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刘闪张贵人的现代都市小说《回到三国做刘禅刘闪张贵人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排骨”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有所不同。魏延身为蜀国上将,战场上取得人头无数,自然不愿被杨仪呼来唤去,于是抢先一步退入汉中。他想到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使得自己不受丞相的重用,心头顿时气愤不已。魏延突然心生一计,命人烧掉部分栈道,阻止杨仪的兵马及时撤回汉中,同时抢先向成都上表诬其谋反,此计定能光明正大地除掉杨仪!杨仪与魏延本就不睦,他得知魏延不听自己的指挥,并且阻断自己的归路,于是大发雷霆,向随行兵将称魏延谋反,同时也向成都上表称魏延谋反。在姜维的建议下,杨仪率军从槎山小道绕过那截被烧掉的栈道,这才顺利来到汉中城下。汉中城下,杨仪指着魏延大喝道:“魏延匹夫!你不听军令,烧绝栈道,这是谋反!”魏延大笑道:“我乃大汉的上将,只听命于丞相...
《回到三国做刘禅刘闪张贵人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有所不同。
魏延身为蜀国上将,战场上取得人头无数,自然不愿被杨仪呼来唤去,于是抢先一步退入汉中。他想到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使得自己不受丞相的重用,心头顿时气愤不已。
魏延突然心生一计,命人烧掉部分栈道,阻止杨仪的兵马及时撤回汉中,同时抢先向成都上表诬其谋反,此计定能光明正大地除掉杨仪!
杨仪与魏延本就不睦,他得知魏延不听自己的指挥,并且阻断自己的归路,于是大发雷霆,向随行兵将称魏延谋反,同时也向成都上表称魏延谋反。
在姜维的建议下,杨仪率军从槎山小道绕过那截被烧掉的栈道,这才顺利来到汉中城下。
汉中城下,杨仪指着魏延大喝道:“魏延匹夫!你不听军令,烧绝栈道,这是谋反!”
魏延大笑道:“我乃大汉的上将,只听命于丞相和圣上,轮不到你这小小的长史对我指手划脚!”
“魏延!由你断后,这是丞相的遗命!你不服丞相之命就是谋反!”杨仪喝道。
“丞相遗命?”魏延疑惑地盯着杨仪,略一沉思后大声叫道:“杨仪!本将忍你很久了!你少拿丞相来压我!”
“魏延不听军令,意图谋反!来人!马上杀入汉中,取下反贼魏延之首级!”杨仪大喝道。
“慢着!圣旨到!刀下留人!”
众多兵将本来就在犹豫中,忽听闻圣旨到来,急忙跪下听旨,几名宿卫军手托圣旨,向宠高声念道:
“告曰:征西将军魏延,文韬武略,屡立战功,现,升任为左将军;升任马岱为征东将军、王平为征西将军;令:魏延为主将,马岱、王平为副将,领兵2万镇守汉中咽喉。任何人等,不得有违!”
魏延回首自己的大半生,除了先皇刘备赏识自己之外,几乎所有人都不待见自己!由于杨仪经常在丞相面前搬弄是非,害得自己经常被诸葛亮“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因此常感生不逢时。
如今陛下突加封赏并以重任相托,魏延心头顿时大喜,急忙跪地拜服:“陛下圣恩!臣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马岱、王平也有升任,他们心有不解却不敢多疑,当即表示遵从圣旨。
“不可能!魏延不听军令,烧绝栈道,阻我归路,此乃谋反,理应处死,何故升任?向宠!你身为中部督,为何假传圣旨?”杨仪大怒道。
“这是陛下的旨意!杨长史若是不信,可与众将查看圣旨之真伪!”向宠厉声喝道。
朝中向来由诸葛丞相主持军务和政务,陛下从来不问军中之事,如今突然对魏延加以封赏,并且委以重任,这事谁也不会轻易相信!
吴懿、吴班、张翼、廖化、张嶷和王平等人皆上前验证,确认圣旨为真,纷纷表示遵从圣上旨意。
“向将军,陛下圣旨何时所发?”杨仪问道。
“昨日辰时所发!”向宠据实回答。
“这就对了!按行程来看,魏延反叛的奏表午时才能送到宫中。”杨仪笑道:“向将军,陛下让你过来时,是否知道魏延反叛的消息?”
“陛下未曾明言!”
“我杨仪身为丞相府长史,丞相临终将蜀中大事尽皆托付于我,绝不能让这魏延继续猖狂!”杨仪大声喝道:“给我杀!就算战至一兵一卒,务必诛杀魏延反贼!”
“大胆杨仪!你敢抗旨乎?”向宠拔剑怒斥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给我杀!”
几名士兵缓缓向前几步,他们身后数百名士兵也在蠢蠢欲动,向宠厉声喝道:“抗旨者死!”
