着命人抬来甲胄,给李承乾穿上了。
穿上之后,李承乾命不良人守好东宫。
随后便去了玄武门。
玄武门之变,我有经验!这回指定不带输的。
……
乾清宫,马皇后带兵围了乾清宫。
李文忠让亲信镇守,而乾清宫的太监把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正被朱雄英气得不行,听到这个消息,更感震惊。
“你确定你没看错?咱妹子带兵围了乾清宫?她哪来的兵符啊?”
朱元璋人傻了,马皇后的兵是从哪调来的?又是怎么调进宫门的?
一群太监心里蛐蛐:皇后调兵还要兵符?她那张脸就是块移动的兵符好吧。
殿外,李文忠带着即使亲信冲进乾清宫,跟着马皇后把正殿给围了起来,李文忠在殿外守着。
马皇后则穿着凤袍走进了正殿。
除了重大的庆典和节日,马皇后已经很久不这么正式的穿了。
马皇后一进来,朱雄英瞪着小短腿便过去了,“奶奶。”
马皇后笑着蹲下身,摸着朱雄英的小脸儿,“雄英啊,你怎么在这里啊?吃饭了没有?”
“爷爷在教我读书呢,没吃饭呢,本来爷爷说带我去坤宁宫和奶奶一起吃饭,但是后来爷爷生气了,说不学清楚不许吃饭。”
朱雄英奶声奶气的回答道。
马皇后点了点头,“好,玉儿,送皇长孙回东宫用膳吧。”
“遵旨。”玉儿领命。
“去吧,雄英。”马皇后说道。
朱雄英点了点头,“知道了奶奶,那孙儿就先走了。”
说完,也向朱元璋行了一礼,才跟着玉儿离开了。
朱雄英离开之后,马皇后脸上的笑意也彻底消失,站起身来,看着朱元璋。
正殿内,气氛微妙。
“妹子,你这是……闹哪样?”朱元璋开口打破沉寂。
马皇后的目光中,满是失望。
“重八,邓愈到底是怎么死的?”
听到这话,朱元璋脸色微变,但转瞬恢复正常,“病逝。”
听到这话,马皇后拿起一旁的茶杯砸向了朱元璋的脚边,“你还要骗我!”
“妹子!”
朱元璋吓了一大跳,这咋还动手呢?
马皇后指着朱元璋道,“当年,你让廖永忠沉了小明王,可开国之后,洪武八年,有着免死铁券的廖永忠被杀,洪武十年便轮到了邓愈么?”
丹书铁券是朱元璋说的免死,虽然谋逆不囿,但廖永忠并没有谋反。
不过朱元璋愣是找到个理由,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意图谋反。
说廖永忠用了有龙凤图案这种僭越的东西,就给杀了。
“邓愈已死,妹子你要说什么?”
朱元璋忍着怒火问道。
就算邓愈的死,有咱的手笔那又如何呢?咱不也追封邓愈为王了吗?
咱是皇帝,对于皇帝来说,死了的功臣才是功臣,活着的功臣是政敌。
君要臣死,臣不死就是不忠。
朱元璋在想,难道马皇后是为了邓愈的事情大动兵戈?
那不可能吧?
“有一有二,我都可以不管!但你还有三!你就过分了吧!”
马皇后质问道。
朱元璋眉头一皱,“什么意思?”
“你给我装傻?我说的是常氏的事情!给你朱家生了嫡长孙的太子妃!”马皇后拍着桌子说道。
而老五一个学医的,翻不起什么浪花。
唯独这个老四!这可不是个小人物啊。
他也是徐达的女婿,按理说是跟自己是阵营的。
但根据明史记载,这家伙可是唯一的一个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啊,虽然其中有淮西集团演朱允炆的成分在里面。
但是这家伙能被称为永乐大帝,还是有本事的。
而且这家伙留在北平,先前可没有半点儿向自己靠拢的意思啊。
对付兄弟,自己是没有经验,但是自己老爹有啊!
自己当年若是狠的下心,造反的时候提着李泰的脑袋去见李世民,结局是否又会不一样?
李承乾不由得幻想了起来。
自己提起魏王的头颅便向太极宫走去,虽然会带些踉跄,可那时的步伐可能会是这十几年来最轻盈的。
行至门口,抬腿入内,自己的父皇李世民端坐于上位,看清李承乾手中所提头颅,一瞬目眩神迷。
这时候,自己问他一句,阿耶,类汝呼?
那么,结局是否会不一样?
当年自己没有他杀手足兄弟,如今是有些后悔了。
欲成帝王者,不该如此心慈手软啊。
这个朱棣嘛,再观察观察吧。
要是这家伙脑后有反骨,直接灭了他!
若是能老老实实当个征北大将军,也就罢了,否则,自己这一回可是不会对手足兄弟手软了。
此时正在喝酒的朱棣突然打了个寒颤,好像感觉自己被什么人盯上了似的。
而几天后,朝廷对外宣称,太上皇朱元璋因病救治无效,不幸龙御归天!
