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元初谢渊的其他类型小说《元初谢渊结局免费阅读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番外》,由网络作家“淡水流云2025”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张云是厂里的老职工,工作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个月的工资有48块。郑元敏接班之后,工资直接腰斩,变成了23块5毛。张云跟她说:“你的工资每个月上交20块,你自己留下3块5就行了。”郑元敏说:“凭什么?为什么大哥每个月有十九块八工资,就只用交15,自己能留下4块8!”张云没想到她会这么问,愣了两秒才说道:“你是接了我的班。我一个月挣48块,你现在交给我20块不是应该的吗?你不交给我,咱们家人吃什么喝什么?”郑元敏小声嘟囔,“不是还有爸吗?”“你爸爸一个月就37块钱的工资。你这一接班,咱们家收入一下子就变少了。以后你大哥要结婚,要生孩子养孩子,你也要嫁人,要给你准备嫁妆,你弟弟妹妹要上学,毕业了以后可能也会被要求下乡,我不得替他们考虑...
《元初谢渊结局免费阅读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番外》精彩片段
张云是厂里的老职工,工作也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一个月的工资有48块。
郑元敏接班之后,工资直接腰斩,变成了23块5毛。
张云跟她说:“你的工资每个月上交20块,你自己留下3块5就行了。”
郑元敏说:“凭什么?为什么大哥每个月有十九块八工资,就只用交15,自己能留下4块8!”
张云没想到她会这么问,愣了两秒才说道:“你是接了我的班。我一个月挣48块,你现在交给我20块不是应该的吗?你不交给我,咱们家人吃什么喝什么?”
郑元敏小声嘟囔,“不是还有爸吗?”
“你爸爸一个月就37块钱的工资。你这一接班,咱们家收入一下子就变少了。
以后你大哥要结婚,要生孩子养孩子,你也要嫁人,要给你准备嫁妆,你弟弟妹妹要上学,毕业了以后可能也会被要求下乡,我不得替他们考虑考虑,想办法帮他们寻摸工作吗?找工作不要钱吗?
你哥67年找工作,当时还没有要求都下乡呢,还用了我和你爸的双职工福利,那他这份临时工也花了200块钱。以后你弟弟妹妹找工作,只会花的更多。你们必须把钱都交给我,由我来统一安排。
你也别说你的工作没花钱。你这份工作才是最贵的。每个月少了二十四块五,一年就少了294块。我现在才43,离我退休还有7年时间,你自己算算,这七年,我们少多少钱?
你大哥能留下4块8,是因为他在谈对象。他跟人家女同志一起吃饭,身上要是没有钱,怎么谈?难道让人家出钱吗?”
郑元敏:“……”
张云又说道:“你每个月有3块5就不少了,你吃喝都在家里,没什么花销。”
郑元敏说道:“那老三呢,她现在也有工作了,她交多少?”
张云气道:“你别跟我提她!她跟我们断绝关系了!你知道断绝关系是什么意思吗?她的工作是自己找的,我们没出力,以后不管她干什么,都和我们没关系。家里就当没这个人。”
她不想让老三往家里交钱吗?当然是想的!可是,在老三跟她要户口本和粮油证的时候,老三其实就和他们撕破脸了。就算他们后来没断绝关系,没有那纸协议,以老三现在的脾性,也不会交钱给他们的。她会搬出去,不再跟他们来往。
她从老三的眼睛里,看不出任何孺慕和感情了。他们伤了老三的心,老三不要他们了。
这几天,她隐隐也有些后悔,老三这孩子这么多年真是没说的,这个家里最知道心疼她、体谅她的就是老三了。可惜她没珍惜。现在失去了,也是活该。
郑元敏沉默了几秒,又跟张云说道:“妈,我看老三说不定是一时气愤,等过一阵就好了。她那么心疼你,孝敬你,你跟她说说好话,把她哄回来呗。她的工资应该跟我差不多吧?到时候你让她也交你个十块二十块的,你一年就能多攒一两百。
等到元方和元圆要下乡的时候,你手上有了更多钱,买工作肯定更有把握吧。元方和元圆今年也14了,上初二了。再有个两三年,要是政策不变,他们也是要下乡的。”
张云对于这个提议不置可否。她有点心动,又觉得自己的这点心动十分无耻。
她有5个孩子,独独没为老三考虑,生生逼得老三和家里离了心。
老三从家里搬出去,她一个姑娘家,身无分文,她也没有追出去,没有给她塞点钱,虽然她私心里还是想着让老三吃点苦头回头找她认错,但是不能否认的一点就是,她习惯了忽视她,习惯了不把她放心上。
结果现在,二闺女随便几句话,她竟然就心动了?
