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现代都市 > 穿成农家子,带领全家劈风斩浪畅销

穿成农家子,带领全家劈风斩浪畅销

张如白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张如白”的《穿成农家子,带领全家劈风斩浪》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一朝重生,他穿到了古代农家。传说中的金手指并没有,这也算了,万幸家里还不算特别穷。比较好的消息是,自己是个团宠弟弟。上头六个姐姐都是极品扶弟魔,他本来也想求稳,可悲催的故事又开始了。又是饥荒又是兵祸,不得不带着一家人开启生存模式,卷入了这时代的漩涡中……...

主角:张平安金宝   更新:2025-04-17 03:10: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张平安金宝的现代都市小说《穿成农家子,带领全家劈风斩浪畅销》,由网络作家“张如白”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张如白”的《穿成农家子,带领全家劈风斩浪》小说内容丰富。精彩章节节选:一朝重生,他穿到了古代农家。传说中的金手指并没有,这也算了,万幸家里还不算特别穷。比较好的消息是,自己是个团宠弟弟。上头六个姐姐都是极品扶弟魔,他本来也想求稳,可悲催的故事又开始了。又是饥荒又是兵祸,不得不带着一家人开启生存模式,卷入了这时代的漩涡中……...

《穿成农家子,带领全家劈风斩浪畅销》精彩片段


到家以后,张老二把东西都卸下来,徐氏也出来帮忙。

看到有母羊,徐氏惊喜不已,“哟,还真买到了,这下咱平安不差口粮了”。

说完赶忙把羊牵到后院儿驴棚里,张家牲畜多,本来有头牛,分家的时候分给了张老大,张老三为了跑山货生意后面买了头骡子,加上张老二的驴,后面家里特意在后院盖了一个牲畜棚。

这头羊一点也不认生,徐氏给放上一些草料就躺下嚼上了,看着很温顺。

收拾好以后回到房中,徐氏开始清点起买的东西。

“哎呀,这个布摸的真软和,给咱平安做两身褂子穿正好”。徐氏拿起那块天蓝色的细布,爱不释手。“怕是不便宜吧?”

“没事,给咱儿子花用怕啥,我多少钱都舍得,这个舒服”,张老二笑着道。

“显得你能的”,徐氏笑着白了一眼道。

“那我今儿就把衣服裁出来,小孩子衣服不费事儿,今儿做好了明儿来客人好穿,肯定顶顶好看”,徐氏道。

“这个给你”。张老二拿出怀里的油纸包递过去。

“什么呀?”

“怎么买了肉包子呀,这多贵,本来咱办满月酒就花费不少了”,徐氏打开一看是个肉包子,心疼道。

“特意给你买的,生完孩子你都没吃什么好东西”。

“哪里就要这样金贵了,以前生好几个还不是这样过来的”,徐氏还是心疼。

“哎呀,你就吃吧,我特意给你买的”,张老二急了。

“行行行,我吃还不行吗,你吃了没?”。

“没呢,就给你和大丫一人买了一个,我吃啥都行,用不着吃这个”,张老二摆手道。

徐氏听了心里暖暖的,有点感动,这个傻子!

