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去村里各家各户收集草木灰,或者去山里砍柴。
虽然辛苦,但他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总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赵秀娥则成了林晚晴最得力的助手。
她心细手巧,学习搅拌皂液的技巧很快,还能帮忙控制火候。
同时,家里的缝补浆洗、采摘野菜等活计,她也一力承担,让林晚晴能更专注于技术核心。
她看着女儿沉静而专注地摆弄那些瓶瓶罐罐,心里既骄傲又担忧,只盼着这日子能越过越好。
林小石也成了“童工”,负责筛选草木灰,传递工具,打打下手。
他年纪虽小,却很懂事,知道姐姐在做很重要的事情,干活格外卖力。
偶尔能得到一块熬油剩下的油渣解馋,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林晚晴自己,则是整个作坊的“总工程师”兼“CEO”。
她不断尝试优化流程:如何更有效地提取碱液?
哪种油脂的配比皂化效果最好?
如何控制温度和搅拌时间以提高成品率?
她甚至开始琢磨,能不能找到天然的香料,添加到肥皂里,提升品质和价值。
小小的家庭作坊,就在这叮叮当当、充满烟火气的忙碌中,渐渐成型。
虽然简陋,却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
随着技术的熟练和产量的提升,林晚晴开始定期去镇上售卖肥皂。
她没有再去街角摆摊,而是直接找到了上次那位管家所属的张员外家,以及镇上几家相对殷实的住户和最大的杂货铺,进行定点推销。
因为肥皂的效果确实好,价格也公道,渐渐地,“林家坳的洁净皂”在白水镇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
订单开始稳定下来,虽然量不大,但足以让林家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餐桌上不再只有清汤寡水,偶尔能见到一点荤腥;家人身上的衣服虽然依旧朴素,但补丁少了,也更干净了;林晚晴甚至攒下一点钱,买了一些基础的药材,调理原主留下的虚弱身体。
看着家人脸上渐渐多起来的笑容,看着弟弟不再面黄肌瘦,看着父母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林晚晴的心中充满了暖意。
这种亲手创造、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成就感,是前世任何实验成功都无法比拟的。
“咱家这小作坊,也算开张大吉,稳步发展了。”
夜深人静时,林晚晴躺在依旧简陋但已干净许多的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