向宠毫不犹豫地挥剑将冲在最前面的2名士卒斩杀,几名宿卫兵已将杨仪五花大绑,众兵卒再也不敢上前一步。
“圣旨到!”一骑快马火速赶来,口中大呼道:“奉义将军姜维,接旨!”
众兵将闻圣旨又到,急忙下跪。
“告曰:奉义将军姜维,升任卫将军之职。令姜维为主将,高翔、吴班为副将,引兵5000,火速救援永安城。即刻出发,不得有误!”
“臣,姜维接旨,谢恩!”
“我反对!”杨仪大怒道:“姜维何德何能?为何升任卫将军?”
“杨长史,末将只是奉命宣旨。你若有疑问,可回蜀中面见圣上!”
“昏君!昏君!”杨仪大怒,无奈被捆于马上动弹不得。
姜维、吴班和高翔率兵火速起程,一众文武官员率十万北伐士卒,扶诸葛亮灵柩继续返回成都。
魏延、马岱、王平率部进入汉中后,向宠依照刘闪的话问道:“魏将军,可知汉中之重要否?”
“汉中乃是连接成都平原和关中平原的战略要地,进可取凉州、关中之地,退则是益州的门户。”魏延拱手说道:“向将军,请代我转告陛下,臣愿以全家性命做保,汉中绝不会有失!”
向宠继续问道:“陛下还想问魏将军,如何力保汉中不失?”
魏延毫不犹豫地说道:“汉中有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陈仓道四条路线可通往关中,这些皆是易守难攻之地。我只守不攻,本部兵马即可确保万无一失。陛下信我魏延,并拨马、王二将及2万兵士相助,就算魏军长了翅膀,他们也休想攻取汉中!”
“好!魏将军,陛下托我转告你:如果你能保汉中三年不失,可封骠骑大将军之职!”
“谢主隆恩!”魏延感激涕零,再次拜服。
……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黄晧催促一次后再也没来打扰,张贵人几番催促之后,刘禅才恋恋不舍地起身。
刘禅其实跟刘闪的年龄相同,都是27岁,然而刘禅的身体已被酒色掏空。想起昨夜的春宵一刻,刘闪简直对自己的身体失望至极!
昨日那个内侍所说的“10年前”,也就是说刘禅在17岁或更小的年纪就开始了妻妾成群的生活。
刘闪对自己借用的这副中看不中用的身体极不满意,未吃早膳就画了几张图纸,让黄晧命人打造。
然而,如此简单的图纸黄晧却看不懂!
刘闪这才想到,阿拉伯数字在13世纪以后才传入中土,在这之前,用的是一种名为“算筹”的古老数字。
无奈之下,刘闪用了很多时间,终于将单杠、双杆以及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健身运动的辅助设施,所需要的尺寸完全交待清楚。
这个时代的通讯、交通完全不能跟一千多年后相比,估计诸葛亮的灵柩还得两三天才能送回成都。
刘闪极不愿做个逐渐丢失城池的亡国之君,心里一直担心着永安城的军情,可是身在成都又毫无办法。按照最快的行军速度一路强行军,就算抄近道,姜维的援军至少还需2日才能到达。
如果吴国发难,如果巩志能以4000人坚守2日,只要姜维能在城破之前到达永安,凭他的军事才能,给他的5000兵卒足以保证永安城不失。
然而,巩志能坚守2日吗?
邓芝和蒋琬都向刘闪建议,委派右中郎将宗预出使吴国探听虚实,刘闪自然应允。
崇德殿内。
“陛下,东吴兵进永安,北伐大军未归,越巂(yuè xī)郡再生叛乱,这该如何是好?”
“越巂郡?拿地图来!”刘闪疑惑地说道,他确实不知道这个郡在什么地方。
刘闪接过地图,仍是一脸的懵逼,索性起身至殿下,来到邓芝身旁问道:“邓将军,这……”
邓芝诚惶诚恐地指着地图说道:“陛下,自丞相平南之后,将南中地区分为越巂、牂牁(zāng kē)、益州、永昌、云南、兴古六郡。其中越巂郡以邛都县为治所,下辖15县,郡内约有6万余户,人口约41万人。”
“有这么多人?还仅仅是越巂郡?”刘闪不可置信地问道。
“陛下,南中六郡一共40多万户,人口总数300万左右!”蒋琬补充道。
在这个时代,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南中,竟然有300多万人口?竟然比吴国还多?刘闪大惊之余却在疑惑,诸葛丞相为何没有善加利用这块资源?
刘闪琢磨一会儿,很快就想到了原因:这个时代不像一千多年后,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多民族的观念。不论是秦代还是汉代,统治者的行政、经济中心,都在富庶的关中汉人聚集地区,谁也看不上边远“外族”的这块“不毛之地”。
诸葛亮亦是如此!他始终心系着“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对南中地区实行的是“自治”政策,除了用南中部分兵员组建过一支“无当飞军”之外,可以说对南中地区不管不顾,只要这里的“蛮夷”不造反作乱就行。
“南中”,指的是云、贵和四川南部,也就是大渡河以南;在一千多年以后,这些地方跟关中和其他地方一样,都属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主权国家!由此看来,诸葛亮对南中的各种政策是多么的狭隘!
