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其他类型小说《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全文》,由网络作家“小小怪下士”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就这么一连过了好几天。陈良依旧没有查出个什么不以然来。但陈良却是表现出一副不着急的模样。其他人一个个已经因为此事焦头烂额,陈良却是气定神闲。“陈良,你当真这么无所谓吗?”“是啊,时间都过去这么久了也没个进展。”“到时候陛下问起来,你也没有个交代啊。”蓝玉等人不禁皱眉道。这么多天过去了,吕家根本没有什么动静,他们明里暗里调查也没调查出个结果。锦衣卫也没有进展,现在众人只感觉陷入了一个死胡同。“无妨,各位不要太担心。”“现在这样是正常的。”“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这么轻易调查清楚的。”“况且吕家还是个世家大族。”“那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吧?”沉吟片刻,陈良叹道:“看来只有去让陛下来帮助我们了。”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面面相觑。“这么多天...
《大明:开局爆发南北榜案,我带头敲登闻鼓全文》精彩片段
就这么一连过了好几天。
陈良依旧没有查出个什么不以然来。
但陈良却是表现出一副不着急的模样。
其他人一个个已经因为此事焦头烂额,陈良却是气定神闲。
“陈良,你当真这么无所谓吗?”
“是啊,时间都过去这么久了也没个进展。”
“到时候陛下问起来,你也没有个交代啊。”
蓝玉等人不禁皱眉道。
这么多天过去了,吕家根本没有什么动静,他们明里暗里调查也没调查出个结果。
锦衣卫也没有进展,现在众人只感觉陷入了一个死胡同。
“无妨,各位不要太担心。”
“现在这样是正常的。”
“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这么轻易调查清楚的。”
“况且吕家还是个世家大族。”
“那现在该怎么办?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沉吟片刻,陈良叹道:“看来只有去让陛下来帮助我们了。”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面面相觑。
“这么多天了没有动静,陛下真的会帮助我们吗?”
“是啊,他原本就对我们有些不满。”
“虽然这是他自己的家事。”
“可若是他觉得是我们实在无能,要换人,我们也不能不依啊。”
闻言,陈康呵呵一笑。
“放心,此事不会连累各位的。”
“我说的去向陛下求助,也不是直接去问陛下。”
“事情毕竟是他们家的事情。”
“况且之前拿我开刀的时候怎么不说?”
“现在开刀完了,事情推进不下去,就怪在我头上?”
“我陈良可不吃这种哑巴亏。”
“那你的意思是?”
“总之,你们现在该查的就查。”
“若是有进展当然最好,没有进展也没关系。”
听闻此言,几人对视一眼,随即纷纷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只听外面一道声音传来。
“陈良呢?陈良何在?”
“各位,你们找陈良干什么?”
就在这时,只见太子朱标走了出来。
“参见殿下。”
“殿下,不是我们找陈良,是陛下找。”
“我们只不过是个传话的。”
就在这时,陈良从偏房里走了出来。
“既然如此,那我去便是。”
……
陈良很快来到御书房内。
却见朱元璋正坐在椅子上。
“陈良,吕家的事到现在也没个定睛,怎么回事?”
“这件事可是由你负责的。”
对此,陈良淡声道:“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了。”
“有些事情就算想查证也无从查起。”
“当初是陛下非得收回令牌,给了吕家的人喘息之机。”
“那个宫女的死,他们很可能已经知道了。”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听你的意思,是怪咱收了你的权利。”
“所以让你错过了最佳的调查时机。”
陈良点了点头,朱元璋脸色立刻黑了下来。
这陈良还真不给自己面子。
“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他们知道了宫女的死,根本不需要在做什么。”
“况且吕本现在不是吏部尚书,要负责的工作也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换句话说,现在吕本更有时间将精力放在对付我们身上。”
听闻此言,朱元璋冷哼一声。
“此事八字也还没有一撇,先别这么妄下定论。”
见状,陈良淡声道:“听陛下的意思,陛下也不想果真是吕家所为。”
“这是当然。”
“无论怎么说,他都是咱的亲家。”
“要是他们真起这种歹毒的心思,到时候咱还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他们。”
闻言,陈良不禁有些嗤之以鼻。
朱元璋这么个杀人不眨眼的人,还会不知道怎么面对吕家?
