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买上一碗。
“张叔,来一碗豆腐脑,多放点儿卤汁。”
说话的是住在巷子中间的小周,他是个程序员,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只有清晨这一碗豆腐脑,能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
“好嘞!”
老张头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给小周盛好豆腐脑。
小周接过豆腐脑,坐在石凳上吃了起来。
“张叔,您说这拆迁要是真的,以后还能吃到您做的豆腐脑吗?”
老张头笑了笑,“傻小子,就算巷子拆了,我这豆腐脑摊也不会散。
大不了换个地方,只要你们想吃,我就一直做。”
小周听了,心里暖暖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槐花巷的这一碗豆腐脑,就是他最温暖的慰藉。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老张头的豆腐脑也卖得差不多了。
他收拾好摊位,推着三轮车往家走。
一路上,看着熟悉的巷子,心里满是感慨。
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知道,只要有这些老邻居在,生活就不会失去色彩。
第二章:裁缝铺的针脚在槐花巷的中段,有一家小小的裁缝铺,门头上挂着一块有些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 “刘氏裁缝铺”。
裁缝铺的主人是刘阿姨,她今年五十岁,继承了父亲的手艺,在这个铺子做了三十年的裁缝。
裁缝铺的门面不大,里面却摆满了各种布料、剪刀、缝纫机。
靠墙的位置有一排木质的衣架,上面挂着几件已经做好的衣服,有传统的中式旗袍,也有现代的西装。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整个铺子增添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这天上午,一位年轻的姑娘走进了裁缝铺。
她穿着一件有些破旧的连衣裙,脸上带着一丝羞涩。
“阿姨,我想做一件新衣服。”
姑娘说道。
刘阿姨抬起头,微笑着打量了一下姑娘,“好啊,小姑娘,想做什么样的衣服?”
姑娘从包里拿出一张照片,“我想要做一件和这张照片上一样的裙子。
这是我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她去世得早,我一直想有一件和她一样的裙子。”
刘阿姨接过照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一件很经典的款式,我可以做。
不过,现在这种布料不太好找了,我得去市场上看看能不能淘到合适的。”
姑娘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真的吗?
阿姨,太谢谢您了!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