当然,刘闪并不是否定诸葛亮的功绩,他对诸葛亮极为敬仰。刘闪正是有着一个国家多个民族大一统的思想,才不会“嫌弃”这块蛮夷之地。
刘闪发现了这么大块肥肉,对越巂郡的局部叛乱就没那么在意了,心里考虑更多的,是平乱之后的治理措施,绝不能平乱后一走了之!
“如今之计,朕以为,可令附近边城和各郡县严防死守,待北伐大军归来之后再派兵平乱,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刘闪说道,他现在已经习惯了自己是个皇帝。
“陛下,臣以为,平乱之事宜早不宜迟,迟则生变。”蒋琬上前一步说道。
“不知大将军有何高见?”刘闪问道。
“陛下,臣举荐一人,他只需引兵五千,不出一月就能凯旋!”
“何人?”刘闪欣喜地问道。
“关索!”
“关索?”
刘闪一听到关索二字,顿时震惊不已:难道真有此人?
刘闪读过的《三国志》中并无此人,而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关索在诸葛亮南征时短暂地出现过一次,此后再无关索的记载,并且后人都认为《三国演义》的可信度很低。
一千多年后的很多史学家,都认为关羽只有两个儿子:其中关平是他的义子(实为长子),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关兴是关羽的亲子,诸葛亮北伐时,关兴出任龙骧将军、左护卫使,不久后因病而死。
民间传说《花关索传》中,曾有关索的详细记载:据说关索随诸葛亮南征时,与孟获之女花鬘交锋,花鬘不敌坠马,关索不忍杀害,便放了她一命;后来关索遭擒,由于花鬘钟情于他,于是二人暗订婚约;孟获归顺之后,二人在诸葛亮的撮合下成婚。
然而,这毕竟是民间传说,其间掺杂了老百姓对关羽将军忠义之举的感慨,“关羽还有个活着的儿子”是所有百姓的美好愿望,他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
“陛下,正是关索!前将军关羽的三儿子!”蒋琬自信地说道:“关索之妻花鬘正是南王孟获之女,此次越巂的叛乱,并非孟获挑起!只要关索领兵前往,必得孟获相助,平定叛乱将指日可待!”
此时北伐大军未归,能立刻调动的,只有卫戍成都的六千兵卒,个别大臣担心成都的安全并未表态,刘闪未经考虑就命人传关索进殿。
在等待关索的时候,刘闪了解到,现在的关索正当26岁。建安24年(公元219年)关羽遇害,当时,11岁的关索已经练就一身武艺;关索流落荆州时,曾在匪徒手中救过鲍员外的三女儿,鲍家见关索年少有为,便将三女儿许配于他,此女正是传说中的“鲍三娘”。
后来,关索几经周折回到成都,承父之志欲报效汉室,便投于诸葛丞相帐下效力。
由于张苞、关兴早逝,诸葛亮不忍英雄绝后,几次北伐都没让关索同行。其实,不仅仅是关索,几位将军的后人都被诸葛亮赋予“闲职”。
张飞仅存的次子张绍,虽有一身武艺却只担任了武库令;赵云之子赵广、赵统也被要求前去守孝,守孝期满之后,仍然只负责兵器生产的闲职。
进殿拜见后,关索对南征平乱充满信心,刘闪跟诸葛亮一样,也有着相同的顾虑,问其有何要求时,关索大义凛然地表示:将兄长关兴之子关统、关彝托付给李遗照料,除此之外,再无顾虑。
原来,关羽还有一个女儿,她名叫关凤(关银屏),嫁于李恢之子李遗为妻。刘闪得知原委后自然表示同意,同时对关索的忠义十分钦佩。
同时,刘闪也在感慨:大汉有此忠义之士,何愁复兴无望?