一切都只不过是借口罢了。
“陛下,调查此事需要时间。”
朱元璋皱着眉点了点头。
“行吧,咱也没指望你这么快就弄出什么来。”
“咱也不怪你,你先下去吧。”
见对方迟迟没有离开的意思,朱元璋不禁有些疑惑。
“你怎么还不走?”
“陛下,要彻查此事,还需要陛下的帮助。”
听闻此言,朱元璋顿时有些不满。
“咱不是已经把锦衣卫的调用权利给你了吗?”
“你还需要什么帮助?”
“陛下,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了。”
“即便是锦衣卫,在他们毫无动静的情况下,也不见得能查出什么。”
朱元璋有些不耐烦道:“那你要咱做什么?”
“咱为了你调查这事儿,真是跟着操老心。”
陈良呵呵一笑,道:“陛下切莫如此说。”
“这是陛下的家事,可不是臣的事。”
“你!”
朱元璋顿时有些恼怒。
但仔细一想,对方说的也没错。
这的的确确是自己的家事。
只不过陈良说的有些直白罢了。
“行了,咱也不和你计较。”
“说吧,你要咱怎么帮助?”
“很简单,陛下只需要和吕本多接触就好了。”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
“陛下随机挑日子,邀请他到宫里来。”
“臣或出现,或不出现。”
“陛下只管和他聊些家常,其他的事一概不提。”
闻言,朱元璋有些不满道:“你难不成以为咱很闲?”
“臣知道陛下日理万机,但要想查清楚此事,这也是必要一环。”
朱元璋疑惑道:“这是为什么?”
陈良淡声回应:“一些事情,说出来就不管用了。”
见状,朱元璋脸色一黑,冷哼一声。
“咱要不是为了标儿。”
“哼,咱答应你,还有其他什么事?”
陈良摇了摇头。
“那行,你就退下去吧。”
陈良当即向外走去。
没走几步,忽然被朱元璋给叫住。
“陈良,你最近和某些人走的有些近啊。”
“诶,你不是北方人吗?怎么和某些南方将士走得那么近?”
“咱觉得还是有必要奉劝你一下,离他们远点。”
“不然到时候只怕会连累到你,就不好了。”
听着朱元璋幽幽的语气,陈良心里明白,对方这是在说自己和那些淮西武勋的关系。
他当即转过身道:“多谢陛下提醒。”
“但臣接近他们,也是为了调查清楚此事。”
“不然,臣恐怕不能胜任,陛下只能另选他人了。”
“江南饿死了人,若是上一批赈灾粮出了纰漏,就这么朝中还有人作妖。”
“既然如此,陈良在江南恐怕危机重重。”
“指不定那些人会干出什么事来。”
“不如陛下下旨将陈良调回来,也是为了保护他。”
胡惟庸一番话令身后群臣一个个将目光投向他。
“这个胡惟庸,到底在想什么!”
“竟然还想保护陈良,都是南方人,他竟然这么做!”
“也难怪他会让我们中一个人主动站出来,说是为了避免更多人出问题。”
“我看就是为了他自己能在陛下面前立功!”
此时,南方诸臣一个个心里开始对胡惟庸不满。
现在将陈良调回来,就更不好处理他了。
在江南这个多事之地,他们总能找到办法针对打压陈良。
甚至给他安个罪名将其处理掉。
但是胡惟庸却想着保护他把他调回来。
龙椅上,朱元璋瞥向胡惟庸,心中亦是有些疑惑。
“这个胡惟庸,竟然这么大肚,还想将陈良保护起来?”
“都是南方人,胡惟庸这意思,是跟我摆明事情跟他没一点关系?”
朱元璋蹙紧的眉头舒展开来,淡声道:“保护?胡惟庸,你这话什么意思?”
“难不成,他在江南还能有什么危险?”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大家知道陛下您的威严,惧怕您的龙威。”
“若是逼急了,指不定他们干出什么事来。”
“行了,咱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但是有咱在,那些心怀不轨的人绝对不敢对他怎么样。”
“况且治水赈灾还需要他处理,事后还要推行国策。”
“怎么能说调就调回来?”
闻言,胡惟庸点了点头,随即退在一边。
“行了,该调查的都察院自会调查,散朝吧。”
……
与此同时,江南地区。
“完了,之前饿死了人,现在又发大水,我怎么向朝廷交代?怎么向陛下交代!”
