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重回明末,我吴三桂不当汉奸完结文

重回明末,我吴三桂不当汉奸完结文

赵吹鸾 著

其他类型连载

宁远城内,总兵府内。京城来的传旨太监杜勋,正在大厅内不停地踱步。一是天气太冷了,明末正是处于小冰河时期,这时期的气温异常寒冷,泼水成冰。二是内心焦躁不安,经过两个月的讨论,随着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一路攻城拔寨,气势汹汹杀向北京,大明皇帝崇祯,这个犹豫不决的皇帝,再三思索下终于下令,放弃关外,进京勤王。吴梦玲在手下的引导下,来到房外。来的路上,吴梦玲已经通过手下人得知传旨太监为杜勋。吴三桂这种人精,对朝廷所有人的底细早已经摸清,要不然早就被朝中文官集团弹劾死了。这个杜勋,深受皇帝的赏识,负责崇祯的饮食起居。不过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夕,串通曹化淳,以监军的身份,逮捕重要将领,开城迎接李自成。“崇祯让杜勋来传圣旨,想必肯定是大事情。”吴梦玲虽然...

主角:吴梦玲张晓懂   更新:2025-04-16 18:42: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吴梦玲张晓懂的其他类型小说《重回明末,我吴三桂不当汉奸完结文》,由网络作家“赵吹鸾”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宁远城内,总兵府内。京城来的传旨太监杜勋,正在大厅内不停地踱步。一是天气太冷了,明末正是处于小冰河时期,这时期的气温异常寒冷,泼水成冰。二是内心焦躁不安,经过两个月的讨论,随着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一路攻城拔寨,气势汹汹杀向北京,大明皇帝崇祯,这个犹豫不决的皇帝,再三思索下终于下令,放弃关外,进京勤王。吴梦玲在手下的引导下,来到房外。来的路上,吴梦玲已经通过手下人得知传旨太监为杜勋。吴三桂这种人精,对朝廷所有人的底细早已经摸清,要不然早就被朝中文官集团弹劾死了。这个杜勋,深受皇帝的赏识,负责崇祯的饮食起居。不过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夕,串通曹化淳,以监军的身份,逮捕重要将领,开城迎接李自成。“崇祯让杜勋来传圣旨,想必肯定是大事情。”吴梦玲虽然...

《重回明末,我吴三桂不当汉奸完结文》精彩片段


宁远城内,总兵府内。

京城来的传旨太监杜勋,正在大厅内不停地踱步。

一是天气太冷了,明末正是处于小冰河时期,这时期的气温异常寒冷,泼水成冰。

二是内心焦躁不安,经过两个月的讨论,随着李自成大顺农民军的一路攻城拔寨,气势汹汹杀向北京,大明皇帝崇祯,这个犹豫不决的皇帝,再三思索下终于下令,放弃关外,进京勤王。

吴梦玲在手下的引导下,来到房外。

来的路上,吴梦玲已经通过手下人得知传旨太监为杜勋。

吴三桂这种人精,对朝廷所有人的底细早已经摸清,要不然早就被朝中文官集团弹劾死了。

这个杜勋,深受皇帝的赏识,负责崇祯的饮食起居。不过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夕,串通曹化淳,以监军的身份,逮捕重要将领,开城迎接李自成。

“崇祯让杜勋来传圣旨,想必肯定是大事情。”

吴梦玲虽然是现代人,但是历史系的高材生,明朝的礼节还是知道的。

在明朝,见了宫里来的太监,一定要打点好关系。

一进门,吴梦玲就满脸堆笑,跟见了亲爹一样迎了上去。

“原来是杜公公,大驾光临,未曾远迎,还请公公恕罪。”说罢,就拱手作揖。

杜公公看见吴三桂来了,“哎呦,吴总兵你可来了,咱家可给急死了!”