就在关索领命而出准备散朝时,刘闪特意让膳房送来鸡汤。众臣得知,这是几十只斗鸡熬的汤后,无不欣喜万分,感激涕零。
喝过鸡汤后,刘闪没忘记巡视武库的计划。
刘闪了解到,生产制造兵器的地方人员非常复杂,考虑到向宠未归,并且卫戍成都的兵卒已被关索带走,刘闪担心自己遇上影视剧中的行刺事件,让黄晧准备了一驾普通的马车,顺利出宫后直奔武库。
诸葛亮在世时,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本应负责管理宫廷事务和兵器生产、储藏等事务的的“少府”只能处理一些宫内的闲杂之事。
虽然“没有”少府,诸葛亮仍然按照先汉的旧制,设置了“考工令”、“佐弋令”和“武库令”。其中“武库令”专门负责兵器的储存和发放;“考工令”则负责生产刀剑甲胄和攻城器械,“佐弋令”专门负责生产弓弩。
现在的武库令,正是前面提到的张绍,前“车骑将军”张飞的次子。
张绍自然认得刘禅,简单的行礼后,张绍向刘闪介绍了当前各种兵器的数量和性能。
现在的大汉主要以步兵为主,武库内多是刀、剑、长矛、戟、弓箭和弩等常用轻型兵器,现有数量仅够装备1万士卒。
刘闪毕竟来自一千多年后,他对那些近身作战的刀、剑、矛不感兴趣,详细询问了士兵常用的轻弓和重弩的射程。
据张绍的介绍,弓兵常用的普通弓,如果以箭雨的形式呈抛物线射出,其最远距离约在120米左右;如果要精确射击,其有效距离不会超过30米。当然,这只是针对普通士卒,一些臂力惊人的壮卒或将军则另当别论了。
弩比弓箭强得多,但是制造过程繁琐,它的数量也少。弩的张力以“石”为单位,最强的弩张力约为8石,其射程约在280米左右。再强些的则是“蹶张弩”,其射程也不过450米。
这些数据让刘闪有些失望,自己曾看过一些纪录片,里面提到秦、汉时期,有一种射程和杀伤力更强的“床弩”,可自己提出这个词时张绍却一脸的懵逼。
出蜀栈道,狭窄难行,武库内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刘闪没有见到传说中的“诸葛连弩”和“木牛流马”,心头很失望,怀疑是不是历史记载有误。
刚才与张绍交流的过程中,刘闪感觉到极大的障碍,暗想是不是应该将一千多年后的各种计量单位,如“公斤”、“米”、“牛顿”等等全照搬过来。
回宫的途中,刘闪注意到满大街都有女子在活动,各个年龄都有,并不像自己了解到的“封建社会”。
其实,在先汉以及现在的三国时代,女性相对还比较自由,其地位远远高于其后的许多封建王朝,因为儒家礼教对女性的禁锢教条,还只在初级阶段。
汉武帝时期,他不分尊卑和性别任用人才也是一大执政特色。“三从四德”、“三贞九烈”等思想是从宋代才开始兴起,明、清时期到达顶峰,相对于这些时期,汉代的女子,确实比较幸运。
回宫后,刘闪直奔张皇后所在的永宁殿。
这不是刘闪想看看张皇后有多丑,而是她的弟弟张绍向自己提了个“不情之请”:想为姐姐求一封“废后”的诏书和“休妻”的休书!
历史上可能没有这些记载:朝中现在的张皇后名叫张星彩,她是张飞的大女儿,张绍的姐姐;而那个名叫张星忆的张贵人是张飞的小女儿,是张绍的妹妹。
很明显,张绍已经知道,自己的姐姐虽然身为皇后,却入宫十年未得到宠幸,就算贵为皇后又如何?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载,“少府”应该是下属官员最多的官职,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管、乐府、考工、左戈、居室、园匠、东、西织等等。其中很多是宫内杂职,但左戈和考工属军械生产。
十月的成都秋风瑟瑟。
天刚蒙蒙亮,成都城外十里,官道上,穿越而来的刘闪披麻戴孝,身后的一百多名官员面色悲怆,满朝文武都在寒风中迎候诸葛亮的灵柩归来。
诸葛丞相灵柩归来的消息,迅速传遍成都的大街小巷,城内笼罩着悲哀的气氛,数千百姓泪流满面,自发地扶老携幼出城跪迎。
“前后出师表,千秋绝唱泣鬼神;古今谟臣心,一样精忠昭日月。”
“用兵于帷幄,治国于掌心,鞠躬尽瘁,曾定据蜀三分策;隆中之隐士,人间之卧龙,死而后已,每惜伐魏六出功。”
……
这些后世传诵的诗词,以及曾经学过的《出师表》和诸葛亮的临终手书,这些都让刘闪比刘禅更加了解诸葛亮的一生。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
这是诸葛亮的临终遗言,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中重臣,竟能如此的光明磊落,刘闪心头不禁感慨万千。
前方几十面祭旗渐渐升起,顿时哀乐声声,银环飞舞,纸钱漫天。
几十名随诸葛亮出征的将领身着白衫,扶着灵柩缓缓而来;后方,数万将士身着黑衫,腰系白麻,早已泣不成声。
见到迎侯的刘闪和朝中重臣,扶柩队伍和十万北伐将士长跪不起。
“
苍天啦,你为何急匆匆将他将于秋风;
大地啊,你为何急匆匆将他揽入怀中;
情愿一死,换他的生;
好让咱将士再出征;
鞠躬尽瘁谁能比;
一生洁白谁能及;
苍天你太不公啊,大地你太绝情;
空留下八阵兵图和瑶琴;
蜀国交付于何人;
生生痛死蜀人心;
……
”
忆起这首后世的歌曲,刘闪突然泪流满面,不顾一切地奔向诸葛亮的灵柩。这一刻,他不是刘禅,而灵柩中的遗体却是自己的相父。
“陛下!”杨仪跪地痛哭道:“丞相临终留有语,遗体不入成都,不设祭祀,随地而葬。”
“随地而葬?”刘闪擦干眼泪,疑惑地问道,很快就明白了诸葛亮的用心。
春秋时期
刘闪想尽快熟悉宫中的地形,他漫无目的地拐了几个弯,径直往一处大殿走去,黄晧领着几名内侍和婢女紧跟身后。
“陛下,前面是披香殿,是要见张贵人吗?”黄晧小心地问道:“要不要……小奴去通传一声?”