周忱一脸绝望的说道,而一旁陈良亦是眉头紧皱。
周忱交代不了,他陈良更是交代不了。
自己才刚带人至江南,才几天时间就出了两条人命。
虽然第一条人命是跟他无关,但是现在淹死了人,他又是来治水的。
这就跟他有关系了。
“如果早按我说的挖深沟,就不会出现这种事。”
陈良笃定道。
身为工科系博士,又是穿越者,陈良有的是办疏通积水。
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再加上这场雨现在大,但陈良心知其实下不多久了。
不消三天,陈良便能将所有的积水全部外排出去。
但现在排水的事情却是被一个知府压住,还得等明天议案。
“现在没时间了,周大人,先让百姓进城,不要管那个知府的意见了。”
“即刻开始挖,先将城里的积水排出去,晚了只怕还要死人。”
周忱一时间亦是慌了神,听了陈良的提议,当即便命人照做。
众人带着百姓立刻便进入城内。
一时间,城内屋檐下人满为患。
众人简单休息了一下,陈良当即命人开始挖深沟疏通积水。
“现在就这么着急的开始挖,会不会有些不妥?”一旁陈安问道。
“照着我之前画的那张图纸挖就是,现在还有什么妥不妥。”
“已经淹死人了,积水上涨。”
“再不想办法疏通积水,别到时候也把城里给淹了。”
“可是,是不是也该知会本地知府?”
“现在哪还来得及知会,巡抚大人就在这,赶快开始挖!”
“若是处理不好死了更多人,我,你们,都没办法向朝廷交代!”
见几人犹犹豫豫还没有行动,陈良当即厉声道:“你们还要不要回朝廷了!”
南京集市上。
“陈兄,你真的有信心治理好江南水患?”
一旁,与之一起通行的韩克忠不禁问道。
先前陈良在众人面前如此保证,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
但实际情况却是,朝廷每年都拨去银两赈灾,大水却是每年都会灌溉农田。
连那些当朝大臣都无能为力的事情,他们几个人能治的好?
“呵呵,韩兄,其实治理水患并不是什么难题。”
“那是因为有别的阻碍。”
“只要陛下在赈灾这上面,足够相信我们,给我们足够的权力。”
“这江南水患不过是小事一桩。”
“最重要的,是在水患之后,要推行摊丁入亩的国策。”
江南大雨连下一月,要不了多久就会停雨,陈良对此心知肚明。
自己过去不过是提前结束这场天灾。
朝廷拨了这么多钱良去赈灾没有效果,陈良心知是有贪官作祟。
而推行国策才是此行的重点。
“什么?我们不仅要去治水,还得去推行国策?”
韩克忠面露骇然之色。
这治水就是一大关了,还要推行国策,就靠他们这些初出茅庐的新人?
见韩克忠一脸不自信的样子,陈良正要出言宽慰。
就在这时,一旁的店铺内忽然传来一阵争吵声。
“你们想干什么?”
“哼!这批丝绸我家老爷看上了,你们赶紧滚!”
店铺里的争吵声吸引了一大批人驻足观看。
陈良和韩克忠对视一眼,纷纷向店铺内走去。
“这位客官,这批丝绸是这几位夫人先看上的。”
“我去你的!”
话音刚落,一人猛然一脚踹向店铺老板。
“哎哟!”
“你只管卖你的丝绸,多什么嘴!我家老爷是你得罪的起的吗!”
见对方竟然动手,另一边一名女子出声道:“你们还敢动手!”
“这可是天子脚下!”
“天子脚下又如何?你怕是不知道我家老爷的干爹是谁。”
“我管你干爹是谁,你要这批丝绸,我让给你就是,何苦动手打人!”
“我动手了吗?老板,我动手了吗?”
老板低声下气道:“没动手,没动手。”
“这位小姐,你也听见了,我们可没动手。”
“你刚才说这批丝绸让给我们,早这样不就好了?”
“丝绸可以让给你们,但是你们动手打人大家都看到了。”
“你们别想走,老老实实在这待着等巡捕过来!”
“嘿,你还敢拿巡捕威胁我,我!”
男子当即便要动手,这时,两道声音突然在人群中响起。
“住手!”
众人转头一看,只见两名身穿官服的男子进入店铺内。
其中一位看起来一身正气。
“御史大人!”
众人纷纷让开一些空间,陈良韩克忠二人环顾四周,最后将目光锁定在闹事者身上。
“巡捕现在已经在来的路上了,你们还要闹事吗!”