张云甩了甩脑袋,说道:“算了。就这样吧。之前十七年多,老三也没花家里什么钱,更别说她还做了那么多年的家务,足以抵消她的花用了。”
郑元敏瘪了瘪嘴,没再说什么。
但是很显然,她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
晚上临睡前,她又跟郑元圆说:“你三姐找到工作了,一分钱都不用往家里交。要不你去找她要点呗,她以前不是挺疼你的吗?”
郑元圆说:“二姐,三姐和咱们断绝关系了。这些事你就不用跟我说了,你有什么想法你自己去做,别想着拿我当枪使。”
“你怎么跟我说话呢?”
“你想让我怎么说?听你的话,去跟三姐闹?我不会去的。三姐在这个家里是什么地位,你自己心里有数。要是她没找到工作,老老实实的下乡了,你肯定立刻把她忘得一干二净,绝不会想起她。
现在你就是看她有工作了,跟家里断了关系,不用往家里交钱,以后可能过得比你还自在,你心里不平衡了。你拔尖拔惯了,见不得别人比你好。
二姐,你太自私了!当然了,我也很自私。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没想着帮三姐说一句话。现在被她断绝关系,也是应该的。
你自己断绝关系的时候不也挺痛快的吗?你那时候是怕她去举报你,让你没法接咱妈的班。现在你工作到手了,觉得自己没什么把柄在她手里了,就想跳出来跟她过不去了。
我跟你说,如果她咬着牙跟你死磕到底,你觉得你能有什么好吗?工作到手了也能被收回去。反正这年头工作那么抢手,想要这份工作的人多的是呢!我劝你还是别想这些有的没的,老老实实的把你的工作做好就得了。”
郑元敏:“我不过就说了一句,你就跟我说这么一箩筐,你可真是个好妹妹,对自己的姐姐真够尊重的。你也别去了,老三虽然疼你,但确实就像你说的,你可没怎么把她放在心上,现在老三醒过味来了,肯定也不会再把你放在心上了。你找她也没有用。”
郑元圆油盐不进,“二姐,别跟我用激将法。这套对我也没用。”
郑元敏:“……”
元初紧接着就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尽快办理入职手续。
老袁表示:“没问题。既然已经确定录取,还是尽快入职的好。”
于是,元初三人到人事科办理了入职,还拿到了迁户口和粮油关系的证明。
出了动力机厂的大门,元初直奔派出所。她随身背的挎包里就装着户口本和粮油供应证呢。先去派出所,再去粮管所,她规划的明明白白。
要说她为什么会随身携带户口本和粮油证,这就要从元初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开始说起。
那天,张云跟她和郑元敏说:“我已经想办法帮你们拖了点时间,你们抓紧时间找工作,要是找不到,就只能下乡了。”
这句话,张云也对委托人说过。委托人心慌意乱,每天无头苍蝇一样在外面奔波,希望能找到一份工作,回到家还要做家务,洗衣服、做饭。
可是她的姐姐郑元敏却是不慌不忙,淡定得很。
原主还很崇拜姐姐的心理素质来着。但其实,是因为郑元敏心里有底,张云早就跟她说过,会把工作转给她。但是这事是瞒着委托人进行的。她怕委托人闹起来搅得家宅不宁。
委托人不知道,元初知道啊。她当即就对张云说:“妈,你整天这么装,不累吗?我听到你和爸说了,会把你的工作转给二姐,真正面临找不到工作就下乡这个危机的,就只有我而已。”
张云一愣,她没想到这事会被老三听了去。
没等她回应,元初又说道:“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还是你捡来的?要不然,五个孩子,怎么唯独你就不肯疼我呢?好事想不到我,该干活了,你保准第一个想起我来。我从小五六岁上就开始做家务,你再看看我哥、我姐,还有弟弟妹妹,谁干了?