旁边摇篮里的张平安,已经醒了半天,也没闹人,自己静静望着屋顶在玩手指,哪知道吃了一嘴的狗粮,啧,这个爹还是会心疼人的嘛。

转眼来到第二天,才四更天送猪肉的就来了,然后一家子都起来了,包括大丫这种大点的孩子都得起来帮忙。

办满月是大事,要是没办好会被亲戚朋友笑话,八桌席面也不是个轻松的活儿,菜啊肉啊这些都得提前洗好切好先备上炒个半熟,等客人来了可以直接加热一下上桌。

今天徐氏要招呼客人,少见的打扮了一下,头发盘起来后插了根包银的簪子,耳朵上戴了银丁香,这还是她出嫁时候的嫁妆。整个人看起来利落年轻不少。

最先来的是徐氏娘家人,徐老头带着一家子都来了,也是想着给小女儿撑撑腰,在这样的日子给她长脸,不让婆家小瞧了。

徐大嫂拉着徐氏的手说道:“妹子,你今天看着可真年轻。”娘家其他人也纷纷落座,张老二赶紧端茶倒水,很是热情。

徐母在一旁看到女儿现在精神头这么利落,也放心不少,比以前暮气沉沉的强。

不一会儿,张家出嫁的几个女儿也到了,也就是张平安的四个姑妈,各家都好几个孩子,院子里慢慢热闹起来,徐氏走上前陪着说话。

“弟妹,恭喜恭喜啊,龙凤胎可不多见呢,可见你是个有后福的”,张大姑笑着恭喜道。张大姑有一张圆盘脸,看着是个和气人儿。

“是这么说呢,不过就是这也来的太晚了些,二嫂,你和我二哥都不年轻了吧,这往后孩子娶媳妇你们都挺大岁数了,”张小姑接话道,手里还拿了把瓜子在磕。

徐氏本来听了前面的话挺高兴的,扭头就被浇了盆凉水,也不自觉板起了脸色,这小姑子什么人啊。

大好的日子也不能计较,徐氏勉强笑着招呼道,“你二哥身体好着呢,不说这些了,你们吃点小食先垫垫,一会儿就开席了,你二哥特意买了好些肉,等会儿多吃点儿。”

“这也没什么垫补的呀,除了瓜子就是花生”,一会儿工夫张小姑就嗑完手里那把瓜子,凉凉道。

徐氏,“……”,客气两句还当真了。

“行了,弟妹你先去忙吧,我们这里自己喝点茶,你不用管我们哈”,张大姑笑呵呵的打圆场。

剩余张二姑张三姑是个沉闷性子,处在中间的孩子不受重视,两人话也少,站一边没做声。

“哟,磕了这么一堆瓜子皮,还嫌吃的少了啊,话说你是孩子亲姑妈,今儿带什么满月礼来啦”,徐二娘子爽朗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一进门就看到张家那个小姑子在为难人,这日子自家妹子也不好发作,还得自己来,徐二娘子想到。

“稀罕客啊,这不是徐二娘吗,你可是孩子亲姨妈,又带什么好东西了啊”,张小姑也不示弱。

“嗨,也就打了一个银锁片,不值当什么,您呢”,徐二娘回道。

想也知道,就张小姑那个占便宜没够的性子,只有从娘家打秋风的,哪儿能带什么东西,这么多年亲戚,徐二娘可太了解了。

“我带的礼都给我娘了,一篮子呢,哎哟,这里太热了,我去堂屋坐坐啊”,张小姑见讨不到便宜,装作很热,拿手扇了扇风,走了。

“噗,二姐,你咋现在才来,大姐呢”,徐三娘捂嘴笑道,自家二姐还是那么促狭。

“你大姐来不了,她婆婆管的紧,她又是个没出息的,满月礼托我给你带来了,是她自己亲手给孩子做的肚兜,这个天气正当穿”,徐二娘子没好气道,这个大姐这日子过得真是窝囊死了。

徐三娘接过来一看,肚兜儿是用块红布做的,绣了大鲤鱼还有绿色的菏叶,布料一般,但是绣的很精细,可见用了心。

“大姐也难,你别总说她”,徐三娘说道,谁让大姐嫁了这样的男人呢,都是命。

“嗯,不说了,今儿咱得开开心心的,孩子呢,是不是得抱出来看看,这客人也来的差不多了,我还没见见我外甥呢”,徐二娘摆摆手道,大好日子不提这其他的糟心事儿了。

“在房里呢,可乖了,这孩子会心疼人,走,你跟我一起进屋”,徐三娘道,拉着姐姐的手就准备进屋。



一个村儿里的没这么多讲究,大家都是族人,晒谷场这样的小事儿张老二就没拎什么东西直接到了村中去找村长。

现在的村长跟老太爷是一辈儿的,叫张典德,年纪已经很大了,估摸有60多岁,读过几年私塾,平时喜欢倚老卖老,说话拽文嚼字,但凡找他办点儿什么事情都不痛快,总要绕三圈暗示别人送礼,想办法卡点儿油水出来,小心思很多,这也导致张家村并不团结,按辈分张老二还得管他叫一声二爷爷。

