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个救火队员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皮鞋磨破了两双,嗓子也因频繁沟通变得沙哑。
最棘手的是员工忠诚度问题。
当 “小周美食坊” 在商圈站稳脚跟后,隔壁新开的连锁品牌开始暗中挖角。
一天深夜,我接到分店店长急促的电话:“周总,后厨主厨带着三个帮工跳槽了,明天早班没人顶得上!”
听筒里隐约传来摔盘子的声响,我握着手机的手青筋暴起。
驱车赶到店里时,厨房一片狼藉,案板上还留着未切完的食材,冷气混着压抑的沉默扑面而来。
连夜召集管理层开会,会议室的白炽灯刺得人眼睛发疼。
运营总监推了推眼镜,语气凝重:“对方开出双倍工资,咱们的薪资体系确实缺乏竞争力。”
我盯着墙上的排班表,想起创业初期和员工们挤在小店里吃泡面的日子,喉咙发紧:“除了涨薪,我们要给员工更多上升空间。”
第二天,我宣布了新政策:优秀员工可参与分店利润分成,表现突出者能获得管理培训机会。
这个决定在董事会引发争议,老吴拍着桌子:“成本会大幅增加!”
我握紧拳头:“人心散了,再多钱也没用。”
风波未平,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央厨房的质检员在抽检时发现一批冻品存在异味,追溯系统显示这批货来自合作多年的供应商。
我连夜驱车两百公里赶到厂家,刺鼻的腐臭味从仓库门缝渗出。
推开门的瞬间,眼前的景象让我胃里翻涌:血水混着冰块在地上流淌,过期标签被随意撕毁。
我当场终止合作,却遭到对方威胁:“断了我们财路,你也别想好过!”
回到公司,我将所有库存封存,紧急从其他渠道调货。
损失近百万的决策引发股东不满,有人在会议上拍桌子:“为了这点小事至于吗?”
我把现场拍摄的照片投在大屏幕上,声音发颤:“如果这些东西进了顾客肚子,我们十年心血就全毁了!”
那次事件后,我建立了双人验货制度,要求采购和质检部门交叉核对,还定期邀请顾客代表参观中央厨房,透明化操作赢得了不少赞誉。
品牌扩张的路上,竞争对手的打压从未停止。
某餐饮巨头推出 “社区便民餐”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