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点阅读书 > 其他类型 > 穿书六零:拳打恋爱脑脚踢凤凰男姜淳于林小七 番外

穿书六零:拳打恋爱脑脚踢凤凰男姜淳于林小七 番外

江归澜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正房三间加上两侧的耳房都是坐北朝南,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加各一耳房,整个院子,都是青砖灰瓦白墙红漆。院子里的两棵石榴树长得十分茂盛,此刻花开正艳,分外红火,将整个院落都照的精神了几分。后罩房姜淳于只大致扫了一眼,越看越心惊。四合院很好,可是她未必能保住啊!这个时候,这么完整宽大的一个院子,竟然没成为‘经租房’,就这么空置在这里?姜志远有多大能力她不知道,反正她知道,树大招风。姜淳于不是一点历史都不知道的,她记得60年,京城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24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七口之家,老少三代,实际居住面积也就二十平方左右。她,姜淳于,一个穿书者,何德何能,能占着这么大的一个房子不住?是怕死的不够快吗?往外走的时候,李开明问:“现在去办过户...

主角:姜淳于林小七   更新:2025-04-25 15:5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姜淳于林小七的其他类型小说《穿书六零:拳打恋爱脑脚踢凤凰男姜淳于林小七 番外》,由网络作家“江归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正房三间加上两侧的耳房都是坐北朝南,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加各一耳房,整个院子,都是青砖灰瓦白墙红漆。院子里的两棵石榴树长得十分茂盛,此刻花开正艳,分外红火,将整个院落都照的精神了几分。后罩房姜淳于只大致扫了一眼,越看越心惊。四合院很好,可是她未必能保住啊!这个时候,这么完整宽大的一个院子,竟然没成为‘经租房’,就这么空置在这里?姜志远有多大能力她不知道,反正她知道,树大招风。姜淳于不是一点历史都不知道的,她记得60年,京城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24平方米。也就是说,一个七口之家,老少三代,实际居住面积也就二十平方左右。她,姜淳于,一个穿书者,何德何能,能占着这么大的一个房子不住?是怕死的不够快吗?往外走的时候,李开明问:“现在去办过户...

《穿书六零:拳打恋爱脑脚踢凤凰男姜淳于林小七 番外》精彩片段


正房三间加上两侧的耳房都是坐北朝南,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加各一耳房,整个院子,都是青砖灰瓦白墙红漆。

院子里的两棵石榴树长得十分茂盛,此刻花开正艳,分外红火,将整个院落都照的精神了几分。

后罩房姜淳于只大致扫了一眼,越看越心惊。

四合院很好,可是她未必能保住啊!

这个时候,这么完整宽大的一个院子,竟然没成为‘经租房’,就这么空置在这里?

姜志远有多大能力她不知道,反正她知道,树大招风。

姜淳于不是一点历史都不知道的,她记得60年,京城全市人均住房面积只有3.24平方米。

也就是说,一个七口之家,老少三代,实际居住面积也就二十平方左右。

她,姜淳于,一个穿书者,何德何能,能占着这么大的一个房子不住?

是怕死的不够快吗?

往外走的时候,李开明问:“现在去办过户还是再转转?”

姜淳于:“我想先给我爸打个电话。”

“那行。”李开明点头,三人又到了离的不远的邮局。

邮局打电话的人不少,排队的时候,李开明还特意买了瓶汽水,递给排队的姜淳于。

“你在这里排队,我和裴景州去外面抽根烟,你打完了出来就行。”

姜淳于点头,看着李开明和裴景州去了外面抽烟。

很快轮到姜淳于,电话接通的,那边传来姜志远的声音:“喂,我是姜志远。”

“我是姜淳于。”

“哦。小鱼啊,房子弄好了吗?你什么过来?我……”

“爸。”

姜淳于急忙打断姜志远的话,“我想问你,我们家的房子这样空着不住人行吗?符合国家的政策吗?”

电话那头,姜志远正斜靠在桌子上,闻言立刻站直了身子。

“有什么问题吗?”

电话里,姜淳于也不敢说的太明显,只含糊道:“我觉得房子空着太浪费,不如租出去。”

姜志远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租出去?为什么要租出去?

以他现在的身份,想要什么样的房子都可以有,只是因为这房子是父母留下的,才会更珍惜一点。

小鱼要把房子租出去,姜志远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孩子很缺钱吗?转念又一想,不对,小鱼不缺钱,她说了蒋晴把离婚时候的两千块钱给了她。

不缺钱,那么为什么要把房子租出去?