男子怯生生的看了陈良一眼,随后转过身。
“老爷,这两人好像是当官的。”
“哼,当官的又怎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芝麻官罢了。”
说话间,一名肥肉大耳等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御史,不在都察院待着,跑来这里多管什么闲事?”
见对方得知自己的身份依旧如此嚣张,陈良双眼微眯。
“这老小子肯定有后台啊。”
“就是!你们当官的又如何!我家老爷的干爹是你们谁也惹不起的!”
“小子,别以为自己戴顶乌纱帽就多了不起了。”
“劝你赶紧走,不然待会儿连你一块打,巡捕来了也没用!”
此话一出,韩克忠上前一步,正要说些什么,却被陈良拦住。
“他这么有恃无恐的,恐怕背景不简单,我们不要有什么过激行为。”
“等巡捕来了,自然有个说法。”
话音刚落,只见几名巡捕走入店铺内。
“干什么呢!不知道应天府不许聚众闹事吗!”
“这不是孙巡捕吗。”
为首那名肥头大耳的老爷瓮声瓮气道。
见到此人,那名巡捕脸上立刻挂起笑容。
“哟,是蓝老爷。”
闻言,陈良顿时恍然。
蓝老爷,干爹,也只能是那名血战洪都的大将蓝玉了。
“孙巡捕,这些人聚众闹事,不让我们买丝绸,把他们抓了,没问题吧?”
蓝老爷手指向陈良和一旁的几名女子。
孙巡捕转过头扫了一眼,目光在陈良身上逗留了几秒钟。
“老爷,那几名女子好说,但是这两位,我们没那个权利啊。”
“哼,你怕什么?也不想想我是谁,出了事情我担着。”
见状,孙巡捕点了点头。
“有蓝老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来人!把他们给我拿下!”
几名巡捕犹豫片刻,看向陈良的目光有些忌惮。
“他可是御史,这个看穿着可是翰林院的人。”
“没听见蓝老爷说吗?出了事情他担着!”
听闻此言,几名巡捕咬了咬牙,当即便要动手。
就在这时,一道高大的身影突然闯了进来。
对着要控制那几名女子的巡捕一拳抡了过去。
不过三个呼吸的时间,几名巡捕统统倒在地上。
“蓝老爷,这……”
“你是何人!竟然敢对我的人动手!你知道我干爹是谁吗!”
“巡捕是你的人?好大的口气!”
“咱可不管你干爹是谁。”
“你应该问问你干爹,咱是谁。”
高大男子目光冷峻,随后一脸焦急的看向身边几人。
“夫人,妙锦,你们没事吧?”
“没事,就算你不来,我也要动手的。”
“爹,还好这两位挺身而出,不然这些巡捕真就无法无天了。”
闻言,徐达转头一看。
“御史?这位看起来是翰林院的人。”
“在下是今年北榜进士韩克忠,初入翰林。”
“我身边这位是翰林学士兼御史言官陈良。”
此话一出,徐达愣了愣,道:“你就是陈良?”
“正是在下。”
“呀,你看咱这脑子,今日早朝还见过你。”
“咱大名徐达,好小子,不愧是御史言官,敢做敢说。”
话音刚落,一旁众人一个个面露骇然之色。
“徐达!他是徐达!我没听错吧!”
“就是那个魏国公徐达!”
“蓝……蓝老爷,我们好像踢到铁板了。”
朝堂之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在为自己的利益争吵不休。
一个个开始互相弹劾,互相启奏。
陈良原本无意加入这场争斗,若非老朱亲自点名,自己根本就不会站出来。
看着南北两方官员争吵,陈良并未表态,而是暗暗观察着朱元璋的脸色。
“老朱现在已经处在爆发的边缘了。”
就在此时,一道整齐洪亮的声音响起。
“肃静!”
站在两旁的御史一开口,朝堂众臣顿时便安静了下来。
这时,诸位大臣才注意到朱元璋的脸色。
“怎么?不吵了?给咱继续吵啊。”
朱元璋缓缓开口,听不出一丝喜怒。
但越是这样,群臣心里愈发紧张。
“你们不是有很多表达吗?怎么现在都哑巴了?”
群臣一个个低下脑袋不再说话。
开玩笑,这时候谁要上去触朱元璋的眉头,轻则脑袋搬家,重则夷灭三族!