“呃……昨夜的……嫔妃是何人?”
“陛下,昨夜正是张贵人。”
“这个张贵人是何来历?”刘闪停下脚步,然后大胆地问道,心里却嘀咕着,黄晧应该不会起疑吧。
“陛下整日操劳,想必不记得了!”黄晧躬身说道:“陛下,张贵人乃是前西乡候、车骑将军张飞之女,名叫张星忆;她侍奉陛下已有六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昨夜,张贵人光溜溜地退出被窝,这个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刘闪欣喜地说道:“好!就去披香殿!”
刘闪说罢,两名内侍快步前去通传。
“臣妾,见过陛下!”
“孩儿,拜见父皇!”
披香殿内,两个孩童和几名女婢跪地相迎,张贵人微蹲作揖行礼,刘闪吞了口口水,迫不及待地抓住张贵人的手。
肤若凝脂,肌肤似雪,或许是第一次碰女人的原因,刘闪刚刚触到张贵人的手,真有一种触电的感觉!
刘闪没见过真正的张飞,只能忆起影视剧中张飞的模样。他实在难以想象:传说中五大三粗的猛将张飞,竟然有此温婉秀丽的女儿!
刚才两名孩童称自己为“父皇”,想必他们都是张贵人所生,刘闪感到很意外:如此年轻的张贵人,竟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不知用了什么秘方,身材恢复得极好,如同普通少女一般,完全不像生过孩子的女人。
“以后,不必行此大礼!”刘闪略有不悦,他极不喜欢那种见人就跪的礼仪。
“我……朕……跟张贵人聊聊,你们都别过来!”
刘闪说罢,几名婢女赶紧将两名孩童带往殿外的花园,黄晧和几名内侍,则老老实实地在殿外等候。
刘闪轻轻地揽着张贵人来到榻边,手上稍稍用了点力,张贵人顺从地躺在床上;看着她身上美艳的汉服,刘闪却不知从何处下手,突然想起那张看不懂的遗表。
“我能相信你吗?”刘闪强忍着内心的躁动,犹豫着问道。
“陛下,臣妾……”
“算了,你帮我念念吧!”刘闪郑重地将白绢交给张贵人,然后说道:“这是诸葛……呃……相父临终时的手书。”
张贵人也不再迟疑,起身后捧着遗表,大致扫了一眼,然后抑扬顿挫地朗声念道: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皇,布仁恩于宇下……”
这份遗表类似于文言文,刘闪清楚地记得并无标点符号,他实在想不通,不知张贵人是如何准地“断句”!当然,刘闪能理解这封遗表里意思,张贵人念完时,他已经红了眼眶。
“爱妃,你既是三叔的女儿,也是……”刘闪说着,突见张贵人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刘闪也没在意,继续问道:“依你之见,朝中之臣,我应该相信谁?”
“自古以来,后宫不得干政。”张贵人恢复正常后柔声说道:“陛下该信任谁,丞相早有言明。”
“早有言明?”刘闪有些疑惑,又想起上学时曾背诵过的《出师表》,其中某些章节仍然记忆犹新。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刘闪快步走出屋外,正想让黄晧传这几人去宣室殿,却见一名信使飞奔而来。
“报……陛下,征西将军魏延,有急表上奏!”
果然来了!刘闪诡异地笑着。
“传众臣,崇德殿议事!”刘闪胸有成竹地说罢,几人一同前往崇德殿。
崇德殿内,众大臣刚刚离开又再度返回,一名近臣宣读了魏延的奏表:
“征西将军,南郑侯,臣魏延,诚惶诚恐,顿首上言:杨仪自总兵权,率众造反,劫丞相灵柩,欲引敌人入境。臣先烧绝栈道,以兵守御。谨此奏闻。”
此时,吴太后没在殿上,刘闪感觉轻松了许多,他并不关心这份奏表的内容,只是拐弯抹角地问了几个不相关的问题,知道了几个大臣的姓名和职位,众臣对此并未生疑。
就在众臣议论纷纷时,又有杨仪的奏表传来,他却在奏表中说魏延谋反。
杨仪和魏延都称对方造反,这下殿上可热闹了,众臣一致认为魏延在诬陷杨仪,好几个大臣甚至以全家性命为杨仪做保。
殿上众臣议论了很久,刘闪对此并未表态,只是要求认识的蒋琬,将国内当前的人口户数、粮食产量、赋税征收、士兵招募、官员配置等情况,整理汇总后尽快送到宣室殿。
刘闪伸了个懒腰,黄晧就像刘闪肚里的蛔虫一般,秒懂了刘闪的意图,大声呼道:“退朝!”