我这么努力的讨好你、孝敬你,遇到事了,你首先想的还是二姐,你是真的一点都没为我打算过。哪怕你稍微帮我想想办法呢,我也不会说什么。可是没有,你打算让我自生自灭呢。说真的,我宁愿我是你捡来的,不是亲生的,你不疼我也就情有可原了。”
张云:“……”
元初又说道:“算了,这么多年,我的心早凉透了。我是你亲生的也好,捡来的也罢,就这样吧。反正你们也把我养大了,还让我上了学,也勉强算是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只是凡事就讲究个公平二字,我在这个家里没感受到公平。
接下来家里的事我就不干了,我得忙着找工作。还有,户口本和粮油证给我,我怕你们背着我去给我报名下乡。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不待见我,万一今天听了我这些话,你一时气愤,连找工作的时间都不给我留,直接去给我报名了,那我上哪儿哭去?”
张云一开始还有一点点心虚、一点点愧疚,听到最后,只剩下了气愤。
她吼道:“郑元初,我是你妈!我就算不疼你,也不会故意害你!家里孩子那么多,我不可能每个都照顾到。”
元初无所谓道:“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家里孩子确实不少,别的你都照顾到了,唯独我,你没照顾到。因为你根本就没想照顾。你说什么都行,反正户口本和粮油证必须给我。不然我就去举报郑元敏逃避下乡,而你就是帮凶。
到时候,你想转工作给她都不行了呢。或者,你哪怕把工作转给了她,她也还是得下乡,还会被发配到艰苦的地方去。最后你弄个鸡飞蛋打,工作没了,你心爱的二闺女也不能留在你身边。”
“你敢!”
“你看我敢不敢!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我才是无所畏惧的那个。俗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更别说是你们了。以前我想着,都是一家人,不要计较那么多,但是,我把你们当一家人,你们没把我当一家人啊。”
原著里,委托人下乡,家里什么都没给她准备,下了乡以后也没给她寄东西。理由很多,老大郑元亮要结婚了,郑元敏接班后工资变少了,郑元敏要嫁人了,老大生孩子了,老四老五要上学……
其实,说到底,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这个家没人爱她,仅此而已。
郑元敏说她:“你怎么跟咱妈说话呢?”
元初直接让她闭嘴,“便宜都让你占了,你当然好说话。有本事你别要咱妈的工作,让她把工作转给我,你让我怎么说我就怎么说。”
郑元敏瞬间就不说话了,让工作是不可能的。
看张云不动,元初敲了敲桌子,说道:“你真以为我不敢去举报吗?”
张云说:“举报对你有什么好处?”
元初笑了一声,说道:“也没什么坏处。不举报对我也没什么好处。”
张云盯着她看了几秒,起身把户口本和粮油证给她拿了出来,警告道:“你不要乱来,别想着给你姐报名。如果你报了,我也会去举报的。”
元初笑道:“放心,我没你们那么龌龊不要脸。我只是防着你们而已。”
张云气得满脸通红。
那天出门以后,元初把张云和郑铁军平时的偏心行为宣扬了一个遍。家里五个孩子,她吃穿最差,干的最多,承受的不良情绪最多,同时也把张云打算把工作转给郑元敏的事对外说了。
她是真没打算给郑元敏报名。
说到底,上山下乡是国家政策,她没工作该下乡,这都是政策决定的,唯一让她心有不平的,就是父母的偏心,对她没有丝毫照顾。哪怕后来能运作一下让她回城,他们也没有任何行动,对于张云和郑铁军来说,大概二女儿在婆家的地位比三女儿的命更重要吧。
从那以后,元初每天早出晚归,再也没做过饭,没洗过衣服,没打扫过卫生。
出来以后,她就满城溜达,了解城市风貌。至于找工作的事,她早就锚定了动力机厂的这个萝卜岗,倒是没什么紧迫性。
郑家少了个好用的小保姆,矛盾一下子就增多了。
以前都是些甩手大爷,现在多多少少都要干点活,每个人都怨声载道、牢骚满腹。
原剧情里,委托人下乡的同时,张云把工作转给了郑元敏,她回家顶替原主,成了新任的小保姆,这个矛盾就没怎么显出来。
现在嘛,张云还想拖几天再转工作,毕竟她上班工资高,郑元敏一旦接班,工资就得从最低级开始拿,她能多干几天就多干几天。
家里的三个闲人,郑元敏、郑元方和郑元圆,没有一个有干活意识的,都想着偷懒,想着玩,可不就有矛盾了吗?