皇宫内有模有样的办起了葬礼。
马皇后直接无了个大语,但也不想掺和这些事情里面去了,自己还是得以大明为重。
他们父子之间的恩怨情仇,就让他们父子处理去吧。
我现在还是好好带我的大孙子吧。
“呜呜呜呜,爹,你怎么就没了啊。”
“爹你死的好惨啊,呜呜呜。”
“上位啊上位,你怎么就死了啊,兄弟我舍不得你啊。”
“舍不得你下去陪太上皇就是了呗。”
“你人长挺好,怎么偏偏就生了一张嘴?不会说话别说!”
“妈的,我哭不出来咋整啊?”
“你把茱萸往你皮燕子上抹,就能哭出来了。”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的嚎啕大哭。
反正这葬礼按照规格是有模有样的。
而群臣也没忘了正事儿。
李善长站出来,郑重其事地说道,“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君主,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固,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请太子殿下持服二十七日之后便释服,登基称帝,正式临御天下!”
李承乾连忙摆手,推辞道,“太上皇刚刚驾崩,我作为他的儿子,理应守孝三年啊!”
虽然李承乾还没有正式称帝,也没有举行登基大典,但他心里很清楚,在这种公开场合,还是不要自称为朕比较好。
“殿下您的孝心实在令人感动,但请您放下个人的小情小爱,以大局为重啊!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君主啊!”李善长言辞恳切的劝说道。
“臣等附议,请殿下早日称帝,以安家国!”
群臣们见状,也纷纷附和,再次上奏请求李承乾早日登基称帝。
就这样,你来我往,李承乾经过了三次推辞和谦让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了群臣的请求。
二十七天之后,看吉日吉时登基。
意思就是呢,爹啊,不是我不想给你守孝啊,实在是群臣再三奏请,我要以天下苍生为重啊。
“行吧,宿主,本系统还给你准备了个惊喜呢,你接下来好好享受吧。”系统一脸坏笑,俺让你爹追来了,哈哈哈。
李承乾满脸疑惑地问道,“给朕准备了惊喜?这个先放一边,朕现在问你,这母猪的产后护理是怎么回事?给朕这玩意儿有啥用?”
系统不紧不慢地解释道,“大明要大力发展养猪事业啊!难道百姓们就不需要吃肉了吗?这本书里详细记载了如何接生健康的小猪,怎样让猪肉不腥不臊,还有各种呼肉的烹饪方法,可实用了!”
李承乾听后,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对啊,百姓们总不能一直吃素吧,牛羊肉吃不起,鸡鸭鹅舍不得,猪肉是个很好的替代品,那这书确实还是有点用处的,只要让百姓们都能吃饱穿暖,那盛世之景便指日可待啦!”
然而,李承乾的雄心壮志还没来得及完全释放,就被系统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宿主啊,你可别高兴得太早了。百姓可不能吃得太饱哦,不然的话,那可就是国家的灾难咯。”
李承乾闻言,眉头紧紧皱起,满脸狐疑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朕只听说过谷贱伤农,怎么吃饱了还会伤民呢?”
“饭饱思淫欲,人衣食饭饱就会不容易被奴役,所以要给他们吃饭,但不能让他们吃饱饭,这就不得不提到三十三两白银了。”
系统给李承乾解释道。
李承乾疑惑,“三十三两白银?”
“嗯,商君书读过吧?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系统淡淡的道。
李承乾似乎有些明白了,“父皇还藏了一手,没教给朕啊!”
“宿主,这个定律的核心思想就是当百姓贫穷时,他们会努力追求财富。
而一旦富裕起来,他们就会变得放纵、贪图安逸,也就是所谓的饭饱思淫欲。
这种状态下,国家就会产生虱,比喻为贪腐、奢侈等不良现象。
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无法强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国家会让富裕的百姓拿出粮食来顶替外出服役。
这样一来,百姓就会重新陷入贫穷,从而保持勤劳和上进心,国家也会因此变得更为强大。
所以,让国家保持富裕,而百姓保持贫穷的政策,实际上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强盛。
这个定律在历史上一直被历朝历代所采用,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清朝运用的最熟练了,也就是三十三两白银定律,百姓一年只能挣三十两,永远挣不到那剩下的三两。”
系统侃侃而谈,耐心指点李承乾。
李承乾一点就通,“原来如此,看来几千年来这一招都没变过啊。”
系统回答道,“没错,哪怕是几百年以后的未来,也依旧如此,简单来说,国富民穷,民富国弱,故此,不能让百姓有钱,更不能让百姓存住钱,懂了吧?”
清朝是三十三两白银,未来是三十年房贷。
李承乾嗯了一声,“朕明白了,朕得调研一下大明百姓年收入是多少,也定个白银政策,让百姓吃七分饱,饿三分,让他们上进,更好的奴役他们,难怪百姓痛恨贪官,可为官之后百姓也贪。”
痛恨、理解、成为、超越。
“没错,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就是这个道理了,最底层的百姓,是盛世的牛马,乱世的炮灰,几千年来皆是如此,这是治国之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