姜志远的脑海中闪过刚才姜淳于的第一句话,我们家的房子这样空着不住人行吗?符合国家的政策吗?

她为什么这么问?这孩子是意识到了什么?

姜志远没继续往下问,只说了一句:“你要是有什么想法,可以和李开明商量一下,他是爸爸以前手下的兵,你完全可以相信他。不过有一点,爸爸要问清楚,小鱼,你想把房子租出去不是为了钱吧?”

姜淳于忙摇头:“不是,我不缺钱。”

听她这么说姜志远就放心了,他这个女儿虽然已经十几年没见面,但是通过这两次通话,姜志远还是很放心的,这孩子像他,聪明着呢。

换成别人家十几岁的孩子,哪里能想到房子空着不好,得租出去。

他这个闺女,可以啊!

临挂电话前,姜志远突然问了姜淳于一句:“小鱼,你给你妈打电话了没有?”

姜淳于“啊”了一声,只能老老实实说:“还没,等给你打完再打。”

听说女儿没想起来给妈妈打电话,姜志远心里美滋滋的。别以为隔着电话他听不出来,要不是自己说,估计这丫头都不记得给她妈打电话。


车站的电话亭排队的人很长,不过因为话费贵,大家都是长话短说。

姜淳于耐心地排了十几分钟,就轮到她了。

电话拨过去,接电话的是居委会的大妈:“喂,请问你找谁。”

姜淳于声音甜甜的:“刘大妈,我是小鱼啊。”

“哦,小鱼啊,有事吗?”刘大妈不愧为居委会大妈,就没有她不认识的人。

“周庆国肋骨断了两根,你让周云云来海城的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他需要人照顾。”

“你爸什么时候去的海城?”刘大妈的声音突然变得高昂起来,“他怎么骨折的?”

“昨晚来的,被是我打的。”

“你打的?”

刘大妈怎么不相信呢?

就小鱼那细胳膊细腿,她哪有胆子打周庆国,周庆国打她还差不多。

“你妈呢?”

“我妈在海城,今天回安阳。”

“你妈回来你爸怎么办?”

刘大妈太好奇了,蒋晴在海城不伺候,非喊个闺女过去伺候,这叫什么事。

“刘大妈记得喊周云云去照顾周庆国,我还要赶火车去京城,挂了啊。”

“你去京城做什么?”告状啊?

“啪。”对面电话挂了。

刘大妈看着传出来忙音的电话,半天没动弹地方。

蒋晴请假她知道,小鱼生病住院,蒋晴请了七天假,说要照顾小鱼。

怎么照顾去海城了。

转头问同事,果然有人知道。

“小鱼不是病了嘛,蒋晴不放心,说是带小鱼去海城查查,介绍信还是我开的呢。”

“那周庆国去干吗?”

同事摇头:“不知道。”

刘大妈兴冲冲地往周庆国家跑,她要告诉周云云,她爸骨折了,在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等着她去照顾。

她还要去问问牛大全媳妇,这一家三口怎么都去了海城。小鱼怎么会把周庆国打骨折了?

到周庆国家,刘大妈敲了半天门,没人开门。

“这个周云云,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刘大妈转头去找牛大全媳妇:“你说蒋晴带小鱼去海城检查身体,小鱼得了什么病?”

牛婶很惊讶:“你不知道啊,小鱼差点死了。医生说呼吸都停止了几分钟,后来又抢救过来的。”

这事住在附近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没想到居委会竟然还有人不知道。

“真的假的?”

刘大妈就像那瓜田里的猹,上蹿下跳,有着吃不完的瓜。

牛婶撇嘴:“小鱼发高烧,周庆国说他骑车送小鱼去医院,结果就把她丢巷子那边就回去了。也不知道小鱼在雨地里躺了多久,还是有人看见,喊了我和老牛送去医院的。”

“不会吧,周庆国他想干嘛?”