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等郑元敏接了班就好了。
元初去派出所办完了户口迁移,把户口从郑家所在的海市第三棉纺厂转到了动力机厂,又去粮管所完成了粮油关系转移。
自此,元初彻底和郑家分割开来,独自立户了。
办完了事,元初又去街道办,把自己早就看好的房子租了下来,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回了家。
没过两天,她就成功地在小区里见到了一个年轻靓丽的女同志。
她的头发油亮顺滑,没有扎起来,沈昭猜测应该是及肩的长度,因为发梢完全裹在了浅灰色的围巾里,露在外面的部分被围巾挤压,膨起了好看又自然的弧度。
她的下巴也被围巾挡住了,看不出完整的脸型,但是露在外面的部分都很完美,额头饱满,皮肤白净细腻,一双杏眼灵动有神,双眸含笑,怡然自得,一看就让人忍不住心生好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亲近。总觉得和她在一起会非常轻松愉快。
沈昭心想,难怪祈川会喜欢人家,她也喜欢啊。
她毫不迟疑地就上去搭讪了。
这一天,元初在小区里结识了一位年长她十来岁的好朋友,名字叫沈昭,在科学院计算所工作,从事的是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她留着短发,看起来十分干练,性子又很温婉从容,眼角的细纹丝毫没有减损她的魅力。
在随后几天的闲聊里,俩人也聊出了一些渊源。之前在一机部和元初一起工作过的一位同志,是沈昭的朋友。而沈昭,还是钟祈川的小姨。
元初觉得,她和沈昭相遇的“巧合性”可能要打个折扣。
系统说道:“你问我啊,我都知道。”
元初偏不问,“都知道了就没意思了。我自己慢慢探索吧。”
钟祈川喜欢她,她又不是感觉不到。要是连别人对她是真心还是假意都分辨不出来,那她的精神力不是白练了吗!
她猜测,应该是钟祈川在沈昭面前露了端倪,沈昭问出来了,又恰好听说过她的名字,所以出于好奇心,特意来偶遇她。
有点刻意,但无伤大雅。她并不介意。
这主要还是因为,沈昭确实很优秀,结识这样一个朋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等到钟祈川从东北探亲回来,就发现他心仪的姑娘和她的小姨已经成了亲亲热热的好姐妹。
那天他一下火车就直接到了小姨家,想着跟她打声招呼就回部队。没想到,在小姨家见到了郑元初同志。
沈昭那天在家里包馄饨,她自认自己做馄饨手艺一绝,热情邀请元初来用餐。
元初带了一把自己在屋子里种的鲜嫩的小白菜苗,又带了两个她自己种的西红柿,沈昭看得两眼放光。
现在的京城,冬天的看家菜是白菜萝卜和土豆,家家户户都堆了一堆冬储大白菜,绿色的蔬菜是很罕见的,西红柿更罕见。
当年漂亮国总统访华,为了显示我们的物资丰富程度,特意在他路经之处的一个菜店里摆了几个西红柿、几根黄瓜,据说是从南方空运过来的,寻常人进去凑近了看都不行,更别说上手摸一摸了。
上次她去元初家串门,看见她种在客厅里的青菜和西红柿,羡慕极了。
她之前都没想过在屋子里种菜呢。不过想想也不奇怪,小区是有集体供暖的,冬天的时候屋子里暖和得很,能种菜也不奇怪。明年她也想办法弄几个木箱子,在屋子里种上。
小白菜苗也叫鸡毛菜,太嫩了,沈昭没舍得炒,洗干净焯水,直接放在馄饨汤里,西红柿更是直接当水果吃,洗干净她和元初一人一个。
正准备开动呢,钟祈川回来了。
沈昭说他:“你是狗鼻子吧?怎么这么巧呢!”