吴梦玲假装惊讶,“不知公公到来,皇上有什么旨意。”

杜公公喝完一口茶,也不废话,“吴总兵,接旨。”

吴梦玲赶紧对着跪了下去,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对这种下跪是非常抵触的,但如果不跪,就是抗旨,要杀头的,他可不像穿越过来,没几天就被诛杀了。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如今,流贼犯境,形势万分危急。着加封山海关总部吴三桂为平西伯,放弃宁远,迁关外百姓到山海关,进京勤王,钦此!”

吴梦玲没想到上来,就遇到这么大的事情,顿时愣着发神。

他心里一盘算,坏了,现在是1644年,历史上李自成就是这一年,攻破北京,崇祯帝煤山自缢殉国。

也是这一年,他吴三桂投降了后金,献出了山海关,大败李自成,从此成为满清占领中原的马前卒,手上沾满了无数汉族同胞的鲜血。

谁能想到李自成大顺农民军,如此不堪一击。看似百万大军,结果也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土崩瓦解,一哄而散。

我到底该怎么办?

我可不想当满人的走狗啊,看见那种金钱鼠尾辫,就感觉阵阵恶心。

“平西伯,还不接旨。”杜勋看着吴三桂,谨慎地提醒着,生怕吴三桂有二心,直接把他嘎了。

吴梦玲缓过神来,重重磕头,领旨谢恩。

”来人呐,带杜公公去喝茶,喝上好的茶。”

杜勋听到上好的“茶”,一扫疲倦,眼睛放光。吴梦玲使了一个眼色,手下便将杜公公带走喝茶。

吴三桂这里的茶,其实就是银子的意思。毕竟宫里来的太监,如果不打点,后果是很严重的,这就是整个大明的风气。如果你不加入,迎接你的就是无数的穿小鞋,轻则被人告状,罢官免职,重则丢了性命。

他不想当满洲八旗的走狗,也不想当李自成这种流贼的降将。从今天起,他吴梦玲就是吴三桂,他要尽可能的改变吴三桂的人生轨迹,如果有可能,甚至影响一下明末的危局。

我吴梦玲,从今天起,就是一个真正的“吴三桂”,一个要赢得历史的吴三桂。

历史上的吴三桂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史料,都是清代的。清代自然对于吴三桂一点不客气,能抹黑就抹黑,能泼粪就泼粪,反正就是怎么变态怎么来。

没办法,历史就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想到这里,吴三桂暗暗下定了某种决心。

“来人呐,请方先生来一下。”


现在大明朝内忧外患,朝廷却穷的叮当响,阮必小的300守军,要不是孔胤植接济,早就散伙了,朝廷欠薪严重,他们已经1年多没发工资了。

但他们现在别无选择,只能选择上报朝廷,哪怕大明朝廷现在摇摇欲坠,这艘破船即将沉没。

一阵叹息声中,众人纷纷转身回家,统计各自的损失。

半天后,管家拿着损失报表呈现给孔胤植。

孔胤植看了眼陷入了沉思。

管家见孔胤植迟迟不说话,低声问道:“老爷,数据有问题吗?”

孔胤植抬眼,“当然有问题。”

管家慌了,扑通跪在地上,“小的该死,立马再去核实,重新计算。”

孔胤植摆摆手,“罢了!”

“你看,所有的金子银子,外加古玩字画,金银首饰,合计250万两白银。”

管家点了点头。

孔胤植眯着眼解释,“这个数字报上去,岂不是全国都知道我们衍圣公府,富可敌国。”

“到时候,陛下怎么看?全天下怎么看?”