此时已到中午,刘闪却还没吃早饭!
看来,想做个“勤政”的皇帝还真不容易!
刘闪不知道哪里可以吃到饭,他也懒得问黄晧,径直往披香殿走去,看能否在“熟悉”的张贵人那里蹭到一顿吃的。
黄晧确实很会办事,刘闪还没来得及跟张贵人套近乎,午膳就已经送来,共有36道菜,多数是珍稀肉食,另有少量的面饼和羹汤。
张贵人仿佛有事要离开,刘闪却想与她边吃边聊,顺便交流一下“感情”,执意让她坐下,并差婢女将两个孩子一同带来。
刘闪早就饿了,更想品尝一下宫里的御膳,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两个孩童刚拿起筷子,却被张贵人给止住了。
原来,按照几百年前高祖传下来的规矩,皇帝以及各级妃嫔的膳食,各有不同的标准!刚刚送来的是皇帝的午膳,他们自然不能吃。
“都快吃吧,以后不会有这些规矩!”刘闪正色说道,张贵人和两名孩童一再谢恩,这才拿起筷子。
几人吃饭的过程中,刘闪旁敲侧击地了解到,这两名男童确实是张贵人所出,其中大一点的叫刘瑶,现在已经5岁;年龄稍小的叫刘琮,现在刚好3岁。
天子的御膳确实美味,刘闪的肚子涨得圆滚滚的,也没了对张贵人动手动脚的兴致,这才慢慢地逛遍了皇宫各处。
此时的大汉皇宫,其规模并不大。目前已建好的只有建章宫,崇德殿、宣室殿、披香殿、承德殿等几十处设施,全都挤在建章宫内。
由于刘备称帝至今只有13年,其人力、财力和物力自然比不上魏、吴两国,更不可能与鼎盛时期的大汉相比,加之近来征战不断,成都的皇宫有此规模已是不易。
宣室殿内,刘闪享用美味的晚膳后,正在无所事事时,一名内侍躬身托着盘子过来。
盘里整齐地放着十几个通体黑色、刻有金色文字的木牌,刘闪自然知道是什么,心头一喜,正要行使自己的特权时,这才发现不认识上面的文字。
“张贵人!”
“陛下,请问……哪个张贵人?”内侍小心地问道。
“除了张星忆,难道,还有几个姓张的?”
“禀陛下:姓张的妃嫔,共有三位。除了张星忆之外,还有一位,是前年选秀之后册封的张兰贵人,另一位,也是前“车骑将军”张飞之女,她就是张皇后。”
“张皇后?”刘闪疑惑地问道,他从不知道自己还有个皇后,并且盘子里只有两个看起来像“张”字的牌子。
“十年前,陛下曾交代过,不要把她的牌子拿过来。”
“哦?十年前?我……朕说过吗?”
“陛下,小奴不敢妄言!”
“朕倒是忘了这事!”刘闪见这名内侍一直低着头,于是问道:“你告诉朕,这到底怎么回事?”
“这……听说……她长得丑,所以……”
“就张星忆,你先下去!”
“陛下,去披香殿,还是承德殿?”
“披香殿!”
这名内侍不再多问,躬身退出后,刘闪又觉得奇怪,这难道跟电视上演的不一样?难道皇帝临幸妃嫔,不都在自己的寝宫吗?