“谁知道他想干嘛,人家亲爸一个月寄五十块钱呢。这五十块,不都用在他周家了。”

“真的。”

刘大妈不可置信,乖乖,一个月五十块,一年六百块,比她的工资还高。

这小鱼还是个金娃娃呀。

牛婶左右看了看,凑近刘大妈的耳边:“有件事我谁都没告诉,你可千万别说出去。”

刘大妈保证:“不会的,我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嘴最严。”

“那天,我和我家老牛也是急了,忘记去喊蒋晴了,直接就把小鱼送去医院了。”

刘大妈点头:“也亏得你们忙的急,不然这孩子可能真的小命不保。”

“谁说不是呢。”

牛婶心有余悸地拍拍胸口,“送到医院小鱼就被送进了抢救室,我就让老牛在医院守着,我得回来喊周庆国和蒋晴啊。”

刘大妈频频点头,等着牛婶继续往下说。

“你不知道,我到周庆国他家,他家两口子正在干那事呢。”

“干啥事?”刘大妈一时没明白。

“就是那事啊。”

牛婶子一脸的鄙视,“你都不知道,那床撞的咚咚咚的响,就那周庆国哼的那声音,哎,我都不好意思学。”

“什么”

刘大妈一下没控制住音量,“这两口子脑子坏了?这事啥时候不好干,非挑孩子生病的时候?”

“你说我都听见了,要是小鱼回来听见会怎么想?”

牛婶叹了口气:“孩子病那样,亲妈怎么想的?竟然还有心思干那事,这是多离不开男人。还有那周庆国,他整这死动静干嘛?故意的。”

“你这都不懂,肯定故意的啊。”

刘大妈冷哼一声,“前几天居委会不是下通知了,周家三个孩子,得下乡一个。小鱼和云云都高中毕业了,要么就小鱼要么就云云呗。”

“和这事啥关系?”

“你说小鱼听见这动静,会怎么想她妈,孩子一冲动,说不定就答应下乡呢。”

牛婶子一拍大腿:“艾玛,还带这样的?这周庆国可真不是好东西啊,原来在这等着呢。”

“那是。”

刘大妈满脸鄙夷,她在居委会这么多年,啥没看见过。

也就蒋晴那蠢货,白长那身好皮子,没长脑子,只知道围着男人转。

周云云是在中午时候回来的,刚到巷口就被牛婶拦住:“周云云,刘大妈让我告诉你,你爸在海城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呢,让你过去照顾。”

“我爸怎么啦?”

周云云尖声问道,“我爸什么时候去的海城,他怎么住院啦?”

“我怎么知道。”

牛婶翻了个白眼,将口袋里的介绍信掏出来,“这是刘大妈送来的介绍信,你拿好,下午二点多有一班车,你别忘了。”

“那周文怎么办?”

蒋晴和小鱼走了后,昨晚她爸也没回来,她这个点回来就是因为要给周文做饭。

牛婶白眼都快翻上天了,转身进屋,关她什么事。她都不稀罕搭理这丫头,她和周文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从小到大就没少欺负小鱼。

周云云无奈,只能回去先做饭,等周文回来,告诉他让他这几天去姑姑家待几天。

她将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翻出来,又去周庆国和蒋晴的房间翻出几十块钱和和十几张票据。

周云云准备就带一身衣服去海城,到海城后再去买两身新裙子。她还没去过海城,这次肯定要好好逛逛。

蒋晴是下午三点多到家的,她那趟客车路上抛锚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才出发。

拖着疲惫的步子往家走,刚到巷口,蒋晴就被牛婶子给拦住了。


母子俩回海城,走的匆忙。

蒋晴带了一个随身的小包,是她平时出门常用的,里面装着钱包钥匙等杂物。

还有个自己做的布袋子,装的是她和姜淳于的换洗衣服,加上刚取的二千块钱。另外还有个网兜,里面装的是在供销社买的东西。

姜淳于只有个口书包,斜挂在肩头。

不管怎么看,也能看出这娘俩没带什么东西。

蒋晴有些懊恼:“早知道给你东西收拾一下带过来,直接从海城走,省的你还要回去拿东西。”

姜淳于不以为然:“不用回去拿了,我以后又不是不回来。”

除了钱房子这些值钱的,姜淳于对原主的东西都不感兴趣。

“对不起,这些年妈妈没有做好。”蒋晴捂着脸,泪水从指缝间流出。

姜淳于不是原主,没有被感动到,反而觉得有些烦躁。

要不是因为原主的执念太深,她都不稀罕和蒋晴说那么多话。

迟来的深情比草贱,换成母爱也没高贵到哪里去。

姜淳于没说话,静静地看着窗外。

蒋晴父母的房子在黄浦区,离有名的和平饭店很近。

房子是普通的民房,三间正屋,两间厢房,一个不大的院子。

娘俩拎着东西准备开门的时候,旁边玩耍的几个孩子问:“你们找谁啊,我们怎么没见过你们?”