元初回去继续工作了。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忙得脚打后脑勺,既要完成生产任务,又要努力完成新产品的试制,有的工人师傅都好几天没回家了,平时就住在车间里。
潘教授和刘教授每天给学生们上课,上完课就带着学生们过来干活,没黑天没白天的忙碌。
所有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她作为新产品的技术总负责,自然不能拖后腿。
和国家利益比起来,郑家那点小算计真的不值一提。
不就是郑元亮要结婚了,想让她掏点钱吗?
郑家人是有点贪得无厌的属性的。原剧情里,委托人下乡了,一无所有,他们也就不惦记了,几个人也能和和美美的过下去。
这辈子,元初找到工作留在城里,他们又惦记上她这点工资了。就是见不得她好,更见不得她比家里其他人过得好。
但是,掏钱是不可能掏钱的。
虽说上辈子委托人死于剧情杀,但郑家人的冷漠无情也是添了助力的,元初不去刻意打压他们都是她心善,以及忙得顾不上,怎么可能和他们还有牵扯?
元初觉得,得让这些人深刻理解一下断绝关系的真正含义。
忙完了手上的活,元初抽空去了趟厂长办公室,跟张庆斌说:“有个后顾之忧需要您帮忙解决一下。”
张庆斌就欣赏她这个直言不讳的个性,闻言便问道:“什么后顾之忧啊?”
“就我家里那点破事呗。”
“他们又干啥了?”
“我那断绝关系的弟弟,今天来找我。我忙得很,没工夫见他,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来干啥的。但我家那些人我了解,肯定是来给我添堵的。在他们看来,我就该留在郑家给大家当牛做马,当仆人老妈子伺候他们。现在我找到工作了,离开家不伺候他们了,他们心里不好受了,特意来找我麻烦。”
张庆斌抽了抽嘴角,这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实诚,真是一点遮羞布都不给她家那群人留。
虽然但是,他得客观公正的说一句“干得好”!那家人就配她这么对待!
“那你想怎么办?”
元初笑道:“厂长,我算是咱们动力机厂的人才吧?”
“什么叫算啊,你就是!”
小郑这个设计,潘教授和刘教授后来一直在研究,越研究越觉得精妙绝伦,有些地方是他们根本想不到的。
“那咱们厂子有责任和义务保护人才的身心健康吧?厂子得做好最基本的后勤保障,好让我能够心无旁骛、全心全意的为了国家的内燃机事业做贡献吧?”
“有!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那就好,我希望咱们厂能够用‘公对公’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您给棉纺三厂发个公函,让他们约束好自己的职工和职工家属,都已经断绝关系了,就不要上门来找麻烦了。要不然,耽误了新产品的研发和试制,他们棉纺三厂负责吗?”
元初拿出了掏心掏肺的态度,跟张庆斌说:“我跟您讲,我跟他们掰扯一万句,都抵不上您这份公函有用。”
她和郑家掰扯,那是扯不清的道德伦理问题,烦人得很。
还是让动力机厂和棉纺三厂替她出头吧。
郑家人和棉纺三厂的牵绊太深了。郑铁军、郑元敏和郑元亮都在厂里工作,张云虽然退下来了,但到了正式退休年龄依然可以领一份退休金,更别说他们现在住的还是棉纺三厂的房子呢!
让棉纺三厂敲打敲打他们,效果肯定是不错的。
张庆斌表示:“那肯定的呀!这是掐住了他们的命脉了。”
随时都能砸了他们的饭碗。
略一思索,张庆斌说道:“你放心吧,这个后顾之忧我帮你解决了,你就负责好好工作,咱赶紧把这个新发动机做出来。”
“谢谢厂长。”
张庆斌又笑道:“小郑啊,你这个思路是对的,只要你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国家就会保护你,不让你心烦。”
元初笑得眉眼弯弯,“我就是这么想的,为了能让国家一直保护我,我决定再接再厉,刻苦用功,争取成为内燃机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张庆斌哈哈大笑,“行行行,你有这份自信,非常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
送走了元初,张庆斌立刻就拿起电话,联系了棉纺三厂的厂长老赵。
他们这些大厂厂长,经常在市里、省里的工业大会上见面,互相之间都是熟识的。
“老赵,我是老张啊,动力机厂的老张,我去找你,咱们见个面,我们厂有个攻坚任务,需要你协助一下。”
“啊?不是,你们厂的任务我怎么协助啊?要我提供布料给你职工们做衣服啊?”
