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我哥用犯罪心理学帮我找校园失物抖音热门最新章节列表》,由网络作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或者将物品交给图书馆管理员或失物招领处。”他指了指楼梯口的方向:“你去问过管理员和失物招领处了吗?”我沮丧地摇头:“问过了,都说没有收到。”“意料之中。”他并不意外,“这意味着‘责任心驱动型’的可能性降低,或者,拾获者还没来得及送过去。但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后者的可能性也在降低。”“那……还有什么类型?”“‘价值判断型’。”他继续说,“这类人会评估物品的价值。如果他们觉得画集很值钱,可能会产生贪念。但如前所述,变现难度大。如果他们觉得这些东西不值钱,或者处理起来很麻烦……”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我。“会怎么样?”我追问。“可能会选择最省事的方式处理掉。”“处理掉?!”我惊呼,“扔了?!”“有可能。”他点点头,“比如,随手丢进垃圾桶,或者...
《我哥用犯罪心理学帮我找校园失物抖音热门最新章节列表》精彩片段
或者将物品交给图书馆管理员或失物招领处。”
他指了指楼梯口的方向:“你去问过管理员和失物招领处了吗?”
我沮丧地摇头:“问过了,都说没有收到。”
“意料之中。”
他并不意外,“这意味着‘责任心驱动型’的可能性降低,或者,拾获者还没来得及送过去。
但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后者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那……还有什么类型?”
“‘价值判断型’。”
他继续说,“这类人会评估物品的价值。
如果他们觉得画集很值钱,可能会产生贪念。
但如前所述,变现难度大。
如果他们觉得这些东西不值钱,或者处理起来很麻烦……”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我。
“会怎么样?”
我追问。
“可能会选择最省事的方式处理掉。”
“处理掉?!”
我惊呼,“扔了?!”
“有可能。”
他点点头,“比如,随手丢进垃圾桶,或者塞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我的心又沉了下去。
“还有一种,‘环境干扰型’。”
他补充道,“拾获者本来打算处理,但中途被其他事情打断,或者暂时改变了主意,将物品临时放置在了某个地方。”
我的天,这也太复杂了。
“所以呢?”
我感觉脑子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到底该去哪里找?”
他没回答,而是拿出手机,调出了华夏大学的校园地图。
然后,他开始在地图上用手指指点点,嘴里念念有词。
“图书馆三楼是主要‘案发区域’。
拾获者离开图书馆的可能路径有两条主通道,三个消防通道。”
“拾获者的身份,大概率是学生。
活动范围主要在教学区、宿舍区、食堂。”
“基于‘价值判断’和‘环境干扰’模型,潜在的‘抛弃点’或‘临时存放点’应该具备以下特征:一,相对隐蔽;二,方便丢弃或放置;三,位于拾获者日常动线的合理范围内。”
他一边说,一边在手机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画圈。
红色的圈代表高风险抛弃区(如垃圾桶集中点,偏僻角落)。
黄色的圈代表中风险临时存放区(如图书馆内部不易察觉的死角,教学楼的闲置储物柜)。
绿色的圈代表低风险但仍需排查的区域(如拾获者可能返回的宿舍楼下的公共区域)。
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个逐渐成型的“
校园失物风险分布图”,我目瞪口呆。
这……这简直就像是……警方在分析犯罪分子的藏匿地点!
“好了。”
他收起手机,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
“根据热力图分析,结合我对校园环境的熟悉程度,以及对典型学生行为模式的推断,我预测,物品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三个区域。”
他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图书馆三楼靠近消防通道的那个废纸回收箱。”
“第二,教学楼B座通往天台的楼梯间杂物堆。”
“第三……”他顿了顿,看向窗外远处的一个方向,“东门外那排共享单车停放点旁边的绿化带深处。”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废纸回收箱?
楼梯间杂物堆?
校门外的绿化带?
这跟我丢失物品的地点和方式,八竿子打不着啊!
“哥,你确定吗?”