等走到村子正中间能看到一溜儿八间青砖大瓦房,烟囱竖的高高的,大门口还挂了两个红灯笼的那一家就是村长张典德家了。

灯笼估计还是过年的时候挂上去的,一直没摘,上面落满了灰。

村长家和张老二家也是张家村唯二两家房子这么气派的,这个时候青砖和瓦都贵,不容易弄到,还得寻好的木材做梁,而且天井前后院子周边一般都得铺石板,盖房子可是个大工程,做好了通常都得传几代人。

张老二家的房子就是他太爷爷盖的,已经有六十多年了,中间一直在修葺,现在看着还很结实。

大门没关,张老二迈步进去,大声喊道,“二爷爷二奶奶,在忙呢?”。

家里只有老头老太太在家,其他人应该还在忙活地里的事情,看到张老二过来,老太太叶氏抬头瞄了两眼,看到张老二两手空空,连声都没应,屁股坐在椅子上也不动弹,低头继续挑拣簸箕里的豆子。

叶氏身材干瘪,穿着藏蓝色细布衣裳,脸上沟壑纵横跟枯树皮似的,一双眼睛昏黄,耳朵上戴着一副圆圆的金耳环,看人的时候目光冷冷的,总让人觉得她不怀好意,并不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

村长张典德坐在旁边摇椅上,也是身材干瘦,左手里拿着把蒲扇在扇风,大热的天还穿了一身黑色长袖丝绸褂子,盘扣扣到最上面一颗,一把雪白胡须梳理得整整齐齐,右手握着把小紫砂壶饮茶,端的是一副地主乡绅的做派。

“嗯,老二来啦,坐吧!”,张典德道。

“二爷爷,我就不坐啦,家里还忙呢,我来是想在晒谷场划块儿地方出来晒稻子,趁着天儿好赶紧晒好了事”,张老二摆摆手,走过去拿起旁边的大茶壶帮张典德添茶。

“嗯……这个嘛…,现在大家都忙着秋收,晒谷场位置紧俏的很哩”,张典德拖长声调说道,又嘬了一口茶。

“二爷爷,我刚来时还看到坝上土根家旁边还有位置哩,我就那块空地就够用了,就划那块地方成不”,张老二知道老家伙这是看他没带东西在点他,装着听不懂摸摸头憨笑道。

“他们家旁边那块位置别人家要用的,那不成呀”,张典德摇头说道。

“呵呵,二爷爷,那是哪家要用啊?不行我去问问,跟别人换个时间,再不中我让我爹过来问问,他那个人性子您也知道的犟得很,我就怕这事儿到时候闹的不好看”,张老二回道。

芝麻大点儿事还得东拉西扯的,张老二也不耐烦了,之所以没带东西过来,就是看事情不大,而且自己家嫡亲兄弟和堂兄弟多,在村儿里也不是吃素的,可不是那起子破落户,村长也不能真把自己怎么样,顶多就是拖延一下。

要是张老头过来的话说话可就难听了,两人年纪相差不多,年轻时两人就打过不少架,哪怕村长还高一个辈分,张老头儿可不管什么辈分不辈分的,讲不通就动手。后面娶了张氏,张氏个子高,骨架大,又会功夫把式,更是成为村里一霸。

“你这孩子,我还没说完呢,你扯你爹干嘛”,张典德不悦道。

“呵呵,我这不是怕等一下我爹来了,你们俩人闹的难看吗?我们也劝不住,他那个人性子最犟,指不定还以为您故意为难呢,再说了,后面大强二强还得跟着我三弟一起去跑山货,咱们都得一起结伴去码头的,把关系处僵了也不好,您说是不是”。张老二憨笑道,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大强二强是村长孙子,也跟着一起做些贩卖山货,码头扛包的活儿,赚不了大钱,都是贴补下生活,但是两人可没张老三机灵,出门谈事儿还得指望张老三打头。