张庆斌无语道:“别瞎联想,正经事,见面聊。你在办公室等我。”
“行吧。”
老赵挂断电话,和自己的秘书嘀咕:“动力机厂搞攻坚,让我协助?我除了能协助点棉布我还能协助啥啊?”
秘书劝他:“想不出来就别想了,反正张厂长马上就到了。他那儿离咱们不算远。”
老赵点点头:“给他泡杯茶。”
“好。”
秘书隔了十分钟左右才去泡茶,茶晾到能入口的温度,张庆斌就风风火火的赶来了。
老赵一看见他,就说:“先说你让我协助什么!”
张庆斌笑道:“不要你的东西,就让你帮忙说句话。”
老赵:“啥啊?”
张庆斌坐下,喝了半杯茶,又让秘书给满上,这才把元初和郑家的纠葛说了一遍。最后总结道:“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郑元初同志是个发动机方面的天才,她进厂没多久就有了非常卓越的表现,这可不是我夸的,是我们工人大学的潘教授和刘教授夸的。
而且,她新设计的那款发动机特别厉害。设计已经验证过了,正在试制呢。现在是关键时刻,你们厂员工又找上门去给她添堵。你说说,像话吗这个?
之前对我们小郑不闻不问,当小丫鬟、小保姆使唤,两个孩子都要下乡,做母亲的偏心大的。偏心就偏心吧,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长,但你也不能太离谱了吧?
人家自己找工作,每天在外面跑,家里人不能支持就算了,还得让人家一边找工作一边做家务,给全家人当老妈子,人家孩子就几天没干活,就把人赶出去断绝关系。有这样当爹妈的吗?有这样当兄弟姐妹的吗?
咱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家庭什么时候这么无情无义了?他们这简直就是把我们小郑当仇人了!
小郑是个老实孩子,家里人让她走,她就走了,幸亏她有真才实学,又赶上我们厂招人,这才有了个工作。要不然,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身无分文,出门在外会遇到什么事,你想象不出来啊?我跟你说,她跟街道办租房子的钱还是我们厂里几个职工好心给她凑的。孩子太可怜了!
结果现在,你们厂职工一看她出息了,有工作了,挣工资了,又扒上去了。想干嘛呀?
我跟你说,你管管他们!给他们上上思想政治课,小郑现在是我们厂最重要的人才,新型大马力柴油发动机能不能造出来就看她了。
老赵啊,别让你的员工去给她添堵。只要你管住了这几个人,以后咱们国家的重型卡车和工程机械装备上更优秀的发动机,也有你一份功劳。”
☆
郑家的事情元初不清楚,也不关注,她一直让系统盯着呢,这种程度的事情都不值当的让系统跟她讲。毕竟对她没有实质性的影响。
她在工作中一步一步展露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研究天赋,在车间实践一个多月之后,元初写出了一份《观察报告》,详细的讲述了她这一个月的实践中发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将这些小问题解决之后,可以提高现有产品的合格率和性能,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都是微改善。她在工作的时候也会和工作伙伴交流到。
但她现在毕竟人微言轻,这些事情还是需要李爱国和谢渊出面给职工们讲述更为有效。
谢渊看着这份《观察报告》,感到十分欣慰和庆幸。
庆幸他们没有错过这个好苗子,欣慰这孩子果然是爱岗敬业的好同志!
他看完以后递给了李爱国,“老李,你也看一下。咱们小郑同志一出手就不同凡响。”
李爱国接过报告看了又看,大巴掌一拍,说道:“我这就布置下去,咱们开几节课,给大家好好讲一讲。小郑,你来讲。到时候我和老谢也跟大家一起学习。”
他自己就是个实践高手,自然明白元初总结的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他自己其实也观察到一些,只是不像元初这么系统,而且,她不但观察到了问题,还把它们全都记录、整理了下来,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这其中还包括他和谢渊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呢!
厉害了小郑!
“好。”
元初立正站好,答应的十分干脆。
该出手时就出手,她不虚的。
谢渊和李爱国还把元初的报告交给了厂长张庆斌,并对她大加赞赏。
张庆斌同志是个老革命,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看到元初撰写的这份报告,也是眼前一亮。他还是头回遇见这种一言不发就放大招的人呢。而且她还是个新人,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气可嘉!