我难以置信地问,“这……这听起来也太离谱了。”
“逻辑推导的结果。”
他推了推眼镜,语气斩钉截铁,“概率最高的地方,往往隐藏在意想不到的细节里。
走,我们先去第一个点。”
看着他率先走向消防通道的背影,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
用犯罪心理学侧写来找校园失物?
我哥,怕不是个天才……或者疯子吧?
4 第一个目标点!
失望与转机章节四:第一个目标点!
失望与转机消防通道的门虚掩着,里面光线昏暗,只有一盏应急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一股陈腐的灰尘味扑面而来。
通道尽头,果然放着一个半人高的蓝色塑料桶,上面贴着“废纸回收”的标签。
我哥走过去,毫不犹豫地伸手就往里掏。
“喂!
哥!”
我吓了一跳,“这……这里面都是垃圾啊!”
“是废纸。”
他纠正道,“而且,根据我的推断,如果拾获者认为手稿是废纸,这里是逻辑上最便捷的丢弃点之一。
隐蔽,且符合‘废纸’的归类。”
我看着他修长干净的手指在各种废弃的草稿纸、旧报纸、广告传单里翻找,胃里一阵翻江倒海。
那可是我那个有洁癖、做实验都要戴三层手套的哥哥啊!
为了我的画集和手稿,他居然……我心里既感动,又觉得这画面实在太诡异了。
他翻得很仔细,几乎把回收箱里的东西都掏出来检查了一遍。
结果……“没有。”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虽然我觉得根本拍不干净),表情没什么变化。
意料之中的失望。
我叹了口气:“我就说嘛,怎么可能在这里……别过早下结论。”
他打断我,“排除一个错误选项,意味着我们离正确答案更近了一步。
信息量增加了。”
好吧,不愧是搞科研的,连找不着东西都能说得这么有哲理。
“下一个目标点,教学楼B座,天台楼梯间。”
教学楼B座离图书馆不算远,步行大概五六分钟。
楼里的灯大部分已经关了,只有走廊的应急灯亮着。
我们摸黑爬到顶楼,通往天台的门锁着,旁边的楼梯间果然堆放着一些杂物。
几张废弃的桌椅,一些破旧的纸箱,还有一堆不知道是什么的布料。
角落里积满了灰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霉味。
“这里……”我看着这片狼藉,有点犹豫,“真的会有人把东西藏在这里吗?”
“‘藏’的可能性不大,更可能是‘临时放置’。”
我哥一边说,一边再次开始了他的“勘查”。
他先是扫视了整个空间,然后重点检查那些容易随手放置物品的平面,比如桌子面,纸箱顶部。
他还特别注意了那些缝隙和角落。
“如果拾获者当时手里拿着东西,比如一杯奶茶,或者接了个电话,他/她可能会下意识地把袋子放在旁边的某个地方,想着‘等一下再处理’。
但随后可能因为匆忙离开或其他原因,忘记了。”
他的手指划过布满灰尘的桌面,留下清晰的痕迹。
他又弯腰查看桌子底下和纸箱后面。
这一次,我没再抱怨,只是紧张地盯着他的每一个动作。
虽然希望渺茫,但万一呢?
万一我哥那套听起来神乎其神的“侧写”真的靠谱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楼梯间里只有我们两人粗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翻动杂物发出的细微声响。
最终,我哥直起身,摇了摇头。
“也没有。”
我的心彻底凉了半截。
两个最有可能的地点都排除了。
难道真的……被当成垃圾扔掉了?
或者被某个不怀好意的人拿走了?
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哥……”我的声音带着哭腔,“是不是……找不回来了?”
他沉默了一下,看着我。
那双总是冷静锐利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
东西,只在特定圈子里有价值,想快速变现不容易。
手稿……对别人来说,大概就是一叠废纸。
“可能……画集稍微值点钱?
手稿……应该没人要么。”
“很好。”
他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地写着什么。
“帆布袋的特征?
除了米色和乐队Logo。”
“呃……有点旧了,边角有点磨损,带子是深棕色的。”
“今天图书馆的人流量如何?
你离开座位时,周围熟悉的人多吗?”
“下午人挺多的,都是期末复习的学生。
我不确定有没有认识的人注意到我……你离开座位去洗手间和打水时,返回座位的时间间隔大概是多久?”