别看只是一群孩子,这个时候警惕性还是很强的。

蒋晴一愣,没想到有一天回家会被人问她是谁,来找谁。

此地本是老树根,新生枝丫不识君。

最可悲的不是“儿童相见不相识”,而是“残门绣锁久不开”,当年高堂还在,而现在只留下她形单影只。

姜淳于从口袋里摸出一把糖,笑着给他们一人分了一颗:“这里是我们的家,我和妈妈回家。”

“骗人。”

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吃了糖也不嘴软,“这里的人我都认识,我都没见过你们。”

直到蒋晴母子俩开了门进屋,还能听见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问旁边的小伙伴,刚才那是谁,她们家真的在这吗?

三年没有回来,院内荒草丛生,屋里满是灰尘。

姜淳于双手插兜,站在门口看着蒋晴收拾。

她不是什么勤快的人,蒋晴在周家任劳任怨,那也不差多做这一点。

蒋晴做事确实是干净利索,匆匆扫了地,擦了家具,又把地拖一遍,屋里完全大变样。

趁着太阳还有个尾巴,被子抱出去晾晒去湿气霉味,再把席子刷一刷。

伺候周家父子十几年了,蒋晴已经习惯了这些家务。

等姜淳于从外面拎着两碗馄饨回来,家里几乎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

“累了吧,我给你买了你爱吃的馄饨。”

姜淳于将馄饨放饭桌上,把新买的筷子拿到水龙头上去洗。

这几年没人住,屋子里水电竟然都有。

蒋晴洗了把脸,疲惫地坐了下来,接过女儿递过来的筷子,低头小口地吃着馄饨。

她一直惦记马路对面国营饭店的这一口馄饨,皮薄馅大,加了虾米和紫菜的汤也一如既往的鲜美。

是从小吃到大的味道。

“吃个茶叶蛋,还热乎着呢。”

姜淳于殷勤地给蒋晴剥了个茶叶蛋,这些小事她还是乐意做的,毕竟房子还没过户到她手上。

她也不是想把蒋晴家底掏空,只是怕蒋晴见到周庆国恋爱脑又犯,到时候白白便宜别人。

三十多年的老房子看着普通,等拆迁,那可就不普通了。

房子她先拿到手,到时候拆迁的时候,她就要房子。给蒋晴留一套,等她被周家父子抛弃的时候,可以养老。

母女俩吃了饭,又借了隔壁,也就是刚才虎头虎脑小男孩家的煤炉子,烧了两锅开水洗澡。

五月的天气有点热,母女俩一路风尘仆仆,不洗觉没办法睡。

洗完澡,蒋晴洗衣服,姜淳于坐在廊檐下吹风。

周庆国六千块,加上蒋晴的二千块,她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海城买房子。

老破小筒子楼不考虑,去郊区乡下可以买大一点的宅基地,或者自己建也行。到时候把户口落在村里,等拆迁的时候就发了。

就算对方反悔,她户口都在村里,对方也只能咬牙认了。

这些都是姜淳于看小说学的奇奇怪怪的知识,不知道有没有用,回头打听打听。

洗完衣服的蒋晴扭头,就看见坐在廊檐下的闺女正在发呆。

小鱼的那张脸和姜志远最少有五六分相似,同样一张脸,姜志远是丰神俊朗,气质不凡。

小鱼就多了几分女孩子的柔和,明眸皓齿,如花似玉。

说小鱼像姜志远,不如说小鱼更像她那个红颜多薄命的奶奶。

她嫁给姜志远的时候,婆婆已经去世多年。

蒋晴也只是在照片中见过她的婆婆,哪怕是一张黑白照片,也漂亮的让人心生欢喜。

小鱼从小就漂亮,简直就是姜志远的命疙瘩。

她说要离婚带小鱼回海城,姜志远那个上了无数次战场的人,竟然红了眼睛。

后来,她带着小鱼走,姜志远追着火车跑了很远。

看着姜志远那副狼狈的样子,蒋晴差点就心软想回头。

“小鱼,你要不要给你爸打个电话。”

