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吃着,旁边桌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原来是有人嫌服务员上菜慢了,在那里发脾气。服务员满脸委屈地解释说是后厨太忙了锅包肉的制作时间本来就长。
肖以恒看不过去,便过去劝解了几句。
那人见肖以恒态度温和,也不好意思再闹下去。
吃完饭,四人走出饭店。
街上人来人往,充满生活气息。
陈董提议去供销社逛逛,看看有没有什么能用得上的东西。
到了供销社,张冉看中了一块碎花布,爱不释手。
苏清予想着可以用它做个手帕或者小方巾之类的东西,便掏钱买了下来送给张冉。
陈董则是来供销社买酒的,不能一直都是找刘长林换酒。
现在有钱有票必须得豪横一把,陈董买了两瓶茅子两瓶汾酒两瓶二锅头。
回到知青点以后苏清予就惦记着找陈董和肖以恒换点票,这样花起来也更加方便一些。
苏清予就和张冉商量,张冉想了一下直接说道:“我看陈董他们手上的票都是用那头黑熊换的,估计也不会太多而且咱们的东西准备的不少足够过冬了。”
苏清予也知道张冉这是不想去麻烦两位知青,盘算着两个人存储的东西还真没有必要为了那点口腹之欲去换票。
“那咱们两个就把这手艺练好一些,想吃什么咱们两个自己动手。也不知道这熏鱼和腊肠咱们两个弄得合不合家里面人的口味,别回头把我爸妈的胃口再吃出点毛病来。”
张冉实在是有些憋不住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要知道,苏爸可是出了名的嘴刁啊!
无论是对食物的味道、口感还是食材的新鲜度,他都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
哪怕只是一点点细微的差别,也休想逃过他那张挑剔的嘴巴。
所以每次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只要苏爸在场,厨师们都会格外紧张,生怕自己做的菜不能让这位“美食评论家”满意。
而这一次,不知道苏爸会不会忍不住的吐槽亲姑娘的手艺。
毕竟平时苏清予在家都很少下厨,而苏母做饭更是跟给人下药一样经过严格的配比。
张冉笑着说道:“你自求多福,不过我感觉这熏鱼咋也比粗粮好吃。叔叔肯定不会让阿姨把东西扔掉的,咱们就等着他们的回信吧!”
苏清予想着现在父母的工作变了,每个月能够拿到的票就少很多这些熏鱼和腊肠也还是比较有营养的可以给他们补补身体。
半个月后,家里的回信终于到了。苏清予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只见父亲写道:“闺女啊,这熏鱼和腊肠味道很不错,虽然比不上大酒楼的,但别有一番风味。你妈还夸你长大了呢,她每顿饭都会切上一段腊肠上锅蒸。但是以后就不要给我们邮寄了,我们这边生活还算好不用你惦记着。就希望你能够早日回到我们的身边,你妈妈天天回到家就没着没落的。”
苏清予读完信以后感觉父亲还是嫌弃自己的手艺,不然咋还不让她继续给家里面邮寄了。
估计这东西也就老妈吃了,老爸的口味那是一如既往的高。
张冉也收到了哥哥们的来信张冉看完信后,眼眶红红的。
原来她哥哥们在信上说,家里一切都好,就是很想念她,希望她照顾好自己,早点回城团聚。她邮寄回来的熏鱼和腊肠一半都邮寄到父母那边,他们那边更加需要这些东西。父母那边有大舅一家的接济也还算是过得去,就是缺少蔬菜和水果补充营养。