管家恍然大悟,因为平常孔胤植就多次告诫他们,出门在外要装穷,在外不能露富。

这就很尴尬了。

如实上报吧,会引来朝廷和全天下诸多非议;不如实上报吧,衍圣公府确实损失了这么多银子,岂不是便宜了李闯贼。

孔胤植最终心疼的决定将250万两白银,改为50万两。

“另外,把咱们的惨状说的严重些,让朝廷想办法接济孔府,朝廷没有钱,可以动员全天下读书人捐钱,总不能让孔圣人后代饿死。”

“另外,要发动全天下的读书人声讨刘闯贼,一人一口吐沫,也要把李自成骂死。”

说到李自成,孔胤植握紧了拳头,重重的砸在桌子上。

孔胤植的如意算盘打的是啪啪响,管家都听得心砰砰跳。

管家眼珠子一转”老爷圣明。”

“呵呵呵”衍圣公捋着胡子,开心的笑起来。

他看着懂事的管家,拍了拍管家肩膀。

“这事情,一定要绝对保密,你跟了我也很多年了,后面少不了你的好处。”

“小的,明白”

……

宣府镇,李自成营帐内。

李自成不住地打喷嚏,他以为自己感染风寒了。但他还不知道是,吴三桂已给他准备了一口大锅。

这口锅他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这也为后面他的兵败如山倒埋下了伏笔。

军师宋献策,左辅牛金星,左都督刘宗敏,左营制将军刘芳亮,右营制将军刘西尧,前营制将军袁宗第,后营制将军李过,护军将军李岩分别落座。

营帐中间炭火烧的很旺,滋滋作响。

没有人注意到李自成打喷嚏,所有人此刻的注意力都在刘芳亮身上。

刘芳亮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在保定被吴三桂偷袭后,仅剩的千余残兵败将已经发挥不了任何价值了。

他便脚底抹油,率领千余残兵赶到了宣府镇,跟李自成汇合。

”皇上,臣有罪!”刘芳亮先给自己判了有罪。

李自成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大顺军二号人物刘宗敏。

刘宗敏起身,来到刘芳亮跟前。



并以很多人咳嗽出血丝来不断佐证自己的说法。

总之越传越神。

周遇吉的谣言,更是离大谱。

要知道古人的谣言加工能力绝对吊打,碾压,遥遥领先现代人。

尤其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再加上顺军拖家带口,都带着家属,一传十,十传百,整个顺军就是一部巨大的谣言制造机。

最开始,有一个顺军士兵说,亲眼看到了周遇吉站在城头。

等传到刘宗敏等一众将领耳朵里,就变成了看到了周遇吉的魂魄,在居庸关上空,对着顺军下恶毒诅咒。

并召唤了感染了痘疹的尸体,来向那些参与杀死周遇吉的全家的人索命。

真是离了大谱。

古代人非常迷信,哪怕是刘宗敏、李自成这些顺军上层,也深信不疑。

宋献策在李自成身边吃得开,原因之一就是精通占卜之术,在跟明军的作战中,宋献策就常常编造一些谶言,激励大军士气。

就比如“顺”这个字,在明末就很受欢迎。

相传朱元璋曾逼问精通谶纬学问的刘基预测大明国运,刘基说了 “当传万孙” 和 “遇顺而止”。

到了明末天下大乱时,“遇顺而止” 这一谶语广泛流传,意思是明朝的国运遇到 “顺” 就会终止。

为了争夺政权合法性,顺字就成了备受各方势力追捧的香饽饽。

李自成选了大顺作为国号,先注册了商标。

张献忠一看,也想蹭一蹭,国号混不住,退而求其次,用大顺作为年号。

关外的建奴,以前挖人参的。也选择了“顺治”作为年号。

没办法,生活在封建时代,不懂点迷信,就显得很不专业。

谣言直接惊动了李自成。

李自成虽然迷信,但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李自成等大顺军高层,深知谣言的危害性。

他果断下令斩首了几个长舌头的顺军士兵,派出军医做好消毒工作,算是稳住了阵脚。一面召集众将,商讨攻城计策。

宋献策看着手中未爆炸的轰天雷,倒吸一口凉气。

“明军又出能人了!”