蒋晴晾好衣服,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你要去你爸那,总要提前告诉他一声,让他也好有个准备。”

最主要的是,这些年姜志远除了每个月给小鱼寄钱寄东西,父女俩几乎没什么联系。

也就是逢年过节,她会让小鱼给姜志远打个电话。

电话有时候姜志远能接到,有时候还接不到。

这对父女俩,分开后就再没见过。

她都觉得姜志远可能没那么爱小鱼,可他月月寄钱,有好吃好玩的就巴巴寄过来,也不像不爱小鱼的样子。

估计还是因为忙,之前顾不上媳妇后来顾不上孩子。

姜志远不知道小鱼在她身边过的怎么样,同样,她和小鱼也不知道姜志远的事情。

有没有再婚,有没有生孩子,职位有多高。

父子俩,比陌生人也好不了多少。

现在小鱼要去姜志远那,也不知道姜志远愿不愿意,还有姜志远的媳妇,会接受且善待小鱼吗?

电话接通的时候,蒋晴看了一眼双手插兜,无聊地踢着石子的小鱼。

确定这个孩子不肯接电话,蒋晴只能无奈地自己拿起了话筒。

每年小鱼和姜志远通两到三次电话,她都是远远地站着,从来没和姜志远说过一句话。

这次还是她们离婚后,第一次听见姜志远的声音。


“老林,你怎么又打小七。”

陶云忙松开拽着姜淳于的手,心疼地扶起地上的人,“小七,你没事吧,摔到哪了?疼不疼?”

说着,陶云将那个叫小七的,从头到脚捏了一遍,见他只是摔了一下,并没有那不妥,才松了一口气。

“老林,你是不是有病。”

陶云气的掐腰,“让你看几天孩子,你就是这么干的,你要是给小七砸出个好歹来,看你爹会不会把你打死。”

姜淳于就这么站着,看着陶云从地上扶起一个满身灰尘的少年,转身骂男人。

骂完了,又看着她慈母多败儿地对着少年的手呼了呼,还弯腰给他揉了揉两个膝盖。

十六七岁的少年笑嘻嘻地由着陶云摆弄,转头冲着身后的男人做鬼脸。

少年眉眼生的极美,有种雌雄莫辨的特殊美感。如果他衣服穿的整齐些,身上没那么多摔倒沾上的灰尘,那就更好了。

可惜!

姜淳于也不知道自己在可惜什么。

反正就是可惜。

没等她仔细打量,就见还做着鬼脸的少年突然双目圆瞪,紧紧盯着自己,喊了一声:“小仙女姐姐?”

姜淳于傻眼了,这是什么中二的称呼。

许是意识到自己喊出的是什么,少年俊脸一红,一扭身,撒腿就往回跑。一转眼就从中年男人举起的手臂下钻过,蹿进一旁的院子里。

“这个狗东西。”

陶云笑着拍打着身上沾上的灰尘,“小鱼啊,你还记得小七不。”

姜淳于摇摇头,不记得了,这个不会是陶妈妈家的哪个儿子吧?

有够淘气的。

“小时候天天和你一起玩一起睡的小七啊,你真不记得啦?”

陶云看着被大力推开的,还晃动的院门,笑着说道,“你刚走的时候,小七天天哭,要找他的小仙女姐姐。后来,我公公就把他给接回京城去了。一眨眼,你们都十二三年没见面了,不认识也正常。”

姜淳于眨巴着大眼,没说话,她是真不记得了。

起码,原主的记忆力没有这个叫小七的。

“老林,你还记得小鱼不。”

陶云拉着姜淳于,骄傲的就像这姑娘是她亲自生的,“看,老姜家的小鱼,漂亮吧,我们整个大院,就没比她再漂亮的姑娘了。”

必须是姑娘,因为在陶云心里,小七更漂亮,但是小七不是姑娘。

林箫看着面前的姑娘,半天才点了点头:“嗯,这张脸就能看出是老姜的闺女。”

陶云顿时高兴的眉飞色舞,拉着姜淳于就往旁边的一栋小楼去,边走边喊:“老姜,亚楠,你家小鱼回来啦。”