就在这时,一道平稳有力的声音忽然在殿内响起。
“臣支持陛下分南北榜取仕,陛下,此事就这么定了。”
“以后年年都是如此,陛下天威,谁敢再有异议?”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将目光放在开口之人身上。
陈良双眼微眯,见他站的位置加上他一身红袍,陈良隐约猜测出对方的身份。
“丞相,可是……”
“没有什么好可是的!这次南北学子之争的教训还不够吗?”
“陛下既然有解决办法,我们只需依命行事即可。”
朱元璋眼神扫过说话之人,不经意般开口道:“胡惟庸,你可是淮西人士。”
“你们南方籍的官员可都不赞成南北分榜啊。”
朱元璋道破对方身份,果不出陈良所料。
“按照历史进程,过不了多久,胡惟庸就会被处死。”
陈良在脑海中翻阅着有关胡惟庸的历史故事。
“陛下,这和我是什么地方的人没有关系。”
“臣只是觉得,这位御史说的不错。”
“若不这么做,将来北方百姓离心离德,大明就不是完整的大明了。”
“甚至会对未来的大明造成极大的隐患。”
“即便是为了自己一方的利益,首先也该为国家着想。”
“不然,国家有失,朝堂诸公又有何利益可言?”
胡惟庸一番话让朱元璋原本阴沉的脸色平静下来。
“你们都给咱听听!”
“都是南方人氏,人家的大局观比你们强多了!”
众南方官员一个个噤若寒蝉,眼神偷偷瞥向站在最前端的胡惟庸。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至于你们!刘三吾,白信蹈!”
“你们身为考官,此次科举严重渎职!”
“嫉贤妒能,故意压下优秀的北方学子试卷!”
“任人唯亲,以致贤能之士欲报国无门,不能为我大明朝效力!”
“以及韩宜可,身为左副都御史,负有监考重任!却严重失职!”
“来人呐!把他们都给咱打入……”
话音未落,胡惟庸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陛下!”
朱元璋声音一顿,目光冷冷的放在胡惟庸身上。
“陛下!万万不可!”
“历年以来,主要负责大明科举,都是这几位考官,哪能轻易杀之?”
“北方人心固然重要,但若是杀了几位考官,日后谁还敢为我大明主持科举?”
“陛下,现如今事情已然解决,北方学子再不会被埋没。”
“几位考官也只是一时糊涂,陛下该处罚处罚,但切不可取他们性命啊陛下!”
说完,胡惟庸一头磕在地上。
见状,众人亦跪伏在地,为刘三吾等人求情。
就在此时,朱标忽然进入奉天殿内,二话不说便跪在地上。
“父皇!丞相所言极是,尽管他们有错,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看到自己的儿子都在为刘三吾等人求情,朱元璋在心中轻叹一口气。
“标儿,你到底是不懂咱这么做为什么,还是单纯太过仁慈?”
朱元璋心里感叹,表面上依旧面色冷毅。
就在这时,陈良忽然也跪在地上。
“陛下,若真杀了几位考官,倒显得北方学子心胸狭隘不能容物。”
“况且日后科举还需要几位考官主持,他们为大明效力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还望陛下给他们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见朱标都来为了刘三吾等人求情,况且这时候马皇后也还活着。
剑鞘还在,老朱这把剑还不到真正大开杀戒的时候。
这几个人大概率是杀不了了。
倒不如卖南方集团一个顺水人情。
“刘三吾,白信蹈,张信韩宜可给咱听着!”
“你们的脑袋权且寄下,若是日后科举再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咱诛尔等九族!”
此话一出,刘三吾等人顿时如蒙大赦,一个个高呼:谢陛下不杀之恩。
“南北分榜取仕,从今日起便昭告天下,陈良,此事就由你来负责。”
处理好南北榜事务后,群臣无事启奏,便一个个散去。
随后,陈良便连同几名御史前往贡院,将此事张榜布告。
而此时,贡院门前已是人凑攒动。
随着陈良等人将此事张榜,布告天下。
其中夹杂着许多有识之士,以及和陈良一同进京赶考的北方学子。
“看!那不是陈良吗!”
“陈良现在已经是翰林学士兼御史言官,这件事由他来布告再合适不过。”
“从今往后,大明便分南北榜取仕,年年如此!”