牛金星不解道,“军师怎么了。”

“这颗铁球里面有碾碎的胡椒,用火引燃,铁球爆炸,里面的胡椒,铁丝就会分散开来,造成杀伤。如此狠毒的工具,神仙来了也防不住。”宋献策看向李过,宋献策这样说显然是卖了李过一个人情。

经过宋献策的解释,众将领纷纷点头。

“这伙明军跟以前很不一样,歹毒了很多。”

“先是井水里投毒,害苦了刘芳亮将军,现在又向我军抛洒感染了痘疹的尸体。还拿周遇吉动摇我军的军心。”

说完,宋献策长叹一声,“明军里面一定有个高手在出谋划策。”

牛金星反而不以为意,“小小的攻心战,不足为虑。明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垂死挣扎罢了。”

宋献策摇头。

宋献策可是顺军心理战专家了。

“众位将军请看!”他指着居庸关城头。

“守城的士兵又换新人了,你们闻闻,城内还飘来肉香。”说罢宋献策用力在空气中使劲闻了闻。

所有人瞬间惊讶不已,在明末,顺军精锐,能喝上稀粥,吃口咸菜就已经是人上人了。哪怕是刘宗敏等高级将领,也不是天天有肉吃。明军因为欠饷严重,饿肚子是常有的事情。周遇吉的部队也是勉强糊口而已。

“这群守军竟然能吃上肉,说明粮饷充足,崇祯这次下血本了!”


说罢,吴三桂凑近唐通耳朵。

小声嘀咕了几句,听得唐通是目瞪口呆。

吴三桂让唐通配合自己给杜之秩唱一场戏。

前期据险而守,消灭李自成大部分炮灰,炮灰死再多,李自成也不会心疼。

随便经过一个村子,把他们粮食抢光,为了活命,老百姓就会选择加入大顺军,成为炮灰。

再打下去,消耗的就是李自成的精锐,随着伤亡的增加他必然心疼,有了宁武关的阴影,他肯定萌生退兵的想法。

但这时候千万别让他跑,他跑了,后面就没法玩了。

这时候,他要给予李自成希望。

他跟唐通,减弱守军力量,并将主力后撤。

至于城门,吴三桂自然也不会派人看守了。

这时候就等待杜之秩上钩了。

一旦杜之秩开门献关,他跟唐通就率领主力后撤到京师附近。

一路上,吴三桂早就下令坚壁清野,除了撤退路上几个补给站外,将不会有一粒粮食,一个炮灰留给李自成和建奴。

唐通本身就是聪明人,内心并不想死守居庸关,刚才表态也是无奈。

现在听吴三桂这么一说,关键连杜之秩这个背锅的人都找好了,就算崇祯怪罪下来,他也能撇清责任,前后想了几遍,确实没什么坑,他也就欣然同意。

唐通还担心,“万一杜公公没有上钩怎么办?”

吴三桂拍了拍唐通肩膀,“放心,等着吧!他会的。“

唐通此刻完全明白了,吴三桂为何要硬刚杜之秩,两个老狐狸心照不宣的笑了。

吴三桂跟唐通相谈甚欢,一直聊到深夜才各自散去!

回到大帐后,泡上一杯浓茶,啧啧两口。

看着桌前的地图,吴三桂就思考起,接下来的局势。

近期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吴三桂要复盘一番,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军帐内,除了吴三桂,也就吴国贵在。

前脚放李自成进来,也许后脚建奴大军就到了,再加上吴三桂和京师紫禁城里的崇祯,四股势力,正好凑成一桌麻将,到时候就热闹了。

他不怕建奴来,就怕建奴不来,去全面攻打山海关。

如果攻打山海关,吴三桂可就犯难了,保卫京师,跟李自成拼个你死我活。扔下崇祯,回师山海关?那京师就便宜李自成了,折腾半天,又回到了历史剧本。

向南逃?别闹了,自己关宁铁骑家眷都在山海关内,让他们往南走,估计要哗变。

“定贵啊,倘若李闯贼攻打京师的时候,建奴绕道入关,出现在京师附近,我们该怎么应对啊?”(吴国贵字定贵)

