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商品列表,格式简单粗暴:商品名称:悲伤的碎片(编号:S-001) 来源描述:失恋后第一个雨夜的产物,轻度,包含但不限于怅然若失、自我怀疑。
标价:10元商品名称:微弱的喜悦(编号:J-003) 来源描述:加班后发现楼下还有最后一班公交车,短暂,转瞬即逝的小确幸。
标价:5元商品名称:交通拥堵的愤怒(编号:A-007) 来源描述:早高峰被堵在立交桥上一小时,包含烦躁、焦躁、想骂人(已做脱敏处理)。
标价:8元……我一开始以为是某种新奇的心理测试或者行为艺术网站,直到我看到“标价”和那个小小的“购买”按钮。
(卖记忆?
还他妈是情绪记忆?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我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
这玩意儿比我在论坛里看过的任何都市传说都离谱。
知识、技能的记忆还能理解,情绪这玩意儿也能像商品一样买卖?
“悲伤的碎片”?
“微弱的喜悦”?
听起来就像劣质香水的名字。
我往下滑了滑,商品种类还挺多,从几块钱的“考试前的紧张”到几十块的“项目成功后的成就感”,甚至还有标价几百上千,描述语焉不详的“???”。
(这网站的运营者,脑子还好吗?
还是说,我的脑子先不好了?
)就在我准备将这玩意儿当成一个恶劣玩笑关掉时,房东太太的头像又在微信列表里跳动了一下,提醒我她依然在线,并且耐心有限。
低头看了看手机钱包里仅剩的两位数余额,再看看窗外那没完没了的雨,一种混杂着自嘲和绝望的情绪涌了上来。
(反正都这样了,试试呗?
还能被骗走不成?
我这几十块钱,大概也就够骗子喝杯奶茶?
)我选中了那个标价最低,描述也最贴近我日常状态的——“交通拥堵的愤怒(编号:A-007)”。
“烦躁、焦躁、想骂人。”
(这不就是我每天挤地铁上班(失业前)和现在看着房东催租消息的心情写照吗?
简直量身定做。
)我点了“购买”按钮,用仅剩的八块钱完成了支付。
几乎在支付成功的瞬间,手机屏幕猛地闪烁了一下,不是那种程序卡顿的闪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