看到榜上布告的内容,一众北方学子一个个泪眼婆娑。
“我们总算熬出头了!”
“我立刻修书一封,将此事告与夫子!”
“吾皇万岁!天子圣明!”
一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众北方学子一个个喜笑颜开,与之鲜明对比的,便是站在贡院外的南方学子。
此时,他们一个个冷着脸看向贡院内。
“哼,分榜取仕又如何?朝堂之上不还是我们南方说了算。”
“就是,这些人以为就此万事大吉,等真正进入朝堂,他们才知道个中滋味!”
“这些事都是因那个御史陈良而起,必须想办法给他排挤走。”
以陈安,宋琮为首的南方学子深深看了陈良一眼。
周忱坐在主座上,阴沉着脸。
“你们到底是来赈灾的,还是来做什么的?”
“都已经这个时候了,竟然还有心思去外面闲逛!”周忱沉声道。
这一个个都是朝廷派下来治水的官员,如今却正事不干,带头的竟然跑去外面逛。
这是压根不把江南的天灾当回事儿!
“周大人,我们自然是来治水的。”
“只是这个陈良好大喜功又不肯做事罢了。”
一旁,陈安适时开口道。
“周大人,我们还是别管那个陈良了,先说正事吧。”
闻言,周忱微微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就在这时,衙门外忽然一阵骚动。
紧接着,只见几名官兵冒着雨押着两人走进衙门内。
“巡抚大人!”
周忱与陈安等人当即站起身。
只见此时,陈良和韩克忠二人被官兵押着,一双鞋子沾满泥土,好不狼狈。
见状,周忱惊问道:“怎么回事?还不赶快把他们放了!”
“大人,这两个人不知为何跑到城外,把咱们今天带过去的粮食全都分给那些灾民!”
“现在粮仓内没有粮食,明天我们拿什么赈灾!”
“就是!”
此话一出,周忱眉头一皱,道:“不管怎么样?他们都是朝廷派下来治水的,这样押着他们算怎么回事?”
“把他们给松开!”
几名官兵极不情愿的将陈良二人松开。
陈良苦笑一声,没想到自己初入江南就碰上这档子事儿。
“陈御史,你是不是该解释一下?”
“解释什么!周巡抚,你坐的好自在!”
还未等陈良开口,韩克忠率先怒道。
“朝廷拨人拨银两下来赈灾,你们倒好,让老百姓喝水顶饱!”
“你们的官兵倒坐在那里吃着热馒头!”
闻言,周忱眉头一皱,随即将目光放在管粮官身上。
“大人!您别听他们胡说!我们可遵照您的吩咐,在那里煮粥分给灾民。”
“你们煮的好一锅粥,里面的米数都数的过来!”陈良淡淡开口。
随即将靴子上的泥土蹭掉,拉着韩克忠站在屋檐下。
“先不说这个,周大人,敢问粮仓的粮食是不是只能撑过一天了?”
周忱眉头一皱,看着管粮官道:“你不是说,一定能支撑到朝廷的赈灾粮下来吗?”
“本来是可以的,但是他们两个把粮食都给分了!”
“没错!”
随即,周忱看向陈良二人。
“他们当然可以支撑,放几粒米进锅里,倒上慢慢一锅水,就是一锅粥。”
“他们自己坐在一旁啃馒头咸菜,有什么支撑不住的?”
“况且不是还有外省借调的粮食吗?粮呢?”陈良淡声道。
闻言,周忱开口道:“他说的可都是真的?你们就是这么去赈灾的?”
“不仅如此,周大人,还有其他地方,我估计也都是这样,不信咱们可以去看看。”
“至于他们是不是这样分的,咱们问问城外的百姓不就知道了?”陈良说道。
周忱当即将目光放在一众官兵身上。
“你们从实说来,若是被我查出来,决不轻饶!”
此话一出,一众官兵顿时跪在地上。
“大人!是管粮官!”
“他把粮仓里的粮食一部分运回自己府上,一部分拿去给卖了!”
“剩下一点点,叫我们每天分成几份,勉强吊住灾民的性命。”
“没错!但实际上已经有人饿死了!”
“管粮官说不用怕,他会处理!”
“什么!”
周忱一脸不可置信的看向众人。
一旁陈良皱起眉头,他实在想不明白,在洪武朝,一个小小的管粮官竟然如此胆大包天。
“把他给我押下去!听候发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