家属院前面几排都是带院子的瓦房,穿过一片大的带篮球场的花园,最后几排才是曲径通幽,有前后花园的小洋楼。

一共十二栋小洋楼,分成三排,道路两边左右各两栋,前后楼中间的距离很宽阔,砌了花坛,还种了果树。

林家和姜家就住在第一排,最东边的两栋,林家在外侧第一家,姜家在里侧是第二家也是最后一家。

看着媳妇连家门都没进,就拉着小鱼去了隔壁。身后,捡起地上扫把的林箫无奈地摇头。

这个陶云,看见小鱼都高兴的顾不上小七了,他得趁着媳妇心情好,好好治一治这小子。

都是他爹惯的,把个好好的孩子,惯的不成样子。

陶云拉着小鱼进了里面一栋小楼,很自然地推门进了院子:“亚楠,亚楠。”

“哎,来了,来了。”

一个年轻的声音应着,很快系着围裙的,年轻的姑娘边擦手边往外面跑。


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去,也不知道父母失去了她会有多痛苦。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穿书。

会不会这一切就是一场梦,只要醒了,就能回到过去,一切依旧。

可这梦,也太长了点。

从温暖的中部地区,辗转数千里,来到更温暖的南方,是什么感觉。

姜淳于就是觉得热。

原本在海城,早晚她还要需要穿个小外套,到这里恨不得短袖短裤上身。

很明显,越往南气温越高。

听说,这里的冬天都不用穿棉袄。

当然,听说只是听说,没经历过,姜淳于也不能确定。

姜淳于以为,姜志远会派人来接她,到了才知道,军区家属院就建在城里,离车站只有几张路,有专门的公交车路过。

裴景州以为姜淳于知道首长不来接她,还要去坐客车,会不高兴。

没想到姜淳于背着自己的小包,拎着装衣服的包,高高兴兴地蹿进车里。留下裴景州在后面提着最重的大包,不好意思和群众挤,半天上不了车。

不高兴是不可能的,姜志远忙的老婆生孩子都没空,没空接闺女不要太正常。

姜淳于没把自己看的很重,在她这里自己是很重要的,在别人那里重不重要她不在乎。

都穿书了,还过的兢兢业业顾左顾右的,没劲。

首先,她是姜淳于。

其次,她才是姜志远的闺女。

车上的人很多,姜淳于和裴景州上车的时候,车上几乎已经满座。

姜淳于刚刚站到车厢里张望,想找个位置坐下,就看见一个三四十岁,笑的一脸慈祥的阿姨向她招手:“小姑娘,这里有位置,过来坐。”

姜淳于左右看看,确定是叫她的,忙屁颠颠跑过去,坐到了阿姨给她让的位置上。

“谢谢阿姨。”

“不客气。”阿姨白白胖胖的一张脸,笑的像个弥陀佛,“我看你和裴连长一起的,你是他对象啊?长得可真漂亮。”

她就喜欢漂亮的小姑娘,可惜她男人不争气,生不出这么漂亮的闺女。

姜淳于忙摇头:“不是,我爸叫姜志远,我……”

“哎呦,你是小鱼啊。”阿姨一脸的惊喜,“我说长得这么眼熟呢,这张脸和你爸还真像。小鱼,还记得我不,我是你陶妈妈呀!”

姜淳于简单回想,对不起,没想起来这个陶妈妈是谁。

总不可能是她后妈吧。

“你那时候还小,肯定不记得了。”

陶云眼里带着回忆,“那时候我们还在东省呢,我们俩家住门靠门,你天天抱着小碗去我家吃饭。你还说要做陶妈妈的闺女,哄得我家老林恨不得拿儿子和你爸妈换。”

前面的另一个阿姨好奇地扭头:“陶嫂子,这姑娘你认识啊?”

“认识,这就是姜师长家的大闺女,叫小鱼,大名姜淳于。”

陶妈妈说话声音清脆而响亮,引得车上众人纷纷侧目。认识的,都想知道姜师长家的大闺女长什么样子。

一看,乖乖,这张小脸和姜师长还真像。

不认识的也想看看,师长家的闺女什么样。一扭头,老天奶奶,师长家闺女长这么好看。

没想到,师长家的闺女也和她们一样,还要挤公交回家。

陶云怜惜地捏了捏姜淳于的胳膊,“没想到,十几年没见,这孩子都这么大了。小时候多胖乎的一个孩子,现在怎么养的这么瘦。”

说到最后,陶云的眼眶都红了,看得出,她对原主是真的心疼。

姜淳于从原主的记忆里努力扒拉,总算找到了这尘封的记忆。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