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出怀里的小铜壶,倒出一把细沙撒向空中——沙粒打着旋儿往西北飘。
他皱了皱眉,翻开怀里的皮本,上面记着前世学的地理知识:长江中下游冬季多西北风,但昼夜温差大时,夜间陆地降温快,海面暖湿气流会倒灌,形成短暂东风。
“先生。”
周平抱着一摞木简跑上来,“这是近十日所有风向记录,按您说的标了时辰和温度。”
诸葛亮借着火把翻看,手指突然顿住:“看这里,初九、十二、十五这三日,子时到寅时风向都转了东北。”
他抓起炭笔在三个日期旁画了圈,“这三日有什么共同点?”
周平凑过去:“初九是上弦月,十二月渐圆,十五满月……温度。”
诸葛亮敲了敲木简上的“夜温”一栏,“这三夜江面温度都比陆地高两度。”
他抬头望向江对岸,曹军的连营像条巨大的黑龙,“子翼刚才说曹军缺算风的人,看来曹孟德还没摸透这江风的脾气。”
子时三刻,周瑜的营帐还亮着灯。
诸葛亮掀帘进去时,周瑜正用匕首削着竹片,案上堆着削好的船模——每艘船的位置都标着“火攻退”的小字。
“公瑾,”诸葛亮把皮本拍在案上,“我要的二十个沙漏,可备齐了?”
周瑜抬头,眼底有血丝:“备齐了。
你说要测每个时辰的风速,这东西比人记的准?”
“准。”
诸葛亮抽出竹片船模,在中间几艘上画了火纹,“明日开始,每艘巡逻船带两个沙漏。
若子时到寅时风向转东北,立刻发三支火箭为号。”
周瑜的匕首尖抵在船模上:“你前日说东风难候,今日又说子时可能转?”
“前日细作混进来,我故意改了观测记录。”
诸葛亮指了指皮本里夹的另一张木简,上面的“东风”被涂得乌黑,“现在曹军以为我连风向都算不准,可实际上……”他用炭笔在船模周围画了个圈,“这三夜的东北风,恰是火攻的时机。”
周瑜突然笑了,匕首在船模上划出一道亮痕:“好个障眼法。
明日我便让黄公覆带二十艘轻舟,专去撞曹军的连船铁索——他们不是把船连得紧吗?
撞断一根,我烧一根。”
接下来三日,江面上多了许多吴营的轻舟。
白天他们装成渔民撒网,夜里就贴着曹军水寨划,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