“去洗手间可能……五六分钟?
打水很快,两三分钟吧。”
……他就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问得极其细致。
时间、地点、人物、物品特征、环境因素、我的情绪状态……仿佛我不是丢了东西,而是卷入了一场什么复杂的案件。
我从一开始的抓狂,到中间的懵逼,再到后来的……麻木。
我哥他,是认真的。
他真的在用一种我无法理解的方式,来“侦破”我的失物事件。
等他问完所有问题,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
他合上本子,推了推眼镜。
“初步分析完成。
走,我们去‘案发现场’。”
<“……”我感觉自己像个被牵着鼻子走的傻子,但看着他那副笃定又专注的样子,拒绝的话竟然说不出口。
3 犯罪心理学侧写?
目标区域锁定!
章节三:犯罪心理学侧写?
目标区域锁定!
我们重新回到了图书馆三楼,那个我待了一下午的靠窗长桌区域。
虽然已经过了闭馆时间,但楼层管理员还没来清场锁门。
灯光依旧亮着,只是空无一人,显得有些寂静。
我哥站在我之前坐过的椅子旁边,再次开启了他的“勘查模式”。
他先是模仿我当时的坐姿,然后又模拟我把帆布袋挂在椅背上的动作。
接着,他站起来,像个幽灵一样,在那片区域来回踱步。
他的视线扫过桌子底下,椅子缝隙,旁边的书架,甚至……天花板?
“哥,你在看什么?”
我忍不住问。
“寻找视觉盲区和潜在的‘作案’路径。”
他淡淡地说。
“作案?
谁作案啊?”
我哭笑不得。
“我们假设,
导语:你永远可以相信科研大佬的跨界能力,我哥是强迫症科研大佬,读文献能抠字眼抠到作者怀疑人生。
我在学校丢了重要的东西,急得团团转。
他冷静地拿出纸笔:“别急,我们先进行现场勘查和失主心理分析。”
1 世界崩塌章节一:世界崩塌我的世界,在那一刻,彻底崩塌了。
不是天灾,不是人祸,仅仅是因为……我的限量版《星谕》画集签名本,不见了。
那不是一本普通的画集。
那是著名漫画家飞鸟老师封笔前的最后一套限量版。
上面还有他亲笔签绘的、只属于我的Q版主角。
全球只有一百本。
我排了三天三夜的队,又在签售会上挤得差点窒息,才抢到的宝贝。
更重要的是,画集里夹着我准备了一个学期的“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期末论文手稿。
密密麻麻,全是心血。
明天就要交了。
而现在,装着画集和手稿的帆布袋,连同我的魂魄一起,消失在了偌大的华夏大学校园里。
冷汗瞬间浸透了我的后背。
我像个疯子一样,在我今天可能经过的每一个地方,发了疯地寻找。
图书馆的自习室。
去食堂的那条林荫道。
教学楼的公共休息区。
甚至是……厕所。
一遍。
两遍。
三遍。
天色从黄昏染到墨黑,校园里的路灯一盏盏亮起,昏黄的光晕映着我越来越绝望的脸。
帆布袋是浅米色的,上面印着我喜欢的乐队Logo。
画集是硬壳精装,有点分量。
手稿是一叠A4纸,用燕尾夹固定着。
它们不可能凭空消失。
我瘫坐在图书馆门口冰冷的台阶上,眼泪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怎么办?
画集没了,我的心像是被剜掉了一块。
那是无价之宝。
手稿没了,我的学期绩点可能就要完蛋。
那是我熬了多少个夜晚才写出来的。
补?
一天时间怎么可能补得出来?
我的脑子乱成一锅粥。
周围人来人往,嬉笑打闹,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这个快要哭晕过去的我。
绝望像潮水一样,将我淹没。
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微信消息。
我机械地划开。
林一天:在哪?
晚饭吃了没?
是我哥。
林一天。
一个名字听起来阳光开朗,实际上却是个整天泡在实验室和文献堆里的科研怪咖。
物理学博士在读,传说中的“人形自走文献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