其实刘闪不知道:在清代以前,皇帝既可以在自己的寝殿过夜,也可以去任意嫔妃处。由于明朝嘉靖年间发生过一次“宫女起义”事件,从此之后,那些皇帝都吸取了教训,再也不敢随意“乱跑”。
在很多清代的影视剧中,经常有皇帝随意到嫔妃处过夜的剧情,其实,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夜,熟悉又陌生的张贵人。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刘闪初尝女体的纷芳,深深地沉沦在温柔厢中不能自已。
张绍跟他父亲张飞一样,身怀一身武艺。他从未想过靠自己当皇后的姐姐光耀门楣,何况是个不得宠的皇后,别人不在背后说闲话就不错了。
刘闪也好女色,也喜欢妃嫔成群,但是,他会尊重每一个女性,他现在成了皇帝,却不会在意什么“政治婚姻”。
刘闪心里千万遍地骂着刘禅,同时也在庆幸,幸好张绍是向自己提出请求,而不是真正的刘禅。
就算刘禅与张星彩是“政治婚姻”,就算张星彩长得再丑,就算自己再不喜欢她,也不该让她在宫中悲苦地度过一生。如果喜欢她就应该尊重她,如果不喜欢就及早放手,还她自由。
对刘闪来说,张绍的请求合情合理。
从春秋战国到现在的三国时期,甚至在宋代以前,女性的社会地位都较低,她们大多数都对婚姻非常忠诚。同时,整个社会对女性二嫁、三嫁甚至多嫁持着包容态度,她们也不会被人嫌弃。
在这个时期,上到诸侯之家,下到平民百姓都有“男尊女卑”的观念,但还没有其他朝代那种严重的“贞操”观念。
就如现在朝中的的吴太后,吴苋,她的第一任丈夫是益州牧刘焉之子刘瑁,第二任丈夫才是先主刘备。
汉武帝刘彻的外祖母先,她是嫁给一个姓王的男子,生了他的母亲,此后又改嫁给一个姓田的,生了一个叫田公式的儿子。
汉武帝的母亲嫁给太子时也是再婚,刘彻当了皇帝之后,不但把他母亲和她前夫所生的女儿,也就是他同母异父的姐姐迎到宫中,还把他外祖母改嫁后生的那个田公式任命为丞相。
东汉光武帝刘秀,身为皇帝,还亲自为他的姐姐物色后夫。由此可见,皇家都把女性再婚看得很平常,民间更是如此。
秦代末期,有一个叫做张负的富翁,他的孙女张氏前后嫁了五个男人,嫁一个死一个,所以谁也不敢娶她。有一次,一名男子帮助别人家办丧事时被张负看见,张负认为他相貌出众,就把孙女嫁给了他。
对这个男子来说,张氏是她的第六任丈夫。然而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男子名叫“陈平”,他是大汉的三朝元老,为刘邦打下大汉江山,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一千多年后,网上经常流行着“东吴萝莉控,曹魏爱人妻”的笑话,这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侧面印证。
东汉时期班固的妹妹叫班昭,作了一篇《女诫》,也就是女人的行为准则。她在里面写道:“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也就是丈夫再娶天经地义,妇女再嫁不合规矩。
然而,这种观念的影响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它的影响相当有限。直到从宋代末年、元、明、清时期,女性的“贞洁”观念,才逐渐被一些读书人奉为准则,而且影响广泛,也影响到当时法律制度。
永宁殿。
刘闪让黄晧在外等候,自己独自进入殿内,里面仍然空无一人。此时已是晚膳时刻,却没有人送膳过来。
殿后的园边,那个婢女正坐在绣架旁痴痴地发呆,刘闪走到她身后也浑然未觉。
“咳……”刘闪问道:“张皇后何在?”
婢女听到刘闪的声音,惊慌失措地回过头,看清来者是刘闪之后,赶紧作揖行礼:“臣妾……见过陛下……”
刘闪想起,昨日张贵人见自己时并未下跪,她只是作揖行礼,此时这名婢女也未下跪,她肯定不是婢女!
“她刚才称自己为“臣妾”?难道……她就是张皇后?”
刘闪伸手抬起她的下巴,这人却使劲地低着头,不想让刘闪看到自己的面部。
刘闪索性伸出双手,用力捧起她的脸蛋,正是那张圆圆的,并且肉嘟嘟的娃娃脸,摸起来特别舒服,模样甚是可爱。
“没想到!真没想到!朕的皇后竟然如此可爱!”刘闪大笑道,不容分说就拉着张星彩步入殿内。
此时,四名婢女刚好送晚膳过来,刘闪不禁微皱眉头:张贵人的晚膳是12道菜,这里却只有4道菜,皇后的晚膳,怎会比贵人还少?
“这是怎么回事?”刘闪问道。
“陛下……”四名婢女赶紧下跪,全身瑟瑟发抖,却没敢说一句话。
“到底怎么回事?”刘闪怒道。
“陛下饶命……”几名婢女吓得趴在地上,只是不停地求饶。
“陛下,这是王贵人身边的婢女,请别为难她们了!”张皇后轻声说道,然后让几名婢女起身。
刘闪还想问话,外边又有四名婢女送膳过来,待她们进殿后,刘闪发现这几人很面熟,应该是张贵人身边的婢女。
几人行礼后,张皇后示意他们回去,看着桌上的八个盘子,黯然地说道:“若非王贵人和妹妹施食,臣妾……恐怕……在十年前就饿死了……”
刘闪猜到了事情的缘由,长叹口气,捧着张皇后圆圆的脸蛋,擦着她眼角的泪水说道:“星彩,是朕不好,苦了你了!”