之前的同志们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会提出来,但基本上没人会这样做系统的观察和总结,并且提出解决方案的。
他问谢渊:“从专业性上来讲,你觉得这位郑同志如何?”
谢渊说:“学习能力特别强,包括动手能力,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可以,是个可造之材。可以大力培养。”
张庆斌一拍桌子:“那就培养。你之前不是提议要成立一个新型发动机研究小组吗?不要让她在车间里干了,你和小郑脱产专门做研究,加上小周和小李,老李也兼顾一下。再从咱们七二一大学毕业的学员中挑几个好苗子出来,和你们一起干。我们动力机厂一定要拿出好的发动机来!争取赶超国际水平。
还有,你们俩把她这份报告认真研究一下,确保百分百没问题了再培训职工。别到时候让职工问住了,你俩倒是没事,小郑是个新人,别让她面子上下不来。”
高考停止之后,全国各地大办七二一工人大学,他们动力机厂也办了一个,走的是把工人培养成技术员的道路,学员由各车间推荐,厂领导班子批准,学制两年,学成之后依然回到车间去。说是大学,其实就是个技术培训班,第一期一共招收了20个学生,今年刚好毕业。
谢渊一一答应下来,又说道:“小周、小李和小郑是在实践中学习的,他们没有参加七二一大学的培训,但是,我建议给他们一个机会参加两年后第二期学员的毕业考试,如果通过了,给他们一个大学毕业证。”
也不知道正式的高考什么时候恢复,学历能有一个算一个,这个大学毕业证虽然不太正规,总比没有强。这三个年轻人进厂的时候,第二期学员报名已经结束了。不过,就算没结束,应该也没有这三个新人的份。
李爱国感激地看了谢渊一眼。李志祥是他的儿子,如果能有这样的机会,总归是好的。
张庆斌想了想,说道:“教材给他们一份,让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有不懂的就向你请教,或者向潘教授和刘教授请教。”
谢渊笑着答应了。
李爱国更是激动万分。潘刘二位是他们特意从大学里请来的教授,专业水平十分过硬。李志祥那小子这么快就有机会跟人家学习,那可真是太好了。
李爱国又跟张庆斌说:“小郑那份报告,您就放心吧。我和小谢前前后后研究过好几遍了,还试过了。要不是确保没问题,这份报告都到不了您这儿。”
张庆斌笑道:“那就好。”
他感慨道:“真是没想到啊,咱们搞个萝卜岗,小郑误打误撞的撞上来,还真让咱们搜罗到一个人才。小谢,你好好培养她,咱们缺的就是人才。她学习能力强,又肯上进,还有主人翁意识,把咱们动力机厂当家,非常难得。好好培养,以后咱们的机械工业才有未来啊。”
☆
争取到了厂长的同意之后,谢渊和李爱国迅速布置下去,召集车间工人和技术员晚上下班之后在工人礼堂进行为期一周的技术培训。
这时候的工人都是有主人翁精神的,爱岗敬业,以厂为家,一听说这次培训要纠正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大家的操作水平都上一个新台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一个个都兴奋得很。
第一天培训,张庆斌也来了,和谢渊、李爱国一起给元初助阵,张庆斌还把潘教授和刘教授请来了。
张庆斌上去做了个开场白,介绍了一下元初。他是这么说的:“郑元初同志虽然年轻,是咱们厂的新人,但是她在动力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学识渊博,是我特意请来的人才。
她在车间待了一个多月,就有了不少发现,她提了出来,咱们李工、谢工和潘教授、刘教授都一起讨论过了,认为她讲的这些都非常重要,有必要给大家统一培训一下。”
元初面带微笑,表情从容,站得笔管条直,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出门在外,身份可以是领导给的,更可以是自己给的。
潘教授、刘教授:“……”
小郑写的报告确实好,观察确实细致入微,问题也是真问题,解决方案也是真不错,但他们并没有参与讨论,只是看到了报告,被厂长拉来给小郑壮声势而已。
两位老教授冲着看向他们的人群微笑点头,表示厂长说的没错。
谢渊和李爱国也跟着冲大家点头。
工人同志们放心了,使劲鼓掌欢迎元初上台给他们授课。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