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厅的沙发睡了过去。
时间快要来到六点。
但她的电话抢在闹钟响之前打来了。
“我被车撞了。”
“啊?”
我坐起来,一脸茫然。
当然也有刚睡醒的茫然。
约定好六点钟去她家接人,她六点来一个电话说被撞了。
但无论真假,我觉得那都不是猜疑的时候。
我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当然,这个冷静,只是主观性的冷静,也许只是我自以为的冷静。
那时候的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她的安全问题。
也许是自己的职业所致?
我第一时间反应的居然是各种急救措施。
“出血了吗?”
“撞到哪里?
有没有形变?”
<通过电话,我快速排除她的危险,排除要不要给她打电话叫救护车。
通过简单几句交谈,我判断她语言清晰、没有出血、也没有形变骨折的迹象。
只是简单擦伤而已。
既然没有生命危险,我想到的是下一条,追究交通责任的问题。
既然你说是别人撞了你,那我排除了最紧急的生命危险后,想到的自然是找对方给你赔偿吧?
“你现在在哪?”
我问她。
“我在家。”
我:“……”离开现场,该如何取证、追究对方责任?
很难。
而且,听她描述,受伤不重。
回到家了,交通责任难以判定,取证非常困难。
在家里,也有她的父母照顾。
所以即便假定她真的是发生车祸了,她的安全也无忧。
确认这一切后,我只好让她在家好好休息,有什么需要的,或者有什么想吃的都可以给我打电话。
那天过后,我能感觉到她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即便她还是会应邀和我去逛街、去散步。
甚至交谈的话变多了。
但这种相处,反倒更趋向于普通朋友了。
直至有一次,我问她,到底怎么了,她才说。
“那一天,你没来找我。”
那天晚上,我和她分析我说过的每一句话都是出于什么考量,分析为什么不去找她。
但她的观点就是。
“也许你说的有理,但我想要的就只是发生问题第一时间来找我。”
眼看挽回不了,我就问了一些,站在她的角度,对于我交往期间的欠缺。
也许下一个她就用上了呢?
她说。
“太少,见面次数太少。”
“可你我都是周末休息啊,平常时候还要上夜班,经常回到家吃饭洗漱都九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