“算啦,本来是划给了别人家的,你先用着吧,到时候我说一说”,张典德说道,说完了以后就闭上眼睛,这是送客的意思。

“唉,麻烦您了二爷爷,等忙完了之后一起去我家喝满月酒啊,我先走了”。说完张老二就出去了。

讲话耽搁了半天,趁太阳还大得赶紧回去把粮食晒上。

等把粮食全部搬到晒谷场以后已经是大晌午了,饶是张老二一个成年壮汉子也累得不轻。

“大丫,大丫”,张老二倒了一碗茶,喝完以后喊道。

“哎,爹!”,大丫应道,从西厢房里走出来拍了拍衣服,刚才洗完衣服一直在房里锤稻草,现在身上还沾满了稻草渣。

“二丫三丫呢”。

“爹,她们俩带四丫一起出去捡柴去了,你要干啥跟我说吧”。

“咱家粮食得趁日头好赶紧晒干,粮食我已经搬过去晒谷场了,在土根叔他们家旁边,你去把她们喊回来,让二丫三丫过去帮忙看着,别让鸟啄了,我现在拿竹耙去把粮食耙开。”

“好勒,知道了爹”。大丫点头应道。

“床铺好了没?”

“铺好了爹,我锤了好几遍呢,软软的,现在一点儿也不扎手。”

“乖,你娘不方便你做大姐的就得多辛苦点,等忙完了爹带你去赶集啊”,张老二很满意,笑着对大丫道,这个大女儿已经能帮不少忙了。

“爹,真的吗?你真好!我不辛苦,娘才辛苦呢”,大丫开心道,脸上溢满了笑容。小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嗯,当然是真的,等下二丫三丫喊回来了记得把饭做上,今天开始咱们各家就开始各做各的了,”张老二道。

“好的爹,我现在出去喊她俩”。

张家村的晒谷场很大,全部用石碾子碾过了,地面很平整,各家都是小孩子在看着,孩子们戴着破草帽,手里拿根细竹竿儿,竹竿儿顶上系着根破布条,看到有鸟落下来就挥着竹竿儿驱赶。

其实这份儿活儿很不好干,没个树荫遮挡,孩子们脸上全被晒的汗津津红彤彤的,又枯燥。

二丫三丫带了两个小板凳过来,坐在自家粮食旁边,二丫觉得自己是姐姐,小的就该听大的,有鸟雀落下来总指使三丫去赶,来回几次后三丫不干了,“二姐,咋总是我去啊,我不想去,累~”。

“谁让你比我小,小的是不是该听大的”,二丫说道。

“那也不能总是我去啊”,三丫撇嘴。

“谁让我是姐姐呢,等四丫大了你也可以指使她,嘿嘿”,二丫得意道。

这时候旁边凑过来一个晒得黑不溜秋的男娃,头大脖子细。是旁边土根叔家的狗蛋儿,他们家只有他一个人在晒谷场,实在太无聊了,凑过来跟二丫说道,“二丫,听说你娘生了对龙凤胎呀,你有弟弟了?”。

“是呀,我还去我娘房里看了我弟弟和我妹妹,都长得可俊了,我家也有儿子啰!”,二丫回道,虽然觉得弟弟长得丑,但是外人面前肯定不能承认,二丫分得清里外。

“哦,我还以为你们家迟早得凑齐七仙女呢,嘿嘿”,狗蛋儿没凳子坐,坐地上又烫屁股,蹲在旁边,嘿嘿笑道。

“你家才七仙女呢,你们以后要是再敢这样说我们姐妹几个,看我不揍死你!,”二丫气的叉腰说道,对着狗蛋挥了挥拳头。

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二丫打架有股疯劲儿,就是被打的躺在地上也得咬对方一口,口齿又伶俐,村儿里孩子慢慢也不会去招惹她。

“哎,哎,我这不是问问嘛”,狗蛋怕被揍,退后几步说道。

“哼”,二丫哼了一声不再说话,也不知道弟弟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到时候她非得把弟弟带出去满村遛遛,打他们的脸。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