吴国贵抬起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深深地思索起来。

一盏茶的功夫,吴三桂茶都见底了,也不见吴国贵说话,气氛有点尴尬。

就在吴三桂重新添茶的功夫,吴国贵走过来,对着吴三桂的耳边低语。

吴三桂听完就点点头。

其实吴国贵的意思很简单,等建奴出现的时候,吴三桂先走开,离他俩远点。让他俩大眼瞪小眼。

京师内部只要没有人投降,短期内也很难攻不下。

这跟吴三桂的想法不谋而合。

李自成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直在关内跟明军作战,他对满洲八旗实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八旗对李自成的纸面数据,号称60万大军,很是忌惮。

大概率是建奴大败李自成,但吴三桂不能让建奴把李自成完全吃掉,一是建奴吃不下,李闯贼擅长逃跑。二是吴三桂率领关宁铁骑尾随。


在吴三桂的记忆中,方光琛是他手下最重要的谋士。

方光琛跟吴三桂更是拜把子兄弟,吴三桂一生中重要的抉择,投降满清,云南起义,直至最后称帝,背后都离不开方光琛的影子。

“方先生,北京来旨了!”看到方光琛来了,吴三桂站了起来。

方光琛并不是很惊讶!“皇上怎么讲?”

吴三桂赶紧一五一十的把圣旨的内容告诉了方光琛,请他拿主意。

方光琛一边捋着自己的胡子,一边在房间内踱步,心中安安盘算。

一刻钟后,方光琛终于开口说了话。

“大人,如果所料不错,京师这次不好保啊!这朝廷要变天了。”

吴三桂作为现代人,当然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他现在压力很大,如果投降了满清,那么历史会顺着原有的轨迹进行,如果选错了道路,他将万劫不复。

“那本总兵该怎么办!”吴三桂看向方光琛。

方光琛顿了顿,看向吴三桂:“大人,你的志向是什么?”

吴三桂一下子被问懵了,他以为方光琛会直接献计,没想到方光琛竟然来这么一出。

他刚刚穿越而来,只是不想投降满清,沦为屠杀同胞的帮凶和刽子手。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看着吴三桂愣神,方光琛继续说。

“以大人现在的实力,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李自成,建奴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果想封王,那么就考虑投降李自成或建奴,他们不会拒绝。李自成和建奴,建奴会是更好的归宿。”

“在大明历史上,还没有封异姓王的先例,以前没有,未来更不会有。”

“如果不投降呢?”吴三桂反问。

方光琛早有准备,“如果不投降,就按照圣旨上面的去做,被李自成打败,成为忠臣良将,满门忠烈。”

方光琛故意加重了语气,以他对吴三桂的了解,吴三桂大概率会选择投降。这样就可以保存实力,与其为行将就木的明朝陪葬,不如投降!

不得不承认,吴三桂的这个谋士,确实有两把刷子,考虑问题非常缜密和细致,连吴三桂自己的都暗暗佩服不已。

不过,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犹豫不决的骑墙派,而是一个有着民族大义的现代人。

让他留在山海关,前有多尔衮虎视眈眈,京师那边又有李自成的20万大军步步紧逼,仅靠自己手下的4万骑兵,哪个都惹不起。

而如果他去救崇祯,自己肯定会跟李自成搞得两败俱伤,最终被多尔衮这个外人捡个大便宜。

真是个死局啊!吴三桂无奈了。

历史上吴三桂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最有利于自己的,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没有错,但对于汉民族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一个石敬瑭,一个吴三桂,都是民族的大罪人。

一旦京师失守,崇祯自挂东南枝,他一个小小的总兵,如之奈何。

想到这里,吴三桂无助的叹息了一声。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