“陛下,这就是臣妾的命,自己长得丑,怨不得别人!”张星彩的眼泪哗哗往下掉,哽咽着说出自己入宫后的遭遇。
建兴元年,刘禅继位,他按照相父诸葛亮和众臣的意愿,与从未见过面的张星彩成婚,并且当日就诏告天下,将刚刚成婚尚无子嗣的张星彩立为皇后。
成婚当晚,刘禅极不喜欢身形“臃肿”并且脸如“圆盘”的张星彩,当场就破口大骂,她自然不敢争辩。
刘禅大骂后并未作罢,任性地将张星彩晾在一旁,顺手拉过身旁的婢女王媛,在本该属于皇后的永宁殿内同寝。
在这之后,刘禅每次来到永宁殿,他都与王媛同寝;一年一度的选秀之后,有了新欢的刘禅就将王媛抛在脑后,并发出口谕:“以后再也不想见到张星彩的牌子!”
九个月之后,王媛诞下一子。由于这个孩子是刘禅的长子,母凭子贵,王媛便被封为贵人,自此迁往合德殿。
在这之后,宫中上下都知道张星彩不受宠信,就开始慢慢扣减她的膳食和布匹丝帛等物。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刘禅知道此事也不闻不问,于是越发猖狂,直到完全扣掉,并且瓜分她该有的一切物品和膳食。
王贵人自然知道此事,她考虑到自己也失宠,因此不敢声张,更不敢为自己曾经的主人叫屈,只能悄悄地把自己的东西都分一半给她。不过,王贵人送去的铢钱,张星彩一个也没收。
按照汉代的礼制,嫔妃每月都有自己的俸禄,会按时发放相应的铢钱,唯独皇后没有,因为皇后本来就是六宫之主。
如果受皇帝喜爱的皇后,宫里的妃嫔都会巴结,都会想方设法地送钱送物,而张星彩却不同。
张星彩入宫时只有少量的嫁妆,由于不被皇帝喜爱,自然没有自己的府库,殿里的婢女都觉得跟着她没有前途,早就散得一个不剩。
几年后,张星彩之妹张星忆也嫁入宫中,因相貌深受刘禅的喜爱,经常获得临幸,诞下皇子刘瑶之后也被封为贵人。
然而,张星彩顾及到自己妹妹的前途,一再要求并以死相逼,让她千万不要在刘禅跟前提起自己的任何事情。所以,刘禅早就忘了张贵人也是张飞的女儿,更不记得她还有个姐姐。
张星忆入宫之后跟王媛一样,每次送来的膳食或丝帛等物品,她们都会给姐姐送去一些。
刘闪突然想,起前几日,自己在张贵人面前提到“三叔”张飞的时候,她的神色有点不对劲,原来是这个原因!
张星彩怕刘闪看到自己的脸,始终低着头,过了好一会儿,她擦干眼泪后起身行礼:“陛下,天色不早了……”
刘闪微微有些不悦,强忍着心里的怒火,一把抓住她的手说道:“不!今晚朕就在这里!”
“陛下,臣妾……这……”
“皇后!”刘闪揉捏着她胖嘟嘟的脸蛋说道:“今晚,你将是朕真正的皇后!”
“啊……陛下……这里没有婢女……听说……要沐浴……”张星彩惊慌失措地说道,胖胖的脸蛋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没婢女正好,我帮你沐浴!”刘闪笑呵呵将张星彩按在凳子上坐下,然后说道:“饿了吧,先吃点东西!”
“黄晧!”刘闪坐下后大声叫道。
黄晧闻声,赶紧跑过来,刘闪厉声喝道:“你看清楚!让所有人看清楚!这是朕的皇后!明白?”
“陛下,小奴……马上去安排。”黄晧诚惶诚恐地说道,豆大的汗珠不停地落下,他从没见过刘闪发这么大的火。
“还有!在这十年里,不论是谁,不论他拿了皇后多少东西!明天9点……呃……巳时以前,所有东西必须全部还回来!明白?”
“诺……”
黄晧退出殿外,刘闪紧贴着张星彩坐下,拿起一大块羊排塞到她的嘴里,张星彩赶紧用手握住,吱吱唔唔地说道:“陛下……臣妾……”
“别怕,你就算吃得再胖,还是我喜欢的皇后!”刘闪呵呵笑道,也抓起一块放到自己嘴里。
张星彩双眼通红,仍然不敢抬起头,忐忑地吃着刘闪给自己的牛排。
少时,12名婢女带着崭新的生活用品急匆匆赶来,她们将物品分别放置妥当后,其中两人站在殿门口,两人在张星彩身后待命,其他人小心地分头打扫寝殿。
历史上,刘禅的长子刘璿,确实是王贵人所出,而不是第一个张皇后(敬哀皇后);张飞的两个女儿先后都嫁给刘禅为妻,其中长女被封为敬哀皇后,238年病逝;次女入宫诞子后封为贵人,然后被封为皇后,史称“张皇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